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的石駁

散步或騎車時,經過這些石駁,我總是會多瞧一眼:看看它石頭的排列組合,想像一百多年前,拓墾的先民如何以簡單的工具和眾人之力,挖掘、搬移、堆疊,在沒有黏著劑的時代,如何讓這些頑石乖乖的排著梅花隊形…

石駁—在關西地區山林田間非常普遍。

DPP_0013-1
石駁(攝影/徐榮慶)

竹苗地區丘陵地,多屬礫石的地質,這樣的地質根本無法耕種,所以拓墾時,第一步就要撿拾礫石,撿下來的礫石該怎麼處置呢?

聰明的先人把它拿來堆疊:一方面造田護土,另方面也可作為分界,並解決了礫石無用的問題。堆疊石頭若只是隨意隨興,那麼地震大雨來臨,勢必坍塌,並造成田泥的流失。所以如何堆砌石頭,就變成開山造田或山林築屋一門重要的生活技藝。

厲害的結駁師父,利用簡單的工具,不需水泥,做成的石駁百年不壞。看到這些山間田邊的石頭,通常大小差不多;數一數—-一個石頭的四周幾乎都是六個石頭圍繞,它們簡單規律的堆疊排列,其中仍有大學問,更有先人流下的汗水。

關西是典型的客家庄,地質也多屬礫石層,所以石駁在本鎮是平常的田園山林景觀。離開街區,往鄉下田園走去,石駁隨處可見。

我最熟悉的竹16道路,往坪林的路上,右邊崁下緩坡梯田、柏油路旁的圳溝,或長或短或高或矮的石駁,搭配著遠處的藍天和青山,就是一幅美麗的畫面!

從水汴頭進入竹18和竹18之1道路,有幾處梯田。長長的石駁,一段接著一段,橫的縱的,好不壯觀;可惜這幾年部分已經變成水泥了,美麗樸拙的景觀不再!

散步在仁安里竹27-1道路,也有許多石駁可以欣賞,而且就在馬路旁。這一條路最適合清晨散步,有大樹遮蔭而且車子不多

若論規模最大者當屬鳳山溪沿岸的堤防 –石駁堤防。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在南山里,沿著鳳山溪北岸,長度有400多公尺;可以從南山大橋這端走到渡船頭那一端,因為是防溪水氾濫的堤防,所以堤防呈60度,這段路可散步也可騎單車。清晨看著農田的作物,在和煦的陽光下緩緩甦醒;夜晚看著明月從遠方的鳥嘴山悄悄探出頭來,這裡是我在小鎮賞月的私密景點。

南山里鳳山溪石駁
南山里鳳山溪石駁(攝影/徐美菊)

除了這四處地方,其他當然還不少,篇幅關係就不一一介紹了。

散步或騎車時,經過這些石駁,我總是會多瞧一眼:看看它石頭的排列組合,想像一百多年前,拓墾的先民如何以簡單的工具和眾人之力,挖掘、搬移、堆疊,在沒有黏著劑的時代,如何讓這些頑石乖乖的排著梅花隊形,固土護園;歷經大風吹襲,暴雨沖刷,承受百年風霜,依然屹立!

對我們的鄉親來說,石駁隨處可見,太平常了,平常得—-忽略了它的美麗以及它所堆疊的先民拓墾土地的故事!築水溝、修馬路、鋪水泥田埂,怪手一分鐘輕易毀掉百年文化景觀!

關西的石駁,如同客庄的傳統文化都在快速流失中!我想告訴親愛的客家鄉親:「石駁」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珍貴文化資產,要盡量保存啊!

(關西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在〈關西的石駁〉中有 2 則留言

  1. 親愛的編輯
    本文第一張照片 攝影 徐榮慶
    第二張照片 攝影 徐美菊
    麻煩加註
    感恩

    作者 陳玉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