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部落,災後小孩課輔

下午四點整,國小校車準時的停在部落入口處,小朋友下車後,背著沉重的書包一邊聊天,一邊不慌不忙的走回位於台九線旁的富山部落,準備他們一星期五天的課後輔導課程。

下午四點整,國小校車準時的停在部落入口處,小朋友下車後,背著沉重的書包一邊聊天,一邊不慌不忙的走回位於台九線旁的富山部落,準備他們一星期五天的課後輔導課程(富三部落的課輔活動,有架設部落格做完整紀錄,請點選這裡閱讀)

BenQ Digital Camera
小朋友放學回家

部落裡有的低年級的小學生們早己上完課輔,在家裡跟著鄰居的朋友們嘻戲,看到高年級的學生們回來,馬上走到路旁跟他們打聲招呼。原來富山部落的課後輔導是隨著年級的高低而有不同的時間,低年級通常在中午放學後就直接到部落的課輔教室,高年級的學生是等到下午四點後才會到課輔教室繼續他們的功課寫作。

富山自救會會長尤忠平表示,目前部落裡的課輔教室及老師宿舍是由部落族人提供住家來使用,學生人數有七人是小學生,3位是國中生。自從八八風災後,學生的部落課後輔導在一位有心的校長幫助下才順利開課,而且每週的星期一與星期四也會有台東大學的學生義務來到部落裡一起幫忙小朋友的課業,除了可以解決小朋友在學習上的困難,還可以利用時間讀些課外讀物,讓小朋友增加不小知識。

因為是課輔時間,所以小朋友們都很認真的拿起筆在寫作,就連坐在客廰的小孩即使口裡還吃著棒棒糖,也有樣學樣地仔細地看著圖畫書,完全不受打擾。

BenQ Digital Camera
(上)課輔(下)小小朋友也愛讀書
BenQ Digital Camera

自救會會長尤忠平說,風災過後四個多月,部落族人的生活己經慢慢恢復正常,就連小朋友們都己經忘了風災來時的可怕惡夢,靠著老師們認真的教課,讓部落族人放心不少,可以不用擔心小朋友們放學不知往那裡去,因為現在就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去,那就是課後輔導的教室裡,讓他們從小就有良好的寫功課及閱讀的習慣。

由於部落裡的住戶加起來大約四十多戶,所以並沒有小學可以就讀,必須搭公車或校車到隔壁村的小學就讀,每天這樣來往,學生多少會累一點,不過這可是部落未來的主人翁,再苦也要他們認真學習。

BenQ Digital Camera
富山小朋友放學後在家

富山部落大人的情形

八八風災,造成富山部落裡有兩戶房屋被沖毀,其中一家就是自救會會長尤忠平的住家,雖然有臨時搭蓋的帳篷可以暫時住下,但是現在正值冬天非常寒冷,所以他選擇在車上睡覺,而另外一戶選擇到外租房子,目前還有六位族人仍暫住在台東市區馬蘭榮家,何時會回來都還不確定。

看著部落上方的危險潛勢溪流,直接對著部落的方向朝去,即使現在沒有溪水,但是回想起颱風那時的情形,仍然覺得非常害怕。部落每次遇到下大雨,族人都要有隨時撤離的準備,遷村己經談了好多年,到現在仍然沒有完整的時程表,部落族人都很無奈,現在只能期盼遷村的問題能夠快點解決,讓部落族人可以安心的生活。

富山部落在風災後成立了自救會,為了自己的權益不斷地的找尋可以解決的辦法,但是自救會的辦公室卻是由帆布臨時搭建的,即使沒有很好的辦公環境,自救會仍正常運作,就是希望可以讓部落裡的族人能夠覓得安全的家,小朋友們都知道他們將要面臨遷村的問題,但是這不是他們應該去負責的,因為現在他們應該要負責的就是好好讀書,未來為自己部落族人爭取更多的權利吧。

BenQ Digital Camera
(上)族人搭的帳篷(下)富山部落自救會辦公室
BenQ Digital Camera

BenQ Digital Camera
(上)部落潛勢溪流令人擔心(下)部落未來未定,生活還是要繼續
BenQ Digital Camera

(富三部落的課輔活動,有架設部落格做完整紀錄,請點選這裡閱讀)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有九穹樹的地方─知賀生態園區

由排灣族人設立的知賀生態園區,內有超過300種原生種植物,是族人一起努力維護的生態休閒好去處。因莫拉克颱風影響,外界停止了前往的腳步,十分可惜,目前知賀對外道路以及內部都準備好了,歡迎大家前往!

從屏東縣一路開往台東縣,第一個到達的鄉鎮的就是達仁鄉與大武鄉,,這兩個鄉鎮是台東縣最南端的鄉鎮區,由於地理位置偏遠,所以鮮少有知名的觀光區成立,不過在近兩年,同樣是災區的大武鄉南興村,成立了一處生態園區,兼具了休閒、渡假、知識的好去處,不過去年的莫拉克颱風侵襲,影響了生態園區的推展進度,即使現在重新步入了發展軌道,但仍舊難以走出風災後的傷害,需要更多人的支持與關注。

980112zhhetai2dungda-420.jpg

南興部落在1963年由附近部落的排灣族家族遷居此地,排灣族地名為lugiagus,意思是指有九芎樹的地方。南興部落雖然位於台東觀光門戶,但長期以來缺乏整體規劃,景點特色稀落,由於傳統農業無法吸引部落青年的回鄉發展,所以部落產業也逐漸凋零。但在部落有心人士的規劃下,現在己有一處較完整的觀光地區,那就是由在地族人拔浪所成立的知賀生態園區。

BenQ Digital Camera
呈現排灣部落特色及原始風光的知賀生態園區。
IMG_0478

園區內設有各種導覽工作,今年還特別增設了香草特用作物DIY製作計劃,用的全是南興部落在地的植物,因為香草曾是50年代時,部落族人的主要經濟來源,所以這次特別規劃了香草DIY製作,讓族人再次以香草做為經濟來源之一。

從去年開始,生態園區的有機生態計劃案得到了政府單位的補助,並且開始提供了達仁鄉與大武鄉在地族人工作機會,讓族人可以不必遠離家園,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可惜在莫拉克颱風來襲時,部落發生了零星災害,生態園區同樣也面臨了土地流失及道路毀損的困境,就連園區內的指示牌不敵強風的吹襲,都傾倒在地面上,不過因為有這群工作人員的幫忙下,園區裡很快的恢復以往的面貌,災害沒有持續破壞下去。

由於園區位於較偏遠的地區,相對地在園區裡的自然生態風貌保保存的較為完整,在族人共同的維護之下,20公頃的園區裡,除了朝向有機農業,生態體驗等方向發展,今年的香草DIY就是當地種植出來的有機農作物。值得一提的是,園區內約有3公頃的原始森林保護區。經學者調查,至少有300種以上的珍貴原生種植物,為此園區還培養專業的導覽人員,在不影響自然生態的發展原則下,帶領有興趣的民眾一窺這原始的風貌。

