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橋又斷了 土坂村新興社聯外道路難行

達仁鄉土坂村通往新興社部落的臨時便道,因大水衝擊,便橋底部支撐的貨櫃,在九月二日早上十點半左右突然塌陷,上午緊急封閉,約60位部落居民受困。

達仁鄉土坂村通往新興社部落的臨時便道,因大水衝擊,便橋底部支撐的貨櫃,在九月二日早上十點半左右突然塌陷,上午緊急封閉,約60位部落居民受困。八八風災時土坂村通往新興社部落的新興橋,也是新興部落唯一的聯外橋樑,在暴漲的溪水沖擊下整個毀損,留下的只有橋樑上有「新興橋」字樣的小塊石埤,就放在便橋旁,顯得格外諷刺。

990904dyiou002-450.jpg
警察管制交通

照片 014
原本新興橋的石埤

經過一年後新興橋依然沒有進行修復,只能用貨櫃撐起的便橋來當做臨時的道路,雖然不便族人卻早己習慣了,不過就在萊羅克颱風來時帶來的雨量,再度讓這條溪流暴漲,貨櫃抵不住流強大的水流,傾斜躺在河道上,一旁還有大石壓著,

目睹當時倒塌的情況,族人想起仍心有餘悸,族人黃金里表示,當時有人徒步回家,就己經看到貨櫃己經傾斜,所以趕緊打電話給警察單位派員來關心,沒想到警察才一到,就看到貨櫃倒塌,雖然便橋下有兩個大貨櫃,但是要走過那條便橋還真的非常危險。

照片 007
貨櫃倒塌

而到達現場的員警也表示:在他來之前其實村長就己經先行來勘查了,當時目睹貨櫃倒塌真的很危險,所以必須一直待在原地來進行管制,等待大型機具來進 行修復,還好當時倒塌時沒有人車經過,所以並沒有任何人受到傷害,另外,因為便橋的貨櫃倒塌無法通行,所以有大約60名的族人受困,而在外工作或讀書的族 人要回來時,如果一定要經過便橋必須小心通過,最好是一次一人通過,目前只能要求挖土機用土石擋住便橋的兩邊,讓車輛不要通過以策安全。

族人在相隔約20公尺的對岸等待挖土機能夠儘快修復一條便道,讓族人可以方便進出,雖然便橋勉強可以步行通過,但為了確保安全,還是希望可以有一條安全又方便的橋樑可以通行。目前挖土機正加緊趕工,預計一天後就可以通行。

照片 012
族人關心便橋

照片 021
挖土機正努力修復

(本文轉載自小地方新聞網)

大雨不斷 大鳥族人撤村

輕度颱風萊羅克雨量大,為防萬一,大鳥部落全村撤離,有些部落耆老不願意離開,而且只願意聽從部落族人的話,幸好有多名青年留在部落裡,幫忙進行撤離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照顧老人家,一方面可以監視部落的情況。

發佈萊羅克颱風將會為台灣東南部帶來大雨後,大武鄉大鳥村族人一直擔心的事就是全村必須暫時撤離的決定,雖然大鳥部落於八八災後有部分居民已撤離至中繼屋,但永久屋尚未確認在那裡,加上中繼屋離部落接近,評估颱風仍將造成威脅,因此仍然必須從中繼屋往外遷移。這次雖然颱風並未直接對著東部而來,但是外圍環流的雨量卻也足以讓大鳥村因擔心部落上方的土石會受到大雨的影響而流向部落,所以只要雨量超過警戒值,就必須由村長廣播,大型機具也己經進駐,加上警方與軍方的幫忙先進行柔性勸離。

照片 015 照片 012
(左)村長不斷注意測量雨筒的雨量(右)警方柔性勸離

經過一天一夜的大雨後,大鳥村村長一直不斷監視著電視注意颱風動向,同時也不斷地觀察測試雨量的量筒,村長唐中興表示,只要雨量超過警戒值,就必須 要馬上撤離村內的族人,因此在九月一號的下午三點左右,一旦發現就立刻通報軍方與警方配合進行柔行勸離,軍方單位早在前一晚就己抵達大鳥村,而警方由大武 分局派出警員來合作;

