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綠色玻璃石

他們繼續在漫地的礫灘裡找綠色玻璃石,「小昱,真的有綠色玻璃石嗎?」風風姊姊問,小昱信誓旦旦。這片海灣的石頭,由於海浪回洗的力量,包含中央山脈或海岸山脈沖刷下來的變質岩、風化後的珊瑚礁群、工廠加工後….

這裡是花蓮縣新城鄉的康樂村。

風風姊姊走出門,一個穿紅衣服的小小身影站在門邊:「小昱,你怎麼來了?」五歲的小昱盯著她,沒有說話。「那……我們去海邊好不好?」風風姊姊說。

小昱領著風風姊姊,繞行平房旁的沙徑走著,他說那是他和阿嘉的秘密小路。「今天阿嘉不在啊……」「他住學校那裡。」「所以你很無聊齁?」「一點點……」

風很大,陰灰色的天空有厚厚的雲層。但小昱興高采烈地拉著風風姊姊走向海邊。「我們可以去找綠色玻璃石。」小昱一邊走一邊說。「綠色玻璃石?」「嗯,很漂亮喔!」

他和風風姊姊蹲在海邊尋找,不見綠色玻璃石,小昱說:「姊姊我帶妳去看我們的秘密基地!」他帶著風風姊姊到沙灘一處,上頭覆有幾支漂流木條。他蹲下來,小心翼翼地打開漂流木條,一隻白色的蟹躺在裡邊,還有幾條小魚,小魚身上沾滿沙子。「哇──是螃蟹耶!」風風姊姊蹲下來:「這是你和阿嘉弄的?」小昱用力地點點頭:「看到螃蟹,就把牠和小魚都藏在這裡。」

990608-4b6e4883c25-400f.jpg
小昱說這裡是秘密基地

這裡是著名七星潭風景區後的一片月牙灣,東昌定置漁場就在岸上不遠處,除了颱風季外,每天早午各有三次下海收網。海邊的小孩和漁場老闆也熟,經常在他們停留在岸上的膠筏玩耍,許多漏網的小魚會被小孩子發現。

圖二
膠筏上總是有漏網之魚

他們繼續在漫地的礫灘裡找綠色玻璃石,「小昱,真的有綠色玻璃石嗎?」風風姊姊問,她找不到,也不知道綠色玻璃石長什麼樣子。「真的!上次我們有看到,阿嘉撿了很多。」小昱信誓旦旦。這片海灣的石頭,由於海浪回洗的力量,包含中央山脈或海岸山脈沖刷下來的變質岩、風化後的珊瑚礁群、工廠加工後剩下的混泥石材……五顏六色都有,就是沒有綠色。

小昱在方圓百尺內不斷地跑來跑去,蹲下和站起來,他搔搔頭:「奇怪,沒看到……」瞥眼看到一旁有顆漏氣的排球,就玩了起來,他把手圍成一個小圈圈變成籃框,風風姊姊墊起腳尖投籃,球卡在籃框上,怎麼也掉不下來。他們站在浪前,玩鬼捉人和數字猜謎。這一天,他們沒有找到綠色玻璃石。「阿嘉的貝殼瓶裡面很多,等阿嘉回來妳就知道了!」小昱這麼說。

圖三
在海邊奔跑的小昱

星期六,小昱和阿嘉一如以往來到風風姊姊家,他們在風風姊姊的床鋪和地板間跳上跳下,玩起來驚天動地。阿嘉聽到風風姊姊想看貝殼瓶,咻──地一溜煙就跑回家,阿嘉家在巷口,是193縣道上的小雅檳榔攤。不到五分鐘,阿嘉在巷弄裡出現:「姊姊──」風風姊姊和小昱跑過去,阿嘉把貝殼瓶拿給風風姊姊,裡邊裝滿了水,有好多東西:大大小小的貝殼、石頭、沙子……

「這、這個就是綠色玻璃石!」小昱指著瓶子一處大叫。「這個也是、還有這個!」阿嘉也跟進。風風姊姊看著一堆小手指爭先恐後在貝殼瓶外指來指去,她看到了,一顆顆晶亮的綠色小石子浸在瓶子的水裡,「喀啦喀啦……」阿嘉搖著貝殼瓶,石子拉著石子一起敲打玻璃,發出清脆的聲響。

圖一
巷子口對面的小雅檳榔攤。每幾個月,阿嘉的媽媽會讓孩子把牆面重新刷白,再畫一個新的故事。

「可以倒出來看看嗎?」風風姊姊問。阿嘉把瓶蓋打開,水流了出來,混著淡淡的青苔。許多顏色的小石頭癱在地上,綠色玻璃石真的很漂亮,即使混在貝殼與石堆裡,依舊一眼就能認出,透明的青綠色,沒有一點雜質,陽光下閃動光澤。

風風姊姊把綠色玻璃石撿起,仔細觀看,發現形狀多不規則,不像其它石頭總有舒服的渾圓。「你們不覺得綠色玻璃石跟其他石頭不像是同一國的嗎?」風風姊姊問。「咦?」小昱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有同一國的!還有這個……」阿嘉翻找出一顆咖啡色的小石子,很小很小,同綠色玻璃石一樣,也是透明的純色,但咖啡石很少,只有幾顆。

不知道為什麼,風風姊姊心中浮現一種臆測,揣揣不安起來。「沒有其它顏色的玻璃石了嗎?」她問阿嘉。「沒有了!」阿嘉一邊說,一邊和小昱爬上漁場廢棄的黑色塑膠桶,在上頭扭打了起來。「姊姊,妳看小昱!」風風姊姊笑著搖搖頭,再次細心地檢視每一顆玻璃石。

「欸別打了,我相信海邊有綠色玻璃石!」風風姊姊跑過去,點著小昱的頭。「姊姊,那我們現再去找綠色玻璃石!」小昱又邀姊姊去海邊。姊姊還沒答應,阿嘉的媽媽就在巷口叫吃飯了。兩個小孩像是被啟動的發條兔子,跳下塑膠桶,咚咚咚地跑回家。

風風姊姊看著餘留一地的貝殼和石頭,殘餘的水印還在,她蹲下來,獨自一人默默地,一顆一顆地撿拾起。想著過往淨灘的經驗,想著要怎麼告訴阿嘉和小昱,綠色玻璃石其實是台灣啤酒玻璃瓶的碎片,被人們丟棄在岸上漂流到海裡,由海浪往復淘洗而成這個事實。她撿起咖啡色的玻璃石,苦笑,沒錯,這是保力達B。

她喜歡海邊村落的孩子們,因為生活條件有限,他們沒有五花八門的玩具,但大海就在身邊,總有自己構築的小小堡壘,和自顧自發明的遊戲。她經常從阿嘉和小昱不受控制和突發奇想的行動裡學到一些什麼,世界再不單純,小孩也能帶她看見另一種簡單的真實。

圖二
小昱在海邊打鼓

圖三
小昱說他很厲害可以站在鼓上

圖四
阿嘉說:「姊姊妳怎麼可以偷拍我!」

圖五
他們說要去屋頂上看海,阿嘉趴著,小昱跳起sorry sorry

風風姊姊搬家的時候,小昱不在,阿嘉躲在巷口的柱子後面,偷偷看著風風姊姊和朋友把家具搬上貨車,就在小雅檳榔攤對街,他的眼神很安靜,一點也不像平常瘋瘋的樣子。

台灣小農的生存之道(3)賣菜人的城鄉再造計劃

社區支持農業,那這兩個其實是互相支持的,小農供應食材,好的食材,然後我們去跟他買,不要太遠的運送,讓社區居民可以享受到新鮮又健康,長途運送要新鮮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你要在地消費,到我們菜鋪子買菜…

前言:

本文為「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座談─「台灣小農的生存之道案例分享」的討論記錄系列,本文為系列3-3,由大王菜舖子負責人王福裕主講,鄧敏宏記錄整理。

系列閱讀:

3-1 台灣小農的出路

3-2 台灣小農的生存之道(2)

1603087284
重新拉起城鄉關係的大王菜舖子(圖片來源:大王菜舖子網站)。

台灣小農的生存之道(3)賣菜人的城鄉再造計畫

主講人:王福裕(花蓮大王菜鋪子負責人)

各位好,我就是那個「台灣不缺游擊隊,缺團隊」,我是那個游擊隊,剛剛王老師講的非常好,我常在反省我到底有沒有做錯呀,因為我是游擊隊呀,我做了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單打獨鬥在找出路,那這裡面就有很多修正,剛王老師都講到了,其實我剛跟阿寶都做了簡報,就是說為什麼我要當游擊手,他剛剛講的其實都在裡面,用王老師的哲學基礎來檢驗我,我希望大家檢驗我,因為我是游擊隊,就是要衝出那個路,可能會走錯路。

小農─健康、信任、友善環境

那為什麼要幫有機小農,其實我不想從理論去看,因為我不太知道從理論可以得到多少增值,我每天碰到一群大農、一群小農,他們的差異我一眼就會看出來,小農代表的是健康,如果要從社會需不需要小農來看,就會更清楚我們為什麼要小農,因為小農對我們來講很重要,所以他們不能不存在,它代表健康,

這是一個執行自然農法的農夫,他從不在任何防治區種田,那時候他的產量很少,他的產品很好,我願意跟他作高價,他的玉米一根七十元,我們可以賣完,因為他不多,它代表的是健康,它是植物是自然生長,它的根會釋放毒素,會跟其他植物互相競爭,能夠活下來就是好種,吃了它你就健康,這概念很清楚呀,有機小農代表的是給我們健康,如果我們不需要健康,你就不需要它了。

那另外的是可信任,這個小農他會努力去生產很大的量嗎?不可能嘛!他每天的收成都一點點,這時候要出貨了,明天要出貨了,到晚上他說:「老鼠出現了!沒了!」隔天就慘了,我們要調貨呀,我常被他搞的突然就沒有貨了,因為其實你跟他(小農)相處你就會發現,他說沒有貨了,他不穩定了,穩定才有問題,這時候小農如果還要穩定,他要想辦法,大農想了非常多的辦法去穩定那個產量,所以我從跟他們接觸發現這些小農他們可以信任的,我先從我的信任再傳達信任給我支持的那些朋友。

小農代表的是友善的環境,他要操作誰能活下來,小農還不容易活,蟲都活了,你到那個左邊種梨子,很可怕,裡面都是蛇,花蓮有鎖鏈蛇,為什麼有蛇?因為有鳥蛋,為什麼有鳥?因為有蟲呀,牠都在,所以你會看到,最高食物鏈什麼都在,你會看到蚱蜢,那個蚱蜢跟什麼一樣大,我從來沒看過。所以小農代表的是對環境是健康的,對人是健康的,然後是信任,