BenQ Digital Camera
過去的園區很熱鬧,除了人活動,還有300種以上的珍貴原生種植物。
IMG_0477

園區負責人拔浪表示,去年的生態計劃案只有一年的時間,所以許多一同工作的族人,都己經沒有在園區裡工作了。受到風災的影響,到現在還有很多外地的人都以為,來到園區的道路可能不通而放棄了到園區觀光的計劃。加上今年的企劃案因為延遅多時,提報的新方案都還沒有成果,但是只要是企劃案通過,將會重新雇用在地族人返回園區工作。

同時現在也積極地對外宣導道路可以通行的的問題,讓更多遊客可以進到園區來,親自體驗由香草提煉出的精油及清潔用品等多種用途。

風災過後,部落族人的心情一直低沉,尤其對原住民來說,要恢復以往的心情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及時間,因此透過園區發展出的部落特色產業,讓族人藉由工作可以忘記風災帶來的恐懼,讓外地遊客可以進到園區來,體驗全新的、想玩的、想學的、想吃的、想用的,應有盡有的生態園區。

BenQ Digital Camera
來到台東,請記得往達仁鄉的方向走。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瑪雅、達卡努瓦村民共識:我們拒絕劃定、諮商

針對瑪雅、達卡努瓦村的「劃設特定區域會議」,居民要求如實傳達記錄:一、每位原居住者意願都應予尊重。二、瑪雅重建委員會、村長、鄉長均表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三、民生村長受村民委託代表全村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1/9上午,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偕同各部會官員,來到那瑪夏鄉的瑪雅村活動中心前的廣場,舉行「劃定特定區域諮商及說明會議」,說明對象包括瑪雅(民權)、達卡努瓦(民生)村民。

不過,整場下來陳副執行長只提及這是「說明會」,直到鄉長提到公文內容為止,在場居民都不知道本次會議有諮商性質;且會議進行到一半時,居民們也才發現並無專員負責現場會議記錄,令眾人十分憤怒,認為政府毫無誠意、欺人太甚,要求現場寫成會議紀錄,內容應如實傳達居民的決議和意見,並取得包括陳振川副執行長在內的諸位列席官員,及二村村長、瑪雅村重建委員會幹部當場簽名,影印保存。

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委員、農委會水保局代表祝姓工程師承諾,這份記錄將列入公文,行文農委會(瑪雅村劃定特定區域會勘的負責機關)。

以下為當日會議情形,公開刊登於莫拉克新聞網上,作為當日發言記錄之公開見證。

瑪雅與達卡努瓦村民共識: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當日與會官員除了陳振川副執行外,另有水保局代表祝簡任正工程師、原民會劉世傑秘書、原民處谷縱處長、那瑪夏鄉呼頌鄉長,水利署及內政部等相關部會也各派員陪同旁聽。

瑪雅村重建委員會已在前一晚召集村民開會,取得全村共識,反對劃定特定區域,要留在原居地不下山。

與會的瑪雅村民包括瑪雅重建會幾位委員,及零星留在仁美營區尚未回家、特地趕上山來參加會議的村民,加上已返回山上居住的村民,共數十人,會議前已在廣場上掛上白布條,表達「誓死捍衛家園」、「反對劃定特定區域」、「拒絕與政府諮商」的訴求。

有村民在會議中表示:「這些白布條上的字,八八之前我們還有很多村民不會寫,風災之後就到處都看得到了,這對我們原住民來說也真是諷刺。」

達卡努瓦村僅村長代表出席,村長表示,已召集過村民,村民們以不出席方式表達無聲抗議,並委託村長表示大家反對劃定特定區域的立場。

980110shuioew-450.jpg
開會地點瑪雅村民活動中心前的廣場,掛滿寫著村民訴求的白布條。圖中左方為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
3

5 2
村民帶著孩子到場關心會議、表達立場。 研究一下「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


居民自嘲,白布條在八八風災後成為村內隨處可見一景,布條上的字,「有的人在八八前都還不會寫。」

大家要相信政府、痛苦而堅決的做決定?

會議開始,因為室外場所無法用簡報投影,陳振川口述了對於部落安全、劃定、永久屋的說明。重複強調劃定特定區域「不是要限制大家,政府是有誠信的。」

對於劃定時的安全認定方式,他認為「安不安全是很專業的,不能用投票作業。就像給醫生看哪裡有病痛,不能用投票的一樣。所以要專家學者去勘定,再由政府機關做劃設。」

雖然在前幾個場次的說明會中,陳一直表明要取得居民共識才會劃定,而所謂「共識」係指「每一個人的意見都尊重」,但今日則表示「所謂取得共識,要取得百分之百共識是不可能的,只有共產國家才可能。一定有幾成比例,比如30%要永久屋,有人要在山上,那以後土石來了呢?」他表示,既然如此,政府會把政策說清楚讓大家做決定,「政府說清楚以後,大家要痛苦而堅決的做決定。」

至於大家所擔憂的,莫拉克條例三年失效後,是否會有其他條例或法令繼續影響特定區域的效力,他說「其他法令的限制是其他,我們就是救災。」

並且表示,大家手上的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都是經過和大家討論之後多次修改的,重建會資訊公開,「一切規則,土地、收入……等」都會放在重建會的網站上供大家瀏覽。

「這個民主時代、教養時代,應該相信政府,否則政府就無法運作。」

我們拒絕劃定、諮商,我們不下山

陳振川副執行長在說明完後,接著請水保局報告一下專家對村子的安全判斷。到此說明已過了三十分鐘,由於會議又晚了半小時才開場,時近中午,多數村民已感到不耐,瑪雅重建會委員表示:「你已經說了三十分鐘,講重點!」、「村民何時可以發表意見?」

水保局祝工程師詢問:「你們難道不想知道專家說你們地區如何嗎?」村民一致回應:「不想!」於是祝工程師簡短說明:「你們經專家看,是危險的,請在汛期來時務必配合撤離。」

但村民們並不心服,表示那時專家來會勘時,「只是走了一圈」,未深入村子了解就下判斷;當時村民向專家表達「反對劃定立場」時,專家答說「只是報上去看看」,但最後被認為「危險」,導致村子可能面臨劃定。

瑪雅重建會委員說:「我們開過會了,我們反對劃定、大家決定全部留在原居地,對不對?」台下響應道:「對!」於是由重建委員代表發言:「好,那就列入會議紀錄,其他我們不多說。我們被騙太多次了。」

村民咸認為,專家說的不安全部分,都是人為因素,「外面的人進來種生薑…..、林務局的政策……」,是災前政府未善盡監督之責,災後則要讓村子面臨劃定特定區域。

鄉代副主席表示:「八八之後,政府釋出的好像都是善意,好像都是德政,但政府沒有照顧,只是講一堆話,一下遷、一下降限……如果政府有誠意照顧我們,為什麼不用更好的方式?」

瑪雅村民吳老師說:「我請問,三民鄉是不是中華民國一部分?我們是不是中華民國一份子?是的話,不要像日本時代當我們是殖民地、次等國民。我相信政府會照顧我們……我經歷過50年前的颱風,還有比這次大的。這次災害是人為,真正造成土石流的是林務局。」

