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義:不要讓受災族人變成「凡那比孤兒」

八八風災後,來義村的族人就知道,這個地方是危險的,但重建條例讓族人有不安全感,擔心土地、財產被政府沒收,另外,永久屋的申請上及空間配置也與實際生活問題相去甚遠。未來該何去何從?

來義村受災進入第五天,依舊沒水沒電,大量的土石將來義村東部落的民宅掩埋將近一層樓高,部落的居民趁著大水退去,趕緊回到自己的家,著手收拾清理災後的家 園。23日來義村召開戶長會議,關於「遷村」方面,洪嘉明村長表示,需透過意願調查。晚間根據中央社報導調查結果,全村約兩百多戶,約八成願意遷村。

被國民政府遷村於此的來義村,依來義溪而建。去年八八之後,河道佈滿土石與河岸同高,屏東原民處指出,專家估計來義村上游山區,在去年莫拉克風災後 約累積兩億立方土石,因此,整個來義村被鑑定為安全勘虞地區,但全村二百六十二戶,只有一百三十七戶申請永久屋,最後通過一百一十三戶。

八八風災後,來義村的族人就知道,這個地方是危險的,但重建條例上,讓族人有著不安全感,擔心土地、財產被政府沒收,另外,在永久 屋的申請上及空間配置上,也諸多規定與原住民實際生活問題相去甚遠。凡那比來了,來義村遭到重創,有媒體就以「面對土石流,仍有人想死守家園」的字眼,將 來義村民們形容成「最牛的釘子戶」。

陪同縣長來勘災的縣府高官也不斷地跟居民們勸說:「莫拉克特別條例的期限還剩1年多,過了期限,村民想遷就不可能有永久屋了。」然而,居民的想法是「遷村」,然而政府政策卻是「永久安置」,一個是「家」,一個是「小房子」,兩者如何放在同一個天平上論之。

洪嘉明表示,呼籲政府在申請永久屋的核定上可以再放寬,因為人口增加及部落建地有限等因素,在受災戶當中有不少是屬於沒有建照的違 章建築。希望政府是以「遷『村』」的方式,降低「申請永久屋」的認定及放寬重建條例中不利原居地的條款,如此族人會較有意願遷徙。他還強調,凡那比與莫拉 客雖然是不同的風災,希望凡那比的災民也可適用莫拉克特別條例,不要讓受災的族人變成顛沛流離的「凡那比孤兒」。

屏東縣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來義村此次災害應可適用莫拉克特別條例,但永久屋申請已在今年四月申請完畢,目前還未接獲中央指示,就算可以申請,恐怕也已超過慈善團體當初認養的能力範圍。

目前凡那比受災的村民多半暫時依親,屏東縣社會處社工高信傑指出,有五戶只能短暫依親的,縣府打算安排位於「抓發立」(地名)附近的閒置檢查哨作為 臨時安置所。至於是否能與莫拉克災民一樣,安置在忠誠營區,高信傑說,縣府還要與紅十字會協調,且借用忠誠營區的合約指到今年年底。

若有意協助來義居民重整家園的個人或是團體,可先電洽來義鄉公所或來義村辦公室,詢問當地需求。來義鄉公所電話08-7850251 或來義村辦公室0932756071洪嘉明村長。

以下為來義目前狀況照片─

image001

大水退去後,族人們紛紛回到自己的家,在土石流裡的家

image002

土石、漂流木,將家淹埋將近一層樓

image003

有的甚至要滅頂

image026

這裡本來應該是個峽谷的。

image004

東部落大約有52戶人家,在這次凡那比中受災

image005

大大小小的土石,就這樣堆在家的門口。

image006

媒體說:「來義是第二個小林村。」,讓居民感到很痛.

image007

部落的一位vuvu告訴記者,左邊那棟磚紅色的房子,是她弟弟的新蓋好的房子,都還沒有睡過覺,就這樣了。

image008

回到部落的族人,看到滿目瘡痍的家園,心中五味雜陳。

image009

無論未來如何,「家」還在這裡,著手重建家園吧

image010

屋內的淤泥,深度約一個半身。

image011

家中一片狼藉。

image012

部落居民指著牆上的水痕說,水淹高度將近兩米。

image013

土石幾乎將房子滅頂,這戶人家直接將屋頂的鐵皮掀掉,搶救還可用的財物。

image014

這是我的家嗎?

image015

第一次這麼近看怪手。

image016

午後的一場雷雨,讓部落巷道的水又迅速積起來。

image017

午後雷雨又大又急,村長神情緊張,不斷透過無線電了解部落狀況。

image018

好巧不巧合,平時唯一可通訊的中華電信全數掛點,連中央配發的衛星電話也無法通訊。

image019

村辦公室的桌上,一直擺著部落的空照圖,及村長的頭盔

image020

高金立委的助理也前來來義村關心災情。

image021

台北縣政府在來義村成立支援窗口,支援重型機具

image022

搶救同胞

image023

族人說,八八災後,山壁上一直會浮現人的臉,他們說,這是祖先的臉。

image025

這位部落族人在工作中受傷了,一問之下,是在開工前沒有祭拜祖先,於是就請太太準備了米酒,面向山的方向,祭告祖靈,希望一切都能平安順利。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凡那比之後:來義一年重建 化為烏有

看到操場變成砂石場,就讀四年級的宗小妹完全笑不出來,「我還有很多書和寶貝在教室裡面,我想要去拿」她渴望的說。但無奈的是,教室裡頭泥濘不堪,出入口也被堵住,進都進不去。

去年莫拉克,屏東縣來義鄉來義部落113戶沿溪而建的住宅,有被洪水吞噬、土石掩蓋,無法居住。然而,歷經一年多的重建工程,卻仍抵不住中颱凡那比的暴雨。 來社溪與內社溪河水匯流,擊潰臨建的土堤,在來義村東部落裡亂竄,土石泥沙掩埋近一層樓高,至少五十戶人家受災,連八八災後距河床約五十公尺的來義國小內 社分校,也成了惡水的臨時河道,重建工程幾近全毀。

臨時土堤成殺手? 部落知識與專業如何加強對話

9月22日,來義隔壁的義林部落外又塞滿了車。由於來義溪河水暴漲,八八之後才新建的來義聯外道路,全部化為烏有,無論是回部落整理家園的居民,還是前來關心的官員、發放物資的志工,全都只能靠著八八之後修復的古道,徒步或騎機車進入部落。

凡那比颱風警報已解除三天,村莊裡的水才慢慢退去,但部落依舊沒水沒電,9月19日上午六點就撤至來義高中、或是臨時依親的居民回到部落,只能靠著無線電對講機聯絡,忙進忙出的四處勘查災情。

image001
今年才修好的聯外道路,如今又面目全非。

「明明雨沒有莫拉克大,卻淹得比莫拉克嚴重!」望著受創的家園,居民高先生說,這次受災的地方,去年幾乎是沒事的,頂多只有水,沒有土石。還有居民 忍不住抱怨,八八發生後一年間,土石清運速度慢,從上游運下來的土石並未運出,反而建成臨時土堤,凡那比一來,上游土石加上河邊沙石直接沖進東部落,河道 擴張得更大更寬,釀成比莫拉克更嚴重的災情。

image003
凡那比災前利用沙石興建的土堤(左圖,99年8月15日攝),在颱風過後,幾乎已經全毀(右圖,99年9月22日攝)

image005

站在來社溪與內社溪的會流處,鄉民代表李讚貴指著重建時土石堆積的位置,「上面的泥沙也是很多啦,如果土堤沒有潰的話也不至於(這麼嚴重)啦…我們那時候看也是滿有安全感的啊,臨時土堤很厚,沒想到一個晚上就沒有了。」

在重建中協調過程也需尊重部落的意見,李讚貴認為,重建工程設計之前並未與部落做良善溝通,才會造成如此嚴重後果,「專業的人只有出嘴巴,他敢負責任嗎?…完完全全照他們的方法,但我們才知道(熟悉)水路嘛。」

對此,來義村長洪嘉明表示,負責此案的水保局台南分局也非常關心,他認為,如果沒有這些土堤,災情可能會更嚴重,甚至,或許早在5月23日梅雨季時,就已造成災情。

image007
(上)部落內路基掏空(下)土石掩埋近一層樓高。
image009

怎麼辦 我的學校不見了!