我剛一直講信任,信任多困難,之前一個人常說國家會進步是因為信任,懷疑別人是不是在偷,你只要去信任,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努力的作,相信別人,這個基礎要非常強,所以之前常說一個國家會進步在哪裡?在信任,盡情作你想做的事情,除非你相信別人,否則那很困難,

阿寶說面臨困境,我幫他作了一個簡報,有機小農他面臨什麼困境呢?第一年五萬(有機認證費用),阿寶你付的出來嗎?一年五萬耶,搞了這麼高的門檻,第二年要兩萬到三萬,政府說你可以參加我們有補助呀,可是那補助非常少,名額也非常少,他為了要應付大家的民怨,他說我們有補助喔,可是名額才多少,有新的人都申請不到,所以那很困難。

這個是一群阿美族,他們找不到通路,這個是在花蓮瑞穗的部落,他們說他們種很多東西,不知道種什麼,還是要種呀,種了之後不會賣呀,我就去看一看,最後面那個是一個運動者,是台大城鄉那個家成,嚴家成,他記得這個部落然後來找我,說我們來合作,

其實我以前就是城鄉規劃,我寫論文也是寫這個,我說我好不容易從良了你還把我拖下水,因為我覺得我是個失敗的規劃者,我不能在規劃裡面讓象徵得到勇氣的改變,所以我就不幹了,我就種田,然後後來種菜賣菜,所以他就帶我進這個部落,確實那樣一年要到三萬到四萬元,對一個小農來講算困難的,如果你種過田就會曉得,那即使通過認證,誰能夠幫誰呢?

小農能夠幫小農,大農不可能幫小農,一百公里的青椒,這個小農那個五十、那個三十,你是個XXX,你會叫三個快遞打三通電話,然後收回來的青椒都不一樣大小、顏色還不一樣嗎?你不可能嘛,會管理成本,你叫大農去跟小農收貨,是折磨那個大企業呀,那不可能,所以我們會怪大企業是一種錯誤,我們要自己反省為什麼小企業會不存在,

為什麼剛剛王老師講的那個三一九不存在,如果每一個都在的時候,在當地小農跟小農當農友,一定呀,像我們就需要那種八十公斤的青椒,他一百怎麼這麼小,好需要他,這邊的農夫就很好,因為藍綠感情會很好才有鬼,就是說我跟那農夫,他需要我,我也需要他,我為什麼哭不是因為有人訂八十公斤的青椒呀,是因為農夫謝謝我說,他們生產的青椒可以全部出光,因為他是小農呀,我們是小通路呀,

image
種五月桃的小農,跟大王菜舖子的合作愉快(圖片來源:大王菜舖子網站)。

小農VS大農,小通路VS大通路

所以大商不了解小通路的困境,大家不要覺得弔詭,大的幫不了小的,大象跟老鼠如果作朋友,他會踩死那個老鼠,所以同族群之間可以互相需要,互相幫助存在,那正是大樓傾斜了,大輪胎我不知道要放什麼照片,記得執政黨說我們要與你那種方式開大卡車,裡面吹著冷氣,大的耕種機裡面開冷氣打領帶,

不是有一群年輕人嗎?做紅羅蔔,那種外銷冰半年,你看地球會不會完蛋,他把它冰半年,等到日本高緯度的時候再賣,賺好幾億,我們台灣要這樣嗎?那個就是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的印象,我們大家告訴我們說我們應該要走大農,他可以這樣講,但是他對小農提出什麼樣的平衡的政策出來?小農沒有被幫助呀,

它現在也搞一個,如果你說你是有機,幫阿寶賣,殺到五萬,我都嚇死了,我說阿寶不是有機的,可是他是用有機的方式種的喔,不然就是寫友善,反正就是旁門左道要走呀,它就搞的我們不能幫他,我們幫他還要罰我耶,那農會可能會不太好呀,農會可能會去跟農主說,去大王那邊把他抓起來,三萬到五萬先罰他,

因為農會跟我有點干戈是因為叫菜的關係,因為農夫都跟我們比較好,我們走那個地下型的,所以小農他會有困境是因為政策的資源偏了,他小地主大佃農,就是希望大農企業進去,大的農業一進去就是打著大型耕作機器去,然後他說那個小農都不要種啦,阿寶你退休了,領退休金嘛,地拿出來讓你二十年沒事幹,這什麼態度?叫畫家不要畫了,你也會畫他不要畫了?然後我給你退休金,你把自己的叫出來,然後你就不要做了,這麼扼殺一個農夫的生命,這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就是要在那裡,碰碰土呀,看看植物長大,沒種過植物嗎?看到它長大是會高興的,不然園藝治療總會有用的,

所以你看那個社區農業就有意思囉,我們剛剛講的這些東西,我把他推到說這些事情的可能是條活路啦,就是這個社區支持農業的發展,那我就前去做規劃了,我就執行就會想說農業出路也許是這樣,我也在想我只是學者呀,還是遜太多了,我是不知道怎麼辦,只會寫報告,那後來就是不做了,我就想說如果讓社區產生農識,跟鄰近的小農互相支持,那他就跟他們買菜呀,我會這樣想,

讓這些社區支持農業,那這兩個其實是互相支持的,小農供應食材,好的食材,然後我們去跟他買,不要太遠的運送,讓社區居民可以享受到新鮮又健康,長途運送要新鮮是非常困難的,我是個物流,如果保新鮮是很困難的,如果你要在地消費,到我們菜鋪子買菜,在下午下了班後,走幾步路到我們那裡,騎腳踏車來,到我們花蓮一個偏僻的小房子,你可以買到我早上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柳丁耶,哇,那個感覺多好,

花蓮很幸福就是說,至少我給他們那個幸福,他們到那裡是早上十點多我採的菜,然後你買到那樣的菜,它是活的,那這件事情是我是想創造這樣的情況,讓大家得到支持,讓大家得到健康,那雖然說我們食物,這是我們的名牌,我們有設很多取貨站,我就設定一個取貨站說我都不願意送出去,我一開始是不送的,大家就到四個取貨站,你家附近,你就騎著腳踏車去拿菜,然後我只送到那四個取貨站,

這是我們設計的麻布袋,一人一個,你就是在地購買,在地人吃在地人的菜,一開始設計都是可以的,然後就要有些改變了,要有些調整,因為游擊隊他要想辦法活下去,那我們就想說好,不然不知道怎麼辦,不要做了去種田,我就要去種田了啦,可是因為剛好小孩快要出生了,我的太太那時候大肚子,我們小孩快要出生,三個月,想說我可以過很糟,但我不能讓她過太差,那我們就開始下田去採菜,我就變成社區支持農業那個賣菜的人,

認真的賣菜,引發更多社區經濟

我是賣菜的喔,那時候賣菜實在是太健康了,我老婆在那裡,她大肚子的時候我們就在採,有五戶,那為什麼一戶會變成三戶、五戶?因為太好吃了,現採的東西太迷人,人家說什麼東西最好吃,田裡的東西最好吃,田裡現採就算有洞也很好吃,新鮮就好吃有酵素吃很多,吃得清脆,然後五戶開始小團購啦,我就帶我老婆兩個去採菜,我發現有幾個人還滿閒的,跟著一起去採菜,所以菜都是我們自己採的喔,

你叫五戶自己去採是折磨他喔,我要二十條小黃瓜啦,三斤的青菜,哇,這種事我做不出來啦,所以我就都自己去採,一開始都是我們自己採,到了二十戶我們都自己採,後來到了六十戶,我沒有車就沒有辦法處理六十戶,就變成折磨了,就六十戶呀,越來越多了,這顯然是有人需要的,我同學跟我說,我同學是生意人大老闆,他說如果你沒有消失,從五戶變成十戶,沒有再變回三戶、兩戶,你會變成很多戶,代表這個社區需要你,

我就覺得好像可以做喔,所以我開始找空間,要保存好,不然人家買回去就軟掉啦,天氣很熱,那時候五月,我就去找很破的房子,大概有十五年沒有人住,很破的房子,然後我就再等一等好了,讓大家可以來買菜好了,我們幾個年輕人拔草的拔草,一切都自己來,因為反正也沒有錢,就自己把它整理之後,讓自己覺得舒服,功能有了,我們就把它整一整,後來就變兩百戶呢,

你相信嗎?大概只有半年多一點呢,可見這個是社區多需要它的,一次變兩百戶,然後我們菜鋪子就公共電視都來啦,公共電視就說你們是環境運動者,然後蘋果日報也來了,蘋果日報說你們是商人呀,我就想說我到底是怎麼啦,如果都是的話我就成功囉,就是有點社會體驗的那個概念啦,好像都是,我看到那個力量真的是很大,我開始鼓勵更多人出來做,

所以最近可能是王老師害的,很多人找我說:「我要開小鋪子囉,我是竹科無薪休假的,我想做小鋪子」,我就慢慢的跟他們談這個可能性,我就決定我們既然有可能,那就來搞看看,看能不能搞成錢,那這兩百戶,我們只針對有機農夫啦,有機農夫不是說要有機認證喔,他有機耕作就可以了,我就開始為他們澆菜,

農人就很簡單,農人跟畫家一樣,他喜歡畫畫喜歡種田是一樣的事情,你叫他去賣東西很辛苦,晚上還寫部落格,那青松不就倒了嗎,後來人家轉型了呀,所以他很辛苦呀,少一些這些擔憂啦,左上角那個農夫他今年的橘子,農會連一顆都沒有出呀,我們大概出了有一千公斤,我們出很多,我們出一個月五公斤的菜喔,小鋪子耶,不覺得滿有趣的嗎?

