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邊阿媽的目屎─選字工作坊初體驗

加拿大逵北克有一個村莊推動的案例,叫做『選字工作坊』,大致過程是由專業的劇團在執行,他們設計社區故事小卡手冊,邀請當地社區居民來填寫,然後由劇場人員,從居民寫的手冊中挑選故事的元素編劇,『選字』由此而來…

因為參與文建會『2007社區劇場推廣計畫』,認識了陳淑慧和趙懷玉(紅豆)兩位老師,為期三個月的劇場課程加排練,大家成了好友,認識了他們所屬的劇團:一一擬爾劇團,團長正是淑慧本人。

隔年,宜蘭縣文化局希望港邊社區參與縣內的社區劇場示範計畫,我們當然不做第二人想,邀請淑慧他們再續前緣,這一次,我們讓參與的阿媽、阿公們,從自己的生命故事中擷取元素,編了一齣戲:『嶺腳一蕊花——阿釵的故事』,於宜蘭在地藝術節(2008.12.7)舉辦時演出。

之後,有次在花蓮回宜蘭的火車上偶遇,我們彼此都表示希望能再有合作的機會。終於,第三次,換淑慧找上門來了。

她去國外參加研習活動,看到加拿大逵北克一個村莊推動的案例,叫做『選字工作坊』,大致過程是由專業的劇團在執行,他們設計社區故事小卡手冊,邀請當地社區居民來填寫,然後由劇場人員,從居民寫的手冊中挑選故事的元素來編劇(『選字』即由此而來),劇場人員會與願意擔任演出的社區居民,一同編寫劇本,戲劇公開展演時,同時另行裝置社區居民填寫的所有小卡片,讓卡片故事未能融入戲劇展演的故事或是經驗,也能被社區所有居民看見。

淑慧表示,台灣的社區劇場推廣尚無此類經驗,她想嘗試看看,希望可以跟港邊社區合作,我們是一拍即合。

2009.年10月7日,淑慧來跟社區的一些幹部做說明,讓他們瞭解計畫執行方式,也聽取大家的意見,12月16~18日三天,一一擬爾劇團來了三位團員,在社區內收集社區居民的故事,包括慶對方自行寫小本子,不識字的老人家則口述,由他們代為書寫。最後收集了一百多本的故事筆記,全數寄給劇團,由他們挑選出要編入劇本的內容。

990224-mushganp1160230-360.jpg
紅豆(左)正在幫一位阿媽記下她口述的內容

P1160080
淑慧老師(站立者)向社區居民解說如何寫故事筆記本

2010年1月27~28日,安排的是劇本說明及第一次的排練,地點在岳明國小視聽教室。現場的阿媽們被分派角色,並一幕一幕排練起來。

P1170516
排練時的情景

其中一幕,有個從小被阿媽帶大的孩子,因為到了入學的年齡,父母要帶他回去台北讀國小,阿蝦飾演那位阿媽,當孩子不願意離開而哭鬧,最後仍在拉扯中被帶走的那一刻,她竟真的哭了出來,頻頻拭淚。

當大家繼續排練另一段劇情時,阿蝦心有不甘地,也不顧別人正在排練,起身向前跟老師說,剛才不可以把孩子說帶走就帶走,應該先讓孩子的父母跟她說明(她同時還擺起椅子,安排該怎麼坐),讓她能哄哄孫子的情緒,然後才把孩子帶走。在她的堅持下,隨即重新排過這一段。阿蝦還是哭了,即使淚水夾雜著勉強地笑容。

這齣戲的內容,所講的台詞,都引用字社區居民自己寫的故事,因為是匿名,沒有人知道劇本裡的話是哪一個人寫的,但絕對都是最真實的。

P1160095
社區居民寫好自己的故事筆記後直接投入箱內,完全匿名

我知道,阿蝦的孫子出生後沒幾天就給她帶,一直到五歲才被父母帶回新竹,她說剛帶回去那一年,孫子每天都打三、四通電話回來,說:『阿媽,我想你!』所以,當她自己演出這段戲時,心裡頭難以割捨的親情頓時被喚出,慶幸的是,因為是演戲,劇本又可以照自己的意思調整,讓她能夠藉此釋放然後被安撫。

另一位阿子(林素玉)阿媽也是在排練完後,坐在位子上一直擦眼淚,讓我們有點不瞭解,因為她演的是孩子要求要離開家去台北工作的母親,但是她的兩個孩子都住在社區裡啊?後來她講出來我們才知道,原來當初她的大兒子也有過這樣的一段故事,因她極力反對才打消。她的眼淚可純粹是觸景傷情。

經過一個晚上的排練,淑慧、紅豆跟我都覺得阿媽們的演技真是大躍進,大家都很進入情況,不像二、三年前剛接觸劇場時,像今天這幾幕戲,可能要搞上一、二個月。

有句話說:『要感動別人要先感動自己』,看著阿媽們『純情的目屎』,我很期待這齣戲呢。

青松聊市集─因友善生命而集合

從有人類以來,人們便因彼此生活所需,生命所感而聚,就像人們因牛而聚而有「牛墟」,為花而集遂有「花市」,當人們為了友善彼此、友善生命而集合在一起時,這股能量將有軟化所有堅硬外殼的力量!

如果把人分成兩種,一種是喜歡逛市場的人,

另一種是不喜歡逛市場的人,我想自己肯定屬於後者!

這點可以從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時代,

直到後來預約訂購的穀東俱樂部時期,

青松始終堅持無店舖路線得以證明。

不知是生性靦腆內向(可能大家不相信,但這是真的!),

還是對不少生意人「生理嘴,胡累累」的偏見,

上市場採購家用向來都是內人美虹的專司,

儘管她總是能從菜市場帶回許多有趣的見聞,

還有各式各樣美味的佳肴,自己還是無法理解,

為何她能夠一日三上菜市場而不減其趣?

然而從去年的六月起,好友阿寶發起友善小農聯盟,

希望能夠整合宜蘭在地小農,開闢出一條自有銷售的通路,

讓友善農耕的種子能在蘭陽平原上遍地發芽。

20100220shtoutan-400.jpg
宜蘭友善市集(圖片轉載自「綺文的部落格」)

為了支持這個「地產地銷」、「環保減碳」的理想,

縱使心中對市集興趣缺缺,卻也只得硬著頭皮奮力而為,

在隔週舉辦的市集中擺上一攤,賣起自家的豆腐乳跟黑糯米茶。

結果情況一如預料,若非早先結識的朋友,

或是曾經嚐過味道的主顧,實在難以狠下心來,

購買這瓶售價約莫一般市價兩倍以上的豆腐乳!

既然花了時間跟心血,如何才能讓走馬看花的消費者,

理解這些用心生產的食品,確實值得標籤上的價格呢?

