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國無名英雄-銅鑼窯酒甕

這些外型引人注目的大陶甕,個個都大有用途,台灣菸酒公司使用它們釀製白酒,經儲存密封二年之後,酒精會自然揮發5-10%,特別香醇好喝,很受消費者喜愛,也使得這些酒甕成了業者口中的酒國無名英雄。

位於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的老字號窯場「銅鑼窯」,生產全台灣最大的釀酒陶甕,這些酒甕不但大有看頭,更肩負起醇化美酒的重責大任,在製陶業者間博得了「台灣之缸」的美名。

大酒甕每個高145公分、甕口直徑90公分、容量500公升,是一般陶甕的三倍大小,酒甕在入窯燒製之前,業者會將它們一個一個擺在窯場空地風乾,現場宛如巨甕小森林一般,經常吸引好奇遊客駐足拍照。
一個個大酒甕在銅鑼窯場空地風乾,宛如巨甕小森林一般(苗栗社大公民記者林永智攝)
一個個大酒甕在銅鑼窯場空地風乾,宛如巨甕小森林一般。(攝影/林永智)

這些外型引人注目的大陶甕,個個都大有用途,台灣菸酒公司使用它們釀製白酒,經儲存密封二年之後,酒精會自然揮發5-10%,特別香醇好喝,很受消費者喜愛,也使得這些酒甕成了業者口中的酒國無名英雄。

要製作這些大有看頭又大有用途的酒甕並不簡單,從原料土的挑選,土料的攪拌、壓濾、煉土、養土、製坯、修坯、陰乾、上釉到燒成,每個成品都需耗費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過程繁複,任何環節都馬虎不得,否則就要功敗垂成。

尤其是手工擠坯、接合成形的過程,需要五次的層層接合,再經過五到七次的拍壓塑型,全是慢工出細活的硬功夫,一位師傅一天頂多只能完成兩個陶甕素坯,如今幾乎找不到年輕一輩有此能耐,都得由老師傅親自出馬,也使得這項傳統工法成了即將失傳的手藝。

大酒甕需要以手工幾坯、層層接合的方式製作,如今只有老師傅才有這�功夫(苗栗社大公民記者吳秋英攝)
大酒甕需要以手工幾坯、層層接合的方式製作,如今只有老師傅才有這等功夫。(攝影/吳秋英)

銅鑼窯是已故陶師張信享於民國五十六年創立,如今由第二代張世浩、彭秀梅夫婦接手經營,該窯場主要生產水缸、花器、醬油缸等傳統陶製生活用品,近來因為取得台灣菸酒公司標案,開始製作這些超大型的酒甕。

酒甕的生產曾是苗栗縣製陶產業的主力產品,當年製作的酒甕雖然沒有這般巨大,數量卻多得嚇人,在民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全盛期間,菸酒公賣局(台灣菸酒公司前身)的四、五百萬個酒甕幾乎都出自苗栗的窯場,也使得苗栗博得「陶甕之鄉」的美稱。

如今「陶甕之鄉」的盛景已經不再,不少窯場為了生存,也多朝觀光休閒、文化產業的方向轉型發展,銅鑼窯近年亦開始結合陶藝創作、陶藝教學,嘗試為窯場開出新路,不過,走訪一趟銅鑼窯,仍可從中一窺早年的製甕盛況。

銅鑼窯位於苗栗縣銅鑼鄉往通霄鎮的苗一二八線路旁,門面雖不起眼,卻有著好口碑以及家傳數十年的硬功夫與好手藝,業者很歡迎對陶藝、陶業有興趣的朋友前去參觀,地址是銅鑼鄉竹森村74-5號,電話是037-981607。

銅鑼窯的門面雖不起眼,但手藝好、口碑佳(苗栗社大公民記者邱美榕攝)
銅鑼窯的門面雖不起眼,但手藝好、口碑佳。(攝影/邱美榕)

(苗栗社大公民新聞小組)

侯伯社區守望相助隊成軍

侯伯村人口老化,許嫦卿與黃宿塵為了維護家園治安及婚喪喜慶時的交通秩序,催生守望相助隊,邀集村內青壯年人為社區付出心力。守望相助隊成立未久,但所有成員互助合作以及互動頻繁,雖然沒有薪資可以領,但他們仍樂意…

後壁鄉侯伯社區新成軍的守望相助隊,每天深夜十點至十二點派出兩名隊員巡邏,另有一位留在隊上待命。隊員每天輪班站崗或巡邏,守衛家園全年無休。

侯伯社區守望相助隊由社區理事長許嫦卿與村長黃宿塵於去年九月籌畫,至今年4月25日正式成立並遴選出33位60歲以下符合資格的男性村民出任隊員。

P1040828

侯伯社區守望相助隊今年四月成立。

侯伯村人口老化,許嫦卿與黃宿塵為了維護家園治安及婚喪喜慶時的交通秩序,催生守望相助隊,邀集村內青壯年人為社區付出心力。守望相助隊成立未久,但所有成員互助合作以及互動頻繁,雖然沒有薪資可以領,但他們仍樂意奉獻自己的時間與力量,凝聚社區的情感。許嫦卿說:「有了他們,夜晚睡得更安心。」

此外,許嫦卿也為這群熱心隊員爭取學習的機會,九月起聘請音樂老師假鄰近的後壁國小場地,指導歌唱技巧,配合政府推動的「三品」活動。希望隊員個個是有品質、品德與品味的人。平時,她體恤隊員的辛苦,因此提供了泡麵與茶葉在隊上讓隊員們自由取用,今年冬天即將來臨,夜晚能有一碗熱騰騰的宵夜填飽肚子再出發,是多麼幸福的事!