其實農人需要的是陪伴,就是生命的接觸,它需要的是人家陪他買菜而已,買菜其實是我的手段呀,農民就說最近很忙,都沒有辦活動,他還要看孩子,沒錯,如果我們去看他,去聽他說話,他是我們的老師,那些尊嚴不在那些錢,誰跟誰學,那個人就是老師,包括農民跟原住民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陪伴呀,

颱風來的時候,農會就說菜趕快收一收,所以他們需要的是陪伴,像我們這邊團員們就沒有去工作啦,他在花蓮就有工作啦,我應該給他們高一點的薪水,因為他們很辛苦,要面對很多困難,你又沒有做過,我常帶孩子下田,不要小看這個,這個很吸引人喔,你帶他去,孩子真的是這樣,我們看小黃瓜很漂亮,孩子看到會說「小黃瓜上面有一隻蟲,那是什麼蟲?怎麼會有觸鬚?怎麼會在那裡咬一隻芽蟲?」他看到的是這個,有趣呀,我們看的是「小黃瓜很漂亮」,

image
小孩在田間有許多創意的發現(圖片來源:大王菜舖子網站)。

大人看到的一點都無趣,所以我們才會定期都會帶孩子去下田,這很重要喔,你如果去買菜我帶你去一次,就算我灑藥你也會相信喔,那種信任喔,經過接觸就形成了,還好我不是壞人,不然我就可以騙他們喔,然後我們就呼朋引伴,喜歡吃的買多了,農民就得到支持,我就常講說「我們把它吃光吧!」「那個小農又來了,我們把他吃光吧!」

我就要跟大家說,你要善待土地呀,你要告訴他為什麼,這個有些數據,別人的數據,所以我們常常辦講堂呀,來聊一聊「食物是什麼東西?」我們這樣做土地自然會被善待,吃對了,土地的做法就會對了,你吃錯了,一切都錯了,吃是農業的源頭,我這樣看待所以從吃下手,因為我很愛吃,我對吃很講究,你看網路上的食譜都是我寫的,不是我太太寫的,

然後讓生態回歸,遊戲場非常重要,讓孩子下去,有一天要為農村拚命的,就是這些孩子,幼稚園的園長說「我要去看食材」,他看完之後整個幼稚園吃我們的食材,很可惜他在台北,花蓮沒有出現,我們辦活動你可以來,我是一個公平的通路,你們來,我帶過一遍給你們田,你可以在那邊種,種完誰收?我收!我保證收,我也給你一個會種田的農夫,你種太爛我也不敢收,你跟一百分的學,你最好八十分,所以我來收,

我希望透過一個通路讓你真正去體驗,你種田能不能活;然後我辦講堂,讓大家知道種田的快樂,例如讓阿寶講一講,大家就想去種田了;需要正確觀念的農人,進到農村去當種子,要有正確的消費者去吃,讓這些人活下來,所以我雙管齊下去做了,

那另外作物在地化的,紅豆跟黃豆,我們現在黃豆已經跟其他考量的一個原住民,他們組的農場合作了,已經採收了,現在正在檢驗,不用錢的,縣政府會幫他們檢驗,我們有微形的合作計劃,看一下中間女生他是跟他老公種黃豆的,這是花連一號在地種的,有些人絕對賣不到的,因為太貴,他們不願意收,我們收的很高,七十元我們收一百元,我們還加三成,要是賣不掉是我笨呀,

然後右邊做豆腐的,他也喜歡做豆腐,我就把他們整合起來,說我們賣豆腐跟豆漿,想辦法把農夫種的豆子吃掉,所以我們換人現在要出來是不夠的,更多農民需要幫忙種的,所以我把這個創業計劃,有新的小型的,通通整合在一起,我有點社會思想,我討厭那個大的(大農),然後我們支持這個部落共同農耕的計劃。

image
與大王合作的加納納部落(圖片來源:大王菜舖子網站)。

彈性的營運策略

對,要超越認證,我非常支持剛剛兩位前輩講的,那怎麼超越,我自己也在想,現在我出錢幫你,我可以幫你驗,可是你要還我呀,就是以物易物啦,你什麼沒有你那裡點子最多呀,可不可以賣貴一點,我想辦法賣,抵掉,現在農民都認為可以,所以我現在幫點農民開始作,這個也沒有錢認證,所以我來幫他,

因為他做那高麗菜也只有一點點,我們一次收購大概要一個禮拜要250公斤的葉菜,他其實一次就把它吃掉我就很高興,我是因為這樣哭的啦,有農民說「你跟我很合咧」,洗澡的時候哭的要死,不知道哭什麼,我搞不清楚現在是高興嗎?但是你要知道這裡面沒有那麼快樂呀,裡面有很多痛苦的事情,因為不知道怎麼走呀,

我們用打工換菜,因為我們沒有錢,我們開始用打工換菜、用以物易物,所以這些人來打工的時候,A菜600元喔,換回去,可是我沒有600元給你呀,很抱歉我沒有錢,所以炒作的事情可以這樣做啦,慢慢的開始我有多點營運的時候,再分給這些人,我們到現在還有一半是在用以物易物,就是你來打工,然後我換菜給你,對不起,這樣子沒什麼錢。

有人問「大王,你怎麼賣魚的」,我說我不賣魚,菜鋪子活不下去啦,我先活下去再說,我如果不能活下去就變成我以前在研究空談嘛,所以我讓自己活下去,我就在七星潭旁邊,剛好我又愛吃魚,我又非常細節在處理魚呀,所以我就開始賣魚,大家都要啦,我就好,順勢而推,然後多一點收入,一個月大約多個十萬元啦,讓這菜鋪子可以正常運作,

讓他們不要每個打工換菜,三天至少給他兩天薪水嘛,這個不能欺侮人家的,一切都正常的時候,是遵循市場的原則,可長可久,找義工我認為那會更累喔,然後我要讓大農來支持小農,就是大農支持我這兩百個人,穩定的消費,因為他會跑掉呀。

如果我有很多小農呀,快要跑掉啦,快要倒啦,快不行我就用大農引進來,那大農支持小農、支持消費者的存在,這兩種消費只要小農說他要銷貨,我可以順利把它吃掉,所以我把這個最有力量的人拉進來,然後去支持沒有力量,那我的萬一是本地啦。

那左邊這個是屏東,我為什麼從那邊叫,因為有三個農夫他需要銷水果呀,如果不把這三個人短暫的先拉過來,我沒辦法把這三個畫一個小農出貨,所以我就忍痛,忍了一年才開始跟外地,吃五份水果是一套,我叫一個,然後我順便去叫說「同樣緯度耶,瑞穗你趕快做。」這是需要時間的,革命也是需要時間,所以我就邊做邊改,

然後順道到外地去了,我送到台北去,因為我們機會要結束了,我們如果不把菜鋪子的營業額弄起來,支持這些來幫忙的人的薪資的話,我們會倒掉啦,因為我們是游擊隊,沒有基金呀,我們必須要自己活下去呀,所以有個黑貓宅急便,我本來應該要把黑貓宅急便拿掉的,有了黑貓,看起來很漂亮,我們只是差沒有包起來,就是這樣有包起來不然會壞掉,然後在地的就是用這個,

然後到了兩百人以後我就開始牽手找春天,牽手什麼呢?如果牽「蘑菇」的手,蘑菇是台北的取貨站,我開始在台北設取貨站,這個就是我的下一步,我準備讓在地人吃在地菜,因為很多台北農夫找我,我也是有理念的,其實有台北的農夫找我合作說:「竹筍拜託幫忙,謝謝。」,我說:「對不起,不能幫忙,謝謝。」因為你叫我收過來,然後再寄過去?這我做不出來啦,我會分裂的,

所以我開始行動了,我在台北設很多取貨站,等到時機成熟也許是再半年,我就把他切斷,把一百個台北吃菜的,全部從台北出貨,那也不可能這樣,台北菜不夠,可能一開始八成從東部來,六成變四成、三成,這是需要時間的,農村要被改變,不可能一下子,那我們尋求這兩者間的合作,

阿寶成立的社團,我應該要合作,阿寶你銷不掉,不一定是那個客人城嘛,我們那裡也可以呀,我們就合作一下,我可以幫你收個比較好的價格,如果你夠友善,可是我還是要幫你驗喔,我幫你驗是怕我後面的人倒掉,我怕那兩百個人跑來說,「大王,你的有毒!」。他們很厲害的,他們有化學博士專門在驗我的菜,他說「你那個驗的試劑有變色喔!」我就快昏倒了耶,我也很擔心,

所以,如果我們通過檢驗,我來付錢,我們可以合作,我這樣做確實很辛苦,就是游擊隊,那如果大家整合在一起,有人遭受到颱風波及的時候,我的菜會變成零喔,真的很恐怖喔,那西部的可以,我們合作一下,這是必要的。

image
大王菜舖子的食材都有品質保證(圖片來源:大王菜舖子網站)。

其實,很多策略是要違背老師的哲學基礎的,所以我並不是要自我安慰一下,我們也有很多困難,我們為了求生存,所以像我們這種小小的力量,我發現給它一點時間,它會發酵,現在有多少人說要做,我就已經很難過了,有些其實是為了錢而來的,他說「大王,我現在是待業中,我非常有理念,我要搞一個菜舖子!」我就很擔心,因為不小心他們會成為剝削小農的一群,這我就很謹慎,不敢隨便答應,

所以我說「我認為這種力量持續,農村一定會帶來希望」,我太有信心了,這麼短的時間耶,我們才一年耶,它可以形成一個小企業,一個月可以銷五千,我有信心它銷到八千,因為我看那個可以,如果你是買菜的人,拜託,不要跟大企業的買,我拜託你,也不一定要跟我買,你就跟小農,就近去買,

那如果你有組織改革的理想,你真的每天都罵政府,你可以把力氣省下來,搞一個小平台,三一九鄉鎮看你住哪裡,當那個鄉村經理吧,我報名都當那個花蓮區的經理了,那如果你有政策資源,你去農改場,請你不要來找我麻煩,因為我們正要成形,當農人想要想辦法減輕負債的,請透過我們的方法,如果你有資源,透過你的方法,好,講完了,謝謝!