這不但是自己的課題,似乎也是市集夥伴們的難題。

不過,每次市集後的小農聚會,似乎也無法理出個頭緒,

甚至在開市的新鮮期過後,僻處羅東溪畔一隅的市集來客愈見稀疏,

自己的心底也不禁焦急起來。

所幸,堅持的人總會尋得出路,後來阿寶在市集夥伴文獻的引介下,

與慈心華德福學校的家長社群們取得協議,

同意在師資培訓期間借用校園集市,

這才讓原本「內銷」或「外銷」定位不清的小農市集,

尋得穩定支持的在地消費力量,也暫時穩住了小農們不安的心。

石頭湯 242
宜蘭友善市集(圖片轉載自「綺文的部落格」)

儘管後來囿於校園使用的條件限制,小農市集不得不再度三遷,

終於在冬山鄉的慈心華德福幼稚園落腳,

同時也在學校家長社群們的鼎力支持下,變身為「大宅院友善市集」,

這段過程恐怕唯有身歷其境者,才能瞭解其中的辛酸點滴。

至今仍舊難忘那場在幼稚園裡的市集籌備聚會,

在華式教育特有的柔和粉彩色調包圍下,

就著略顯昏黃的燈光,無論是生產者或消費者,

無論是土生土長或是初來乍到,彼此熱切地訴說著對這個市集的期待…

石頭湯 340
宜蘭友善市集(圖片轉載自「綺文的部落格」)

至此,我想這個無意中誕生的市集,已經不負其名所託,

醞釀出一種獨有的友善氛圍,

在這兒真的有人願意站出來對土地友善、對消費者友善,

同時也對農民展現最大的善意!

儘管面對未來,究竟「友善」與「有機」如何分別?

生產者的用心如何反映在品質上?

消費者對價格與便利性的需求如何得到滿足?

市集的後勤勞務如何有效的運作…

光是想像可能的問題就不免讓人頭大,

但奇妙的是,我心已然篤定,確知一切將漸入佳境,真的!

石頭湯 295
宜蘭友善市集(圖片轉載自「綺文的部落格」)

驀然回首,集市以來已匆匆七個月,

始終刻意保持距離的自己,這才覺察市集無比的魅力!

從有人類以來,人們便因彼此生活所需,生命所感而聚,

就像人們因牛而聚而有「牛墟」,為花而集遂有「花市」,

當人們為了友善彼此、友善生命而集合在一起時,

這股能量將有軟化所有堅硬外殼的力量!

思索至此,也不得不佩服阿寶命名的率直與神妙!(不愧是中文系的)

那天,在市集夥伴們的邀約下,結束前大夥一起圍圈輕唱,

小農們彼此交換費心生產的農產品,

任誰都能感受到在細雨寒風中,有一股看不見的暖流已悄悄升起,

駑鈍如我者也終於明白,為何人類能夠「瘋市集」,數千年來始終如一。

來吧!找個日子,一起到宜蘭冬山來逗鬧熱、找趣味!

只要你有心,包你有食嘛有掠!

(下次大宅院友善市集的日期是2月27日(週六),
地點是冬山鄉順安村永興路2段273巷1號。

想知道任何市集的最新動態可以參考綺文的部落格http://goodsimplelife2009.blogspot.com/

傳藝中心過度商業化,傳承宗旨已斑駁不清?

雖然傳藝中心以文化傳承為重點,休閒觀光發展為輔,但以2010年元旦,傳藝中心邀請之表演團隊為例,所邀請的團隊無法展現傳藝中心所應給人的主要價值概念,另因民藝街坊過於商業化,且建築本身並不所具有歷史感…

位於宜蘭縣五結鄉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簡稱傳藝中心)是在國際童玩節告吹後,另一項讓宜蘭走出國際,並且有著深刻傳統文化傳承、教育意義的國內重要藝文中心;傳藝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底,累計入園遊客數已達130萬人次[1],這樣的數字代表的是臺灣傳統藝術文化復興成功,或是其實只是過度商業化帶來了虛胖的觀光數字,卻未真正的達成既有宗旨呢?

傳藝中心背景介紹

政府鑒於社會變遷快速,傳統藝術文化即將成為失根的蘭花,傳統技藝將後繼無人,而於1995年2月奉行政院核定,將「籌設東北部民俗技藝園計畫」提升轉型為「傳統藝術中心籌設計畫」,並定位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文建會)附屬機構,1996年籌備處成立,經過7年的興建,2003年10月正式對外開園營運。

其重要地位為第一個由政府主導籌建的民俗技藝園區;為了要落實「民俗來自於民間更要回到民間」的理念,且除民間外,更鼓勵企業一同發展文創產業,故以OT方式將部分區域委外給民間企業經營,讓民間的活力、人力、物力與傳藝中心進行良好的導入與對話。

伴隨文化創意產業在臺灣逐漸發酵,2008年3月因應文建會組織政策調整,傳藝中心整併於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簡稱傳藝總處),成為轄下派出單位之一,更為加強其傳承、教育、推廣、培植等重要理念[2]

通路大老進駐傳藝中心

誠如前述,傳藝中心正式開放2年後,園區部分設施以OT方式委外給由統一企業成立之子公司-統一蘭陽藝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統一蘭陽公司)經營,依據2007年9月22日經濟日報報導指出,統一蘭陽公司接手經營後首度由虧轉盈(林茂仁,2007),顯示企業化經營的嶄新可能性;傳藝中心整體規劃依據傳統戲曲、音樂、舞蹈、工藝及民俗雜技的需求籌建,規劃21棟建築及景觀區,主要分為傳統藝術傳習及展演區、傳統工藝推廣區、景觀體驗區等,而統一蘭陽公司經營區域評價最兩極化的便是民藝街坊的部分。

傳藝中心剛開幕時,有許多人因為不用票價,而且民俗表演極有特色而心愛萬分,近年來,不僅票要價150元(普通票)[3],接近國際知名之國立故宮博物院,若是整體園區真的以傳統文化展現為核心的話,倒還可以令人理解,但是,民藝街坊上不僅任何商品皆是100元起跳,雖然養成大眾文化消費的習慣很好,然而,園區內設施幾乎都需要付費,是否以調降票價減低民眾負擔,值得思考與評估。

雖然傳藝中心以文化傳承為重點,休閒觀光發展為輔,但以2010年元旦,傳藝中心邀請之表演團隊為例,所邀請的團隊為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武術隊、小丑默劇團、如果兒童劇團等(江志雄,2010),雖然表演內容多少有結合傳統藝術,可是若以扶植或培養之國樂團、豫劇團、京劇團,甚至是宜蘭的文化根基-歌仔戲,這樣的表演團隊,並無法展現傳藝中心所應給人的主要價值概念,另因民藝街坊過於商業化,且建築本身並不如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剝皮寮所具有的歷史感,若傳統藝術文化從主角變成配角,而商業觀光成為重點發展,其形象如同其他散落於各鄉鎮的老街一般,價值何在?