「好久沒有游泳囉!」看到學校前因淹水形成的「池塘」,一些從外地回部落的孩子忍不住跳進水裡圖個清涼。不過,這些景象看在內社國小學童眼裡,卻是陣陣心痛。

看到操場變成砂石場,就讀四年級的宗小妹完全笑不出來,「我還有很多書和寶貝在教室裡面,我想要去拿」她渴望的說。但無奈的是,教室裡頭泥濘不堪,出入口也被堵住,進都進不去。

前來勘災的台北縣政府工務局道路養護工程一科科長謝文徨表示,只要重機具進得來,兩、三天就能將土石清理完畢,並以協助學校儘速復課為最高目標。然而,部落居民卻認為,八八的土石運了一年都運不出去,對於學校內的土石清運,並不樂觀。

9月21日,宗小妹已被安置到離家公里遠的來義國小本校就讀,這是她第二次離開自己的學校念書。「八八的時候小朋友,甚至還在本校的餐廳上課,這樣 搬來搬去,要怎麼學習?」部落居民溫瑞瑜說,在安置所時,有小朋友聽到學校受災,哭著抓著代表的手說「怎麼辦,我的學校不見了!」這些話語聽在耳裡,雖然 讓人不捨,但除了清理善後,或許政府更應該好好考慮,在此復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否則,一再的變動,只會讓學習品質大打折。

image011
(上)來義國小內社分校成了河道。(下)河水漸漸退去,留在操場上的,不只土石,還有居民來不及帶走的家當。
image013

image021
(上)學校籃球場原貌(98年12月6日攝)(下)凡那比災後情形。
image019

image015 image017
(左)從校園裡的秋千,便可看出土石堆積的厚度。(右)教室、走廊,到處都堆滿泥濘。

居民遷村意願 可能又有變化

凡那比之後的新受災戶後續如何安置,是當前最急迫的問題。目前,這些受災戶大部分為依親,而未來該何去何從?「希望政府能再重新考慮,不要以莫拉克 重建條例來對待這次災民」洪嘉明表示,這些被掩埋的五十戶,都是當初申請永久屋但沒有通過的,現在沒有了房子,如果要申請,更是困難重重,「希望能放寬的 就再放寬」洪嘉明說。

自申請永久屋之後,來義部份居民陸續撤案,然而,再次經歷災難,來義生活重建中心督導成亮認為,村民可能會再次思考遷村的必要性,尤其,大家原本擔 心的來義村潛在危險因子,是西部落的土石流,沒想到,這次災難竟發生在令人意想不到的東部落,而且比莫拉克更嚴重,造成另一波永久屋申請,也不無可能。

image023
今年來義豐年祭原訂9月25日舉行,準備發放給居民的獎品,早已放置在集會所裡,如今,早已深埋在土堆之中。

 相關文章: 回顧來義─凡那比颱風前的遷居問題

屏東部落的凡那比經驗─可以有固定安置空間嗎?

達來部落表示,每次風災來時都不知道要去哪裡避難,都要等到鄉公所通知才知道今晚要睡哪裡,經過三次經驗,達來村的族人更有效率的配合公部門的運作,但是可不可以有一個固定避難空間,不要每次換地點?

屏東各部落這次的避災撤離模式,分別遇到以下幾種問題,另外,剛落成的長治百合園區,也出現漏水或屋內進水的情形,以下是各部落問題整理。

(1)達來部落:為何不能有固定避難空間?

面對第三次的撤村,達來部落族人陳美蘭表示,這樣的避難方式好累,能不能有一個固定的避難空間?歷經三次的避難經驗,達來村的族人更有效率的配合公部門的運作協助部落撤村,但是面對這樣的生活方式,他們表示都累了。

她表示,每次風災來時都不知道要去哪裡避難?都要等到鄉公所通知才道今晚要睡哪裡?經過三次避難的經驗,她表示可不可以有一個固定避難空間,至少下次大雨再來臨時,可以知道要睡哪裡?就算要撤離時也可以掌握。

在9月20日下午,達來村族人也陸陸續續回到部落正常生活,但目前部落仍舊是停電的狀況,部落只靠著簡易的照明系統生活。

(2)德文部落:安置一再換地點

與達來部落同樣一起撤到三地國小的德文部落就沒那麼幸運,德文部落族人表示,目前回部落的道路系統無法通行,鄉公所方面也表示要等到星期四才有辦法搶修回家的路。

因為明天起即將恢復上班上課,原本安置在三地國小的德文部落族人也將再度安置到三地門體育館的活動中心。而目前部落生病或是行動較不方便的老人家也都暫時依親以便就醫時的便利。

(3)長治百合部落園區:屋內漏水問題嚴重

霧台鄉魯凱族人在發布颱風警報時,就已將各村的族人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或是下山依親。住在長治百合部落裡的魯凱族人也表示,大雨在園區裡積的水很快就退了,只是大雨造成屋內漏水的問題還是很嚴重。

族人表示,只要下大雨雨水就會順著門縫以及窗戶漏進屋內,甚至延著電箱低進屋裡,而延著門窗漏水的情形就算是關起來一樣會進水。

image001

風災安置的應變讓各村的安置情形更清楚。(三地國小安置部落族人的紀錄表。)

(4)高士部落:原本就已不足的安置所,現在更擠不下

牡丹鄉高士村受災面積有逐漸擴大趨勢,莫那比帶來的豪雨使得八八受災區域,第六、七鄰,逐漸向第一、五、八鄰擴散。安置空間本顯不足的高士村,在這次莫那比颱風,位於高士國小的避難所就湧進71 名族人避難,空間更顯擁擠。

高士村長李德福呼籲政府正視高士村避難空間不足的問題,他說,永久屋目前進度緩慢,加上受災區域逐漸增大的趨勢,未來部落族人在避災處所的需求增加,希望政府可協助部落搭設臨時的建築物,一方面可解決目前安置所空間不足的問題,也可作為未來部落避災的空間。

image002

等待回家的德文部落族人,鄉公所表示星期四才能搶通回家的道路。(安置達來與德文部落的三地國小。)

凡那比颱風 災區現況0919

那比颱風對八八災區各部落,帶來風雨,不少部落已經撤離至活動中心或營區等避難基地,局部部落居民採取依親或在家避難模式,有最新災情再請大家協助補充。

編按:以下訊息為今日各地匯報的災區訊息,請大家有最新消息再以留言補充,感謝!

