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的兩岸─高原上聽海(二)

六號門說八號門,八號門說十一號門,十一號門說三號門…詭譎拖延的過程迅速凝結了一票人的意志力,一股火隱隱竄在我們快捷的腳步間,直到我們完整地繞完了一整座體育館,還是不得其門而入。

編按:本文作者為小地方長期寫手,在東部關注地方議題。本文為作者在中國的小地方旅行系列文章,從台灣七年級生的角度寫下兩地人情、地方感的差異。本系列為「七年級的兩岸」系列最終曲,閱讀其他系列文章請見文末附錄。

03
街口

獨自坐了四個小時的車,在昏沉的意識裡來到香格里拉,小雨中我負著大背包走在三千三百米的高原上,只為了趕赴康巴藝術節──一個來自香格里拉的藏族朋友曾經的邀請,他說一定要來看看,話語中能感受到他對康巴藝術節的期待。

我其實並不了解康巴藝術節的細節與內容,僅僅依憑一分誠摯的推薦而來,下車後我甚至來不及去客棧,便馬不停蹄沿街詢問表演節目和相關票務,縣城的人民很友善,儘管知道不多,也微笑回答我的問題,才知道當晚正是最後一天的閉幕式。沒有時間遺憾,高原上的小雨真冷,打著傘我尋找半天,還是沒找到售票端點。

而你必須不厭其煩地問,才能在多種不同的答案裡漸漸找到那個推測的平衡值,漸漸發現當地人幾乎都有票劵,直到連路邊的清道婦女都想把她120元的票賣給我,才恍忽明白這是全縣城共襄盛舉的活動。我搖搖頭向清道婦女道謝,最便宜50元的票卷到底在哪?

04
小吃店裡他們告訴我,晚上要看閉幕式的電視直播

直到縣委會應允我拿票,距離閉幕式只剩下一個小時了,而我還背著大背包狼狽地站在街頭。和縣城外的客棧聯繫,請師傅來接走我的大包,抽出一本書當作等待節目開始的工具,捏著那張得來不易的便宜票劵,一身輕鬆地前往會場。

眼睜睜地看所有公交車搖身一變為藝術節專用車,看許多當地民眾攜家帶眷一群一群跳上車,這是香格里拉的盛事。一個人默默坐在公交車的角落,驚訝於沒有多少遊客同行,周遭的人嘻笑怒罵著,人手一張票,有人聰明地帶了雨衣,高原上的人們,黑黑的皮膚上,是紅通通的兩頰(美麗極了的高原紅),很開心自己混在人群裡,同縣民共赴往一個盛會──由雲南迪慶、西藏昌都、四川甘孜、青海玉樹等四地共同舉辦的康巴藝術節閉幕式晚會。

我們在一個大型體育館前通通被倒下車,我拉緊大衣隨人潮前進,看眾多家人、情人與朋友手拉手或肩並肩前進,想起參加高雄世運會的場景。體育館一共有十三個門,50元門票必須從五號門進去,我跟上了一小群尋找五號門的人,同一工作單位的六個職員,大家繞著繞著終於找到五號門,但它被關起來了,守門負責人冷淡地說:「你們要從後面的門進去。」於是我們一列人,乖乖地往六號門前進。

就這麼一號門一號門地問,奇怪的是,每個門都在相互推拖,六號門說八號門,八號門說十一號門,十一號門說三號門…詭譎拖延的過程迅速凝結了五號門一票人的意志力,你感覺到一股火隱隱竄在我們快捷的腳步間,直到我們完整地繞完了一整座體育館,還是不得其門而入。

五號門隊伍的領頭,是一個氣勢洶洶的胖大嬸,她最後提著守門負責人的領子,高聲說:「我們已經繞完了一整圈,到底怎麼回事兒啊?!」、「最便宜的票不是票啊?」一旁有瘦小的大叔好聲好氣地拉著她,和守門負責人鞠躬:「隨便幾號門都可以,趕緊讓我們進去吧!」

我卻覺得因為這群人,而得以津津有味地享受整個延宕的過程。我不是一個人,除了看表演以外,還參與了生動豐富的細小生活。如果這是一齣話劇,那位胖大嬸必然是個逗趣的要角,在她凌厲氣勢的高聲要求下,十三號門負責人不得不配給一個警員給我們,領我們到三號門,由警員親自和三號門負責人溝通,大家終於順利進場。

最便宜的票在露天看台上,頂上空空,我們得淋雨觀賞演出,好在每個座位上都有一件塑膠雨衣(據說第一天大雨傾盆的開幕式令許多人變成落湯雞),左右無人之時,一人能拿上好幾件雨衣,鋪椅座、椅背或直接把露在外邊的雙腳圍起來,一邊發抖一邊等節目開始。

(系列待續)

延伸閱讀:七年級的兩岸系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