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會針對「部落安全初步評估」的說明0922

原民會主委孫大川表示,這個初步的勘查報告,可以提供部落作為下一階段,進一步討論共識的基礎。希望在這樣一個客觀的安全評估下,加上以部落為主體的考量上,並結合傳統文化傳承與評估族人福祉的充分討論中,能形成共識,共同為部落的未來找到出路。

編按:

在9月21日,原民會公布「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原居地安全初步評估結果」後,引發外界關注,因其牽涉64個原民部落,其中更有44個部落面臨可能遷村的疑慮,

更讓外界關注該份報告產生的方式與內容,是否完備充足可作為政策依據。以下為原民會針對報告發出的新聞稿,提供參考。

原民會召開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原居地安全初步評估結果會議,初步評估結果特此說明

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孫大川與行政院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9/21)於高雄市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共同主持「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原居地安全初步評估結果相關會議」。此一勘查結果的說明會,邀請災區的各縣市長、原住民籍縣議員及鄉長、村長、鄉民代表會主席,以及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世界展望會、紅十字會等相關人士參與出席。

莫拉克颱風災害部落原居地的安全評估,由台大地質科學系陳宏宇教授結合地質、土木、水保、結構、營建等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努力勘查下,自98年9月10日至9月19日,共勘查64個部落(當中有9個部落是9/16追加勘查的部落)。

會議中,陳教授將此次勘查過程與結果先進行簡報,並強調這次的勘查是初步的,時間雖然短,但是因為動員了13所大學、包含地質、水利、土木、大地、結構、水保等六個技師公會,還有4間民間公司,總共75個人次,分12組同時進行。

大家在行前已經緊急用盡人脈,迅速取得所有勘查部落的地形圖、地質圖、航空照片、衛星影像以及農委會、水保局的土石流潛勢溪流資料圖,經過前後比較,到現場勘查,並不是如外界所說的,只有現場隨便停留看一看就定出初步結果。

陳教授進一步表示,每到一個部落都有當地族人陪同,才能在短時間內抵達每一個現場勘查,到鄰近地區勘查包含山坡地、河階台地、山崩、土石流(也要問清楚是第一次發生或發生多次),現場初步判斷是順向坡或斷層等等,結合這麼多的資料,得到初步的評估,其中還含有許多附註條件與補充資料,細節報告達六百多頁,目前還在彙整中,請大家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的初步結果。

在陳教授簡報過後,開放現場詢問,會中村長與族人代表還是有疑問,並且對現場會議資料提供的不夠詳細有所意見。陳教授表示因為整體報告還在彙整中,他希望盡快能再做出一個進一步的詳細摘要,提供族人進一步的參考,而完整的報告,也會在完成後公開。

根據陳教授簡報64個部落中,有31個部落是安全的,有33個部落是不安全。而31個安全的部落中,有10個部落需要經過工程補強與配套措施才能轉為安全部落。

原民會主委孫大川表示,這個初步的勘查報告,可以提供部落作為下一階段,進一步討論共識的基礎。希望在這樣一個客觀的安全評估下,加上以部落為主體的考量上,並結合傳統文化傳承與評估族人福祉的充分討論中,能形成共識,共同為部落的未來找到出路。

請大家不要把初步的評估結果,馬上和遷村聯想在一起。當然如果有些部落已經有共識的,希望盡快展開重建或遷村,原民會與相關單位就應盡速配合相關配套來處理。因為各個部落的資料無法在會議中一一呈現,所以在未來三週,原民會將配合縣市政府與鄉公所,排定部落說明會的時程,讓大家有面對面仔細溝通的機會。

在這次的「部落安全初步評估結果」如果是屬於安全的,部落也無疑義的部分,討論的方向,就會朝如何回歸部落整理家園,由重建相關部門經過道路修整或農林補貼,早日讓部落生活回歸常軌。

如果是屬於不安全的部落,族人可以參考初步評估,凝聚共識,針對目前政府與民間慈善團體所提供的各種選項來選擇。如果對初步評估結果有不同意見的,可能需要經過後續說明與溝通,希望在兼顧族人主體意識與部落安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早日展開重建的道路。

回到原鄉生活是大部分原住民同胞的期望,但是部落永久的福祉權益與部落安全之間如何衡量?期待部落與各級政府單位一起共同努力。

(閱讀「行政院部落安全初步評估結果」,請點選這裡。)

行政院部落安全初步評估結果

行政院於9月21日公布日前學者專家初勘全台64處部落的安全鑑定報告(探勘日期:9月10-14日),列為安全的部落有21處,33處不安全,10處列為「有條件」的安全部落。報告完整內容,請點選此處下載閱讀。

編按:

行政院於9月21日公布日前學者專家初勘全台64處部落的安全鑑定報告(探勘日期:9月10-14日),列為安全的部落有21處,33處不安全,10處列為「有條件」的安全部落。也就是有被遷村之虞者為 10+33=43個部落。

另外,這次勘查表中,好茶村沒有被放入,應該是已經確定要遷了,不必再勘查。而小林村也不在名單上,如果把小林平埔族也放入的話,面臨遷村危機者,總數是45個部落。

行政院將在三週內巡迴部落,以此報告內容為基礎,與部落族人討論未來重建或遷村方案。

報告完整內容,請點選此處下載閱讀。

以下為內容摘要整理,感謝許多朋友努力默默努力,取得資料,與大家共享。

行政院部落安全初步評估結果

屏東縣

霧台鄉-阿禮部落-不安全
吉露部落-不安全

霧台鄉-大武部落-安全:條件性
佳暮部落-舊部落安全,新部落不安全
伊拉部落-部分不安全:鄰近河道50m之區域

牡丹鄉-高士部落-不安全
中間路部落-不安全

三地門鄉-德文部落-不安全
達來部落-不安全
大社部落-不安全

泰武鄉(來義鄉)-泰武部落-不安全
佳興部落-安全
義林部落-不安全
來義部落-不安全
大後部落-不安全
丹林五鄰-不安全
丹林六鄰-不安全

台東縣

達仁鄉(大武鄉)-新化部落-安全
愛國埔-不安全
富山部落-不安全
加津林部落-安全:條件性,不安全:長期
新興部落-安全:條件性,不安全:長期
南田部落-安全
大竹部落-不安全
大鳥部落-不安全
台坂部落-安全
土坂部落-安全:河岸地區除外,不安全:河岸地區

太麻里(金峰鄉)-嘉蘭部落-不安全
泰和部落-不安全
香蘭部落-安全:條件性
壢坵部落-安全
金崙部落-安全:14鄰,不安全:金崙溫泉
多良大溪部落-安全

高雄縣

納瑪夏鄉-民族部落-不安全
民權部落-不安全
民生部落-安全:條件性

桃源鄉-舊藤枝部落-不安全
新藤枝部落-不安全
復興部落-安全
寶山村二集團部落-不安全
寶山部落-不安全
梅山部落-安全,不安全:梅山口

茂林鄉-茂林部落-安全
萬山部落-不安全
多納部落-安全

嘉義縣

阿里山鄉-達邦部落-安全:主要部落,不安全:教師宿舍,村里辦公室
里佳部落-安全:主要部落,不安全:西北側邊坡,行水區
樂野部落-安全:主要部落,不安全:4。5。6鄰
外來吉部落-不安全
內來吉部落-不安全
山美部落-不安全
新美部落-安全:主要部落,不安全:部落西側,2鄰
特富野部落-安全:主要部落,不安全:9鄰

信義鄉-神木部落-不安全

980922-image35-400.jpg
45個部落的遷移,是族群存續的嚴重考驗(圖片出處/「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攝影/胡慕情)

【紀錄片】大安溪雙崎─部落之音放映0924

《部落之音》紀錄了大安溪畔的雙崎部落,由於部落全毀,族人們希望能共同打造全新的伊甸園;然而,在資源和時間的拖磨下,按捺已久的情緒突然一下子爆發,擔任意見領袖的知識份子也產生了摩擦,赤裸人性與各種價值觀不斷地衝突。這所謂部落之音,究竟是什麼樣的真實聲音?