990126-chuanyi4-400.jpg
每到假日總是人聲鼎沸的民藝街坊(劉正輝提供)

傳藝總處應發揮其效用

傳藝總處底下,不僅設有傳藝中心,還有國家國樂團、臺灣豫劇團、臺灣音樂中心與國光劇團等[4],這樣的組合,應該在傳藝中心要發揮強烈的重用,傳藝中心若是能夠開發一些團隊進駐,成為專門專業的表演團隊,然後以大團帶地方小團的方式,讓宜蘭的歌仔戲文化能夠更加深入與深刻發展,最重要的是,讓發揚傳統藝術文化的能見度更加提高,而不讓許多民眾因其過於商業化,而減少再訪意願。

賴聲川先生曾經於「賴聲川的創意學」一書寫道:「創意產業」必須依賴「創意」才能成立;「創意」又必須要依賴「文化才能茁壯」(2006:97)。以傳統「文化」作為其重要涵養的傳藝中心,應該去思索商業與文化間的平衡點,雖然傳藝中心在經濟層面上看似成功(此部分確實令人讚嘆萬分),但是,如若眾人所期待的文化層面,卻在園區經營的壓力下而被逐漸犧牲掉,這將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換言之,若不思索如何能夠在教育、推廣、扶植等層面,成為傳藝中心的確切使命與具體形象,而是發展成為許多觀光老街般的特色薄弱,則只是在消耗自我的文化財而已。

參考文獻:

江志雄,2010,〈宜蘭傳藝中心 新節目登場〉。自由時報電子報,2010 年1月2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2/today-north13.htm。

林茂仁,2007,〈統一超 擴大進軍文創產業〉。經濟日報(臺北),2007 年9月22日。

賴聲川,2006,《賴聲川的創意學》。臺北:天下雜誌。

備註:

[1] 參考傳藝中心官網之2004-2008年入園人數統計表,網址:http://www.ncfta.gov.tw/ncfta_ce/Files/O_affair/664615155452_A.xls。

[2] 參考傳藝中心官網,網址:http://www.ncfta.gov.tw/。

[3] 同附註2。

[4] 參考國立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官網,網址:http://www.nhtta.gov.tw/ce/content.htm。

(本文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98年度第1學期文化政策課程之生態博物館工作坊的分組書面報告,除撰稿者外,小組成員尚包括戴呈穎、謝宜蓁、詹心雅、劉小同、陳惠瑩、王芝珮、顏多嘉。)

小農的溫柔革命~兼對友善耕作班與小農市集的期待

友善小農市集販賣的不是農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價值觀,若能獲得消費者的信賴、接納,市集就能堅持的走下去。當消費者因為遇見一個偶然的你(我們之一)而改變,那就是這場溫柔小革命或友善市集的真正成功。

十年前一心想還地於林的阿寶上梨山承租了一塊位於阧坡的原住民保留地梨園,開始了她的討山生活。在大多是隻身一人獨處山中的日子裡,阿寶按照自己的友善山林及友善耕作理念,走了一條一般人不太會也不願走的道路。初期雖然有收成,卻面臨求售無門的窘境,不得已只好藉助於行口盤商,但仍受產品外觀不美的挑剔而受盡剝削,這些辛苦點滴都一一記在這本「女農討山誌」的血淚錄中。

990126-fushoushan420.jpg
福壽山農地多於陡坡上,右方已崩塌,阿寶早先於梨山耕作,實踐護土理想(圖片提供/宜蘭魚)。

也是因為這本媲美美國土地倫理先驅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寫的「湖濱散記(Walden)」的台灣女梭羅討山誌,藉由口耳相傳及在產品特色與口感加持之下,再拜網路無遠弗屆之賜,因而逐步建立了知名度而有今日產品宣佈上網未久即訂購額滿之供不應求佳績。這樣的成果不僅得來不易,也是台灣現今農業中的異數。

像阿寶這樣的新農民還有如創立穀東俱樂部的賴青松先生以及最近幾年台灣各地許多加入友善耕作的新農民,這些人的特質有些相近,也都善於文字書寫以捕捉自己的從農心路感觸,從而藉由其著作書寫及部落格經營可讓更多人認同而建立穩定的銷售通路。

雖然阿寶己身已踏穩了腳步,不須煩惱銷路的問題,但阿寶仍關心那些同樣貼近土地與友善耕作的小農,於是在部分回歸宜蘭家鄉後,先號召了一群有理念的小農成立友善耕作小農市集,目前也有穩定的支持客群。繼之阿寶又聯合了這群小農的班底在宜蘭社大開設「全方位健康及友善耕作」課程。

抱著支持的理念,我報了最後一個名額參加了這個友善耕作的初級班。雖然開始時遭致本班一些同學及講師的調侃,但我就是來參加這課程的學員啊!所謂術業有專攻,每一行業皆有我師焉!於是除了第一週早上未及報名的介紹課程外,其他的課程我是全程參與未曾缺課喔!

老實講重做學生的感覺還不賴的,雖然同學們還是遵稱我一聲「老師」而不用我的自然名「宜蘭魚」,但有幸與大家同學一場,共同探討農業問題誠可喜也。

個人覺得小農就是要循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路。相信有阿寶、青松、文獻、創益、嬌燕、幼功、碧鶴、巧萍、阿偉等講師群的引領示範,宜蘭小農有幸也有機會走出自己的友善之道。雖然在這過程中,不太有機會馬上享有佳績,但只要堅持下去,克服初期不確定性的焦慮,就能走出自己的特色。而這個特色是小眾市場,不是有機驗證農業生產者所定位或行銷的大眾市場。

有機驗證農產品因有標章加持故銷售對象可遍及國內外的銷售者,食物里程相對較遠。而友善小農市集因未有驗證標章,故只能定位於在地市場與較短的食物里程優勢,故要獲得在地人尤其友善消費者的認同,方能持續地推動下去。即使有人自遠方慕名而來,可以長遠支持的力量還是在地的力量。

因此小農市集的經營猶如一些獨立書店的經營模式,如王乾任在「獨立書店的明天」中說的: 「獨立書店的營運,必得須深耕在地,成為在地社群的一分子…好比說洪雅書房參與地方文史文化工作,關心地方公共事務」,猶如阿寶等在宜蘭社大開設友善耕作班,擴大影響面,也增加了一些不須去浮誇的知名度,逐步穩定了小農市集的經營。

最後,希望大家在上完這個課程後,有機會落實所學或加入小農行列,讓小農市集的產品有更多元的選擇與多樣性特色。友善耕作班可以給學員的應僅非耕作種植的技巧,而是對環境、對人、對土地倫理、對世界有更深的體悟與覺知,那是一種內化為心靈提升的修為,只有親自了解或接觸土地的人才能體會,這也是一場對自己及社會的溫柔小革命。

因此友善小農市集販賣的不是農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價值觀,這個價值理念若能獲得消費者(或生活者)的信賴、接納,市集就能堅持的走下去。當消費者能因為遇見一個偶然的你(我們之一)而改變,那就是這場溫柔小革命或友善市集的真正成功。

(作者為宜蘭大學動物科技系助理教授,宜蘭社大友善耕作初級班課程學員)

延伸閱讀:友善耕作,在地飲食文/ 友善耕作小農聯盟

如何落實馬告國家公園共管機制?

