中平工業區又來–小心!工業策進會的影武者

如果編列工業區是公共事務,而非企業財團的私人利益,那該公開工策會編列工業用地的討論過程,以及讓工策會內企業的政治獻金透明化…

5246692251_bebe1de84f_b

讓人稱奇!這兩年苗栗幾乎成為民怨大縣,尤其營建署的區域計畫審查委員會,都快成為鄉村農民的民主訓練所。

太多安居鄉村的苗栗農民,輪番北上搶救家園,從灣寶、竹南到中平等地,各地農民從與世無爭,學會到長期抗爭,甚至從田園農民,變成土地專家,為著自己權益奮戰。

中平村民上來了!為了中平工業區開發,又得開始奮戰。他們民主歷程短一點,第二次上台北,今天一下車,就準備往會場衝,但是想想總要在外面開個記者會,說說自己心聲。大家拉開寫好的白布條,卻發現大聲公沒帶,甚至不知該誰出面說話,年輕的陳先生開了場,一肚子的怒氣無需練習,從每位農民口中自然吐露。

又一個學習民主的農村出現了!

苗栗要學習民主的農村很多,沒有隱藏,大剌剌的公告在網站上。一個山城苗栗,已有十個開發的工業區,尚有六個新編工業區準備開發,後龍、竹南、中平、通苑、通苑海埔地、西山,再加上高鐵特定區、遠雄健康生活醫療園區等等,一堆土地開發案,充斥苗栗各地。

開發!開發!成了苗栗進步的動力。

問題是,怎麼會有那麼多開發案?

中央有重大建設,廣設科學園區、石化專區,航空大城,地方就搭配工業區、特定區、加工區、都更區,來共創經濟利益。

時間久了!才發現國家的重大建設,太多是工業局、國科會為大財團量身設計,至於地方縣市也要創造自己的利益,其中幕後操盤手,就是各縣市的工商業發展投資策進會。

這些縣市工業策進會,從1960年代就存在著,負責推動各縣市的工商業發展,到了現今卻變成各縣市政商交流,以及報編工業區的主要推手。

問題是,這種官商結合的工策會,集合發動、執行、獲利於一身,形成一種嚴重傾斜的政商合體。

以苗栗縣工策會為例,網頁公開的名單如下,(98.03)。

劉政鴻   主任委員 苗栗縣縣長
林久翔   委員 苗栗縣副縣長
游忠鈿   委員 苗栗縣議會議長
陳明朝   委員 苗栗縣議會副議長
周世明   委員 苗栗縣政府祕書長
賴安平   委員 苗栗縣政府機要祕書
姜松茂   委員 苗栗縣政府工商發展處 處長
葉志航   委員 苗栗縣政府建設處處長
劉伯舒   委員 苗栗縣政府環保局局長
邱宏宗   委員 苗栗縣政府地政處處長
林文雄   委員 苗栗縣政府工務處處長
謝學森   委員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處長
陳星宇   委員 苗栗縣政府民政處處長
徐榮隆   委員 苗栗縣政府財政處處長
陳錦俊   委員 苗栗縣政府勞動及社會資源處 處長
許滿顯   委員 苗栗縣政府計畫處處長
黃碧玉   委員 苗栗縣政府主計處處長
張正雄   委員 苗栗縣稅捐稽徵局局長
石德忠   委員 苗栗縣消防局 局長
徐永耀   委員 中油探採事業部 執行長
陳文郁   委員 台灣銀行 經  理
陳憲明   委員 第一銀行 經  理
張素琴   委員 土地銀行 經  理
蕭村罧   委員 中華電信公司 經 理
宋經順   委員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  經理
羅進洋   委員 台灣電力公司 處長
林朝香   委員 台鹽通霄精鹽廠長
朱秋龍   委員 台灣保來得(股)公司 總經理
林書鴻   委員 長春石化(股)公司 董事長
林金燕   委員 台灣農林(股)公司董事長
謝廣源   委員 廣源造紙(股)公司董事長
洪鎮海   委員 儒鴻企業(股)公司董事長
鄭政隆   委員 正隆(股)公司 董事長
趙藤雄   委員 遠東建設(股)公司董事長
邱丕良   委員 巨擘先進(股)公司董事長
葉垂景   委員 錸德科技(股)公司執行長
歐陽自坤  委員 友旺科技(股)公司董事長
陳瑞聰   委員 統寶光電(股)公司董事長
李金恭   委員 京元電子(股)公司董事長
黃洲杰   委員 凌巨科技(股)公司董事長
陳良榮   委員 百泰生物科技(股)公司董事長
侯貞雄   委員 東和鋼鐵企業(股)公司董事長
陳國榮   委員 裕隆汽車製造(股)公司總經理
陳榮秋   委員 年興紡織(股)公司董事長
李元勇   委員 太平洋醫療器材(股)公司董事長
黃正雄   委員 火炎山遊樂事業(股)公司董事長

上列名單中,地方行政官員、民意代表都列入其中,不僅縣長成為主任委員,擔任開發推手,一些制衡、審議開發的環保、農業單位,都成為工業策進組織的一員,甚至在議會上,應該進行監督的民代,也是工業策進的委員。

行政體系的全面傾斜,已經讓委員會開會,幾乎如同縣市一級主管會議,當會議要規劃開發,有誰會反對?

更大問題是,在官員之外,其他委員全數是企業代表,一旦編列工業區,事涉私人公司利益,又如何避掉推動者兼獲利者角色。名單中太多企業委員身分雙重,像遠東建設參與遠雄健康園區開發,長春石化報編未開發的西山工業區等,正是工業用地的獲益使用者,又身為編列工業區的規劃推動委員,身份是否產生嚴重的衝突?

甚至,更嚴峻的問題,一旦財團企業有用地需求,無論是工業建設或土地增值,一旦透過工策會編列劃設工業區、開發區,再由政府機關以低價,動用公權力強制徵收,最後以低廉售價、租金交由企業財團使用,無異形成政商合體剝削人民的公義問題。

現今,台灣農村地區的土地徵收問題,地方縣市的開發案,幾乎由各地方工策會主導,甚至負責規劃、推動與文宣,政府部門反而成為操持公權力,怪手挖田的執行者。

工策會推動工業發展,有其時代需求。但是到現今,土地徵收的糾紛不斷出現,如果這些和土地利益有關的企業,身居工策會的推動委員中,透過徵收手段,形成一種變相的取地機制,以及交換的獻金機制,那問題就很大。

以苗栗工策會為例,對與任務說明如下:

「本會居於政府與廠商之間,以「服務、溝通」發揮橋樑功能。主要工作為積極推動改善境內投資環境,宣導政府財經政策,策進投資意願,會同有關單位規劃工業區之編定,促銷工業區土地,協助興辦工業人取得土地,申辦有關登記手續,乃至於提供市場資訊。」

工策會自謙是政府與廠商之間的橋樑,問題是他們就是政府與廠商,何來中間的身份,這種半官半商,官商交融的組織,權力如何劃分?責任如何區分?甚至所謂「會同」有關單位規劃工業區之編定,這種「會同」的操作與力道有多大,就成為法律必須詳加規範的空間。

當中平村農民,接續灣寶、大埔農民,開始他們的民主長征,或許在開發末端的不斷搶救、不斷阻擋,也必須回到規劃的源頭,思考開發的起源動力。

是誰要土地?為何要土地?如何要土地?

如同農陣所推的民間版土地徵收法,強調著問題不該只是悲微的抗拒徵收!而是合理的說清為什麼要徵收?

