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粄仔紀實

這天阿嬤心血來潮說要做圓粄仔,就是俗稱的「湯圓」。剛好我有帶相機回來,想說這個難得的機會,當然要好好記錄一下囉!阿嬤做圓粄仔的過程很特別,就請大家洗眼恭看,這圓粄仔的從無到有。首先,要先把白米用水浸泡過,大概要泡三…

這天阿嬤心血來潮說要做圓粄仔,就是俗稱的「湯圓」。剛好我有帶相機回來,想說這個難得的機會,當然要好好記錄一下囉!阿嬤做圓粄仔的過程很特別,就請大家洗眼恭看,這圓粄仔的從無到有。

100_3440-360.jpg

首先,要先把白米用水浸泡過,大概要泡個三、四小時以上,等白米都泡軟了才能磨成米漿。

接下來把浸泡過的米拿去店家用機器磨成米漿,美濃鎮上的粄條店都可以幫人家磨,我指的是”做” 粄條,而不是”賣” 粄條的店家哦!有的粄條店賣的粄條是自已手工製成的,但鎮上粄條店的粄條幾乎都是機器做的,我去磨米的那間店就是專門負責粄條批發的製造商。

如圖所示:

clip_image004

雖然米已經先泡過水了,但在機器磨米的過程中還是要加水,老闆娘先把白米到在第二個鐵桶裡,然後一面加水在第一個鐵桶,一面用手輕撥桶裡的白米,增加磨米的順暢度,最下方紅色桶子裡的就是磨完的米漿。我去磨米的時後都會帶著一個很特別的白色布袋,那是附近開雜貨店的伯母特地車給阿嬤的專用布袋,專門用來裝磨完後的米漿。

磨米的的費用是一升10塊錢,我們家總共五口人,大概一次都會磨個五升至六升,這樣做出來的圓粄仔就很夠吃了,而且還會有剩下的材料可以做成客家麻糬,有吃過的都說讚哦!

接下來這個過程就有點麻煩,因為米漿裡頭有很多的水份,所以在製成圓粄仔麵團前得先把水瀝乾才行,這個步驟通常要二個人才能完成。阿嬤瀝水的方法是將富含水份的米漿布袋放在一張圓凳上,然後在用兩條彈性極佳的綁貨繩相互交叉將布袋綁緊。一開始會覺的很困難,因為水的關係,所以在綁的時後,米漿布袋很容易在椅子上晃來晃去,很難固定住,但隨著時間的過去,米漿裡頭的水份會慢慢被瀝乾,這時後米漿布袋就會越來越好綁了。瀝水的過程也大概需要三到四小時,然後平均一到兩個小時就要去幫布袋翻面一次,以確保每個部位的水份都能均勻的瀝乾。

clip_image006

將水份瀝乾後,這時在加點油下去將磨成粉的米揉成團,照片中那一紅一白就是圓粄仔的麵糰囉!

clip_image008

阿嬤準備了兩種顏色的麵團,一團是白色,一團是紅的。紅色是加了一般超市都可以買到的可食用紅色色素,如果全部的湯圓都是白色的,應該會很奇怪吧!

一切都準備就緒後,準備兩個大托盤,我跟阿嬤祖孫倆就這樣邊聊天邊搓圓粄仔,不一會工夫,好吃又健康的全手工圓粄仔就完成囉!

clip_image010

完成後的圓粄仔要放進冰箱,因為急速冷凍過的圓粄仔在煮的時後比較不會糊在一起,這是上次我和阿嬤第一次試做失敗後,阿嬤問附近的婆婆所得到的心得。冷凍完的圓粄仔,分裝在袋子裡,這樣要吃的時後再直接從袋子裡倒出來,既簡單又方便。

這就是我家純手工的圓粄仔,從無到有的圓粄仔。

我家阿嬤,真的是超級阿嬤。

【好書】「環境倫理的思潮與實踐」系列,請多支持

生態關懷者協會為迎接成立十週年紀念,我們再度邀請「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Dr. Holmes Rolston, III)於2008年秋季來台,舉辦為期六週「永續未來:低碳時代的環境倫理」系列講座活動。未來一年……..

