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才是真正的家(上)

慈濟預估重建村落經費至少7億以上,目前已有那瑪夏鄉民族村、甲仙鄉約3百戶確定居住;不過何日生坦言,土地無償使用年限及入住災民資格還有待政府認定。然而,在一切都尚未確定下,永久屋卻在昨天,正式動工了。

0915補記:「山上才是真正的家(下)」已經完成,請點選這裡閱讀。

編按:

雖然高雄縣的災民尚未決定永久安置的方案,但慈濟已經在高雄縣杉林的台糖地上,正式開工,預計可興建700戶的房舍。慈濟發言人何日生說,雖然部落族人還在抗議,「可是不願接受的都是老年人,年輕的也會想要改變生活方式,等我們多去溝通,相信會有更多人來住。」 (關於族人對慈濟大愛屋的想法,請點選這裡)

記者胡慕情在現場採訪了部落的想法,記錄現場發生的作為,事件還在進行,記者也仍持續記錄,請大家繼續關注。更多災後系列報導,請移駕至「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閱讀。

980911-zueilian-010909111-3.jpg

慈濟基金會的車子從高速公路轉下,被泥沙肆虐的道路經過清理,已恢復8成狀況,但村落全毀的災民卻仍然沒有家。一位慈濟師兄指著路旁的透天厝說:「我們會蓋那樣的房子給災民。很美,而且不用錢!我都想當災民了!」但災民所企盼與思考的,遠比房子是否美觀與免費來得更多。

民族村民打亥坐在旗山教會的階梯旁,看著族人搬運物資、祈禱、討論何去何從,他輕聲地說:「外界不了解原住民有多想回家。」桃源鄉高中村布農族居民伊斯坦大‧伊書說,八八水災雖然讓族人受到驚嚇,但族人不願下山,「因為擔心政府不開路,我們就回不了家」。

回家,原住民的永恆命題

一個人在都市中流浪 本來就沒有太多夢想
特殊的血液流在身上 不知道明天是否依然
原住民生活非常茫然 受傷時想要回到故鄉
一直是在勉強的偽裝 不知道明天是否依然
好想回家 好想回家 你和我都一樣

─歌手,達卡鬧

長久以來,原民因原有資源與生活方式遭漢化破壞,導致多數原住民必須離鄉背井工作,在都市中從事漢人眼中的藍領階級、領著不穩定的薪資;雖然世代移轉、資本主義席捲全台每一個角落,年輕的原住民確實也嚮往都市生活,並有更好的能力躋身中產,但對原鄉的情懷卻從未放棄。

桃源國小教師陸廣是平地人,他因認同原住民而自願到原民部落教書,「要知道,原民部落沒有乞丐,只要有人沒東西吃,不管那人是不是自家人,都會有食物給他吃。」陸廣的觀察說明原民部落互助的社會關係,「這是漢人難以了解的。」而這樣的社會關係一旦下山,因著語言、生活習慣差異不同,都會遭到破壞。

「將災後重建視為整體性社會發展的生活重建,對原住民族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監事拔尚直指,幾百年來,原住民族包括平埔族在內,一直面臨天災人禍,使部落不得不離鄉背井而不斷被遷移及安置。

這次滅村的小林村,即是被日本人強制安置在此內山地區、包括必須再度遷村的好茶,也是政策下的受害者。拔尚感嘆:「大部分原住民其實比較習慣應付天災,而非應付人禍。」

而撼動全台的莫拉克風災摧毀不少部落的家園,政府被批救災不力之後,對於重建有著快馬加鞭的決心;善款從台灣各地湧入內政部、各慈善團體的帳戶,台灣人希望幫助流離失所的族人有家,但在加速快轉的討論重建過程,卻忽略了原/漢思維的根本差異。

災害重「見」條例

儘管民間團體對重建方向憂心忡忡,提出遷村、重建都須資訊公開、與被安置者討論,但重建條例依然在政治人物的衝鋒陷陣下快速通過─重建條例中有著模糊的強制遷村條款、有著無詳細政策的生活重建口號…

接著政院邀集慈濟和鴻海集團共同開會,揭開八八風災後的遷村序幕:那瑪夏鄉族人將遷往杉林國中旁的台糖土地、由慈濟興建永久屋,但族人需簽下同意書證明不得回山上耕種與居住、只有房屋使用權且不得買賣、並且無土地擁有權。

台灣原社秘書長以撒克‧阿復引用1995年全球原住民議會所言:「除直接射殺我們以外,最有效消滅原住民的方式,便是將我們和我們的土地分開。」

抗議鋒火燃起,慈善團體卻也疑問:山林需要復育,而妳們不是需要有家嗎?