長期的開發問題,一直思考著工策會的角色,從苗栗後龍工業區、彰化石化園區、甚至台東美麗灣,都可看見地方工策會的著力痕跡,當政商合體的失衡,不斷創造土地徵收問題,風暴如何止息。

如果編列工業區是公共事務,而非企業財團的私人利益,那該公開工策會編列工業用地的討論過程,以及讓工策會內企業的政治獻金透明化,才能讓人看清這些不斷出現的開發案、工業區,真實是如何生成。

該是讓這些影武者現身的時刻,面對農民對抗官商合體的無奈,必須重新規範、管制工策會的角色。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要拿多少眼淚才能換回臉上的笑容:大埔抗爭戶的生命紀實

大埔徵地事件中受波及的每個家庭、每塊農田,都有各自因徵收引起的不同煩惱。這些差異應被認識、包容,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在自己的環境…

2010年,九月八日上午,我們如往常在十點左右抵達大埔,徒步往約好的受訪戶前進。然而途中經過位在公義路與仁愛路的張藥局時,卻被兩雙泛紅急切的眼睛留了下來。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秀琴,她大大的雙眼充滿感情,給人溫和柔軟的感覺。才打過招呼,講沒幾句秀琴就開始不斷落淚,當時我都還不知道她是哪位,叫什麼名字,只聽到她重複地描述他們家有幾坪、田有幾坪,為什麼連他們小小的田地都不能留下來等等。慢慢重頭問起,她才比較平穩地談了更多東西。

1

秀琴姐帶我們到被保住的菜園,跟我們介紹她剛種下的盆栽 ,拍攝日期11月21日

秀琴是陳家的媳婦,先生與自救會長是堂兄弟。兩家的房屋和田地就比鄰而居,然而規模相較起來可以說是大地主跟小蝦米。在土徵事件之初,秀琴家因為害怕換不到地所以繳了田地部分的權狀,同時申請原地保留,試圖在體制內謀求保存原本的生活方式。抗爭活動熱絡起來之後,終於行政院長吳敦義給了指示,地上物原地保留,被徵收的農地部分則集中換到某個5公頃區塊。於是在9月7日晚間農民與營建署的協調會中,所有抗爭戶的農地部分都換到了該區塊,卻唯獨原本就在區塊內的秀琴家菜園沒有被保留。

2

秀琴家的菜園是婆婆的小天地,84歲的婆婆爬上爬下地要跟我們分享她種下的各種蔬菜(相當可口),拍攝日期11月21日

蹲坐在窄小的藥局裡,秀琴瘦小疲憊的身體卻充滿了控訴的力量。她難過地說,是不是土地小勢力薄,說話就沒有份量。一年來的抗爭過程,秀琴為了專心在自救會中貢獻心力,把原本在科學園區的工作辭了。

媳婦出頭為夫家爭取,這在傳統家庭經濟結構中並不特別;特別的是秀琴所持的理由似乎完全跟財產和經濟維生不大有關係。兩個兒子都在外地,丈夫則鍾情於照顧流浪貓狗,只有她擔負起照顧婆婆的主要工作。她說,老人家如果有自己的小天地,你就不大需要照顧他,他會自己過得很好。對秀琴的婆婆而言,這個小天地就是種菜。

秀琴的婆婆很會種菜;將樹葉堆在一起久了之後就變成有機肥,秀琴形容這是拿時間換取空間的工作。種出來的產物是自己食用,多餘的才拿去附近以便宜價格賣。她相認同婆婆的能力和生活方式,在淚流滿面的訪談過程中,這是少數會讓秀琴嘴角上揚的部分。但想到未來可能失去菜園,就又慌張的直掉眼淚,擔心婆婆無法承受。秀琴的土地情感,源於對人的情感,尤其是老人家。

3

菜園裡的水池,養著多種家禽,家禽的排泄物是菜園最好的天然肥料,拍攝日期11月21日

談到丈夫,秀琴則浮現一種既辛苦又甘甜的情緒。她常跟丈夫開玩笑說:「我比較想要當你的狗,因為當你的狗你會給我秀秀,當你的老婆你不會照顧我。」秀琴的先生就是如此特別,即便餓肚子也得湊錢讓貓狗看醫生。

丈夫的理由是:妳是人,會照顧自己,但狗狗不會。因為如此,秀琴大多時候得要自立更生,我問難道不會覺得很辛苦嗎?她說辛苦阿,但是「每個人的頭頂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她覺得要尊重,不想要求他什麼。秀琴一家的生活並非附著於什麼堅實的物質利益,而是在一個自然共存的空間裡,維繫著一種自在的穩定。

大埔事件中據稱98%的人都繳了權狀,這個數字在論述中往往被輕易地用以說明這些人都「同意」徵收。姑且不論這些「同意」是真是假,秀琴的例子顯示了一件再單純不過的事:繳交土地權狀正是為了想保留土地。這跟為了想保留土地而持續抗爭,僅有手段選擇上的差別,事實上權利受損的情況都是相同的,背後的窘迫情境也難以比較。

根本的問題在於,土徵制度只讓人在沒有選擇中作選擇,然後逼著人們必須不斷動員精力搬出土地情感敘事,來贖回被打了折扣的權利。

秀琴的例子,再次證實了事件中受波及的每個家庭、每塊農田,都有各自因徵收引起的不同煩惱與心事。這些差異不僅應被認識,還應該被包容,因為各種生活模式沒有價值上的高低,重點是每個人都有權利在自己的環境領域中落實自我的生活。

小小幾坪的田地不值多少錢,但是對秀琴而言卻是無價的。它保障了秀琴所深深在意的人的生活目標,也穩定了在她所認同的媳婦角色中構築的親族世界。

十月底,苗栗縣政府貼出一紙公告「變更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暨周邊地區特定區(配合行政院『劃地還農』專案讓售政策指示)主要計畫」。相比於六月苗栗縣政府粗殘的徵收手段,這種並非出於權利保障、施恩般的計畫變更,部分成員選擇接受政院所提之換地方案,結束日日憂懼不安的生活。六月以來的抗爭施壓總算有了階段性的結果,無論行政機關是否真正學會了尊重被徵收者,這個過程使得政府必須承認既有徵收程序的草率。協商方案確立後,抗爭戶長久累積的壓力總算獲得舒緩。終於,笑容也再度回到秀琴的臉上。

「在律師的協助下,我就是跟政府官員說,我們的菜園這麼小,請他們放過我們吧!」十一月,當我們再度拜訪秀琴時,秀琴對我們這樣說。苗栗縣政府所提出的都市計劃變更,秀琴的期望出現契機,小菜園保住了,也保住了秀琴家婆婆的小天地,人與土地的情感得以繼續維繫下去。

隨著行政院作出「房舍保留、農地集中」的裁示後,抗爭戶與政府進入了協商過程,儘管仍有部分住戶還未獲得可接受之方案,苗栗縣政府已經作出竹南基地的都市計劃修改,即將送入縣府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進行審議。如同秀琴的小菜園,部分自救會的成員終獲得可接受的方案,結束天外飛來橫禍一般的被徵收狀態,但還有抗爭戶未能獲得合理的方案,位於公義路與仁愛路交口,因為道路劃設而不被同意保留房屋的張藥局,成為大埔自救會內唯一仍處於拆屋、迫遷處境的成員。

大埔徵收事件落幕了嗎?大埔自救會的訴求獲得圓滿解決了嗎?秀琴的案子只是98%中的特例,其他眾多繳交權狀配合徵收者,則眼巴巴看著曲折的抗爭事件過後,政府自曝昔日徵收計畫之不合理,卻得不到任何回應。被徵收者在整個過程中,或幸運地得償所望、或諷刺地失卻立場,一個值得信賴的制度卻始終缺席。

無論如何,爭議終有平息的一日,生活也許可以回歸平靜,然而猶如一場災難的經歷並不容易被抹去,我們無從計算一次徵收案將影響多少人的生命,只盼土地徵收程序能不再草率,讓行政機關不再有粗暴地對待人民和土地的機會。

(有關民間版本土地徵收條例修法草案,請見還我「土地正義」: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出爐;大埔抗爭的後續,請見台灣農村陣線所做之大埔現況整理)

(作者皆為法農成員)

食用校園 食入幸福

在這間學校,全校師生與行政人員吃的蔬菜與稻米與別的國小有些小小的不同,福安國小小朋友每天吃進去的菜蔬部份出自於學校內每一位小朋友的手,大家親手種植、栽培,然後分享收成的喜悅。

在高雄縣的福安國小,位於美濃鎮,一個純樸客家村,學校四面有三面被農田包圍,從學校的側面看過去,農夫在不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種植作物,顯現出客家人勤儉、煞猛的精神。

在這間學校,全校師生與行政人員吃的蔬菜與稻米與別的國小有些小小的不同,福安國小小朋友每天吃進去的菜蔬部份出自於學校內每一位小朋友的手,大家親手種植、栽培,然後分享收成的喜悅。

今年的十一月,學校的主任在培養盆裡放入了玉米及青菜的種子,待青綠色的幼苗從培養土中冒出來向陽光招招手時,孩子們便提著水桶帶這些幼苗去他們的新家!

1238-002-1
▲玉米正舒展全身享受日光浴

看著這些小朋友細心的為作物翻土、除草,之後還得常常到菜園裡去探望、並幫它們抓抓菜蟲,看看作物是否健康。老師也藉此生命教育,菜蟲對於人類雖然是害蟲,但是牠們也是生命,要以尊重生命的方式將他們放稻草叢裡,別殘忍的傷害牠們。

clip_image002
▲小心放玉米苗到水桶,準備到田裡去囉!