「環境倫理的思潮與實踐」系列 出版緣起

生態關懷者協會為迎接成立十週年紀念,我們再度邀請「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Dr. Holmes Rolston, III)於2008年秋季來台,舉辦為期六週「永續未來:低碳時代的環境倫理」系列講座活動。未來一年內,將透過出版相關書刊和舉辦讀書會,作好充分準備,於明年與羅斯頓教授深入對話、共同建構台灣環境倫理。

「環境倫理的思潮與實踐」系列之出版,為第一項的準備工作。收集在這系列的文字,其實應該是一大本書,記錄協會及其前身「生態神學中心」十六年來,思索、探討、實踐建立台灣生態文化的旅程中所留下的軌跡。只因篇幅太大,只好分成四輯。

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由第四輯的讀書會記錄開始閱讀,應該是最恰當的起步。從選讀的書籍和邀請的講師之多元,可見協會成員的多樣性,同時也呈現環境倫理作為一種生活準則時,其實涵蓋了人類生活各個不同面向,哲學領域的論述絕不足以獨當一面。不過,既然要探討環境倫理,我們仍然必須向哲學家請教,第一輯正是協會成立之後,持續舉辦的幾次環境倫理國際研討會相關講題的譯介。第二、三輯則為十多年來,協會成員「在生活中學習、因參與而成長;在行動中實踐、因分享而豐富;在活動中論述、因合作而圓滿。」的記錄。

社會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 Fromm1900-1980)在《生命的展現》中提到:未來新人類的性格應擺脫「有」/「佔有」(To Have)的生存情態,進入「是」/「所是」(To Be)的生存情態,培養健康喜悅的新社會性格。在他列出的二十一項特質中,特別是「全心全意生活於此時此地」以及「以自己和周遭伙伴充分的成長為至高的生活目標」兩項,成為生態關懷者協會所有伙伴一直努力實踐的原則。

基於這樣的信念,我們決心投身於開創台灣健康文化的視野,扭轉追逐物質享受與鑽營財富的社會風氣,讓大家知道生命中應該追求的終極價值是豐盛的生命,而不是豐厚的家產。

邀請您共襄盛舉,大家一起深耕台灣,讓我們的子子孫孫以自己的家園為榮!

Make Taiwan a place our children and their children will be proud to call “HOME”!

生態關懷者協會十週年紀念出版品 環境倫理的思潮與實踐系列

01 環境倫理學入門 330/本

02 從土地倫理到地球憲章 310/本

03台灣環境倫理與生態靈修的實踐 260/本

04建構台灣生態文化的願景 250/本

本系列書籍,1,000/套(原價1,150) 一次購買20套九折 ,40套八折。

訂購單本以定價計費,無法享受特價優惠,一次訂二十本可享九折,四十本八折。

聯邦銀行公館分行(代碼:803)

帳號:024-500-09036-3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生態關懷者協會

或: 郵政劃撥帳號:1925-1288

戶名:中華民國生態關懷者協會

ATM轉帳,請Email或傳真通知,註明(1)姓名 (2)匯入日期 (3)金融卡帳號 (4)訂購書名及數量,我們才能核對!我們收到您付款的通知(金融單位或您的傳真後),將儘快郵寄書籍給您。

祈願上蒼賜福台灣

給寶島善良的百姓

信心、希望、仁愛、智慧、力量

醫治受傷的人心和土地

請以協助推廣訂購本系列出版品,

贊助一個長期投入深耕台灣的團體!

生態關懷者協會(Taiwan Ecological Stewardship Association)TESA

106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4樓

電話02-23699825/傳真02-23699885 Email: taixneco@seed.net.tw

【綠行動】1004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成立及智庫沙龍

除了糖鐵、綠色隧道,雲林在地有更多豐富的景觀,以及在地團體長期耕耘保護鄉土之議題,包含綠色交通、行人與單車專用空間等政策爭取等議題。都需要在地團體與個人的投入和參與,也期待透過千里步道區域路網……..

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成立暨第三次智庫沙龍

邀請您一起來打造雲林千里步道區域路網

時 間: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上午08:30-12:30

地 點: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雲林縣虎尾鎮西安里文化路64號 TEL:05-6315039)

