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走入歷史,最後記事

2年多來,在蘇煥智的堅持與臺南縣政府同仁的持續努力下,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終於正式走入歷史,七股潟湖、大潮溝以西、黑面琵鷺保護區及海寮紅樹林保護區等地也正式納入「台江國家公園」範圍,重要的文化及自然資源將永續保存。

2006年6月,我和蘇煥智聯手寫下「黑面琵鷺的鄉愁(續篇)」,為一個長達13年的環境保護運動先行畫下一個小小的句點。

2年多來,在蘇煥智的堅持與臺南縣政府同仁的持續努力下,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終於正式走入歷史,七股潟湖、大潮溝以西、黑面琵鷺保護區及海寮紅樹林保護區等地也正式納入「台江國家公園」範圍,重要的文化及自然資源將永續保存。

此刻起,句點總算真的是句點,懸在心中的那顆石頭也得以放了下來。延續「黑面琵鷺的鄉愁(續篇)」,我把這2年來的點點滴滴給記錄下來,向大家報告,也向大家致意。因為有大家的努力,我們才得以共同寫下歷史。

1994年12月5日,東帝士與燁隆集團以工業興辦人名義(以下簡稱「開發業者」),將「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可行性規劃報告」及「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環境說明書」遞交台南縣政府、層送經濟部以1995年5 月2 日經(84)工字第84800648號函分送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及內政部審查。

開發計畫的環境影響評估,先於1996年 5月6日「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作成有條件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的結論,再於1999年12月17日「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六十六次會議」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並作成27項應辦事項,8項應補正或修正意見,以及9項附帶決議的結論。

至於「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的定稿作業,則在開發業者與環保署一來一往間,遲至2006年1 月19日始由環保署以環署綜字第0950006595D 號函認可,並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13條第3 項規定公告。

「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可行性規劃報告」,被內政部退回!

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後,評估報告書定稿期間,反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的蘇煥智於2001年底當選臺南縣縣長。2003年,臺灣鹽業公司辦理減資,原屬臺灣鹽業公司管理、開發業者申請編定為濱南工業區的公有土地,經變更以台南縣政府為管理機關後,臺南縣政府即表示反對所管領的公有土地編定為濱南工業區用地。

2006年11月9日,內政部召開的第193次區域計畫委員會以「本案可行性規劃報告無法反應現今土地權屬現況,工業主管機關意見亦未能整合,本案申請程序,因涉時空環境變遷,計畫內容不符地方未來整體發展方向,且其中縣管土地未獲縣府之同意,影響陸域使用配置甚鉅,使後續審查程序無法進行」為由,決議退回「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可行性規劃報告」案。決議內容抄錄於附件A

2006年12月4日,內政部依區域計畫委員會第193次審查會議決議,以台內營字第0950807299號函退回開發業者所遞交的「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可行性規劃報告」予經濟部,再由經濟部以2006年12月22日經工字第09500191070 號函將「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可行性規劃報告」退回臺南縣政府,並副知開發業者。臺南縣政府亦依法以2007年1 月5 日府經工字第0950276205號函將申請報編工業區案退回開發業者。

開發業者提起訴願,被駁回!

稍後,開發業者以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第193次會議結論有重大瑕疵,且未予開發業者限期補正的機會等為由,提起訴願。經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於2007年10月18日作成「內政部2006年12月4日台內營字第0950807299號函部分訴願駁回。其餘部分訴願不受理」的訴願決定(院臺訴字第0960092243號)。訴願決定內容抄錄於附件B

開發業者提起行政訴訟,獲勝!

在訴願決定駁回後,開發業者再提起行政訴訟,聲明:(1)訴願決定及內政部等所為退回函均撤銷;(2)內政部應就所送可行性規劃報告,作成審查並同意的行政處分;(3)被告經濟部應作成准予「台南縣濱南工業區申請報編工業區案」核定編定為工業區的行政處分,並予以公告。

行政訴訟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於2009年1月21日判決:(1)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2007年10月18日院臺訴字第0960092243號訴願決定及內政部2006年12月4日台內營字第0950807299號函、經濟部2006年12月22日經工字第09500191070號函均撤銷;(2)內政部對於開發業者提送審查的「台南縣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可行性報告書」案,應作成決定;(3)其餘之訴駁回(96年度訴字第4176號)。判決書內容抄錄於附件C

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重新討論,限期補正!

在行政訴訟判決後,2009年4月9日召開的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第251次會議,作成「請開發業者補充修正後,於三個月內送營建署,提區域計畫委員會討論」的決議(附件D)。

2009年 5月8日,內政部以內授營綜字第0980804222號函送「非都市土地變更申請案件區域計畫擬定機關限期補正通知書」予開發業者,限期於文到次日起算3個月內補正完成。

逾期未補正,內政部宣布程序終結,建請經濟部予以駁回!

依照內政部2009年 5月8日內授營綜字第0980804222號函令,開發業者並未於補正期限2009年8月17日將補正的書圖文件送達營建署。

2009年9月1日,內政部依據《區域計畫法施行細則》第16條之2第2項規定:「區域計畫擬定機關辦理許可審議時,如有補正事項者,應通知申請人限期補正,屆期未補正者,應為駁回之處分。」以內授營綜字第0980808544號函建請經濟部予以駁回,並宣布濱南工業區土地申請報編案於內政部的處理程序業已終結,未來如再送審查,將視同新案件處理。

2009年9月4日,經濟部復以工地字第09800669500號函請臺南縣政府轉知開發業者,若仍有意願,請其依《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規定將可行性規劃報告層送經濟部工業局辦理;若已無續辦的意願,亦請函知工業局,以便辦理結案。

「台江國家公園」,我國第8座國家公園成立

2009年6月29日,內政部召開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83次會議,審議「台江黑水溝國家公園計畫」(草案),經討論後通過該計畫並修正名稱為「台江國家公園」。

「台江國家公園」範圍涵蓋海陸域,計畫總面積為39,726公頃。其中,陸域面積約5,321公頃,包括台南市鹽水溪至曾文溪沿海公有地及台南縣的黑面琵鷺保護區、大潮溝西側及七股潟湖等範圍。海域範圍面積約34,405公頃,以漢人先民渡台主要航道的東吉嶼至鹿耳門段為參考範圍,是全國第一個兼具歷史、生態、產業等資源特色的國家公園。

