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林鹿寮坑溪,自然生態工法

鹿寮坑位在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五華工業區內),河川護堤目前已不像三、四十年前那樣的面貌了,小時候河川護堤都是以溪中的圓鈍礫石為主。魚、蝦、蟹及其他小型水中生物到處都有可以躲藏的地方…

鹿寮坑位在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五華工業區內),河川護堤目前已不像三、四十年前那樣的面貌了,小時候河川護堤都是以溪中的圓鈍礫石為主。魚、蝦、蟹及其他小型水中生物到處都有可以躲藏的地方,而目前可以看見的都是以混凝土作護坡、攔沙壩、人造魚梯,導致河川中的魚、蝦、蟹及其他水中生物幾乎沒有太多可以躲藏及棲息的地方,來繁衍下一代。

image001
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區域圖

根據當地耆老(前村長)馮先生提到,以前河川大都是卵石護堤或是土堤,後來因洪水沖刷損壞,才改為混凝土護坡。因為全省河川護堤樣式大致都是混凝土護坡,而且都是垂直或斜坡來灌漿施作。

但在一般民眾眼裡,這樣的施作工程如遇大型洪水一來,反而會造成護坡更大損壞以及生態的浩劫,才改為混凝土護坡外側再加一些卵石護坡。這會變相增加社會的成本,也連帶威脅到附近民眾們的生命財產。

image003
混凝土護堤外加圓鈍礫石(一)

image005
混凝土護堤外加圓鈍礫石(二)

三、四十年前混凝土使用率並未盛行時,土堤、乾砌石及蛇籠是常用在擋土牆的自然工法及材料,這種就地取材與整地填土方式,使各地之擋土牆雖工法大同小異,然取材不同而呈現各地不同之工程風貌,因塊石、卵石與頁岩等不同材料疊切之石牆,均能與當地之地貌融合在一起,且提供了當地動植物良好的棲息與生活的場所。

image007
卵圓石護堤

image009
圓鈍礫石護堤(一)

image012
圓鈍礫石護堤(二)

image013
河岸旁之石籠擋土護堤

clip_image016
混凝土護堤(一)

clip_image018
混凝土護堤(二)

所謂生態工法,便是指基於對生態系統之深切認知與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而採取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的工程方法,以減少對自然環境造成傷害。

然而,近幾年來,每到夏天民眾都喜歡到河川邊戲水、消暑。如果是在混凝土護坡施作的河川戲水,到了午後萬一遇到雷陣雨,溪水暴漲民眾就無法順利逃生,而危及民眾的生命安全。因為有些護堤施作時,並沒有考量到每隔一定長度要做一條階梯,可供民眾能上下河床。

例如:在民國九十六年夏天,新竹縣關西鎮東山里四寮溪就發生一件不幸的溺斃的事件。三位民眾到河川戲水,結果山區下大雨,溪水突然暴漲。民眾並不知道危險已經到了身邊,因為附近護坡沒有階梯,導致來逃生不及,遭洪水滅頂沖走,還浪費重大社會成本。

人類因工商建設之需求而對國土過度開發,河川野溪遭受嚴重破壞,每逢颱風、豪雨來臨,山區土石崩落、產生土石流,人民生命財產飽受威脅。

因人類大量的開挖山坡地、河川砂石盜採嚴重,造成山坡地及河川不穩定土質鬆動。而水泥噴漿扼殺坡地自然生態,型框植栽增加坡地負荷。另一方面,在河川區域興建攔砂壩影響魚類回游、大量使用混凝土護堤影響景觀生態,截彎取直改變河川多樣性與蜿蜒性,而造成都市洪災。

「近自然工法」雖具創造力、彈性之特性,但大眾對於近自然工程品質及安全性信心不足,近自然工法耐久性也遭受民間許多質疑,久而久之就會對自然工法失去信心。

河川治理為民生早期至現今就是一大問題,從早期傳統卵石鋪設;中期以混凝土工程建設,到現代趨勢已結合水利、生態、景觀、人文與社區等不同功能機制需求,亦不能再單向、片面、局部性考量及過度之人為建設為主。

必須以水系流域為整體之水、土、景觀、生態等多方位思維重新規劃,更不是以「人定勝天」之概念來統籌模式,而是順應自然形勢合理發展,人與自然合諧共存共榮。

(作者為關西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