時至今日,馬告國家公園的設置與否仍在政府與原住民之間僵持不下的意見中延宕,反映國內共管機制的不成熟,以及長期以來上下對話關係未能改善的窘境。本小組便針對此提出建議如下:其一,除設置「原住民諮詢委員會」….

棲蘭山區位於今臺北縣、宜蘭縣、桃園縣、新竹縣的交界,擁有上萬公頃的臺灣原生檜木林,是臺灣僅存的檜木原始林,也是多年來存廢問題備受爭議的「馬告國家公園」,首要保護的天然資源。在政府已承諾與當地住民「共管」園區的情形下,究竟其遲遲無法成立的原因何在?以下便就歷史背景討論起。

背景

1950年代,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在開闢公路的同時,獲得開發公路兩側天然資源的權利,其後又以安置退伍榮民就業等因素為由,要求政府撥出山區大片天然林地,設置專屬林區,並於宜蘭市設立「退輔會森林開發處」,1959年正式經營棲蘭山及大甲溪等兩個事業區。

直到1980年代,臺灣檜木林遭過度濫伐、生態環境不全、自然災害不斷等情形一一浮現,於是1988年民間環保團體發起了第一次搶救檜木林的行動,此舉促使政府將林務局由生產事業單位改制為工務預算機關,檜木林也受到「全面禁伐天然林」之政策保護。

然而,管理棲蘭林區的退輔會仍維持會計獨立、自負盈虧,礙於當時社會保林運動聲浪四起及政府之禁伐令政策,1990年退輔會又提出「特殊經營天然檜木林專案」,藉此獲取棲蘭林區天然檜木林之「枯立及倒木」採伐權。

980119-magaoguo-300.jpg

棲蘭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獨特林相(圖片/劉正輝提供)

「馬告國家公園」成立之契機

1998年,保林團體揭露諸多違規濫伐檜木的事實,隨後第二次保林運動揭竿而起,進而催生將棲蘭山林區劃入「馬告國家公園」之行動。隔年行政院也刪除退輔會森保處的伐木預算,從此全面禁伐。受到過去原住民與政府交惡的先例(例如:玉山國家公園)影響,雙方長期不信任之緊張關係,導致馬告國家公園設置過程爭議不斷,即使內政部於2002年7月公告國家公園範圍並編列第一年預算,隔年卻在泰雅族抗議聲浪中,在立法院遭到凍結。

「共管機制」成形

前任總統陳水扁先生就任後,為實踐成立「檜木國家公園」及建立與原住民之「新夥伴關係」的雙重承諾,由主管國家公園之內政部成立「馬告(檜木)國家公園諮詢委員會」,敦聘素來與原住民關係良好的國策顧問高俊明牧師擔任召集人,並邀請泰雅族代表、立法委員、該地區鄉長參與,共同擬議成立一座「與原住民族共管的馬告檜木國家公園」,此為「共管機制」的起源(蕭世暉、蕭惠中,2003:46)。

不過,政府在後續進行範圍劃設調查工作時,並未納入周邊部落的意見,顯然已違背前總統的承諾。共管機制在原住民與政府缺乏互信基礎下,再加上原住民社會已深受現代化力量的影響,共管國家公園的願景比不上實際的日常生活協助,故而淪為宣傳口號(林益仁,2006:16-17)。

回顧原住民的心聲

另一方面,泰雅族人曾於2003年初發表反對設立馬告國家公園的聲明稿,指出政府決策的偏差與族人的訴求(高金素梅團隊,2003),經整理後如下表所示:

政府決策偏差之處 泰雅族代表之訴求
內政部營建署未向行政院報備,非法成立「馬告諮詢委員會」,逕自劃設預定範圍 將2003年度「推動馬告國家公園計畫」保留三百萬元作為部落推廣生態旅遊經營技術與地方說明會之用,其餘全數刪除
內政部營建署於2002年7月22日發布的公告有預定範圍圖,無計畫書,與《國家公園法》之規定不符
馬告的預定範圍漏劃棲蘭山系重要的一萬公頃檜木林,反而多劃入不具保育價值的伐木帶和闊葉林帶,壓迫鄰近泰雅族部落的生活空間 重新劃設範圍,須顧及棲蘭山系和水系之完整性,並留給周邊原住民部落足夠的緩衝帶
馬告的範圍劃設調查工作未納入周邊部落的意見 營建署應立即成立「馬告國家公園範圍劃設調查小組」,且須納入四名周邊部落推選的代表,並於2003年6月底前完成重新劃設
共管機制尚無法源基礎 行政院須於第三次會期將《國家公園法》列入優先審議法案

因應泰雅族人的訴求,內政部營建署將《國家公園法》修正六條、增訂三條,但他們仍以此窒礙難行且無所助益為由,堅守反對立場,並於2003年5月底發表新訴求(李玉蕙,2003):(一)設立「原住民諮詢委員會」,決議馬告的存廢;(二)在林區經營方面,由部落推舉代表組成「經營委員會」,負責實際營運,而政府僅提供協助即可。

建議方案

時至今日,馬告國家公園的設置與否仍在政府與原住民之間僵持不下的意見中延宕,反映國內共管機制的不成熟,以及長期以來上下對話關係未能改善的窘境。本小組便針對此提出建議如下:

其一,除卻設置「原住民諮詢委員會」,尚可參考加拿大Kluane國家公園設置「永續資源議會」之機制及作法(紀駿傑,2002),一方面能為當地的環境議題把關,使自然資源受到適當保護以求永續發展;另一方面能跳脫「土地歸屬權」問題,重新審視國家公園內與周遭環境的保育及資源使用。

其二,目前政府組織(例如: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原住民組織(例如:原住民諮詢委員會)仍各掌其政、各執其事,未來可由雙方推派代表共同籌組「馬告國家公園諮詢委員會」,協調由原住民諮詢委員會所提出之相關議案,以及國家公園管理處規劃、執行之方案內容。

此外,亦可就近參考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改善社頂部落日益惡化之社會課題,嘗試以生態旅遊創造產業的新面貌,並藉此提升社區居民對於保育行動之支持及參與,創造國家公園與部落發展之雙贏機制(劉正輝,2009),此模式的導入亦可為當地居民帶來穩定工作,進而促進在地產業發展、改善社會問題,強化國家公園與社區的關係,將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及目標。