九二一地震發生之後,全景傳播基金會進駐災區,用四年多的時間,記錄災後重建的各種面貌點滴,完成一系列珍貴紀錄片。

《部落之音》紀錄了大安溪畔的雙崎部落,由於部落全毀,族人們希望能共同打造全新的伊甸園;然而,在資源和時間的拖磨下,按捺已久的情緒突然一下子爆發,擔任意見領袖的知識份子也產生了摩擦,赤裸人性與各種價值觀不斷地衝突。這所謂部落之音,究竟是什麼樣的真實聲音?

李中旺導演這麼說:「在想片名時,我第一個想法,叫做『這就是台灣』,宣傳時畫一個很大的台灣地圖,讓大家知道這部紀錄片反映的就是台灣社會的真實面貌。」確實,在八八風災剛過的現在,回顧這些紀錄片,也將幫助我們理解接下所須面對的漫長重建路途。

時間:9/24(四)‧7:00pm~10:00 pm
放映影片:《部落之音》‧136分鐘

與談人:李中旺(本片導演)、 林木材(影評人)‧影片播畢後進行座談
放映地點:倉庫藝文空間‧北市八德路一段34號3樓 (忠孝東路與八德路交叉口,一樓為彩虹3C資訊廣場)

交通資訊與地圖請看此:http://www.wretch.cc/blog/newlife001/6645872
電話:(02)2396-9092

費用:現場購票150元,電話與網路預約報名100元,一次購買12張票1000元。
Email:taipeistock@gmail.com
BLOG:http://www.wretch.cc/blog/newlife001
欲報名者也可於此篇文章後留言報名,註明姓名、email(先前若報名過可免留e-mail)、人數,謝謝!

延伸閱讀:
《部落之音》:向失敗的努力者致敬 文/陳豐偉
http://eroach.typepad.com/yuli/2004/12/post_57.html
紀錄片的瑰寶│李中旺的《部落之音》 文/黃小黛
http://www.islife.info/archives/000391.html

新生一號出口影展也有facebook唷!
http://www.facebook.com/pages/34da82e4/128758466951
【徵件消息】「新生一號出口影展」持續歡迎紀錄片作品投件
http://www.wretch.cc/blog/newlife001/6807437
2009末‧「新生一號出口」紀錄片放映與座談場次一覽表(9/24~12/17)
http://www.wretch.cc/blog/newlife001/7652192

部落遷不遷 921起巡迴討論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主持災後重建會議指出,原住民委員會初步勘查五十五個部落,有三十一個不安全,明天起將巡迴各部落,和住民商討是否遷村,相關說明工作三周內完成。經勘查不安全的部落要遷移,尊重族人意願外,也會秉持「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離鄉也會儘量選在鄰近鄉鎮」的原則。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主持災後重建會議指出,原住民委員會初步勘查五十五個部落,有三十一個不安全,明天起政府將巡迴各部落,和住民商討是否遷村,相關說明工作三周內完成。

吳敦義也宣布放寬農、漁業災後救助辦法,原本因為登記不周全,無法領取補償的農、漁民,政府將視情況,利用各界捐助的善款,發給原標準百分之五十到八十的補償金。

吳敦義上午主持重建委員會,針對住民遷村問題,吳敦義和孫大川表示,經勘查不安全的部落要遷移,尊重族人意願外,也會秉持「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離鄉也會儘量選在鄰近鄉鎮」的原則。

吳敦義表示,明天起原民會將邀相關縣市政府、鄉鎮長、鄉民代表會主席等進一步開會協調,獲致共識後,再到部落溝通。

吳敦義昨晚到高雄縣陸軍官校,參加八八水災關懷巡迴活動。他說,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如果部落住起來提心吊膽,就要聽專家的話遷離,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居住。

至於農、漁業補償,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有些受損的農、漁民不符「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會議決定,利用民眾捐助的善款,依規定金額打折發放。

小林村蓋永久屋 村民擇定2地點

小林村自救會開會投票選擇永久屋興建地點,其中74戶選擇在小林村1到8鄰的「五里埔」,另120戶選定杉林國中附近台糖公司土地。小林村9到19鄰計有247戶,家屬19日為罹難的親朋好友家祭時開會投票選擇永久屋興建地點。部分家屬因未達法定成年年齡而無法決定,將等找到法定監督人後再選定。

編按:

9月13日,小林村民與鴻海企業郭台銘先生座談後,決定9月19日將在公投決定永久屋的遷住位置,村民做出「兩處遷村」的選項,詳細情形請閱讀下文。

──────────────────────────────────────────────────
遭土石淹沒的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9到19鄰家屬今天表示,開會選定2處永久屋興建地點,其中小林村「五里埔」的安全性尚未中央評估。臨時安置的組合屋則將如期完成。

小林村自救會開會投票選擇永久屋興建地點,其中74戶選擇在小林村1到8鄰的「五里埔」,另120戶選定杉林國中附近台糖公司土地。

小林村自救會指出,小林村9到19鄰計有247戶,家屬19日為罹難的親朋好友家祭時開會投票選擇永久屋興建地點。不過,部分家屬因未達法定成年年齡而無法決定,將等找到法定監督人後再選定。

營建署、高雄縣政府8月中曾勘查「五里埔」是危險區段,家屬的投票決議還有待中央進一步勘定。

小林村家屬目前暫時安置在甲仙鄉「龍鳳寺」,預定10月20日搬遷到杉林國中邊的組合屋。70多戶組合屋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監造中,將如期完成。980921

大安溪族人的921重建經驗分享

88水災的那個夜晚,面對南部災情,我的心情很沉重,我急切的想要跳到現場幫忙救災,所有南部朋友也失聯。在家裡我不知所措的盯著電視新聞,電視不斷傳來的災情畫面時時觸動著十年前921的那個不堪回首的夜晚…

編按:

作者曾經是大安溪三叉坑部落的921受災族人,在很多朋友與至善基金會的協力陪伴下,投入重建工作至今,除推動「部落廚房」等工作,並與族人共同成立了「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現任理事長。

至善基金會在這些年累積了許多協力陪伴部落重建的經驗,莫拉克災後,基金會也打算在災區投入五年時間,扶持更多部落走向自主重建之路。

以下是作者前往南部災區探訪,分享重建經驗的心得,與所有關注921及莫拉克災後重建的朋友分享。

980919-33made2wun-300.jpg

第一趟災區之旅:在莫拉克災區想起921的感受

88水災的那個夜晚,面對南部災情,我的心情很沉重,我急切的想要跳到現場幫忙救災,所有南部朋友也失聯。在家裡我不知所措的盯著電視新聞,電視不斷傳來的災情畫面時時觸動著十年前921的那個不堪回首的夜晚,整個晚上我的腦筋交雜著88與921許多災難影像。

曾經在921經歷了慘痛經驗,所以自己更能體會災民當時恐懼、無助又無奈的心情。現在88距今已三週了,走過三趟南部災區之後我當時急切救災的心情也已漸趨冷靜。

甲仙小林災民對政府的控訴

在我第一次進入甲仙災區時,滿目瘡痍的現場,讓人不敢置信這是我前一個月才來過的甲仙,當時買的兩盒芋頭冰在我的冰箱還沒吃完,現在甲仙竟成這副景象。

這趟甲仙災區之行又再一次見識了大自然無情的一面。車行過多處的土石流區,我們終於到達了甲仙鎮公所,軍警、記者、災民還有我們一起促擁的擠到記者會現場。

這一場記者會是小林村自救會所招開,會中並未見中央部會級官員參與,只見幾位地方級官員及民意代表,災民會中聲嘶力竭的控訴政府救災不力,這讓我想到我們三叉坑當時震後兩個月,為了催促政府協助蓋組合屋,族人們一起聲嘶力竭在所辦的那一場公聽會上。