981209-binnan-450.jpg

「台江國家公園」計畫內容包括地理環境、資源現況、遊憩活動、發展現況、課題與對策、實質計畫、經營管理計畫、國家公園事業等部分,並依資源特性,適度劃分區內土地為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史蹟保存區、遊憩區及一般管制區等分區。

其中,生態保護區包含黑面琵鷺保護區、七股海寮紅樹林保護區、高蹺鴴保護區、北汕尾水鳥保護區,計4處,合計面積約635公頃;特別景觀區包含七股外圍沙洲區(青山港、網仔寮)、頂頭額沙洲區、七股重要野鳥棲地區、城西、北汕尾、高蹺鴴濕地景觀區等,計6處,合計面積約1,342公頃;史蹟保存區包含南、北竹筏港溪區及四草砲台區,計3處,合計面積約20公頃;遊憩區包含六孔碼頭服務區、南灣碼頭服務區,計2處,合計面積約48公頃;一般管制區包含七股潟湖、七股魚塭區、大潮溝西側魚塭區、大潮溝區、城西保安林區、城西魚塭區、鹿耳門溪沿岸區、鹽田生態文化村及四草魚塭區等,計9處,合計面積3,276公頃。

「台江國家公園」的成立,等同於宣告「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已經結束。

結案,走入歷史!

2009年9月16日,臺南縣政府遵照經濟部工業局的指示,以府經工字第0980212805號函轉知開發業者。

2009年10月14日,經濟部工業局依據水利署2009年10月7日經水源字第09853177541號函,再度叮嚀臺南縣政府。

由於開發業者並未就是否續辦函覆臺南縣政府,臺南縣政府復於2009年10月21日以府經工字第0980248444號函請開發業者,於發文日起10日內函復經濟部與臺南縣政府。

在未見開發業者回復下,臺南縣政府終於2009年11月6日以府經工字第0980269811號函檢附開發業者郵件收件回執單,請經濟部工業局逕依規定辦理。

經濟部工業局最後這一招,是「依法行政」嗎?就當好事多磨!

是落幕的時候了!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已經終結,正式走入歷史。

(作者為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反濱南工業區運動長期參與者)

泰武國小遷校─如何顧及學童適應與文化傳承?

行腳國境之南,屏東北大武山裡,泰武國小在海拔750公尺處落地生根,師生人數不到百人,雖小,力量卻無比巨大。排灣族的血液中,流竄著木雕、刺繡的藝術天賦;山裡氤氳的霧氣,浸潤著古調,今年6月…

行腳國境之南,屏東北大武山裡,泰武國小在海拔750公尺處落地生根,師生人數不到百人,雖小,力量卻無比巨大。排灣族的血液中,流竄著木雕、刺繡的藝術天賦;山裡氤氳的霧氣,浸潤著古調,今年6月,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的嘹亮歌聲從台灣傳到歐洲,孩子們的純真天籟讓無數人既震撼,又感動。

但是,八八風災之後,泰武國小受到重創,豪雨所帶來的地層滑動,讓建築物嚴重受損,原先以水泥填補的裂縫痕跡還在,新的裂縫又蔓延成網,寬度超過一公分。

遷校,成了不得已的決定。趕在開學前,泰武國小遷到了山腳下、原先閒置的武潭國小佳平分校,白底紅字的「泰武國民小學臨時校區」終於高高掛起,正式復學──然而,一連串的抉擇背後,是問題的結束,或是新問題的開端?

捨近求遠? 臨時校區一變再變

風災過後,泰武國小面臨遷校的兩難,要遷往5公里路程的佳興村泰武國小佳興分校?或是10公里遠、山腳下的佳平村武潭國小佳平分校?最終,泰武國小在武潭國小佳平分校的閒置校舍復校。

從佳興到佳平,捨近求遠背後的原因,不只是縣長的決策,而是泰武與佳興兩個部落之間的角力。泰武國小教導主任陳長士分析,泰武是北排灣,而佳興則屬於中排灣,一隻攀木蜥蜴在泰武叫kinararei,跑到佳興就叫kinaruyoung。日本統治時代,瓦魯斯溪南岸的佳興部落被迫遷到瓦魯斯溪北岸、泰武的獵區之內,兩個部落就此鑄下了歷史心結。

泰武國小裡,來自泰武村的學生是佳興村的三倍;一位佳興村的家長曾私下抱怨,泰武村的家長很強勢,臨時校區才會寧可設在佳平,不願設在佳興。

「這些頭頭、地方仕紳要先退出。」一位泰武國小的老師認為,泰武村的家長其實並不強勢,是「上面的人」很強勢;雖然,泰武國小的老師曾提出「遷往佳興」的建議,但泰武村的家長們因為訊息缺乏,最後只能聽平常部落裡面講話大聲的人。

image001
(上)八八風災後,泰武國小因為走山而嚴重損毀。

(下)泰武國小目前暫時落腳於佳平村的武潭國小佳平分校。

image003

準備好了? 臨時校區問題浮現

為了維護孩子的受教權益,風災過後,部落幾乎全體動起來幫忙遷校。

「那時候真的很累。」泰武國小一年級導師楊惠芳透露,為了開學,三天之內要把學校整理乾淨,除了老師之外,泰武村、佳興村,甚至是佳平村民都捲起袖子幫忙,開貨車上山,把泰武國小的桌椅搬下來。

上課將近三個月後,楊惠芳說,泰武國小的同學一直很想回去,他們並不喜歡臨時校區。

問題一:住宿舍 生活步調待調整

來自台北的家扶基金會社工林宗翰說,當學童離開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心理上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離鄉背井?何況,泰武國小在山下設立臨時校區後,不僅空間變小,學生人數也增加20多人,生活步調、節奏無法恢復到以前。

林宗翰觀察,泰武的孩子們在寫作業時,要擠在小小的空間裡面寫;住宿生洗澡也要輪流洗,生活作息的時間因此拖長。目前家扶基金會的計畫是:再增設一間宿舍,讓男、女同學能各住一間宿舍,生活空間變大,時間也能更妥善利用。

問題二:風災補助多 學生不減反增

風災之前,泰武國小的國小部學生人數是43人,幼稚園是15人;遷至佳平後,國小部學生人數增加至62個人,幼稚園也增至20個人。

泰武國小四年級導師、同時協助校方教務工作的呂志鴻坦言,學生人數爆增三分之一,除了有部份家長希望孩子在此得到部落經驗;也有家長是為了風災後的補助,把孩子從潮州遷回來。

面對這個問題,無論是風災前、風災後就讀泰武國小的學生,只要提出補助申請,校方全部送件,最後,球又踢給提供資源的單位。

問題三:文化傳承 恐難以為繼

有別於漢人社會,每一個原住民部落都是一個「王國」,界線森嚴之外,原住民也習於在自己的土地上召喚祖靈。

在泰武國小任教排灣族母語的邱宵鳳指出,每一個部落的故事都是獨特的,每一首歌謠也是獨特的,甚至連原住民名字的傳遞方式也有一定的脈絡,假如政府遷校以後,忽略部落的分野,對原住民的文化傳承影響將非常巨大!