參考文獻

李玉蕙,2003,〈不談馬告 國家公園法還是要修〉。祖靈之邦(網站),2003年5月29日,

http://www.abohom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category&layout=blog&id=36&Itemid=235&limitstart=10

林益仁,2006,〈「自然」的文化建構:爭議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的「森林」〉。《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7:7-23。

紀駿傑,2008,《共管式國家公園個案介紹(一)加拿大Kluane National Park》,臺灣國家公園(網站),2008年11月17日,

http://np.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29:2009-07-21-17-38-16&catid=11:2009-06-22-03-38-32&Itemid=42#

高金素梅團隊,2003,〈馬告國家公園周邊泰雅族部落共同聲明〉。祖靈之邦(網站),2003年1月9日,

http://www.abohom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97:records-record05-797&catid=36:record05&Itemid=235

蕭世暉、蕭惠中,2003,〈國家公園是什麼?~從馬告國家公園爭議談永續發展政策改革~〉。《看守台灣》5(1):44-49。

劉正輝,2009,〈社區參與國家公園經營-以墾丁社頂生態旅遊為例〉。小地方臺灣社區新聞網,2009年2月14日,https://www.dfun.tw/?p=10373


(本文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98年度第1學期文化政策課程之世界遺產工作坊的分組書面報告,經老師推薦與作者同意後刊登於此,除撰稿者外,小組成員尚包括陳毓玲、陳冠丞、黃麗文、陳姵如。)

【好事】憑《找路》,免費入住山海教室一晚

這是無心插柳的尋找,一個新發現與下一個新發現綿密地構成一個個陷阱,把我吸進這個夢幻寫實的經驗。一開始,就停不住了……一切都從「月光」開始。他是任職於金融界的專業經理人,但骨子裡卻住著一個愛登山、愛寫詩的浪漫老靈魂。當有一次不經意地發現…

憑《找路》一書,免費入住山海教室一晚。
無效期限制,隨時有效。

本優惠活動無關出版社宣傳,我也不認識書籍作者,
純粹只是我買了這本書,
純粹因為這本書的故事地點發生在南澳,
純粹因為我讀了它,覺得它很好看,
所以想推薦給更多人。

阿不 2010.1.14

————————————-
〈以下文章轉載自遠流博識網〉

這是無心插柳的尋找,一個新發現與下一個新發現綿密地構成一個個陷阱,把我吸進這個夢幻寫實的經驗。一開始,就停不住了……

一切都從「月光」開始。

他是任職於金融界的專業經理人,但骨子裡卻住著一個愛登山、愛寫詩的浪漫老靈魂。當有一次不經意地發現,那首他從小耳熟能詳的〈月光小夜曲〉,背後似乎有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後,他展開了整個故事的追尋──他想要去找一條深埋在宜蘭南澳山區、已被時間與自然湮蓋的「沙韻之路」。對他來說,這是一條「不曾走過的路」,後來卻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條山徑。

故事源於七十多年前,在南澳深山,一位十七歲的泰雅少女沙韻.哈勇,幫被徵召到南洋當兵的日籍警員揹行李出來時,不幸失足落水。當時的日籍統治者拿這事故當皇民化教育的題材,為沙韻鑄了一口鐘、作了一首歌、拍了一部電影。然後,這一切又隨著台灣光復淡去,只在蘇花公路旁留下一座說明碑,以及那首〈沙韻之鐘〉──後更名為〈月光小夜曲〉,一首四、五年級以上的人大約聽過、卻多半不知其來由的抒情民歌。

為了還原這條「沙韻之路」,他常常一個人,跋山涉水,餐風露宿,披荊斬棘,後來則加入愛侶的默默跟隨與陪伴。而藉著問路,他也逐漸認識了一群泰雅族南澳群(Klesan)的大小朋友。該族的歷史,也從這群朋友口中越聊越多。山上的泰雅老獵人成為湮滅古道的最佳嚮導,找路的敏銳天賦與開路的敬業精神讓跟隨者既感動又讚嘆,他也開始學習用獵人的角度,觀察、行走於山間。有一天當他發現,原本夜行山林會忐忑恐懼的他,突然可以戴起頭燈,聽到哪有聲音就往哪裡去,追尋起飛鼠、山羌,而心情是興奮的,山上的黑暗對他來說,變成是掩護,而不再令他害怕時,他知道,不知不覺中,他已被這片山林徹底改造了……

——————————————————–
更多書籍的介紹,請依下面連結至出版社網站瀏覽~
《找路》遠流出版
http://www.ylib.com/search/ShowBook.asp?BookNo=L0306

難忘的羅東肉羹慶

真正讓我難以忘懷,負笈他鄉時仍懸懸念念的,則是位在羅東鎮成功國小對面的「肉羹慶」。大約小學五年級時,「肉羹慶」在校園邊的人行道上搭了簡便的遮雨棚做起生意。午餐時間不能出校門的小毛頭們在第四節下課…

以前說起宜蘭名產,大家必定想到牛舌餅、蜜餞,貼心一點的,也許還加上「好山好水」。這幾年因為網路傳播之速,宜蘭肉羹之名不脛而走,勝過老招牌的牛舌餅與蜜餞,其中以羅東的「林場肉羹」人氣最旺,除了口味吸引人,更因位在「羅東林業園區」對面,每到假日便座無虛席;而夜市內的「肉羹番」不遑多讓,中午用餐時刻必定大排長龍,是在地人都不想錯過的美食,其肉捲飽滿實在,筆者高中時期就常常在同學的吆喝下,一起訂購來為午餐加菜。

但真正讓我難以忘懷,負笈他鄉時仍懸懸念念的,則是位在羅東鎮成功國小對面的「肉羹慶」。

大約小學五年級時,「肉羹慶」在校園邊的人行道上搭了簡便的遮雨棚做起生意。午餐時間不能出校門的小毛頭們在第四節下課鐘未響時,便昧著老師傳紙條,不論五臟廟內鐘敲得再響,也要派出飛毛腿,「噹」聲一做就用盡全身力氣衝向當時的後門,在鐵柵欄內大喊:「阿姨!麵五碗。」然後使勁兒拉長雙手去接過塑膠袋。

那是一個環保意識還沒抬頭的年代,塑膠袋裡裝的是保力龍碗,也沒有哪一個同學自備筷子;那是一個我們快要遺忘的樸實年代,不管是麵、米粉、粿仔、飯,通通都15塊錢一碗。

因為阿姨很和善,對待我們這些孩子比校園附近的其他老闆娘們親切的多,生意自然一日旺過一日,我上國中時,已經租了店面,而且除了肉羹外,也賣起紅茶。

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國中三年的補習時光,我們一星期有四天吃「肉羹慶」,偶爾補習班老師譴責我們這樣不夠營養,吃一、二次自助餐或據說對成長很有幫助的牛肉麵後,還是覺得吃「肉羹慶」最對味、最有精神。(即使已過而立,吃「肉羹慶」也仍是一種對生活的獎勵呢!)