成立守望相助隊,不僅讓侯伯社區治安變的更好,更能藉此讓居民相互認識,透過每天的輪班,彼此溝通與協調,創造出一個融合的團隊,成為一個大家庭,使得侯伯社區的居民感情加溫,互動頻繁,更是充分的展現出鄉下人那一份熱情的精神,並且懂得感恩回饋,不忘本。

P1040819

透過每天的輪班,使得侯伯社區的居民感情加溫,互動頻繁。

村長黃宿塵是個待人和藹親切的人,同時,他也是巡守隊的一份子,與大家共同努力服務社區居民,因此,他不只是一位村長,也是人民的保母,白天處理公務,輪到他巡邏時,也和大家是相同的地位。

村長看見大家的努力也感到非常的安慰,畢竟推動一項計畫並不容易,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除了耐心的解決與溝通之外,還需要大家的團隊合作,同心協力,才有機會成功的推動每一項計畫,值得開心的是,村民的行動就是最好的回饋,以行動表達對這項計畫的支持,讓守望相助隊能夠持之以恆的延續下去,這也是村長不斷努力的原動力,更是積極的替侯伯社區爭取更多的福利。

(新營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那一夜 南瀛綠都心的紙風車幻想曲

紙風車劇團下鄉演出足跡已遍及160餘個鄉鎮,包括新營市這場演出,場次已超過220場,這一夜開演前1個小時,綠都心草地上已經坐滿引頸期盼的父母親和小朋友們。節目以「唐吉訶德」挑戰巨大風車的舞台劇開場…

「黎明自然科學中心」及各界熱心人士的贊助下,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9月13日晚上在台南縣新營市南瀛綠都心大草原演出,陪著大、小朋友邁上親近藝術的「第一哩路」。紙風車劇團下鄉演出足跡已遍及160餘個鄉鎮,包括新營市這場演出,場次已超過220場,這一夜開演前1個小時,綠都心草地上已經坐滿引頸期盼的父母親和小朋友們。

01 開演前1個小時,綠都心草地上已經坐滿引頸期盼的父母親和小朋友們。

開演前1個小時,綠都心草地上已經坐滿引頸期盼的父母親和小朋友們。

節目以「唐吉訶德」挑戰巨大風車的舞台劇開場,炫目的燈光及逗趣的「唐吉訶德」和他的坐騎-「難騎」,帶領著大家進入幻想曲中;其中也穿插孩童天真的笑臉並闡述表達舉辦的理念。串場的主持巫婆-「屋頂」的口頭禪「我是一個巫婆,而且是一個有經驗的巫婆,所以,我的名字叫做-屋頂」,成了小朋友朗朗上口的招呼語。

音樂與肢體的節奏感表演後,緊接著登場的「起床號」讓家長與小孩都心有戚戚焉的,因為演出的是每個小孩都會上演的賴床記,並引起不少共鳴與對話。

台南縣長蘇煥智特地從台北趕回來和大家一同欣賞,並且主持「追風賽狗場」橋段的演出,來自世界各地的名犬和一隻路過的犀牛將觀眾席當成跑道,大家的雙手互相傳遞這個刺激的競賽,現場歡樂的尖叫聲連連,互動遊戲玩了第二次,最後名犬玩偶傷痕累累回到舞台上,並在大家的票選下,選出了「台灣土狗」為這一場的冠軍。

沈澱之後登場是「八歲一個人去旅行」,由演員操作著布偶,以投影片及真人穿插演出。這是名導吳念真8歲那年的真實故事,吳導感性的口白讓不少人輕拭眼淚且笑中有淚,也把這個故事深深烙印在心裡。壓軸的是以小朋友最恐懼的黑暗,以「神奇黑光棒」的橋段利用泡棉管柔軟的特性,發展不同的角色及圖案變化,讓黑暗也能藉由點綴成為美麗光明的彩虹。

02 辛苦的幕後工作人員

辛苦的幕後工作人員。

歡樂又動人的節目結束後,觀眾都能自動自發協助整理椅子及收拾垃圾,還給綠都心原本乾淨的空間。隨即大排長龍與巫婆拍照,還有「難騎」及劇中的所有演員都一同與大家合影。曲終人散時,許多父母引導孩子將贊助金投入募款箱中,傳達對藝術的支持。與會的家長說,這一夜帶給大家的不只是歡笑與淚水,還讓孩子學習了施比受更有福。

03 公民記者與巫婆合影

作者與巫婆合影。

(新營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關西「親親水土愛金廣成」繪畫比賽紀實

新竹縣關西鎮東山社區, 雖是一個剛起步不久的社區,但以四寮溪的保育為起點,目前已陸續在社區內推展多項計畫,11/15該社區就在金廣成舉辦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繪畫比賽,讓家長能在百忙之餘,走出戶外….