旗山很像當年的東勢

走過甲仙之後我們繼續往災民收容中心旗山鎮,因為道路損害嚴重,運送物資車輛很多,沿路交管加上土石泥凝,雖然甲仙到旗山並不算遠,但是車子還是開了一個小時多的時間,這好像地震當時所有車輛都擠到我們豐原到東勢的那一條豐勢路上一樣,那才是真的一步一腳印。

因為88水災探視,我是第一次來到旗山鎮這個地方,但是原本陌生的地方,市區景像卻似乎回到地震時東勢鎮當時的景象,災民、軍警、志工還有一堆車輛全擠在 一個小小的鎮上。我們連絡上南方部落重建聯盟的阿部嗚,剛好在順玄宮收容中心正在舉行一場關於搭建組合屋的說明會。

會中有原民會處長參與,部分災民在會中表達意見,但是多數災民似乎並不了解說明會內容,但是眼神還是對這次說明會有些期待。晚上我們跟著阿部嗚到南方重建聯盟鳳山辦公室,我們聊了一下災區現況,感覺忙著救災的這些朋友似乎仍處在一種驚慌忙亂的階段,而自己所能做的似乎也只有陪伴以及搬搬物資而已,這趟我只來一天,但也熬到深夜。

第二趟災區之旅:分享經驗

和三叉坑921紀錄片工作者亮丰一起分享災民經驗

一個禮拜之後,我繼續災區之行,因為來過一次災區了,也算是建立起了個人的旗山前進中心,加上這次有盈豪帶領,行程較能確定,因為來到工作站實習生梁誠也是南部魯凱族人,剛好家住屏東,而實習也即將結束,這一趟我也順便送他回家,希望他可以在所剩的這幾天在災區幫忙整理家園。

在這裡我順便拜訪梁誠父親所屬的原住民文教協會,這個協會多數是由一群退休或現任的各部落老師組成,當時這個協會正忙著救災,瑪家鄉各部落其實就是由這個協會擔負主要救災工作如募款與物資運送,因為協會會員幾乎來自屏東各部落,將來這個協會可作為屏東災區的災情資訊中心。

晚上和三叉坑921紀錄片工作者亮丰一起到旗山南方部落重建聯盟的新辦公室做災民經驗分享,這一次分享會雖然急切感又急速加溫,但是我回到自己經驗裡頭同理災民感受,加上盈豪亮丰提醒我放慢了腳步,這次分享會主要焦點還是放在安慰與鼓勵災民以及當地工作人員上。

勤和村對越域引水的抗爭

第二天透過原策會的拔尚,我找到了教會系統的南布宗會的杜麗珠傳道,她是勤和村人,和她進行了一些訪談,勤和村屬桃源鄉,總共80戶,民國80年前已成發生過土石流,所以當地部落極力反對越域引水這個工程。從86年開始,杜麗珠傳道就不斷的帶領族人一起向水利署抗爭10幾年,杜傳道表示如果政府當時願意傾聽部落的心聲,或許88災難不會發生。

杜傳道說這個部落以老人小孩居多,留在部落的中壯年人士多數打零工與部分務農,部落並無當地組織,這個部落狀況有點像三叉坑部落,這點引起我的關注,我記下杜傳道與曾村長電話,如果我們在勤和可以發展工作,勤和村的杜傳道與村長可以是一個聯絡中心。

第三趟災區之旅:將過去的經驗和此刻聯繫起來

透過傾聽來陪伴

南部災區走了兩趟,個人所了解的災情資訊已有了初步的樣貌,也開始思索怎麼回到一個曾經是災民的經驗裡找到一個最恰當的工作方式,所以在第三趟災區的走訪,我一直是傾聴再傾聽災民朋友的心聲,歷劫之後的災區朋友是需要更多的傾吐機會的,就像我地震之後就變的很愛說話,透過說話來重新整理恐懼徬徨的複雜心情,這是初期階段很重要的陪伴方式。

所以在自己的經驗裡,協助災民,由內而外,由近而遠,由淺而深是需要更多的階段過程的。災區部落第一線的工作是需要更多經驗的參考,至善一群厲害的工作團隊是有經驗的團隊,願意長期培力部落工作者,現在又願意投入南部救災重建等工作,我與有榮焉。

這一次救災行動至善表現其實是各界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向來有自己工作方式與步調,低調也是至善向來的特色,救災不分彼此,能夠實質幫助災區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在收容中心的觀察

在第三趟的災區探訪中,更深入到大林教會的收容中心,裡面災民有來自那瑪夏鄉的民族村部落與桃源鄉的勤和部落,各收容中心因為救災指揮系統失靈,未能發揮整合功能,許多災民是經由教會系統自行收容,所以中心經常是由好幾個不同部落組成,這造成許多安置工作難以進行,我看到收容中心形成負責機構與不同部落界線分明的各聚一方的畫面,進出還得遵照一些規定。

之後我又到另一個永興教會收容中心,這個收容中心的災民主要是由桃源鄉梅蘭部落組成,我看到這裡的災民算是較幸運的一群了,因為梅蘭部落這次水災無人傷亡,雖然回家的交通斷了,但是族人情感上不致有太多的傷痛,因為同一部落一起在同一個收容中心,可以相互的支持與打氣,可以每天一起討論回家的路。

但是安置政策的一再改變,他們現在也正要開始面對被迫遷移至營區收容中心的命運,對於未知的將來,從與梅蘭村長的談話中就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不安,牧師今天就一直忙著和縣府官員交涉,表達部落不願意遷往營區的意願,希望他們可以如願的繼續留在這所生活較能適應的教會裡。

第二天早上因為馬劉要到燕巢的工兵營區對民族村居民做遷村說明會,這個遷村說明會在88水災重建條例通過之後,我認為也不具實質意義了,雖然我還是趕至現場,但是目的並不是要聽那些人扯西東,我主要還是想到這個營區進行我專業傾聽的工作,在民族村倩玲與民有德的引領下,我們在營區和許多族人聊了很多,

88與921我們相同的遭遇,恐懼、無助、無奈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結了我們生死與共的共同經驗,我們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

(作者為「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 理事長 ,本文轉載自「八八水災資源網」)

980919-made2wun-400.jpg

至善基金會自921大地震後,隨即投入台中大安溪沿線部落的重建發展工作近10年的時間,成功輔導當地泰雅族的原住民成立一在地協會去關懷在地的族人;民國95年艾利颱風肆虐,新竹尖石鄉災情慘重,更加開啟了至善在尖石的各項服務計畫。

「災難在哪裡,重生的力量就在哪裡。」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基金會以高高屏的原鄉重災區為主,複製在台中大安溪沿線部落以及新竹尖石重建發展的成功經驗,連結當地資源,用在地化的觀點切入,呼籲原鄉青年由熱血的青年志工投入部落工作,長期從事原鄉重建工作。

【至善基金會88水災原鄉永續重建計劃簡報檔下載

郵政劃撥:50054640  戶名:至善基金會

請註明:八八水災【原鄉重建】計畫用途

愛心專線:(02)2356-0118

八八水災 原鄉永續重建計劃 至善捐款授權書下載

此次風災也摧毀了至善原有的服務區域,新竹縣尖石鄉石磊部落無毒蔬菜的農地,也影響了台中大安溪部落的甜柿採收,為了協助這兩部落的農作銷售,凡單筆捐款「八八水災-原鄉重建計劃」3000元,我們即贈您5斤的無毒蔬菜;單筆捐款5000元以上者,則加贈,台中大安溪部落甜柿禮盒一盒。也歡迎大家小額捐款的支持。