剛開始族人都不太想合作,但是經解說後,大部份族人都會同意,所以柔行勸離的效果己達到百分之九十五的族人己經撤離,一鄰至七鄰的族人撤離到大武國中,八鄰以後就撤離到大武國小,如果雨勢還沒有停下來,為了要保護族人的安全,晚上八點才會進行強制撤離。

看來雨是暫時不會停了,所以大鳥村在下午時大部份的族人就己經撤離,不過仍然有族人不願合作,就有耆老表示,他不會輕易撤離,反正又沒有土石流,為什麼一定要進行撤進呢,雖然他的親人都己經前往大武國中了,但他仍沒有撤離的打算。

而部落青年也有多人留在部落裡,為有些部落耆老只願意聽從部落族人的話,所以他們也要幫忙進行撤離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照顧老人家,一方面可以監視部 落的情況。九月二日上午雨量己經漸漸趨緩,所以部落族人己經開始返迴家園,由於撤離的工作己經進行所以大鳥國小也己宣佈停課一天。

輕度颱風萊羅克雖然沒有直接衝擊到東部,但當天的雨量依然是全台之冠,所以撤離的工作勢必是要進行的,雖然有些族人仍不願配合,但隨時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即使颱風並未帶來強大的風雨,但就像部落青年會長所說的:目前只能注意雨量的多寡,因為大雨才是對部落造成最大的傷害。

照片 009
大型機具進駐

勤和重建路之「寶來樂樂段」永久屋,最新進度報告

桃源鄉的勤和村民遷移後,將與目前六龜鄉寶來村的樂樂段住戶共享生活環境,除了須與原承租地主協調土地問題,如何取得平衡令雙方都可安居,還待政府展現智慧。

八八風災之後,桃源鄉的勤和村民選擇了不同的重建之路,一部分離開原鄉,入住杉林大愛園區永久屋;一部分選擇「離災不離村」在原地重建,並爭取在部落上方的 舊部落平台建造避難屋,供汛期時暫居。還有一部分族人,則爭取六龜鄉寶來村樂樂段的土地興建永久屋,做為村民安遷之所。

爭取樂樂段的過程,也是居民們的漫長等待,除了需要縣府的同意,協調土地徵收、尋求援建單位,也都仰賴政府從中協助。

近日,樂樂段永久屋的進度開始出現轉機,但仍有問題待解決,何時動工在未定之數。今年,村民還是要靠自己先撐過一個雨季。

1
樂樂段蓋永久屋,一直有棘手的土地取得問題。現在選定了28、29地號,是無人直接居住使用的地塊。

漫長等待,6/22獲縣長首肯

勤和村民中,選擇前往樂樂段安置的,多數是因在平台上沒有私有土地興建避難屋,或認為災後勤和村的路況、環境改變,無法再供安居,因而決定另覓土地生活。

樂樂段的重建會會長曾江清水表示,大家不願意離開原鄉住進平地的永久屋,還是希望能本著「離村不離鄉」的原則就近找一塊土地。當時,鄉公所回應居民 「堪用土地」的詢問時,表示:「沒有了,只有這一塊地了。」遍尋桃源鄉,要找一塊平坦、安全、又是公有地的,最後有希望的只剩樂樂段。

不過,樂樂段雖處在桃源鄉兩村之間,其實是屬於六龜鄉寶來村範圍;雖然都是原住民保留地,但長期承租給外來的漢人、平地人種植芒果、設置加工廠、造 屋居住,承租中也有多重租讓轉手,土地使用情形較為複雜。爭取樂樂段永久屋,有棘手的土地取得問題要解決;是否能在樂樂段蓋永久屋,居民仍經歷了漫長等 待。

這期間,居民經歷多次專家學者前來勘查,雖然基本上都給出了「安全」的結論,但是否能做為安遷之所,始終沒有答案。直到6/22楊秋興縣長訪視桃源 鄉,也親自視察樂樂段,並在八筆待選土地中,親自指定了28、29地號共約一甲的土地,做為永久屋預定地,預計將容納有意申請的村民約三十戶。

這是縣府第一次對村民們釋出明確承諾,當時在場居民都十分開心,直說「終於放下心了。」不過,樂樂段永久屋的興建雖已由縣府定調,但時隔兩個月後,仍有許多波折。

23
永久屋預定地上有樹木繁密,同時也是當地住戶的生活休閒之處。

砍老樹蓋永久屋?住民疑慮尚待化解

樂樂段一帶長期有漢人在此租地居住,對於將在此處蓋永久屋是否影響原本住民的生活頗有疑慮。其中一位住民黃老師便表示:「縣府的作業太草率,縣長都只進來看一下就走,從來也沒有和我們住在這裡的人溝通過。」