新竹縣關西鎮東山社區, 雖是一個剛起步不久的社區,但以四寮溪的保育為起點,目前已陸續在社區內推展多項計畫,11/15該社區就在金廣成舉辦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繪畫比賽」

這次的活動為…. 98年度水保局「親親水土,愛金廣成 繪畫比賽」

由水保局輔導,藉由寫生比賽活動,不但讓家長能在百忙之餘走出戶外陪孩子畫畫,也能藉由活動推廣孩子與家長對環保.生態,水土保持與土石流等等議題,用有獎徵答方式,與家長,孩子們做雙向溝通與宣導,讓活動進行的不但活潑生動,又為水土保持做了一次成功的宣導,這次的活動在歡樂的氣氛中完成

1._nEO_IMG

一早義工們再次討論今天活動流程與工作分配

2

3

媽媽陪著孩子一同畫畫,好溫馨的畫面

4

畫好的就放在椅子上讓他自然風乾,也可以趁機互相觀摹參考一 下

5

金廣成周邊的花朵上,有許多天蛾就在那飛舞拉著長長的管子吸食花蜜

6

大鳳蝶也不停的在花叢中來回穿梭

7

金廣成生態館裡頭…..東山社區地理立體模型比例,讓大家更了解東山社區地理位置

8

剛剛外面看到不知名的蝴蝶就趕緊進來察圖鑑

9

還有社區居民自己編織的竹籃,畚箕,以及抓魚的工具館內都有陳列出來

10

社區媽媽教室,利用稻草或廢物利用做成的一些飾品

11

12

中午社區媽媽們也為大家準備了好多好吃的炒麵,炒飯,滷肉,等等好吃的食物讓大家品嘗到客家美食

13

14
15

1617

社區請了四位美術老師為今天的寫生比賽評審,要選出五位佳作,以及第一.二.三名,今天寫生主題是…..溪流生態及環保水土保持,評審老師們為了慎重起見,非常慎重的討論小朋友的畫作

評選出得獎作品,趕緊書寫獎狀及準備頒發獎品及圖書禮卷,以資鼓勵

18 19

20

館內評審們正忙著評審小朋友寫生作品,外面也正舉辦一場,有關環保.生態以及水土保持,對土石流的預防及應變,用有獎徵答方式,讓台下家長及小朋友做雙向溝通方式,使得活動更加活潑生動,又有趣

21

22

19_nEO_IMG

23

最後的頒獎,也為今天的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相信家長們藉由今天的活動,不但可以在周休假日中與孩子完成親子教育,對水土保持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大家都度過一個美好的一天

新竹縣關西鎮東山社區又為地方做了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示範,希望其他社區也能經常辦理這樣的活動,重視我們所居住的環境,環境的保護能夠從小紮根,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能夠在好山好水的環境下成長。

【社區】2009社區劇場人才培育成果展演1129

2007年,文建會在全國撒下了60顆社區劇場種子。2009年,全國北、中、南、東100位專業藝文者、社區工作者,投入社區劇場人才培育的大門──社區劇場到底是什麼?如何透過劇場與社區居民共同對話….

2007年,文建會在全國撒下了60顆社區劇場種子。

2009年,全國北、中、南、東100位專業藝文者、社區工作者,

投入社區劇場人才培育的大門──

社區劇場到底是什麼?

如何透過劇場與社區居民共同對話、進行社會性的藝術表達?

我們不斷在尋找實踐的方法,而且有越來越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

此刻,將與全國分享我們的學習成果,

歡迎您和您的社區夥伴們一起來!

成果展DM-Final_S

「劇菁會神‧社彩繽紛」2009社區劇場人才培育 成果展演

【時間】:2009年 11 月 29 日(週日) 下午 1:00-5:30

【地點】:台北服飾文化館三樓 (台北市西園路二段9號,捷運龍山寺二號出口,步行五分鐘)

【門票費用】:免費入場

【展演團隊】:全國北、中、南、東四區 社區劇場種子人才

【展演內容】:

1:00《劇菁會神‧社彩繽紛》紀錄片

1:30【黃昏之話】(北區劇場演出發表)

【沙‧珍珠!!】(北區社區劇場教案發表)

【種子求生記】(北區社區劇場教案發表)

2:30【當我們劇在一起】(中區劇場演出發表)

【緣聚VS圓劇】(中區社區劇場教案發表)

3:30【Fun風真好】(東區社區劇場教案發表)

【心地圖】(東區社區劇場教案發表)

4:30【樂活社區】(南區劇場演出發表)

【代間溝通】(南區社區劇場教案發表)

【來博鬥】(南區社區劇場教案發表)

賴淑雅 邀請您~
——————————————————-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02) 3343-2440, (03) 220-7149
台北市林森北路5巷9號2樓
http://tw.myblog.yahoo.com/catt-20060501

達瓦蘭:開始蓋重建示範屋了!

