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旗尾橋一頭的返鄉事

想把自己熱愛的大自然探索活動帶回旗山,讓家鄉更多人可以對大自然有更多的認識,從國中結識至今的同窗─耀智,在聊天中得知他「想開一間民宿」的夢。於是,兩個人攜手合作,發揮自己所長…

旗尾第一間複合式餐飲店:「帶著香蕉去旅行」開張了!藍白相間的油漆交雜著以漂流木、童軍繩索裝飾的外觀,吸引著一雙雙快速行經旗尾橋上的專注眼神。原本也該是這一排老舊民房的其中一員,如今像是陳年大榕樹枝幹中竄出的新芽,試圖擾動這片沈穩的老社區。

971130-bike-360.jpg

七年級生的老闆看見假日不少單車客來往於家門口的景象,萌生了在自己家鄉開設結合運動風格的複合式餐飲店。

耀禾,72年次。大學原就讀化學系,因為登山社的關係,接觸許多熱愛大自然的好友,在大三時毅然轉到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3年前接觸由洪川創立的「基地營自然探索團隊」,而後也加入團隊成為工作夥伴近兩年的時間。從轉系到進入到看似吃不飽的自然探索的工作中,對於普羅大眾而言,像是跳離了生命的常軌,若沒有厚實的勇氣及毅力,一般人很難不被外界質疑的壓力所搏倒。

3

因愛好自然的興趣,無意間開拓了耀禾另一條不同的人生路途。店中牆壁懸掛一張張的相片,是帶團時的最佳留念。

其實從大人的口中聽聞這群年輕人要開簡餐廳,心中就有一個深深的疑問,「在熱愛台中的帶團工作的狀況下,為何會想回家鄉創業?」耀禾回答,「最主要的因素,是想改善媽媽的工作環境;其次,是自己也想建立一個單車客的交流平台,提供資訊情報,但前提是:能維持家中經濟。」

原本耀禾的父母在經營鐵工廠之餘,也在租賃的工廠旁邊開了一間小吃店,並且也是卡拉OK唱歌的休閒場所。但也因為如此,即使夜深人靜,在客人沒有盡興喊停的情況下,也不好意思向客人說「要關店休息」。長期的勞累下,也使媽媽的身體頻響警鈴。於是,想藉著開設簡餐店的模式來調整父母的工作腳步。

另一方面,也想把自己熱愛的大自然探索活動帶回旗山,讓家鄉更多人可以對大自然有更多的認識,而台中的老闆洪川除了在背後支持這個想法,並提供部份資金鼓勵自己。此外,從國中結識至今的同窗─耀智,在聊天中得知他「想開一間民宿」的夢。於是,兩個人攜手合作,發揮自己所長,將第一家結合運動風的複合式餐飲店帶入旗山地區。

1

由左至右為瓊蘭(耀禾之妹)─耀智─耀禾,三個七年級生返回家鄉,一手將自己的夢想以實際的勞力、汗水堆疊出輪廓。

目前為吸引更多單車客前來善用這個平台,第一步就是加入「單車友善店」的行列(註1),免費提供開水及補胎片給單車客們使用。之後也希望可以走入鄰近校園(如旗尾國小),藉由爬山活動使小學生們可以更加了解周遭的自然環境。

而開店之初,勢必有許多困難需要一一克服,如餐點的設計與品質、店內的佈置、與社區建立良好互動…等。而籌備至目前,最大的問題或許是「新舊代觀念的溝通」。雖然父母支持自己回鄉工作,但在實際的經營方法、觀念上仍需要磨合。如果有不同之處,就用「親手去做」的方式來改變長輩的想法。雖然有時候,會證明「薑是老的辣」,但也讓自己折服與接受老一輩的作法。但這也是讓雙方學習彼此長處或改善缺點的過程。而在訪談中,直述自己的羡慕之情。但耀禾一直強調地說,「這不是一個夢想,這只是自己想做的一件事而已。」夢想或許不難,但看你是否勇於付出時間與心力去實踐!

4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店內的裝潢除去專業的施工項目,大多親力親為。且善用廢木材、漂流木、竹子…等,再結合自己的創意,一釘一槌構成了手創的書架、洗手槽、天花板。

註1:可參考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fatman-monetiii/article?mid=8797&prev=8807&next=8718

【農企業】研發輔導說明會1205

為鼓勵農企業主動投入研發或技術產品商品化,協助企業降低研發投資風險,以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本會自96年起開放農業企業申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

為鼓勵農企業主動投入研發或技術產品商品化,協助企業降低研發投資風險,以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本會自96年起開放農業企業申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

凡農業企業從事1.規劃或開發農業產業所需之關鍵性、前瞻性、整合性、共通性或基礎性技術;2.農產品品牌之開發研究、應用或加值之服務平台、系統或模式;3.促進農業產業技術發展之知識創造、流通或加值,以發展創新商業營運模式或流程;4.其他創造具體知識資本、創新農業產業價值或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之研究發展活動等事項之ㄧ者,皆可提出計畫申請。補助科目包含研發人員人事費、研發設備的使用費或維護費、技術引進及委託研究費等3類,計畫研發成果及智慧財產歸屬廠商,歡迎申請。本計畫相關資訊亦可查詢:http://agtech.coa.gov.tw/或洽詢推動小組。

為增進農企業對本計畫之了解,提供業界與農委會互動之管道,農委會謹訂於97年12月05日上午,於農委會10樓1012會議室舉辦「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說明會,針對本計畫辦法、補助範圍、廠商申請條件、申請程序、網站資訊及權利義務進行說明,會議亦提供計畫申請資料備索。敬請產業界先進把握機會,踴躍報名參加,額滿為止!