黃老師說,自己在樂樂段租地蓋屋居住,每逢假日都會來此與親友家人共聚,已經二十年,他並在周邊植樹,有許多樹木已經生長得十分茂密。縣府的永久屋 規劃讓他非常擔心,深恐一甲多的土地要容納下三十棟房子加上公共設施,很可能需要砍伐老樹。他說:「這裡的樹都是我種的,我對這些樹很有感情,樹長得這麼 漂亮,砍掉多可惜。」他並因此投書縣府原民處,希望保留這些樹木。

對此,原民處處長谷縱表示:「縣府不可能去砍那些樹啦!會跟建築師商量,設計上盡量不要說去動到。」樂樂段重建會會長曾江清水也認為:「我們也是覺得那些老樹很漂亮,也有問縣府,是不是蓋房子的時候可以避開一些。」

據悉,樂樂段永久屋的土地取得已經多次協調未果,6/22縣長親自指定的28、29地塊,已是盡量選擇無人居住使用的地塊。但即使沒有人直接使用,附近的居民都在此地居住二十年以上甚至更久,許多人都擔心在此大興土木、改變環境,是否會對自己本來生活造成影響。

一位不願具名的太太便表示:「我們不是不願意(讓桃源鄉民在這裡蓋永久屋),但是希望不要影響我們的生活。」黃老師則認為:「說不會影響是不可能,只是希望減到最小啦!」他也特別強調,居民並非一意抵制,只是希望縣府在決定前,能充分跟真正居住其上的住戶溝通協調。

土地取得問題,縣府仍在持續與承租地主協商中。而勤和村民遷移後,將與樂樂段住戶共享生活環境,如何取得平衡令雙方都可安居,還待政府展現智慧。

除了土地取得,縣府也尚在聯繫有意願的援建單位。谷縱表示,除了協調土地使用、經費來源之外,願意入住樂樂段永久屋的申請戶也已進行初步審查,「都是齊頭並進在進行。」

但無論如何,今年樂樂段居民還是要靠自己度過雨季。樂樂段重建會會長曾江清水在自家huma(農園)翻修工寮、增加隔間,當做是自力救濟的「汛期安 置」。他說,還是希望政府「前面的作業快一點,蓋房子的時候就慢一點。」希望興建時不要趕工,畢竟那裡是三十戶勤和村民的永久安居之處。

4
曾江清水的工寮。位置比勤和部落稍高,在沒有安遷前,這裡就是一家人暫時的汛期避難屋。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阿禮部落:遷居族人適應新環境,留在山上的族人等待新生活

山下的阿禮族人慢慢適應山下生活,選擇留在山上的9戶留居戶,卻還在等待新生活的到來,「避難屋」的下一步該怎麼辦?沒有人可以很有把握的回答。

由於當初阿禮部落面臨遷村問題時,部分的族人決定要留在原地繼續山上的生活,於是決定不申請「永久屋」,以至於目前阿禮部落的魯凱族人行成兩個截然不同方式的生活局面。

風災一年過去了,部分遷到山下的阿禮部落族人目前都已入住於長治百合部落園區,正在適應著山下「永久屋」的新環境,然而,未簽訂入住「永久屋」,選擇留在山上的9戶留居戶,卻仍在等待是否可以搭建避難屋,等待新生活的到來。

阿禮部落留居戶的下一步該怎麼辦?似乎沒有人可以很有把握的回答。

一個部落兩個生活

風災後阿禮部落魯凱族人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悄悄的開始各自步上新的生活軌道。阿禮村長唐輝次表示,搬進永久屋的新生活一切都還在適應。

他表示,在山上生活的一切都很簡單,想要吃菜,可以就近到自己的田裡摘,都不用錢。現在,山下一切的生活出門就要錢,開銷要比山上來的多。他說,「山上的生活還是比較舒服」