福安國小種植的作物不灑農藥,全校師生吃得健康,校園內也不時有白鷺鷥在操場上找尋蚯蚓的蹤跡。為福安的小朋友設計的營養午餐菜單中,除了有機蔬菜及福安小朋友種的稻米外,有時還會有高麗菜乾、炒粄條這類當地的客家菜呦!只能說,在福安國小讀書真的好幸福。

clip_image003
▲挖挖土、清清雜草,給青菜玉米一個舒服的家。

作物種植後,在大家用愛心照顧下,相信不久之後,沉浸在幸福中的玉米及蔬菜,都會和福安國小的孩子們一樣健康,玉米也會比大家還要高大。當收成那一天,這些蔬菜貢獻出他們的生命時,營養午餐的菜單裡就會出現大陸妹、玉米等等的菜,屆時福安的孩子一定更懂得感謝農夫的辛勤及對天公伯的賜與感恩。所以福安的孩子每日中午吃進青菜與米飯時,可是連同幸福與平安也一起在口中與心中了呢!

1238 001
▲福安號小火車載著暖暖的菜飯,不知今天營養午餐有甚麼菜呢?

福安國小的食用校園除了種植作物之外,新生入學時還有做紅粄、敬伯公的活動。小朋友藉由做紅粄、敬伯公,不僅體驗了客家傳統美食與文化,做好的紅粄也用來祭祭大家的小五臟廟。拜伯公時祈求伯公保佑大家幸福平安、求學順利,小小的客家子孫,能夠在福安國小唸書,體驗、了解自己的文化是何等幸福的事!期盼這些小小種子發芽茁壯時與他們種植的作物一樣都能為這個世界、社會盡最大一份心力。

clip_image005
▲希望剛種下去的玉米和今年年中收成的稻子一般,陪伴我們幸福平安的長高長大。

鎮平溪水怎有老阿嬤的淚水?

這條鎮平溪是台中市最後擁有天然原始生態的河川,更保有百年來先民共公修築水圳和石頭護岸的水利灌溉文化見證,實屬難得一見是十分珍貴的文化資產啊!

image9

這一天在鎮平古道上,巧遇步履蹣跚的阿仁姆…

「阿姆妳要去那兒?」我有點疑惑地向老人家請問。

「剛才麻煩里長去看水利田地啦,有人做溝岸把我家田地亂挖一堆,把一些辛苦種長大的果子樹也給挖掉了,還亂放一些工程廢棄物」阿仁姆無助地接著低著頭小聲說著,「這種世界還有公道嗎?堤防作成這樣子是會壞喔!也沒法度啦,因為人家是有權勢的郎啦,撿一些垃圾撿到全身酸痛,現在心頭感覺糟糟痛痛,只好走路坐車去看醫生…」

「身體要顧好喔!」我有點懵懂地不以為意繼續往前走,或許是一種奇妙力量的牽引,我徒步往前走著就走到天順宮前的鎮平溪,眼前出現極刺眼的水泥長龍及怪手機具,就突兀的呈現在前方…

「代誌大條了!怎麼會變這樣!那些綠油油的樹不見了啊!」

愈向前走、心頭就愈沈重,我們一直長期喜愛的自然鎮平溪,怎麼會被嚴重破壞成這樣子?

image

(上)2009.3.17下午檔案照片現場,但目前河道對岸的刺竹、原生雜草林已被剷平(下)2010年水圳動工剷除生態

image

粗暴工程毀壞百年石砌水圳和自然河岸生態

現場幾位工人忙碌著釘著板模,一個工程告示牌也沒?光天晝日下的現場瀰漫著一股氣氛,透露著有人正急著偷做水泥護岸工程!這條鎮平溪是台中市最後擁有天然原始生態的河川,更保有百年來先民共公修築水圳和石頭護岸的水利灌溉文化見證,實屬難得一見是十分珍貴的文化資產啊!現在難道是沒有政府了嗎?

眼前這塊水利地正遭逢粗暴工程蹂躪著,我真的不敢相信這是市政府發包的工程,先按下幾張快門後,我急忙打電話請託朋友查一下是那一個單位的工程?我想這個粗暴行徑傷害的不只是鎮平溪的珍貴生態,同時無助的老阿嬤心中的那口氣怎麼嚥得下,那也得討回公道才行!

image

大男孩的我當時竟然好想大哭一場耶!電話那頭傳來是台中市政府建設土木科的發包工程,說著這是在地居民的請託,中午地方一家媒體前來採訪,接下來我陸續接到各方人馬的關切電話,總是有人叫我不要插手這件事,關於背後有哪些黑手我也沒有想太多,也不以為意的認為是福是禍?只是公道難道又要大家裝作無知和莫不吭聲地忍受下去…?粗暴工程持續進行著…

阿仁姆田地的記憶

兩天後的下午,一些關心鎮平溪的朋友再度前往現場,抵達沒多久,阿仁姆竟然撐著竹拐杖出現在我們面前。

「阿仁姆妳來這兒做什麼?」

「我的田地就在這啊!」

我才突然間恍然大悟,接下來就靜靜地聽著老人家述說開闢這塊水田的辛苦,接著哽咽、眼眶泛淚捨不得地細數這田地上有多少棵果樹,剛被怪手無情地剷除…楊桃、南洋釋迦、龍眼、芭樂、香蕉、芒果、竹林…

「古早時代這裡都會淹大水真可怕,像八七水災那樣什麼都流不見了!我們家的田就到這裡,隔壁那是某某的,下去那又是某某的…,這裡河道也會跑來跑去,要怎麼說清楚界線在哪裡啊,反正大家就是知道…,你看看倒在這裡的不知是什麼土?怎麼這麼多奇怪的東西?撿都撿不乾淨…,

你看堤防這樣做甘有道理?就只有做到那一段,也沒法度啦,人家是有權勢的人,我們這幾戶也只剩下幾個老人,沒路用的,本來沒做工程可能還沒事,政府現在堤防這樣做就讓人很害怕大水又來,到時大水不知會不會把田和厝沖走某?這裡下去可是還有好幾口灶人口呢!…」

不知不覺現場天色漸暗,我內心也愈來愈沈重,就請阿姆先行回家,待會去她家裏抄老人家的基本資料。

image

2010.11.12下午檔案照片現場,阿仁姆的低土坡地已填滿石礫土方嚴重影響河道行水安全。

image

鎮平溪水是一條母親河

阿仁姆從小看阿洲長大,本名林陳鸞,78歲的高齡與中風行動不便的先生(阿仁伯)相互照顧著,當然老夫妻倆偶而也會逗嘴鼓,看著阿仁姆十指長著厚繭和彎曲的雙手,就可以想見她一生的奮鬥經歷,是一對在農村裡勤奮討生活的平凡夫妻,一心一意努力只為把孩子們養育長大;而大兒子曾經腦溢血,歷經緊急開刀後搶救回珍貴生命,目前家庭經濟除收入減少、負擔日益加重,家裡還需要負擔長期的協助看護,只要有一點點良心的人,就可以想見這位老人家內心裡所背負的擔子有多重啊,

目前住家是全家歷經八七大水災、八一大水災後搬遷過的老房子,所以看到鎮平溪目前的工程,就會回憶起土石礫掩沒自家水田的悲慘景況,那原有的低土坡,在大水來時也是行水區,怎麼現在還有人想要繼續再做水泥護坡,讓水行河道嚴重縮小讓大水無處宣洩而溢堤,你可以想像在大河道裡做出一條小排水溝,然後再將廢土往河裡倒的無知和危險嗎?

更何況這些都是政府拿大家的錢往水裡丟啊!除了阿仁姆的憂心忡忡,臨近遭遇過八七水災的居民們,也紛紛向里長求援救命啊,老人家陳述著內心經年來的憂慮和恐懼,但卻都不得要領,只好暗然回頭拜神祈求全家平安了,等待老天爺的疼惜和眷顧…。

要離開阿仁姆家們時,老人家把我拉至一旁小聲說著: 「今天那位計程車運匠人真好,從醫院載我回到家才給我拿幾十元車資,實在是真感恩,阿仁姆我沒什麼錢可以麻煩你去討公道,日後政府知錯有補助時,阿姆我甲和你分啦!…,還有那些都是有權勢的人,可不可以再麻煩你不要把我的名字說出來…」

我望著阿仁姆的面說著:「這都不用錢!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公道給妳!不要擔心!身體要顧好喔!」

image

看著我們長大的阿仁姆

要回家!請問公道路在哪裡?

回家短短的路程突然變得好漫長,內心裡一直湧現著…阿仁姆眼神裡變換著的淚水和話語,時而無助、時而氣憤卻又變成恐懼…,我想著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國家和社會?竟然會讓一位老人家如此的求助無門?她內心裡的恐懼和盼望真的是難以想像…,我們年輕人欠她一個公道,說到阿仁姆的淚水,我也想請大家一起來幫忙替這條鎮平溪討公道,唯有天然護岸的多樣性生態環境,才能淨化水質、灌溉下游良田,長出健康無污染的稻米啊!