(系列完)

一個人的誦經抗議–花蓮慶修院有危機

已經持續幾個星期,花蓮文史工作者黃榮墩,一個人到花蓮縣政府前誦經抗議,在東部烈日或陰雨的早晨,敲著木魚,誦念心經。抗爭為的是花蓮慶修院的經營權,黃榮墩說因為到了招標換約時刻,政府又想上下其手…

99426hualianqingd38_o-360.jpg

一切都是機緣,總是如此看著黃榮墩老師所做的一切。

已經持續幾個星期,花蓮文史工作者黃榮墩,一個人到花蓮縣政府前誦經抗議,在東部烈日或陰雨的早晨,敲著木魚,誦念心經。

抗爭為的是花蓮慶修院的經營權,黃榮墩說因為到了招標換約時刻,政府又想上下其手,變動經營團隊,在他不斷要求依法行政下,縣府強行接管慶修院。

一個文化園區的經營權之爭,牽涉權益與利益,各說各有理。但是看過太多的例子,文化園區成為一種政治資源,常常在競選之後,變成一種酬謝,成立一個組織進駐管理,編列的營運預算,如同選舉後謝,讓文化園區沾惹金權利益。更糟的是,一些經營良好的團隊被迫離去,不是因為經營不善,而是因為不合選邊遊戲,於是走得很離奇。

花蓮一堆選舉過後,有些事在變動,但是該讓人關心的是,這些變動中,屬於全民資產的歷史空間,會不會就此犧牲。

花蓮慶修院是一棟日本宗教歷史建築,1917年興建之初,名為吉野佈教所,由日本人川端滿二募資建立,寺院連結著日治時期吉野移民村的歷史。當時日本人在台灣東部,設有三個移民村,人民前來,宗教也跟著移動,供奉空海法師的真言宗吉野佈教所,成為海外移民的精神寄託。

直到日本戰敗,國府來台,日本人被遣返日本,吉野佈教所被民間宗教團體接收,供奉台灣的神祇,並改名為慶修院,直到1983年被政府收回,慶修院落入荒廢的命運。荒廢二十年的慶修院,一度在拆除與修復之間徘徊,黃榮墩與許多花蓮文史工作者,發起搶救運動,才在2002年展開修復工程,保存這棟算是少數日治時期的宗教歷史建築。

但是修復過程中,雕錯神像樣貌,把古物任意棄置,甚至政府只是想作為一間歷史陳列館,把袈裟披上西洋模特兒,就算再現日本宗教。黃榮墩看不下去,苦心搶救下來的文化資產,變成這等模樣,於是以青少年公益組織的社團名義,取得慶修院經營權力。在他的觀念中,慶修院不該是一棟失去生命的陳列館,而是連結著花蓮移民村的歷史空間。

幾年下來,慶修院一直在活化,翻出倉庫裡的舊文物,找回失落民間的舊石雕,慶修院不只是老屋翻新,而是所有的歷史慢慢被重現。園區中,長長一列石雕神像,新新舊舊的石頭中,看似任意擺置,卻是有著動人故事。原本吉野佈教所內,比照日本四國,供奉有八十八靈場的寺院菩薩神像,讓日本移民參拜尋禮。國府來台後,神像毀壞遺失,黃榮墩發現殘存的神像,瞭解神像的故事,開始重新安置,並且考證遺失神像的樣貌,一一重新打造,恢復吉野佈教所四國八十八靈場的參拜廊道。

從空盪的園區,一點一滴找回老事物,許多文化園區的修復,在一切清空下,變成是歷史感的減少,但是在慶修院裡,可以看見厚度的增加。於是,帶有日本禪寺風格的慶修院,變成花蓮知名的歷史文化空間,更神奇是許多曾經移民台灣的日本人,到台灣尋根也會前來慶修院。

因為在日本,仍有一群出生花蓮移民村的日本人,他們會說台語或原住民語,被稱為「灣生日人」,日本戰敗被遣返回國後,集中住進日本規劃的眷區,國籍是日本人,卻有濃濃台灣味,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追尋,出生的花蓮移民村,也追尋自己的身分認同。

在吉野移民村變成吉安鄉,日式房舍一一消失,當年日本移民來台,根本找不到舊日家園。重建的慶修院,竟成為他們記憶最深的事物,幼年隨家人入寺參拜,童年在台灣生根。隨著許多早期日本移民回來探望,慶修院成為台日歷史連結的歷史橋樑。那些來台的日本老人,始終敘述著一個傳說,當年日本人被遣返之時,在擁擠的船艙中,一位十歲女孩揹著慶修院供奉的空海大師神像回國,在船艙中成為安慰眾生,渡過險惡海途的精神支柱。

經過一甲子後,一天一位八十歲老婦人來到慶修院,看見重修完整的寺院不禁淚下,黃榮墩探問後,才知道她是主持的女兒,當初揹著神像回國的十歲女孩,她來台灣重尋出生的故鄉,以及她父親一手建立的寺院。在黃榮墩不斷努力下,經過日本主持家族的討論,決定將慶修院供奉的空海大師神像,重新送回慶修院。

修復的古老寺院,請回供奉的神祇,黃榮墩原本當成文物放置,但是陸續來訪的日本高僧,告知這尊空海大師依然有神靈,必須虔誠供奉,但是早已沒有主持的慶修院,如何供奉神明,黃榮墩只能自己上場誦經,唸經唸久有所領悟,開始虛心修行佛理。

於是他說,一切都是機緣。

作為台灣少數的宗教歷史空間,黃榮墩讓慶修院重回社會服務的功能,慶修院常常募集物質,送給需要幫助的人。他也將慶修院作為一個社團基地,擔任協助花蓮青少年的角色,募集圖書為當地孩童建造圖書室,找清貧孩童到園區工作,所有一切的做為,都是讓慶修院不會只是觀光園區,而是負有歷史傳承與社會運動的動力空間。

但是,一切的努力,在縣長改選後,面臨變動的命運。

在選舉之後,縣府重新發標經營慶修院,但是黃榮墩指控縣府發標經營偷偷摸摸,根本不讓他們知道,並且標案經營金額突然提高,有意提供特定人士經營。在提出檢舉後,標案暫緩,縣政府卻毀棄簽訂的暫管辦法,違背訂定在標案完成前,由青少年公益組織經營的契約,強力派人接管慶修院。花蓮縣政府則強調,慶修院是國家資產,政府有權決定是否委外經營,目前合約終止,在新經營單位產生前,政府依法接管。

面對花蓮縣政府強力接管慶修院,黃榮墩前往縣府開始誦經抗議,表達強烈的不滿。

慶修院的接管風波,雙方都各持道理,並且進入法律訴訟,但是對於被接管的慶修院,卻是開始不同的光景。

現今,由花蓮文化局派出人員接管,原本詳查慶修院歷史,甚至出版專書的解說人員,換上替代役人員進行解說服務,說著自己都不清楚的歷史,常常是解說的讓遊客一頭霧水,甚至開園時間,依照公務員上下班時間辦理,慶修院從活古蹟又變成死建築。

更麻煩是,慶修院幾年開啟的台日交流,讓許多當年的日本移民,開始組成組織,來台追尋那一段消失的花東移民歷史,卻在擔任連結角色的慶修院,面臨經營權之爭,許多組織與文物交流,都面臨中斷的危機。

慶修院真正凸顯的問題,不單是慶修院的經營,而是政府有錢大修園區,卻沒有能力維繫經營,一些有理念的團隊進駐,卻常因經營理念不合、政治立場不同,被迫離去,後繼接收的團隊常常無心經營,於是文化園區開始流離人間,開始凋零、荒廢,最後乾脆BOT出去,變成商業園區。這種因為政權變換,造成經營方向與經營團隊的不穩定性,常常讓許多歷史空間、文化園區等重生的歷史園區,沈淪在不明的未來。

一直以來,政府有個謬誤思想,所有文化資產是國家財產,政府只是管理者角色,不是資產擁有人,政府的功能是以全民利益,為這些公共空間找尋最佳用途與最好經營團隊,而不是變成黨派之私,以文化流通金融。

從建造、荒廢、修復到接管,慶修院在人間數度浮沈,現今經營問題釀成風波,讓人擔心的不只是慶修院的未來,而是這樣的現象,會在花蓮造成何種效應?

黃榮墩一個人唸經抗議,表達政治傷害文化的無奈!
但是微弱力量,能否渡化花蓮劫數。

或許,在遙遠的花東,一切都是機緣吧!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4) 牛犁社區經驗分享

一個社區營造要不斷的成長,你要寫很多很多像我剛講的社區營造工作,從最基層的挖水溝到創意文化、要當導遊解說、要去照顧老人,所以我們現在四、五十歲的媽媽,我們現在五位,要到東華大學去學社福、社工學程…

前言:

本文為「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中,「農再條例大家談-《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座談會的記錄整理系列文章。

《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1) 請點選這裡閱讀。

《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2) 請點選這裡閱讀。

《農村再生條例》的美麗與哀愁(3) 請點選這裡閱讀。

花蓮縣牛犁的社區行動經驗

主講人:楊鈞弼(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總幹事)

大家早,做一個分享好像比較沉重一點,讓大家比較累一點,那我輕鬆的來講。

我主要的議題是想談到一個《農村再生條例》,最近也在反省檢討,針對我們協會組織這十幾年的一個歷程,來跟大家分享共同探討,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在花蓮縣壽豐鄉,地方算滿大的,在台灣一個社區營造的社區來講算比較特殊,比較特殊的是他以前是日本移民村,所以他語言特殊的沿革,為什麼要稱為豐田,事實上豐田早期在移民上有幾個部落延續下來發展,所以日本戰敗以後,豐田村大概有六千人以客家人族群為主,設計在台九線,約三公里處就可以到我們社區。

image
日式老房舍,安靜的牛犁社區(圖說與圖片引用自文建會「台灣社區通」網站)

協會成立過程和目標

那我們協會的成立也滿特殊的,大概民國八十五年是一個民營式的組織,本來是打死不願成立協會的,以前我們的堅持就是永遠不成立協會,到民國九十年,在陳老師的鼓勵下,他們認為說不要再玩了,早期都在玩一些活動,對社區化不太好,要整理新的規劃,所以在九十年的時候,我們就正式成立一個協會,一直到民國九十六年,協會架構慢慢朝向社會企業組織發展,所以有改成社團法人,

那早期成立,我跟人談到社區營造,為什麼要成立?剛剛有人分享到,那我們農村社區共同議題能夠軟化,來教養,農力休耕啦,還有環境意識被破壞啦,所以對於這個部分來講,所以我們解剖他,家庭就是組織,什麼都可以談,就有些想像,就會產生,所以我們就很大膽的,慢慢定出一些規劃出來,

事實上早期我們在講那個概念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會笑我們,理想大,不可能實現的,講理想總是會有一個希望,試試看,所以我就一直堅持,所以我們定出工作目標,那為什麼講這個,因為我目前在花蓮地區有輔導團隊,在協助很多社區,很多社區在做活動的時候,他們也計劃是一個連續性是一個想法,那也用這種來跟大家分享,

所以我的三大目標就是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事實上我早期不是在創造在地就業機會,是創造在婦女就業機會,為什麼我講婦女,我不知道宜蘭是不是這樣子,在花蓮我們豐田,豐田客家村比較大的,有時候開玩笑講說豐田男生都沒用,因為客家人女孩子很能幹,又要持家又要賺錢,因為在鄉下地方他們沒有堅固的家庭生計,又要教育小孩子,

所以我們很希望這些婦女能夠成為我們社區的一個主要的主幹,來推動社區營造,所以希望給他們一個安定的生活,條件就是給他們一個就業機會,男性加入,就對男性不尊重,所以才創造在地就業機會,長期的建構老人福利機構,

