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山城記憶─新店好色文化祭

下城插花班以待客之道為題材,象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誠摯而縝密、絲毫不敢怠慢的心,從進門第一桌開始便以茶葉罐、茶壺、碗筷、盤子、咖啡杯…等作為器皿,與玲瓏有致的花朵作完美的搭配,加以和炫爛的染布…

台北縣新店地區除了擁有好山好水之外,過去漢人在此進墾與泰雅族原住民所爆發的衝突及戰役亦留下了許多歷史故事,為新店山區的開發史留下了輝煌的一頁。在開墾之初,先民先採樟、次植菁作改良土質、最後種茶,如此依時序更迭循環耕作,可看出其環境永續利用之智慧。

因此藍靛成為新店山區早其重要的經濟產業,日治時期更有水解法染色的技術,故留下了多處青礐池。但隨著都會區的發展,地方急遽地開發後,目前新店山區許多珍貴的文史、傳統技藝及產業正逐漸流失、衰微,故由新店山區的社區所共同舉辦「好色文化祭」即是希望能藉由活動前的工作坊與研習課程回塑新店山區的人文歷史與傳統技藝,且藉著活動籌組過程找尋各社區的特色與價值,並將此特色轉換成未來社區發展的願景。

在籌備過程中,由新店鄉土藝文推廣協會負責統籌活動分工、規劃各類研習課程及處理行政事務,但鄉土文藝推廣協會理事長仍鼓勵各社區能自行撰寫靜態展內容,嘗試著用文字去描述自己社區的特色及資源,藉以增進各社區負責人之組織能力;

另外,具豐富活動經驗的鄉土文藝推協會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籌備會中,分享活動經驗、闡述活動目標及其背後之意義;理事長鍾瑞娥即在籌備會中強調「新店社區好(ㄏㄠˋ)色文化祭」的活動名稱不只是呈現活動主題顏色的美好,也希望參與者皆能喜歡這些手工藝品,愛上天然染繽紛的色彩;

而文字上用文化「祭」代替文化「節」是希望本次跨社區的活動性質並不是放煙火式的活動提案,而能成為新店地區居民的共識,每年這個時節持續運行並成為一件年度大紀事,故本次的活動首重跨社區的資源整合,過程中尤強調社區的參與與在地文化認同;社造中心吳盈慧老師也在社區籌備會中提醒社區於活動當天可從各面向展現「好色文化祭」之主題,藉著色彩的運用突顯出社區發展的目標及特色。 

990508huaihhiyboi-200.jpg05靜態展區
新店社區好色文化祭的作品

用藝術與色彩打造彩色人生

活動當天,在到達活動中心前,從五顏六色的染布所佈置的廊道中便可期待等會兒的色彩饗宴,往靜態展區前進,樓梯間盛開的染布花朵那麼地細緻且栩栩如生,花朵周圍的牆面彩色蝴蝶翩翩,紙鳥成群,其佈置皆是社區朋友們平日參與社區內美學課程的作品。

來到了靜態展場,發現小小的室內空間竟涵蓋了大大的社區能量;下城社區彩色烘焙坊的彩色點心令人垂涎,其糕點皆是在地農產品的原色彩融合蔬果功能,以養生、創意的概念所烘焙而成,現場志工也提到烘焙坊除了配合社區活動提供糕點外,平日也為社區內長者準備免費點心並給予關懷,展現了社區資源共享的良好示範。

延著展示桌繼續參觀,鄉土文藝推廣協會的染線及作品井然而有層次地擺設在展示台上,用染線及染布排列成的木框展板和諧且柔美,線材及布料所製成的各式產品都因為手工染色顯得獨一無二;

身旁的志工毫不吝嗇地和參觀者分享社區在染色的過程中,學員們都是由三個顏色為基底去調配出多種不同的色彩,且不同的方法即可染出不同的花色,從採集植物到複染,每個環節都必須細心處理、耐心等候;

看著志工導覽時臉上所流露出的興奮與喜悅,可以發現社區朋友除了實務上的操作,在活動前的研習課程中獲得的還有更多的相關知識及成為知識傳遞者的成就感。另外展場內也展示了各社區平日自行開課教學的作品,彩繪圍裙、沙包、不織布、折紙、撕畫…等的製作材料即結合了生活美學及環保概念,大多就地取材,或讓廢棄物重新再利用。