屏東排灣族的達瓦蘭(大社)部落,是莫拉克受災部落中,集體遷村意願最明確的部落之一,遷村地點也最早就就有了屬意地點─瑪家農場。雖然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但是相較於其他部落,達瓦蘭已經邁開了重建的腳步。

前言:

屏東排灣族的達瓦蘭(大社)部落,是莫拉克受災部落中,集體遷村意願最明確的部落之一,遷村地點也最早就就有了屬意地點─瑪家農場。雖然還有很多程序正在進行,也有很多困難要克服,但是相較於其他部落,達瓦蘭已經邁開了重建的腳步。

以下內容由達瓦蘭部落族人,也是三地門鄉的鄉民代表─勒格艾.巴瓦瓦隆口述,與大家分享達瓦蘭目前的情形,文中圖片引用自「達瓦蘭部落格」上的最新進度,也請讀者透過部落格,瞭解最新的重建進度。

遷村重建的進度

達瓦蘭尚未分戶之前的戶數約174戶,2間教會,現在全部社區全部要遷下來,因為先前一戶裡面都幾了好幾個家庭,過年回去都是打地鋪,現在會分戶,預計增加到243戶,讓每一個家庭都是一戶,來進行將來的部落重建。

這次我們部落遷村的意見之所以會那麼一致,是因為已經醞釀了10-20年。十幾年前,部落的人就有意見說要遷村,還是很多老人家說沒有問題,可以繼續住。結果經過這一次風災,當天晚上大家就覺得說通通撤,經過老人家、牧師、村長議決,就說要「全村一起撤」,既然遷村,就堅持到底,大家一起行動。希望政府不要限定太多,我們自主性的形成共識,授只要權給我們就可以了。

我們打算遷到瑪家農場,距離原來的部落不遠的地方。現在土地部分,雖然是已經有初步共識了,但是政府還沒有正式跟台糖講好,所以一戶可以有幾坪,總共劃定幾公頃,是不是由國家徵收,都還不知道。

先前我們為了讓老人家抒解壓力,也想說以後要搬去哪裡,開始整理土地,就先去種地瓜,結果台糖沒有愛心,說要去告我們侵佔。可見土地都還沒有談定。

未來的部落,是由世展會來規劃。目前會在瑪家農場先作三棟示範屋,讓部落的人看看,未來的家會長的什麼樣子,我們也有派人去台東嘉蘭觀摩他們蓋房子的樣子,以後就會蓋自己的房子。

1-ap_F23_20091111023315874

未來重建的示範屋,開始動工了,更多的內容,請點選這裡閱讀。

5-ap_F23_20091119103604385

大家陸續把要重建的材料搬過來處理,請點選這裡閱讀。

4-ap_F23_20091119103924714

原居地的土地使用模式,希望部落自己立公約

政府政策一定沒有定下來,一下說還可以使用,一下說要徵收,部落的人也會慌,我們希望山上的土地還是歸部落,就比照之前使用方式,可以降限使用,至少還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隨時要回去就可以回去。

我們也正在擬「部落公約」,由部落自己認定「特定區域」,自己約束自己,什麼土地可以作什麼,什麼時候可以上山,什麼時候(雨季)不能上山,正在制訂這些辦法。政府如果要徵收,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們知道怎樣管理自己,危險地區我們自己會知道。

遷村之前,希望的安置模式。

我們預計從現在開始,到整個房子全都蓋好,可能要一年半的時間,所以也在討論,以後每星期一、三、五要帶老人家回部落工作,下午四點就要把大家帶回來,車子油料,由重建基金支付也不一定,要不然老人家都很無聊,也會慌。

不過這樣長期下去當然不是辦法,這附近汽車旅館都半價,讓年青的夫婦可以使用,因為大家都睡在一起,真是很不方便。

所以打算過一段時間,讓老人家先回部落,明年雨季再出來,年青在外面有工作的話,可以先去租房子,這樣才能過正常的生活。

但是現在政府都沒有發給我們「租屋補助金」,因為他說我們房子沒有毀損,要確認我們是「危險遷村」部落,才可以發租屋補貼,但是明明中央各單位都已經鑑定我們不能住了,連遷居地點也都確定了,還說我們還沒確認,所以不能領,實在很奇怪。

然後老人家回部落後,以後颱風天再出來,營區可不可以住,也是要去談,包含供應午餐的事情,都要去談,我們自己有重建委員會,都已經內部討論好了,但是政府現在跟我們說,動作不能太快,也是很奇怪。

產業重建部分

因為山上土地的關係,我們知道將來不可能用農特產品來作主要的產業項目,以後要用觀光,以。因為我們部落有很多藝術工作者,作雕刻、刺繡,所以重建後的部落,會以藝術工坊的模式進行。雖然山上土地的關係,沒辦法作很多的農特產品,但是我們可以在山上種有機蔬果,以前我們對土地也沒有太多利用,就是種小米、芋頭。

為了觀摩,先前大家一起去台東排灣族的嘉蘭,看那邊蓋房子的情形,請點選這裡更多閱讀。

2-ap_F23_20091117103128874

3-ap_F23_20091117120521281

更多達瓦蘭部落的訊息,請至「大社村─達瓦蘭部落」部落格閱讀。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微酸帶甜的嶺南柳丁-環保典型