所以我們縣長一直對我們協會很感冒,因為我們在花蓮地區拿過很多獎,可是看起來應該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沒有辦法去支持他,或是幫他造勢,就是有一年,我們鄉長要轉戰縣議員,就邀請我們明天給他捧場一下,我們就馬上積極了,你應該很清楚這個立場,所以這是我想這個是機會可以給大家參考的,不見得我們講就是對的,

那有個好處就是說你不用有太多的包袱,我們辦這個活動是不接受贊助的喔,什麼提供獎品都不用,我們協會有很多不同信仰,有基督教、佛教等,這很多,這裡面討論議題會有很多起很多的摩擦,所以協會裡不能談宗教的議題,幹部不能自信,像宜蘭我擔任總幹事不能自裡協會,其他人也不行,這是我們建立的條文,

早期在發展協會組織,地區上我們是商人村,在商人村的組織很多,我們這些協會組織可能要花點時間,但是這是基本的,所以早期我們要合作的對象滿多的,在社區工作策略上面做點參考一下,我講的有點枯燥,我也喜歡弄那個,你看《農村再生條例》讓很多社區,想要一步登天,我們建議社造是要有一點過程的,

image
「用媽媽的手拉動牛犁網站」,圖說與圖片引用自林務局網站

社造需要過程

就像前幾個月老師也討論社區面臨的議題,讓我們組織協會怎麼去發展,去探討,所以我們一個概念,就是在正式成立協會以後,就以環境教育概念作為我們社區整體營造,我剛講的是生態社區,為什麼?生態社區我們找不到,剛剛講環境教育,比較不能亂講,所以我們是教育議題,環境教育的議題,九十年代政府輔導的時候有些老師或是我們政府官員,像宜蘭,像珍珠一講就講種稻草,這是一個文化代表性,問題你要找東西來代表,我們要找什麼?找日本漁民村,或找其他很有名的嗎?

我們現在的社區意象,社區中70%的小朋友都認為豐田代表的是風車,那就很奇怪每個代表性都不同,那到底要拿什麼代表豐田?所以我們以後豐田就是以環境教育建構的學習中心,我有我的理想,還有發展目標,那家裡面要賣什麼?一個社區的永續經營講到很俗氣就不要賺錢了,我們賣教育嘛,教育是最好賺的,教育不用花什麼太大的成本,賣嘴巴就可以了,大概是這樣的概念,所以這個參考一下,

當然我們協會在成立以後,我們面臨幾個議題,是每個協會組織都一樣的,我特別講到共同議題就是說,每個協會都要有一個過程,歷經的過程來講的話,你的協會不會見錢眼開,我們還好是民間社團,有些協會組織是兩年一期,有些是四年,每次講到錢讓整個系統都瓦解掉,這是很可惜的。

太緊張的社區營造沒有幸福感

當然也會產生一個衝突,因為社區一直忙,我們要創造幸福感,社區的一種魔力,社區好不好就是在於幸福感,那是很重要的,早期活幹也有說「這種社區營造是很快樂的事,每天都在玩」,沒辦法呀,大家做遊戲呀,很快樂,當政治力量進入以後你要執行計劃,計劃就是壓力、責任、使命,那就不是快樂的事情,但慢慢的快樂,快樂的事情越來越多了,然後我們就會產生:「寧願享受家庭生活」,禮拜六、禮拜天都沒有辦法休息,但是在一般上班族來講,禮拜六禮拜天它最大的期望就是去休閒,

去年有一年我的心裡受到一個很大的創傷,因為每次我都安排工作,我的夥伴都在上班,先告訴他們禮拜六禮拜天有人要參訪還是什麼事都先安排好,只是過了幾個月以後,我們夥伴就開始告訴我「假日家裡有事、不要排工作給我」這種事情越來越多,到暑假更慘,暑假很忙,有一天就有四個家庭給我請假,說「暑假千萬不要給我排工作,我們難得請假要出國旅遊」,這種本來就不能勉強,可是你要知道這四個家庭如果他們每一個去別的地方玩就算了,你看心裡會不會受到很大的創傷,

所以我心裡自我療傷很久一段時間,後來找到答案了,這個社區營造其實我有更大的鼓勵,是自願的事情,是選擇,所以你自己選擇要怎麼做來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樣,而是你放得下放不下的問題而已,所以我也講過,還有人就抱怨「沒有辦法休假了」。

一個社區營造要不斷的成長,你要寫很多很多像我剛講的社區營造工作,從最基層的挖水溝到創意文化、要當導遊解說、要去照顧老人,所以我們現在四、五十歲的媽媽,我們現在五位,要到東華大學去學社福、社工學程,所以這麼多東西是學不完的,

我剛講最重要個人正職工作受到影響,我們也很好心,你請假我們就給你錢嘛,請假我給他四百元解說,你不要給我開玩笑,我一天一千多元的薪水,我請假靠一千多給你四百元,幫你做解說,這個是很不划算,講實在話就是說,大家對社區的一個共同理想,所以大家不太計較,最重要的是社區營造,我們已經沒有幸福感了。

嘈雜之中我們要整合意見

社區營造,最主要的是說,嘈雜之中我們要整合意見,重新檢視一下,你有你的理想,哪一點做錯了?好像沒有做錯,而且一步一步達到我們的目標啦,因為都建構起來了,都沒有錯呀,為什麼?因為有些熱心人工作就比較多,有些不熱心的就躲遠一點,盡量別找我,表示那個工作分配不均,

再來最重要的是說,培養二線志工,什麼叫做二線志工?因為我們以前辦活動都有分嘛,主要幹部當然是主要策劃,二線就是說你到現場去做櫃檯簽名的、發那個紀念品的,或是幫忙掃地的、搬桌子的,你要培養這些人,來擔任我們前一線的工作,這是我們討論出來的,

再來就是政府給了那麼多補助,多申請一點,但是這牽扯到我們能力的問題,要提昇能力寫計劃,但是要怎麼運用經費,所以在花蓮說我們很會利用政府的經費,一魚三吃,怎麼去運用這些經費,來做這些計劃,甚至用多餘經費,後面介紹我們現在專職人員的問題,後面在來講好了。

所以沒有什麼大問題,越來越多忙的時候就是沒專職作業人員,不能老是志工在做呀,你一定要有專職人員來負責這個工作嘛,我們怎樣培育我們社區在地一種幸福感,當然這要從我們專職人員,逐步來建構,這是一個系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專案計劃和執行能力,要去探討。

民國九十四年那個行政院推出六星計劃以來,以前我們從八十九年到九十四年之間,每次被人家罵,說我們不是在搞社區營造,是在搞社會福利、社會照顧,什麼都管,雜七雜八事情一大堆,老師說要找出一個主題來,這樣你會累垮,這樣你們沒有主題性發展,沒有特色,變成社區沒有特色。

那這些我們也聽不下去,因為你生活在一個社區裡面,門一打開面對你的居民,居民要什麼,你能做的你難道不做嗎?這是一個道理,一個責任,我現在講的你要選擇,你要負這個責任,所以很簡單,因為九十四年政府推出那個六星計劃,說「你們最新工作寫一寫」我們就填表,每一項都寫一寫,他說牛犁你們很厲害,政府還沒發現,你們已經都做完了,

所以文建會給我們一個機會,剛好我們可以把系統建立,我們把六星計劃來整合,來提昇,也可以用六星計劃來檢視我們社區,這幾個大家參考一下,這幾年我們發展的,有空到我們協會來看,你就會覺得協會是很可怕的單位,今天本來我一個夥伴要帶來,後來沒有來,他本來是東華大學的學生,他有報名,結果今天沒有來,他之前到協會來實習,每個到牛犁去實習就覺得我們生活是過的很可怕的,不是你能想像的;

22個專職人力的協會運作

為什麼我這樣講,因為社區讓你走到一個到越深入越投入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責任感越重,你要服務的東西很多,一直到我們民國九十六年那一年得到總統文化獎的時候,我們是很高興的,可是重新檢視檢討,我們做的真的有那麼好嗎?我們做的是每個經營需要,這種壓力是會讓人產生一種惶恐,你會要求自己做的更好。

所以我們之前申請了很多專案計畫,也編了很多手冊,也得過很多獎,我為什麼這樣講,就是說這是代表一個協會組織,一個社區,你要經過不斷的被人家檢視,眾多的被人家評鑑,每一年都來評鑑,那有些人會很反彈,就是說我認為你一個協會組織,社造組織,你再接受政府補助,政府就是有立場來檢視你,你要大方很大方的讓人檢視,因為政府的錢是老百姓的錢,那代表老百姓來看我們到底做了什麼,

所以我們現在的組織架構就比較特殊,在協會裡我們有二十二個專職人員,這不是會員,專職人員絕對不是會員,今天不是談這個,我們組織也滿奇怪,編組比較封閉,因為前兩年宜蘭社區大學到我們協會問個問題,到我們協會去參訪之後,那是我的解釋,我們協會的編組運作情形,但是我要強調的是說專職人員的運作,比如說在國內來講的話,我們可能是全台灣最多專職人員的,

不是我們做最好的,而是我們都會運用經費,我們會開發產業,所以他問我產業怎麼開發,我說你先去了解我們社區再來跟我討論產業,一般人想到就是觀光休閒區,想到我們要發展觀光休閒、發展什麼的,都對的,但是我們都忽略掉在地的優勢,都沒有認真去思考,你能夠用你設計資源發展到什麼程度,

支持而非補助的經費模式

那我們從農業社區發展一個省思,從一個過程來看,我們要經過一個過程,一個循環,那你會跟著成長,組織也會跟著進錢,因為你的組織進錢的話,你才有辦法持續的幫你的社區運作,一些事務的推行,而且你也知道有所有為,就像《農村再生條例》一樣,大家討論的,大家拿那個錢呢,不拿白不拿,還是怎麼樣,大家就會很清楚了,就很了解,而且很清楚你的能力到什麼程度,

那我們也談到培根計畫也講到,我們這個都強調由下而上,最基本由下而上,事實上我們等一下後面看就知道,我們一般講的到了這幾年在討論社區營造計畫是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呢?當然由上而下就比較快,從金字塔型來看的話,他就由上而下的面向很廣,那你要由下而上越來越小,越來越緊迫,資源是在政府手上,在學者專家的一個意見,所以我們要取得一個平衡法則出來,

那我就講,政府給予我們補助,我不喜歡聽補助這種話,補助是指那種新進的社區,新成長的,因為現在很多計畫叫「支持性計畫」,是看社區的能力,是來支持我來行動政府做事的,用這種感覺來看,所以不好意思,這是我們一般制定的一個過程,那如果一個政策不當的話,大家可以看到,就會造成一個私心的社區營造,這時候他的本質就會變質,然後我們應變能力變弱,社區應變能力變弱,那社會價值觀慢慢沒有,大家就不用努力了,大家就瓦解了,然後付錢的話也不用付錢,政府的權力越來越大,我們的能力越來越弱,

這是一個看法,所以我還是希望大家對於我們社區營造有個概念,所以計畫我這樣講,佔用大家一點時間, 我用走過激情與感動歲月邁向五十一歲,我盡量用計畫來勸導、鼓勵我們社造的夥伴,所以社區營造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沒有錢,他還是會產生很多感動的故事,可是很多人一直停留在那個感動故事裡面,沒有辦法前進,就是講,一直很會講一直講「我很辛苦、我很可憐、我身體怎麼樣..」可是真的要做的時候,剛剛前面的大姐講到,真正要去做的很少,在社區營造會去務實的人很少,大家去思考這個,最後謝謝大家,謝謝。

【公民記者】環境影音紀錄與實作0313-14

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在花蓮舉辦的公民記者工作坊,將邀請對環境議題有興趣的一般大眾參與。課程安排上,除了室內講座外,將帶領大家到七星潭社區參訪,現場直擊七星潭灣受到的開發壓力,並安排與會學員搭船出海,實際踏查…

在資訊看似發達的台灣,號稱邁入已開發國家的今天…

妳是否受夠了狗仔記者的腥羶沒營養?