「當孩子們不在自己的部落裡面,是否還能夠勇敢地唱自己的歌?」邱宵鳳憂心地說。

一到兩年後,泰武國小將在平和村與武潭村之間的台糖用地重建。當泰武國小的教具、設備、遊樂設施一件件移出,孩子們的心仍留在山上時,如何在安全校舍、保存文化、孩子願望三者間作出抉擇、取得平衡,仍然值得細細思考。

image005
學童們正比手畫腳,高唱母語歌曲,而這樣的歌聲,是否能永遠迴盪?

(作者為台大新聞所同學)

88水災,阿禮災民有家歸不得

林老師表示,在政府揭示的空照圖下,阿禮部落的族人陷入是否要遷村的痛苦抉擇。一方面想讓下一代能在安全的環境生存,一方面又割捨不下原民的文化及祖先留下來的產業;族人希望政府能針對原民對於土地認同…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臺灣霧台鄉的阿禮部落至今已經3個月了,當初成功撤離阿禮部落的族人們仍然是有家歸不得。

88水災的前一天,在國小服務的林老師與其丈夫及朋友在阿禮部落參加大頭目的胞弟喪禮,她形容當天雨下得很大,每換一次衣服都被淋得濕答答的。喪禮後,她與先生決定趁早下山,因為雨勢下得實在太大,一路上因為道路堆著土石及樹木,車子左右搖晃得很厲害,到達依拉的時候,還因為道路幾乎被沖毀而差點回不到平地。

林老師表示,回到平地後,她和先生立刻向鄉公所求援,但是聯絡不上,所以轉而求助媒體,並透過手機簡訊與還留在山上的族人們聯絡以確定族人們是否平安。

林老師表示,當時留在部落的族人共有72位,從8月8日被困在山上直到8月13日被直升機載運到平地,72位族人都平安無事。這72人中有阿禮村的村長及在內埔鄉崇文國中的包主任,發揮了老雞帶小雞的功能,在風災當時迅速的成立危機小組,幫助族人安然度過這場危機。這種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表現,堪稱為災區自救的典範,他們的經驗值得借鏡。

林老師的先生是位牧師,週末會到屏東榮民之家為安置在這裏的部落族人進行禮拜活動,撫慰他們受創的心靈。林老師表示,被直升機搭載下來的阿禮村民目前多數被安置在這裡,雖然衣食居住無虞,不過令族人困擾的是,平地的天氣太熱,空氣又不好,也沒有自己的田地可以耕作,在這裡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縫製原民的傳統服飾來打發時間,希望回家的路能趕快修好。

image001

原本在阿禮國小就讀的部落小孩,目前被安排寄讀北葉國小。和爸媽一起被安置在榮民之家的賴小妹妹說,她家就住在阿禮國小的旁邊,早上7點起床都來得及上學;現在6點就要起床,和大家搭九人座的「巴士」上學。

image006

林老師表示,在政府揭示的空照圖下,阿禮部落的族人陷入是否要遷村的痛苦抉擇。一方面想讓下一代能在安全的環境生存,一方面又割捨不下原民的文化及祖先留下來的產業;族人希望政府能針對原民對於土地認同、文化歸屬、山林保全等需求下,協助原民返回山林。

(屏北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政府,請回答─搶救七星潭居民聯合提問!

搶救七星潭聯盟堅持以「愛與非暴力、溫柔而堅定」的態度表達我們搶救七星潭的決心,積極捍衛全民的七星潭,要求縣府將相關資訊公開,並撤銷不合民意的派帝娜七星潭渡假村計劃!

搶救七星潭聯盟發起團體包括七星潭社區組織、學者專家、大專院校系所師生、劇團、環保團體、文教基金會、行動聯盟等藝文團體、非營利組織和民間社團。聯盟組成的多樣性彰顯出七星潭為全民公共財的共同理念,並自11月中積極展開網路、花蓮舊鐵道商圈、東華壽豐校園連署行動,同時在街頭與七星潭海邊隨機舉辦相關藝文展演行動。

981207-qixingtan-420.jpg
圖/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搶救七星潭聯盟堅持以「愛與非暴力、溫柔而堅定」的態度表達我們搶救七星潭的決心,與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合作,積極捍衛全民共享的七星潭,要求縣府將相關資訊公開,並撤銷不合民意的派帝娜七星潭渡假村計劃!

迄今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加入的連署團體就超過200個,個人連署也突破一萬八千人,如此廣獲群眾支持迴響的情形更使我們確信「七星潭絕對是屬於全民共享的,不應該受到任何一個財團掠奪獨占!」

在此,我們彙集加入網路、街頭及其它書面連署行動的民眾、七星潭社區居民心聲,基於回應連署人、連署團體、社區居民等群眾的支持,持續而堅定地向政府發問,在此誠懇地邀請花蓮縣政府、國有財產局、行政院環保署和花蓮縣環保局、水利署第九河川局政府各部門回應以下來自搶救七星潭連署人、七星潭居民近兩萬人的聯合提問!

一、 敬請花蓮縣政府回覆下列問題:

第一點:

縣政府已經核准了派帝娜公司的「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興辦事業計畫書」,未來會不會變更這一塊新城鄉大漢段地號1134的國土保安用地為遊憩用地?

第二點:

縣政府知道派帝娜公司的「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不用作環境影響評估,也變更了新城鄉大漢段地號1134的國土保安用地為遊憩用地,結果派帝娜公司進一步蓋了「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萬一未來七星潭沿海漁獲量減少或漁獲產生病變,漁民認為該遊樂區的排放水的水質和水溫污染是禍首,請問縣政府是否會負責賠償?還是縣政府會幫漁民向派帝娜公司索賠?