2006年4月22日,千里步道運動正式啟動

2006年7月,赴雲林古坑與社區座談

2006年11月11日,於雲林綠色隧道與全台同步舉行「1111全台齊步走」活動

2007年4月20日,台北場雲林鐵道議題智庫討論會

2007年5月17日,雲林智庫沙龍討論會:百年糖鐵的新生契機

2007年5月19日,舉行「519鐵道行腳」活動,提出「兩鐵並行.古蹟活化」主張

2007年9月15-16日、10月27日,於虎尾科技大學舉辦雲嘉糖鐵GPS培力工作坊

2008年3月1日,於唯一仍在收蔗之馬公厝線舉辦「追火車」文化活動

2008年2月28日-3月2日,舉行彰雲嘉跨縣市試走活動

你可以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季節走屬於你我心中相同的道路。

然而,這些走尋與串連的努力只是開始。

除了糖鐵、綠色隧道,雲林在地有更多豐富的景觀,以及在地團體長期耕耘保護鄉土之議題,如反對湖山水庫、以反對六輕為主的海岸、濕地、地下水等議題,或是宗教文化路線,如六房媽祖進香活動,或者古圳道、河川守護的主題路線,如安慶圳、嘉南大圳、斗六大圳、五百甲圳、林內圳,以及濁水溪、虎尾溪、北港溪等,乃至雲林縣內綠色交通、行人與單車專用空間等政策爭取等議題。……

都需要在地團體與個人的投入和參與,也期待透過千里步道區域路網的串聯,能把這些景觀、議題連結起來,吸引社會大眾更多的關注。

謹邀請雲林地區的老朋友、新朋友,和所有關心步道相關議題的朋友們,共聚一堂,一起討論如何建構完善的雲林區域路網,以及如何共同協力推動。

期待您的蒞臨參與!

時 間: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上午08:30-12:30

地 點: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雲林縣虎尾鎮西安里文化路64號 TEL:05-6315039)

活動主題與流程:

08:30-09:00 報到(徐銘謙/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糖鐵專案負責人、翁德龍/虎尾鎮西屯

社區守望相助隊大隊長、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勘查、企劃組長)

09:00-09:10 相互介紹、彼此認識(主持:林文彬/ 虎尾鎮民代表、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執行長)

09:10-09:30 千里步道運動現況與雲林活動報告(周聖心/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陳向陽/虎尾人行動聯盟總幹事、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動員、社區組長)

09:30-10:30 發現雲林步道之美:社區路網踏查、串連與運作方式構想

(主持人:陳清圳/華南國小校長、雲林野鳥學會理事長、臺灣生態學會雲林工作站主任;許乃懿/糖鐵專家、土庫衛生所主任醫師、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站長)(與談人:台西活力海岸/林仙妃;古坑田心社區/劉芳林村長;虎尾科大單車社/柯金榮;雲林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蔡云姍總幹事;西螺鎮濁水溪自行車道/蕭澤梧鎮長;林內鄉龍過脈步道/邱世文鄉長)

10:30-10:45 茶敘

10:45-10:55 「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的組織架構系統討論與臨時動議(主持:林文彬/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執行長;周聖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

10:55-11:00 「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成立揭牌儀式(司儀:邱千芳/雲林縣生態保育聯盟秘書長、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公協、募款組長)

11:00-12:00 雲林在地議題交流:區域路網串連運作的問題與願景

(主持人:謝淑亞縣議員、前古坑鄉鄉長;張子見/環球技術學院教授、雲林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與談人:雲林縣休閒旅遊促進協會/鄭惠理事長;雲林縣漂泊者自由車協會理事長、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虎尾分站長/張永新;雲林縣二十鄉鎮走透透、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副執行長/吳金泰發起人;台西阿甘/丁弘毅台西藝術發展協會前理事長;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許乃懿醫師)

12:00-12:30 綜合討論、自由發言

12:30 散會(餐點)

後續:2008年12月13日虎尾糖場百年製糖火車開動季系列活動籌備會,歡迎參加

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邀請團體:

台糖公司、台糖公司虎尾糖廠、虎尾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台西客運公司、日統客運公司、統聯客運公司、雲林縣農田水利會、雲林縣農會、台灣永續聯盟、台灣社造聯盟、台灣糖業文化協會、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雲林縣社區希望聯盟協進會、雲林縣社造中心、螺陽文教基金會、笨港文教基金會、貓兒干文化協會、口店文史協會、崙背讀書會、台西藝術發展協會、雲林縣飛虎常跑會、虎尾慢跑協會、雲林縣漂泊者自由車協會、雲林縣荒野保護協會、雲林縣野鳥協會、雲林縣生態保育聯盟、雲林縣環保聯盟、臺灣生態學會雲林工作站、雲林縣社區大學、雲林縣休閒旅遊促進協會、雲林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虎尾科技大學單車社、雲林科技大學單車社、雲林縣社區童子軍發展協會、雲林縣工業策進會、雲林縣跨業交流協會、雲林縣e世紀事業發展協會、雲林縣活力旺企業協會、雲林縣同心獅子會、虎尾外丹功協會、虎尾元極舞協會、虎尾老人會、虎尾早安會、虎尾香功協會、虎尾獅子會、虎尾扶輪社、虎尾同濟會、虎尾青商會、虎尾人行動聯盟、大崙腳文教工作學會、大坵田文化研究室、虎尾鎮各里辦公處、各社區發展協會、虎尾鎮民代表會、虎尾鎮公所、雲林縣西螺鎮、林內鄉等各鄉鎮市公所、各代表會、雲林縣警察局虎尾警察分局、各派出所、虎尾消防隊、虎尾地政事務所、虎尾稅捐處、虎尾鎮各級學校、虎尾鎮記者聯誼會、佳聯有線電視、雲林縣警察局單車俱樂部、雲林縣政府、城鄉處、工務處、文化處、教育處、環保處、農業處…(陸續邀請中…)