對於村民一致認為人為破壞是造成風災如此嚴重的主因,陳振川則回應:「那些政策(若要改變)是要時間的,會有檢討改進。」

沒有「重建」,只有「劃定」的「重建委員會」

居民們認為,相較劃定特定區域,村子還有更迫切的問題待重建會解決。

農地流失、農路不通問題沒有相關處置措施,吳老師表示:「產銷班來跟我說,請你救救我們產銷班。」

「現在我們通訊了嗎?電話不通,我們都是在用手機……手機費很貴。」

達卡努瓦村長也說:「你剛剛說重建會把資料在網路上公開,你明知道我們沒有網路嘛。」

據村民說,瑪雅村目前網路不通;一周前電話線忽斷,至今未通,手機訊號也時有時無,隔壁的達卡努瓦村、南沙魯村未有這種情形;且時常停電,幾乎一下雨就停。

道路問題更是大患,山路在峭壁懸崖間彎曲顛簸,因為還沒鋪柏油,一下雨就會打滑;溪底便道有的路段一旦遇雨,溪水就幾乎漲及道路;曾在道路上發生意外的村民說:「昨天我去接我老婆,差一點死在後山上,路多危險!」

「如果你有誠意,馬上把南化的路開通。」

有的村民說:「說了這麼多,都沒有重建,都是說劃定,改成劃定委員會好了。」

瑪雅重建會委員也質疑,中央未給瑪雅村中繼屋選項,只提供村子劃定及永久屋的說明。「每次都提杉林永久屋,為什麼不提舊部落?」若如政府所言,劃定特定區域不影響留在山上的人的權益,「那你花這麼大力氣來幹什麼?」

重建會多次來到村落,但始終無實際的重建作為,鄉代副主席說:「執行長不能做決定嗎?每次都是副的……三民鄉也是人,有3500多人,小林才幾人?他們的國小都蓋在五里埔了。」

對此,陳振川回應道:「你也是副、我也是副,主席有授權都可以啦。」

村民於是表示「副執行長千里迢迢的來,你說話有效的話,請你簽切結書。」瑪雅重建會委員出示切結書,聲明瑪雅村村民反對劃定、不搬遷下山的決議,要求陳副執行長簽名。

副執行長則表示,切結書會提供給中央參考,但「你們要尊重我,我不會跟你簽什麼切結書。」


(上、下)雖說1/21留在仁美營區的村民也都必須返鄉了,村內仍隨處可見未及清理的土石、毀敗的屋舍。


處於「紅色警戒區」的三民國中,校園內還有清出堆積土石後草皮新植的痕跡。縣府已表示學校可以原地復校了。


通往那瑪夏三村的道路,溪水與路面十分接近,村民說,那是昨晚下雨的緣故。這條路,汛期來時還在嗎?


通往那瑪夏三村的道路。村民指,「這輛車是新(翻毀)的,我之前經過時還沒有看到。」

諮商會當成說明會?現場無專人負責會議紀錄

於是瑪雅重建會主任委員表示,將切結書內容念一遍給在場者聽,聲明全村對此次說明會的結論是「反對劃定特定區域、不下山、拒絕諮商」。

鄉長聽完後表示:「公文給我們是諮商會,不是說明會,所以不要把它改成說明會。簽不簽是副執行長的權利。我也不同意劃設。但今天也要有結論。」

村民聞言後都感到十分意外,因從開始到現在副執行長未提此行有任何「諮商」性質,大家一直以為這只是一場說明會。

對於鄉長說會議必須做結論,陳振川表示:「那我提一下(結論)。一、每位原居住者都充分給予尊重……」說到這裡,表示「如果這是你們的意見(不要劃定),那我們就再諮商嘛。」

村民立即回應不需要再諮商,「會議就決議不劃定就好。」「就不要劃定,這樣的結論都不肯。」「很清楚就是不劃定了,你開一百次也不劃啊。」

陳振川則回應:「諮商就是要討論嘛。」

由於副執行長反覆表示,如果村民們對政府「劃定特定區域」沒有共識的話,政府有權可以再度諮商;村民則認為結論已經有了,就是「不劃定、不諮商」;鄉長即提議,在場村民聯署送中央表達訴求。但村民們強烈要求:「請現在就列入會議紀錄!」並希望親眼見到白紙黑字的會議記錄;在幾度詢問之下,才發現現場並無專人負責會議紀錄。

此時村民們的怒氣已勃發難抑。「任何會議都有會議紀錄,竟然會沒有!那我們剛剛說那麼多都是什麼?欺負我們到這個地步。」

陳振川回答,「我們會做成會議紀錄。」並希望在場表達意見的村民聯署,「我們請反對者簽聯署書,納入會議紀錄送行政院。」

村民反彈:「為什麼要聯署?我們就全部不同意了嘛。那別的村要不要聯署?同意劃定特定區域的要不要聯署?」

陳副執行長則解釋:「因為出席的人數比較少……」

村民認為已講得很清楚,這是全村開會決議的意見:「你怎麼這樣講話,什麼叫出席的比較少!」

陳副執行長於是改口說:「我是說民生……」

民權村民:「民生是民生,我們是我們。」

民生(達卡努瓦)村長也上前解釋,自己是受託於村民前來表達反對劃定。「我召集過(村民)了,大家表示不同意劃,不列席表示抗議……而且這麼多人講的只有兩點(不劃定、不諮商),連會議記錄都沒有。我們諮商會議不是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在探討,你就寫說『希望把白布條當成諮商共識』。」

現謄會議紀錄請陳振川簽名,水保局承諾將此記錄行文農委會

陳副執行長認為在場出席的瑪雅重建會委員及村長、村民不能代表全村多數人意見,並堅持村民不同意劃定的話就表示沒有共識、下次可以再諮商,反覆的文字角力令村民們益加不解、不滿。

瑪雅重建會委員發言:「如果中央的重建會代表政府,為什麼我們瑪雅重建會不能代表村民?」取得全場鼓掌認同。

瑪雅村長指出:「副執行長一直強調尊重,但都只尊重要永久屋的,不尊重要回山上的。回山上的人其實是多數的。而且不管山上的人數多少,政府仍有責任保護我們。不要只保護永久屋的。」

另一位瑪雅重建委員會表示:「如果不是我們鄉長講公文這樣寫(今日會議為諮商會議),我們都以為今天是說明會。我真的感到很悲哀。」

村民們此時對政府感到失望及強烈不信任,要求現場做成會議紀錄,如實的傳達村民們此次「說明及諮商會議」的結論。雙方幾經對文字用詞往來角力後,由陳振川副執行長口述、水保局代表祝簡任正工程師手抄,完成會議記錄,其「說明諮商共識結論」共三點:

一、每位原居住者意願都應予尊重。

二、瑪雅重建委員會、村長、鄉長均表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三、民生村長受村民委託代表全村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居民希望還要列入第四點「拒絕諮商」,不過陳副執行長堅持「這樣就可以了。」於是原民會劉秘書表示,諮商是政府方面的決定,村民不願諮商的話,不要出席諮商會議即可。

在場主要政務官、兩村村長、瑪雅重建會委員在這份「會議紀錄」上簽名,最後由陳副執行長將內容念一遍給在場居民們了解。現場將這份「會議紀錄」影印保存,並由水保局祝工程師承諾,此記錄會列入公文,行文至負責瑪雅村劃定特定區域會勘的農委會,並將這份資料,寄給瑪雅重建委員會留存參考。