第三點:

敬請花蓮縣政府回應所有搶救七星潭連署人的三大訴求:
1. 七星潭的美要由全民分享,不可由財團掠奪獨占。
2. 要求花蓮縣政府看守全民財產,保障全民進出七星潭海岸自由。
3. 請花蓮縣政府公開《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內容,提供全民審查,並撤銷七星潭濱海度假村開發計畫。

二、 敬請國有財產局回覆下列問題:

第一點:

由於花蓮縣政府已經核准了派帝娜公司的「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興辦事業計畫書」,感謝貴局已聲明:「業者擬規劃開發之國有土地業經花蓮縣政府於民國87年間依土地法第14條規定公告劃設為「海岸及水道一定限度內不得為私有」之土地,依法既不得私有,故國產局不會辦理出售。」

基於這一塊新城鄉大漢段地號1134國有土地之出租售問題具高度爭議性,貴局是否應承諾在爭議未平息前,不租用給任何人?

第二點:

請國有財產局回應所有搶救七星潭連署人的訴求:七星潭的美要由全民分享,不可由財團掠奪獨占。

三、 敬請花蓮縣環保局和行政院環保署回覆下列問題:

請問縣政府環保局和行政院環保署:派帝娜公司現在不做環境影響評估,以後如何能知道什麼七星潭沿海漁獲量減少或漁獲產生病變的原因?怎麼能知道七星潭社區會不會受到「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對自然、文化、產業、生活等環境的負面影響?為什麼不能事先幫社區預防?以後造成公害糾紛誰來負責呢?

四、 敬請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回覆下列問題:

由於花蓮縣政府已經核准了派帝娜公司的「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興辦事業計畫書」,請問第九河川局會不會於新城鄉大漢段地號1134或地號1135的國有土地上幫助興建海堤?如果幫助興建海堤,未來暴浪造成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的遊客、人員等生命和財產等損失,關係人是否可以請求國賠?

以下重申我們發起連署的三項訴求:

1.七星潭的美要由全民共享,不可由財團掠奪獨占。

2.要求花蓮縣政府看守全民財產,保障全民進出七星潭海岸自由。

3.請花蓮縣政府依資訊公開法公開《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內容,提供全民審查,並撤銷七星潭濱海渡假村開發計畫。

接下來我們將在12/09()上午10點到下午5點,於原花蓮教育大學、現東華大學美崙校區集賢樓廣場(全家便利商店前廣場)舉辦校園連署行動,同時邀請全台灣各大專院校、高中職、國中、國小認同「七星潭是全民的七星潭、不應被任何財團掠奪獨占」理念的師生點擊我們的連署網站下載連署書、Q&A,自主發起校園連署,親身參與搶救七星潭的行動。

我們相信一個真正民主、講求行政程序正義、有效能的政府,將會誠懇地回答來自於民間的提問,期許政府不要讓愛七星潭、關心七星潭未來發展規劃內容的廣大群眾失望,請政府正視我們如此有禮而堅定地提問,請政府提供明確且令全民滿意的回覆!

關鍵連結:搶救七星潭連署搶救七星潭串聯貼紙  搶救七星潭聯盟美麗七星潭協作平台

連署發起團體:

搶救七星潭聯盟、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黑潮文教基金會、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暨華文文學研究所、社團法人花蓮縣野鳥學會、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班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組、初英文化設計工作室、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花蓮縣環保聯盟、綠黨花蓮支黨部、再拒劇團、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游煌明、七星潭社區環保志工隊、東海岸文教基金會、興文化青年行動聯盟、青年搞蘇花高行動聯盟、國立台北大學花友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化作春泥更護花青年行動聯盟、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花蓮縣環保工作促進會、慈大傳播公民台…(其他發起團體請見連署網站)。

搶救七星潭聯盟聯絡人:江珮瑾0910951113、蔡中岳0912521216

電子郵件信箱:lovehualien@gmail.com

連署書郵寄地址:970花蓮市中山路一段三巷188A615搶救七星潭聯盟收

每週六-漫步光復新村,導覽明日之城

在2009年的12月份每週六下午,我們舉辦「光復新村市鎮規劃」社區深度導覽,將帶您走入這一段幽微的時光隧道,親身體會當年那段充滿傳奇性、開創性的新市鎮開拓史。誠摯邀請,歡迎您與您的朋友們一同參加。

前言:

在1950年代的霧峰,豐富而精彩。有典藏來自北京故宮的文物藏寶基地,也有民意殿堂「台灣省議會」落腳,而「光復新村」更是市鎮規劃史的開端。「省府新市鎮」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新市鎮開發。走過半世紀,昔日的新鎮已成為舊城,省府「中興新村」更將從省府特區的權力中樞,轉變成為中部科學園區的後勤研發基地。省府中興是昨日的明日之城,惟往日風華早已今非昔比。

霧峰光復新村是省府中樞的先遣部隊,是造鎮計畫的實驗基地,有這套系統性規劃的原初雛形,包含自來水系統、雨水、污水下水道系統、配電、房舍配置、層級道路、交通系統、圓環、市場、學校、停車場、淨水廠,以及倉庫等。

在2009年的12月份,我們舉辦「光復新村市鎮規劃」社區深度導覽,將帶您走入這一段幽微的時光隧道,親身體會當年那段充滿傳奇性、開創性的新市鎮開拓史。誠摯邀請,歡迎您與您的朋友們一同參加。

主辦單位:光復單冬仔文史工作室、光復青年工作隊

導覽時間:2009年12月份,每個週六下午二時。

導覽路線:霧峰光復新村全區

集合地點: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後門】(靠光復新村)(如圖)

image001

 光復新村市鎮規劃深度導覽」報名表

 
姓 名   光復新村居民 是□ 否□  
單位名稱      
電話、手機    
E-MAIL    
聯絡地址    
場次(可複選) □12/5、□12/12、□12/19(921園區後門集合)□12/26(光復新村信義路民族路口集合)  
注意事項 回覆日期:即日起,至每週週四之前。回覆方式:聯絡人:吳先生0989-908170e-mailkmarx@mail2000.com.tw  
           

clip_image003

image004

基隆就要不見了?