徵求雲林縣各鄉鎮設分站暨志工,請洽:

聯絡人:許乃懿0918-855146、林文彬0932-699726、05-6324797

徐銘謙0939-888104、黃詩芳02-29236464*21、0928-23611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網站:http://www.tmitrail.org.tw

千里步道雲林籌畫站站址:632虎尾鎮西安里文化路51號(05-6327195)

【綠行動】1001相約八里,巡遊淡水河左岸!

台北縣八里曾是台灣早期重要的河港,近年來經過景觀整治,已成為重要的觀光休閒景點。本次活動將參觀新開張的台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及八里污水廠,帶領河川巡守義工…….

想一探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嗎?想騎乘單車一親淡水河左岸嗎?

10/1相約八里,巡遊淡水河左岸!

2008守望淡水河系列活動 河川巡守交流工作坊(免費活動,歡迎報名)

台北縣八里曾是台灣早期重要的河港,近年來經過景觀整治,已成為重要的觀光休閒景點。本次活動將參觀新開張的台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及八里污水廠,帶領河川巡守義工、關心河川生態的朋友認識八里水文歷史演變,並騎單車經過八里沿岸、挖仔尾生態保育區、十三行遺址等,讓學員了解淡水河的另一邊,帶動更多民間力量參與淡水河系的巡守。

10/1(三)

09:00~09:30報到

09:30~10:00【關懷淡水河 在地生根】

淡水河系水質現況介紹

由環保署介紹公部門的淡水河污染整治計畫,並把重點放在社區生活污水減量。

10:10~11:10【關懷淡水河 從何做起?】之一

八里看淡水河的過去與未來

八里搶救淡水河聯盟孫君婉老師介紹八里水文歷史及整治情形。

11:20~12:00參觀永續環境教育中心

介紹館內豐富的溼地生態教育資源

12:00~13:30用餐、租借腳踏車

享用美味鐵盒便當

13:30~14:00騎乘腳踏車至八里污水處理廠

途經挖仔尾自然保留區

14:00~15:30【關懷淡水河 從何做起?】之二

參觀八里污水處理廠

藉由廠方的導覽瞭解公部門的污水處理情形。

15:30~16:00騎乘腳踏車返回永續教育中心

16:00~17:00【關懷淡水河 促膝對談】

學員交流時間

河川巡守義工及參加學員分享巡守經驗,並討論河川污染整治等相關問題。

時間地點:2008/10/1(三)9:30~17:00,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集合,台北縣八里鄉觀海大道36號。

報名方式:請將姓名、聯絡電話、住址、身分證字號及出生年月日(保險用)、電子信箱等資料Email到gcaa@seed.net.tw,或傳真:(02)2364-3511。

洽詢電話:(02)2364-3506、0987-207-047(王小姐)

招生對象:各縣市政府轄下之河川巡守義工及環保志工、社區村里巡守隊、社大學員、環保社團幹部、教師以及對守護河川環境有興趣人士。(教師可申請研習時數)

招生人數:40人

費用免費課程,歡迎報名

指導單位:行政院環保署

主辦單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水水的夢-土溝的社區圓夢

全台灣的農村也正面臨同樣的課題,數百條甚至數千條的臭水溝,就這樣貫穿與生活最為緊密的聚落空間,此外台灣地區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僅有16.63%,整體系統的建構也還要期待………….