夜間 1010補充:

甲仙關山村民目前有一部分撤離到活動中心,部分停電,聯外交通中斷,存糧還夠。六龜的關山大津也跟新發村一起撤離了,目前有國軍進駐。六龜往市區的 便橋和溪底便道都封閉,只能走紅水坑進市區,不過平常只要較大的午後雷陣雨都會這樣。部分民眾撤到金玉宮避災。甲仙地區表示無大礙。(訊息來源:88記者 何欣潔)

夜間2030補充:記者已上傳阿里山現場照片,請點選這裡閱讀。

夜間19:13分補充:

上午縣府打電話給鄉公所,通知瑪雅村長說要撤離,瑪雅村大約有50-60人就撤到瑪雅平台,但是那裡沒有任何避難屋,大家只能上去依親。後來村莊通往平台的路斷了,覺得不方便的人想下來也下不來,還在村莊內的也上不去,但是不論平台或平常的村莊,都沒有避難空間,只有紅十字會提供家戶避難物資。

對於一年後還是這種狀況,居民感到十分不滿,希望政府能夠重視(訊息來源:88記者劉瑋婷)。

一、高雄縣桃源鄉:

昨天(10/18)下午,桃源鄉各村村長透過廣播系統告知村民,建議家中有慢性病患者應當去鄉公所領藥,或者請家人自行護送下山。桃源鄉唯一撤村部落為拉芙蘭村,自傍晚三點起,接獲鄉公所指令,由村長、村幹事執行,在國軍協助下,全村皆強制遷往梅山活動中心撤離。

謝垂耀鄉長曾表示,由於拉芙蘭村後山有兩處崩塌,恐怕有土石流危險,是全鄉最危險的部落。故因應本次凡那比颱風登台,鄉公所於10月17日下午特地 於拉芙蘭村召開強制撤村說明會,並提出三個選項供村民選擇:分別為位於平地的燕巢工兵學校、樟山國小復興分校與進入玉山國家公園範圍的梅山村活動中心。位 於平地的燕巢工兵學校只有一名村民舉手表達意願,超過九成的村民就近選擇往南橫公路更深入山區的梅山村活動中心為撤村地點。

今天上午4:30起,桃源鄉那瑪夏鄉風雨皆轉強,台20線省道自寶來以上進行管制禁止人車進入。六龜便橋再度封閉,人車進出仰賴日據時期舊有的六龜 隧道。上午九點半詢問復興以上各村,正是風大雨大,梅山村長已經廣播請村民準備集中撤往活動中心,準備與昨天已經搬過來的拉芙蘭村民共享避災空間,總人數 超過200人;復興村長表示,村中有慢性病身體不適者昨日就已經下山,復興村唯一有危險的位置是南橫公路兩側住戶,唯恐溪水暴漲危及安全,該等村民已經撤 往位置較高的樟山國小復興分校。

勤和村一早風雨變大,村民已經主動分別撤往活動中心(10幾人)與平台工寮(30幾人)。威脅勤和村安全性的問題,主要為南橫公路98、99K處,布唐布那斯溪土石流處形成的大片偃塞湖。鄉長表示由於荖濃溪水位沒有異常減少現象,偃塞湖應無阻塞威脅。

高中村美蘭部落,仰賴流籠進出。雖然美蘭部落聯外便橋一直有在施工,但據村民表示,為恐水漲流失涵管,從昨日施工單位已經將便橋拆除。部落現因水漲無法使用流籠,約有三十多名村民留在部落,其中多數為老人家。

(資訊來源:88記者鄭淳毅、柳琬玲)

二、高雄縣那瑪夏鄉(14:26)

今天凌晨那瑪夏下起大雨,早上八點累計雨量已接近200公釐;對外交通方面,三村對外聯絡道路均已中斷,各成孤島,幸無人員傷亡,部份居民、病患已在昨天下山依親,留在山上的居民也在昨天完成物資採買,各村避難所也準備就緒

南沙魯村–

南沙魯村早上6點停電,6點半開始往平台撤離,並在前一天已先將物資送到平台

南沙魯村通往瑪雅村的光復橋已無法通行,村民表示,光復橋一旁原堆放了搭便橋用的貨櫃已快被河水沖走

瑪雅村–

村長昨宣布撤往民權平台,物資也都放在平台上,但撤往平台的居民僅50~60人,Slm表示,部份居民已在昨日下山,留在部落約100多人

達卡努娃村–

村長孔效平表示,早上10點多颳起一陣強風,一村內幾戶老房子屋頂被掀起,但人員均安,部份居民下山依親,雖無集體撤離,不過物資、避難所都已準備就緒

(資訊來源:88記者劉瑋婷)

三、高雄寶來(14:14)

根據新開部落明道的回報 ,新開部落對外交通之新開 新寶二橋及不老便道及對外所有便道已被逾300公釐的雨水給沖毀,另23鄰處有土石流崩落已封閉,所有村民被封閉於新開村中等待救援聯絡電話可洽明道:0914288979

至於寶來也因台20線白雲段土石流封閉道路,所以對外交通完全中斷,訊息來自寶來月如及荖濃雅惠

(資訊來源:旗美社大阿山哥)

四、嘉義消息阿里山

(17:18)嘉129線往山美方向,原8k崩塌、8.6k落石,5k路樹倒塌壓斷電線桿,下午5點在山美居民協力下搶通,目前勉強讓單線通行,現在僅1鄰有電,2-7鄰沒電店,台電公司表示最快在明天修復。(消息來源:88記者鐘聖雄)

(12:44)阿里山地區上午六點停電,公路在51K左右龍美有路樹倒塌,有落石,71K往上斷了,變成孤島部 落的有來吉、特富野、達邦、里佳、新美、山美的6、7鄰,來吉與山美昨天下午已撤至軍營接受安置,茶山連外道路據說可通,樂野有一些居民昨晚去活動中心安 置,其餘部落的居民則在部落內。目前沒有特別災情,主要是路斷。

(記者註明,如果不惜底盤刮傷也要去達邦的話,路是可通的,另外,往特富野30公里以下車速可緩慢前進,但路況均不好)(消息來源:88記者鐘聖雄)

五、台東部落

主要是風大,嘉蘭部落在河川治理法線內的人被警戒要撤離,但是他們不願意去活動中心,以「依親」的方式暫避。大竹本部落,愛國埔,大鳥部落有撤離,賓茂部落與金崙14鄰也撤離,富山部落在永久屋,太麻里溪有一點淹水,目前還好。(消息來源:88記者鐘聖雄)

六、屏東地區

(18:00)昨日已經已經封閉路橋,山上居民已經先撤下來,僅有霧台村在山上,在各自家中。屏東風雨目前仍然很大,沒有減緩的訊息。(訊息來源:88記者柯亞璇)

DSC00745-480
那瑪夏南沙魯居民收拾物資,準備去避難屋(攝影/劉瑋婷)。

DSC00772
大家把車輛都開到避難平台上(攝影/劉瑋婷)。

DSC00798
貨櫃搭的臨時便橋被水沖掉(攝影/劉瑋婷)。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搶救海岸年(7)尋寶啟事!誰奪走後灣寶貝?