你有沒有覺得用環境換來的經濟奇蹟只不過是包了糖衣的砒霜?

有太多值得被關心的環境議題,隱身在我們生活的週遭。

有太多必須得捍衛的環境正義,需要像你我這樣的無名小卒挺身而出!

加入公民記者的行列!

一台攝影機加上電腦,讓小蝦米有機會扳倒大鯨魚!!!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在花蓮舉辦的公民記者工作坊,將邀請對環境議題有興趣的一般大眾參與。課程安排上,除了室內講座外,將帶領大家到七星潭社區參訪,現場直擊七星潭灣受到的開發壓力,並安排與會學員搭船出海,實際踏查「新訂七星潭風景區」的計畫範圍,蒐集記錄陸上與海上的第一手資料。

最後透過簡易的編輯軟體,學習如何運用網路媒體平台,傳播不同視角的公民觀點,增加公民對環境議題的直接參與、發聲,引發公眾討論,發揮草根媒體對環境運動的影響力。

關心到行動,替默默承受一切的大自然發聲,
歡迎加入小蝦米的行列!

活動日期:99年3月13、14日
活動人數:正取32人,備取5人(依報名時間順序,額滿為止)
活動費用:200元,於活動當天報到時繳交。(為避免資源浪費,請務必全程參與,若報名後不克前來,請提前通知主辦單位)
活動地點:花蓮市國興里活動中心與七星潭社區
需自備之器材:攝影器材與轉接線頭
報名方式:請上網「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http://www.kuroshio.org.tw/下載報名表,填寫後,請email至黑潮信箱 kuroshio@seed.net.tw;或傳真至03-8578948。

詳情請洽: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何繐安小姐
電話/03-857-8148 地址/970 花蓮市富陽路87號
主辦單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公共電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
協辦單位:環保聯盟花蓮分會、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指導單位:國家科學委員會

【徵件】給花蓮的悄悄話0430截止

人的一生中總在各個地景中移動,我們將童年的街道、校園的每一間教室,以及所有我們曾經進入而後離去的森林、河流、海洋,以影像或文字的形式安放在腦葉的某處。而我們曾經到過花蓮、想像過花蓮、記憶過花蓮…

人的一生中總在各個地景中移動,我們將童年的街道、校園的每一間教室,以及所有我們曾經進入而後離去的森林、河流、海洋,以影像或文字的形式安放在腦葉的某處。

而我們曾經到過花蓮、想像過花蓮、記憶過花蓮,或者,如此急切地想要離去、遺忘花蓮。

所以我們拍攝,所以我們寫信

誰能投稿?

你。任何人。

你準備拍什麼、寫什麼?

如果你想參加「寄影片給花蓮」,你可以使用高階手機、相機、DV拍攝,檔案須以VCD或DVD光碟繳交。使用手機或相機拍攝,錄影規格須有640*480以上。
如果你想參加「寫信給七星潭」,那麼就只需要寫,寄給我們電子檔。

我們準備為你添薪加柴

「寄影片給花蓮」活動

第一名 獎狀一張與獎金壹萬元整
第二名 獎狀一張與獎金七千元整
第三名 獎狀一張與獎金五千元整
佳作(兩名) 獎狀一張與獎金兩千元整

「寫信給七星潭」活動

本活動為附屬舉辦的公益性質活動,第一階段將選出優選十篇,入選若干篇,優選者將發給一千元獎金,並由花蓮在地民間社團及國立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提供相關獎品、票券,將作品刊登於活動部落格上。關於七星潭相關訊息可查詢 http://qi2530.blogspot.com/

怎麼遞出你的作品?

如果你參加的是「寄影片給花蓮」,那麼請將影片及報名表郵寄或親自繳交至數位文化中心(東華大學文學院B213),報名表須有紙本與電子檔(電子檔與影片存於同一張光碟)。報名表請至http://showndhu.miroko.tw/moviemake2.doc下載。

如果你參加的是「寫信給七星潭」,只需要把報名表與電子檔寄至lovelygugi@gmail.com即可,唯一要注意的是,唯有收到回信確認,才算完成投稿動作,本徵文活動報名表與東華文學獎報名表格式相同。

哪時候要截稿?

即日起至2010年4月30日。(郵寄以郵戳為憑)

誰來評審?

邀請國內導演及專業人員擔任評審委員。並在五月底公佈得獎名單。得獎人知悉並同意無償授權資策會與國立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得永久、無償、於全世界公開播送、公開傳輸、公開上映、重製、編輯、刊登、發表及以其他方式使用該得獎作品相關文字、圖片、影像、聲音及著作。

你還必須注意

投稿作品如有以下情事之一者,一經察覺,即取消獲獎資格,且追回所頒獎金、獎狀,並公佈參賽人姓名。

作品曾以任何文字形式發表、出版或得獎者。作品係抄襲他人或有侵害他人著作權者。

投稿作品恕不退件,請參加者自存底稿。

得獎作品數目與獎項得由評審委員依據參賽作品數量議決調整。

得獎者須依規定參與授獎活動。

競賽頒發之獎狀受獎人填寫導演姓名。

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訂補充。

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請聯絡或查詢下列網址

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 賴伯匡
洽詢電話:03-8635270
傳真號碼:03-8635256
Mail:lovelygugi@gmail.com

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網頁:http://dcc.ndhu.edu.tw/

「寄影片給花蓮」活動由經濟部技術處 學研聯合研究計畫辦公室、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指導,國立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主辦,華文文學系承辦。
「寫信給七星潭」活動為東華大學文學獎附屬活動。

下圖為東華文學獎徵件內容,徵件對象為國立東華大學(壽豐校區、美崙校區)在學之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詳情請上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網頁http://dcc.ndhu.edu.tw/查詢。

※並非慷慨激昂的論述或上街頭搖旗吶喊才能稱為公共參與,也有如浪潮往復拍打人心、如鳥乘風帶著希望遠行,靜如植物緩慢生長、向下紮根等多種行動樣貌。文學、影音紀錄正如浪、如鳥、如植物生長,不那麼直接,卻悄悄地滲入人心、傳遞訊息,並藉此喚醒一些在社會中沉睡、對公共事務漠然的人,甚至召喚更多有所覺、理念相近的夥伴,為這個社會的未來發展做些什麼…

無論來自本地或外地,請一起來說「給花蓮的悄悄話」,希望關心花蓮、七星潭的人們,都能藉文字、影像傳遞…召喚…
※本活動獲選作品除刊登於東海岸文教基金會部落格外,將同步刊登於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Peopo公民新聞平台

從不簽名的作品─豐南社區紀行

月初,我和夥伴騎車從玉里出發,沿台九線進入富里市區,接台二十三往東走,首先看見山邊廣大的稻田,金黃稻穗搖曳,午後的陽光下格外溫暖,經永豐社區,抵達豐南─永豐之南,Cilamitay(吉拉米代)。

三年前,第一次到豐南,系上有學長是豐南部落的青年,邀請學弟妹們在豐南展開為期兩個禮拜的營隊,營隊對象大多為國中以下的小朋友,內容則是陪伴寫作業及帶活動和遊戲。名稱溫馨地取作「愛在豐南」,還有一個可愛的團呼:「我把雙手比做七,當作愛心送給你。」

990103fengnanshe18-400.jpg
(上)豐南社區入口(下)稻田景觀
02稻田景觀

這是我第一次擔任志工、隊輔,第一次進行所謂「服務」,那時候真是滿腔熱血,當然也還要在後來幾年的志工經驗中,才能不斷反思並逐漸意識到,所謂志工不是站在一個比較高、比較多的地方去給予,卻是把自己放進另一個空間中,和原本不熟識的人或環境互動,建立信任關係,打破觀念上無形的種種藩籬,所以,「志工」要感謝願意讓你「服務」的對象,他們付出時間甚至情感,給你機會,使你勇於被改變。

03部落的孩子
(上、下)部落的孩子
04部落的孩子

這都是後來直至現在的謙卑了,我和夥伴們卻一直記得豐南這隱匿而美麗的村落,也不斷回去過:這裏有一位媽姆,總是笑嘻嘻的,總要把你緊緊摟進懷裡,她替我和另外四個女生分別取了邦查的名字:囍慕依、蘇奈、芭幀、舞慕斯,她說,都是漂亮的意思。

這裏有一群小朋友,其中一個告訴我,愛在豐南,就是我們是一家人,要相親相愛在豐南,他替所有的大哥哥大姊姊配對,誰愛誰誰愛誰,有一次,獨留下我,我哀怨地問他,那我愛誰呢?他睜著晶亮的眼睛:「那你愛我好了。」

這裡冬天的油菜花田會長出好多蝴蝶,都是阿嬤種的…

05豐南的油菜花田
豐南的油菜花田

月初,我和夥伴騎車從玉里出發,沿台九線進入富里市區,接台二十三往東走,首先看見山邊廣大的稻田,金黃稻穗搖曳,午後的陽光下格外溫暖,經永豐社區,抵達豐南─永豐之南,Cilamitay(吉拉米代)。