村民們雖都表達不願再接受諮商,不過行政院重建會仍保留諮商權力。村民們表示「沒有了,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你們再來的話,我們就要擋了。」

6
村民詢問「今天到底是來幹什麼的?」是說明劃定,還是諮商請大家下山?
7

8
(上、下)瑪雅重建會委員:「就決定不劃定了,你再來一百次也是不劃啊!」村民強烈表示拒絕劃定。
10

11
聞知今天會議竟兼有諮商性質、現場又沒有專人即時做會議紀錄,村民們對重建會的做法越加質疑,紛紛起身離座,上前要求現寫會議記錄。
12
村民離座上前,留神凝聽陳副執行長口述的「會議紀錄結論」,是否如實傳達村民意見。

13
請水保局代表祝簡任正工程師協助抄寫並騰清。

以下為列席官員與瑪雅村主要幹部一一簽名,以示負責。

1415
(上左)陳振川副執行長、那瑪夏鄉呼頌鄉長(上右)到場旁聽議員

1617
(上左)瑪雅村長、瑪雅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柯正漢委員(上右)行政院重建會陳振川副執行長

20
簽名中途發現未寫會議名稱,拿回請祝工程師補上。比照公文所書的「瑪雅(民權)村及達卡努瓦(民生)村說明及諮商會議」。

21
(上左)原民處谷縱處長
(上右)達卡努瓦村長。村長特別向陳副執行長聲明:「我簽之前,附帶一句話,『不要各個擊破。』我擔心陷我們不義,向要永久屋的人說,都是我們(讓他們不能取得永久屋),那就是陷人於不義。」取得陳副執行長答應後,村長簽名。

22
陳振川副執行長應村民要求,將簽過名「會議紀錄」內容再複述一遍,讓居民了解。

23
村民們留神傾聽複述內容。

24
水保局祝簡任正工程師向瑪雅重建會委員表示,會將這份記錄那入公文行文農委會,並將之寄一份給瑪雅重建會。(附帶的…瑪雅村內的情形)

返鄉後,民權村的小孩在那裡上學?

民權國小本身的土石堆了三層樓高尚未清,無法原地復校,但縣府決定1月21日為返鄉日,回山上後,孩子要再哪理念書?如果學校留在山下,但是政府始終不願意興建中繼屋,這些家長該怎麼辦?

八八風災之後,那瑪夏鄉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所小學,分別安置在旗山的旗山國小、觀亭國小、鼓山國小內。縣府指示1/21為災民返鄉日後,除了民族村,那瑪夏鄉的民權、民生村都要回到原鄉,學生與家長的安置如何配合成了亟需討論的問題。

民生國小的情形較為單純,已經由家長會議決定原地復校,不過民權國小遭土石掩埋,校園已毀,是否復校、如何復校需詳細探討。1/4,學校銜教育處之命,前往仁美營區,舉辦民權國小家長會議,並請家長們填寫意見調查表,表示會將家長意見呈報給縣府參考。

091018minqyuan.jpg
校長、主任、家長會長等前往仁美營區舉辦家長會議。


家長們都到場關心。

回山上,校地著落是問號

民權國小現有七十多名小朋友,加上十多名幼稚園學童,目前安置在觀亭國小念書。當日與會的有吳庭育校長、學校主任、家長會長、鄉代副主席。校園目前已被土石掩埋,要原地復學已不可能,每周末都會與爸媽回山的小朋友說:「土石都淹到三層樓高,沒有人去清。」

校長表示,目前討論的範圍都只是下學期在何處上課,不會影響學校長久的未來,民權國小一定會再回到山上。台達電子已提供經費,認養了校園重建的部分,只是缺少一塊合適的地塊,希望鄉公所能盡快出面協助找到合適的地,就可盡速蓋好新校園。且就算現在馬上找到地,要蓋校舍,至少也要半年,下學期一不及完成,仍須討論學校的暫時安置問題。

校方提出若回到山上復學,共有三個方案:

(1)與民生國小合併,兩個老師帶一班。

(2)若三民國中將在山下的普門中學留置到下學期,就可借用國中校園上課。

(3)是使用村辦公室或教會場地。

但是由於三民國中去留未定,村辦公室及教會為鄉公所使用當中,可討論的只剩下與民生國小暫時併班的選項。

民生國小到民權村的距離約有三十分鐘,每天通勤,家長們擔心災後路況,天雨容易打滑,危及孩子們的安全。「現在路那麼差,不只下雨,還怕起霧。」另外也擔心「合併到最後就廢校了。」,居民表示,怕政府因為合併,就不再蓋新的民權國小。

另外,孩子們的適應問題也是家長主要考慮之一,「好不容易適應了觀亭,現在又要到民生。」民生的教室不夠用,來自民權的外地老師,住宿也成問題。

那瑪夏鄉的對外交通不佳,道路都是臨時搶通,不僅怕汛期會再斷,平時只要下雨,路就危險難行,若學校要上山,家長擔心跟上去生活會有諸多不便。

綜合以上種種考量,多數家長在意願調查表都表達不願立即回到山上的意見。

毀損嚴重的民權國小(系列照片由徐嬋娟小姐提供)



留平地,家長安置成兩難

然而學校若要留在平地,家長們的安置就必須考量。不少家長詢問是否有平地中繼屋,或者租屋補貼可補助。就業也是問題,要陪伴孩子留在平地,就必須放棄山上原有的工作,「求學和經濟會造成兩難。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兩個家長都在工作,為了照顧小孩,有的家長甚至沒有工作。那下學期是不是可以提供短期就業?」

校方回應會將家長面臨的問題向縣府反映,並將當日與會的33位家長的意見調查表全數回收。校長表示,不公布意見調查票數,「這樣做好像我們已經決定了一樣。」但可透露,不同意回去的過半數,會將數字提供給教育處參考。

家長在會後說,「每一次來開會,都講重建重建,很少提到學生,其實這才是我們最關心的部分。」希望這次政府能夠看見家長們的意願。


居民表示:沒有完善的配套,就學和經濟會陷入兩難。

4
在山上就為孩子們課輔的原鄉團體「女窩」,在營區持續照料孩子們的課餘時光。但這暫時穩定下來的安置,是否又將有變動?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另類災區-漂流木撞擊莿桐部落

除了傳統上認知的災區外,八八風災還造就另一種未直接受災,卻被嚴重影響的灰色區塊;莿桐部落即是這樣的例子。風災後大量的漂流木進入杉原海灘,對既有的捕魚、食物採集與附近珊瑚礁群,都造成衝擊。

除了傳統上認知的災區外,八八風災還造就另一種未直接受災,卻被嚴重影響的灰色區塊;莿桐部落即是這樣的例子。傳統上阿美語稱這裡為「Fula- fulak」,指的就是位於部落後方的美麗沙灘。過去幾年,這塊原來是杉原海水浴場的沙灘,近年來經歷許多風風雨雨;包括杉原灣禁漁區的劃定及美麗灣渡假村違法開發案(該案目前仍在行政訴訟中)。