◎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協辦單位:台灣經濟研究院會
◎ 日期:97年12月05日(星期五)09:30~12:00
◎ 地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樓1012會議室(台北市南海路37號10樓)
◎ 可報名人數:120人

◎ 報名網址:連結(http://seminar.tier.org.tw/SignupForm.aspx?GUID=B0D62B18-31E6-4EDA-A52B-EE4AAB146726),至該頁面後點選頁面左上方的線上報名按鈕填寫報名表單。
◎ 報名截止日期:即日起至額滿為止(以相關領域廠商為優先對象)
◎ 洽詢專線:(02)25865000分機437 薛小姐

關西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研習」座談

廣泰成田野工作室協會前會長陳俊光博士提到,他曾投稿「小地方」新聞網,鼓勵學員多多投稿,寫出對地方的關心,分享自己的見聞及觀點,也感謝行政院新聞局提供這項資源…

歷經「台南縣曾文社大」、「屏東縣屏南社大」、「桃園縣新陽平社大」、「高雄縣岡山社大」、「高雄市第一社大」、「南投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台東縣南島社大」7場次的訪視座談後,11月19日訪視了新竹地區關西社大最後一站,行政院新聞局97年辦理的「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及訪視作業即告一段落,地方新聞處趙處長義弘為表示對學員的關心與鼓勵,特別來到關西社大,與學員分享學習心得及對是項訓練課程的建議。

趙處長表示,這是本年度訪視行程的最後一站,看到這麼多學員來上課很感動,今晚溫度雖有點陰冷,但內心卻感覺親切與溫暖。首先感謝承辦本項訓練課程的廣泰成田野工作室協會黃會長兆添,及關西高中涂校長仲萀借出學校場地供學員上課及為社大的奉獻心力,當然也感謝學員百忙之中排除萬難來上課,求知精神令人感佩。

接著趙處長對與會學員略述地新處的業務,他特別提到台灣在近10年來對於「社區總體營造」工作進步很多,佩服很多熱愛鄉土的年輕人紛紛投入社區工作,像陳俊光博士及旗美社大張正揚主任,長期致力於社區服務工作,在地方紮根,凝聚大家的向心力,讓社區民眾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聲音。

新聞局有感於社會變遷,媒體生態丕變,社區報逐漸沒落式微,不忍見到地方新聞被壓縮及漠視,94年建置「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提供平台供民眾發聲管道,將台灣各個角落發生的社區公共議題及在地令人感動的人、事、物,透由網路的無遠弗屆傳播到世界各地,拉近城鄉的差距與人與人間的隔閡。

行政院新聞局自96年起開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已培訓105位蹲點觀察員,20小時的訓練課程,僅是個起步,培養學員基本寫作概念,觀察社區公共議題,試著表達描寫自己的觀感,爾後學員仍要繼續多與老師聯繫,並保持對鄉土關心的初衷,愛護自己的鄉里。

目前就讀於台大新聞研究所的學員王郁涵首先分享心得,她住台北因想投入地方及社區的新聞工作,捨去台北的大媒體及龐大資源,每週開車來關西社大上課,她很喜歡社大安排的課程覺得很有生命力,即使台北-新竹往返舟車勞頓仍直呼很值得,希望新聞局能續辦此項訓練課程。

趙處長回應表示,平面媒體地方版萎縮,但大家所關心的是自己所在地的新聞,「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設置之目的在於彌補主流媒體所疏漏的社區新聞,並希望在「小地方」呈現的議題能被主流媒體引用,像前不久「民視異言堂節目」也引用『請給他們一雙手』這篇文章加以深入報導,而此篇報導在網路上也吸引3,000多人次點閱及近30篇讀者的回應,可見只要攸關民生且貼近民眾生活的素材,即使是小地方的新聞也會引起廣大回響與關注,期勉學員共同努力,一起為地方發聲。

971130-west-360.jpg

陳玉蟾學員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寫作,本訓練課程讓她眼睛為之一亮

學員陳玉蟾是新竹縣關西鎮鄉土協會成員,也擔任該協會出版的一份社區報<牛欄河畔>的發行人及撰稿工作,她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寫作,本訓練課程讓她眼睛為之一亮被深深吸引著,對於社大的精心安排上課議題,內容兼顧理論與實務,可謂面面俱到,而且所邀請的老師也是一時之選,她期盼有更多人來關心社區,主動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也希望行政院新聞局能繼續開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

趙處長回應,他11月份走訪台東南島社大及新竹關西社大覺得這兩地的學員素質均很高,是很好的現象,不但給「廣泰成田野工作室協會」及「旗美社大」很大的鼓勵,本局也將參考建議據以辦理這項訓練課程。最後廣泰成田野工作室協會前會長陳俊光博士提到,他曾投稿「小地方」新聞網,鼓勵學員多多投稿,寫出對地方的關心,分享自己的見聞及觀點,也感謝行政院新聞局提供這項資源,政府努力在地方推動公民新聞概念,身為在地的我們也要努力關心自己所在的家鄉,結合社區相關的組織與資源,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凝聚屬於自己的社區意識,共同推展地方新聞在地發聲。

971130-2-west-360.jpg

趙處長與學員們合影留念

【研習】博物館與文史工作研究成果發表會1218-19

文史工作研究是瞭解人類歷史發展的重點,藉由田野調查的工作順序,瞭解人與土地、族群、政經、社會、信仰是由地方而區域進而全臺灣,再由豐富多樣的歷史時期、人文面貌…

 一、 計畫目標:

文史工作研究是瞭解人類歷史發展的重點,藉由田野調查的工作順序,瞭解到人與土地、族群、政經、社會、信仰都是由地方而區域進而全臺灣,再由豐富多樣的歷史時期、人文面貌,深深牽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為開展台灣歷史推廣,借重文史研究各領域人才之專長,建立和博物館的協助與合作機制。特別規劃「2008年博物館與文史工作者研究成果發表會」活動,邀請全國文史朋友及相關團體共同參與發表其研究成果,並提供其調查之案例,作為經驗的分享與交流。

二、 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二)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三)承辦單位:台南市社區大學

三、 活動時間及地點:

(一)時間:97年12月18-19日(星期四、五)

(二)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習中心

(三)地址: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交通路線圖詳如附件一)

四、 活動議程:詳見附錄二

五、 學員資格:

關心文史工作相關人員、各級學校教師以及一般民眾。本活動招收名額120人,依報名順序以及全程參與者優先審核錄取之。

六、 報名須知

(一)報名截止日

即日起至97年12月10日 17:00止

(二)報名方式

請至本活動專屬網頁http://www.tncomu.tn.edu.tw(台南市社區大學)下載報名簡章(下載報名表請按這裡)或如本簡章附件三),填寫後以電子郵件方式回傳報名表,標題請註明「2008博物館與文史工作研究成果發表會報名」。

(三)報名審核與學員錄取

招募人數:計120人。報名人數如超額,以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學員錄取名單於97年12月12日8:00起,公告於本活動專屬網頁http://www.tncomu.tn.edu.tw(台南市社區大學)上。

(四)為響應環保,活動會場不提供紙杯、碗筷,請與會學員自行攜帶

環保杯具、碗筷。

(五)凡全程參與本研討會之公務員、教師,將核予研習時數。

(六)為鼓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提供臺南市火車站至國立臺灣歷史博

物館來回接駁公車(確定的搭車時間發佈於行前通知)

(七)活動期間由主辦單位提供午餐、茶點及會議資料,臺南縣市以外

之參加朋友,免費提供住宿(住宿者第二日提供公車接駁)

(八)聯絡人:如有相關問題,請洽詢0921-278-116 趙小姐。


『2008博物館與文史工作研究成果發表會』交通路線圖

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習中心

電話:06-3568889(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clip_image002

由高速公路前往)

1.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由永康交流道下→往台南方向直走中正北路約200公尺→右轉永安路直走過東和橋(過橋後,路名改為「長和路」)即可見本館在長和路右側。(本館至永康交流道車程約5分鐘)

(由台南市區前往)

2.由西門路往北→經永康中正南路→直走永康中正北路→左轉永安路直走→過東和橋(過橋後,路名改為「長和路」)即可見本館在長和路右側

3.走公園路往北(永康方向)→經中山公園→過太平橋→直走安和路→經安順國中【以上路段為「省道19號」】→右轉長和路→過仁愛橋即見博物館基地在左側

4.走中華西路(「省道17號」)往北→經台南社教館→右轉中華北路→過海佃路→至安和路左轉→經安順國中(以上路段為「省道19號」)→至長和路右轉→過仁愛橋即見博物館基地在左側

5.(搭高鐵) 接駁車下台南站→搭乘計程車→上快速道路台86號往西→接1號國道北上→下永康交流道,車程約25分鐘

6.(搭火車) 下台南火車站→搭乘計程車,車程約35分鐘;下永康火車站→搭乘計程車,車程約10分鐘


詳細「2008博物館與文史工作研究成果發表會」活動議程,請點選此處下載

2008博物館與文史工作研究成果發表與對話」報名表,請點選此處下載

貧瘠山區的神奇萬能薯

萬能薯的正式學名為「飛來鶴」,又有許多別稱,如:牛皮消、牛皮凍、野紅苔等,最早發現是在龍崎、內門的山區。早年內門的西方醫療並不方便,大家上山工作多少會受到毒蛇的攻擊…

若經由內門往返台南、旗山兩地,一定可以在那人口分佈稀疏的山間,瞄到那用簡陋白色木板寫著「萬能薯」的紅字,雖然不像都市的廣告牌一樣精緻閃耀;但在山裡,那也不是會讓你輕易就疏忽掉的景緻。為什麼這個一般市面上少聽聞的作物,會出現在這個貧瘠的山區呢?這個疑問大概就是今天我們來拜訪林明政先生的原因吧!

971128img-4498-360.jpg

內豐社區的總幹事騎著機車領著我們一夥人往理事長的家出發。習慣走在台三線大馬路上,在三角叉路上往小巷子走倒是第一次。彎進去沒多久,就看到一塊紅色的招牌高高掛,寫著「明政萬能薯」,原來這就是內門鄉內豐社區理事長林明政先生的家啊。林理事長先帶大家到最近完成的社區口袋花園看看,見識到目前社區積極運作的狀況。

「明政萬能薯」大概是內門地區種植萬能薯,製作相關加工產品中頗有名的農家。除了乾燥、切片、製成粉狀外,還做了萬能薯醋跟酒。所以有了不少電視台來做過相關的採訪報導呢!林理事長一邊跟我們聊了許多萬能薯的神奇功效,還放映了之前電視台來拍的片子給大家看。

IMG_4502小

萬能薯的正式學名為「飛來鶴」,又有許多別稱,如:牛皮消、隔山消、牛皮凍、奶漿藤、野紅苔等,最早發現是在龍崎、內門的山區。理事長說早年內門的西方醫療並不方便,大家上山工作多少會受到毒蛇的攻擊,當時的救命良方就是這種有解毒功效的萬能薯。而後又逐漸發現,除了解蛇毒外,癌症、腸胃炎、青春痘,以及協助外傷的癒合等等似乎都有起相當的功效,於是開始有人將萬能薯種到田裡了。萬能薯整株包括根、莖、葉都可食用。