過去的農村型聚落,除了以信仰宗廟為中心向外發展外,水資源成了影響聚落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的水除了用來灌溉、耕作之外,生活更與水緊密連結,因此水質的好惡,哪一口井的水質比較甘甜,也成了聚落與聚落之間互相比較的話題,那個匱乏的年代,水資源是比較受到重視的。隨著時代進步,影響水資源的因子也慢慢增加,導致過去乾淨的水,轉變成為人人敬而遠之的惡夢。是什麼原因讓水污染了?如果找出原因加以改善,我們的水就會恢復以往般乾淨嗎?

dream-360.jpg
台南縣後壁鄉土溝村正在進行的社區圓夢計劃「水水的夢」,即是要透過長期的運動模式並發展出具體的行動,透過由下而上的方式挑起對水環境心灰意冷的居民熱情,並且與長期駐地的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社區營造組團隊以參與式的規劃設計工作坊,讓居民與專業者共同刻畫未來家園藍圖,除此之外,舉辦村子裡的公民論壇,以凝聚共同的遠景與目標,重新復習了公民與道德這門課。

「土溝」這條貫穿村莊的排水溝,過去經過了幾個重大變革,導致村民望「溝」興嘆,筆者簡要的歸納出土溝村所舉辦的第一次參與式工作坊居民所提出對於污染原因的看法,這次的工作坊主要是在對於問題點的資料蒐集,目標在於確定問題並於後續的工作坊中因應問題提出改善對策,以下為導致水資源敗壞的主要因素:

一、自來水管線全面接通,導致水溝提供民生用水的角色轉移,僅剩排水之用,儘管水質污染也不足以影響生活。

二、廁所從糞坑轉型為沖水馬桶,因為衛生設備的改良,相對的汙水下水道等對應工程尚未跟進,家庭用的化糞池也殷未使用不當造成效能低落,導致家庭污水直接排入水溝,成為污染水源的元兇。

三、耕作習慣的改變,過去自家養的豬、牛與人所排放的的糞水都會拿來當作肥料使用,如今便宜的化學肥料取代天然有機肥,肥水不落外人田的情景已不復見,化學肥料與農藥殘留的農業廢水也成了污染源。

四、土地重劃過後帶給農村便利的耕作道路與水利系統,水路系統重整導致匯集於水溝的水量變少了,水源減少導致水流緩慢,淤積、惡臭產生。

五、上游的畜牧業者不依環保規定處理廢水,一頭豬一天的廢棄物排放量相當於四個大人,上千頭的大規模養豬場所排放出來的廢水,成為汙染源的最大宗。

居民自發性的淨溝行動
居民自發性的淨溝行動

社區�童的水水的夢大遊行
社區孩童的水水的夢大遊行

不可否認的是,全台灣的農村也正面臨的同樣的課題,數百條甚至數千條的臭水溝,就這樣貫穿過與生活最為緊密的聚落空間,若是居民紛紛回頭重視水環境的課題,尚待整體產業環境的改變與相關業者的良心自覺,此外台灣地區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僅有16.63%,整體系統的建構也還要期待人口密集的都會、城鎮地區能早日完成,否則哪輪的到咱們偏遠的窮鄉僻壤

從寫作到運鏡的屏南地方學

建構公民社會的途徑,有許多方式。作為熱心的公民可以用自己較偏好的方式去實踐。作為成人高等教育一環的社區大學,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其中一種實踐理念的方式,就是廣納各種符合公民………….

在屏南社大此次公民新聞寫作課,有一堂課是邀請公民新聞平台的資深公民記者sisal講師來談「用鏡頭說話」。

news-360.jpg
學習透過鏡頭說話

為什麼會設計這堂課,主要是在屏南社大辦理公民新聞寫作課程,均是以培養「文字記者」為主,這是要呼應小地方的供稿內容設定,另外一方面,則是期待文字對於農漁村等偏鄉地方的著墨,能夠提供較足夠的深刻訊息,以協助台灣另一端較少被知悉的一面被知悉。

然而,公廣集團推動的公民新聞平台,也是以類似的名稱,公民記者,作為另一種公民新聞呈現的模式,較接近「攝影記者」的模式,同樣以網路作為平台。二種都是為建構公民社會而努力,要準備的工具卻有不同。並不是所有開設公民新聞寫作的地方,都有這樣的辨析。不過,同時熟悉於小地方社區新聞網與peo-po公民新聞平台的屏南社大,希望透過一堂課的介紹,讓未來小地方寫手們,也理解另一種創作公民新聞的方式。