模糊的家園重建

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拿著建築師設計的模擬圖,帶著記者到杉林國中永久屋預定地現勘。鳥瞰整片台糖月眉農場土地,廣達58.12公頃,背有丘陵、鄰近有杉林國中與消防局,「未來永久屋興建時,還會規劃托兒所、活動中心、原住民藝術工作坊…生活機能不虞匱乏!」

何日生說明,這片土地約可興建7百戶左右房屋,只容許災民遷入,房屋每棟造價約100至150萬,至少可撐50年;願意遷入的族人則依戶口數分配大小不一的雙拼、兩層樓房子,2至3人的小家庭可獲14坪;3-5人為28坪;6人以上則有34坪。

何日生強調,雖永久屋是由慈濟建造,但不會強迫族人改變信仰,「因族人的信仰教派不同,我們甚至保留4棟教堂的預定地。」建築將有太陽能板、可防風17級、抗震8 級的輕鋼架、綠建築設計,也劃設腳踏車道;所謂原民社區意象,也會參考中研院民族所的建議。

慈濟預估重建村落經費至少7億以上,目前已有那瑪夏鄉民族村、甲仙鄉約3百戶確定居住;不過何日生坦言,土地無償使用年限及入住災民資格還有待政府認定。然而,在一切都尚未確定下,永久屋卻在昨天,正式動工了。

大愛村不是部落

走在月眉農場的產業道路上,負責建造永久屋的理成營造開始已開始測量土地。第一批整地完成的土地上開始放樣,預計要在2個月內就蓋完房子。何日生說,雖然部落族人還在抗議,「可是不願接受的都是老年人,年輕的也會想要改變生活方式,等我們多去溝通,相信會有更多人來住。」

然而溝通本是漫長過程,已經動工的房舍,真的符合居民意願嗎?一位不願簽下同意書的民族村民便說,慈濟的大愛屋雖說要有原民意象,但只是想把圖騰放在建築而已,「這跟文化是兩回事」。而房子呈現整齊的排列狀、中間是馬路,民族村民也說:「這跟部落根本不一樣。」大愛村的設計反而像觀光園區,而不是部落的生活空間。

族人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負責建設的理成營造工程人員領著記者和慈濟基金會的團隊看著大愛村預定地時,指著眾人踩踏的產業道路說:「這條路已經確定拓寬成20米。」而拓寬的理由之一,竟是為等大愛村建設成模擬圖上整齊劃一的房舍後,接待國外的慈濟團隊參觀用的。

(本系列待續)

(作者為線上記者,本文轉自「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

在〈山上才是真正的家(上)〉中有 10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藍屋頂白牆上的陽光
  2. 慈善機構對捐款來者不拒
    包括這種「帶著血的善款」
    或者慈善機構也存在
    漂白的黑心善人
    或嗜利的商人

  3. 我覺得事情的邏輯好像是這樣的:

    (1)早期政府砍樹,賺取利潤,補貼工業發展,大規模破壞山林。

    (2)政府壓低糧價,以農養工,也是補貼工業發展。

    (3)工業發展後,成了強勢部門,對資源需求無度,一條溪不夠用,還要越域引水,一條溪不夠面板業者的污染,讓他們污染另一條溪。繼續大規模破壞山林。

    (4)工業資本家有錢了,捐錢給慈善機關,也贊助政治人物。

    (5)農業部門越來越弱勢,山下種作沒好收入,而且水資源、土地資源都越來越昂貴,那就去山上種比較有經濟價值的。

    (6)工業造成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不論地方或環保團體如何呼籲,政府仍持續同意企業擴大工廠範圍,增加工業用水,無視企業造成污染與氣候暖化。

    (7)氣候暖化現象嚴重,大旱大雨狀況交至。因此造成大災難發生了,首當其衝的是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的人─山上的耕作者、生活者被迫逃難,慈善團體手上帶著企業家(不斷大規模破壞環境的元兇)捐給他們的錢,要來蓋房子給「災民」,勸說他們遷村,不要再從事「破壞水土」的工作。

    甚至,靠著污染環境生產面板的企業家,帶著錢,來到山上,要協助居民下山改種有機農業,這樣「不會破壞環境」。

    (8)同時,慈善團體卻從來不敢勸說,企業停止污染環境,或者勸說政府必須放棄污染,因為「宗教不涉入政治」。

    (9)於是,山上的人不下山,便是眾矢之的,而企業與政府繼續破壞環境,慈善團體不置一詞。

    (10)政府說,越域引水還是要作,否則工業區會沒水用。

    這樣的社會,還有公義嗎?而企業持續索求無度,慈善機構如果真的愛護山林,能捨能放,是否可以拒絕收受這種「帶著血的善款」?