栽種萬年薯一年才有一獲,而且種苗得自己培育,別處買不到喔!一般來說,大概農曆七月之後,等雨水較少時開始種植,然後到農曆二月左右採收,種植時間長達七至八個月之久。雖然栽種方式乍看之下跟蕃薯有點像,不過聽起來可就沒有蕃薯那樣容易。一分地大概可以播2500~3000株的苗,3天內若沒有給予澆水可是會死的。太乾不行,太濕也不行,這一兩年的雨季往後蔓延,使得整個收成受氣候影響許多,收成幾乎減了一半。

民國七十幾年,價格高昂的時候的時候,萬能薯一斤可以賣到兩千多元,目前的行情則是一斤兩百多塊。為何有如此大的落差?經理事長一說明,才知道原來又是農藥惹的禍!部分農民為了避免病蟲害損傷,影響到高利潤的獲得,於是在翻田時就在土中灑上賽滅得(有惡臭的劇烈農藥),結果被檢驗出農藥殘農,使得消費人數大減,價格也因此滑落。目前種植的人數也從最多的五十多戶降到目前大概二十戶上下。

聽著理事長講著萬能薯的點點滴滴,邊喝著萬能薯藥酒,濃厚的味道似乎不是人人都能順利入喉,相較之下,泡好添了蜂蜜的萬能薯醋真是美味可口。腦中想著,晚上若能來碗萬能薯燉雞湯那該有多好啊!

滋味

我想說,要不是踏到了田裡、跟農人談話,我真的不知道,做農,尤其是做有機栽培,原來是一件這麼辛苦、這麼不容易的事。以及這麼多的掙扎。即使大家不能親自到田裡一趟…

我找不到一張「美麗」的照片。
該怎麼說呢?

傍晚去了農場一趟,特地在小黃瓜的棚架裡待上一陣。

前幾日削小黃瓜下鍋煮麵時,被嚇到了。縱剖開後的小黃瓜心裡,佈滿了許多蠕動的白色果實蠅幼蛆。

汁多味美的小黃瓜,誰不愛呢?

於是,蚜蟲來了,如星光燎原一般,佈滿了一片又一片的黃瓜葉,用小小的口器吸吮葉子的汁液,可憐的葉子,不是被吸到營養不良,就是生病了。

底下就是那個很恐怖的蟲蟲圖,吸一口氣再看可能會比較好。

971127-dscn9583-360.jpg

然後吃蚜蟲的瓢蟲也來了。
這是瓢蟲的若蟲(瓢蟲寶寶,好比蝴蝶的毛毛蟲)。

DSCN9650

在蛹期的瓢蟲

DSCN9589

只是蚜蟲一點都不害怕瓢蟲!

他們有保鏢。

蚜蟲用蜜汁賄賂螞蟻,螞蟻會保護他們不被瓢蟲攻擊。

DSCN9586

螞蟻為了就近保護,乾脆就在瓜藤下築起窩了。走過去千萬要小心啊,螞蟻會咬人的,咬到了又痛又癢至少要三、五天。

DSCN9658

果實蠅也來了,不是自己吃,是把卵產在裡頭,寶寶長大就可以吃個飽。

clip_image001

只是這樣的瓜瓜,就不能賣錢了。

塗上黃色黏膠用來吸引蟲蟲的保特瓶,黏上了許多果實蠅。

DSCN9638

怪蟲實在太多了。

DSCN9653

DSCN9656

隔壁的稜角(澎湖)絲瓜也遭殃了,螞蟻來了,不知道來做什麼的,葉子心被他們咬到都捲在一起。

DSCN9665

我想說,要不是踏到了田裡、跟農人談話,我真的不知道,做農,尤其是做有機栽培,原來是一件這麼辛苦、這麼不容易的事。

以及這麼多的掙扎。

我期待那些什麼健康啦、環保啦、城鄉發展平衡啦、台灣糧食自足啦!

即使先把這些放在一邊。

即使大家不能親自到田裡一趟,我期待大家也能知道,栽種培養我們維生的食物,是多麼辛苦、多麼不容易的事。

我期待每個人就算沒機會或沒意願從事或協助農事,但起碼對農人、對這個栽培生命的事業,能有一份敬重與感謝。

至於吃不吃或買不買有機,那是緣分與個人的福報,留給個人去決定了。

那天在W家,W用新鮮的菇菇、小木耳、日本茼蒿,摻了幾顆魚餃,煮了一鍋好好喝的湯,喝了感覺真的好幸福啊。

我不能「保證」,只能誠摯地邀請您,願意來試試嗎?

註:
小黃瓜非常容易長蟲,所以一般慣行農法在種植時,會使用很多農藥(慣行農夫會噴藥也是不得以的啊),並且小黃瓜成長速度很快,必須每天都要採收,不然就變成「大黃瓜」老化掉,也無法賣錢了。而天天採收,意味著噴下去的農藥,根本沒有經過所謂的「停藥期」,就採收下來了。所以囉,非有機栽培的小黃瓜,為了健康著想,盡量不要吃囉!

每週四的賣菜車

不喜歡只談理念卻無步驟,我是個執行力勝於講概念的人,只能多作點事,替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友盡點力。每到週四,我就不只是農夫也是開著賣菜車到台東市推銷蔬果的送貨員…

不喜歡只談理念卻無步驟,不擅長空談卻不行動,我是個執行力勝於講概念的人,只能多作點事,替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友盡點力。 每到週四,我就不只是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夫,也是開著賣菜車到台東市推銷蔬果的送貨員兼業務員,怎麼會變成這樣?