Sisal是南藝大的碩士,原來是拍攝紀錄片的專業,由於長期參與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對於恆春地方的視角與觀看,具有相當程度的地方性,因此po在peo-po上的報導,常被公廣集團引用,呈現於公視夜間新聞或是其他時段。因此,由sisal來現身說法,是最有說服力的。

sisal老師你看這個�題可以怎麼報導
sisal老師你看這個議題可以怎麼報導

屏南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的學員,不是科班出身,因此也不會計較「平面記者」與「電視記者」屬性的不同。不過,小地方社區新聞網的文章寫多了,卻也可以釐清二種架構於網路平台呈現內容的差異。相較於以文字描述農漁村社區小地方的細火慢燉,影片的剪輯,有如大火快炒,別有一番滋味。

記者與文�記者表現方法真的很不同
攝影記者與文字記者表現方法真的很不同

建構公民社會的途徑,有許多方式。作為熱心的公民,也可以用自己較偏好的方式去實踐。作為成人高等教育一環的社區大學,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其中一種實踐理念的方式,就是廣納各種符合開展公民意識與知識解放的資源,供給社區居民養分。對於屏南社大公民寫作班的學員,在新學期尚未展開新課程的學習空檔,練習運鏡,用鏡頭去說話。或許學過紀錄片,再回過頭來寫文字,會有另一番的新意;另外一個層面則是,從文字到運鏡,擴大偏鄉與外界的接觸面,對於弱勢的農漁村,協助台灣另一端較少被知悉的一面被知悉,也會有很大的助益。

華山泉酒莊

劉乾佑,虎尾人,67年次,華山泉酒莊負責人。華山泉酒莊經營至今已有四年之久,老闆相當年輕,他不是企業第二代,全靠自已與家人的辛苦扶持,才能有今天的成就;當初因劉老闆的岳父愛女……….

咬狗,位於雲林縣斗六市湖山里,是一個相當純樸的小鄉村,初次來到這一個地方時,發現這邊的土地幾乎都種植農作物,在一路綠油油的街道中,紅色大門的建築物顯得搶眼,那就是–華山泉酒莊。

figure-360.jpg
酒莊負責人:劉乾佑

劉乾佑,虎尾人,67年次,華山泉酒莊負責人。華山泉酒莊經營至今已有四年之久,老闆相當年輕,他不是企業第二代,全靠自已與家人的辛苦扶持,才能有今天的成就;當初因劉老闆的岳父愛女心切,所以就讓劉老闆一腳踏入了釀酒界,劉老闆說:「製酒無技術可言,酒要釀得好喝在於你的用心程度。」

Y006841000001_5_1
華山泉酒莊招牌酒

製酒其實相當簡單,主要材料為:澱粉、糖。劉老闆也提供了幾個品嘗美酒的撇步給我們,酒之所以越陳越香,越放越好喝的主要原因是酒分子與水分子能夠充分的結合。酒分子會隨著時間變長其分子變小,與水的融合度會更佳。酒要好喝,溫度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當溫度變高時,會把酒內的好菌破壞掉,酒精濃度38度以上的酒可放置冰箱當中,會有不一樣的口感,即使把酒冰在冷凍庫裡酒也不會結成冰,在溫度較低的時候品嘗,烈酒所含帶的辛辣口感也會降低,暢飲起來也更為順口。

劉老闆在過去的家境是非常富裕的,是個囂張跋扈的富家子弟,從小不愛讀書,從不擔心錢從何處來。劉老闆說,如果不是因為家中突然有了巨大的轉變,不然自己是無需出去外頭找工作的。他上一份工作是擔任家具外銷的業務,每個月薪水只有三萬多,看到薪水只有三萬多的時候,他開始對金錢有了不一樣的認知:「花錢就像是水在崩山,賺錢就像是龜在爬山!」,劉老闆有個便當換算理論:當要有所花費時,就用一個五十元便當去做換算,探究是否值得去做消費,之所以這樣思考,其實就是人要先填飽肚子,才有其餘的消費。

圖片2
客製化商品

劉老闆謙虛的說自己相當幸運,有位能幹的賢內助在打理經濟,又有岳父指導釀酒技術。也因為劉老闆本身很有一套的銷售理論,他們的酒莊才能一直持續運作,現今社會的消費能力下降,酒莊開始出現客製化商品,帶動消費者的購買慾。劉老闆說:「賣酒其實就是在賣故事,商品的價值有時不在於商品的本身,而是商品背後有著扣人心弦的故事。」