土生土長在基隆,也長期關心基隆的發展,但也眼見基隆在台灣版圖中越來越被邊緣化的現象,心中無限唏噓。根據馬總統的政見,看來政府將會朝『北北基』合併的路上走,只是這樣一件對基隆人影響重大的事件,卻沒聽過有任何一位政治人物向基隆人正式說明或宣佈,更別說與基隆人討論了。

土生土長在基隆,也長期關心基隆的發展,但也眼見基隆在台灣版圖中越來越被邊緣化的現象,心中無限唏噓。因此每談到基隆的未來,我常表達三種意見,一為盡快與北縣市合併為北都,二為整併瑞芳、金山等鄉鎮成為大基隆,最後是港市合一成為特區。不過,根據馬總統『三都十五縣』的政見,看來政府將會朝『北北基』合併的路上走,只是這樣一件對基隆人影響重大的事件,卻沒聽過有任何一位政治人物向基隆人正式說明或宣佈,更別說與基隆人討論了。

記得有一天回到家,跟兩個孩子恭喜,因為到他們的年代,將會是『北都』的大時代,沒想到兩個孩子齊聲反對,他們說:『那基隆是不是就不見了?』,女兒甚至說:『那基隆中元祭不就變成台北中元祭了嗎?』,因此他們不准我贊成北北基合併,看來兩個孩子的『基隆意識』比我強太多了!

10月25日及11月1日的自由時報,連續兩週日都有半版廣告,標題為『基隆正在躍升—揮別易被遺忘的基隆』,看到這標題,一方面感到心有戚戚焉 –『基隆』的確是個常被遺忘的城市,另一方面則感到興奮–總算有人正視基隆的發展,細看內容,第一段的標題是『基隆市正在質變 準備入籍台北市』,怪怪的,原來撰稿者大概是認為『北北基合併』是代表『基隆』要像媳婦般的嫁入大戶人家吧!

內文則提到基隆市政府正積極辦理的四大建設:『四大都更』、『捷運延伸』、『輕軌捷運』及『外圍聯絡道』,這四項建設是老掉牙而且部份尚未確定的計畫,不知撰稿者是否想以此作為中央給『基隆嫁入台北』的嫁妝?

廣告右半邊則說明政府將闢建『五堵暖暖聯絡道』及『基福公路』,前不久曾寫過一篇『我家住在暖暖高級住宅區』,在回應女兒對上述政策的質疑時,我在最後寫下『我手中就這麼一票,還能怎樣?』的感嘆,我的本意是,面對不斷的建設以及以建設為主軸的政策,難道我們不該反省一下:

一、我們有權力在這一代把所有資源消耗光嗎?
二、政府有權力任意開發建設嗎?
三、政治人物可以都不跟市民說明基隆市的未來嗎?

再說,如果五年後基隆真的要併入台北市?就這樣做那幾個建設,就代表基隆人會幸福嗎?閉起眼睛想像一下,當這些建設完成、北北基合併後,基隆是要像「台北東區」、「木柵」、「新店」,還是「板橋」?而這是我們要的嗎?『硬體建設』是基隆併入台北最重要的部份嗎?基隆在併入台北之前,難道我們不該深入探討基隆的優勢在哪裡嗎?什麼樣的東西可以讓基隆併入台北後,基隆人依然可以大聲的跟別人說『我是基隆人』?還是像我女兒所說的:『基隆中元祭不就變成台北中元祭了嗎?』?

就我粗淺的看法,基隆有許多獨特的特色,如『北部最純樸的民情』、『北台第一古城』、『市與港結合在一起』、『台灣古戰場』、『最密集的砲台』、『最特別的中元祭』以及『遠近馳名的廟口小吃』等;我深信與其跟其他鄉鎮拼建設,不如把這些文化特色好好保存與發揮,那麼不論未來版圖如何變化?『基隆』永遠還會是『基隆』。

(作者為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邊城翻新?從內惟看舊聚落之現代衝擊

「邊城」,有個高雄當地的作家─林仙龍,是這麼稱呼內惟的,因其位在繁華城市的邊陲。在我的印象中,內惟是個寧靜的優質老社區,和善的居民、新鮮的空氣、懷舊的氛圍,經過歲月的蘊釀,這歷史悠久的聚落散發著…

許多大都市中,常常可以見到一些開發腳步較為緩慢的老舊聚落,這些老社區是造就大都市的重要角色之一,但由於開發歷史較早,原有的社區機能,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已是不符合現代生活的需求,所以大量的重劃道路、拓建樓房,因而對老舊聚落產生衝擊,使得原有都市的歷史紋理大量的快速消失,現代化的樓房異軍突起,突破了聚落原有和諧的天際線。
982103-neiwei202-360.jpg
老式街屋夾雜著現代樓房

clip_image004
老街上突兀的天際線

以「內惟」為例,內惟是高雄市歷史悠久的老聚落之一,位於柴山山腳下,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開墾紀錄,也是昔日鳳山縣城南方重要的必經之地,聚落內的內惟路,是此地區開發最早的街區,也是當年人們聚集的市街所在,街上可見到傳統式的長形街屋建築,以及各式傳統店舖,如雜貨店、米店、五金行、鐵馬店等。

內惟路街屋兩側後都是座西向東的合院傳統住宅,以小巷弄與市街互通,最富有特色的是,此地擁有三十多座以上的古老水井設施,實屬珍貴。然而於民國六十六年九如四路的開闢,取代了內惟路,成了主要的繁榮路段,使得內惟路及舊聚落區急遽沒落。

clip_image006
古厝的自行整修在現今已十分少見

隨著時代的演進,像高雄這樣的城市亟欲追上現代化的腳步,總等不及剷除他們認為是毫無用處的先民舊物,換上所謂新的現代化風貌。內惟也不例外,早期居民以務農為主,熬過了困苦的生活後,都想住進好一點的房子,便大量蓋起現代樓房。老房子的整修與不整修,成了很傷腦筋的事情,有些居民甚至乾脆拆除重建。

然而,不符合現代機能的老聚落,該要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呢?其實能由居民生活需求分析,透過分級修繕等方式,讓老房子內部適度改建成現代化的居住空間,除了上述的粗略想法,也能透過公共會議的方式,匯集意見,共同組織多贏局面的方案,形成以居民為主體的保存造鎮計畫。