難道就算是一位小市民也沒有權利知道和關心政府的德政嗎?就非得是媒體和單位才能來關心嗎?竟然如此我們就來發起一個持續來珍愛鎮平溪的生態旅遊團體吧!好好將枉顧公民利益和傷害眾人生命的惡勢力工程驅離這片淨土,

目前我們的資源能力有限,在既有的水泥護坡粗暴工程的事實下,盼望在各行各業努力的好朋友們伸出援手,我們需您的協助幫忙: 水文生態、環境保育、水利、社福、人文藝術、生態教育解說、護溪行動志工團…各方面的協助,就算是發個聲傳遞讓更多人知道也好!

對制惡勢力和粗暴施政的唯一法寶,就是如水牛群面對獅群所展現的團結護子心,我們也將由下而上的展現民主力量,讓只愛面子的政府知道,大家已經看不下去了,要為阿仁姆和鎮平溪討個公道才行!一起共同守護台中市極難得具有自然生態河岸和人文多重價值的鎮平溪,永續人與自然的和諧,真的再不採取行動可能我們就又要失去最好的天然,而換來一條流著無情臭水、冰冷冷的水泥河溝了!

目前鎮平溪安靜地流著河水,我代表阿仁姆說聲:實在是足感恩大家!

歡迎大家行動揪團 一起來珍愛鎮平溪 也給老阿嬤加油安慰!

聯絡人:江慶洲(  0919-343139   04-2470-1130  )

email:Corey72@ms66.hinet.net

還我土地正義,停止浮濫圈地─農民團體與行政院會議1112

雖然行政院沒有給農民具體承諾,但農民們會踏著穩定的步伐,繼續推動修法工作。另方面,已屆成熟的凱稻即將在11/14於美濃收割,這是南北農民大串連的新一波社會行動。

召開記者會,農民團體面見吳敦義院長

本日(12日)台灣農村陣線與捍衛農鄉聯盟一同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公布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苗栗大埔自救會葉小姐表示,由於土地徵收惡法,大埔地區居民至今未走出傷痛,目前仍面臨被強迫拆屋的大埔張先生、以及相思寮未劃入保留區的王錫溪先生與陳正宗先生都有來到現場,顯示政府先前在大埔與相思寮的保留計畫,根本不是從關懷農民、重視農村的角度出發,這些散戶日後的居住權與就業權,都還有一段長長的抗爭路要走。

而為根絕現行土地徵收條例的弊端,本次土徵條例的民間版本特別強調往後徵收案:一、須具體明列出「公共利益」之事由,才可發動徵收。二、實行「聽證制度」,讓開發者與土地被徵收者有充份交換資訊的管道,確保雙方資訊對等。三、實行「完全補償」,充份保障人民的權利(草案內容請點選文末「延伸閱讀」)。

立法院記者會結束後,各徵收區農民代表與台灣農村陣線至行政院,面會吳敦義院長與內政部江宜樺部長,詹順貴律師重申上述民間版法案三原則,強調在徵收案之前,如能有充份的民眾參與程序,可大大減少徵收案日後的爭議與社會成本。

吳敦義院長原則上同意三大方向,責成內政部處理,江宜樺部長則表示,已委託研究案正在進行研究,但吳院長與江部長在禮貌性的回應之後,都不願承諾具體的修法時程。政大徐世榮教授表示,在土地徵收條例新法修正之前,應暫緩目前農地徵收區的開發進度,但吳院長回答:「不可能。」顯見吳院長還有沒意識到農民團結的力量。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質疑政府,在凱稻生長的120天內,民間已經提出務實的土地徵收條例修改版本,而政府呢?雖然本日行政院沒有給農民具體承諾,但農民們會踏著穩定的步伐,繼續努力推動修法工作。另一方面,已屆成熟的凱稻即將在11/14(日)於美濃收割,這是南北農民大串連的新一波社會行動,蔡培慧提醒政府不要錯估農民的意志力。

以下為大埔與相思寮的土地徵收案發展之摘要整理。

iuy-1

大埔現況摘要整理

一、前言

民國99年6月9日凌晨,兩百多名的警力「護送」共二十多輛的推土機、挖土機進入大埔,鏟挖即將收成的稻田;此事震驚台灣社會,也帶起了後續數波農民反浮濫徵收的抗爭,乃至717三千名農民與民眾夜宿凱達格蘭大道,要求政府正視農業發展並於120日內修改現有的土地徵收條例。當時的社會氣氛之下,行政院欲盡速以個案解決;時至今日,大埔徵地案表面上看似解決,實則進入與政府之間漫長的協商過程。而此刻大埔居民的心靈折磨仍持續著,對於不適行政院方案之住戶,仍繼續透過法律途徑爭取權益。

二、行政院「原屋保留、以地易地」方案

行政院於提出「房屋原地保留、農地集中劃設」方案,為大埔自救會所接受;此方案即將住戶原住屋保留(含生活機能建築,如雞舍),並將各戶的農地集中至9公頃的農業區內。

三、漫長協商過程

在行政院提出解決方案後,大埔案在新聞版面迅速消失,但這並非代表事情圓滿解決;從方案公布那天至此時此刻,大埔自救會便開始了與政府單位協商的漫長過程。在這段日子內,自救會居民數度到內政部營建署、苗栗縣政府協調;政府單位也曾派員到現場察看,聽取民眾意見;大埔案徵收區的工程也部份暫停施工。

行政院提出的方案並非完善;位於公義路與仁愛路交叉口的張藥局一家,因政府規畫公義路及仁愛路道路寬度分別為24公尺及12公尺,張家不符合「竹南基地周邊地區特定區都市計畫」的「截角標示」須退讓五公尺條件,仍要求拆遷。目前自救會與律師也透過各種管道與政府單位協商,期望能給張家合理方案。

四、終結禍源: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改

大埔自救會與居民們深刻地盼望修改土地徵收條例,因為這才是導致今天一切禍端的原兇。不管是整個大埔看似解決的徵收案,還是至今仍然無解的張藥局一家,背後的兇手便是土地徵收條例對徵收發動條件與徵收程序的不嚴謹規範,造成需地機關的苗栗縣政府能夠強徵良田。因此,除了繼續協商重建家園外,大埔自救會將會繼續堅持土地徵收條例應盡速修法。

五、未來展望:回歸農業

在歷經家園鉅變的大埔居民們,也期望在未來若能重新安居樂業時,將全心全力回歸農業。自救會居民都將在未來持續耕種,並有意識的投入農業產銷與農村發展工作。決不會讓依靠與大家共同努力而重建的家園沒落,並希望將農村、農業復興。

iuy-3

相思寮現況摘要整理

一、背景

相思寮案乃因為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的開發計畫,因而要迫遷相思寮、萬合農場、農場巷等蔗工百年聚落。在目前國內工業區與科學園區仍有大量閒置用地的前提下,中科仍執意開發二林園區,令人不解。且二林地區附近是廣大農漁牧生產地帶,還有稻米生產專區,中科四期環評問題重重,至今爭議未決,但政府強行在2009年12月25日舉行動工典禮,且在未與居民有資訊對稱完整溝通之下,2010年1月發出徵收公告要求居民儘速領取補償搬走。

二、相思寮的保留問題從來不是死結,只是政府拖延時間不願意做

2010年1月,相思寮居民北上,透過立委林淑芬的協助,第一次與中科開協調會,會議中,立委林淑芬要求中科做出評估報告,研究相思寮聚落保留的可能性。

2010年2月,中科的相思寮保留報告出爐,由於相思寮主聚落位於科學園區主幹道上,只要稍將道路南移,相思寮即可保留;而萬合聚落則位於滯洪池區域,只要更改滯洪池形狀,也可保留萬合聚落。此份報告代表中科也認為保留相思寮與萬合聚落是技術可行的,但遲遲不願意承認相思寮保留可能性,也不願意處理後續保留事宜。

三、與行政院長會面,保留態度大轉變

直至2010年6月大埔事件,與717農民夜宿凱道之後,府院對於相思寮保留之事態度才轉積極。7月27日相思寮居民北上,至立法院與總統府召開「相思寮不賣」記者會。8月13日相思寮居民在詹順貴律師、徐世榮教授與廖本全教授的陪同下,至行政院與吳敦義院長協調保留事宜,會議結論為聚落現地保留,農地採以地易地方式,等面積集中換至聚落北側,中科需協助處理整地、屯土、農水路建設。8月至9月,中科繼續與居民開過3次討論會,確認農地規劃等細節事項

四、保留不圓滿,還留散戶問題未解

然而這不是圓滿的結果,相思寮聚落北側,散戶王錫溪的農戶無法保留,還有友達基地內,農場巷聚落的陳正宗、洪景村等,共有四戶散戶的居住問題至今無解,這些散戶居住問題,可以透過合併綠地,劃設保留區等方式來解決,無奈政府與中科冷漠相應,不願正面處理。