屏東魯凱原鄉災情整理0918

此次八八風災造成屏東魯凱原鄉部落極大的損害。災害主要發生在霧台與茂林兩個鄉,其中霧台8個部落中有6個部落幾乎全毀,族人幾乎都已撤離,茂林三個部落是對外交通斷絕,但部落內部狀況還好。以下是各部落的狀況整理…

此次八八風災造成屏東魯凱原鄉部落極大的損害。災害主要發生在霧台與茂林兩個鄉,其中霧台8個部落中有6個部落幾乎全毀,族人幾乎都已撤離,茂林三個部落是對外交通斷絕,但部落內部狀況還好。

以下是各部落的狀況整理,作者會持續報導屏東魯凱部落最新情形,請大家持續關注。

一、霧台鄉的災情

(1)交通狀況:

省道台24線霧台段許多路段嚴重坍方,很多路段甚至連路基都坍掉,搶通極為困難,結至目前為止,通車路段只達吉露村上方,吉露往阿禮段仍未搶通。鄉內三座主要橋梁斷裂,分別是伊拉橋、神佳橋(神山、佳暮聯絡橋梁)、大武橋。

(2)部落災情部分:

1、阿禮村全村撤離,其中巴留斯(palius)區域較為嚴重,聯絡道路出現大型龜裂,好幾棟房屋也遭受塌陷

2、吉露村全村撤離,部落內許多房屋有向下滑動的危險。

3、伊拉(谷川)社區,聯絡橋梁斷裂,部落下方的隘寮北溪,因為旁邊支流土石流的關係,河床明顯提高許多,部落入口大型牌仿遭水沖毀,全社區已撤離。其中一戶位於溪流對岸的商家遭到土石流掩埋,一家五口至今仍下落不明。

4、佳暮村,新佳暮社區幾戶民宅遭土石掩埋,往神山的聯絡橋梁斷裂,對外聯絡道路也完全中斷。大武村小山巷大頭目柯阿良府等四戶遭土石掩埋,多數房屋陳半毀或遭大水淹至無法居住,全村撤離。

5、好茶村,全村地上建築物遭土石掩埋,部落內僅存位於較高處的長老教會,但也因地基被掏空,整棟建築嚴重歪曲塌陷。此次風災霧台鄉內八個部落,僅剩霧台部落及神山部落情況較為良好。

二、茂林鄉災情:

(1)交通狀況:

鄉內道路坍方嚴重,茂林、萬山、多納三個部落風災期間皆無法對外聯絡,只能靠直升機運送物資,或是族人走古道自行背負物資往返,才能維持生計。與屏東縣聯絡的大津橋與多納大橋已斷裂。茂林風景管理處大樓遭水沖毀;萬山部落下方墳墓全數遭水沖毀;多納溫泉區遭土石掩埋。

(2)部落災情部分:三個部落內部情況還算良好。

三、受災的魯凱族人安置情形:

目前政府安置霧台鄉民的地方分為三處:

(1)為隘寮營區,安置兩年前即遭遇土石流波的好茶村約安置一百五十人;好茶已在隘寮安置中心待了兩年,現居住在安置中心內的大部分皆為中老年人,許多有能力在外租屋買屋的村民,早已搬遷出去。許多老人家從山上搬遷到平地出現了不適應的情況,不知是不是面對空間狹小、空氣不加的環境問題又加上不知何時才能回部落的鬱悶心情,兩年來過世的村民近十人。

(2)為榮民之家,安置佳暮及伊拉村民約一百人,

(3)中廣長治分台,安置大武及阿禮村民約一百二十人。

(4)吉露散居於各地,大部分投靠山下親戚家。族人對於安置中心的情況不甚滿意,大多表示居住空間狹小擁擠。

目前大多數族人都接受政府暫時安置的狀況,也希望政府能盡快搶修通往部落的道路,讓他們可以早日回去看看自己的家園,因為許多人對於部落內部損害的情形並不瞭解,他們希望可以回去看過之後再作打算。

980918-hao3cha2ailiao-250.jpg好茶隘寮營區主要會議中心

(上)好茶隘寮安置中心及內部會議場所(下)中廣長治電台

長治電台員工宿舍提供阿禮大武部落居民安置長治電台2

四、面對重建,族人的想法與處境:

大多人族人的想法是希望可以在地重建的,他們並不想輕易放棄自己的家園,除非部落是已經遭遇到嚴重的情況,如阿禮、吉露、好茶,其中只有好茶確定是要遷往瑪家農場。

好茶遭受到兩年多前土石流侵襲之後,部落內部即不斷的有遷村或是在地重建兩種聲音,也舉辦過數次遷村意願的調查、表決,但此次風災之後更使好茶人確定家園在地重建的機會幾近渺茫,努力往瑪家鄉境內的瑪家農場遷村。

瑪家農場雖有將近一百公頃的面積,但實際可作為遷建的用地為三十多公頃而已。縣府規劃有五個部落遷進,分別為霧台鄉的好茶、阿禮部落,三地門鄉的大社部落、瑪家鄉的瑪家、北葉部落。

好茶遷建委員會會長陳再輝表示,如將五個部落塞進三十多公頃的土地上,似乎有點擁擠。希望政府可以考量到各部落未來生活的機能性與獨立性,在三十公頃的土地塞進五個部落似乎很難做到這些事情。

風災之後,部落會討論、議決事情的會議,大部分仍為村辦公處召開的村民大會。目前有比較成熟的部落組織在運作,且能夠討論決定部落遷建事務的是好茶村在今年三月期間成立的「好茶遷建委員會」,內部委員由村民提名表決,會長由委員內部自行提名表決之,目前會長為陳再輝。

為了集體討論魯凱災後重建工作,八月二十六日,「魯凱部落重建聯盟」成立,發言人為台邦沙撒勒教授。

九月五日召開魯凱族民族會議,會議的決議文如下:

一、政府對於現有被安置的災民,應有積極作為,包括居住環境、飲食衛生及醫療保健等方面應給予最完善的照顧。同時,政府應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搶通道路、橋樑及修護水電設施,協助受災地區族人,回到原居部落,檢視其受災的土地、建屋及其他財產,以便進行家園重建之準備。

二、政府應廣邀環境、地質、生態及人文等各領域之學者專家,與部落耆老和地方人士共同會勘受災現場,由部落族人擬出後續重建方案。若評估結果必須辦理遷村,遷村地點必須建立在部落獨立及族群完整的基礎上,經族人由民主程序商議決定後,再行邀集相關慈善或宗教社會團體,分別提出包括社會重建、文化重建、產業重建以及家屋重建之部落重建方案,由族人討論並決定最終之合作單位。

三、政府應落實在地就業及以工代賑措施,聘僱當地族人進行包括傳統領域調查、災後環境整理、自然資源監測及土地現況勘查等工作。

四、政府應依據當初霧台鄉好茶部落遷村之規劃方案,儘速辦理台糖瑪家農場之土地徵收及後續的家園重建計畫,讓被迫離開故鄉已超過二年之好茶部落災民,早日擁有安身立命及文化發展之場所。

(作者為魯凱族青年,魯凱重建聯盟辦公室成員)

自主重建!達瓦蘭重建計畫綱要

青年是未來的部落,災難讓部落更加團結!從政府或主流社會的立場,災難發生的處置原則是即時救災、臨時安置、修復重建等三個階段的工作;但以「部落主體」的角度來思考,災難發生時最重要的是自力救濟與協力互助的守望…..