後灣忍無可忍,毀了一半沙灘,趕了一次陸蟹,僅剩的珍貴區域,又再一次吃乾抹盡,一點不留,全吞到財團肚裡。財團想發財,別破壞國土保育,別搶走社區願景,都市豪宅炒不夠,還搶到濱海蓋VILLA…

image

屏東後灣社區最近將發出尋寶啟事!

社區居民想請求協尋一片沙灘,以及一群陸蟹。因為在風光明媚的南國海濱,有人心一橫,想要奪走後灣的一對珍愛寶貝。

沙灘和陸蟹,可是陪著後灣好久的心愛寶貝,一起生活,一起築夢,一起度過寂寞又喧囂的南國時光。

但是,又是開發一樁,打破寂靜,甚至奪走生機,後灣寶貝將要不見了!

image

先說沙灘,後灣人說起社區外的沙灘,可是很驕傲的。因為他們說,台灣冬天不起浪,一年四季清澈,還有沙灘都是貝殼細沙,在台灣不屬第一,也排第二,就算全世界也擠的進十名之內。

後灣人為沙灘驕傲著,長久時間,靠海吃海,就算漁船變少,也盼著遊客前來。

不過前些年被騙,河川局說要救沙灘,敲鑼打鼓搞了海岸工程,沙灘前堆巨石,放沙袋,想要擋住沙灘流失。

image

結果,搬大石擋細砂,沙灘沒擋住,海岸反被浪潮淘空,沙灘往前走突然變深溝,原本小孩可以戲水的海灘,變成陡降的危險海域。更離譜的是,放在沙灘前的沙袋,長年浸泡破碎分裂,活脫像白色海帶,以髒亂嚇人的姿態,在水裡漂啊漂。

沙灘被毀,後灣人很惱火,人工救沙灘變工程毀沙灘,所幸在村旁北方,還有一片沙灘保留著,後灣人當它是希望。

image

再說陸蟹,原本住在後灣社區北方3廣大濕地內,數量龐大驚人,後灣居民以前還抓蟹賣遊客,國家公園一設立,說要保育不能抓蟹販賣,後灣人不敢觸法,學著與蟹共存。

保育陸蟹,管制捕捉,美事一樁,但是沒想到幾年後,原本一大片陸蟹棲地,政府帶頭開發破壞,蓋上巨大海生館,陸蟹被逼的只能往南跑,在海生館與後灣社區間,就是僅存自然沙灘的後方濕地,無奈的安居下來。

後灣人看著怪,要人民保育,政府卻先破壞,但是一想到政府千保證萬發誓,蓋好海生館,後灣社區一定輝煌騰達,滿村致富,大家只得相信的政府保證。

image

但是過河拆橋,說好的園區就業沒幾份,十多年一輛輛遊覽車來了又走,就是不進後灣觀光,村裡雜貨店連涼水也賣沒多少,最後生意差到,一家接著一家關。

後灣人又被騙!那種蓋石化,蓋廠區,蓋樂園的利多大放送,常常是肥了財團,苦了居民,根本都是謊言一場,結果年年有人受騙。

後灣人決定不想被騙,守著村落旁僅剩的沙灘和濕地,居民和陸蟹一起等待美好的明天。

image

可是到最近,發現僅剩的濕地和沙灘,又將被開發,將要蓋起117間房間的精湛VILLA樂園,沙灘可能將被圍走私用,陸蟹又將逃難迫遷,後灣一下失去二個寶貝。

陸蟹失去棲地,社區失去資產,又是肥了拿錢就想吞下全世界的財團。財團賣下部分私有地,政府再釋出國有地,公私合謀的觀光圈地,讓後灣人很火大。

更火大是看見開發說明的文字,竟然寫著「申請開發「一般旅館設置計畫,以對國家公園將產生認同感,將能使保育的理念更深植於民眾心中,且國家公園永續發展的結果,帶來的是全民的利益分享。

國家公園的陸蟹保育地區,申請旅館開發破壞棲地,還能夠更深植保育觀念給民眾,這種天才文句,還真是天才到底。

image

目前社區旁僅剩3公頃多的陸蟹棲地,根據朱玉璽老師調查,「初步觀察每平方公尺範圍可發現超過10個以上的蟹洞,種類包括奧氏後相手蟹、凶狠圓軸蟹、毛足圓盤蟹、中型仿相手蟹與字紋弓蟹。」這塊最後棲地一旦開發,陸蟹那管什麼綠建築、環保旅館,一旦工程進行,噪音、震動,污水,加上棲地毀壞,陸蟹不是逃,就是等死,那一隻還想留著當保育樣板。

這種破壞物種棲地的開發,違背國家公園設立目地,還能闊言深植保育,推展永續,真是鬼扯的開發目的。

更惱人是VILLA樂園建立,蓋的濱海游泳池緊臨沙灘,到時私人佔用,公共財產又成私人利益。

image

後灣居民很氣,很多居民沒有賣地獲益,更多居民希望能和沙灘、陸蟹,一起共生,以保育生態追求共榮的未來。

如今財團一來,政府放縱,忘了保育,忘了社區,就只是想賣地開發,多添點國庫財力。

後灣忍無可忍,毀了一半沙灘,趕了一次陸蟹,僅剩的珍貴區域,又再一次吃乾抹盡,一點不留,全吞到財團肚裡。財團想發財,別破壞國土保育,別搶走社區願景,都市豪宅炒不夠,還搶到濱海蓋VILLA,台灣不是只有富豪要活!

後灣最近要發出尋寶啟事,找找即將失去的沙灘、陸蟹,也找找那一本「人民要保育,財團可破壞」的歷史舊帳。

寶貝不見了,後灣傷心著!大家請關心,幫忙找找看,寶貝怎麼不見了?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竹林×基隆×西班牙

去年八八風災期間,畫家王傑背了畫架悄悄來到林邊,畫下了他對林邊這片土地的愛。後來,竹林社區志工梅小姐鼓起勇氣造訪老師位於基隆廟口的畫室…

【 前言 】

「去年八八風災期間,畫家王傑一個人背了畫架悄悄來到林邊,用畫筆畫下了他對林邊這片土地的愛。

竹林社區志工梅小姐參觀了王傑老師於台北市Lu Lu Space的公益個展後,鼓起勇氣造訪老師位於基隆廟口的畫室,並提供了林邊竹林村的歷史建物的照片,希望邀約老師從旁協助竹林村的藝文重建計畫;以藝術家、遊子的眼光來看竹林。藉著舉辦親子講座及速寫教學體驗的方式,喚起鄉親從新的角度眼光來欣賞自己的家鄉,甚至在頹廢傾倒的紅磚牆中找到對歷史人文價值的重視。」

就在八八屆滿週年之時,王老師再度背起畫架來到屏東縣林邊鄉竹林村,竹林社區也舉辦一系列活動。福熊參與了其中的【畫家行腳。從心話竹林】親子美藝座談,以下是福熊在林邊鄉竹林國小視聽教室的觀察。