一晃眼,20年過去,15元變成35元,煮麵的變成兒子,舀羹的是媳婦,也有了一家人共同努力所買下的店面,但其他一切,照舊。紅茶依舊甜得剛剛好,桌椅仍然清潔光亮,地板則像剛剛擦過一般,完全踩不出一絲絲黏膩。

如果你是當天第一組客人,還是能看見乾淨的不得了辣醬罐,那是每天收店時用餐巾紙一罐一罐擦過的成果;至於舀辣醬的小湯匙,也是每天清洗,所以你看不出來那其實是用了十幾年的。阿姨一家人的用心,從環境就可得知。對了,「肉羹慶」也沒有看板,只有二面紅底白字的旗子在營業時被擺在門口,隨風輕舞。

980114-luodungrou-400.jpg
非常普通的店面,但地板每天都光可鑑人。而菜單,真的就是牆面上的那一些,肉羹的變化五種,紅茶一種。

01
很乾淨的辣醬罐。

問起口味,我覺得「林場肉羹」偏甜,尤其20多年來我仍不習慣他們的肉,總是「肉羹麵一碗不要肉」;而「肉羹番」的肉捲比他們的肉羹更吸引我,我總是為了肉捲而去;雖然「肉羹慶」有我那擁護「林場肉羹」的阿爸所說的「臭火焦味」,不過對我們家三姊妹來說,那溫厚的火之氣味,就是「肉羹慶」的招牌。

每當新的肉羹開賣之前,「肉羹慶」會先淋上麻油熱鍋再倒入剛從廚房端來的羹,雖然麻油「隱而不現」,但肉羹因此更溫暖。您也別擔心麻油在夏天太燥,因為這是提味兒用的,絕不會使您流鼻血,而且就算沒有冷氣,也多的是揮汗大快朵頤的人們。

「肉羹慶」的肉薄薄一塊,很少帶筋的,嚼起來不費力卻也口齒留香。香菜也是「肉羹慶」的特色,有一天我吃完後問阿姨:「為什麼今天味道好像不一樣?」她很高興的說:「你吃得出來啊?因為颱風的關係,買不到我們台灣的香菜,所以今天的香菜是泰國的。」我才知道原來「肉羹慶」已經在我的味覺裡建檔了。

如果您也想品嚐「肉羹慶」簡單卻飽滿的幸福,請在週一至週六下午四點之前來。晚了,就只能看見空空的鍋底跟你說「失禮,賣完了。」

12
這已經是今天的第三鍋了。整個檯面依然清潔溜溜。

10
薄、嫩、耐嚼的肉。

11
看見我要拍香菜,阿姨笑得好開心呢!老顧客都知道香菜跟「肉羹慶」的緊密程度。

04
妹妹出國唸書時,在夢中都能聞到這碗肉羹麵的味道。

【宜蘭】推動[友善耕作在地支持] 座談0109

如果學校的午餐食材,有一部分可以直接向農民購買,和當地社區建立合作關係(都會學校也可與某一鄉鎮的社區合作),讓孩子每週或每月,至少有一天「吃一頓有名有姓的飯菜」,它就可以讓孩子瞭解食物生產的過程…

前言:

自從和宜蘭地區的友善耕作小農們發起小農市集,並在宜蘭社區大學開了「全方位的健康與友善耕作」這門課,整個下半年,就全心投入在這兩件事上。現在,社大課程將近尾聲,學期最後,是阿寶、青松和全班同學共同籌辦的一場座談會:「推動友善耕作在地支持的可行性」──實踐我對這門課程的期許:友善的農人要耕的是一畝「三分田」!

何謂「三分田」?一分耕在土地上;一分耕在自己的心靈,還有一分,要耕在社會上。

一月九日下午,如果您對這議題剛好有興趣,也方便到宜蘭,歡迎一起來集思廣議。更歡迎轉寄給適當的朋友,邀請他們與會(具體時間議程,請見文後)。

寫在座談會之前─直接的美味關係

經濟的全球化,為農村及全世界的多樣性生活文化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只要略作思考,就可以看出:這樣的潮流難以永續。因此,比「全球化」更前瞻的「在地化」,將成為導正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今日的工業化農業,以及食物的大規模、多層次、遠距離行銷方式,正在大量預支明日的資源,並解構今日食物與文化的連結──人們不知道食物從何而來?不了解它們用什麼方式生產?感受不到這樣的生產與銷售方式對土地環境的衝擊;不認識農夫的臉孔,更遑論對生態的尊重。於是,農地污染、農藥殘留過高、黑心食品的事件時有所聞,食物富足的代價是:可以大吃大喝,但吃喝得再也沒有安全感!

如果食物的交易可以更直接,生產端的訊息可以更透明,農產品的定價可以適度反映環境成本,也許就是社會改革的一大步。

於是我們提出「直接購買」的想法。這個想法,已經在「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和一些私人團購行動中開始。這些經驗都指出:到處尋找安全的食材困難重重,透過通路商的消費價格又高不可攀,遠不如團體直購,和生產者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來得實際易行,並藉由深入了解生產者的耕作態度與生產環境,建立商業行為之外的人性互動。

此外,這樣的直接購買,也可以重新建立消費者與土地的連結,表達消費者對食物安全與生態環境的關心,真正做到用消費力來支持友善環境的農業。這場座談會便是從這裡發想的。

dsc_8099-420.jpg
用友善耕作栽培小麥的李信武農友,對生產充滿信心(攝影/阿達碼) 。

如果消費教育從中小學營養午餐開始

在人們逐日感嘆:「現在的孩子們對吃飯越來越沒有感恩心」,或擔心孩子們有太多選擇,卻無法分辨健康食材的時候,學校可以做什麼?我們可不可能在學校的教育中,再從最根本的飲食,把社會的人性化找回來,並重建對食物的正確認知與安全感?

教育是社會風貌的型塑場域,學校的教育,是否可以有前瞻性的眼光,將飲食與永續環境的關聯體現在基礎的生活教育中?