編按:

雖然政府的重建綱要計畫中,沒有列入地方的參與機制,但屏東排灣的達瓦蘭部落,卻討論出了自己的綱要計畫,甚至包含重建時間期程,都作了初估,展現以部落為主體的重建作法。僅將此重建計畫轉載刊登於此,與各部落分享。更多的達瓦蘭新聞,請閱讀「達瓦蘭部落」。

另外,部落在重建過程中,有許多需要大家一起協助之處,請閱讀這裡。

980917-f23dawa0126528-400.jpg
 部落撿拾漂流木,為重建作準備。

一、計畫緣起

青年是未來的部落,災難讓部落更加團結!從政府或主流社會的立場,災難發生的處置原則是即時救災、臨時安置、修復重建等三個階段的工作;但以「部落主體」的角度來思考,災難發生時最重要的是自力救濟與協力互助的守望,處置原則與方法則是緊急避難(野外求生)、立地謀生、部落重建等工作。

從緊急避難到立地重生,若由原住民文化傳統的角度來思考,省思與檢討自我個人或集體的行為,以期能找到更好的作法來與大地相互依存共生、與社群協力互助分享,而非批判指責他人。

因此,心靈、物質與社群關係的調整,才是部落重建的核心,而不只是家屋重建。以下,簡要勾勒莫拉克颱風(八八風災)災後達瓦蘭部落尋求重建的脈絡,並提出重建綱要計畫。

(一)達瓦蘭部落簡介

達瓦蘭部落(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是排灣族Ravar(拉瓦爾)群系的發源地,自古即在大姆姆山附近山區生存安居;因為居戶人口眾多,是個歷史悠久的大部落,遂被外來政權稱之為「大社」,即今日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

自日本殖民政權統治後,部落主權和傳統領域土地因「官有林野」調查後開始流失;國民政府接收日本政權遺產,更在部落傳統領域內大量砍伐森林,而有沙溪林道、多納林道等的開闢,使達瓦蘭部落上源的山林開始出現裸露地,而讓部落淪為「安全堪虞」部落。

因此,達瓦蘭部落在民國六十五年便有集體遷村之議,同一時期另有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三地門鄉達來村的遷村。民國七十二年10月8日(三鄉大民字第六號函)中,已確認村民大會通過議決要遷村,但政府並沒有認真對待部落安全問題;遷村計畫後來不了了之,一直被擱置未被處理。

民國八十一年九月三十日,省政府山胞行政局(81元.21胞建字第1132號函)辦理大社村部分(二到四鄰)遷村規劃,但該計畫並未考量整個部落遷移,且把基地選在危險地段。當時部落雖想要集體遷村,但一致反對遷移到政府選定的危險地段(此次風災該遷村預定地亦淪為土石流災害區);自此,政府漠視大社部落安全需求,一直未再處理大社村達瓦蘭部落的遷村計畫。

三十年過去了,直到莫拉克颱風,達瓦蘭部落終於被土石流侵害,淪為危險部落;但達瓦蘭部落族人當時立即自力救濟,而後才被政府緊急安置在三地門鄉體育館二樓。 八月三十一日 ,緊急救災安置結束,復集體遷入內埔鄉龍泉營區臨時安置居住。

(二)遷居重建脈絡

八八災後不到一個月,達瓦蘭部落透過自透過自力救濟、協力互助方式緊急避難,而後在社會關懷物資救助下,迅速把族人集中起來形成「災難應變共同體」的團隊,為的即是希望能迅速展開重建。

在集中同住共食的狀況下,部落作為生活共同體,立即於 八月廿二日 召開部落會議,決定接受縣政府建議的瑪家農場做為安置之中繼部落地點,但同時不放棄在傳統領域內找尋適合的土地,作為未來集體遷村的長久居住地。

八月廿四日,達瓦蘭部落立即以傳統的方式,先拜會瑪家鄉的大頭目們與鄉鎮公所,以利未來成為好鄰居;而後初步整地,並立即於 八月廿五日 舉行遷居立石的Kisadan儀式,祭告祖先暫且移住此地,以繼續找尋長久的部落居地。

排灣族部落自古便有因安全防禦或部落人口成長、擴張等,而有部落遷移。排灣族在部落遷移時,一定會在暫時或長久居住地埋石祭告祖靈,才開始營造部落。這種遷居埋石、祭告祖靈的Kisadan儀式意即「向造物者借地」之意;部落族人得感謝老天賜給我們依存的土地,同心協作、燃燒自己,為部落的重建工作付出心力。

為了儘速重建,達瓦蘭很快就透過部落遷住會議,決定朝在自己土地內遷村目標努力,但在找到永久部落居地前先配合縣政府安置,接受遷居阿里郎山坡(瑪家農場)和世界展望會提供的資源,將以自力造屋、以工代賑的方式興建中繼住宅,營造達瓦蘭中繼部落,待未來若有其他機會與可能時,再於達瓦蘭部落傳統領域內找尋適合之土地,營造長久安居的永續部落。

由於部落遷住是重大的事,儘管瑪家農場目前土地所有權隸屬於台糖,但達瓦蘭部落仍依排灣族的部落傳統慣習,由大頭目Zepul.Talimarau與鄉代勒格艾先到瑪家鄉拜訪頭目及現代行政體系代理人,感謝能使用其傳統領域土地,來營造達瓦蘭中繼部落,與之成為好鄰居。

透過Kisadan儀式,部落以此感謝上天、祭告祖靈,也提醒族人(尤其年輕人)應謹記祖先叮嚀,燃燒自己來守護自己的部落。這種顧及傳統文化、以部落為主體的積極行動,讓達瓦蘭部落提早遠離悲情,努力邁向災後重建的道路。

我們將以部落為主體,積極尋求各項社會資源,也希望藉此重建綱要計畫,來募集更多的社會資源,協助我們儘速重建部落生活、生計產業與族群文化。

二、計畫目的

(一)透過自力造屋,營造中繼部落。

(二)部落整體規劃,加速生活重建。

(三)強化部落認同,生態永續發展。

(四)提昇族群和諧,促進社會共榮

三、計畫構想

莫拉克災後達瓦蘭部落重建工作,我們從維持生命完整性的角度切入思考,主要包括心靈、物質與社會等三個層面的關係重建;在身、心、靈的重整與健康狀況下,才能妥善開啟家屋營造與部落重建的繁重工作。

換句話說,部落的人們必須先重新安置好「人與自然」(物質/身體維生之生態與生計關係)、「人與人」(社會/協力互助與分享之社群關係)、「人與超自然」(心靈/心理安適的心靈健康之信仰關係)等三個層面的關係,才能重新打造自己的家園,營造新的部落生活共同體。

因此,達瓦蘭部落的災後重建,不只是身體安置與家屋重建,而更是土地情感、部落生活與族群文化的重建。所以,我們必須構想一種自立自主、並能強化部落團結的重建模式,以使部落早日重新能安身立命,有尊嚴地靠自己的力量維生,而非靠社會救濟過活。

在這樣的思維下,我們認為生計重建(物質)、文化重建(心靈)與社群重建(社會)乃部落重建的優先要素;在此基礎上,家屋重建與部落營造,才可能穩固進行,開展部落永續性的未來生活。因此,達瓦蘭部落重建將結合這三個層面的思考,考量生態、生計與生活等「三生有幸」的重建,構想能孕育「人與土地」情感、「人與人」協力互助、「人與文化心靈」安適自在的重建行動。

此外,即使是中繼部落的營造,我們也希望具有永續性的思考,而不只是難民收容所的安置處理;生態與能源、生計與糧食、生活與文化的創意再生,都是邁向永續部落營造的重要關鍵。

四、實施策略

(一)維生墾植

過往部落生活的遷移或重建,首要工作便是先搭建一個最簡單的工寮,能遮風避雨即可,然後立即開墾種植維生之糧食作物,例如主食作物的小米、芋頭、地瓜、玉米等等,及副食的青蔥、蘿蔔、芥菜等蔬果類作物。這樣,才能夠事先就「預備」好重建期間的維生基礎,儲備未來的糧食,以便打造家屋與新部落時不會因為原先的糧食吃完了,而必須中斷重建工作。