————————————————————————————

bamboo1.jpg

二點二十三分

講座尚未開始,福熊提早到。會場中有兩群婆婆媽媽,其音量使得空曠的視聽教室顯得格外熱鬧。一群展開前置工作,身分應該是主辦單位會員與志工,張貼字卡,佈置會場,測試麥克風,將電腦與投影機裝設好;另一群大概是當地居民或是鄰近地區的愛好繪畫者,帶著小孩(年齡是幼稚園與小學階段),坐在座椅前排,交頭接耳閒聊。

bamboo2.jpg

兩點四十五分

王傑老師尚未入場,主持人向大家說明注意事項。除了提醒需將手機轉震動,以及維持聽講基本禮節之外,也趁機與學員套招,以防自由發問時間,尷尬冷場。

bamboo3.jpg

三點零分

王老師在掌聲中入場,表情似乎是受到熱烈的掌聲驚嚇,但隨即恢復正常。他表示前幾天先南下,對於南部人的熱情留下深刻印象。在竹林村畫老房子時,被一位老婆婆質問:「你來這邊做什麼?」語氣頗嚴厲,但經一番解釋之後,反倒開始親切地閒話家常。阿嬤不僅招呼他入屋內坐,還端出茶水和肉粽請客,甚至逐一介紹屋內房間,沒半點防人心腸。

bamboo4.jpg

三點七分

結束開場白,王傑老師開始分享他在西班牙留學時期所畫的寫生作品。由於身處異國,眼中所見景物格外有特殊情調,課餘以增加回憶為由,轉換成觀光客身分,帶著筆、畫紙、水彩顏料,駕著福斯1000CC雙門舊汽車,到處寫生玩耍。

以巴賽隆納為核心,幾個小時的車程為範圍,足跡遍及戰爭時被法國掠奪一空的修道院、達利故鄉的海邊、高第早期建築作品、西班牙前首都托雷多、近庇里牛斯山的艾藍山谷……等。晚間則睡在車上或帳篷裡,某晚借古堡草坪搭蓬,隔天鄰近老先生問他深夜泰瑞莎是否來找他,王老師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詳細一問,原來泰瑞莎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女鬼啊!

王老師的作品內容多以建築為主,比例準確,光影對比強烈,連石砌質感也表現清楚,觀察力可謂敏銳。主體與點景分布之勻稱,色彩之調和,有如一盤豐盛的西班牙海鮮燉飯,色香味俱全。

bamboo5.jpg

三點四十五分

學成歸國,回到基隆家鄉,王老師還是保持著寫生習慣,作為自己認識這城市的功課。尋訪山巒上眾多砲台,雖然交通不便,但風景清幽美麗,可遠眺基隆港。中元祭遠近馳名,除了普渡本土好兄弟,基隆市政府還派員到法國公墓,以法國麵包和紅酒慰孤魂。試著以歐式海圖風格,將基隆早期歷史用圖像記錄下來,包括想像復原西班牙人曾在和平島所築的聖薩爾瓦多城。

除了歐風遺跡,王老師也記錄民間歷史影像、在地庶民生活百業,例如:金紙行、售貨推車、小吃店、青草街、夜市、美術社…..等。感於時間流逝、社會變遷,那些古老行業及舊生活方式,若不保存很快就消失了。其間的心理轉變是因為曾登上某廟宇後殿,驚艷於繽紛華麗的交趾陶與剪黏,根本不輸給外國的工藝表現。這重要的視覺衝擊,啟發他以後要為當代的圖像記錄工作盡份心力。

bamboo6.jpg

四點二十分

中場休息後,下半場是王老師的現場教學時間。題目是藏寶箱,以一層層摺紙方式,隱藏預先設計的圖案,讓觀者逐層打開,並獲得驚喜。

做法是首先將紙打橫,彎成S型,忽略中間重疊部份,使左右兩端呈相同面積,微調確定位置之後,壓平折線。接著運用同方式,兩手執上下兩端,將紙彎成S型,由於已經重疊過一次,紙張較厚,需用力些。折好紙後,在最外端畫上箱子,第二層為寶物,最內層畫出守護寶藏者,可能是海盜、猛獸、鬼怪之類的。

bamboo7.jpg

五點八分

福熊已經完成指定作業,到處觀察小朋友的作畫情形。有的撐頭苦思,想法枯竭,有的振筆急畫,胸有成竹,有的愁眉苦臉,呈半放棄狀態,經由家長代筆完成主架構之後,才勉強接手。

綜觀全場,寶物部份五花八門,金銀財寶是基本款,還有棒棒糖、花朵、蝴蝶、寵物,超乎常理的大樹、汽車、橋樑、地下室,相當生活化且想像力豐富啊!甚至有人欲蓋彌彰地在箱上標明「請勿打開」字樣,或者在箱內加註「勿貪」警語,警世勸善意味濃厚,竹林的孩子真是純真動人!

bamboo8.jpg

六點二分

抽樣上台分享優秀作品之後,終於到了放飯時間。海產飯湯料多味美,對我來說是既熟悉不過了,但王老師表示第一次嘗試,覺得口味新鮮。台灣這小小海島擁有多元的飲食文化,只要細心探索覺察,就能發展出地方特色呀!

bamboo9.jpg

六點十八分

分送餐點完畢,主持人邀請志工媽媽們列隊接受大夥兒鼓掌致謝,她們當天前就來打掃環境,擦拭桌椅,民眾食用結束隨即收拾餐具,種種細節不勝枚舉,樣樣充滿了女性特有的貼心與細膩。有一些並不是竹林村當地人,而是來自東港、新埤、南州等鄰近鄉鎮,不分彼此,共同為地方付出,令人感動!

感想:相較於北部,在屏東縣類似的藝文講座真的很少,遠離屏東市區到鄉下,則少之又少。主辦單位願意辦大型活動,除了勇氣,還需要理想支撐。會後與發起人梅小姐聊了一下,除了此次活動,協會以後還會辦影像記錄班、老照片展、耆老訪談、社區劇場等一系列凝聚社區向心力、培養志工能力的課程。福熊希望他們的學習活力能夠好好維持下去,苗木們繼續茁壯拓展成一大片蓊鬱的「竹林」。

————————————————————————————

【相關連結】

屏東縣林邊鄉竹林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屏東縣林邊鄉竹林村中興路1~4號 (阮氏宗祠對面)
電話:08-875-7632 、 0982-765-159  張瑞鳳 小姐

廟口畫室
地址:基隆市仁三路11-3號2樓
電話:02-2423-7877
負責人:王傑
部落格: 「王傑的繪畫天堂

養殖王國災後重建的十字路口

是否復養石班?居民表示:「大家都會怕,因為虧損這麼多了,現在如果再放養下去又怎麼樣…,實在是沒有本錢可以再經得起虧損了。現在已經拿土地去抵押了,如果再虧錢,就等於說是破產了。」

八八後一年,重災區的屏東林邊、佳冬沿海一帶,是國內重要石斑魚養殖專區。政府單位對外宣稱有近七成的漁塭復養,但居民卻表示說,只有三成,即便石斑因列ECFA早收清單而前景看好,但對於災區的養殖業者復甦而言,並無實質上的幫助。