在文史工作室的門前停了下來,接待我們的是豐南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王晉英先生和總幹事吳秋妤,王晉英大哥是舊識,過去幾次在豐南的營隊都受到他很大的照顧與幫助,秋妤是當地青年,在台北工作一陣子後,回鄉服務。

06吉拉米代文史工作室
(上)吉拉米代文史工作室

07與理事長王晉英先生進行訪談
(上)與理事長王晉英先生進行訪談
(下)總幹事吳秋妤與他的先生
08總幹事吳秋妤與他的先生

09社區手工藝
社區手工藝

整個下午,秋妤帶我們認識現在的Cilamitay。

第一站是「養鴨人家」,入口為竹林廊道,通過後是一以稻草及桂竹架構而成的涼亭,屋主鄭秋妹與他的先生在設計此一涼亭前,觀摩其他的類似建物並研究了很久,四邊梁柱上纏繞麻繩,安全考量,擔心孩童在玩耍之間撞到邊邊角角,也同時創造了一種古樸的感覺,秋妹是家政班成員,他們將自家原有屋舍進行修復及綠美化,提供給遊客進行「鹹鴨蛋DIY」等體驗。

10養鴨人家的入口
(上)養家人家的入口(下)鴨群
11鴨群

12養鴨人家中爽朗健談的秋妹姊
養鴨人家中爽朗健談的秋妹姊

第二站是呂正雄faki的家,豐南氣候濕潤,適合黃藤生長,呂正雄faki是藤編藝術家,現年七十三歲,年輕時跑過遠洋,在桃園待了二十八年,回鄉已九年。faki的籐編技術自父親和哥哥那裡習得,從小看哥哥做,我問,看久了就會嗎,他緩慢而認真地回答我,還要做,要做才會。

13藤編藝術家呂正雄faki
藤編藝術家呂正雄faki

籐編並不簡單,選材後必須經過細心處理,一上一下編壓穿繞,循序摺疊。通常一個小型原住民背籃需耗費一至兩天的工作時間,原住民背籃堅固耐用,過去一直是居民生活必需品,不但能攜帶重物,更能背負孩童,現今除實用功能外,搖身一變成為擺飾品,faki製作各種尺寸的背籃,也運用人工藤鮮艷的顏色加以混編。

14細膩熟練的籐編技巧
(上)細膩熟練的籐編技巧(下)faki的藤編作品
15faki的籐編作品

家中牆上掛滿了他的木刻作品,是近年進修學來的,faki的木刻作品內容多為阿美族人物,他笑說,在松年大學裡學木雕,排灣族最厲害。faki現在更在社區內開課,一個禮拜兩個小時,教導部落的小朋友學習籐編技藝。

離開前,我問faki,我們拍了很多你的照片,你要嗎?faki習慣以族語交談,對於華語的反應較慢,我重複了一次,用更慢的速度。faki聽懂了,伸出兩根手指,比YA的手勢,笑著說:「我要兩張!」大家都笑了。

16faki的木刻作品
(上)faki的木刻作品(下)可愛的呂正雄faki
17可愛的呂正雄faki

第三站,我們來到已廢校的四維分校,這裡有一列清空的教室,未來會是社區的碾米廠和農事體驗中心。建築物外的走道和花園,都靠工班們辛苦打理出來,沒有邀請任何專家代為設計,居民用竹築成籬與廁所的門,把椰子殼做成植栽的容器。沒有水,工班們就從很遠的地方自己牽水過來。一點一滴都是居民的心血累積。籌備中,預計十二月開幕。

18已廢校的四維分校 社區爭取作為碾米廠及農事體驗中心
(上)已廢校的四維分校 社區爭取作為碾米廠及農事體驗中心

19居民自己運用竹子設計的廁所門  20居民製作盆栽造景
(上左)居民自己運用竹子設計的廁所門
(上右)居民製作盆栽造景

第四站,回到吉哈拉愛橋,沿扁平的鵝卵石往裡走,進入「生態廊道」,這條廊道通往「石屋」,存在已久,但過去必須要走在水圳邊緣、溯溪而上才能抵達,今年搭配重點部落計畫重新整理,居民組成工班,就地取材,以木頭和竹子搭建橋樑,穩固而看來古樸,形態各異,

尤其是把手,運用樹枝,有最自然的弧度,我甚至發現其中一個橋的扶手是旁邊一棵樹的枝椏,活生生的,發著葉芽。往石屋的一路上,都有鱉溪伴著,沒有被水泥化的她看來溫和而自在,清澈地反射著天空和美人山的身影,映照出淺淺的眼眸般的綠。

21扶手的弧度渾然天成
(上)扶手的弧度渾然天成
(下)工班們在生態廊道內就地取材製成的穩固橋樑
22工班們在生態廊道內就地取材製成的穩固橋樑

23前往石屋的途中
(上)前往石屋的途中
(下)有橋的把手直接援用就近的樹枝 生著嫩葉 活著的橋
24有橋的把手直接援用就近的樹枝 生著嫩葉 活著的橋

去過很多「生態廊道」,那用水泥固定的路,非常好走,方向清楚,但空氣中浮著一種不自然的氣氛,河不自由,像一條被纏繞在腰上釘得死死的腰帶。我也知道許多所謂的「河川整治」其實是整治了以後益發需要整治。走在豐南的溪畔間,有時候會失去方向,有時候會因為濕滑而跌倒,但是,那又怎樣?活著的東西,應該這樣。

再往上行,接近石屋前,遇見四位工班,正在修築木棧步道,我突然想到,前一陣子去聽王小棣導演的講座,他說,是許多中下層的人拼命工作,撐起一個社會的運作,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卻只認識上層的人,只景仰上層人的藝術,這世界上無處不充滿農工階級從不簽名的卑微的作品。

當下我想到學校前被拓寬的街,它好像是莫名其妙變得崎嶇難行,又好像是突然修好了、寬敞了。每日行走在上面的我們,有多少人感念過築路工人的辛勞,還是將他們視為隱形人?路會自己壞,路會自己好…

25辛苦的工班 生態廊道預計十二月完工
(上)辛苦的工班 生態廊道預計十二月完工
(下)工班在解說廊道的設計理念 他說 自然的最好
26工班在解說廊道的設計理念 他說 自然的最好

27生態廊道是他們兢兢業業發揮創意 為家鄉的作品
生態廊道是他們兢兢業業發揮創意 為家鄉的作品

豐南的生態廊道,也是這群工班大哥,兢兢業業、發揮創意、從不具名的作品。它的維修不見得是為了吸引遊客,卻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到這裡戲水時多一份安全保障,我很敬佩他們,有時候,真希望能有更貼切而不矯情的話語可以用來告訴。

離開前,工班的大哥問我們感覺怎麼樣,我忠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收起之前嘻嘻哈哈的輕鬆態度,認真地說,這樣會更有力氣把這裡弄得更漂亮。

生態廊道年底前會完工,期盼來這裡親近豐南的人,細細品味這手工的橋、自在的溪,讓它永遠這麼溫婉地流下去。

28鱉溪景致 沒有被水泥化的河溫和而自由
鱉溪景致 沒有被水泥化的河溫和而自由

29豐南是富里鄉最大的阿美族聚落
(上)豐南是富里鄉最大的阿美族聚落
(下)豐年祭每年八月中旬在部落跳舞場舉行
30豐年祭每年八月中旬在部落跳舞場舉行

31隱匿而美麗的豐南
隱匿而美麗的豐南

豐南部落簡介

Cilamitay豐南村位於花蓮縣富里鄉鱉溪中由北岸的沖積河階,是鄉內位置最南、面積最大的村落,東隔海岸山脈與台東縣成功鎮相鄰,南邊則是台東東河、池上。
Cilamitay是阿美族語「大樹根」的意思。清末開始有阿美族人來此定居,最早的落腳處在鱉溪南岸。七十多年前,族人覺得聚落離耕地太遠,才搬遷至目前的位置,因為此地有巨大的楓樹,樹根大到可以做為橋樑,因此命名為Cilamitay。

旅遊資訊

◎養鴨人家位於豐南五鄰104號,鹹鴨蛋DIY須預約:0921-819382 鄭秋妹。
◎呂明雄faki家並不對外開放。
◎「農事體驗中心」和「生態廊道」仍在整修與籌備中,預計2009年12月開幕。
◎Cilamitay的豐年祭約在每年八月。
◎想要認識豐南的朋友歡迎與「豐南社區交流協會」聯絡 03-8832755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搭火車至富里車站後,可在富里市區轉搭往望通嶺方向的花蓮客運,於石門站下車。客運班次有限,出發前應確認班次。或在富里火車站前搭乘計程車前往。
◎自行開車:沿台九線南下,進入富里市區後,左轉台23線,車行約四公里可抵達。

住宿資訊

部落內目前無提供住宿之服務,可至富里市區「富鄰旅社」或鄰近地區的旅館民宿。

【原民】參與撒奇萊雅族人青壯行動組織0116

不論你是否讚同撒奇萊雅族的正名運動,撒奇萊雅族目前人數仍不足500人,然而500人所緊緊維繫的文化命脈,卻消逝的比夕陽還快。而我們知道早期的撒奇萊雅族人,有著上千人所組織的年齡階級,由於歷史的轉變…

不論你是否讚同撒奇萊雅族的正名運動,撒奇萊雅族目前人數仍不足500人,然而500人所緊緊維繫的文化命脈,卻消逝的比夕陽還快。

我們知道早期的撒奇萊雅族人,有著上千人所組織的年齡階級,由於歷史的轉變,把這樣重要性的組織給遺忘。

如今,我們因全國發生重大的災難事件,族人去看見、而醒悟,並且開始以青壯行動組織的方式來延續族群文化命脈。

image001

歡迎有意願的你共同參與-撒奇萊雅族成立的青壯行動組織,請於1月10日前將您的姓名、聯絡方式寄至email:sakizayasayum007@gmail.com撒小姐收. 

聯絡人:
撒韵0986-713371
林清勝 0988-083391
督固撒耘0988-000815

集合時間:於1月16日,地點-花蓮.
相關檔案下載
撒奇萊雅族即將在1月16日成立青年會

(本文轉載自「拉藍的原住民事工站」)

七星潭,一生一世我愛你

七星潭的開發案,在花蓮不僅激起了民眾熱烈的討論,也引發許多創意的行為,以下為1月2日「用愛守護七星潭」的活動訊息,以及主要成員peggy寫下參與整個運動過程的心情,願新年能用愛守護七星潭,填滿海洋之心…

前言:

七星潭的開發案,在花蓮不僅激起了民眾熱烈的討論,也引發許多創意的行為,以下為1月2日「用愛守護七星潭」的活動訊息,以及參與者寫下運動過程的心情,願新年能用愛守護七星潭。

99.01.02用愛守護七星潭,需要你/妳的親身參與!