因此,維生種植的開墾,除了是未雨稠繆、儲備糧食之外,同時也是一種人與自然關係(土地倫理)的重建。人們在親手與土地互動的勞動過程裡,更懂得敬畏天地、順應自然、知足感恩的重要,而能孕育出深刻的土地情感,繼而守護大地與生命萬物。

(二)會所營造

會所是傳統部落的精神象徵,也是集體面對未來生存勞動、文化生活的經驗傳承場。會所也是凝聚青年動力、團結為部落服務之所在,在部落與家屋營造完成前,若先有會所則可提供族人「集體生活」勞動服務所需。會所提供部落進行傳統知識、經驗智慧傳承的場域,以因應各種變動;會所的營造是族人團結協力的勞力與勞心過程,在集體勞動過程中,部落將會更加團結。

部落會所的營造,是部落主體邁向自立重建的契機。此次災後達瓦蘭部落已經透過部落會議,決定集體遷居到瑪家農場;在家屋重建之前,更需要積極營造部落青年會所,以使部落的青年更加團結,共同參與部落重建,服務鄉梓。

因此,在種植開墾後,緊接著應該先搭建部落會所,以提供部落族人共食、同住並討論永續性「部落發展」的場所。

(三)協力造屋

此次災後重建,達瓦蘭部落選擇縣政府建議的遷居地點,主要是因為知曉部落重建過程中,實際上是「建構比批評更重要」的道理。因此,在過往青年組織的基礎上,部落在災難發生時即已形成災難共同體,先協力互助緊急避難,再共食分享同住安置;而今邁入部落重建階段,更希望透過部落集體勞動、協力造屋的方式,來營造中繼或永久部落。

因此,我們感念政府願意釋出國、公有土地(儘管這些土地原來都是原住民各部落傳統領域土地)讓達瓦蘭部落遷居落腳,更感謝世界展望會願意認養部落家屋重建的經費,讓部落各家戶得以透過「以工代賑」的方式協力造屋,親手打造自己的部落家園。

(四)創意生活

援助們自古以來即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與大自然相依存的勞動過程中以各種「創造性適應」的機制建構獨特的文化特色。因此,不論食衣住行育樂,都與大自然的茲材有關;尤其在住居文化方面,更多能利用「自然材料」來營造創意生活。

不論落石、漂流木等等,對部落來說都是上天在災後對族人的補償,提供原住民自然資材來重建部落。因此,我們需要這些崩坍落石的石材和風雨摧毀的倒木與漂流木,來作為營造部落文化風貌和創意生活的媒材。尤其,透過部落工藝創作,往往使這些看似無用的資源藉著巧手化腐朽為神奇,而營造出藝術與文化的生活美學。

除了上述四大重建策略之計畫方向外,部落生活重建是包含各個層面的整體思考。我們更盼望政府與民間可以提供其他資源,讓部落的公共空間、生態能源、生計產業、文化生活、社區照護等工作,可以獲得更好的永續發展。

五、計畫期程

本計畫在國家與社會資源協助與進入前,已經就「在地組織」的協力互助部分開始重整,以利早日重建部落生活的軟體與硬體。茲就上述部述重建的計畫面向,勾勒重建期程,以利在各項社會資源協助到位之後,發揮部落主體的團結力量,儘速完成部落重建工作。

計畫項目 工作重點 執行時間 實施方式 備註
1.維生墾植 整地開墾種植基本的維生作物 98/09~99/08 村民集體勞動 需整地及作物種子
2.會所營造 重建心靈與部落公共服務精神 98/09~98/11 部落青年集體勞動搭造 需漂流木/落石
3.協力造屋 協力建造中繼屋以邁向安居重建 98/09~99/03 村民集體勞動 需漂流木/落石
4.創意生活 公共空間與家屋創意生活藝術 98/09~99/08 部落青年共同藝術創作 需漂流木/落石

六、所需資源

(一)自然資源:漂流木、風倒木、崩坍落石等自然資材。

(二)人力資源:以部落青年為主體,尋求專業協力與社會志工等人力資源。

(三)財務資源:需要國家與社會提供非自然材料與以工代賑之重建經費。

(四)文化資源:以部落耆老的智慧與專業協力整合提供生態與文化智慧。

 七、經費概估

計畫項目 所需經費概估 執行時間 備註
1.維生墾植 800,000 98/09~99/08  
2.會所營造 6,000,000 98/09~98/11  
3.協力造屋 每戶800,000 98/09~99/03 以工帶賑、含工帶料,預計約220-250戶
4.創意生活 3,000,000 98/09~99/08 部落公共空間與各家戶

 八、預期效益

(一)在政府提供或釋出的土地上,透過自力造屋方式營造中繼部落。

(二)考量心靈、物質與社群關係,透過部落主體力量儘速開啟重建。

(三)強化族群部落認同,並營造生態、文化與生計發展的永續部落。

(四)增進族群和諧共榮,透過產官學NGOs資源協助部落整赴重建。

261戶原民有疑慮,欲退回遷住永久屋的意願書

慈濟將在高雄縣興建七百戶永久屋,部分已簽具意願書的那瑪夏鄉、桃源鄉布農族人反悔,擔心有永久屋就必須放棄山上所有;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總幹事伊斯坦大.貝雅夫要求政府先搭便道,讓族人回家評估後再做決定。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孫大川昨日則表示,要災民馬上決定確實情何以堪…

慈濟近日將在高雄縣杉林鄉月眉農場興建七百戶永久屋,卻傳出部分已簽具意願書的那瑪夏鄉、桃源鄉布農族人反悔,擔心住了永久屋就必須放棄山上所有;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總幹事伊斯坦大.貝雅夫要求政府先搭便道,讓族人回家評估後再做決定。

貝雅夫指,縣府委託慈濟發意願書,兩版本皆載明「承諾取得房屋所有權之後,除繼承外,不移轉他人」,其中第一版本附註「不再返回原住屋居住」,最後版本刪除此句,但新增「其所有山地保留地,不得從事破壞水土保持之使用」。他說,搭直升機下來兩天後就收到意願書,桃源鄉兩百多名災民急忙簽了,後來才驚覺要了永久屋,恐損失山上所有,半數表示寧可回山上蓋工寮。

擔心損失所有 寧回去蓋工寮

社會處長吳麗雪指出,地方訊息雜亂且未必正確,目前對遷村有兩派意件,一方希望能儘快住到永久屋生活,另一方則希望能有其他選擇。但目前為止,兩百六十一份意願書都還在社會處。

當初草擬意願書的吳麗雪表示,初版的意願書是使用「不得返回原居住所」等字眼,後來覺得字眼太過強烈也不合理,最後定案的是第三版,也就是不得從事與破壞水土保持有關的行為。

那瑪夏鄉民族村重建委員會成員打亥說:「一個家庭要搬家也要討論好幾個月,何況是一個部落要搬?」打亥痛批政府應給災民「零到一百」的選擇,而不是「零或一百」的選擇。

民族村鄉民代表李惠民說:「政府應儘速召開公聽會,說清楚住進永久屋的條件。」李惠民表示,月眉農場離民族村約六十公里,未來要上山工作非常困難。「以前在部落打獵、種水果,一戶月入一萬塊就能生活,在平地連五萬塊都養不活一家人,還怕被漢化。」

貝雅夫指,桃源鄉建山、高中、桃源、復興、梅蘭、梅山六村落都完好,四千多人災後未返家心急如焚,盼先搭便道讓他們回家思考。

原民會:慢下腳步 傾聽意願

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孫大川昨日則表示,要災民馬上決定確實情何以堪,會要求政府腳步「慢下來」,傾聽災民意願,讓訊息充分傳達。

由二十六所大專院校組成的「高屏地區大專校院八八災區重生聯盟」昨日成立,聯盟總召集人、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說,目前災區重建或遷村仍無定論,但無論如何都須以當地原住民為主體,兼具部落印象和環境生態為主。