** 第一步 — 起動

從去年底構思也在農莊之部落格公開,終於由四月起,開始去台東其它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場載蔬菜、水果回來,加上我家的蔬菜與水果,接著就分裝紙箱,聯合宅配給幾個外縣市長期訂購的朋友。

** 第二步 — 在地消費

聯合宅配進行到七月,油價高漲讓冷藏宅配費用提高,開始覺得不該寄給外縣市朋友,讓願意支持的他們相對負擔比例過高之運費。

緣份俱足、時機已到! 恰好此時台東在地的一些朋友,陸續表達想訂購蔬菜之意願。 自己早就認同在地生產與消費的原則,不但新鮮、健康,也符合低食物里程的概念,於是就慢慢減少寄到外縣市朋友的份量,轉到台東朋友。

村內退休老師幫忙,剛好每天要到台東市補習教室上課,我們只要將蔬菜分裝至可重覆使用的手提袋,她可以下午順道載這些蔬菜到教室,其它家庭傍晚直接至補習班取走即可。

** 第三步 — 送貨到府

又是緣份與時機到了吧!   幫忙的老師恰好兩週不在,沒人可以幫忙送貨。 不想讓訂菜的台東朋友整整兩週吃不到幾個農場的蔬果,於是就開始自己親自送貨到府。
親自送農作物與透過轉交是不同的感受,親自送可以面對消費的朋友,能聽到訂購者的想法,能建議他們該如何料理或保存,也能有機會鼓勵他們多吃不同之蔬果。 親自送好多了,算算成本似乎可行,花費時間也差不多,於是自此開始了每週四親自送菜到府的服務。

但是這樣的行動有好處、也有困難!

** 目標

建立一個在地消費蔬果的平台,讓更多在地消費者,有機會幫助持續增加的台東地區秀明自然農法的小農。

** 生產面的可行性

台東秀明自然農法農夫逐漸不只種持家的經濟作物,也想多吃自家種的蔬菜與其它水果,但這些量少的蔬果常有多到自家吃不完的情況,分享給別人,既能幫助自己,也能滿足有需要者。

再者,秀明自然農法強調適地適種,各個農夫土地不同,適合作物自然不同,集合各個農夫最適地適種之作物,不但耕作輕鬆也產量不錯,也能有多樣性滿足消費者求變之現代習性。 若五個農莊各自有三種適地適種的作物,同時間就有十五種作物可給消費者選擇。

** 時間面的可行性

每週四 10點前,我先採好自家的蔬菜與水果,10點出發到鄰近卑南鄉的「羅傑農場」,10點半左右可收好蔬果、並聊一聊近況,再於 11點前到幾分鐘路程遠的「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收蔬果,接著再轉往也在附近的「培農自然農園」,11點半前出發到台東市。

台東市特色是市區小、車輛少、易停車於家門口、且住家以透天厝為多,在市區繞來繞去與停車送菜很容易。 通常 1點前,就可送完 7個地點,再回到鹿野鄉,村裡還有兩戶要訂購。 每週四的最多四個小時內,可以送完至少10個地點,若再調整,還可以更有效率的運作。

目前送貨這件事是自己獨立在作,經濟規模還不夠,自家農莊農忙時,週四工作中斷半天也是困擾! 但此時不作,永遠都不會作,那在地消費之平台就永遠做不起來,所以僅管貼了自己的時間來作,卻還是覺得很值得。

** 經濟面的可行性

(1)   從成本

由我們農莊出發到其它農場,再到消費者家,再回到農莊,總計60公里的路程,車輛油料、折舊與保養等攤提,以一般公司標準是 $300元 (每公里$5元),若再加計半天送貨工資 $500元,全部是 $800元。

若有 10家訂戶均攤上述費用,則每家分攤 $80元,比起冷藏宅配費用低許多,且少了紙箱之消耗。 若將來有更多訂戶,則分攤費用會更低。
但截至目前為止,這些費用都沒讓訂戶分攤,而是由每個農家各付運費 $50元作為汽油補貼,其餘的折舊、保養與半天工時就是自己承擔。
之所以不讓消費者負擔,是目前蔬果選擇性不夠多,讓消費者負擔有點不公平,也希望不要因為高價而阻礙發展。

(2)   從收益

10家訂戶若每週各自都能訂購約 $400元蔬果,總共就有 $4000元, 若平分到四個農莊,則每個農莊有 $1000元營業額,再扣除成本 $200元, 也有收益 $800元。 一個月收益 $3200元,可以多少補貼家用, 不過目前為止還只能接近這數字,因為蔬果數量與樣式還不夠多。

若訂戶可以加倍,則農場月收益會比 $6400元更高。 當然這些都是辛苦錢,訂戶加倍就有更多種菜與採收的工作,產量與樣式增加有限度,不能影響到本業水果的種植。
但換個角度想,農家自給自足所剩餘的農作物,很難同一種作物就有一箱份量可寄出,有在地的訂戶,即使一點點蔬果都可以賣掉。

(3)   從訂戶

目前我們無法提供種類夠多的蔬果,公平起見讓訂戶可以自由選擇蔬果。 每次到府後就打開後車廂隨便訂戶挑,有的訂戶仍會偏食,有的蔬果就是不挑, 所以每家每次訂購之金額從$150元到 $600元不等。

偶而某幾樣菜沒被挑完,幸好有外縣市的朋友很大方,承諾願意當最後的緩衝全部吸收掉。

<後車廂放蔬果, 一籃大約是一個農場的農作物。>

pb131048-360.jpg

<11/13,「羅傑農場」有第一次收成的日本茄子、偶而挖出的薑4包、3包地瓜葉與5包龍鬚菜,都是半斤裝;還有5包 2斤裝的水柿。>

PB131044

<11/13,我家摘了8包半斤裝的野莧菜,還有 2包4兩的甜辣椒與 2包半斤的野菜川七。 「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的南瓜很大,有4斤重。>

