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村的滋味(一)

外面的空地,林阿伯已經勤快的曬起黃豆莢了。熱力讓豆莢時而彈跳,剝剝聲響,這片曬黃豆像是帶著生命活跳著,在眼前時起彼落不停的爆開。

不管怎麼樣,我想來這裡看看火山豆腐。

幾年前,知道花東羅山村出產火山豆腐,一直想來看看,但總是沒有機會成行,上過合樸豆腐班之後,更確認想來的動機,還好有先上過豆腐班的經驗,也讓這趟羅山村火山豆腐的認識更深刻。

從富里站下車,在夜色裡看不到羅山的面貌,隨著車行感覺往著山裡緩緩盤轉,進到一個安靜的村落,四周寧靜中我只能用嗅覺跟空氣中的冷暖來感知這個村子。冬夜裡,山窗螢提著小燈繞旋而飛,先睡一晚車程的疲累吧,明早天亮再來好好看看這村子面貌。

微微窗色轉白就被搖醒,早起的人催促著一起去看雲海,身體的疲累還包裹在溫暖被窩裡,空氣中有濕冷的氣息,我只在腦海裡繚起一片霧白,繼續的睡進晨雲裡。再起床時,已經是早餐時分了,像往常的喝了杯一天最早的溫開水,羅山的水很溫柔順喉,帶點微微的甜,舒坦的迎接認識羅山的第一天開始。

早餐,已經預備在木桌上了,是小菜白粥的農家味。先喝了口米湯暖胃,滋味濃滑~真是好粥,很少在外出時吃到好粥了!除了這白粥,桌上有小碟深濃色蘿蔔,合著白粥嚐,鹹脆之後帶著發酵的酒香,啊~真想讓父親嚐看看呢。之外,還有一碟清甜的菜心,菜埔煎蛋、豆腐乳…。這餐白粥,破例的連喝了二碗半,真是滿足。

cmkipp-400

外面的空地,林阿伯已經勤快的曬起黃豆莢了。攤開在大片陽光下的豆莢,熱力把豆莢乾燥的同時,聽見滿場豆莢時而彈跳,剝剝的聲響,我蹲在旁邊曬著冬陽同時觀察著豆莢如何彈開的,這片曬黃豆像是帶著生命活跳著,在眼前時起彼落不停的爆開。

初冬採收的這些黃豆,是大大有名的花蓮一號,我想到上次豆腐班每個人珍貴的分到一點種在田裡覆土澆了水。花蓮一號在羅山村曾經消失了一段時間,又從花蓮農改場取得豆種,黃豆才重回羅山田地。黃豆在這裡一年兩收,量少的人工栽培,黃豆田就種在村子上方層層梯田地,種黃豆並不輕鬆的,雜草跟黃豆比長大速度,遇上颱風時腰折了豆苗得一株株再扶起,種黃豆的年輕淑萍這麼說著今年遇上的辛勞。

而豆株成熟時,一串豆莢有大有小,有時下面豆莢已經飽熟上面還是幼小,太陽一曬比較快熟的都爆裂在田地裡,人工採收是一株一株看成熟度分批採收的,收穫時是一整株剪下的,這時就需要犧牲一些不成熟幼小的豆,收好的豆株連枝一起用陽光曝曬,再用機器脫殼儲藏。

相對說到國外大面積栽種的黃豆,除了前置的雜草整除,噴藥去蟲,到接近成熟採收期,再噴灑落葉劑強迫讓豆莢成熟,以機器一次採收去殼,再用設備烘乾。倘若成熟期曬的陽光較足夠則又標示稱為陽光黃金豆,是價格較高的進口黃豆,採收到裝船運送的路途大約會經歷上幾個月,這也就是平日市場看到的豆腐、豆乾、各類豆製品的黃豆原料,一般市面上已經見不到本土黃豆的豆製品了,而黃豆的重要性幾乎是可列為民生必需品,竟然多數都是依賴進口。

花蓮一號黃豆的種植,目前數量還是很少很少的,也只集中在花東區域,在這裡看到花蓮一號被大片栽種著,心底有說不出的喜悅。而羅山的泥火山豆腐,特別可貴的是使用自己栽種的花蓮一號黃豆來製作,羅山農家種植的黃豆只留做豆腐用並不外賣,還沒來到羅山前還不知道火山豆腐的黃豆是這麼來的,這是多麼珍貴的黃豆。

a02
a03

跟著黃豆曬過冬陽後,我順著溪水往山上走。

就在眼前田裡還有一些黃豆株,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黃豆植株種在土地的樣子,大約有6.70公分左右高度,黃綠的色彩,可以看到很多的豆莢,一個莢裡會有二、三個豆子,田裡是乾的。有些黃豆株跟著鬼針草混在一起長的一般多,這裡的田埂還是柔軟的草,走在上面很舒服,可以感覺到土壤的溫濕度。

站在梯田上可以清楚看見對面的台灣島大山,下方就是米香豐潤的花東縱谷,早晨的雲霧還殘留些,我可以理解令人驚奇的這片低海拔雲海。而背後就是羅山瀑布,馬路邊來自富里的住民來這接引用泡茶的水,水管就跨在溪谷間的石頭縫,這裡的水說是可以生飲的。水從高處落下之後,水圳分流各處再往下流去,看起來這樣清潔的水灌溉著羅山坡地田園,在羅山水是最重要的吧。

有好的水質,才能做出好的豆腐。

羅山的泥火山豆腐,有自己獨特的鹵水、有純淨甘甜的好水、還有自己栽培的花蓮一號黃豆,這些條件成就了一塊難能可貴的豆腐。

a04a05 a06

(系列待續)

在〈羅山村的滋味(一)〉中有 3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