行政院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說,籌建永久屋箭在弦上,目前最大問題在當地地質是否安全,重回部落是否安全?包含高雄縣、屏東縣、嘉義縣災區地貌明顯出現變化,至少有四十個部落安全性必須重新評估,調查報告最遲今天會出爐。

慈濟:尊重政策及災民需要

慈濟發言人何日生則表示,慈濟雖是永久屋的援建單位,但細節及政策部分,尊重高雄縣政府決定及災民的需要。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自由時報20090916報導)

胡慕情的災區筆記0914─菩薩與同理心

但部落居民與慈濟間的爭執,並不在於指責慈濟是惡,而是慈濟為什麼急於和政府配合、一點討論空間都不給呢?幾位記者都提出了疑問:「部落還在抗議,永久屋要先蓋嗎?」慈濟的說法是:抗議是一定的,但蓋了之後…

這篇筆記本該早早完成,但礙於重建條例風波、再度南下採訪專題,一直擱置。話說回來,8月16日這天正好是去佛光山看災民安置的日子,這陣子慈濟的永久屋問題也炒得沸沸揚揚,細細聆聽、觀看自稱「菩薩」的信眾們,發現在沒有同理心之下的一切作為,其實與善無關。

980915-caicaifang8547-400.jpg
攝影/大頭鬼

8月16日那天早晨,一行人先是前往旗美社大主任張正揚的家中拜訪,大略描述前兩天在災區所見的景況,並進一步討論受災區的下一步何去何從。那時候還是災害發生的第一周,救災仍在持續,但旗美社大很早就設想到了重建後的種種問題。她們從政府或各援外團體送進部落或村莊的物資觀察到,災民所需要的,外界並不知道。

記得旗美社大的阿蘭妹開玩笑說:「原住民在問,怎麼沒有阿比跟酒?」這不是鼓勵藉此消愁,而是酒原本就是原民生活文化中的一部分;外界捐資的愛心一開始其實都是基於反應與推測,最多的物資是泡麵和水,但山中居民其實還能靠山泉水過活;過些日子終於開始送米,但沒水沒電怎麼煮?災民還需要發電機。

這些需求,在災後一兩週,藉著願意走進災區的志工們慢慢慢慢帶回來。需求,必須建立在真實的了解之上。而了解,必須透過時間的累積才可能得成。當時所有被救出的災民,因為救援混亂,被安置在不同地方,正揚大哥當時便擔心,這些受創嚴重的部落居民將會失去凝聚部落意識的機會。

而政府果然在受輿論攻擊後擬出急救章的重建條例,民間團體緊急地在條例通過前連三天開了記者會,我記得司馬庫斯的拉互依自嘲地說:「要抗議要靠你們(在台北的)幫忙啦,我們還在忙著救災找家人!」但抗議無用,強制遷村的條例終究還是過了,而所有重建,也忽略掉過去921震出的民間力量,直接交給所謂的,慈善團體。

部落歷經的魔幻安置

16日那早結束拜訪後,一行人擠滿了W的車往佛光山找民族村的韃虎和一萱老師,當時佛光山安置的是那瑪夏鄉與桃源鄉的族人。記得一聽到原住民被安置在佛寺,大夥第一個反應都是:「這是魔幻寫實的故事劇本嗎?」走在佛光山長長的迴廊,好不容易到達族人被安置的福慧家園,所衝擊我的,卻超越魔幻寫實的形容。

首先是一張告示。告示上白紙黑字寫著三餐何時吃、不得葷、不得隨意進出安置場所,否則可能出了再也無法進。當時已近中午,族人們領著便當,慢慢走出室外,雖有帳篷,但依舊是高溫。況且人實在太多,有的只好隨意席地而坐,小孩子們戳著便當的菜飯,我問怎麼不吃?她們說都是素食,吃不習慣。

孩子誠實,成人在被問及住得習慣與否時,則不好意思地說,已經很謝謝宗教團體的收容。她們覺得,就算是尊重吧;但族人們對「只能進不能出」的公告頗感無奈,「畢竟我們有的家人還在山上、或許被安置在其他地方,若出去就回不來,很煩惱啊。」

就這樣,在擔心失去短期照顧的情況下,族人們只能每日每日地在偌大的空間等待,或如難民一樣鋪著睡墊在福慧家園內發呆;我假想著若是真有佛祖,祂會禁止悲苦的人們自由來往祂的門下嗎?

被管制的慈善家園

佛祖不只禁止族人自由來往,外人在進入福慧家園前,還必須經過通報。當我們自動地想推門進入安置場所找韃虎時,一位師姐兇悍地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問:「妳們要找誰?通報過了嗎?」當時愣住,W急忙說,有的通報了,於是才被放行。但至今我依然不懂,把關的原因。

雖說是為紀錄而南下,但望著部落族人的表情,我並沒有拿出相機。當時覺得不妥,不知道是否會干擾?直到我看見一位攝影師拿著專業相機,喀擦喀擦地拍攝,我才偷偷摸摸地站在角落,舉起相機,約略地捕捉一張,像難民營的安置所。

但當我轉身,方才阻擋我們入內的師姐再度兇狠地拉住我說:「這裡不准拍照!請妳把照片洗掉!」她瞠大眼盯著直到我將唯一一張照片刪除,接著強硬地把我送出「福慧家園」這個安置所,關上門,隔離了外界與族人。

那時其實沒有「別人能拍為何我不能拍」的憤怒,而是「我果然干擾了族人」;但一回神才發現,能拍照的那位攝影師,掛著佛光山的工作證。剎時間想起南下前報社信箱鎮日接到的佛光山新聞稿,內容不外乎法師捐了多少米、多麼照顧災民、佛光山真是慈善團體;忽然外面又傳來「來,笑一個」的聲音,又是另一位攝影師在外頭拍照─要求正在吃便當的孩子們拿著她們其實吃不慣的餐盒微笑…

上周從災區回來後,正在寫專題,主管傳來訊息問:「慈濟問要不要跟著它們去採訪?」我問,採訪什麼呢?行程是永久屋以及長期課輔。想了想,決定連夜趕完手邊的專題,隔天一早南下。

南下前,打了電話給已經在追蹤慈濟永久屋問題的苦勞網的窮理,當晚他們在開會,決定隔天派兩位記者一起隨行。當天晚上,先是撥了電話給慈濟基金會的新聞聯絡人確認是否要先報名?對方說不用,於是我跟苦勞說,直接到定點集合就可以。但是隔天苦勞到了,卻發現,尷尬了,沒有她們的車票。

一直在我到達前,苦勞的陳寧和心華就和本報攝影記者、玉山電子報及慈濟的新聞聯絡人對看。當時慈濟基金會是這樣說的:「沒有發行程給她們,這樣多出來,票不夠。」態度很客氣,但也沒有思索如何爭取車票的動作。最後我請陳寧她們自己向高鐵拿媒體證登記,才順利拿到車票。當時不知道為什麼慈濟沒有反應,直到一路往南、搭上接駁車、一通電話響起。

那通電話是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先生打來的。我坐在最後座,其實聽不太到新聞聯絡人和何日生的對話。但坐在中排、聽得清楚的心華傳了短訊給陳寧,上頭寫著:「完蛋了,我們要被解決了。」我疑惑地問陳寧「解決是什麼意思?」她悄聲說待會再跟我說,然後打著短訊─因為苦勞之前寫了報導,何日生似乎很生氣、不滿。

「抗議是一定的,但蓋了就會喜歡」

車子忽然間停在離旗山中正橋不遠處的一座加油站,要與何日生及其他媒體會合再前往杉林鄉。等候之間,我和中時的記者與開車的慈濟師兄聊天,他看起來很慈祥,和我們聊著他想當媒體從業人員的女兒,聊啊聊,聊到災民。