如果學校的午餐食材,有一部分可以直接向農民購買,和當地社區建立合作關係(都會學校也可與某一鄉鎮的社區合作),讓孩子每週或每月,至少有一天「吃一頓有名有姓的飯菜」,它就可以:

、讓孩子瞭解食物生產的過程、方法與生態環境間的關係。

、灌輸孩子吃當令當地食物的觀念。

、啟發孩子對食物及生產者的尊重。

、以親自參與、在地監督,建立信任的基礎。

、以合理的價格提升農民的收入。

、維繫地方產業,健全鄉村發展。

、支持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減化肥、減農藥及多樣化栽種。

、敦親睦鄰,加強學校與社區的連結。

這樣的計畫可以用下列行動方案來落實:

、設計教案讓學生瞭解吃當地當令食物的好處。

、以農為師─設計戶外教學課程,讓農夫帶領學生實地體驗。

、在契作農地插牌標示,師生家長皆可隨時關心農地管理狀況。

、協調合理收購價格,保障農民收益。

、要求契作農戶必須履行「有機」,或「吉園圃」安全標準,確保學童飲食安全。以「給自己的孩子吃的食物」為誘因,引導農民種植安全的作物。

、成立輔導小組協調農戶種植多樣化作物,並適當進行用藥安全教育。

、視當地有機農戶之多寡,推行每月或每週一日有機餐,鼓勵對環境友善的農法,改善社區生態環境。

、對學生、教職員及家長公佈契作農戶名單,邀請農人到校,正式介紹並接受感謝。

、將營養午餐的在地消費關念向家長說明,同步進行成人的消費教育。……

如果全國的營養午餐可以結合鄉土教學、環境教育、支持社區農業,對社會的未來,將有很大的潛在效益。

當然,相較於當前的午餐外包制度,這頓「有名有姓的飯菜」將增添許多麻煩─人事開銷,食材價差…等。但農政單位每年花費二百多億的休耕補助經費,這項政策卻因為扼殺農村的生機而爭議不斷。如果同樣的經費,不是用來讓良田閒置,而是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吃到更有意義,且更安全更環保的餐食,鼓勵更多農民朝向友善環境的耕作,提高農產的價值,不是更具建設性嗎?

或者,企業界在思考「社會責任」的同時,是否也願意將它列為一個選項呢?

如果企業發動員工團體直購

以支持友善耕作而言,「社群支持」是非常適合台灣以小農為主的產銷模式,即一群人直接向農民採購,並且是長期的合作關係

這樣的產銷模式可以讓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互惠。一般市場通路,從大盤到零售的過程,售價通常是產地批發的二倍,直購的第一項好處就反映在售價上。假設批發價一斤五十元的產品,市場大約賣到一百元,直購只要將定價居中,即七十五元,就是買者少付二十五,農民多賺二十五元。

企業支持農村產業的方式,可以從團購、契作、員工消費合作社、員工旅遊,或員工餐廳採購的方向進行。

其次,如果不是有機認證的農產品,可以由企業主為無認證的農場出資檢驗;或團購量大時,要求農民付費。既保障員工安全,也督促農民以更謹慎的方式管理田間。

市場上無法反映生產方式,也無法得知產地狀況,消費者沒有足夠的訊息作為選擇的依據。透過直購或契作,訊息透明的程度可以由消費者決定。甚至消費者有權利要求生產方式的配合──如安全用藥、完全有機,或對環境友善。

再者,這樣的產銷關係如果穩定持久,消費者與農民之間關係密切,甚至可以提供員工到農家體驗的機會,也促進城鄉間的交流。

在整體環境日益惡化,民眾對企業的社會責任多所期待的時刻,這樣的行動方案,也許是企業形象與農村產業共榮的一種方式。

=============================================================

「推動友善耕作在地支持之可行性」座談會

宜蘭社區大學「全方位的健康與友善耕作班」和宜蘭大學有機產業發展中心,爲關心農業與國民健康、生態環境及校園飲食教育等問題,希望促進社會各界對農村友善的思考與行動,藉由教育單位、企業與農民交流的機會,分享直接契作的經驗、討論對環境友善且互惠的產銷方式,尋找企業形象與農村發展雙贏的方法。特舉辦「推廣友善耕作在地支持之可行性」座談會

活動日期99年1月9日(星期六)下午13:00-16:35

活動地點:宜蘭社區大學(復興國中內)愛與希望大樓4樓會議室。

宜蘭市復興路二段77號。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教育處、宜蘭社區大學

協辦單位:宜蘭大學有機產業發展中心、友善耕作小農聯盟籌備會

活動流程:

時間 主題 主持人/演講者
13:00~13:30 報到  
13:30~13:35 開幕致辭─林庭賢校長  
13:35~13:45 引言─李寶蓮講師  
13:45~13:50 主持人介紹 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黃璋如教授
13:50-14: 05 新竹縣推動校園有機日案例分享 綠色陣線協會吳東傑
14 :05-14: 20 慈心華德福小中學有機營養午餐供應情況 慈心華德福小學午餐秘書王傳臻小姐
14:20:-15:00 與談人討論、現場Q & A 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黃璋如教授
15:00~15:15 茶敘
15:15~15:20 主持人介紹 穀東俱樂部賴青松先生
15:20~15:35 台灣稻農公司的企業認購制度 台灣稻農公司董事長王得利先生
15:35~15:50 福山農莊與社群支持農業 福山農莊楊正宏先生
15:50~16:30 與談人討論、現場Q & A 穀東俱樂部賴青松先生
16:30~16:35 結語 林庭賢 校長

第一場次與談人:

教育處處長

宜珍實業團膳服務中心負責人 賴榮秋 先生

玉田國小 校長 林光章 先生

柯林國小 校長 王銘德 先生

湖山國小 校長 徐博正 先生

學進國小 校長 葉文華 先生

深溝國小附設幼稚園 老師 林玉淑

第二場次與談人:

新光真情教育基金會 李麗玲 小姐

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企劃推廣組長 林倬立 小姐

好樣綠 余婉如 小姐

Payeasy

期許效益:

一、以座談會的方式,提供多方討論的平台,讓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家長及午餐廠商,藉此平台開始構思「校園飲食教育」的可行性。

二、提供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與農民交流的機會,分享直接契作的經驗,討論互惠的產銷方式,尋找企業形象與農村發展雙贏的方法。

* 報名聯絡:0937 501 240;(02)3518 3980 曾小姐 傳真:(02)6600 0186

【宜蘭】港邊社區體驗窯烤披薩!2010.01–

元旦連假三天還沒想到怎麼安排假期嗎?!港邊社區邀您一同體驗窯烤披薩DIY的樂趣~除了每週六、日上午11點至下午2點,假日柴燒pizza窯開放一般遊客體驗,這次元旦假期連續三天10點至下午3點,我們也都有開窯喔!

元旦連假三天還沒想到怎麼安排假期嗎?!