東山嶺南村的柳丁不只沒使用制酸劑,也拒絕噴除草劑。他們對我而言,也是『微酸帶甜』的。微酸是因為70歲的長輩們,還力挺捍衛烏山頭水庫8年,為的是給後代一口甘泉–一口不被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污染的活水。

最近,常在演講中建議大家,在市場買柳丁、鳳梨一定要會問:這酸不酸。老闆如果說:不酸。妳一定要掉頭走人。因為這代表是以制酸劑栽培的。

大家都掉頭走人,賣方就會了解:不能再賣不酸的有害產品,也會向生產者傳遞出去一個健康的概念:微酸帶甜ㄟ尚好!
1-1168957172

讓果園回歸自然,果實也就自然健康。

制酸劑是植物荷爾蒙。它讓水果原味盡失,也讓水果的天然酵素消失。那還不如喝白開水加糖就好了。

市場的偏誤也是消費者養成的。因為大家都不接受『天然ㄟ尚好』的道理,不斷的被錯誤的生產者誤導。結果花了錢又賠的健康,還要環境承擔各式環境荷爾蒙。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嶺南村的柳丁除了『無毒管理』外,更不用制酸劑來蠱惑消費者。妳一定要試看看,找回柑橘類水果的原味。

2-1168957180

當生產的環境充滿健康與活力,我們才能從中得到相同能量。
他們是一群最樸實、堅定的土地倫理實踐者。能有這般的長輩為我學習已經難得了。能享受到他們守護烏山頭水庫的水果,更是一種幸福的滋味。

3-1168957181
東山嶺南村的柳丁不只沒使用制酸劑,也拒絕噴除草劑。

他們對我而言,也是『微酸帶甜』的。

微酸是因為70歲的長輩們,還力挺捍衛烏山頭水庫8年,為的是給後代一口甘泉–一口不被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污染的活水。

帶甜的是讓我看見環保曙光–人與土地堅定的情誼,在我稍曾疲憊時,給我堅定的毅力與跨步的力氣。

4-1958875541
鞠躬-以最虔誠謙卑的心,回敬養我育我的大地。

5-1958875579

一定要支持我們的東山嶺南柳丁哦~

11/30隆重上市,輝祥誠摯推薦,敬請踴躍預購!

按此進入訂購系統


東山嶺南柳丁價表如下:(11月下旬上市)
品名:          東山嶺南柳丁三十斤裝
價格:                 900(含運費)
結帳方式:     先匯款確認後出貨
貨到付款:      有(加30元手續費)
運送方式:           黑貓宅配
到貨時間:         一到日皆可


按此進入訂購系統(本文轉載自「屏東環盟」部落格)

【舊車頭新厝邊】新營人文生活圈營造1121,1128

新營火車站前空間景觀正由台南縣政府斥資進行大改造,一群關心新營發展的民間團體及店家與個人則正著手推動「舊車頭、新厝邊」-新營火車站人文生活圈營造計畫,內容包括針對火車站集體記憶與情感的有獎徵文…….

新營火車站前空間景觀正由台南縣政府斥資進行大改造,一群關心新營發展的民間團體及店家與個人則正著手推動「舊車頭、新厝邊」-新營火車站人文生活圈營造計畫,

內容包括針對火車站集體記憶與情感的有獎徵文、免費提供懷舊明信片郵遞、火車站鐵道暨週邊特色店家巡禮導覽、社區口述歷史訪談等,本週六(11/21)上午並將在火車前廣場辦理現場壓印明信片DIY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南瀛

「舊車頭、新厝邊」-新營火車站人文生活圈營造計畫,由南瀛文化協會結合新營社區大學及火車站週邊的中營里、大宏里社區店家共同推動,希望藉由社區營造的方式發掘新營火車站深厚的歷史人文背景,及其對新營發展史的重要性。

期盼從文化、歷史、產業與生活面著手,搭配火車站前的空間景觀硬體改善,「軟硬兼施」,雙管齊下,重新形塑新營火車站前商圈成為兼具人文氣息與優質生活的人文生活圈,迎向台南縣市合併升格後的發展契機與挑戰。

「舊車頭、新厝邊」計畫的活動內容包括『軌跡-我的鄉土.我的情』徵文,希望喚起新營人對新營火車站的共同記憶與情感關懷,鼓勵優良地方書寫作品及攝影創作。

不論是土生土長的新營人,或僅只曾在新營工作或居住的過客,無論新來後到,只要你對『新營火車站』有特殊情感與回憶,都歡迎踴躍投稿參加,收件日期至十二月十二日止,

徵集項目包括:文字書寫:3000字以內,形式不拘,新詩散文小說皆可;圖文故事:500字以內,需附與內容相關照片及其圖檔。獲得優選與佳作的作品將獲贈新營社區大學鼓勵學習券,可免費選修社大99年度課程及精美紀念品。