加油站對面有著一間,我們在農地上經常會看見的,像忽然冒出的突兀大洋房,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台灣人欠缺協調感(而不僅僅是美感),我們抄襲或移植國外渡假勝地的房屋樣式,在這片我們不曾真正親近的土地上。

那位師兄說,上人非常心軟,因此從世界51個國家收來的善款,將專款用於災民身上。他強調,由於上人的慈愛,每戶災區家庭都可以得到一棟造價100至150萬元的房子,「很美,就像那一棟(加油站對面那棟)」,他是這樣形容那棟房子的好─我都想要當災民了。

當下我沒有生氣的感覺。這或許是台灣人的觀念:「我為你好,我知道什麼對你好。」從慈濟救災的六大理念來看,山區危險,遷下來是很合理的,善款來了,蓋房子給災民住是很合理的,也因此我能體會何日生在與我們會合後對陳寧的「叮嚀」─慈濟不是不能批評,可是你們要求證。

但其實沒有什麼需要「求證」的。部落居民與慈濟間的爭執,並不在於指責慈濟是惡,而是慈濟為什麼急於和政府配合、一點討論空間都不給呢?上了車,一路到杉林,幾位記者都提出了疑問:「部落還在抗議,永久屋要先蓋嗎?」慈濟的說法是:抗議是一定的,但蓋了之後他們看了,就會喜歡。

我不否認或許有些年輕人嚮往的是舒服的場所,那瑪夏鄉的高度與杉林比起來仍有落差,或許永久屋的設計遠比部落傳統房子更適合居住也不一定。

但我記得這個世界有一個名詞是差異性,並且我清楚知道,部落多半有議會制度,透過討論決定部落的公共事務。然而慈濟在當時仍未正面回應為什麼要急著蓋呢?而工程卻在我們離開的隔天,開始進行了。

那天,民族村民因土地問題決定要撤回同意書。土地的重要性,大概是慈濟無法想像或體會的吧。因為那天我所聽到的是這樣─

「原住民喔很好笑,我們房子就可以給他們50年,雖然政府地會提供多久不知道,但房子是免費的啊,他們居然問我們說如果房子壞了、地不是自己的怎麼辦?這問題真的是…難道她們在這幾年間不會去賺錢嗎?」

「原住民真的是很好笑。有那個家族很多人的,說她有兒子在外地,問說那可不可以也蓋房子給她兒子住?不然沒有地了,兒子以後怎麼生活?可是她兒子不會自己去賺錢嗎?拜託,那大家都要來當災民了嘛。」

慈濟人呵呵笑著說,原住民很好笑。原住民很好笑。慈濟人慈眉善目的笑著對我這樣說,彷彿原住民的提議是基於貪婪,而非「簽下永久屋的同意書後,就不能再回到原居住地」這樣的嚴重條件。

而怒氣終於在理成營造公司的人員(台北幾間新光三越皆是這家公司所蓋)指著產業道路對我說這條路將拓寬為20米,以供國外「參觀」用時爆發─原來他人的不幸,是「慈善團體」的化妝品?

「妳有沒有很開心?」

下午隨著慈濟到和春技術學院,看慈濟人帶領的課輔內容。像是制式的記者會一樣,慈濟人領著記者看孩子畫畫、看孩子打拳、看孩子唱歌跳舞。我不知道這些孩子知不知道我們要去,多半的孩子看到媒體的相機都開心地願意拍照,但依然有些孩子是怯於接觸的,必須蹲下與她們同高、試著說她們的語言,她們才對妳說話,而有的甚至直接說:「不要訪問我。」

而我更不知道,在隨慈濟來的前一周,高雄縣政府教育處,因接獲家長反應,認為媒體嚴重打擾孩子上課與情緒,因而下令所有學校不准受訪,那麼,這些家長知道,媒體又來了嗎?

那天參訪的最後,我進到一間小學一年級生的教室,那間教室的孩子在畫畫,我看見一位女孩,拿著蠟筆寫上媽媽,然後又快速擦掉。她和我聊天,因為我問她:「妳剛剛好像寫媽媽,為什麼要擦掉啊?」她說,因為她寫得太醜了。

於是在她的要求下,我替她寫了「媽」,讓她跟著寫下一個「媽」,她跟我解釋她畫了爸爸、媽媽、她、阿公、阿嬤、弟弟的同時,一位慈濟人拿著錄音筆大喇喇地蹲在她旁邊對她說:「妹妹,妳喜歡畫畫對不對?師兄師姐來帶妳畫畫,妳有沒有很開心?」

女孩不說話了,收著她的蠟筆。這位慈濟人接著說,連珠炮地說,妳這張畫用了這個灰暗的顏色是因為妳害怕對不對?但妳又畫很多愛心,是喜歡愛心對吧?有很多很多的愛,就像慈濟的師兄師姐一樣對不對?妳這張畫要不要送給媽媽…

最後她指著桌上的名條問女孩:「這是妳的名字嗎?」女孩回答「嗯」。慈濟人收起了錄音筆,問我還要訪問嗎?「不然時間快到了,該走囉。」

我不願這樣想

9月12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南下,行政院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羅世雄終於坦承─永久屋之所以不能有討論時間,「是因為慈濟說要在6周內蓋完永久屋,行政單位有壓力。」而這正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慈善團體為什麼又或挾著什麼權利─當該是主體的災民要求暫緩─對本該主導的政府施壓?

我不願這樣想。但主動說要蓋房子的是慈濟,拿著社會善款、不須經過重建條例的最有利標篩選,就將花費近7億的工程包給理成營造。理成營造雖聲稱是感佩上人而加入慈濟、成為營造團隊,但,又該怎麼證實呢?

我不願這樣想。但那天的說明會,何日生提到未來此地將蓋托兒所。我問了一個問題:是公立托兒所或慈濟經營的?何日生頓了一下對我笑說:「還沒定案,一切都還未知。」而若定案是由慈濟經營,我們可以允許社會善款讓慈濟蓋學校而後營利嗎?

我不願這樣想。但郭台銘提倡的有機農業,將由巨農有機農場與21世紀基金會共同運作。姑且不論環團與農運團體擔憂這個方案根本做不起來,就算做得起來,看似解決了族人沒有土地的營生困擾,但以目前來說,有機通路的收購價並沒有比大盤商高多少,有機這門生意獲利的,往往是市面上所見的里仁等有機商店。但成本卻是辛苦的有機農民負擔。

更別說21世紀基金會是個連Google大神都不太清楚的基金會,唯一查得到的清楚資訊,是它是一個九人團隊(其中四人兼職)、過去做過的事是製作報導以及辦了一個研討會,至於農業方面的成就或付出,農運團體說:「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基金會?」

我不願聯想但很難,這個基金會的創辦人是高育仁,也就是副閣揆朱立倫的岳父。這些快速及被忽略的資訊,究竟意味著什麼,而政府以及慈善團體,又可曾清楚明白地解釋過什麼?

只有受害者,卻略去了加害者

風災帶來的傷害,確實源於山林水土被大肆破壞,但迄今只見慈善團體怪罪居民的超限利用,卻遺忘居民可以超限利用,是政治人物的鄉愿結果,甚至是政治人物力挺的後果;何況有更多更可怕的開發,完全不是區區小民可以做到的。

到目前為止,慈善事業在災後所宣傳的,是複製著過去單一片斷的刻板印象,忽略了所有事件的脈絡。在這樣的操作手法下,最初的加害者模糊了(是誰侵佔好土地、砍伐良木、水泥建設),或說根本沒有加害者了,但我們有了受害者,所以可以募款了…

慈,做為動詞是愛憐,做為名詞是深篤的愛;善是美好的事。但重建至今,我們真的努力企求慈善的境界?亦或只是藉由他人的不幸與悲苦映襯自己的「高尚」,並製造了,慈善的陷阱

(作者為線上記者,於莫拉克災後深入災區,製作系列報導,本文轉載自「我們終於失去了黃昏」部落格)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