此外,相思寮聚落保留區內,也出現續住難題。由於政府限期拆遷的獎勵金機制仍在,居民蔡秋豹因叔伯分家,現居於三合院右護龍,分到左護龍的叔伯已離家數十年,如今因拆遷獎勵金問題,堅持拆屋,這將導致續住的蔡秋豹面臨家裡三合院將從中間對半剖開拆除的困境,連正身都要被拆,他感嘆:雖然中科保留相思寮,但徒留不合理的拆遷制度,讓他再度面臨公媽要搬去哪裡的煩惱。

iuy-2

延伸閱讀:

還我「土地正義」: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出爐

還我「土地正義」: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出爐

717農民在總統府前種下水稻,而後扎根於彰化溪洲與高雄美濃的凱稻已經熟成,而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也已出爐,要正式向政府說:「農民回來了!」

今年6月,苗栗大埔怪手毀田事件震驚全國,電視上,農民衝入田裡以肉身阻擋怪手、母親抱著孩子蹲在田邊哭泣的畫面,令人無限鼻酸。面對蠻橫無理的國家暴力,鉅商財團的步步進逼,農民即使求神問卜,也得不到公理的回答,除了奮起反抗,已經沒有其他的活路 (全台面臨徵收問題的區域列表,請見附錄一)。

7月17日,全國農民集結凱道守夜,以「土地正義」為口號,提出「停止圈地惡行、修改土地徵收條例、召開全國農業與土地會議」三大訴求,並將一甲地的秧苗「種」到凱道上,要求政府在120天內回應上述訴求,否則將於「凱稻」成熟時,重回凱道,繼續抗爭。

如今,扎根於彰化溪洲與高雄美濃的凱稻已經熟成,而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也已出爐,要正式向這個仍在持續毀農的政府說:「農民回來了!」(閱讀詳細條文,請見附錄二)

4804784391_326a50ccf8_b
717種下的凱稻即將成熟,民間版草案也孕育完成(攝影/鐘聖雄)

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簡要說明

一、以農為本、拒絕濫徵

現行土地徵收條例第1條明文規定立法目的包含「增進公共利益,保障私人財產」,然而政府卻任意曲解公共利益的定義,以致許多優良農地被任意徵收開發為蚊子科學園區,不少世代耕作的農民被迫離開耕耘一生的土地,嚴重侵害人民受憲法所保障的生存權與財產權。

為了解決此一情況,民間版修正草案第1之1條明定特定農業區不得徵收、一般農業區應盡量避免徵收,並在第4之1條將公共利益的評估標準明文化,未來需用土地人欲申請徵收土地時,必須依照法定標準製作公共利益評估報告(第13之1條第1項第5款),檢附於徵收計劃書中,由中央主管機關進行審議。

此外,草案第3條也明定政府因公共利益興辦事業而有需用土地之必要時,必須優先使用事業所在行政區內之公有土地或國營事業土地,不得濫行徵收私有農地。

二、嚴謹程序、充分保障

現行土地徵收條例第10條第2項雖然有公聽會之規定,但並未規定公聽會進行之程序,亦未規定公聽會結論之法律效力,導致現實上公聽會往往徒具形式,需用土地人只要派人到場隨便說明一下事業計畫,根本不必理會人民的意見,更有甚者,調派大批警力壓制和看管持反對意見的土地所有權人,於是一個又一個「充分討論並取得居民同意」的公聽會記錄就這麼誕生了。

為了杜絕這種惡霸行徑,民間版修正草案取消了有名無實的公聽會,改在中央主管機關收受徵收申請並會同利害關係人進行現勘後,應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舉行聽證會(第13條第5項),使徵收人及被徵收人得就徵收案進行實質辯論,且要求中央主管機關必須於審議徵收案時,將聽證會記錄納入參採資料(第13條第6項),並在准駁理由書中敘明參採理由(第14條第2項第2款)。

三、完全補償、禁止搶掠

過去徵收補償費的計算一直採取公告現值作為基準,然而公告現值與實際市價往往差距甚大,使得財團得以和政府聯手,以低價強制徵收私有農地,再變更地目為建地,然後高價標售或專案讓售予財團圖利,大作無本生意,大發不義之財。為匡正此種近乎搶劫的現況,落實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意旨,

民間版修正草案第30條依「完全補償原則」之精神,將徵收補償費之計算基準由公告現值改為市價,要求需用土地人必須委託三位以上之不動產估價師,綜合評估一切影響土地交易價格之因素,並以鄰近及類似土地之交易價格作為參考,決定補償價額。第13之1條第1項第15款並規定此價額應記載於徵收計劃書中,由中央主管機關進行審議。

至於農作物與建築物之徵收補償,現有制度僅規定由地方主管機關會同有關機關進行查估,程序草率且缺乏公信力,故草案第31條第4項亦明定農作物與建築物之補償價額應比照土地查估之方式,由三位以上之不動產估價師進行查估。此外,農作物之價額並應函請各地農會表示意見。

四、事權統一、民間參與

由於民間版修正草案改採市價補償,且要求需用土地人需在遞交徵收申請時即完成被徵收土地之估價,故草案第15條第2項將原來分屬中央與地方之核准徵收案權限與核定補償費權限,一律劃由中央主管機關管轄。

如此一來,中央主管機關於審議徵收案時,即可一併審議需用土地人所提出之徵收補償費數額是否已盡完全補償之義務;若不符合完全補償,則中央主管機關可以直接駁回該徵收案,以避免人民之財產權遭受不當之侵害。這種作法亦可敦促需用土地人在事前完善其財務規劃,確定能夠支付完全的徵收補償費用後,才發動徵收程序。

另外,為了確保徵收案審議的公正性與專業性,避免受到不正當的操弄,草案第15條第3項明定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的組成必須擁有三分之二以上由NGO所推派的民間委員,且應包括法律、地政、經濟、城鄉規劃或都市計畫、公共政策、農業、原住民等專長人士在內,以保證徵收案之公益性、必要性與補償之完整性確實經過各界肯認。

五、農民團結、還我「土地正義」

台灣以農為本,農村以血汗餵養寶島,農人辛勤彎腰只為生計,但這並不代表農民就是好欺負的。土地徵收制度不應該是國家和財團壓榨農村、強搶農地的工具,而必須是保障財產與捍衛生存的底線。這不只是農村與國家財團之間的戰爭,而是與每一個人休戚相關的事,因為浮濫徵收惡法不除,你我都有可能在下一秒成為資本黑手下的犧牲者。

沒有人的雙腳可以離開土地,沒有人的成長可以離開糧食,守護農村,就是守護台灣的未來。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的出爐,象徵著農民意識的覺醒,在凱稻成熟的這一天,農民要大聲地宣告,捍衛草根人民的生存權、捍衛農地生機、維護糧食主權,為台灣永續發展而努力。

附錄(1)20101111全台各地反徵收區概要

全台閒置工業區生產基地高達2263公頃,其中,科學園區聞置用地尚有253公頃,政府進行重大開發案時,未妥善利用閒置地,反而擴大徵收農地、不公不義。

各反徵收區 地點 開發案 土地徵收面積 備註
苗栗竹南大埔自救會 苗栗竹南大埔 竹南科技園區 28公頃 對當地農業產生嚴重環境污染
苗栗後龍灣寶自救會 苗栗後龍灣寶 後龍科技園區 150公頃 總開發面積362公頃,徵收民地佔總徵收面積51%,並引入傳統產業污染當地農地
竹北璞玉自救會 新竹竹北、芎林 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前身為「璞玉計畫」) 447公頃  
竹東二重埔自救會 新竹竹東二重埔 「新竹科學園區三期」後變更為「變更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特定區主要計畫(第二次通盤檢
討)(新竹縣轄部分)案」」
440公頃  
彰化二林相思寮自救會 彰化二林 台中科學園區四期二林基地 80公頃 總開發面積650公頃,主要徵收台糖地。
彰化高鐵(田中)自救會 彰化田中 台灣高鐵彰化站 183.34公頃  
台北縣土城彈藥庫自救會 台北土城 土城都市計劃案 20公頃 總開發面積139公頃
桃園鐵路地下化自救會 桃園中壢、平鎮 台鐵桃園中壢段高架化工程 徵收總面積500公頃含農地322公頃 四千多戶、二萬居民面臨房屋拆除的命運(拆除建物2.7多公頃)

資料來源:全各自救會、捍衛農鄉聯盟、台灣農村陣線整理

附錄(2)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總說明

現行土地徵收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係民國89年2月2日總統令制定公布施行;並於民國91年12月11日日總統令增訂公布第36-1條。緣因苗栗大埔事件,與各地被徵收農地之農民自救會夜宿集結凱道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並引發人民對政府及憲法法治的高度疑慮,要求修正土地徵收條例之聲浪也逐漸升高。

為落實保障人民財產權及生存權之基本人權,強化憲法上比例原則與公益原則在土地徵收條例之地位,使土地徵收程序、人民行政正當法律程序、行政機關之權責、徵收補償及相關行政救濟更為明確,以減少各機關實務運作上的爭議,及人民土地動輒被徵收而生之社會不安定性,並使人民因土地被徵收而受之損失,能獲得「完全補償」。故參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多次討論所提建議,擬具本條例民間版本修正草案。

本次修正草案重點為強化比例原則與公益原則在土地徵收條例之地位、落實人民行政正當法律程序及將「完全補償制」予以明文化,將本法各條所稱之損失,皆明文包括「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在內。本草案計修正三十二條、新增六條、刪除二條,共計修正四十條條文

下載全文

違背正義的造林政策─以水保之名,抓部落小農祭旗

梅樹、無患子、橄欖、土芒果等大樹都不能算是造林樹種,但是無患子樹根系抓地緊,長在植土不多的陡坡懸崖邊,是隨處可見的原生樹種,只因會有人來收購無患子,就說這樣不能算造林,要求砍除長草,這樣有利水土?