這樣一來除了居民有了改善的居住空間,懷舊空間所散發的獨特魅力,亦能轉變成舊聚落再生的契機。例如在台灣馬祖聚落的保存,就是一個不錯的借鏡。

clip_image008
狹小卻富有風味的巷弄

以往便捷蜿蜒的小巷弄,在現代人看來,對於汽車進出及停放,是極為不方便的,除了地方政府原有的開路規劃,部分居民亦提出拓寬巷道的建議。十幾年下來,內惟老街已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原有聚落的歷史紋路,就如此急劇的消逝當中。如此的問題需要政府部門提出較佳的方案解決,而不是一味的開闢道路,容許汽車大量地充斥在聚落間。

clip_image010
這棟老厝的護龍已剩下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clip_image012
消失的另一大半

clip_image014
此三合院的右護龍慘遭斷臂

clip_image016
消失的屋簷

不僅街屋建築的消失,還有合院建築的悲劇,因為開闢道路的緣故,傳統住宅被開膛剖肚、斷臂截肢的情形並不少見,消逝的數量也不勝其數。走上一趟內惟老街,時常可見如此駭人的景象,老街的表情已不如以往。

clip_image018
因為新巷弄的開闢,再怎麼珍貴的古厝還是抵擋不過怪手摧殘

clip_image020
可愛又有人性尺度的長屋住宅建築

「邊城」,有個高雄當地的作家─林仙龍,是這麼稱呼內惟的,因其位在繁華城市的邊陲。在我的印象中,內惟是個寧靜的優質老社區,和善的居民、新鮮的空氣、懷舊的氛圍,經過歲月的蘊釀,這歷史悠久的聚落散發著甘醇的氣息,我所認知的邊城,是個遠離喧囂,閱讀先民開拓歷史的美好所在。

近年高雄市有很多新建設,欲將此工業城市搖身變為國際港都,在國際化之際,我們是否經回頭看看我們的年輪?當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卻沒有屬於自己的記憶的區塊,這是我們所願意看見的嗎?

clip_image022
前陣子差點被剖半的李家古厝

clip_image024
因為計劃道路的開闢,曾經喧騰一時的李氏洋樓,終究受到保存

隨著文化資產保存的意識高漲,國人大部分都有保存古蹟及歷史建築的觀念,當文化資產瀕臨危機時,時常可以見到有心人士為其發聲,但當面對多數的反對聲浪及政府工程的蠻横,這些可貴的聲音煞時就變得孤立無援。

在內惟,就曾經發生過很多的案例,老厝的下場不是被截肢,就是被消掉大半,最早以前成功保留的案例是李氏洋樓,因為都市計畫道路衝突的緣故,建築物會被拆去半邊,而屋主自發性的團結各個力量,將這棟走過半世紀的記憶,完整的保存了下來;而在今年年初,一座雙護龍的李家三合院,與洋樓居民是同一家族的,亦面臨都市計畫路的開闢,經過了一連串的行動,古厝暫時倖免被拆除。

clip_image026
空照圖中蜿蜒的街道是內惟老街,以及夾雜在街道旁的傳統建築群

當我們的城市完全只有新的,那會是怎麼樣的景況?那就會是座乏味又單調,一點記憶都沒有的的呆板城市。內惟街上異軍突起的現代建築,外牆貼磁磚,大多是形式相仿的樣貌,抹去歷史痕跡,少了豐富多樣的建築表情,總讓人覺得沒什麼興趣,提不起勁來。

舊聚落的保存,不單單只是因為它懷舊的美感,而是反映這個聚落的生活足跡、歷史文化的傳承的價值,且維持時空的延續性,讓後代也有機會一睹先人所留下的珍物。新的、現代的可以建立,舊的也要有機會得以被保存,這般新舊交融,多樣又和諧,有著歷史演進的年代魅力,才能展現這座城市的深度及豐富的生命力。

clip_image028
請給古厝一個天空

期望內惟能有個美好未來,讓大家都能閱讀到這座城市的內涵。

(本文作者為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學生)

誰要渡假村?從富源遊樂區到富豪私樂園

富源森林遊樂區全區委外,因此變成園區休閒設施由國家出資興建,每年編列預算維修,財團只要自行興建旅館,就可以將國家出資整修的公共資源園區,成為渡假村後花園,賺取利益。度假村房價從八千到六萬…

七星潭開發在即,一片反對聲浪,作為國土管理者的政府,必須提出合理說明,一塊國有土地,透過BOT、ROT轉交財團,究竟創造誰的利益?

981202-fuyuan1c429ab-400.jpg

所有BOT、ROT案,政府絕對不會說,就是政商合謀讓財團賺錢,官方文件上一定是漂亮的寫著,增進國家財政收入,創造公共利益,協助地方發展,委外經營的三項偉大願景。

但是實際如此嗎?林務局所屬的富源遊樂區,號稱台灣第一家的遊樂區委外經營案,就是一個美好奇蹟。

2-4151337731_32d093007f_o

BOT真讓國家賺到錢?

2004 年,賤租國土的林務局,以ROT(政府興建–財團經營–用爛歸還))方式,將花蓮富源森林遊樂區全區委外經營。採行的ROT方式,以國家財政先行修建園區設施,再由財團投資興建旅館,每年的國家收益是定額權利金70萬元,加上淨收入2.6%的營運權利金,每年大概150萬左右的收入。

這種ROT案比BOT案更可惡之處,在於像高鐵BOT,經營財團還要自己募資、建設及維修,但是ROT案則是政府興建,財團經營,政府維修的方式。林務局專門進行ROT案委外經營,如墾丁小灣、阿里山賓館、合歡山新松雪樓等,都是政府先花錢建旅館,再交由財團經營。

富源森林遊樂區則是全區委外,因此變成園區休閒設施由國家出資興建,每年編列預算維修,財團只要自行興建旅館,就可以將國家出資整修的公共資源園區,成為渡假村後花園,賺取財團的利益。

因此談BOT、ROT委外經營,絕非僅止國土移轉私用問題,更嚴重是背後那條以國家財政修繕,長期捐輸財團利益的問題。因此,一堆BOT案列出年度收益數據,卻沒有說明,每年政府花在園區的維修經費,一如阿里山BOT,政府出資八成、民間二成的維修經費比例,讓財團靠著公帑設施賺錢,國家拿著人民稅金鐵定賠錢。

委外經營促進國家財政?民國七十四年觀光局委外的墾丁歐克山莊,經營不善倒閉之後,政府賠了多少?至今不敢公布!簽約時信心滿滿,賠了錢不吭一句,人民的錢如此浪費。

3-4151336333_12a22d89f4_o 

國家賺不到錢,那促進公共利益呢?