PB131045

<11/13,「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的麻竹舅筍已出產五個月了,還是受到訂戶捧場。 這次又出 6包,大約都是 1至 1.2 公斤重,還順道摘一把滑嫩的野菜 — 過貓。>

PB131046

<11/13, 培農自然農園的檳榔心芋與第一次收成的小果蕃茄。 我看到秀明自然農法的蕃茄就當成是寶貝,意外的前面幾個訂戶竟然都放棄挑選。>

PB131049

<隔壁農場愛作糕餅的大姐,用自家的雞蛋、不放水、只放豆漿,也不用添加物作成小餐包,口感紮實有韻味,她不太會自我推銷,想幫她賣掉好吃的餐包。 於是,我請她作成每袋 $50元的餐包 (9個),每次作一爐或二爐,10點出發前交給我,以便順路幫她推銷給蔬果訂戶或其它農場。 與她約定好,若每次賣掉10包以上,就送我們一包,算是油料與工資補貼。>

PB131050

<開幕不到兩個月,有理念的環保聯盟台東分會前秘書開的生態概念簡餐店 — 「迷上咖哩」,也會買適合作咖哩餐的蔬果,像筍子、甜辣椒、芋頭、龍鬚菜,還有一些水果等。 餐廳收費沒有比較貴,部份食材卻用了我們較貴的食材!>

PB131055

<也有台東大學教授幾個訂購,配合學校上課作息,我都是算好中午休息時間,親送辦公室。>

PB131057

現在台東客戶大都是先預付一筆款項,每次取蔬果時,會給一張複寫的估價單載明,晚上回家後,就用 Excel 表格記帳,再E-mail 記帳表到客戶家去對帳,每個客戶要花約三分鐘處理,這也是人力成本。

開車送菜繞來繞去,又是上車、又是下車,有點累,且仍有部份成本是自己吸收,之所以還想繼續作,無非是想先建立起平台,以後有任何農場要專業種蔬菜,就有現成的在地平台可以經營,我們這幾個果農,只要搭著平台的順風車就好了。

有了在地之平台,不只是賣蔬菜與水果,其它稻米、茶葉 與加工品等都可以運用,也才能藉此進行飲食教育的宣傳,並嘗試作一些將消費者與土地拉近的活動,更重要的是讓台東的朋友,也有機會享受到新鮮與安全的食物。 未來成效如何很難預估,就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作!

陸續還有不少台東訂戶想加入 (當然外縣市詢問蔬菜宅配的朋友,還是陸續出現,只是我們拒絕了),但都先婉拒,只因我們都是果農,蔬菜只是業餘種一點,樣式與份量都不足。 目前這些台東訂戶很配合,即使幾個月都只有那幾種菜也是眉頭不皺,但身為農夫,心裡就很不好意思,慢慢地,也都願意試看看,再多種一點以滿足訂戶需要。

就是這樣了,每週四,我就成了開著賣菜車的送貨員兼業務員。

(本文作者為農夫,秀明自然農法實施者,部落格: blog.yam.com/nature_farmer)

「水水的土溝」給恆春什麼感動

最近的土溝,日本的學者也來參訪,學者對土溝的地景改造和人的營造非常讚賞,但是作為地名這條水溝,這條土溝,卻是被汙染的太嚴重了。所以土溝村的人透過公共論壇、工作坊…

曾旭正老師受邀來屏南社大,分享他土溝的「水水的夢」。下面是曾老師演講的一些記錄,和讀者分享。

土溝是台南縣後壁鄉的一個農村,經過這三、四年的社區營造,產生不一樣的風貌。這樣農村經驗,是不是台灣人都有的感動,還是會因為地方感的察覺力不同,有不一樣的回應。

社區營造必須藉由在地人的行動,展現出來的成果,才能成為下一次行動的號召力量。如果只是巴望政府的補助,可能只是有一餐沒一餐,有時做有時休。曾 老師首先提到新港文教基金會,這個在1988年就開始的組織。大家樂風行的時代,解嚴以後的社會在如同久旱逢甘霖的民主思潮下地方的文化開始發展,在陳醫 師的投入和林懷民先生的文化力量,讓這個社區營造的先驅組織,走出一條社區營造風景美麗的道路。

很多社區,也是參考或是在社區營造時代中因地制宜,走著類 似的路。但是,如同雨後春筍的社團組織,有的撐不到幾年,有的則是被新的組織取代。像新港文教基金會,有20年社區營造的行動軌跡的,並不多。從事社區營 造的組織,應該從新港文教基金會學到些什麼,來維持社造的續航力,自然不言而喻。

97112-south-360.jpg

很多人前來聽曾旭正老師的演講

10-5-3

在中場休息後,曾老師將時間拉到這三四年,分享在土溝村,社區投入的努力。土溝本來有300多隻牛,現在卻只剩下一頭牛。土溝本來有很多趣味的地名,在農地重劃後,變成工整方正,無地方感的所在。所以,為土溝的指標,這頭老牛,設計牛舍,作為對社區精神的召喚。台南藝術大學的建築學的學生,學校學的都是為人類蓋鋼筋混凝土大樓,根本不知道從何思考土角厝。還好有一個阿伯,四十幾年前曾經做過,所以大家就在阿伯提供的農村知識下,仿古法完成這間牛舍。新居落成那一天,土溝的這頭牛,也梳妝打扮,參加入厝的典禮。