傷害災民生計的徹查林地超限利用政策

最近桃源鄉各村村民陸續收到高雄縣政府公文,主旨是勘察其名下所有的林地超限利用(林業用地從事農地使用),要求引導勘查;隨後多人接到勘查結果,指出其現地尚有種植農作物(梅子、紅肉李、水蜜桃、苦茶油…等),已屬超限利用,要求依照水土保持法第22條規定,將農作物移除改行造林,若99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改正,便將依照水土保持法相關規定裁處。

由於族人對於公書文件不敏感,以為只是尋常勸導造林,擱置一旁,或者將之丟棄;等到縣府官員來現場會勘,才被告知種了三、四十年的果樹違反規定,必須在年底前砍掉移除,否則將會收到罰單。

鄉長坦言,去年八八風災之後,鄉公所就收到上級指示,要求徹查鄉內土地超限利用問題,其性質被列為中央重點施政,「整個台灣各縣市都受令調查」。然而當時鄉公所撤到旗山去,無法執行,所以拖到今年才辦理

。桃源鄉公所農業課表示,本鄉經縣政府來文列管要現地勘察的林業用地,幾乎每一村都有超限利用的情形,主要集中在建山村、高中村、勤和村、梅蘭村與梅山村,全鄉共有140多筆的土地被清冊列管,縣府要求鄉公所清查,把使用狀況往上呈報,已經荒廢者解除列管,若尚使用中就列為超限,會要求今年12月底以前改正。

族人大感不解,明明手上有白紙黑字的合法所有權狀,卻被限制用途。「梅子、水蜜桃樹全部砍掉,我們怎麼生存」?「政府是不是故意要把我們趕走到平地去流浪啊」?


令人不安的公文

林地可以拋荒長草不可留果樹?

根據規定,山區的坡地使用,依照坡度,凡是傾斜度大於45度者,一律規定為林業用地;傾斜度居於15度至45度之間者,列為農用保留地;小於15度者,則列為旱地,可以種田或者是申請為建地。林業用地,必須用以植樹或種竹子,種植經濟作物如果樹、苦茶、無患子等都屬超限利用。

「我們以前哪有在分林地旱地?我們布農族沒有水田,都是旱地啊。政府訂了法令,就把林地變成旱地啊。以前我們住在中央山脈,也有平原,是海拔1200公尺以上的平原,都是我們的土地,政府把它變成林務局的,把我們移下來」。

Tama Chiang質疑,「這是變相侵占我們的土地,以前把中央山脈土地變林地,後來林地界線又往下,又變林地,我們子孫怎麼辦?後來發生『還我土地運動』,我們越來越有立場,所以政府用法令要先限制我們,把土地接過去」。

縣政府水土保持科承辦人員蘇振得先生表示,林業用地不可以從事農業使用,果樹算農業的一種,一般果樹砍掉之後要造林或是種竹子,如果不造林,建議地主「可以『拋荒』或變為『草生地植草』都可以,就是果樹不行」。

他進一步表示,「雖然原住民保留地屬私有地,不能強制造林,但是不可作違規用途;這屬於農委會(水保局)業務,那邊文下來一定要開罰,根據水保法規定,可罰六萬到三十萬」;另一個途徑是申請變更編訂,向農委會水保局台南分局申請變更使用類別,水保局會派人來審查現地坡度,然而桃源鄉很多地方坡度陡峭,恐怕難以過關。


琳瑯滿目的林地超限利用名單,要求砍除的都是已經種植多年的梅子樹、紅肉李、油桐、龍眼等

不沾血的政策殺人

林地的造林補助,新植造林者第一年每公頃每公頃12萬元,第二至六年每年補助每公頃3萬元,第六年至第二十年每公頃2萬元;二十年後得以申請伐木計畫,將植被上的造林樹種砍掉賣掉,重新進入新的植造林的循環。

多年以來,山區植造林補助過低,遵守規定造林者難以依靠此補助維持生計,以致政策吸引力不大;以及政策執行方式,砍大樹種小樹,或者種植抓地力不佳的竹子,實際上對於水土保持不利等,種種問題,一直引人詬病,但都未受到政府單位的重視。

村民也表示,「造林一年每甲地補助二萬元,連雇工砍草的錢都不夠」。「如果一甲地造林補助十萬以上,我們就造林啊,現在一甲地補助二萬元,叫我們吃什麼?叫我們餓死喔?」有村民表示,「這是聰明的殺人耶」。

村民杜拉隆指出,「那些大官學者以為山上都是平地嗎」?Tama Chiang表示,「山上哪有平地?我們的平地就是山啊,我們(布農族)上山,都是直線上去,叫布農族在平原工作,腰會很痛」。

這一波來勘查的縣府官員每次蒞臨,由鄉公所的人帶著,直接要求族人帶到園子去勘察,「連名片都沒有」,許多園子仍舊因為汛期農路毀損無法上去,就口說透過衛星影像看到林地上種了果樹,要求移除。Tama Chiang氣憤表示「有如詐騙集團」。村民哀嘆,「八八風災後,生活已經夠苦的啦,政府沒有幫忙我們,反而一下子要把我們劃定特定區,一下子又要我們把果樹拿掉,沒有一天安靜的生活」。

由於許多被歸為林地的園子,事實上是鄉民生計的依靠,在八八風災大雨的洗禮中,這些果樹緊緊抓住土地沒有被沖失,如今卻將面臨另一波「要求依法砍樹造林或拋荒」的政策土石流,對於未來生計的茫然,帶給村民全體,不分去永久屋者與留地重建者極大的不安與痛苦。

造林政策真的保護水土?

其實,傳統的部落生活,沒有區分林地與旱地,都一樣種植芋頭、小米、地瓜等生計作物;村民手上被政府編列為林用的保留地,「國民政府還沒有來台以前我們就在種了,那是我們的傳統耕地」。後來政府輔導大家種植經濟作物,才開始一窩瘋,產生青梅價格好的時候,全鄉種梅子。「70年代鄉公所還曾經發給大家梅子樹,每一戶150棵,鼓勵我們種植」。

官員所談的禁止之列的經濟作物樹種,例如梅樹、無患子、橄欖、土芒果等等,早年也曾是造林樹種;「民國50幾年的時候,無患子也是造林樹種,後來因為有人會來收購無患子,又變成不是造林數種了」,其實無患子樹根系抓地很緊,性喜生長在植土不多的陡坡懸崖邊,是隨處可見的原生樹種,居然不在造林的核可之內;

顯示官方對所謂造林樹種的擇選,並不是根據在地水土適宜性為第一選項,僅是粗糙地以平地思維將經濟作物剔除;以水土保持之名,防堵原住民使用祖傳土地維生,無視民生經濟。部落中有的林用地中保留有老梅樹林,是祖父時代就種下的,已經是生態系的一環;如今被一紙公文要求一律砍除,寧可拋荒長草,村民不解,「這樣有比較利於水土保持嗎」?

P1010082
滿山梅樹砍除拋荒較利水保?