其次,本計畫活動內容還有「驛站新營-郵遞故鄉情明信片」免費郵遞。

即日起不論是在新營生活的居民或出外打拼的鄉親與輕學子,主辦單位特地精心設計懷舊感十足的「驛站新營紀念明信片」提供免費索取,同時提供免貼郵資寄送服務,民眾可向設有活動專屬信箱的新營火車站、新營郵局、新營社區大學及火車站周邊店家免費索取明信片,寫下收信人與內容後投入專屬信箱。

歡迎新營市民寫下新營的美、新營的情給全國各地的親朋好友,邀請他們來到新營這個好所在,主辦單位將為代為傳遞這份愛的祝福與邀約。民眾也可寫張明信片給新營火車站,訴說自己對火車站的過去記憶故事或對新營未來的願景展望。

另外,為了讓民眾了解新營火車站特殊的發展歷程,體會火車站週邊店家鮮為人知的歷史人文典故,主辦單位訂12月6日上午辦理「驛站新營-鐵道巡禮之旅」,由專業鐵道導覽人員帶領民眾參觀火車站貨運辦公室、剪票口、道班房、檢車員駐在所、防空洞、五營、蒸汽機車加水水鶴等,同時走訪週邊特色老店及懷舊貨運倉庫等。

凡是收到本活動專屬「驛站新營明信片」的民眾可憑已蓋郵戳的名信片繳回主辦單位,前20名即可免費參加這次現場導覽活動。

為吸引更多民眾前往新營火車站體會其今昔變化,主辦單位並訂於11月21、28日上午:10:00-下午1:00,在新營火車站廣場舉辦「壓印驛站新營明信片DIY活動」,民眾可自由選擇喜愛的圖章與排列方式壓印在空白明信片上,每場次限量500份,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舊車頭、新厝邊」-新營火車站人文生活圈營造計畫各項活動內容與報名參加辦法詳情可上網www.empower.org.twhttp://sysy2009.pixnet.net/blog 查詢,或電話洽詢:6326927 歐玉嵐

註:活動聯絡人 歐玉嵐

懷舊明信片兩款,歡迎媒體索取、翻拍引用–
==============================

~~台南縣新營社區大學~~
工作人員:歐玉嵐  Tel:0911185806
地址:730 台南縣新營市民治東路30號
Tel:06-6326927    Fax:06-6321997

桃源崎嶇路-1108寶山、勤和、梅山複勘行

11月8日白天,行政院原民會安排桃源鄉寶山村(含寶山部落、二集團部落與新舊藤枝部落)、勤和村與梅山村的複勘行程。當日復勘情形,不少與第一次原民會的「安全鑑定」結果不同,居民十分振奮,朝返鄉又邁進一步。

前言:

11月8日白天,行政院原民會安排桃源鄉寶山村(含寶山部落、二集團部落與新舊藤枝部落)、勤和村與梅山村的複勘行程。

由原民會段專員領軍,夏龍源技師(地質專家)、沈明佑技師(水利測量專家)與李郁賢主任(水保建築專家)為勘地委員,行政院工程會與縣政府原民處長等人陪同隨行,除了梅山口部落外,寶山村與勤和村的自救會幹部與關心村民均到場關切勘地委員的意見。

當日復勘情形,不少與第一次原民會的「安全鑑定」結果不同,例如寶山舊藤枝的「38甲」公有地,這次的復勘也認為應該是安全可作為遷村的考慮居住地,讓居民十分振奮,晚上部落大會,即表決通過要申請該塊用地復勘(請點選這裡閱讀),朝返鄉之路又賣進一步。

以下會勘情形記錄,由旗美社大工作人員提供,十分感謝。

(1)寶山村─舊藤枝

在前一天晚上的幾經掙扎後,第二天早早起床準備要進桃源鄉現勘,這是災後第一次進到山區的災區,到六龜的路應該是修得差不多,在山城等現勘委員們、原民會和建委員會的人到齊後,即跟寶山村的居民一同往部落前進。

路況從「藤枝森林遊樂區」的指標彎進後,就開始變成碎石路,搖搖晃晃沒多久,前導車竟冒起白煙,停下一看,原來是水箱的管線破裂,看來這部車勢必無法向前走了;幸好其他車擠一下仍是可以的,走吧,部落的人等久了!

第一站到舊藤枝,最接近林務局的「藤枝森林遊樂區」的部落,遊樂區旁的房舍和停車場因風災已出現龜裂和下滑,經評定是不安全的,但部落居民希望爭取以工程手法修復。

而林務局也確定將進遊樂區的道路修復,時間約為三年,有了這個保證,居民更希望能夠回到舊藤枝繼續營業,不過今日的探勘無法對下一步做出任何決定,有待接下來的程序和後續發展。

坐在車上從舊藤枝往更外圍走,道路目前僅搶修到單線行車,而且旁邊的路基都已被沖毀,對於居民們想回到遊樂區及林務局要修復道路的想法,心中有些疑惑著,居民的生計仰賴遊樂區,一旦道路狀況不好,居民在山上是否依然能夠生存,那股靠山吃飯的本能是否還存在呢?我想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吧!

