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小道報(6)這裡有放送,沒有張君雅

在吉貝,沒有張君雅,這裡有的是:「台電公司在土地公廟前收費,請大家來繳錢。」或是「今天風浪大,下午交通船停開」。

image001

「張君雅小妹妹,你家的泡麵煮好了,你阿嬤限妳一分鐘趕緊回去吃。」

螢幕上,一個捲捲頭,穿著制服的可愛女孩兒,從街頭跑到巷尾,穿過一個又一個的場景,成功行銷了某牌手打麵,還衍伸出一系列以他為名的商品。

在吉貝,沒有張君雅,也沒有幫孫子泡麵會限時的阿嬤,這裡有的是:

「XXX商店有現撈的煙仔魚喔!歡迎大家來參觀選購。」

「台電公司在土地公廟前收費,請大家來繳錢。」

或是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趕緊來衛生室打流感疫苗」

「今天風浪大,下午交通船停開」

沒有誇張的戲劇情節,吉貝的社區廣播,說的都是很尋常、很生活,但卻很重要的事。當地人不叫他「廣播」,而稱他為「放送」(音:ㄏㄨㄥˋ ㄕㄤˇ)。(註1)

離島的交通不便與地區經濟

還記得第一次聽到台電公司在土地公廟前收費,我大驚小怪的帶著相機飛奔過去,只見幾個穿著制服的人坐著,一邊悠閒聊天,一邊讓居民拿單繳費,我突然恍然大悟:「對ㄟ!這裡沒有便利商店,也沒有台電駐點,領到單的居民,若沒有自動轉帳,就只能靠著每兩個月一次在土地公廟前的小小臨時辦公室。」

image003
土地公廟前的台電臨時辦公室

相較於佈告欄得看一大堆字,又不夠即時,吉貝所有動態訊息,靠的就是一只小小麥克風與綁在木頭電線桿上的喇叭,尤其,是和買賣有關的。在吉貝,幾乎每天都會聽到哪裡又在賣著什麼的放送訊息,那往往是漁船剛捕回來最「新鮮」的魚獲。

image005
碼頭邊放送的新鮮魚獲

在城市的大社會裡,賣東西、辦活動得行銷、發傳單,最好還要跨國宣傳,擴大市佔率或影響力;但在吉貝的小聚落裡,這些複雜的前置作業、宣傳語彙、形象塑造通通不用,只要抓起麥克風,把魚種、地點講出來,生意好不好過一會兒馬上見真章,若有剩餘的,再往外賣去馬公或台灣。吉貝人捕魚給吉貝人吃,這種地區經濟的魅力在於,絕對便宜、絕對新鮮、也絕對的無預期,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今天會捕到什麼魚或到底有沒有人在賣魚?

討海人看天吃飯,煮飯人聽「放送」吃魚,但一山還有一山高,厲害一點的婆婆媽媽,靠著耳語傳播,早搶先一步在「放送」前,就把新鮮的魚獲買走了。

image007
聽到放送來買魚、看熱鬧的居民

但不管怎麼樣,各種新鮮、要讓大家立刻知道的即時訊息,都會透過吉貝的兩台放送機(一台在廟宇信仰中心武聖殿內;另一台在村辦公室裡)來傳遞。

如果動用一點想像力,放送的感覺很像按住電影的暫時停止鍵,從按下麥克風還未講話前的沙沙音,或有人拍拍麥克風扣扣扣的測試,大家就開始摒氣凝神了,待「放送」聲音一下,原本正在講話的人都會停住,拉長了耳朵,聽空氣中的隻字片語,待挖挖挖一長串的內容結束後,才又七嘴八舌了起來。那段很短的時間,所有動作都會打住,只有聲音在流動,剛好可讓人準備爆米花、上廁所。好了、好了,電影又要重新開始,畫面活了起來!

吉貝最佳放送員

在吉貝的放送界裡,最常聽到的聲音,便是吉貝菜董(關於菜董文章,請見「人物側寫-菜董,我的開心果」)。菜董因口齒清晰,速度適中,講話又有禮貌,榮登吉貝最佳放送員。舉凡誰家有要賣魚、賣螃蟹、賣小卷、還是社區活動中心要辦活動,都會麻煩菜董「放送」。

對於榮登最佳放送員,菜董的得獎感言是:「吉貝人唱歌麥克風搶第一,但如果要放送就害羞了。」。

其實,菜董的秘訣是,一定講兩次,且不能講太快,最重要的是,當他放送自己的菜和別人的魚時,一定要有差別。

「等等,差別在哪?」我問。

「你沒發現我在放送自己家菜時,都會在最後加一句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嗎?」

祝福,是菜董要給自己客人的,其他幫忙的,就公事公辦,把事情講清楚就行。

原來,還有這一招。

敲鑼打鼓報馬仔

問到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放送」的,這裡的人大多都不記得了。

「是從小就有嗎?」城市俗,從沒住過有「放送」地方的我問。

「不是,我小時候沒有」莊大哥回答。

「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嘛!」我纏著再問

「我哪知道,你去問比較老的人」

後來,我問了年輕的、老的,就是沒人能確切回答這個他們每天聽的、用的很習慣的放送器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倒是村長想起了從前沒「放送」時的光景。

以前如果遇到什麼事要通知大家,會有一個報馬仔沿街敲鑼打鼓,邊敲邊喊:「來喔!來喔!大家作伙來修堤岸;或是,民丁注意,要犒軍了!」,居民聽到,也會幫忙交相走告。

原來,「放送」只是報馬仔的變形,祖先渡海來吉貝三百多年了,很多的本質都沒有變。

比如說,為了避風居民集中在島嶼東南方的聚落內,房子挨在一起,百年來,人與人都被繫的緊緊的,只要幾天沒去給鄰居們看,大家都會以為我們回台灣了;比如說,過去「做山討海」(半漁半農)的生活方式還存在著,婦女到菜宅種菜,男人趁風靜去討海;又比如說,專門賣給當地人的柑仔店、小吃店,傳承了幾代後,也都還好好的在這裡。

在面積只有一半中正紀念堂的吉貝聚落裡,傳遞、聯繫、動員,不用很複雜,一只小小的麥克風,就夠了。

註1:「放送」字源應來自日本。日本於1926年成立「日本放送協會」(NHK),當時NHK不是電視台,而只有廣播的形式;1928年日本陸續在台北、板橋、台中、台南、嘉義、花蓮成立放送局,以「放送」來傳遞各式訊息。

(閱讀吉貝小道報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