圖/文:搶救七星潭聯盟

1314我們在七星潭賞星廣場等你/妳

當天請穿紅色系衣服來填滿海洋之心

和我們牽著手一起對著海大喊「七星潭,一生一世我愛妳」

990101heratqixig-400.jpg

(雨天則於七星潭鎮星宮廟口舉行,下七星潭的大斜坡左轉,全家便利商店對面)

愛人受傷了,誰能不理?參與此行動的回顧與展望

文/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Peggy
98年9月27日,本會於「當我們在『議』起:花蓮地方公民記者聚會」中得知七星潭風景區即將蓋起渡假村的相關訊息後,即不斷追蹤此案後續發展。

期間,不斷接獲來自台灣各地民眾對此議題的電話、信件關注,許多人都抱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七星潭應該是自由又天然的一片海岸,財團蓋了渡假村、遊艇碼頭,那以後我們還可以自由、免費的進出這片海嗎?」、「難道一定要蓋飯店才能發展觀光嗎?」

也有一位原花蓮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的畢業校友岢貝果得知此消息後,在11月26日特地從台中回到七星潭以行為藝術的方式表達「我不要七星潭變成渡假村」的意念。
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就像知道愛人要受傷了,誰能不理?」

 

 

(影像剪輯/岢貝果)

那天,入秋的海水微涼、浪頭不小,問她在海裡畫畫的感覺,她說:「自己一個人沒想太多,就不顧一切的衝過去,可是當坐在海灘上畫畫,視線和海平面非常接近,就覺得平常七星潭的海看起來很容易親近,可是等在她裡面了,就很可怕。」

(圖/岢貝果提供)

聽完她的分享,又看到相關研究、媒體報導指出七星潭海岸不僅有地震活斷層分布,更是颱風引發暴潮撲岸的災害敏感地帶,居民憂心的說,最近幾十年來七星潭海岸線退縮快速,在地人都很擔心居住安全了,度假村卻還想要蓋在海邊?他們難道不知道水利署第九河川局有研究報告指出,七星潭海岸在最近幾十年間已經退縮了一百公尺了嗎?

而民眾信件裡的詢問:「難道一定要蓋飯店才能發展觀光嗎?」,這點讓我想起曾在工作中接觸過幾個藝文工作者,她們不只一次地說: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社區產業,這些東西有沒有可能跟花蓮的觀光結合?事在人為,要發展這些產業,有沒有相關的人才培育計畫?花蓮的好山好水讓許多藝文人士聚集,倘若縣政府願意好好發展這個面向,相信會對在地的人文素養提升帶來正面的效果。」

11月28.29兩天,搶救七星潭聯盟正好在花蓮舊鐵道商圈舉辦街頭連署行動,我和岢貝果決定來做個集體行為藝術的實驗,由她和遠從桃園前來協助連署的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學生Emma,一起在鐵道連署現場招募願意用身體參與搶救七星潭行動的夥伴,在11月29日一起到七星潭進行這場藝術實驗。

(圖/搶救七星潭聯盟提供)

那天報名的有花蓮太魯閣族Ribix、阿美族Lisin,和原本預計湊足七人的名額還差了四名。

11月29日當天,強風帶來濕冷的空氣,被其他工作纏身的我無法陪她們一起到七星潭,擔憂她們的安全,事先打了電話給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游煌明大哥,他說:「她們真的要碰海水嗎?今天風浪很大喔!」,在她們出發前我又打通電話提醒岢貝果:「如果風浪很大,絕對不能下水,大家的安全最重要,有沒有做這個實驗都無所謂。」
後來,她們在現場討論、評估那天的風浪過後,還是共同決定一起完成這個行為。

 

 

(影像剪輯/岢貝果)

事後我問岢貝果那天的情形,她說:

「之前在鐵道想招人真的很困難,所以決定到七星潭開說明會邊招人。一開始說明會很歡樂的氣氛,很怕大家聽不進去我說什麼,到了海灘,除了我們四個人以外還有小呆幫忙攝影、凱凱幫忙在海灘上問有沒有人要嘗試一起做這件事,等大家靜坐沉澱、確定沒有其他人加入後,我們才開始站起來慢慢往海邊走。

那時候風浪真的很大,感覺遊客越退越遠,只有我們越來越往前,和之前自己一個人做的時候感覺很不一樣,自己做很孤單,可是會很專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衝很前面,其實蠻危險的;這次要照顧其他夥伴,加上風浪真的很大、海水又冷,一開始我自己很害怕,大浪一來打翻了我,不敢往前,趕緊爬上岸,我跟Lisin很靠近,她伸手扶我,你會覺得是互相觀照彼此安全,那感覺真的很好,也深刻感覺到,我們真的要敬畏海的力量。」

(圖/岢貝果提供)

我聽的心驚膽跳,又問了其他幾個參與此行動的夥伴那天的感覺。

(圖/岢貝果提供)

Ribix說:「對行為本身沒有很直接的感覺,不過那天的風浪真的很大,當自己被浪打到的時候,突然有種覺得人很渺小,很怕自己被浪捲走的感覺;也會想我們到底要對這片海做些什麼,跟海的力量比起來,我們真的很渺小,也就虛心接受,人類真的要謙卑一點。」

(圖/岢貝果提供)

Lisin沒說話,岢貝果說:「她那天只是靜靜的看著海,流著眼淚,畫畫。」

(圖/岢貝果提供)

Emma說:「第一次參與行為藝術的表演,印象很驚心動魄,凝望著七星潭表達捍衛的決心,首先是穿著短褲、T桖走向海邊時忍著風吹,其次是被浪打溼全身的水淋,最後是完成創作剎那的感動,當大家一同手牽手鞠躬時,我真的哭了。」

一方面欽佩她們的毅力與決心,另方面慶幸她們平安歸來,也就斷了請大家再做這類行為藝術的念頭,也聯想到:「在海邊做一個小小的行為藝術就如此驚險,渡假村蓋在離海這麼近的地方,有沒有經過各方面詳細的安全評估呢?」,至於那空白的三張畫布,就讓它們留在基金會做個紀念吧!

其實,關於七星潭未來發展的一切議案,都不應該是任何一個人或團體說了算,應該將所有資訊公開,開放各界關注此案的個人或團體參與公共討論,經過更審慎地評估與討論,共同思索如何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同時兼顧環境、人身安全、地方人文、經濟、觀光發展等面向。

在和不同背景、不同居住地的朋友討論此案的過程中,發現支持著每個人自行決定關注此議題的動力,絕大部分來自於大家曾經在七星潭發生過的故事與回憶,創造出對七星潭濃厚地愛與關懷,就像花蓮在地劇團「花天久地」曾在98.11.25晚間於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小米酒劇場,以playback形式表演的「搶救七星潭的故事」般精采。

 

 

(影像/Lisin提供)

 

 

(影像/Lisin提供)

從98年9月27日到今天的12月31日,短短的三個月,就要進入跨年的倒數了,不知道大家的新年新希望會是什麼?

真的很好奇,關心七星潭未來發展的朋友們,將會許下什麼樣的願望?打算如何讓這份對七星潭的愛延續下去?

99年1月2日,搶救七星潭聯盟邀請了花蓮大大小小、不同類屬的團體,一起在七星潭賞星廣場舉辦「用愛守護七星潭活動」,她們計畫在海灘上用麻繩圈出一顆空的海洋之心,就等著每個愛七星潭的大小朋友們,穿上紅色系列的衣服,用熱情將這顆心填滿。

如此安全、充滿著愛與和平的行動,東海岸文教基金會當然不會缺席,也邀請所有關心七星潭、愛七星潭的朋友,在新年的第二天到七星潭賞星廣場,一起讓那顆海洋之心發燙、跳動,一起牽手許下:「七星潭,我愛妳一生一世」的新年心希望吧!

(圖/岢貝果提供)

希望明年,不管有現身或沒現身參與的每一個人,都能把那隨著海洋之心一起跳動的感覺收進自己的心裡,讓自己化身為蝴蝶,持續發揮個人或團體公眾參與的力量,在新的一年裡,持續不斷地為七星潭的未來發展舞動著翅膀,我們相信,那陣風,將會對七星潭、花蓮海岸的未來發展帶來正面地強大力量!

祝大家快樂!

【花蓮】用愛守護七星潭活動990102

當天請關心七星潭的朋友身著紅色系衣服,呼朋引伴、攜家帶眷到七星潭來,和我們共同守護屬於全民的七星潭,一起在七星潭,牽手,大膽示愛!活動目標:本活動朝集體行為藝術、音樂表演形式進行,邀請…

請關心七星潭的朋友身著紅色系衣服到七星潭,牽手,大膽示愛!

日期:2010年1月2日
時間:13:30 – 17:00
地點:七星潭觀星廣場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215834549146#/event.php?eid=215834549146&ref=share

活動簡介 :

當天請關心七星潭的朋友身著紅色系衣服
呼朋引伴、攜家帶眷到七星潭來
和我們共同守護屬於全民的七星潭
一起在七星潭,牽手,大膽示愛!

活動目標:本活動朝集體行為藝術、音樂表演形式進行,邀請所有關心七星潭、愛七星潭的朋友身穿紅色系衣服到觀星廣場,一起排愛心、牽手,和搶救七星潭聯盟、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表達「我愛七星潭,牽手護七星潭」的理念。

活動流程(視天候及演出團體多寡調整)

13:00 開場活動
14:00 用愛守護七星潭
15:30 活動表演
17:00 活動結束

內容概述:

1.擺攤進行連署相關行動
2.人排愛心
3.牽手護七星潭
4.表演活動

(目前確定邀請到老林家樂團到場表演,其他表演團體持續邀約中…)

活動聯絡人:江珮瑾0910951113、蔡中岳0912521216
聯絡信箱:lovehualien@gmail.com
搶救七星潭聯盟:http://qi2530.blogspot.com/
搶救七星潭連署: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1918201900

※搶救七星潭聯盟為一群志願工作者(本聯盟成員包括全國性和地方性民間社團和組織、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花蓮在地和外地大專院校學生、學者專家、中小學老師與環保團體等)組成,秉持「溫柔而堅定、愛與非暴力」理念自主發起本活動,邀請認同此理念的朋友身著紅色系衣服到場參與,敬請自備雨具、防寒用品,和我們一起抱持著風雨無阻、天冷心暖的態度來參加喲~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