而目前,選擇留在山上的留居戶也正在一邊解決生計問題,一邊等待搭建避難屋的行政程序許可。

image003
阿禮村長唐輝次表示,在山上生活的一切都很簡單。山下一切的生活出門就要錢,開銷要比山上來的多。

留居戶:自己還是要給自己想辦法

八八風災後,由於山上的狀況還不是很穩定,一切都還在觀察當中,但決定要留在山上的留居戶也清楚知道,風災過後生活最基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自己處裡,總不能什麼都要別人幫忙,自己還是要給自己想辦法。

為了顧及汛期時期的安危以及山下穩定的生活,阿禮留居戶也共同集資在山下購買搭建避難屋的預定地,為未來不確定的汛期生活做準備。

在其它災區很多搭蓋避難屋發生的問題下,阿禮部落的留居戶也表示,不希望自己偷偷摸摸的去蓋,因為會有很多問題,住起來也不安心。為了處裡山下避難屋的問題,也為了不影響其他阿禮部落申請永久屋族人的權益,決定要留在山上的留居戶,也都很特別小心的處理申請避難屋的問題。

image001
阿禮部落的留居戶都表示,要持續山上的產業,就得避開汛期的安全問題,山下是很需要有避難屋做為臨時居住的空間。(通往阿禮部落坍方路段)

「避難屋」,很希望有政府的支持。

目前透過靜宜大學專案計畫在協助阿禮部落留居戶處裡申請避難屋進度的柯威表示,目前阿禮部落的留居戶都表示,要持續山上的產業,就得避開汛期的安全問題,山下是很需要有避難屋做為臨時居住的空間。

他說,雖然聽說政府會搭建公共避難屋,但這對留居戶來說其實是非常不便的。若每次颱風來臨就要趕緊打包到山下的避難空間居住,或快速趕下山找個臨時避難空間居住,對於生活實在是沒有安全感。

阿禮部落留居戶先前面臨沒有足夠資金搭建避難屋的問題,到處奔波。後來資金有著落後,卻因屏東縣政府不答應讓世界展望會協助阿禮部落的留居戶搭建避難屋,而使得目前申請的進度陷入一度停擺的狀態。

目前,阿禮部落召開完畢搭建避難屋的籌備會議,正在積極爭取近一步與屏東縣政府有更進一步的溝通,也讓山下的避難屋能夠盡快有新的進度,讓生活快點穩定下來,結束居無定所的生活。

除了縣府之外,柯威也表示,也擔心重建會的介入,影響到世展會可以幫忙的空間以及意願。因為在處裡避難屋的過程時,重建會也特別南下關心處理的進 度。但重建會一再表示,避難屋兩年後還是會拆除,兩年後若是要避難,就是分散到各營區去避難,例如像現在的隘寮營區,將來避難的方式會是用這樣的方式安 排。

9戶留居戶的未來?

阿禮部落的留居戶,目前只剩下9戶確定要在三和南村搭建避難屋,而部分族人放棄不搭建避難屋的原因,也都是因為面臨最現實的經濟困難。

柯威表示,當初重建會也來訪視了解部落的需要,重建會也強調若是要蓋避難屋,兩年後確定還是要拆除,並且希望留居戶可以在重建條例內的限制去蓋避難屋。他也表示,目前申請的進度能不能蓋,還是要看縣政府。

山下的阿禮部落族人已經開始慢慢適應山下的部落生活,而選擇留在山上的9戶留居戶,卻還在等待新生活的到來,阿禮部落留居戶「避難屋」的下一步該怎麼辦?似乎沒有人可以很有把握的回答。

image005
風災一年過去了,部分遷到山下的阿禮部落族人目前都已入住於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然而,未簽訂入住「永久屋」的留居戶,卻仍就在等待是否可以搭建避難屋。(霧台鄉阿禮部落,包泰德、古秀慧家屋。)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長治百合系列(2)第一次住戶會議,討論生活公約

長治百合園區各部落,召開第一次住戶會議,鄉長建議可以將原鄉的生活規範提出來與政府部門一起討論,或稍做修正,變成長治百合部落的生活規範,一起來形成新的生活秩序。

824:長治百合部落住戶會議

在8月6日入住後,長治百合部落第一次的住戶會議在8月24日的晚上7點,於長治百合部落的臨時聚會所召開。顏金成表示,「今天是一個開始,可能將來會吵來吵去,但希望大家秉持大生活圈一個原則,來維持這裡的生活秩序。」