富源森林遊樂區在委外經營之前,原本是一個平價遊樂區,門票幾十元,就連園區內獨立優美的森林小木屋,一宿也只有一千多元價格,一位網友記錄當年的富源之旅,美麗的自然風光,低廉的收費價格,讓所有人都能在夜靜賞繁星,晨曦聽溪聲,山嵐泡溫泉的享受中,進行超享受的渡假時光。

但是委外經營之後,雖然宣稱開放園區,收取百元門票,但是只限後方的林間步道散步,如果想要使用溫泉設施,必須另外付費,再不死心想要留下看星光渡過浪漫夜晚,抱歉!渡假村房價從八千到六萬,這種天價,不是富豪不能入住,只會讓升斗小民望之嘆息,年輕情侶相對無語,甚至在家人的期待失望中,帶著抱歉不會賺錢的心理悻然離去,以前優美小木屋不是一千多嗎?物價飆昇二千也可以,怎麼BOT後,一切變異。

這樣的現象,凸顯公共區域親近權的問題,原來是人人皆可親近的國有地,以服務不佳、經營不善委外經營,照理說應該是透過民營化理念,改善休閒設施、服務態度,來提昇旅遊品質,但是卻變相成為以國家資源創造財團利益,財團再以高價寡佔國有土地,賺取更多利益。

如果是這樣的委外經營,民眾沒享受到委外後的服務品質,反而變成高價住不起,那麼對於旅遊大眾,衷心想說,不用富豪私樂園的BOT,該還我合理價格的公共渡假區!

更荒謬是,這幾年中國富豪團來台,太多渡假村搶攻中國商機,花蓮富源也成中國富豪口中的東部渡假聖地,這種從平民休閒走向富豪樂園,改日又變成中國富豪渡假村,真的會讓普羅大眾情以何堪,為何BOT剝奪人民權利!創造財團利益、供輸富豪福利。

4-4152098154_f40b34f1c0_o 

沒有公共利益,總該進地方繁榮吧!

當地富源村以客家族群為主,許多人從事林業工作,和遊樂區關係緊密。當初尚未委外經營前,遊樂區內飲食不多,許多遊客到遊樂區玩,到外面村落吃飯和購物。

但是委外經營後,只見遊覽車、私家車進進出出,吃、住、購物全在園區內,村落鮮少顧客光顧,原本街上一些飲食店,後來都慢慢收了。渡假村的羊圈經濟,總是把遊客帶入園區一次消費,不可能讓肥水外流,這是作生意的道理。

更扯是,當初林務局推動BOT規劃書中,總是強調大投資創造當地就業機會,結果飯店蓋成,服務人員要美麗年輕懂外語的工作人員,更省事找來建教合作實習生,至於當地居民大都是清理環境的臨時工,還可能被派遷勞工取代。

一位富源村民抱怨,遊樂區委外經營,讓村子和遊樂區越形越遠,早期原本進出自由,每天居民健步運動的處所,但是委外經營之後,當地居民進出要購票收費,幾經反應,才調為出示證明酌收十元,到現今節儉的村落老人,也不太想進去遊樂區。當初村落裡還滿心歡喜,一旦渡假村成立,遊客來臨,村落居民可以進去帶解說賺點錢,但是事後發現,和當初想像完全不同。

至今,詢問賤租國土的林務局,BOT促進什麼地方利益?他會拿出報告說每年有二十萬回饋金幫助社區,聽了大笑心酸,二十萬!真是好天大的利益!

更扯是,總用這套道理,說服利害相關的當地居民,讓他們站出來反對保育、環境團體,老套的攻防遊戲,很多BOT案,居民事後才覺被騙,但是土地已被開發,高牆渡假村早已興建。

從遊樂區到私樂園,富源森林遊樂區的案例,1998年國民黨執政時發想,2005年民進黨執政時簽約,個個都奉為BOT經典大書特書,不分軒輊的賤賣(租)國土思維,沒一個真心好貨色!如今七星潭BOT案,乃至東海岸開發,民進黨執政時定調,國民黨執政後接力,二黨對於政策或許岐異,但是對於財團一樣客氣。

5-4152098750_605891de97_o

富源包山在前,如今又想包海到七星潭,很悲哀!

別光想靠政客的鱷魚慈悲,保存生態珍貴,該為從爭取國土親近,環境永續,以及旅遊價格合理的角度,集結搶救七星潭,拒絕包山包海BOT,拼的不只是這一代的美好記憶,而是後代親近七星潭的權利,讓他們和我們一樣,心情不好、戀情正熱,都能自由地來到瑰麗的東海岸。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瑪家農場示範屋,正式立柱!

包含屏東鄉排灣族的大社村、魯凱族好茶村居民,未來將在瑪家農場重建家園,昨日進行「示範屋」立柱儀式,將來每戶有2層樓,共32坪,外觀採用原住民傳統石板建材,村民在建屋工程中學習,以後可以…

前言:

包含屏東鄉排灣族的大社村177戶,魯凱族好茶村132戶的居民,未來將在瑪家農場重建家園,由世界展望會負責房屋興建,由於上述兩部落皆為族人全數同意遷村的情形,因此居民皆歡喜迎接重建工作。

昨日(12月2日)今天在瑪家農場進行了「示範屋」立柱儀式,將來每戶有2層樓,共32坪,外觀採用原住民傳統石板建材,展望會將以工代賑和村民協力造屋,安排村民在建屋工程中學習,以後還可以帶領其他族人打造自己的家園。(現場新聞消息,請點選這裡閱讀)

以下文章轉載自達瓦蘭部落網站,記錄昨天這個重要的日子,更多達瓦蘭的消息,請點選這裡閱讀

7-ap_F23_20091202110212599

瑪家農場立柱記者會

文/Sherry

12月01日對大社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期待已久的示範屋終於….八字有一撇!

從11月11日進材料開始,瑪家農場出現了進進出出的工作人員

整地….測量….備料….綁鋼筋…..鋪地基…..灌漿…..