4-b_we_13009_26921
部落後方的美麗海灘阿美與稱為Fula-fulak,是部落最珍貴的資產。

莿桐部落出現危機,卻也促成部份人的覺醒。開始有人回到部落,開始有人認真面對海裡珊瑚礁的重要性,也開始與外界合作,努力推展含有阿美文化特色的生態旅遊。一切似乎不是那麼確定,但似乎有了希望。

8月7日晚上,當山上正為豪雨侵襲準備的同時,美麗的海邊非但無雨,甚且無風。除了海浪比平常大些沒有其他異狀。「那天,我剛好去莿桐,晚上一堆人還在沙灘上玩咧!」南島社大總幹事劉錦美說。

幾天後,隨雨水及土石流沖刷而下的漂流木進入大海,隨洋流而上,大量的漂流木擠進海灣,當然也被海浪堆上珍貴的沙灘與珊瑚礁石區,數量之大令人心驚。我們聽部落的老阿嬤說,年輕時就來此落腳,從沒有看過這種景象。幾年來以生態旅遊為主軸的學習與規劃,為保護部落範圍內自然資產所作的抗爭和努力,在漂流木進入後彷彿成了泡影。

1-b_we_13009_26924

「我們知道許多地方災情慘重,政府的資源和能力也有限,不可能第一時間處理漂流木的問題。同樣是漂流木,杉原禁漁區與富崗漁港對政府來說也有更大的效益,那些地方會優先處理。但當時是夏天,對部落的海洋活動來說是最重要的時間。另一方面,漂流木隨著海浪浮沈,打壞很多珊瑚,我們當然很心急。

一開始問林務局,林務局說沙灘不歸他們管,要我們問城鄉發展處。城鄉發展處又說這邊是BOT出去的區域,要我們問美麗灣。」

富山社區發展協會成員,也是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的林淑玲如此說。

當時仍是傳統的捕撈季節,漂流木造成無法下海捕魚的窘境,新的觀光事業也不能進行,部落生計受到嚴重影響。然而,困擾的不是只有這些。

林淑玲說,「還有一些看起來很兇,不知道是不是黑道的人想來檢漂流木,想從部落借道讓重機具進沙灘。怎麼可能?我們自己的怪手都沒辦法走了。不給他們過,就三天兩頭來威脅部落裡的人。每天都在處理這些事。再說,這些人不是來淨灘,是來搶木材的。一級木林務局都做了標示登記,不見了誰要負責?那一陣子我們每天都在海邊巡邏,怕木材不見。結果,他們還是從加路蘭那一頭進沙灘,直接輾過珊瑚礁石進來。」

大家等不下去,決定自己動手。能用人力的地方靠人力,除了部落的人以外,還有一些義務志工。但有更多雙手搬移不了的大型漂流木,必須要怪手來幫忙吊起。部落裡面大家分攤,每天光租金要兩千五,加上油錢超過四千塊。小部落能力有限,撐不了幾天,還是要靠林務局幫忙。

林淑玲還無奈的說,怪手要進沙灘清漂流木,部落沒有路可走,想借美麗灣旁的道路,他們不肯,因為他們認為莿桐部落是BOT的敵人。

目前在南礁北端還有一片漂流木擱淺區尚在清理中,記者向林務局承包商詢問,才知道這個工作大約11月中才開始,距離漂流木入侵已經三個月的時間。開怪手的大哥說:「我到今天(12月21日)清了一個月又八天,一路從知本那裡清過來。」這只不過是諸多承包商的其中一家,還有其他許多這樣的包商在整個東海岸的各個地點進行著同樣的工作。

3-b_we_13009_26922
鄰近的南礁不只是美景,也是平時部落居民採集食料的好去處。

目前杉原灣海灘清理工作看起來已進入最後階段。莿桐段的大型漂流木,因為運離海灘不易,經過與林務局協調後決定大多數留置原地。

部落居民打算利用這些材料建立一個漂流木紀念公園。但是走在沙灘上,仍然有數不清的小漂流木散落各處。與居民生計最息息相關的沙灘與淺海珊瑚礁群,受創嚴重程度或許不是努力就能恢復。莿桐這個另類災區是否能往原先規劃的方向前進,或者有其他的轉折,仍然需要更多的關注與進一步的觀察。

2-b_we_13009_26923
即使經過清理,堆積在沙灘邊的漂流木看來依然驚人。

5-b_we_13009_26920

(本文轉載自「NOWnews」)

(閱讀更多「八八故事」,請點選這裡)

災區跨年,部落心情大不同

98年對台東來說是一個難忘又傷痛的年份,因為八八風災帶來的創傷,讓很多族人無家可歸,必須暫住在安置所,而98年的最後一天,當大家還忙著歡樂渡過跨年晚會時,其實許多災區的部落族人卻有不同的心情。

98年對台東來說是一個難忘又傷痛的年份,因為八八風災帶來的創傷,讓很多族人無家可歸,必須暫住在安置所,而98年的最後一天,當大家還忙著歡樂渡過跨年晚會時,其實許多災區的部落族人卻有不同的心情。

期望趕走災難的大鳥部落

尤其是台東大武鄉大鳥村的十四戶民宅的族人,因為風災帶來大量的土石流,造成部落上方的住屋遭土石流掩埋,因此現在還在部落的聚會所暫住在帳篷裡。

98年的最後一天雖然有許多族人趕著去市區或別的部落歡慶跨年夜,但是還是有族人選擇在部落裡甚至是在暫住的帳篷外等到倒數的那一刻,由於天氣寒冷,所以族人在聚會所裡煮了熱湯,圍在一起聊天。

族人表示:因為大部份的族人都己經搭車去市區看跨年晚會,感受歡樂的氣氛,來忘掉這次的傷痛,不過也有族人留在部落裡,等到倒數時誠心的許願,期望未來可以找到安家的地方,同時也希望部落在新的一年裡可以更健康平安。即使現在住在帳篷裡,仍不忘對未來感到希望。

大鳥村唯一慶祝新年的方式,就在1月1日的早上5點30分,在部落的東南西北方四個角落,由六位部落青年點燃火把, 同時必須以喊叫的方式來象徵趕走今年不好的運勢,接著再到部落的大頭目墓地祭祀,告知要進行己消失73年重新舉辦的五年祭。

IMG_0364 
沒有外出的大鳥居民,在帳棚外煮湯圓過年。

排灣古調與韓曲nobody一起來的土坂部落

同樣也是災區的土坂部落則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年的跨年晚會都由國小來舉辦,這次也不例外。晚會一開始就有許多族人帶著全家大小一同來參與,擠滿了教室外的整個空間,每年的跨年晚會每個年級,甚至是家長們以及部落族人都會準備不同的表演節目,不管是跳舞、唱歌、演戲都不會少。

特別的是今年非常受到歡迎的韓國歌曲nobody,不只是國小學生跳得精彩,家長委員們跳得也不遑多讓,同樣都吸引族人的眼光及引起全場的尖叫聲。

土坂國小家長委員會會長黃國瑋表示:今年是特別的一年,雖然經歷了難忘的八八風災,但是族人應該懂得感恩,因為在部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要謹記這次的教訓及經驗,未來也希望部落及族人都可以平安。

這次的部落跨年活動也邀請了大鳥村的族人參與,大鳥村的青年會會長也高唱一曲排灣族古調,同時也希望可以與土坂部落青年會連盟,一起為災區族人努力。跨年活動進行到十二點前,倒數十秒後馬上點燃絢麗的煙火,就在族人的歡呼聲中來迎接新年。