在劉老闆的印象當中,現今的七年級生,擁有著傲慢、自大、抗壓力低、態度極差,就像是草莓一樣,劉老闆說:「態度決定一切!」最後他給了七年級生的一些話:不管踏入哪種行業,深思熟慮再去執行,不要有當老闆的迷思,當老闆或許有很好的頭銜,但是當老闆銀行戶頭只剩下六萬元時,又有誰知?人不能只有光鮮亮麗的外表,內在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自己是什麼身分就該有什麼表現,去追求自己抓得到的東西。給現今七年級生一個勉勵。

(本文作者為雲科大文資系學生)

【連署】搶救「淡水第一街」,反對重建街擴大工程

淡水最古老的街道「重建街」即將毀於「政治技術操作」之下(假借擴大內需之名)。屆時,我們再也看不到大台北地區前清時代的歷史老街了!!淡水老街「重建街」,成街於嘉慶年間,歷史悠久,極具文化特色………….

主題:搶救「淡水第一街」!反對淡水重建街拓寬工程

連署訴求


淡水最古老的街道「重建街」即將毀於「政治技術操作」之下(假借擴大內需之名)。屆時,我們再也看不到大台北地區前清時代的歷史老街了!!

淡水老街「重建街」,成街於嘉慶年間,歷史悠久,極具文化特色,可能是大台北地區碩果僅存的清代商街歷史空間。長期以來一直是文化人士的最愛之一,也是淡水之所以讓人流連忘返的迷人之處。

如果沒有了重建街老街,淡水所謂「港埠山城」的歷史意象,也就名存實亡了,淡水已不再是令人懷念的淡水了。

所謂的「六號道路」乃六○年代規劃、早已過時的計劃道路,如今中正路早已是單行道、甚且假日都已是徒步區。這條接通到中正路八巷的「六號道路」一旦實施,只會讓淡水街區的交通打結,不但無法舒解中正路的交通,反而將造成淡水鬧區交通的大災難。

關於這點,專業的縣交通局都已在工務局的檢討會上公開表白!!

因受到法令的限制,淡水六號道路如今已經無法依據都市計畫拓寬。拓寬的目的受到強烈質疑。但從縣政府工務局在細部設計審查會(20080825)的定案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此一提案的不合理性(如圖所示)。也深深感受到背後的政治壓力正假借擴大內需名義,強力要求拆毀重建街,而且發包在即!

我們除了在地進行各種搶救行動之外,也希望獲得各界的支持!請參加連署!

我們的訴求:
1、暫停目前的細部設計工作,改變拓寬道路的規劃思維。
2、依據台北縣政府所完成「淡水區域保存計畫」,進行重建街與清水街區的相關規劃工作。
3、縣府團對與規劃團隊進駐街區,與居民討論相關街區發展構想。
發起團體:
淡水社區大學
淡水社區工作室
淡水史田野工作室
淡水文化基金會

(擴大徵求中)

詳細情形請見:

http://campaign.tw-npo.org/2008092222093500/index.php?serial=2008092222093500

萬巒五溝新活水

以五溝社區特有的生活文化與聚落特色,讓一個原本以豬腳聞名全台的鄉鎮,又多了一個具有客庄生活特色的聚落。在社區裡頭蜿蜒的小徑旁處處可以見到就有客家特色的夥房及空間……….

屏東縣萬巒鄉的五溝村在今年四月份的時候,由佳平溪文史工作協會提出五溝村的文化資產保存。於今年五月獲屏東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通過聚落保存登錄。現交由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接手執行,初步規劃夥房修繕、自力打造計畫、工作室進駐及大伯公公園空間改造等四大項目,但部分涉及都市計畫、區域計畫問題必須克服,縣府已成立專案推動小組處理後續五溝社區的活化與保存計畫。在九月十六日於五溝社區活動中心,由成功大學陳柏年教授率領的規劃團隊發表了五溝社區客庄生活空間保存與再利用的規劃。

規劃的結果提出了19個五溝具有歷史保存價值的歷史建築,並為建築物完成空間的測繪與記錄。原本就是傳統聚落的萬巒五溝村,在經過這些專家的擾動後,許多社區居民也慢慢意識到,所謂「傳統」不見得就是老舊,而「保存」更不是落伍的想法,而是在社區中提出具有文化意涵與歷史意義的潛力點,透過空間的改造與文化的詮釋,讓一個地方形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感。