由於長治百合部落的新住戶在搬進來的20多天中,已有不少住戶對於新居住的環境有些生活上的不方便。鄉長也表示,這次的住戶會議是要先與住戶溝通目 前居住在這需要有一個大原則來維護這個新部落的生活秩序,也希望各部落能夠在這次的住戶會議之後也召開自己的部落住戶會議,提供鄉公所來訂定長治百合的生 活規範。

他建議6個部落可以將原鄉的生活規範提出來與政府部門一起討論,或稍做修正,變成長治百合部落的生活規範。鄉長也跟族人提到從山上到山下有些生活方式需要相互約束,也希望大家心裡要有個底。

這場由霧台鄉長顏金成主持的住戶會議,是由屏東縣政府原民處處長曾智勇逐項討論的方式,也讓住戶一一提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以下是住戶會議的相關報導。

990826shphupihp-450.jpg
鄉長表示「今天是一個開始,可能將來會吵來吵去,但希望大家秉持大生活圈一個原則,來維持這裡的生活秩序。」 )

一、生活規範的討論

這場由屏東縣政府主辦的生活規範討論會議,由屏東縣政府原民處處長曾智勇主持討論,由於居住在長治百合部落的族人還包括了三地門鄉的達來以及德文部落的排灣族人。

曾處長會中也特別邀請魯凱族阿禮村的杜明發牧師以及排灣族的林牧師個別用魯凱以及排灣族語,讓部落的族人更清楚了解當天晚上要進行的討論項目。

生活規範為會議當天屏東縣政府提供之初稿,修正版本需由各部落召開部落會議再次討論之後,正式擬訂為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的生活規範,相關之修正版本後續將再提供給讀者參考。

當天會議主要討論的四大項目如下(內容請見文末附錄):

一、住屋外觀管理規範

二、社區衛生管理規範

三、社區安全管理規範

四、公共空間管理規範

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生活規範(初稿)為屏東縣政府代為草擬,在今日會議提出來後,由各部落召開部落會議再次討論,之後正式擬訂為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的生活規範。

霧台鄉長也表示希望族人可以將各部落的生活規範提供出來當作生活規範的原則,曾處長也表示希望住戶都能夠遵守這個大原則,例如不要讓園區內的防火巷使用不當而造成防火巷失去它的防火功能。

二、居住的環境問題討論

(1)家屋設計不良,每逢下雨,雨滴就噴進家裡。

阿禮唐村長表示,下雨天阿禮部落的區域特別會積水,希望相關工程單位能夠盡快處理。他也表示,大門玄關處的屋簷設計不良每逢下雨,雨滴就噴進家屋,但是關起來,家裡又很悶。

他也提出是否可以在家屋前面搭建可遮蔽的簡易空間,一來可以遮雨也可以擋住大熱天太陽直接照射進來的大片陽光,讓居住者能夠有更舒服的居住空間。

(2)生活環境蒼蠅太多,吃飯都不能吃飯。

谷川社區理事長賴聰明也表示,目前生活障礙最大的就是紗門。他表示,這裡的蒼蠅太多,如果什麼事都要等到管理委員會通過的話,真的是造成生活上很大的不便。

達來部落的林牧師也反應,蒼蠅太多,吃飯都不能吃飯。

鄉長也在會中立即表示,紗門的部分住戶可以自行處裡,但屏東縣政府這邊卻也表示,搭蓋簡易的遮蔽雨滴的方式是可以,但是住戶仍需要在不違反建築法規的條件下才可以。

曾處長也特別提出,希望能夠透過生活規範大家來相互約束,確保生活區域的安全以及美觀的問題。

也因為家屋前庭空間使用的問題,生活規範中住屋外觀管理部份的「第6點,為維護園區景觀,禁止住戶庭園改變用途,如搭建或做為曬衣場等。」之項目先做暫時保留。

三、山上生活方式與山下生活空間的衝突

另外吉露村的老村長巴桂武表示,家屋前的空間如何使用,是否可以詳細說明,他也表示,族人在生活使用上的使用不便,「永久屋」的招待空間狹小,客人來到家中時,都不知道要請客人坐在哪裡,希望外面的空間可以提供居民來搭件簡易涼亭,不但可以招待客人,更可以避免下雨時大雨噴進家屋的困擾。