在將近3個禮拜的努力下

總算有出現一點點家園的雛型

感謝世界展望會的幫助

讓大社村在遭遇風災後的期間裡,不斷的協助部落安置與重建認養

大社村得以順利進行遷村

感謝屏東縣政府

在曹啟鴻縣長的領導下,瑪家農場已通過非都市土地變更

且縣長也承諾會努力與台鳳公司協調耕作地及通往屏科大的聯外道路

期待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感謝瑪家村.北葉村的頭目與族人

謝謝您們的接納與寬容

讓我們能有一個棲身之地

相信這一切都是主的安排

也會是一個很美麗的安排………

1-ap_F23_20091202110108683
在記者會開始前…….村民聚在一起練習待會兒要獻唱的歌曲

2-ap_F23_20091202110128814
曹縣長蒞臨……展望會的杜會長正在和縣長說明今天的儀式

3-ap_F23_20091202110139616
記者會開始的禱告儀式….. (這可不是縣長很累在打瞌睡哦!)

坐在縣長旁的分別是瑪家村與北葉村的頭目

大家都很專心的低頭祈禱

每個人心裡都有著對這片土地的期許與盼望

4-ap_F23_20091202110149751

5-ap_F23_20091202110200369

在立柱儀式進行前,由所有的牧師一同禱告

再由林德富牧師主禱

祈求上帝帶領所有的族人,在接下來的立柱儀式能順利平安的進行

並祈求上帝能賜給每個人更高的智慧與力量

讓重建的工作更圓滿平和

6-ap_F23_20091202110118717

用平地人的方式綁上鞭炮……..

同等於原住民放狼煙

讓在天上的祖靈知道並一同參與

7-ap_F23_20091202110212599

在大樑分別綁上繩子……..

由所有與會的人同心協力一起拉起

(吊車是為了安全考量下勾住而已,也許是怕大家太興奮拉過頭了吧~~)

8-ap_F23_20091202110255941

縣長很賣力的拉著…….

也希望未來的日子裡,縣長仍然繼續的為災區的村民們努力

爭取原住民應有的權益

保障原住民傳統文化與土地使用

9-ap_F23_20091202110306707

大社村的婦女們

快樂的唱歌,看著自己的部落有了希望

未來的部落裡………

依舊少不了這群又可愛又三八的….資深少女!

10-ap_F23_20091202110222423

11-ap_F23_20091202110233405

立起來的鋼骨,工地人員立刻將準備好的螺絲鎖上

看到每個人各司其職的樣子

這就像從前蓋石板屋的方式一樣

每當部落有人要蓋房子,村民都會一起幫忙

男人採石板.砍木材,女人疊石板.煮飯

大家在一起工作,快樂的唱歌跳舞

多美的畫面啊~~~

12-ap_F23_20091202110346412

所有工作人員一起合影

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掌聲鼓勵~~

(本文章轉載自達瓦蘭部落

大排沙農場的悲歌輪迴

中科四期的興建將強制徵收大排沙農場及附近農地,今年11月5日區委會中,來自大排沙農場旁相思寮的阿公阿嬤淚灑會場,哭喊:「我70幾歲了,從出生就住在那裡,十多間房子徵收才百來萬,你們的樓房一間百來萬…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的開發,意外引發過往一段不堪的歷史。歷史上,彰化二林是台灣農運的重要起點,一般民眾或許知曉日治時期的二林蔗農事件,卻可能不知道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在民國36年1、2月間,發生另一個二林事件。

二次大戰後,台灣發生許多農民抗爭事件,都是對準台糖公司各地糖廠(當時台糖總公司辦事處設於上海,上司為資源委員會),由北到南的糖廠幾乎無一倖免,例如,溪湖糖廠、埔里糖廠、虎尾糖廠、後壁林糖廠及高雄縣各糖廠等,農民激烈抗爭是因台糖公司強制要將其租用的農地收回自營,對當時原耕作之佃農任意撤佃起耕所致。

台灣省政府當時的一份代電中,明白指出:「年來各地糖廠每不顧實際情形,藉口自營,積極收回,甚有雇用流氓強制起耕情事,致撤佃糾紛迭起。」其中衝突最大、事後並留下較為完整紀錄,乃是發生於當時原北斗區溪湖糖廠轄區內的大排沙農場,此農場也是這次中科四期所欲使用的農地。

由於這些農地大抵是日治時期被日人強制收買或徵收,然後撥出一部分土地供農民租用耕作,用以維持其生計。老百姓原本期待國民政府來台後至少能繼續承租使用這些農地,但台糖公司卻要將其驅趕,引起社會相當大的騷動,縱然當時台灣社會菁英人士及國大代表「一致主張廢止自營農場制度,將土地提供放租種植甘蔗」,但並不為資源委員會所接受。

激烈的衝突發生於民國36年1月28日,地點就在大排沙農場。

後來在北斗區里民會館召開農民大會,據當時《青年自由報》2月22日報導,一名農民表示:

「在憲政公布的今日,一切不合《憲法》的事情當然要撤廢,廠方屢次以非法的手段侵害農民的權益,委實令人痛恨,如前次番仔埔農場事件,在檢察官判定侵占不起訴,農民沒有犯罪事實,廠方竟昧於法治精神,使警察拘捕農民;餘恨未消,又以執銃的員工來脅迫農民,甚至不法逮捕,毀損地上耕作物,此不僅為農民的損失,亦是國家生產上的損失,如此糖廠作風是否合法,委實令人懷疑!」

中科徵地太「鴨霸」

並有其他農民指出被糖廠拘禁及拷打的情事,並質疑,「聽說糖廠是國家經營,當真國家會這樣待遇我們嗎?代表國家的糖廠可以這樣對待我們嗎?」另有農民也表示自己原本期待:「光復後能重見天日,怎知我們的糖廠仍沿用日人作風,依然榨取百姓的勞力!」

中科四期的興建將強制徵收大排沙農場及附近農地,今年11月5日區委會中,來自大排沙農場旁相思寮的阿公阿嬤淚灑會場,哭喊:

「我70幾歲了,從出生就住在那裡,十多間房子徵收才百來萬,你們的樓房一間百來萬要不要賣啊?比土匪還不如。堂堂一個縣府,沒有照顧我們這些傻百姓,反而陷害我們。」

「我們這些百姓從年輕拼到老,才能有個地方住而已。這麼鴨霸什麼都要把我們遷走,11月底說就要去拆房子,公媽不知要請到哪裡?」

那天區委會的場景,似乎是把時光拉回到了1947年2月的北斗區里民會館。62年了,國家怎麼還如此對待這些老農民?我們有否可能終止這個輪迴,讓老農可以繼續擁有土地,並安享餘年?

981201-4010851276_d59f368fc.jpg
(本圖引用自「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原文註明圖片來源:chengintong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本文轉載自1201「蘋果日報」)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