風災至今的路況

(2)寶山村-新藤枝

往更外面駛去,第二站是新藤枝,部落旁的山壁地滑嚴重,技師一致認為當下即不適宜人居住,居民對於新藤枝的狀況接受倒很坦然,但希望能夠有中繼屋的選擇,且部落已找到一個應當安全的地點,經過會長((自救會)的請求,技師們同意至部落找到適合遷移的地點勘查–「38甲公有地」。

這裡第一次探勘被認為是「不安全」,此次前往的結果,初步認為應為安全可居住之地,為部落打了一劑強心針,接下來取得部落共識後,就可請營建署來進行之後的程序。晚上部落大會,即表決通過要申請該塊用地復勘(請點選這裡閱讀)

歷經多次遷徙經驗的藤枝部落說:30年前政府騙我們遷到這邊,至今沒有人有土地所有權狀。

(3)寶山村─二集團部落

二集團,寶山村的第三個堪察點,地質判定為無立即危險,但家屋和路面上的龜裂仍不可忽視,需即刻補強,以防豪雨或地震來襲時,對地表產生更嚴重的傷害。寶山本部落,是整個寶山村中唯一因為排水問題而造成危險的地區,因此只要做好排水措施,是無潛在危險的。

在這次勘查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覆勘能讓居民更了解部落的地質和未來可能受損狀況,而寶山的居民大多能接受專家探勘後的情形,但對於工程補救仍是希望嘗試的選擇,畢竟那裡是有著不可抹滅情感的原鄉呀!

我住在家裡可以種菜養雞把孩子帶大,叫我搬到平地我沒有現金要給孩子吃什麼。

(4)勤和村

此時已是中午時刻,裡頭還有著勤和和梅山兩個部落等著我們,不加緊腳步不行了!

進到勤和部落的途中,據災前常來的技師說,已無法想像和判斷南橫公路的位置,且河床高度已升高20米以上,河道寬度也因沖蝕山壁而擴大許多,在河床上前進的我們,僅能憑著記憶和方向感找到部落的位置。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被水威脅的勤和

勤和部落因河床高升,下一次的豪雨來時,可能會直接攻擊至屋舍下方的地基而產生危險,第一次原民會的勘查這裡被判定為「不安全地帶」

自救會認為,這樣的判斷會使部落居民覺得「不安全,即是要遷村」,但遷村之舉與整個部落文化傳承會有極大的關連,且對於有類似狀況的六龜鄉寶來,為何沒有被要求遷村,感到疑惑和不解,希望政府可以一視平等。

勤和村民強烈希望可以有工程的補救,且提出未來會灌輸部落居民避險的觀念,也已找到避險之處─「勤和平台」,希望委員可以順道去看看。

在從梅山回程的途中,也至「勤和平台」探勘,委員們也一致覺得那是個很好避難甚至是遷移的據點。東莊部落的狀況相較為較好,僅需於部落下方坡地做好防護措施,就能確保部落的安全。

勤和村積極找河川局進行疏濬工程期望保護家園

(5)梅山村

匆匆吃完遲到的午餐,趕向梅山口,遇到管制的話,可就麻煩了!這是我第一次進到梅山,無論是災前或災後,一路上的風景跟到勤和沒什麼兩樣,就只能自己亂想著以前的南橫會是什麼樣的。

終於看到「梅山」的標示,第一個看到的是遊客中心和一排商店街,不難想像以往觀光客來來往往的模樣,往遊客中心的後方走,是山上崩落下來的砂石,就活生生的離屋舍不到五十公尺之處,委員們說山上還有一塊滑動面,極有可能在下一次崩落,且面積會更大,需不需要搬離,答案已了然於胸。

梅山村:我家門前沒小河後有土石流,風災至今仍未通電,有人。

再往梅山本村前進,專家們說的評估已記不大起來,但印象深刻的是一座吊橋,梅山吊橋,原因是一路進桃源鄉以後,唯一一座跨越河床的橋墩,其餘不管是吊橋或是水泥橋,全都被沖毀或只剩一邊橋墩可供想像。

通往吊橋的路上,也長出一顆顆青綠色的小果實,據當地人說那是紅肉李,現在結果實是因為時節錯亂,好奇摘了一顆來吃,喔,好澀!吞不下去,幸好有剛剛村長發的飲料可以消除嘴裡的不適感。

梅山雖然有村長接待,但頗意外沒見到自救會的組織或人,對於是否一定要留在村子,也沒有很強烈的表達,是來的時間不對嗎?還是居民們對於這樣的結果不意外呢?在不了解各種情況下,實在很難去回答自己的問題。

這次的探勘對我而言,是用感官實際去看到部落的現場,聽到居民的聲音,摸到崩落的土石,不但有震撼感,現實感更是驚人;天色將暗之際,從勤和部落準備下山,部落呈現一片死氣沉沉,連盞溫暖的燈光都沒有,開始想著一整天接觸後在腦袋出現的疑惑──

在縣府極希望災民進駐到大愛屋之際,部落是否能夠堅持並殺出一條生路,而這條路又要走多久?

身為旗美社大一份子的我,一方面能夠進到這裡感到有些興奮,這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的;另一方面卻也憂心著,只有一天的接觸,我能為部落和社大之間做些什麼?