  4. 嗚~~~
    如果我是原住民的話

    這好像住九族化村

    或是住在”原住民動物園”囉!

    經年累月都有人來看 慈濟的功德 大愛工程!

  5. 「慈濟發言人何日生說,雖然部落族人還在抗議,「可是不願接受的都是老年人,年輕的也會想要改變生活方式,等我們多去溝通,相信會有更多人來住。」 …….

    這樣不就造成族人的撕裂,為什麼不等人家整合好意見,再來興建,在還有人抗議的時候(而且不是少數人),就要匆忙興建,不惜因自己的行動引發他人紛爭,這不是佛門弟子應所為。

    歷史,會記下這一頁。

  6. 現在那個意願書,已經改成:

    「不得回山上從事破壞山林水土保持的工作」、至於房屋使用權的確是不得買賣、只能繼承,然後土地擁有權部分,慈濟說這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而政府迄今沒有任何表示。而什麼是「破壞水土保持」的意思,沒有定義。

    所以,現在看起來是模糊的,因為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不得返回原居地,但是重建條例,卻賦予各級政府可以劃設區域的權力,他們預計將土地劃分為「永久不得開發」、「限制性開發」、「可以開發」,所以要看族人的土地落在那一塊,但是一旦他的土地被劃入「不得開發」,那麼他們就不能再回去,而政府也沒有打算換一塊地給他們,

    只打算透過慈善團體「永久屋」的給予,或許加上「2分耕地」(慈濟發言人說的),但是這兩分耕地是誰買單,沒有人說明,但絕不會是慈濟買單。

    所以,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很生氣,就是因為這真的是趁亂剝奪了他們的權力,而水利署那邊,的確也還打算繼續作越域引水,反正人都簽下來了,那麼工程就當然可以繼續進行,

    實在很無奈,當慈善團體那麼簡單的勸說大家不要在山上耕作、生活的時候,卻完全不管政府在做的才是真正的破壞,好像以為小林居民種幾塊薑,就讓山林大規模的崩毀,這樣真的是顛倒是非。

    真的很想請政府也簽個意願書,說我們願意協助救災,但是請他們「不得從事破壞水土保持」的工作…….

  7. 嗯。。因為最近在查資料。。看到現在有個疑問哦。。(這個應該有人問過吧~””~??)

    『 慈濟興建永久屋,但族人需簽下同意書證明不得回山上耕種與居住、只有房屋使用權且不得買賣、並且無土地擁有權。』

    那。。族人們原本的土地、房屋所有權是不是就直接歸為國有 ? 因為不得回山上耕懂及居住。。

    所以是變像的將原住民的同胞趕離自己的家園,還要讓原住民的同胞覺得他們是大慈大愛的人。。國家不用花錢就可以得到原住民同胞原有的地,政府是要做山林的水土保持,還是要做越域引水,都不用在過問原住民的同胞,他們決定就好的意思 ??

  8. 這是一個簡單的「尊重之道」,但怎麼會那麼難。

    政府部門棄守不管,讓慈善團體這樣去和災民互動,不論意願書的法律效力,不說明產權,不講清楚未來,就這樣的好像讓慈善團體追著區民跑,自己去進行溝通,其實對慈善團體的角色,也是一個很大的混淆。

    我們真的選出慈善團體來治國了嗎?如果不是,那麼誰該把這個管理公共事務的責任扛起來呢?

    另外,放任災民的公民權被剝奪,讓人難以忍受,人活著,絕非只是要一口飯,一棟房子那麼簡單,否則歷史上又何需那麼多人犧牲生命,爭取那個抽象的自由呢?

    深深的無奈………

  9. 接待國外的慈濟團隊參觀用的

    這才是大愛真愛要的目標
    陶醉在自我澎漲的豐功偉業
    向來是慈濟人的階級 優越感之來源
    且樂此不自省 還怨人不知足不感恩
    如同帶著媒体來救災的慈濟人
    一樣的善霸姿態

    “很美,而且不用錢!我都想當災民了!”

    好哇!就讓慈濟人先充當災民住進去
    然後 讓全球的慈濟人都參觀完了

    才來邀請災民進住並開始謝絕參觀!

    這樣如何? 大愛? 還是大害? 體驗一下被觀光的滋味即知!

    敬請上人臨老時要三思! 這功德何在ㄚ? 阿彌陀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