以五溝社區特有的生活文化與聚落特色,讓一個原本以豬腳聞名全台的鄉鎮,又多了一個具有客庄生活特色的聚落。在社區裡頭蜿蜒的小徑旁處處可以見到就有客家特色的夥房及空間,但是在歲月的摧殘下,許多傳統的建築與空間也慢慢面臨頹圮與倒塌的命運,這些豐富的傳統文化若是不完善規劃與保存,也將面臨到消失的命運。

而未來,規劃團隊提出了在五溝大伯公規劃設計了一個大伯公的親水公園,為一個傳統社區塑造一個美輪美奐的親水公園,在原本就具有社區居民聊天、下棋、辦活動、親水空間的地方,透過空間情境塑造的手法,讓一個單純的伯公下廣場變成一個不分日夜皆可以使用的社區公園。

god-260.jpg
位於水圳旁的五溝大伯公

社區的居民不僅擔心五溝的未來,更擔心這些規劃實際落實的可行性,社區的規劃與實踐除了引進專業團隊的構思與想像更要社區居民自動自發的為社區服務,利用在地的文化特色打造一個五溝客家聚落,而不是在全球化的文化複製概念下去形塑到處都看得見的觀光市集,是讓五溝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塑造一個具有在地特色的客家聚落。

五溝西盛路上的劉氏廣玉祖堂
在五溝社區裡頭處處可見具有客家特色的建築,位於西盛路上的劉氏廣玉祖堂

萬巒三級古蹟劉氏宗祠
三級古蹟萬巒劉氏宗祠

大人小孩的公共場所

以前,在客家比較傳統的社會裡,都是一大早就去把衣服洗乾淨,每個婦人家都騎著腳踏車,後面用一個大水桶,將要洗的衣服載到這個洗衣場,到了洗衣場之後,在用洗衣場內的斜石板,當成洗衣板………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著一台洗衣機,或者都有一個洗衣台,那以前呢?以前是沒有洗衣台、洗衣機這種東西的,以前洗衣服都要離家走好長一段路,或者是要等到有人種稻子的時候,要排水時,在趕快去出水的地方洗衣服。

我這次要介紹給大家的是在屏東縣萬巒鄉鹿寮村的一個公共洗衣場,而且,它到現在還是會有很多老一輩的客家婦女在使用,也有很多當地的小孩子會下去玩水。

wash-360.jpg

以前,在客家比較傳統的社會裡,都是一大早就去把衣服洗乾淨,每個婦人家都騎著腳踏車,後面用一個大水桶,將要洗的衣服載到這個洗衣場,到了洗衣場之後,在用洗衣場內的斜石板,當成洗衣板,她們雖然都彎著腰,卻是背朝洗衣場內,面朝洗衣場外,因為早期的客家人在移墾社會環境中所面臨生活上與生存上的緊張與不安全感,害怕週遭隨時會出現其他族群或毒蛇野獸而遭受危害,於是背朝洗衣場內,面朝洗衣場外洗衣時,便能隨時機警地掌握附近的動靜,遇到突發狀況時也較易應付與逃避。從早期客家婦女洗衣服的習慣,可以讓我深切地感覺到早期客家人為了求生存空間與生活所面臨之危機與難處。

clip_image004

聽當地的一個林婆婆說:當初會做這個洗衣場,是因為他們之前在洗衣服的那個地方,有個女孩子自己去洗衣服,卻不幸的被一些不良少年給欺負了,而從此也就沒人敢過去那裡洗衣服了,所以,就在民國72年的時候,由當時鹿寮村的村長-鍾國權先生,和當地的一些村民一起出錢的蓋了這個公共洗衣場,這個公共洗衣場的形成,不僅讓村內的婦人比較方便,不必走那麼久的路程,也可以為自己的安全著想,而且,那裡也變成是一個村莊裡「八卦」的來源,每個婦人家都各自的告訴其他婦人各個家庭的家務事,讓洗衣場頓時之間,充滿了歡笑和汗水。

clip_image006

洗完衣服過後,洗衣場並不會因為婦人的離開而顯的冷清,這時候就會有很多剛放學的小孩,因為,天氣太悶熱,就想要去玩水,所以,就會大家約一約,一起到這個洗衣場來,直到太陽下山,每個小孩的衣服也都濕了,這時就會有某一家的媽媽衝出來找大喊著:阿明阿,趕快回家喔!(客語)。這個景象,也讓這個洗衣場更增添了許多回憶,也讓許多長大的小孩可以來回憶童年的記憶。

(本文作者為高師大體育系學生)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