此時,屏東縣政府也計畫將沿海打造成太陽能專區究竟是要繼續持守熟悉養殖還是成為新產業「電農」,災區的養殖業這也面臨了兩難。

990831sophi-450.jpg

災區復養僅三成 ECFA利多吃不到

台灣的石斑產業優勢,除了擁有全球最佳繁養殖技術之外,跟世界最大消費市場香港、大陸距離也最近。馬英九總統曾在多次公開場合以石斑為例表 示,ECFA簽署後,石斑業年產值能從現有30多億倍增到70億元。對此業者更是樂觀,屏東枋寮「石斑大王」戴昆財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只要政府支持,年 產值上看200億元皆不成問題。

日前有媒體報導:「石斑業前景大好,業者也搶著復養。目前佳冬地區復養比例已達七五%,林邊地區也有五○%。但這兩個在八八風災受創最深的鄉,復養後仍將繼續抽取地下水,是否讓已下陷的地層,繼續陷入萬劫不復境地?」

對於這樣的報導,林邊、佳冬的養殖業者相當不以為然。佳冬鄉塭豐村的魚飼料業者楊惠雲表示,現階段復養的約只有三成,而且幾乎都以午魚、富貴魚、金 鐘魚等,短期(一年內)可收成的魚種為主,至於石斑、龍膽等高級魚種則較少人放養。林邊、佳冬早在十多年前就以海水養殖為主,而復養後仍抽地下水陷地方於 萬劫不復的說法,卻讓災區的養殖業者更是蒙受不白之冤。

「龍膽石斑的成本比較高,比較沒有人放養,以前是塭仔(塭豐村)很多人在養,現在大家都沒本錢,幾乎都是拿漁塭去抵押,跟漁會借錢。」

楊惠雲進一步說明,一甲地約可貸到三百萬元左右,光是電費一個月就將近五萬元,龍膽石斑的魚苗現價也要四百萬至五百萬(因災後「魚母」流失,以致魚 苗漲價),再加上飼料也漲價(原料國智利亦受風災影響),如此一來,即便是用土地貸款,受災漁民也很難承擔這樣的復養成本,因此災後復養龍膽石斑的幾乎等 於零。

P03

楊惠雲說:「大家都會怕,因為虧損這麼多了,現在如果再放養下去又怎麼樣…,實在是沒有本錢可以再經得起虧損了。現在已經拿土地去抵押了,如果再虧錢,要拿什麼再去借錢,就等於說是破產了。」

「不要只看那個水車有在打水,就以為已經復養。有的只是『打水色』而已,裡面是沒有魚的。」,楊惠雲說復養的漁塭約有三成,並不像外界所聽聞的七成,沒有復養的原因,有的人是不想養了,也有的是沒錢再養,最大部份的是在「觀望」,觀望今年會不會又崩河岸。

「也是怕會再一次的八八水災,怕堤防又在破掉,去年破兩個洞補起來了,今年誰知道這兩個洞又會破在哪裡,水若又在衝進來,我們真的整村都要破產了。」

P01
魚塭有動作,卻不代表有收入進帳。

同樣「靠天吃飯」 新產業讓傳統漁村陷兩難

而屏東縣政府積極推動的「民間參與養水種電計畫」來協助災區重建,預估年底前能成立全國第一個「太陽光電專區」。 依縣府想法,專區內將「種電養電」,取代現有種蓮霧、養魚;地主能按月獲得地租及管理費。縣府也曾試算,一甲漁塭一年發電及管理費收入,可超過百萬元。

一甲地若養石斑,年收入可有兩百到三百萬元,比「養電」來的高。有漁民坦言「不看好」,但多數的漁民仍表示高度的意願。已經申請填表的漁民曹先生 說,養魚利潤雖高,但相對風險也高,很難說何時又會來一個天災。況且,漁村的勞動人口的年紀偏高,老漁在工作也沒幾年,倒不如把土地租給太陽能公司,自己 也可以賺個養老金。

對此疑義,屏東縣長曹啟鴻解釋,太陽能區主要針對是無養殖登記證漁民,鼓勵他們轉型,有登記證漁民,當然能繼續合法養殖。農業處長林景和也 說,ECFA對漁民來說的確是有利,但問題是關稅減讓後的利益,是否能回饋給漁民,還是只是餵飽了中間商?另外,大陸方面是否會另外找題目來刁難,例如檢 驗標準等。

屏東沿海的養殖王國,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養魚還是養電,等今年的雨季過後答案或許將比較明朗。

P02P04
抽淤泥重新養殖的過程,讓漁民膽戰心驚。

屏東縣政府提供
6月份,屏東縣政府與林邊餐廳業者舉辦龍膽石斑品嚐記者會,展現養殖業重建成果,但是否能全面恢復?(圖片/屏東縣政府提供)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阿禮部落:遷居族人適應新環境,留在山上的族人等待新生活

山下的阿禮族人慢慢適應山下生活,選擇留在山上的9戶留居戶,卻還在等待新生活的到來,「避難屋」的下一步該怎麼辦?沒有人可以很有把握的回答。

由於當初阿禮部落面臨遷村問題時,部分的族人決定要留在原地繼續山上的生活,於是決定不申請「永久屋」,以至於目前阿禮部落的魯凱族人行成兩個截然不同方式的生活局面。

風災一年過去了,部分遷到山下的阿禮部落族人目前都已入住於長治百合部落園區,正在適應著山下「永久屋」的新環境,然而,未簽訂入住「永久屋」,選擇留在山上的9戶留居戶,卻仍在等待是否可以搭建避難屋,等待新生活的到來。

阿禮部落留居戶的下一步該怎麼辦?似乎沒有人可以很有把握的回答。

一個部落兩個生活

風災後阿禮部落魯凱族人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悄悄的開始各自步上新的生活軌道。阿禮村長唐輝次表示,搬進永久屋的新生活一切都還在適應。

他表示,在山上生活的一切都很簡單,想要吃菜,可以就近到自己的田裡摘,都不用錢。現在,山下一切的生活出門就要錢,開銷要比山上來的多。他說,「山上的生活還是比較舒服」

而目前,選擇留在山上的留居戶也正在一邊解決生計問題,一邊等待搭建避難屋的行政程序許可。

image003
阿禮村長唐輝次表示,在山上生活的一切都很簡單。山下一切的生活出門就要錢,開銷要比山上來的多。

留居戶:自己還是要給自己想辦法

八八風災後,由於山上的狀況還不是很穩定,一切都還在觀察當中,但決定要留在山上的留居戶也清楚知道,風災過後生活最基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自己處裡,總不能什麼都要別人幫忙,自己還是要給自己想辦法。

為了顧及汛期時期的安危以及山下穩定的生活,阿禮留居戶也共同集資在山下購買搭建避難屋的預定地,為未來不確定的汛期生活做準備。

在其它災區很多搭蓋避難屋發生的問題下,阿禮部落的留居戶也表示,不希望自己偷偷摸摸的去蓋,因為會有很多問題,住起來也不安心。為了處裡山下避難屋的問題,也為了不影響其他阿禮部落申請永久屋族人的權益,決定要留在山上的留居戶,也都很特別小心的處理申請避難屋的問題。

image001
阿禮部落的留居戶都表示,要持續山上的產業,就得避開汛期的安全問題,山下是很需要有避難屋做為臨時居住的空間。(通往阿禮部落坍方路段)