去年的八八風災,桃源鄉荖濃溪上游的部落族人親眼看到,林務局專管的林班地整山整山地大片崩塌垮下;連比較接近六龜的建山村上方的林班地,也因為林務局讓人去佔地建廟,造成建山村後方坍方,危及部落安全。

災後百廢待舉,至今尚未恢復道路、用水、用電機能尚未完全復原,部落村民除了努力恢復生計重建家園之外,無瑕顧及其他,卻猛然又接獲這樣的公文要求砍除園子中的果樹,本身也是布農族人的桃源鄉公所農業課長坦承,「水土保持問題的根源是林班地,土石流不完全是因為原住民保留地的超限利用,但是現在卻把徹查林地的移農使用列為重點施政,是搞錯對象」。


林務局轄下林班地大片崩塌致災問題未聞政府檢討

從日本政府到國民政府,一樣的殖民政權

排灣族耆老,同時也是文化工作者的薩古流有感而發,「中央山脈的原住民過去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幾千年,山上的土地並未漠化,例如木材是很重要的能源,是燃料,卻一直砍不完,因為我們有祖傳的伐木倫理,我們會去注意林相,可不可以取、怎麼取,都有規矩;取用木材也是只採橫生枝幹的『借手臂』,不會連根拔除,還要培養注意種植『孫子樹』給子孫未來蓋房子用」;

以種植來說,「我們也有累積的祖傳智慧教導我們土地使用的倫理,例如1-3月較沒有雨水,是整地、播種的季節,到了4月份,開始下雨,小米已經長出根系足以抓住土地,讓珍貴的土壤不會被水沖掉;到了5-6月小米結穗,是趕鳥的季節;7月份就可以把小米收成入倉,確保一年的糧食」,原住民族自有的敬天畏地的生活知識,在外來的宗教與殖民政府統治的教育政策之下,被連根地剷除,薩古流坦言,「台灣原住民沒有文化主體性,喪失了發言能力」。

對於政府以公權力之名,在原住民領域行使統治權的過程,歷經日本殖民與國民政府再殖民的經驗,高雄縣布農族也是充滿心酸。「祖先哪有權狀?祖先就是站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土地啊」Tama Chiang指證歷歷:

「日本人來的時候,就把中央山脈劃成公家的,當時原住民抗爭,也不懂文字,土地變成日本政府用;國民政府來台灣,就把以前日本人的土地接管,改為林務局;原住民一樣不懂林務局是什麼,再不久,又把林務局的土地擴張往寶山,把原住民移走,馬里山流域又被劃為林務局的土地。像我們勤和村本來住在山頂Tasibar,被日本人遷移下來,Tasibar被列為農墾署,國民政府來台灣,把農墾署直接接收成為林務局;現在再把我們的保留地編成林地之後,就不能耕種,我們就沒有土地了」。

在自己保留地上種植無毒水蜜桃的Tama Chiang說:「我們是靠山生活吃飯的人,按照政府的規定,這個坡度不能做宜農地,要變成超限利用,那我們怎麼規劃原住民的未來?我們就不能生活了!政府應該看看我們民族的特性,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地方的人」。

延伸閱讀:查地不實 監院約談 投縣喊冤(聯合報2010.11.03報導)

農民開講─硝酸鹽致癌,問題那裡來

農民有時會有迷思,認為施有機氮肥就不會有硝酸鹽過量的問題是不正確的。要讓硝酸鹽含量降低除了少施氮肥之外,陽光是很重要的因素。消費者也要有正確的知識,不要買菜都要挑看起來鮮嫩欲滴的早上現摘蔬菜…

編按:日前有媒體報導有機店販售蔬菜硝酸鹽含量過多,恐有致癌危機,再次引起消費者恐慌。硝酸鹽超量固然對人體帶來致癌危機,但報導並未闡明原因,以及有機蔬菜、慣行農法與硝酸鹽的關係,甚至有誤導之嫌。以下文章為栽培有機芭樂農友謝美麗的文章,提供詳細說明,轉載與大家分享。

───────────────────────────────────────────

里仁的師姐問我,我們的芭樂有沒有硝酸鹽問題。這一問讓我驚覺須要說清楚講明白。前些日子主婦聯盟公佈蔬菜含硝酸鹽問題,相信引起很多人的震撼,尤其他說有機商店的蔬菜含量過高,更是讓一貫以健康為導向的有機消費群大吃一驚。想不到花較高的金額還買不到健康的蔬菜而驚恐不已。其實這則主婦聯盟的報導並不完善,也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誤解,須要說清楚、講明白。

首先有機商店的蔬菜含硝酸鹽嚴重,這樣的標體就有誤導的嫌疑。也許是記者想要製造收視率的慣用手法,卻害了有機農民實在不該。因為蔬菜含硝酸鹽問題不只存在有機商店的蔬菜,而是所有的蔬菜都有如此的問題,不該凸顯有機商店這一塊。硝酸鹽對於人體的嚴重性,媒體已報導清楚不再贅述,僅就蔬菜為甚麼含硝酸鹽議題討論。

植物需要大量的氮肥生長,晚上又是植物吸收養分的時刻,所以晚上植物吸收養分。而氮肥就是其中一種,氮肥又分兩種型態,一種為銨態氮,植物可以直接吸收轉換為胺基酸成為植物的成長所需。另一種則為硝酸態氮就是硝酸鹽,植物晚上吸收硝酸態氮儲藏於體內,必需等到陽光出來行光合作用,轉變成氨態氮再轉成胺基酸為植物所利用。

如此說來,氮肥是植物所需,所以植物吸收硝酸鹽也是正常,但是要讓硝酸鹽變成植物所利用,光合作用就很重要。

可是國人的消費行為不正確,喜歡買蔬菜是看起來鮮脆欲滴的樣子,才覺得是新鮮好吃。因此養成農民為了符合消費者的需求,都喜歡大清早摘蔬菜保持它的新鮮,而且植物吸收大量的氮肥也會長得快又鮮嫩,所以農民就更喜歡施大量的氮肥,提高產量及鮮嫩度。不只是化學的氮肥會如此,其實施太多的豆粕類也會有如此的效果。

IMG_1673
早上的新鮮蔬菜是硝酸鹽含量最高的時候。

有機農民有一種迷思,認為施有機氮肥就不會有硝酸鹽過量的問題是不正確的。要讓硝酸鹽含量降低除了少施氮肥之外,陽光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主婦聯盟都要求其配合的農民下午摘菜,陰天也不摘菜就是這個原因。

而做為一般的消費者也要有正確的知識,不要買菜都要挑看起來鮮嫩欲滴的蔬菜,又是早上摘的最好,這樣才能改變農民的耕作習慣,也能少吃一點硝酸鹽了。

再說水果吧,蔬菜有硝酸鹽問題,那水果呢?水果基本上不會有硝酸鹽問題。因為水果成熟的最後階段需要磷鉀肥,已經不需要氮肥。如果此時氮肥還太多,就會品質不好,不但吃起來沒有水份粗糙,也會不甜,根本很難下嚥。所以農民不會在水果成熟後期還傻傻的施大量的氮肥,因此水果不會有硝酸鹽的問題。

水果不會有硝酸鹽問題,根莖類的蔬菜像地瓜、馬鈴薯因為吃的部位不同也沒有硝酸鹽問題。絲瓜、苦瓜等果實類蔬菜也不含硝酸鹽的,只有葉菜類屬於成長階段需氮肥來加速成長所以含硝酸鹽較嚴重。

很多事情的真相須要有人揭發,才能讓更了解是好事,但是在揭發真相時,也希望能說清楚、講明白,不要只說一半讓人有想像的空間,而造成更大的誤會,也讓其他人受無妄之災。更也希望消費者要能追根究柢,不要人云亦云而驚嚇自己,所以當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是現代人必修的課程。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毋忘大埔

自從今年6月大埔事件爆發以來,全國農民風起雲湧,各地自救會紛紛集結串連,隱隱然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但引爆這個火種的大埔,卻逐漸失去人們的關注。請大家不要忘了大埔這個地方…

竹南大埔徵地案,在行政院與大埔自救會就「原屋保留、以地易地」之協商方案達成初步共識後,議題迅速降溫,時至今日,已幾乎消逝於各大媒體版面;然而,因徵地而引發的問題,事實上仍有不少尚待解決。上個月謝志誠教授所撰「大埔事件後續-大埔企鵝」一文,簡單披露了在行政院方案下,仍被逼至絕路的一戶人家的處境;可惜的是,一個月過去了,大埔企鵝仍然日日活在憂懼之中。

clip_image002

坐地起價的「開發成本」

車甫行至公義路與仁愛路口,高懸的白布條依舊醒目;走進佔地僅約6坪的藥房,店主彭大姊一如既往地熱情迎接我們。我們詢問政府這一個多月來是否有繼續進行任何協商或說明的動作,「沒有啊,完全沒有。」彭大姊說道。

根據營建署先前提出的方案,只給予張家兩條路選擇:一是放棄土地與房屋所有權,領取徵收補償費約100多萬;二是接受「換地」。所謂「換地」,其實是由政府提供另一塊約50坪大的建地(據說是因為政府新規劃的建地都是以50坪為單位),以「開發成本價」供張家認購;而政府所開出的「成本價」,則是一坪6.6萬。換句話說,50坪的建地要價330萬,扣掉徵收補償的100多萬,張家還要另行貼補約200萬,「而且還要再加上自己蓋房子的錢,」彭大姊激動地表示。

