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仙訪調(3)生命的連結

聊得越多,知道越多資訊,我越確定我要紀錄的不只是這些東西,我也想紀錄他的面容、表情、穿著、語氣……紀錄一個人是如何在我面前,陳述自己,他是活生生的,而不是一些問題、答案的堆砌。但目前的我…

編按:本文為「東吳大研社」至甲仙災區進行的訪調系列文章之3。

990410lihybjls8b37-420.jpg
要如何去記憶一片田地的美麗?

為了讓訪調的成果能有量化的資料作依據,綠、慈在有社會學背景的儒的協助下,設計了一份簡單的農業問卷。對統計學相當陌生的我們,思考著如何將這陣子累積的複雜感受,濃縮成幾個問題。小小一張A4紙,因為要承載五里埔農業現況的緣故,竟是如此有份量。

我們設計的問卷,分三個部分展開:基本資料(年齡、種田資歷、家庭結構、收入來源)、農田資訊(田地大小、作物種類、是否休耕)、發展狀況(是否於空閒時間學習農業知識、技能)。

早上十一點多到達五里埔後,為了增加效率,我和綠、慈分開,獨自進行訪調。不按台語的我,只好尋求保丞媽媽的協助,熱心的她,將問卷上的問題翻成台語,一句句教我念。口頭演練外,我也把所有問句用注音符號紀錄下來,以免遺忘。看到我因為緊張而將台語念的七零八落的樣子,保丞媽媽不斷偷笑,但她不擔心我因為發音不清而碰壁,在地人的她,知道五里埔的親切會接納我的認真。

拿著標滿注音符號的紙,我再次走進這幾天來來回回穿梭的鄉間小路,不同的是,這次我會走進每一戶人家,用最精簡的方式提問題、完成問卷。

我來到一間屋前擺著大鐵鍋的房舍,裡頭一位大哥背對著我,正在榨甘蔗汁。我出聲詢問,他停下手邊的工作,轉過身對著我。與他打照面的瞬間,我就被遠超乎問卷的東西鎮攝了,那是一股沉著的耐心、善意,似乎沒等我表明來意,他就已經準備招待我,滿足我的需要。

也許是因為空氣的熱度,我變得深沉。在他接受訪調後,我開始一句句提問,但心裡感受到的卻是其他東西。

他是陳大哥,種田的經歷超過四十年,有五個子女。八八水災沖掉了他的竹林,之後曾拿到政府的補助,每日八百工資,為期三個月。三個月結束,他就失業了。談到失業時,他看著我笑,說:「這地方沒工作可做啊!」

因為國語能通,我很快的問完所有問題,也得到明確的回覆。但我並不滿足,因為在這些數據外,有著太多東西,我無法靠問卷紀錄。這落差本來在預料之中,但實際經驗時,還是令我感到難受。

我繼續與他聊天,聽到五里埔的農田主要分為林班地、一般農田。林班地屬於林務局,農田則多半是私人所有。水災後的補助,只針對私人產業,若農人的作物是在災時被大量沖走的林班地上,幾乎得不到任何補助。林班地上種的是大部分是竹與梅,這兩項產業在採收季時需要大量勞力,因此產業的流失,就意味著物主、顧工同時失去一項重要收入來源。

聊得越多,知道越多資訊,我越確定我要紀錄的不只是這些東西,我也想紀錄他的面容、表情、穿著、語氣……紀錄一個人是如何在我面前,陳述自己,他是活生生的,而不是一些問題、答案的堆砌。

但目前的我,除了問問題,寫下回答外,找不到其他方式,去紀錄他的生命。只能半帶愧疚的說,我們是台北的學生,問這些問題,不是做報告,而是把一些資訊帶出去,看能不能引起回響,對這個地方有些幫助。

我的善意,也許讓他覺得重了,必須做點什麼,讓彼此的善意達到平衡。這是鄉村的可愛,施與受必須是和諧的,就像人與土的共生不能是單方的拿取。

他問我要不要喝甘蔗汁。我喝完甘蔗汁後,他又覺得不夠,叫我一定要等著,他去屋裡拿一包自製黑糖給我。我無法拒絕,只能收下黑糖,讓黑糖的甜味以及重量留在心裡,等待能夠回報它們的一天。

離開陳大哥所在的屋子後,我帶著我的問卷走向另一間房舍。問卷本身也許是種簡化,但人與人之間的某些連結,是強韌的,不會因簡化而消失。它們會維繫的很遠。

c45c16e47dd3-420.jpg
榨取甘蔗精華的機器

系列閱讀:

甲仙訪調(1)越界: 小地方新聞網

甲仙訪調(2)五里埔農業記事: 小地方新聞網

在〈甲仙訪調(3)生命的連結〉中有 3 則留言

  1. 謝謝鼓勵,我會努力把台語學好。甲仙很美,要親近他,得試著去學習它的「語言」。

    彼此加油!

    我們有更多的文章,發表在專屬的Blog上,也歡迎點進來看看:http://scuteam2010.pixnet.net/blog

    惟任

  2. 加油,因為你們的努力,讓我們對這塊土地更有感情,也對未來更有信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