除了報告看到聽到的的訊息之外,部落需要的應該是更多,而社大若能在此進入協助,或許就可以與原民部落有更進一步的接觸,如果與原民部落交朋友是一條需要十年時光的路程,我想是值得也必須嘗試的。

延伸閱讀;1108晚上寶山部落會議(請點選這裡閱讀)http://www.88news.org/?p=1044

(作者為「高雄縣旗山社區大學」工作人員,本文與旗美社大部落格共同刊登)

魯凱─我們的土地我們自己勘查

八八風災到至今,因聯絡道路受損,霧台各部落,實際受災情況不明,官方第一次安全區域勘查,是用空照圖與風災間媒體所拍得的照片進行評估,做出來的報告許多人不能接受,除要求政府重新勘查,部落青年也決定自己展開探查

前言

八八風災到至今,霧台鄉各部落實際受災的情況,都還沒有很明確的資訊,因為部落的聯絡道路柔腸寸斷,無法進去部落;因此造成官方的第一次安全區域勘查,是用空照圖與風災間媒體所拍得的照片,進行評估,而這樣的評估報告是許多人不能接受的,因此族人要求政府重新勘查。

族人覺的部落勘查行動,應由部落的耆老來帶領官方的勘察隊伍,瞭解部落的災害情況,更能知道部落受災的原因,於是魯凱青年們決定在官方的復勘前,自己先去會勘各部落,協同外面友人,並由部落耆老率領,希望在短短的官方復勘行動,提出族人的疑慮與修正官方的勘察方向。

image001

勘查行程

11/8中午12點出發,沿途勘查谷川、神山、霧台

11/9佳暮、大武

11/10吉露、阿禮

11/11好茶

勘查情形

(1)谷川部落:

從圖(1)可以明顯看出河床已經與部落同高,如果沒有立即做河川疏濬與整治的工程與岸邊的防護措施,雨季一來,河水一漲,谷川部落就會遭到河水的衝擊;

從圖(2)中看到谷川部落的對面,有大面積的土石流淤積,如果下一個大雨來,把大量的土石下來,就會阻絕河川,那河川一改道,直接衝擊到部落,谷川部落就會淹沒的可能,所以政府應立即處裡這樣的土石瘀積的狀況,不然居民的財產會損失慘重。

圖1

image002

圖2

image003

(2)大武部落:

大武部落可以分為東川與小山兩聚落,從圖(3)右邊東川聚落,左邊為小山聚落,東川聚落下方地基已是岩盤,目前不會再有進一步的沖蝕。但老人家表示,由於上游處阿禮、吉露等地方都會有大石與土石流崩落讓河床變得更高,到時河床太高恐會有侵害部落的危險,這是老人家最擔憂的部份。

雖然河川流水會有自然的疏浚功能,但需要長時間無法立即見到成果;小山不安全部份的主因是水塔不當設置的問題,從圖(4)可以看出,大武部落已確定會將水塔移走並施作坡崁的工程。

圖3

image004

圖4

image005

(3)佳暮部落:

佳暮部落可以分為舊新聚落,舊聚落在圖(5)的左邊,新聚落在右邊,新佳暮有大崩落狀況,靠近崩落的12戶房屋有崩塌的危險,另外則沒有這樣的顧慮,而舊佳暮教會一帶為砂土回填地,為了建立停車場而填土,表面出現裂痕,將來恐有崩坍危險,為圖(6),聚落的右下方。

圖5

image006

圖6

image007

(4)吉露部落:

部落以呈現走山的現象,居民已確定遷村,而崩坍地方就是排水溝涵管埋設處。

圖7

image008

(5)阿禮部落:

阿禮部落分為新舊部落,而出現狀況的地方為新聚落,從圖(8)可以看出聚落有幾處坍陷的地方,但部落下方卻無塌陷的現象。

圖8

image009

(6)好茶部落:

從圖(9)與圖(10)的比對,好茶部落已經在地球的地表上消失了,而消失的原因,隘寮南溪沒有好好的整治。

圖9

image010

圖10

image011

 魯凱整體說明:

這次的勘查,看到霧台鄉的山域,崩塌地方多又廣(圖10),這些崩塌的地方多為林地,之所以會崩塌,據部落耆老多年觀察,為政府實行造林的政策,原本好好的原生種樹木,大量的坎伐,坎伐後種植小樹苗,又霧台鄉的山域大都陡峭,地質脆弱,這樣長年累月的坎伐,最後是經不起一場大雨。

而部落為什麼會有災害的產生,其實就是政府對部落的排水設施與公共工程,都未實地了解部落的地形地貌去規劃,像吉露部落的排水規畫,集中排到部落下方,水就直接沖刷部落下方地基,以致於部落呈現走山現象;阿禮部落更可以看到排水溝竟無出口(圖11),讓水到處流竄,造成傷害。

部落的公共工程呈現都是都是設計的思維,未對山區作好好的規劃,以致於造成族人的傷害;在道路工程方面更是如此,未對道路的排水作好好計畫,大雨來了,道路的排水無法宣洩,就到處衝擊。

這次災害,政府如果一直認為是天災,不檢討人為的因素,那台灣應該沒有一處是安全的區域。

圖11

image012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