「我家本來就是建地,政府用一坪3.3萬徵收,換地給我的時候『開發成本價』卻變成6.6萬。我是白手起家,要去哪裡生這筆錢出來?更不要說我家還是黃金地段。」

據了解,大埔地區的都市計畫剛開始的時候,原本告知張家僅需佔用藥房0.98坪的面積,雖然因為公義路兩次拓寬導致張家的藥房(同時也是其住家)僅剩下6坪的土地,但張家本來並不欲與政府爭執;孰料後來仁愛路決定拓寬為12米,於是張家的土地變成必須全部徵收,僅有的賴以維生的房屋也必須拆除。「政府說是為了讓大車能夠轉彎,」彭大姊說。「但是你看看,仁愛路這裡哪有什麼大車經過,而且也從來沒發生過車禍。」

事實上,在對照「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暨周邊特定區」計劃圖後,我們發現,未來在都市計畫完成後,距離張家的藥房不遠的地方將會開設一條30米寬的道路,欲進入產業專區的大型車輛將可使用這條道路;而張家的藥房附近未來都是規劃為住宅區和綠地,平常根本不會有什麼大型車輛頻繁進出。此外,由於道路方向的關係,欲從公義路迴轉進仁愛路的汽車,並不會有迴轉空間不足的問題。

彭大姊說,政府只告訴他們可以換地,還表示「假如」未來地價上漲,他們還會倒賺,但卻沒有言明交換的土地位在哪個地段、是否適合繼續做生意。「我一輩子的財產都在這裡。」彭大姊含淚說道。如果拿不出額外的200萬,張家就只剩下領取徵收補償費這個選擇;即使順利籌到200萬,重新興建店鋪的錢也沒有著落,客源也要重新累積。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不禁思考,政府到底擁有多強的正當性,能夠用100萬買走一家人一輩子的努力?

依舊粗糙的方案規劃

問題尚未解決的,並不只有張家而已。位於公義路上另一頭的黃家,也還在繼續為自己的權益奮鬥。根據營建署的提案,住屋原地保留,耕地集中劃設至產業專區旁的農業專區,黃家作為自救會的一員,當然也適用這個方案,但黃家與其他自救會成員的情況較為不同。黃家所擁有的田地相當小,僅有不到兩分(在自救會中,只比完全沒有田地的張家還要大);而黃家的地址則坐落在公義路上,與其他自救會成員相比,距離集中劃設區要遙遠許多。

若完全按照營建署的提案辦理,未來黃老先生每次要前往田地時,都必須經過一兩公里的路途;而黃老先生已高齡77,這樣的處置實在很難叫人相信已充分考量個別農民的處境。事實上,根據營建署的建議計劃圖,除了產業專區旁的集中劃設區被規劃為農業專區(農1和農2)外,黃家所在的地址也被規劃為農業專區(農3),只要營建署稍微調整一下「農3」的範圍,黃家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

由於黃家的田地是如此之小,這樣的調整應該不致於對整個都市計畫造成太大的影響;就算因為開設道路的需要(在目前的計劃圖上,黃家的田地被規劃為30米道路預定地),黃家的田地無法原地保留,但將其重劃至住屋後方或左方之非道路區,並不是技術上無法克服的事。

clip_image004

(羅士翔攝)

另外,位於公義路和仁愛路交叉口的兩棟房屋,也因為道路拓寬的關係,其基地必須被徵收一半;為了遂行徵收,苗栗縣政府便將屋主的土地「逕為分割」,然而寄送給屋主的公文上卻未敘明理由,屋主收到公文後不明究裡,電詢地政事務所,承辦人員也僅告知屋主應執原權狀換發新權狀,並未說明逕為分割的原因。屋主不諳法律,又想反正權狀在手,便不予理會,後來才知道分割出來的新地號要被徵收,座落於其上的房屋也要被打掉一半。「當我家的土地是蛋糕,想切就切嗎?」屋主鄭大姊說。

至於徵收的理由,原來是因為兩棟房屋位於轉彎處,縣政府認為會擋到轉彎車的視線,所以要徵收拆除。「那個地方是順向彎,從來沒聽說過有擋到視線的問題。」鄭大姊說。「就算房子上的鐵皮部分真的會擋到視線,那我們也可以配合拆掉啊,為什麼一定要破壞掉房子的結構?讓人懷疑是不是只是想把圖畫得比較直、比較好看一點。」我們想問,政府在擬定都市計畫前,到底有沒有做好足夠的現勘、調查?都市計畫委員會的委員們究竟有沒有實地來過現場視察?還是只在一張地圖上,用筆和尺規憑空作畫,就算完成了「規劃」?

clip_image006

請別忘了大埔

自從今年6月大埔事件爆發以來,全國農民風起雲湧,各地自救會紛紛集結串連,隱隱然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但引爆這個火種的大埔,卻逐漸失去人們的關注。對社會大眾來說,議題是一時的,但對當事人的農民來說,痛苦卻是長期的,議題的消逝並不等於問題的解決。請大家不要忘了大埔這個地方,不要忘了政府對這塊他暴力蹂躪的土地,還沒有負起應負的責任。

(本文作者為法農成員)

挑戰中科三期公權暴力 老農永不妥協

「挑戰公權暴力,老農永不妥協!」中科三期案經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撤銷定讞、裁定假處分與暫時停止執行,行政單位不甩司法、讓廠商違法營運施工;同時讓開發就地合法,震撼法界…

「挑戰公權暴力,老農永不妥協!」中科三期案經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撤銷定讞、裁定假處分與暫時停止執行,行政單位依然不甩司法、讓廠商違法營運施工;同時間環署補做環評結論讓開發就地合法,震撼法界,15日9位律師組成律師團,再次對環署提告,「為了永續環境,我們永不妥協」!

●行政強暴法治

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長邱花妹痛批,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明白指出,中科三期案需要審慎評估,應做二階環評,但上至總統、下至環保署、國科會、中科管理局,「全都把司法判決當廢紙!」

邱花妹對行政院長吳敦義自行發明「停工不停產」的解釋嗤之以鼻,批評吳敦義不顧司法維護的公共利益,僅強調「廠商利益最大化」,直指行政機關的濫權如同「強暴社會的法治基礎」。

政大公行系副教授杜文苓進一步指出,立委吳育昇日前針對中科三期案爭議提出環評法修正案,更讓獨立的司法權面臨行政、立法的施壓;她沉痛地說,「看在公行系學者的眼中,這是國家法治體系面臨危機的時刻!」

參與高科技污染問題已久的杜文苓直指,行政機關本應做好環境治理,但高科技對新竹霄裡溪、香山濕地的污染至今沒有解決,行政機關卻一逕強調「開發案對環境沒有影響」,難以取信於民。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表示,律師團其實不想陷入訴訟輪迴,但農民、環保團體與律師一再告知行政機關應該守法,行政機關卻置之不理,「才逼得我們要再提告!」她強調,提告是捍衛司法的尊嚴和民主,「我們不要人民最後只能用流血來保護環境,而是能透過正常程序獲得正義!」

●農民再告官!

律師林三加15日一早已正式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公民訴訟,被告包括國科會、中科局與環署;並已另提假處分,主張環署須命友達、旭能兩家公司在中科三期園區內「包括施工、營運等開發行為都停止」。

律師詹順貴說明,吳敦義對「停工不停產」的解釋是「中科三期假處分與暫時停止執行『不及於第三者(廠商)』」,因為在行政機關的認定中,開發單位是指「中科管理局」;詹順貴指出:若行政機關自認邏輯正確,「那麼友達、旭能就處於違法營運狀態!」

依環評法第7條規定,開發單位提出開發應經環評審查,但友達與旭能並未實施環評,已經違反環評法第7條規定,應該以環評法第22條予以開罰並命其停工。環團與律師主張向法院確認兩家廠商的開發許可無效。

另方面,律師也已針對環署「就地合法」的二次環評結論再次提出訴訟,林三加強調,政府機關的作為完全缺乏「公共利益的思考」,組成律師團就是要告訴政府「人民已齊聚」,不排除有更多律師會加入代理人的行列。

●全民一起站出來

甫加入環境訴訟的律師張譽尹便是因行政機關在中科三期的作為太誇張而加入。他直指,除非台灣要變成專制國家,否則全民都應該站出來對抗帶頭做錯誤示範的政府。

后里公館村長馮詠淮指出,中科開發的影響已日漸明顯,過去50年來,台中大安溪從沒發生過魚群爆斃事件,但日前卻有上百萬條的魚全死亡,「原因就是中科要用水!」

農民廖明田則大嘆口氣說,站出來抗爭4年,就是因為愛惜土地,「畢竟什麼都可進口,就土地不行!」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發展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強調,台灣社會現在面對的是「企業和政府合流」,如果中科三期爭議可以就此了事,「未來台灣就沒什麼不可以的了!律師與農民呼籲全台民眾持續關心中科三期,「要求政府走回正軌,我們永不妥協!」

閱讀完整專題,請點擊下列圖片連結至專題

banner_610x200_stolen

(本文轉載自PNN新聞網)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