最近的土溝,日本的學者也來參訪,學者對土溝的地景改造和人的營造非常讚賞,但是作為地名這條水溝,這條土溝,卻是被汙染的太嚴重了。所以土溝村的人,透過公共論壇,透過工作坊,大家決定來做一件代誌。台灣有成千上萬條這樣的水溝,土溝期望可以透過大家的努力,讓故鄉的水溝水起來。如果土溝能夠成功,就表示,台灣其他的水溝都可以成功。

10-5-2

聽完曾老師水水的夢,恆春的、東港的、新園的社區朋友,大家心中的夢好像也被召喚。從事社區營造,有太多的挫折,橫逆於前,但是看到每個參與的朋友,透露著期待的眼神,這場的論壇,可能超過精采,所以對大家的鼓舞,也超過語言可以回應。

台東縣南島社大「公民新聞寫作」座談

南島社大顧主秘同時亦是本課程的講師,他表示,很羨慕中部人能享受「台灣影像部落閣」提供紀錄片及辦理系列影展、台灣書屋典藏3600多冊與台灣有關的人文、生態…

行政院新聞局所舉辦的「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訪視列車於11月12日來到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地方新聞處趙處長義弘特地從台中搭乘台鐵觀光列車來到台東,與學員座談分享學習心得和聽取學員對該項課程的建議。

趙處長致詞時表示,正值秋高氣爽的好時節,沿途經過南部平原仍是綠油油的一片,再沿著南迴走,一邊是湛藍的海岸線,一邊是山脈連綿的翠綠山峰,搭配天際的藍天白雲,織構出一幅美麗的景緻,由於長年外派工作,有八年的時間沒來台東了,今天能與學員見面非常高興。

在訪視過的幾個社區大學中,南島社大不管是經費或上課場地皆很理想,原擔心學員不足問題,看到在場有這麼多學員來上課真令人振奮,特別感謝南島社大顧主任秘書秀賢及劉執行秘書錦美對課程的精心規劃,在有限的資源與人力下能號召如此多的學生,另外也特別感佩學員「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期勉學員珍惜老師所提供的經驗傳承,20小時專業課程學習,希望對大家有助益。

趙處長也再次強調,新聞局開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之目的,是希望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提供地方新聞寫作的基本概念,嚐試去發掘地方的生活素材,像介紹台東的小吃-卑南豬血湯、糯米腸這種專屬台東的在地美食。其二是希望被主流媒體所疏漏的地方新聞,能在「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呈現,且能為主流媒體所引用延伸報導,取代平面媒體日漸式微的地方版面。

其三是希望能培養學員「媒體識讀」能力,因為媒體的報導未必是民眾所想要看、想要聽的新聞,因此透由培訓課程,能讓民眾瞭解公民新聞的真諦、判讀洞悉大眾媒體所呈現的訊息及其背後的意涵,進而「選擇接受」或「拒絕接受」這則新聞資訊,並將「媒體識讀」觀念推廣到自己的社區,傳播公民新聞的概念。

黃碧玉學員提到,由於媒體給的負面訊息太多,造成民眾生活的不安與憂慮,如何終結媒體亂象?趙處長回應,新聞局開辦「公民新聞寫作課程」,未來將規劃「媒體識讀」為必修課程,藉以引導民眾理性辨識媒體,培養公民成為耳聰目明的收訊者,不再消極地只是接收媒體資訊,可更積極地「解毒(讀)」媒體、「接近使用」媒體,成為一個主動的媒體公民–有加入資訊生產的能力、善用媒體並進行公共監督。

藍瓊玉學員表示,身為南部人,看到「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報導的大部分是南部新聞,讀來備感親切,在地報導頗能連結地方共識,影響層面或許不大,但確能反映在地心聲凝聚社區共識。

971125-news-360.gif

黃振國老師對於新聞局能將資源注入社區大學培育社區公民,提升媒體識讀能力深表肯定

講師黃振國也參加學員的座談會,他提到精省後地新處肩負政令宣導工作,能將資源注入社區大學,讓他有機會培訓社區公民,提升媒體識讀能力,對於地新處的角色及功能深表肯定。南島社大顧主秘同時亦是本課程的講師,他表示,很羨慕中部人能享受「台灣影像部落閣」提供紀錄片及辦理系列影展、台灣書屋典藏3600多冊與台灣有關的人文、生態各方面藏書供民眾觀賞及借閱,建議新聞局可以好好利用社區大學這個平台,透過教育部挑選適合地方看的影片提供民眾欣賞,希望政府多予關愛。

趙處長回應,地新處基於地緣關係,對中部民眾提供這項服務,表面上看來,雖是以中部地區民眾為對象,但其他地區民眾若有機會到台中,地新處一樣歡迎大家前來參觀利用。對顧老師的建議,本處今後如何與這些合作的社區大學更進一步加強合作,將會予重視。

另參與座談的中時記者黃力勉有感於媒體強勢,主流媒體常忽略社區新聞,小地方公共議題始終無法作大,感覺很無奈。服務於台東知本電台的學員吳季如也有同樣的感慨,她提到知本電台是小功率的社區電台,屬於飛碟聯播網,多半藉由聯播網把外面的訊息帶進來,但地方的資訊卻很難傳達出去,媒體大者恆大,社區新聞常被壓縮,很高興新聞局能開設本訓練課程,讓更多人來寫自己所在地的社區新聞並分享學習心得。

971125-news22-360.gif

吳季如學員感慨媒體大者恆大,社區新聞常被壓縮

971125-news33-360.gif

趙處長與學員合影留念

【遊樂】台南縣嫁妝文化節1207(喜宴報名至1126)