03下城社區彩色烘培坊成員02下城社區彩色烘焙糕點
下城社區彩色烘培坊成員02下城社區彩色烘焙糕點

04靜態展區06下城社區長者們的作品與彩繪圍裙
下城社區作品與彩繪圍裙

五感體驗‧「好色文化」饗宴

待導覽及體驗的活動結束後,大家陸續回到會場參與接下來的好色文化饗宴。從社區辦桌的一系列活動即可看出社區的分工模式及特色。在佈置上,會場門口可以看到懸掛的染布,隨風起浮的漸層色彩如瀑布般傾洩而下,此時進場的人皆須穿戴手工染製的頭巾才有資格作本次活動中的「好色之徒」,穿過彩色瀑布進入會場,按頭巾花色入席後仍處處是驚喜;

下城插花班以待客之道為題材,象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誠摯而縝密、絲毫不敢怠慢的心,從進門第一桌開始便以茶葉罐、茶壺、碗筷、盤子、咖啡杯…等作為器皿,與玲瓏有致的花朵作完美的搭配,加以和炫爛且斑駁的染布桌巾相互映襯,讓會場的氣氛高雅脫俗,不留於俗套。

上菜前的動態表演雖不比專業藝術團體,但當見到社區長者在表演後因熱烈掌聲而紅了眼眶,才瞭解表演的價值在於讓這些地方上默默耕耘的螺絲釘以光鮮的姿態被看見,也因為參與了公共事務而能夠從中自我肯定。

表演結束後則進入到整個活動的高潮─走秀。鄉土文藝推廣協會提供天然纖維染色的線材,再經由屈尺社區結合時尚雜誌圖樣的巧手編織,染線變身為一件件為model們量身訂作的精巧服裝,加以百忍社區指導走秀技巧、舞台台步儀態等,每個媽媽model們各自展現自信,為社區們共同完成的作品作展示。

走秀結束後即開始用餐,平潭社區用當地農產品烹煮而成一道道色彩豐富的珍饈佳餚,每道菜皆如其名、獨具特色,下城社區亦端出地瓜包及柚子茶作為飯後甜點,讓好色文化「宴」可說是色、香、味、俱全,然而細細品嘗之餘,若用心瀏覽桌面上別出心裁印製出的菜色簡介,便能感受到珍饈佳餚背後在地人衷於自然原味與疼惜土地之情。

07下城社區插花班以碗筷作為花器的精彩傑作08桌面整體擺飾
(左)下城社區插花班以碗筷作為花器的精彩傑作(右)桌面整體擺飾

09-2佳餚皆有其名稱及特色09-1佳餚皆有其名稱及特色
佳餚皆有其名稱及特色

10-2佳餚皆有其名稱及特色10-1佳餚皆有其名稱及特色

色彩延伸至新店山城

本次「好色文化祭」充分將色彩運用於衣著及飲食文化上,帶給所有參與者視覺上鮮明的新店山區印象,其色彩的調製及層次感皆迥異於三峽藍染,其獨幟一格的色彩將持續發展為新店山區的文化特色。而在區域型的活動當中各社區善用自己社區資源來為活動盡一份心力,彼此間不但建立起友誼外亦成為一工作團隊,共同協力完成一項過去從不曾嘗試的活動,因此人際網絡的連結及資源的整合正是本次活動的精神價值。

就社區分工而言,在染織部分,鄉土文藝推廣協會提供天然染線,屈尺社區則負責編織,另外,平潭社區與下城社區烘焙坊在餐點上所作完美的搭配,其手工藝產品之精美與特色飲食文化中的社區分工已可初見區域微型產業的運作模式。

但在活動結束後,必須開始思考營造的工作該如何延續,無論是創造社區產業或是在地的年度活動,其中要得到回響且持續經營的關鍵在於必須注入社區中令人感動的元素,但要將抽象的「感動」轉換成具體的描述,進而將這種描述內化到生活中,形塑出屬於新店山區的社區意象,是未來社區產業發展必須要重視的課題,也是下一階段的挑戰。

11

(作者為臺北縣社區營造中心工作人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