台東縣以南是這次八八風災中受創較嚴重的地區,包括了金峰鄉,達仁鄉,大武鄉的原住民地區,不過在新的一年到來前卻有著完全不同的跨年方式,即使是以不同的心情來面對,但都抱持著一樣的想法,就是希望未來的日子裡,都可以平安的渡過每一天。

image007
土坂部落居民參與晚會

 IMG_0371
(上)土坂部落家長委員們跳nobody舞
(下)土坂國小四年級學生也一起跳
IMG_0380 
IMG_0379
(上)土坂國小國幼班(下)臉上彩繪的土坂國小學生

IMG_0381 

IMG_0383
大家都期望有一個平安的2010年。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災後146日,來義、泰武終獲中繼安置

新年新開始。紅十字會在荒蕪的忠誠營區修厝蓋屋,在元旦舉辦「入厝」儀式,來義及泰武鄉111戶災民終於有個落腳的中繼家園,提著隨身行李就入住的vuvu笑著說,有家真好。

前言:

屏東縣排灣族人居住之來義與泰武鄉,面臨遷村或原地重建課題,加上沒有適當中繼安置場所,災後過著十分辛苦的生活。雖然部落未來仍是未知數,但幸好經紅十字會協助,將廢棄營區整建隔間,族人已於昨日(1月1日)入住,於災後第146日,得以恢復基本的家庭生活。

以下新聞轉載自自由時報(原文出處請點選這裡),泰武與來義鄉的重建情形,請閱讀:

(1)遷村不遷村?泰武與政府仍在協商中

(2)我們的家不要變標本─來義部落主張原地重建

600_129

曹啟鴻與鄉民一起喝下祈福的小米酒,開始新生活。(記者侯千絹攝)

新年新開始。紅十字會在荒蕪的忠誠營區修厝蓋屋,在元旦舉辦「入厝」儀式,來義及泰武鄉111戶災民終於有個落腳的中繼家園,提著隨身行李就入住的vuvu笑著說,有家真好。

忠誠營區安置中心入厝儀式昨天上午在泰武、來義族人吟唱排灣古調迎賓,活動在祈福、贈鑰儀式後,村民獻上小米酒與來賓分享。

莫拉克颱風重創屏縣霧台等5個原鄉,縣府獲軍方協助,以廢棄的潮州忠誠營區作為來義鄉及泰武鄉災民暫時住所,紅十字會總會主動協助營區內所有修繕及經費支出事宜,將既有營舍修繕隔間成91戶,並透過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歐晉德居間協助提供20戶組合屋,總計111戶,各戶面積約15坪,含3房2廳。

安置中心房舍提供泰武鄉44戶、來義鄉67戶災戶使用,住宅備妥各種生活用品,包括衛浴、廚房設備、電視、冰箱、熱水器等,災戶只要拿著隨身物品就能入住。

入住的民眾有的已在門口栽種花草,有些用布幔妝點客廳,對於在新家開始新的1年,災民都是笑口常開,1位高小姐說,新家安排很舒適,但是距離部落太遠,孩子上課得花上半小時的車程,原則上還是會在部落的老家與中繼屋二地跑。

(本文原標題為「忠誠營區中繼屋 111戶災民入厝」,為讓讀者瞭解哪些部落遷入,更名為「災後146日,來義、泰武終獲中繼安置」)

(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原文出處請點選這裡)

千呼萬喚: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成立!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舉行成立大會,誓言要與官方主控、矮化原民地位的「莫拉克災後重建委員會」抗衡,協助災後自主重建、力爭自主性部落再造運動。成立大會中,出席代表祭出象徵「出征」的山刀,展現出…

八八風災結束4個多月,不但災民中繼安置遙遙無期、特定區域劃設搞得部落雞犬不寧,「國土復育條例」要將原住民「趕下山」的風聲,近來更在部落間傳得沸沸揚揚。眼見原住民此次無論受災與否,其權益受損程度與範圍,都將越拉越大,災區部落遂開始串連各地部落組織,在12月30日成立「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Indigenous Peoples Action Coalition of Taiwan;IPACT)。

981231-yuangushiuw-480.jpg

在昨(12/30)日的IPACT成立大會中,在場出席代表共同推派八八再造聯盟總召集人理斷牧師為首任IPACT總召集人,理斷牧師亦在當場指定歐蜜‧偉浪牧師為秘書長,誓言未來不僅要幫受災原住民爭取權益,更將推動自主性部落再造運動,拒絕政府矮化原住民地位。

理斷牧師在發表上任感言時表示,「在過去的運動經驗中,我一直是個失敗者,自認為不是當總召的料。但是,如果這是上帝賜予我的使命,那我會盡我一切所能去完成」。他表示,台灣山林受到八八風災重創,許多部落面臨瓦解危機,政府研議中的國土復育條例,更可能會讓原住民永遠失去土地。「然而,即使如此」,理斷表示,「所有的災區部落還是不斷不斷的努力,也多次成功阻擋了特定區域的劃設。今日我們唯有加倍團結,原住民未來才有希望」。

IMG_8939

IPACT首任總召理斷(右)與秘書長歐蜜‧偉浪(左)

IPACT成立大會開始時,有4位寶山村村民率先簽下「生死狀」,誓言要用生命捍衛祖傳土地,隨後並有越來越多出席代表,一起在「生死狀」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宣示自己保衛土地的決心。

成立大會的高潮,現場也再度燃起了狼煙,出席代表並高舉象徵「出征」的山刀,展現出原住民族要與罔顧人民心聲政府宣戰的意志。IPACT的成立目的,不僅要進行全國性組織與倡議工作、支援八八風災及所有部落重建、抵禦入侵、守護山林水土、推動自主性部落再造運動,更明白表示拒絕接受代表性不足、矮化災區人民地位、官方主控不平等的「莫拉克災後重建委員會」之侵權決策。大會最後,IPACT所有出席代表,也現場宣讀其5大主張,包括:

一、 要求政府停止劃定特定區域;立即啟動中繼安置;資訊公開、住民參與、尊重災民選擇等三大訴求,協助部落自主性重建。

二、 強烈反對政府剝奪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權;抗議政府以危險特定區域劃分及國土復育條例之名,企圖進行帝國主義模式的霸佔。

三、 國家應遵守具國際習慣法位階的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尤其是第十條不得強迫原住民族遷離其土地或領土。如果未事先獲得有關原住民族在自由意志下充份知情同意以及商定公正和公平的賠償,並在可能時提供返回的選擇,則不得進行遷離」的規定,維護原住民族基本權益。

四、 自主宣告傳統領域,主張自然主權與土地自決權利,誓死捍衛原住民族祖傳土地!