菁寮聚落因紀錄片《無米樂》廣為人知,早在清末,菁寮聚落已是商旅往來嘉義諸羅城與台南府城之間必經要道。日據時代菁寮聚落商業更為蓬勃,附近居民婚嫁所需的各式貨品…

2008 台南縣嫁妝文化節
地點:台南縣後壁鄉菁寮聚落
時間:2008 年12 月7 日 9:00~18:30

97124-wedding-360.jpg
菁寮聚落因紀錄片《無米樂》廣為人知,早在清末,菁寮聚落已是商旅往來嘉義諸羅城與台南府城之間必經要道。日據時代菁寮聚落商業更為蓬勃,附近居民婚嫁所需的各式貨品,都可一次在菁寮聚落內辦齊,此地遂有「嫁妝街」之名。舉凡棉被、餅店、西服、布莊、鐘錶、鉛桶、等販售婚嫁必備禮品的店,至今仍存於菁寮聚落中。

為活化「菁寮嫁妝街」傳統產業並結合聚落特色與歷史意象,台南縣政府與台大城鄉基金會將於12 月7 日在菁寮古蹟街區中舉辦「嫁妝文化節」活動,今年度「嫁妝文化節」的舉辦目標著重在「呈現傳統農村嫁娶文化的變遷」以及「與在地生活、產業連結」等兩項主軸上。

上午節目為「迎娶踩街遊行」,在地的2 對新人與8 對金銀婚、鑽石婚的長青夫婦,將分別乘坐花轎、腳踏車、牛車、三輪車以及黑頭車等迎娶工具,繞行老街區,接受嫁妝老店的祝福。

遊行隊伍並將至由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建築獎得主波姆(Gottrie Bohm)所設計, 德籍天主教聖方濟各會神父與菁寮聚落民眾共同自立造屋所興建的「聖十字架堂」舉行本地化的婚禮福證。

中午將於美麗的桃花新木林中舉辦呈現「菁寮米鄉」稻作文化的「文化囍宴」, 無米樂中三位主角將致贈新人象徵文化傳承的神秘禮物。
下午的活動為「牽手散步市集」,除了好吃好玩的攤位之外,另有具備地方各式特色手工藝品如藺草編織、打包袋、台客袋等展售,現場並有DIY 教學活動。此外,還有「菁寮LOGO 氣票選活動」、「婚紗走秀活動」,並有由菁寮國小、「原音社」等團體所帶來一連串的動態表演活動。在老街區外還有牛車、三輪車與腳踏車的導覽活動。

12 月7 日「嫁妝文化節」活動,節目精彩、意義非凡,且菁寮聚落不止有木造老街,還有許多樸實古香的三合院,有著濃厚的傳統農村氣氛,相較於忙碌的都市生活,別有一番平靜輕鬆的氣息。歡迎各界蒞臨指教。

嫁妝文化節「文化囍宴」 開放民眾加訂餐位 ,12月7日中午於菁寮桃花心木林舉辦的「文化囍宴」,將有豐富的稻作米食與熱鬧的婚禮氣氛。目前開放「文化囍宴」訂位,誠摯地邀請社會各屆喜愛菁寮聚落與嫁娶文化的朋友們,一同參與。

詳細活動可洽詢「菁寮文化柑仔店」,地址:菁寮54 號。電話:06-6623392。信箱:54.jingliao@gmail.com。
或上網http://jingliao.pixnet.net/blog 查詢

1207嫁妝文化節「文化囍宴」內容:

☆時間:12 月7 日11:30 入席,12:00 開席
☆地點:桃花心木林
☆節目:

12:00 – 12:15 新婚與金銀婚夫婦入席
12:20 – 12:30 婚禮儀式:媒婆好話祝福.新人交換信物.證物用印
12:30 – 12:40 菜色介紹
12:40 – 13:00 來賓致詞.致贈禮物
13:00 – 14:00 原音社樂團表演

☆報名形式:
即日起接受報名(現場、電話、網路),至11 月26 日下午5:00 截止。以一桌(10 人份)為單位。
☆費用:
一桌4000 元,包含囍宴菜色與飲料。
確定報名後需先收取定金一桌2000 元。

文 化 囍 宴 菜 單

出菜順序 菜色
0 幸福小菜(切丁米香、瓜子)
1 錦繡拼盤(螺肉、油粕、烏魚子、糖心米連藕)
2 什錦集耀(什錦魚翅)
3 心心相印(壽司沙拉蝦球)
4 年年餘億(清蒸石班)
5 姑姑嫂嫂(藥膳鮮菇火鍋)
6 一團和氣(醬爆生菜豬肉米香鬆)
7 金玉滿堂(干貝綠蘆筍)
8 福壽米滿(韓式人參米雞湯)
9 花好月圓(炸湯圓&水果盤)
10 圓滿甜點(水果香蕉冰)

2002008 嫁妝文化節活動流程

◇ 上午:迎娶踩街.文化喜宴

時間 活動項目 地點
8:30-9:00 新人準備就位 1.新郎-德馨宮
2.新娘-黃宅
9:00-9:20 新郎發送喜訊遊行 黃宅至德馨宮
9:20-9:50 迎娶新娘儀式 黃宅
10:00-11:00 迎娶文化踩街遊行 十字街區
11:00-12:00 天主堂祝福儀式 天主堂

◇下午:牽手散步市集

時間 活動項目 地點
12:00-14:00 文化囍宴 桃花心木林
12:00– 17:00 復古沙龍照 墨林文物館
12:00– 12:10 市集開幕活動 十字街區
14:00– 16:00 菁寮LOGO 人氣票選 北勢街舞台區
14:00– 14:30 走秀活動 北勢街舞台區
14:40– 17:00 表演團體演出 北勢街舞台區
15:00– 16:00 導覽解說 十字街區集合出發,繞經三村範圍
17:00– 18:30 散場電影 十字街區旁(市場外)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