「避難屋」,很希望有政府的支持。

目前透過靜宜大學專案計畫在協助阿禮部落留居戶處裡申請避難屋進度的柯威表示,目前阿禮部落的留居戶都表示,要持續山上的產業,就得避開汛期的安全問題,山下是很需要有避難屋做為臨時居住的空間。

他說,雖然聽說政府會搭建公共避難屋,但這對留居戶來說其實是非常不便的。若每次颱風來臨就要趕緊打包到山下的避難空間居住,或快速趕下山找個臨時避難空間居住,對於生活實在是沒有安全感。

阿禮部落留居戶先前面臨沒有足夠資金搭建避難屋的問題,到處奔波。後來資金有著落後,卻因屏東縣政府不答應讓世界展望會協助阿禮部落的留居戶搭建避難屋,而使得目前申請的進度陷入一度停擺的狀態。

目前,阿禮部落召開完畢搭建避難屋的籌備會議,正在積極爭取近一步與屏東縣政府有更進一步的溝通,也讓山下的避難屋能夠盡快有新的進度,讓生活快點穩定下來,結束居無定所的生活。

除了縣府之外,柯威也表示,也擔心重建會的介入,影響到世展會可以幫忙的空間以及意願。因為在處裡避難屋的過程時,重建會也特別南下關心處理的進 度。但重建會一再表示,避難屋兩年後還是會拆除,兩年後若是要避難,就是分散到各營區去避難,例如像現在的隘寮營區,將來避難的方式會是用這樣的方式安 排。

9戶留居戶的未來?

阿禮部落的留居戶,目前只剩下9戶確定要在三和南村搭建避難屋,而部分族人放棄不搭建避難屋的原因,也都是因為面臨最現實的經濟困難。

柯威表示,當初重建會也來訪視了解部落的需要,重建會也強調若是要蓋避難屋,兩年後確定還是要拆除,並且希望留居戶可以在重建條例內的限制去蓋避難屋。他也表示,目前申請的進度能不能蓋,還是要看縣政府。

山下的阿禮部落族人已經開始慢慢適應山下的部落生活,而選擇留在山上的9戶留居戶,卻還在等待新生活的到來,阿禮部落留居戶「避難屋」的下一步該怎麼辦?似乎沒有人可以很有把握的回答。

image005
風災一年過去了,部分遷到山下的阿禮部落族人目前都已入住於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然而,未簽訂入住「永久屋」的留居戶,卻仍就在等待是否可以搭建避難屋。(霧台鄉阿禮部落,包泰德、古秀慧家屋。)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三年後,敬請期待「阿秋蓮霧」

先生在風災後一個月厭食離世,阿秋同時失去果園與親人兩大支持。但今年,阿秋重新種下樹苗,她說,我守住的不是收成,我守住的是十一個月前,老公僅留的愛。看似死寂的土裡,奇妙的保留住大自然的生機。

走進阿秋的蓮霧園,阿秋興奮地掀起地上的黑色地網說:「你們看,我的土有很多細孔,有蚯蚓還有很多昆蟲,我的土是有生命的。」990820shopyo-450.jpg

家住宜蘭,從小務農的阿秋,今年37歲,個性有如男孩子般豪爽、堅強,心思卻也有小女人般的細膩。或許是從小成長在「看天吃飯」「向天爭口飯」的台灣農村,養成了阿秋不服輸的個性,他常常說自己是個女強人,絕不在人前示弱、落淚。

20歲就嫁來林邊,與大她14歲的丈夫,一起開闢了田園,種植蓮霧。在務農的人們當中,阿秋是少數的年輕人,也許因為年輕,勇於嘗試新的品種,研發新的農法。久而久之,阿秋儼然成為蓮霧農中的先驅者,新的東西只要阿秋做的出來的,農民們就會跟進。

丈夫風災後厭食,一個月後過世

年輕時的阿秋,除了務農之外,還得照顧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婆婆,以及三名年幼的孩子。一天幾乎工作二十小時,晚上也無法安心睡覺,因為只要婆婆一有狀況,阿秋就必須趕緊處理。

阿秋回憶道:「有一天我壓力大到沒辦法睡覺,就哭著打電話跟丈夫的姊姊說,姊姊最後告訴我說,你如果倒了,這個家就倒了。」在這樣長期體力與精神兩相壓迫之下,阿秋自己的精神也出了狀況,她得了憂鬱症。

去年的八八水災,淹沒了林邊佳冬一帶的蓮霧園,大水帶來積土,厚重地壓在蓮霧園上,使得災後多數的蓮霧植株被悶死。阿秋的蓮霧園,也無可倖免,但最令阿秋心痛的是,久病的丈夫,在八八水災期間幾乎呈現自我放棄,甚至厭食,水災後一個月,與阿秋結縭16年的丈夫過世了。

「我現在能講,因為那已經慢慢成為回憶了,但你說那不痛嗎?那是騙人的。我一直在思考,這幾天的情緒,為什麼一直起伏不定,後來我想到了,八八快到了。」阿秋回憶當時,堅強如她,講到心痛處,眼淚還是撲簌簌地流下…

9月11日,丈夫被推入急救室,打下一劑強心劑,沒十分鐘,丈夫血壓又直直落,阿秋知道,丈夫這一關是跨不過了,她要帶丈夫回家。

「這輩子,結婚16年,我從沒跟他講過『我愛你』三個字,我就在他耳邊講:『我愛你,下輩子我還要當你的老婆,你就放心的走,我現在就帶你回去。』說完,他眼淚就流下來了。」

一度自我封閉,發洩情緒

風災過後,蓮霧園淹了,丈夫也沒了,生活失去重心的阿秋,心如死灰,她選擇自我封閉,對於一位罹有憂鬱症患者處在負面情緒環繞之下,是相當危險,阿秋也曾動過輕生的念頭,但想到三個孩子時,阿秋打消了這個念頭。

「田裡也不敢去,去到那邊,整個….,心痛,我才知道甚麼叫做心痛感覺,去那邊我整個就胸悶,後來我選擇逃避,我大概有兩個月沒有去田裡。我去我就很難過,就哭著回來,會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

「當你工作了十六年停頓下來,左手右手甚麼都沒有,蓮霧園是我的左手,它是我的生計;右手是我的先生,人家說他不會工作,但至少他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什麼事都會跟他商量。現在我只能跟一些可信任的朋友商量,現在在這裡我至剩下朋友可以靠。」

在他自我封閉的期間,他常會跑到東港找一位經營卡拉ok的朋友,朋友也知道阿秋的狀況,就會讓他一個人在包廂裡面,讓他去唱,去發洩。阿秋說,好勝心強的他,幾乎都關在裡面大哭,哭完了,回去要裝的一副很堅強的模樣,給孩子們當榜樣。

台灣農民的堅強韌性 擦乾眼淚重建家園

淚水過後,阿秋知道不能在這樣下去,他必須振作,生活還是要繼續過下去,即使沒了丈夫,他還有孩子,還有朋友,還有他和丈夫一起打拼過得蓮霧園。擦乾淚水,收拾災後的家園。

蓮霧園的覆土怎麼清理,請人請機具,少說也要個十來萬。阿秋聽從宜蘭父親的建議,請來怪手,將所有植株剷平,在將地表上的土,挖起來倒蓋,如此一來,原本在上面厚重密實的廢土就被覆蓋在下面,而原本的土壤就到上面來了,再利用大自然的修復力量,來改善土質。