五、 以土地主人立場,要求政府停止侵害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利,把山林海域的永續家園還給我們,恢復其歷代相傳那孕育萬物及人們的原來面貌。

IMG_8910

寶山村代表簽署捍衛祖傳土地「生死狀」,誓言要為原鄉奉獻生命

IMG_8922

IMG_8997

IMG_9000

在場許多代表也共同簽署這份生死狀

IMG_8914

IMG_8919

IPACT成立大會誓師儀式

IMG_8935

IMG_8925

IMG_8927
在場代表共同宣讀IPACT宣言

代表台東阿美族出席聲援的少多宣表示,祖先的靈魂從不曾離開土地,而是化為對後代的深刻祝福,長伴在子孫身邊。因此,目前還守護在部落的居民,絕不能因為一時輕忽的決定,就割捨掉祖先賜福的土地。

IMG_8943

IMG_8945

IMG_8951
少多宣陸續以吟唱、口簧、鼻笛的演出,用音樂形式吟唱出原住民族祖靈對後代的祝福,以及對土地的重視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代表黃智慧老師則說,日本政府治理台灣期間,台灣原住民就是因為沒有集結成聯盟,所以才會遭日軍各個擊破。「如今,台灣原住民終於成立跨部落、族群聯盟,共同抵抗外來的不當剝削」,黃智慧說,「主張『自主管理』,在全世界少數民族理念中,可說是普世價值,如今IPACT成軍,總算讓人看到未來台灣原住民的希望」。

IMG_8970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代表黃智慧,同時也是中研院民族所成員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代表Rebecca表示,現行台灣原住民基本法,其內容遠比聯合國原住民權力宣言要少,保障更薄弱,絕不足以作為原住民捍衛權力的武器。她認為,未來IPACT可望透過國際發聲的形式,在國內推動創制更符合原住民利益的法條。

IMG_8969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代表Rebecca

新竹泰雅族代表阿棟牧師強調,「原住民沒有失望的權力,因為我們生來就是要樂觀」。他認為,政府一再抹黑原住民破壞山林,是非常荒謬的說法;他以司馬庫斯封山自治的成功經驗為例,表示如果沒有原住民死守檜木群的話,這些樹早就被林務局砍光了。

IMG_8972
泰雅代表阿棟牧師

八八再造聯盟執行長伊斯坦大表示:「對原住民來說,風災從來就不是危機,政府才是!」他認為過去原住民有抵抗清朝、日本的經驗,卻沒能在當今民主體制中,成功捍衛自己的權益,原因就在於部落過度相信公務體系與民意代表。他表示,部落中並非沒有優秀人才,但當這些人才成為公務員,甚至是政治人物時,就失去為基層部落族人謀福利的能力。伊斯坦大強調,原住民一定要變得比過去更有智慧、更團結,敢於接受未來挑戰,才能活得有自信、尊嚴,也才能撼動政府決策。

IMG_8975
八八再造聯盟執行長伊斯坦大

此次加盟IPACT的團體,包括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台灣原住民政策協會、狼煙行動聯盟、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鄒族青年行動聯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台灣人權促進會、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以及眾多受災部落自救會,共計超過45個,;其範圍涵蓋全台,是台灣第一個跨族群原住民行動聯盟。

IMG_8897

IMG_8894

IMG_8980

IMG_8981

IMG_8978

為了此次IPACT成立大會,許多部落代表都是不辭千里由台灣各角落趕來聲援

IMG_8982

理斷牧師帶領所有代表齊唱「團結就是力量」!

IMG_8954

寶山國小陳情:何時可以回家?

只有十五名小學生的寶山國小,共有十位家長,幾乎個個都是「家長會委員」,約有七、八位都到場關心參與,向高雄縣府教育局陳情,希學校能儘速原地復學,讓孩子有完整布農與山林教育。

縣府日前決議1/21為災民返鄉日,災民們返回原鄉,同時山上的學校也配合復校。但寶山村的寶山國小,一直未接到明確指示可回鄉復校,家長憂心回到山上,孩子可能必須留在平地,因而奔走聯署,並請到八八再造聯盟總召理斷牧師,於12/28陪同大家前往縣政府教育處陳情(寶山國小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只有十五名小學生的寶山國小,共有十位家長,幾乎個個都是「家長會委員」,約有七、八位都到場關心參與,寶山村林居全村長也陪同前往,由教育處游淑惠副處長與委員們接洽。
 02150009-480
大人小孩都想念的寶山國小(圖片引用自「桃源鄉寶山國小資訊網」)


寶山國小的聯署書,除了所有家長都簽名之外,還有支持復校的村民們也幫忙聯署。

家長:學期將盡,沒有人告訴我們怎麼做

目前寶山國小的家長們為照顧暫遷往六龜國小念書的孩子們,都在六龜租屋居住。由於田地、工作在山上,幾乎天天往返於山上山下崎嶇難行的道路。現正值道路施工作業進行之際,跑這麼一趟的時間更難以掌握,居民表示:「正常是四十幾分鐘,不過我們最高紀錄是三小時。」

除了往返不便之外,山下房租、衣食等生活開銷也是一大困擾。「這裡喔,每天一睜開眼睛就什麼都要錢。」在山上,有自己的房子,自己親手種下、想吃隨時可採摘的蔬菜、自己的園子和收成,「山上,我們兩三甲地就可以過活了。」「山上有很多工作,割草啊、採梅子,六龜沒有適合我們的工作。」

家長們認為早已習慣山上的生活,始終是要回到村子,但屆時若孩子回不去,是心頭牽掛,若讓孩子住在六龜勢必無人照應,帶在身邊回到山上,「交通問題呢?有沒有人解決?」

這些疑問,校長方面並無表示過任何意見,縣府教育處也未關心,「現在已經快要放寒假了,小孩子我們當然會帶回去。但是沒有人告訴過我們,開學之後會在哪裡上課?」

安全問題的考量,希望比照桃源國中、樟山國小

理斷牧師表示,寶山國小校園並未受損,建築物結構完好。寶山村雖被專家評估為不安全,但也沒有立即的危險性,既然寶山村民都訂為1/21返鄉,那麼國小隨之復校也十分合理。

游副處長回應,能夠了解家長們想回到山上的心情,且「回原校復課,這樣的前提是存在的。」但是考量寶山村被評估為不安全因素,必須有一些配套措施才能夠回到山上。

理斷牧師認為,「我想我們家長來到這裡,都是放掉今天的工作……沒有人喜歡自己住在不安全的地方。」樟山國小、桃源國中同樣也有「不安全」疑慮,而配套措施是政府本身應盡的責任,不能因為「不安全」的考量,就讓孩子們留在不熟悉的地方。

對此,游副處長表示,縣府週四(12/30)將有一場會議,討論回鄉的避險措施,教育處會將家長的心願和寶山國小的安全問題反應,商討寶山復校的避險配套措施。


家長委員們與教育處游淑惠副處長溝通目前面臨的問題。

讓孩子回家、認識土地

寶山國小的十五名學生中,有兩名跟隨保母媽媽住宿。校方將孩子安排在附近的小旅社,住宿環境簡陋不便,家長們也認為不適宜,只是「那也許還是(附近一帶)最好的了。」多數的孩子跟隨父母在六龜暫時租屋居住,但在六龜國小校園中仍有不適應問題,家長表示「畢竟多少有些寄人籬下的感覺。」