港邊社區邀您一同體驗窯烤披薩DIY的樂趣~

+++++元旦開窯好康報報+++++

除了每週六、日上午11點至下午2點,假日柴燒pizza窯開放一般遊客體驗
這次元旦假期連續三天10點至下午3我們也都有開窯喔!
限量供應,賣完為止!想體驗窯烤披薩DIY的朋友,歡迎事先預約,以免向隅^^

披薩亦提供素食

※價格 →150 元/一份…附飲料

※好康A不完 →遊客回去之後若將柴燒披薩的相關內容及體驗心得寫於部落格,即贈送pizza兌換券一張

烤披薩之外,也可以體驗彩繪石頭魚&植物染DIY唷!但煩請事先預約,謝謝~

image004

聯絡方式
預約電話:03-9909177   03-9904360

傳真:03-9909442

E-MAIL:gangbian196@gmail.com

住址:宜蘭縣蘇澳鎮港邊里蘇濱路一段196號

港邊社區官方網站:http://www.wwg.org.tw/

港邊社區部落格:http://blog.ilc.edu.tw/blog/blog/2286

港邊(gunben)噗浪Plurk:http://www.plurk.com/gunben

上班時間
週一休館

週二~週五:上午8點半至下午4點半

週六~週日:上午8點至下午5點

相關遊客部落格貼文:

蘇澳無尾港

http://blog.yam.com/tachiya/article/25028926

來去無尾港~烤PIZZA

http://blog.xuite.net/diymaster/health/28469495

98宜蘭體驗之旅~無尾港窯烤披薩

http://blog.yam.com/onejlv/article/25015343

是誰吃了阿良作的披薩?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2226/post/6386/82505

98.11.17無尾港生態社區巡禮

http://tw.myblog.yahoo.com/jw!fe8rfOWLFQT33yAdU3ARi9M-/article?mid=2464

參加牽罟(抓魚)活動~宜蘭縣無尾港生態社區-2009-05-23

http://tw.myblog.yahoo.com/jw!cPDiuk2THh6lRcq7xkslB.I-/article?mid=537

【吃飯】2010年「青松米」榖友招募

老實說,除了7月盛夏的颱風季之外,每年年底的12月,是另一個讓農伕緊張的時期,因為屆時穀份預約的情形,將影響農伕來年是否能進行穩定的計畫生產。目前,2010年預計仍維持 4.7甲 左右的耕作面積,預約穀份約達目標值的30%,距離穩定生產的理想仍有一段差距,歡迎有興趣預約青松米…

2 0 1 0 穀 東 招 募 強。力。放。送。中!!!

老實說,除了7月盛夏的颱風季之外,
每年年底的12月,是另一個讓農伕緊張的時期,
因為屆時穀份預約的情形,
將影響農伕來年是否能進行穩定的計畫生產。

目前,2010年預計仍維持 4.7甲 左右的耕作面積,
而至今預約穀份約達目標值的30%,
距離穩定生產的理想仍有一段差距,
歡迎有興趣預約青松米的老穀東、新穀友們,
繼續支持與愛顧,也歡迎您食好逗相報,
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因為共同耕地、作伙食飯而結緣的故事…

ps1.若您願意在社區或學校召集讀書會或演講,
青松十分樂意前往,為大家現身說法穀東歸農的故事!

Ps2.若您基於個人需要,希望分期劃撥穀金,
也請別客氣告訴青松!

2010年,青松米穀友招募說明

如果您曾經陪伴我們,走過「自己種的米」的「委託種植」時代,相信您對「青松米」的「預約訂購,計畫生產」的觀念不會陌生,若您是第一次接觸青松米‧榖東俱樂部的新朋友,且聽我們慢慢道來。

首先,成為青松米預約訂購的穀友,表示您支持我們友善對待土地,計畫性生產的經營理念。以看天吃飯的農業作為生計基礎的農人,除了要面對各種天然災害所帶來的風險,更不容易的是接受市場機制的嚴苛考驗。尤其,當原本供作「食品」之用的農產品,必須經過層層轉運、加工成為市場上爭奇鬥妍的「商品」時,掌握銷售管道生殺大權的通路經營者,是否能夠在「商品」的銷貨利潤,與「食品」的安全食用價值之間,取得合情合理的平衡,就成為你我飲食安全的重要關鍵!

在這個食品安全備受考驗的時代,當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那自給自足的理想世界,或許尋得一個願意公開栽培與加工過程,誠實進行生產的農民,以預約訂購的方式支持其穩定的生活,會是一個還不錯的產銷方式,尤其對稻米這種日常需要的主食而言更是如此!然而,為了達到支持計畫性生產的理想,您必須先試著預估每個月的稻米食用量。

在這裡我們有個簡單的換算公式:
1 斤 米 = 4 杯 米 = 8 碗 飯

當您計算出每個月的稻米食用量之後,再乘上1年12個月份,便成為您家中的年度稻米食用量。您只要依此填好青松米的預約訂購單,並且在新年度的插秧季(每年的2月底)之前,將該筆榖金款項(預約供應價為每台斤80元,若收成後追加訂榖供應價為每台斤85元)匯入指定的農伕帳戶,我們便會在收成之後,在您指定的月份,為您寄上稻穀全程冷藏保鮮,當月碾製的新鮮稻米(每次配送30台斤)!

目前,我們選擇種植的品種是符合在地水土,耐病蟲害的台中秈稻十號,種植的地點在蘭陽溪北岸的員山鄉,以水源豐沛、水質清澈聞名的深溝村。我們在每年的二月份進行育苗作業,三月初施用基礎肥料(以有機粒肥、粗糠、米糠為主),三月中旬插秧,順利的話能在七月中旬至下旬收割。

田間管理的原則以不施用化學性農藥及化學肥料為主,另外儘可能選擇完整的區塊操作,以避免過多的鄰田藥劑污染。此外,持續性的灌溉用水及土壤檢測,也是避免田間操作不當或外來污染發生的必要手段。

另外要強調的是,我們固然敬佩許多朋友在推動有機農業認證上的努力,但目前「青松米」並未申請任何有機認證,除了宥於本身條件之外,我們更相信,如果消費者願意到田邊關心生產者,或與農民保持適當的聯繫,並且親自確認田間生態環境的完整性及豐富性,這些都將有效地鼓勵農民與農村往環保與健康的方向發展!

因此,除了每個月以紙本及電子報的方式報告田間工作狀況外,每年我們都會邀請榖友們參與田邊的「插秧祭」與「收穫祭」,下半年度農閒時期也歡迎您預約造訪,我們除了會為您介紹深溝村的生產環境之外,也樂於為您推薦其他在地用心耕作的農友。因為青松始終相信,唯有用心飲食的消費者,支持良心耕作的生產者,我們方有機會共創一個合諧共生的未來!
青松米‧榖東農伕 賴 青松
sioong99@yahoo.com.tw
http://blog.yam.com/sioong/
03-923-3914
(ps.如果您對宜蘭其他用心生產的友善小農有興趣,也歡迎參加每兩週一次的宜蘭有善小農市集,相關訊息請上http://sites.google.com/site/ilanfarmers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