P19
說起蓮霧,阿秋的專業,不輸大學教授,他可是種植蓮霧的高級技術員。

「就利用昆蟲、蚯蚓等生物生態的方法來恢復土壤,在別人看來,幾乎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方式。我現在還要尋找價位不高的綠肥,像油菜花籽之類…」一講 起蓮霧,阿秋眼睛就亮起來,一套「蓮霧經」講得不亦樂乎,對於「蓮霧專業」他相當有信心,他說:「蓮霧的土壤要是鹼性還要一點鈉。我可以做到我蓮霧種起來 了,土壤也改變了。別人的蓮霧種起來了,土壤還是酸性的。」

不只是「蓮霧經」,阿秋還有「媽媽經」:「我們常常說照顧一棵蓮霧,是在照顧一個孩子,那個孩子比我家的更難顧。我家的孩子,肚子餓了會說,媽媽我 肚子餓了,可是蓮霧是個啞巴孩子,他不會跟你講,你就得知道甚麼時後肚子餓了、生病了,需要什麼東西,是要靠你的專業,去給足他所需要的東西…」

新樹苗復育,記念情感,也期待未來

5月1日,新的樹苗又在阿秋過去和他丈夫一起打拼的果園種下了。阿秋說:「他也放心不下,他現在都還在我身邊,我都稱他是天使。」無論是小女生的浪漫情懷,還是對丈夫的思念,阿秋決定守住這片園地,這份丈夫一留給他的愛,即使只有短短的16年夫妻緣。

「你看,白鷺鷥又來了。」阿秋指著遠處飛進園子裡覓食的白鷺鷥說,就是因為他的園子是有生命,才會有生物來覓食,說到這裡阿秋顯得相當自豪,他還拉著我們到田中間,他要給我們看,有水鳥在這裡築巢下蛋。

風災後,許多有心人士都急於登高呼籲,檢討與大自然的相處模式,然而,真正知道如何與自然相處的人,是用身體用心靈與之對話,他們堅忍而謙卑。他們不會咆哮公堂,不會唱衰裝可憐,更不會拼命敲喪鐘,他們只會默默地聽祂說話。

阿秋說,現在種下的蓮霧樹苗,最快也要三年後才會有收成,丈夫身後留下的,夠他們母子四人生活,他自己也申請了八八臨工的工作貼補家用,等待著,也期待,三年後…

P15
不知名水鳥在阿秋田裡築巢生蛋

P031
復育中的樹苗,期待下一個富裕

P18
阿秋說,我守住的不是收成,我守住的是十一個月前,老公僅留的愛。看似死寂的土裡,奇妙的保留住大自然的生機。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災區小舞者,以舞蹈重見故鄉

這群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從災後就持續地關心家鄉的變化,是種療傷,也是種孕育;是家鄉的變化,也是成長的轉化,小小心靈將莫拉克經驗化成感動用舞蹈紀錄下來,舞著自己家鄉的故事。

來自林邊佳冬災區的「翔藝兒童舞蹈團」受邀擔任屏東縣政府主辦的「莫拉克風災週年回顧展望影像展」的開幕演出,小小舞者伸展著小小的身體,隨著音樂舞動,沒 有精緻的道具、華麗的舞衣以及樣板式的笑容,只用簡單的舞蹈動作,舞出故鄉的故事,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更有位原住民的藝術家,用炭筆現場為小舞者劃下美 麗的身影。

990816linbianou-400.jpg

00055[01-11-53]
白鷺鷥翩翩舞,新苗冒出土。自己家鄉的故事自己舞,故事中沒有惡水的恐懼,有的是從災後土地冒出的希望。

小孩關心村莊的力量

台上的小舞者們,都是八八水災的受災兒童。帶領他們的老師黃虹育說:

「前半年在排練這支舞的時候,在情緒上是非常多衝突的,有的孩子想到當時的情形會哭會害怕,有的不敢表達,在肢體的表線上就會顯得僵硬。但是現在他 們是越跳越快樂,而且他們也感覺到自己不只是媽媽的孩子而已,更是故鄉的一分子,他們已經開始會去關心:『我家隔壁發生什麼事。』、『我家村莊發生什麼 事。』」

黃虹育畢業於文化大學舞蹈系,畢業後沒有留在北部發展,回到林邊服務故鄉的孩子,而這長達九年的教舞經驗,黃虹育體會到,一齣感人的舞碼,絕對不會是決勝於編舞者的編排,更重要的,是舞者發自內心的力量。

00072[20-02-54]

將藝術扎根林邊,對家鄉有很多想法的黃虹育老師(圖左)

黃虹育利用孩子們的寒暑假,舉辦了兩次「行腳走庄」的活動,帶著孩子實地走訪想內各村落,讓孩子親身去觀察去體會,災後林邊不同時期的變化。她說: 「救災是當下,重建的路及村庄的變化,其實每天都在變,因為災後每個人如何面對未來的變化是會有不一樣的狀況,孩子也可以透過行腳走庄看見村庄的變化。」

image003
跳舞孩子走在村莊內,村莊的改變、村民的互動及內心的悸動,將是舞出生命力的重要元素

00012[20-09-26]
(上)老師帶著孩子們「視察」林邊溪(下)路途中,遇上了傾盆大雨,只好暫避路邊的小屋簷,雖然很狼狽,但是很開心。

00004[20-08-15]

透過編舞,觀察故鄉變化

走庄完之後的分享會上,孩子分享各自的看見及感受。一位家住在佳冬塭豐的孩子,覺得途中的一場令人措手不及傾盆大雨,造成路面上的一些積水,會使他 不禁擔心又會在淹水。另外,有孩子觀察到,在光林村以前本來是長滿雜草的空地,現在都變成了「開心農場」;也有孩子發現,災後有很多店都沒有再開了,但也 出現了一些新的商店。

黃虹育說:「孩子從觀察之中,自己也會改變。一次一次的行腳走庄,孩子已經會看到光明面了,這也是我們的目的。不要一直關在家裡,自己覺得很哀怨,一直覺得政府沒幫忙,怎麼只有當下的關懷,後續好像都沒有。」

她還補充說,孩子仍會回想災難當時的狀況,洗水溝水、吃臭酸的肉粽等等,但是現在孩子會把它當做是回憶一樣,講故事給別人聽,而講得口氣、表情變了,已經沒有像當初苦痛的感覺了。

這群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從災後就持續地關心家鄉的變化,是種療傷,也是種孕育;是家鄉的變化,也是成長的轉化,小小心靈裡,看見什麼,哭泣什麼又 微笑什麼,便將莫拉克化成感動用舞蹈紀錄下來,舞著自己家鄉的故事。孩子這曲舞,名為「重生」,畫面裡不見惡水肆虐、災時的喧囂,故事裡述說著土地裡長出 的新苗,白鷺鷥翩翩舞,彩虹相伴,呵護著剛出生的蓮霧寶寶。

00041[20-15-16]
分享會上,師生圍著圈圈分享著彼此的心得與不同的災區經驗,家鄉土地的感動在孩子的小小心靈中萌芽
00057[20-13-29]

有位原住民的藝術家,被表演打動,用炭筆現場為小舞者劃下美麗的身影。
333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