「孩子的安置環境不好,也沒有人關心到這一點。」理斷牧師指出,「教育是每個環節都很重要的,這就讓孩子有不好的印象。受災的應該得到更好的照顧,但是沒有。」

就教育觀點出發,也不應在風災發生後,將孩子帶離生長的土地,而是應教孩子面對災難,「透過風災,讓孩子對生態有所體驗。如果把他們直接拉到下面,他們就不會知道。」

游副處長對孩子的安置問題代表教育處致歉,表示此為教育處疏失,將盡速出面處理。並認同「生態教育」觀點:「以後養山、護山,還是要靠你們住在山上的人。孩子要了解他居住的土地。」

一位務農的媽媽表示:「我覺得我們原住民對土地的使用還可以啦!像我們耕作都會看坡度的情形……大的樹就不去砍它。」這些對土地的認知必須傳承,「小孩子也要了解,認識土地,學習應付天災……不是去對抗它,是要了解自己生活的環境。這些都需回到家鄉才能做到。

副處長:沒有廢校問題

對於家長委員們憂心寶山國小地處偏遠、學童人數少,是否有廢校疑慮,游副處長表示,「原住民的學校成立,都有它法律的保障。」不需擔心偏遠小校的資源受擠壓,亦無廢校疑慮,這點希望家長不用擔心。

那麼復校後續情況,何時可得明確說法?游處長表示:「這不是教育處能決定,我們會和縣府、重建會討論。」寶山復校問題,仍待持續關注。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慈濟大愛屋,建於文化遺址上!

劉益昌表示,大愛村決定要興建時,他就提供有關遺址分布範圍等各項資料,並一再提醒施工單位開挖時,務必有考古人員在場。但十二月十四日考古團隊趕抵工地時,工程已開挖,且挖掘到石器、紅陶片…

前言:

針對慈濟杉林大愛屋誤建於文化遺址,且開挖過程未依文資法規定辦理的訊息,以下轉載自由時報蘇福男記者所做之報導,同時附上遺址發現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先生撰寫之公開信,提供讀者一併參考。

981229liouyichag-400.jpg
慈濟杉林大愛村施工單位未在考古專家監看下,不慎挖掘到石器、紅陶片等新象寮遺址文物。(記者蘇福男攝)
新象寮遺址尚未公告

國內考古學界權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早在一九九○年就在杉林鄉月眉村杉林國中南側、新象寮聚落北側,發現到距今二千年至四百年前屬蔦松文化的新象寮遺址,高縣文化局一九九四年也清查確認,但至今尚未公告。

八八風災後,行政院和高雄縣府選定台糖杉林月眉農場,由慈濟基金會協助興建永久屋,十月間文化局才驚覺永久屋可能蓋在新象寮遺址上,當時慈濟已完成整地工作。

為避免施工破壞文化遺址,上個月文化局力邀劉益昌協助監看施工,希望在不破壞遺址情況下,能讓永久屋儘早完工,讓受災災民安身立命。

石器、紅陶片下落不明

劉益昌表示,大愛村決定要興建污水處理廠、滯洪池時,他就在協調會議上提供有關遺址分布範圍、核對現場圖等各項資料,並一再提醒施工單位開挖時,務必有考古人員在場。

但十二月十四日上午七時許,考古團隊連夜從台北開車趕抵工地時,工程已開挖,且挖掘到石器、紅陶片等新象寮遺址文物,文物最後下落不明,劉益昌十分火大,立即依文資法相關規定向文化局舉發。

慈濟:施工過程未破壞

他說,文資法子法「遺址監管保護辦法」規定的監看工作,其意涵就在於施工時需有考古專業人員在場監督,以免破壞珍貴的文化資產,但當天遺址已毀掉大部分,而且施工人員不接受監看人員要求停工,他不知道法令究竟所為何哉!

對此,慈濟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和行政院莫拉克風災重建委員會處長顏久榮,昨天分別向前往視察的行政院長吳敦義強調:「施工過程未破壞遺址」、「配合文化局監看方式施工」,但劉益昌批評實情並非如此。

文化局尋求補救措施

對於遺址已遭破壞,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張月英指出,新象寮遺址大部分坐落於大愛村基地最南側的部分,過程中該局與慈濟持續溝通,希望將工程對遺址的傷害降到最低,可能是溝通有落差,文化局正尋求補救措施。

吳揆昨視察大愛村後表示,希望第一期六百戶永久屋災民明年春節前進住。

(原文轉載自自由時報2009/12/28)

請慈濟大愛人緩緩步、鬆鬆手!救一個千年的考古遺址吧!

作者: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以後,全國人民都從不同的角度伸出援手,幫助受災的同胞們。慈濟的大愛同袍們,立刻動員進入災區協助重建家園,配合中央政府和高雄縣政府在高雄縣杉林鄉建立「慈濟大愛村」,規劃整齊的大社區,將來會在楠梓仙溪畔形成一個特殊狀態的集村聚落。

其實這一次受災的朋友,主要是位於丘陵與山地地區居住的不同人群,包括大家熟知的原住民族中的鄒族、卡那卡那富族、沙魯阿族、布農族,也有名聞全國的小林平埔族人(西拉雅族或馬卡道族),當然也包括了一部分的客家人、福佬人,以及通稱的外省人。

去過災區,我完全理解居民的苦處,希望能夠早日建好可以安身立命居住的房子,但是再怎麼樣快,再怎麼樣建房子,也必須考慮這些不同族群的朋友,應該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有自己的文化傳統。

台灣今天所需要的不正是多元的文化傳統嗎?將這些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傳統的朋友,劃分區塊放在同一個大社區中,也許就是一個族群大融合吧!但我個人以為保有多元族群文化,也就是保有我們面對自然環境變異時處置對策的文化基因。

請慈濟大愛人緩緩步,讓多元的文化喘口氣!

其次,在此次災後「慈濟大愛村」興建的過程,讓我回憶起七二水災松鶴聚落災民安置住宅興建過程中,個人參與Babao遺址搶救過程,我用極短的時間進行遺址相當面積的搶救工作,最後發現有些重要的考古現象實在無法立刻取出或記錄,因此台中縣政府變更了工程設計,使災民安置住宅和地下的文化資產得以共同使用一塊土地,因此不但記錄了文化資產,現地保存文化資產,也使災民心中有著慰藉。

杉林鄉此次的「慈濟大愛村」也在興建時,知道基地內有一處早年記錄的新象寮遺址,大部分座落於基地最南側的部分,施工將會嚴重毀滅此一遺址,文化資產保存法對於遺址受工程影響損害,具有清楚的規定,所以施工前趕緊協商會勘,但工程已然剷除遺址的一部分,所以退一步進行文資法子法遺址監管保護辦法規定的監看工作,

監看的意涵就在於施工時有考古專業人員在場監督,如有發現就得停工進入行政程序處理,以免破壞珍貴的文化資產。

很可惜,日前(2009年12月14日)早上八點施工前,監看人員到現場時,遺址已然毀掉大部分,而且不接受監看人員要求停工。法令究竟所為何哉?

位於台中縣潭子鄉的慈濟志業園區慈濟醫院台中分院(或稱潭子分院),在2006年施工過程中同樣嚴重破壞聚興遺址,也是悍然拒絕台中縣政府的要求,究竟法律規定敵不過所謂的慈善事業嗎?

請慈濟大愛人鬆鬆手,莫再做文化資產的劊子手!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