他也提到,族人在料理傳統食物實很需要燒柴的爐灶來烹煮食物,因為有許多傳統食物的料理需要長達1-2個小時以上,如果一直使用瓦斯爐的話,太不符合經濟成本,需要使用柴火來烹煮,也希望政府的管理單位可以允許族人在空間上的彈性使用。

image003
吉露村的老村長巴桂武表示,族人在料理傳統食物實很需要燒柴的爐灶來烹煮食物,希望可以允許族人在空間上彈性使用。

四、入住物資分配不均

當天會議也有族人反應,為什麼只有給予部分住戶12台冰箱?會議中有些住戶反應,並不是一定要要求這項物資,但是如果只是為了入住典禮裡當天給與會的長官看見所有物資齊全的話,那對其他住戶根本不公平,因為並不是大家都有。

住戶也表示,並不是一定要給予這項資源,但是這樣的分配方式會造成其他住戶的抗議與不公平,更是造成部落不必要的紛爭。

屏東長治基地雨量特別大,「永久屋」設計不良造成每逢下雨,雨滴就噴進家屋。加上慈濟僅準備了12台冰箱送給長治百合部落154戶的住戶,造成住戶之間感到分配不均的問題,在長治百合園區開開始,部落各層面的生活問題便開始出現。

未來住在長治百合部落的魯凱族以及排灣族人山下的生活問題,將如何被解決以及住戶會議接下來的進展如何,記者將會繼續持續追蹤報導。

附錄: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生活規範(初稿)

一、 住屋外觀管理:

1. 為維護園區景觀,如需裝設鐵窗、鐵門、鐵架,必須經由部落管理委員會統一規範。

2. 為維護園區景觀,禁止進行任何破壞外觀改建或違反建築法規事宜。

3. 為維護景觀,禁止於通路、防火巷弄、開放空間、退縮空地,與共同走廊等處所堆置雜物、設置柵欄、門扇。

4. 為維護園區景觀,張貼海報、告示等文宣品須由部落管理委員會統一規範。

5. 為維護園區景觀,禁止私設路障及停車位、侵占巷道妨礙出入。

6. 為維護園區景觀,禁止住戶庭園改變用途,如搭建或作為曬衣場等。

二、 社區衛生管理:

1. 為維護環境衛生,不排放及燃燒污染物、不隨意棄置垃圾。

2. 為維護環境衛生,禁止飼養家禽、家畜及保育類動物。飼養寵物必須不妨礙社區為生、安寧與安全。

3. 為維護環境衛生,禁止於公共區域丟棄酒瓶、菸蒂與隨意吐檳榔渣汁,及任何影響公共區域為生與安全行為。

三、 社區安全管理:

1. 為維護社區安全,禁止存放易燃性、爆炸性等危險物品。

2. 為維護社區安全,從事瓦斯、電銲等危險行業,必須依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保險金額投保公共意外責任保險。

3. 為維護社區安全,禁止私自架設無線電台基地台等強波發射設備或其他類似之行為。

4. 為維護社區安全,禁止進駐各式違反政府法令及有傷善良風俗的行為或行業。

四、 公共空間管理:

1. 社區公共空間,為社區住民共有,不得私自任意修改或占用。

2. 公共空間的開放及使用辦法,由社區管理委員會或指定管理人訂定,住戶必須依規定申請使用。

註:生活規範為會議當天屏東縣政府提供之初稿,修正版本需由各部落召開部落會議再次討論之後,正式擬訂為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的生活規範,相關之修正版本後續將再提供給讀者參考。

長治百合系列(1)新生活如何開始?

屏東長治百合園區,由慈濟基金會完成第一階段援建工作,慈濟目前已經撤離長治百合園區,第二期永久屋的援建將由長老教會與紅十字會共同協助。在第一批居民進住之後,生活是否已經步入正軌?

編按:因風災需要遷居的魯凱族人,除了好茶部落之外,其餘均將落腳在由縣府命名的「屏東長治百合園區」中(註1),目前也已完成第一批居民入住作業,對魯凱族而言,是歷史性的遷居大事。我們將開闢「長治百合系列」,持續記錄這個新社區的點點滴滴,本文為系列之一。

──────────────────────────────────────────────────────────

屏東長治百合部落園區在8月6日完成第一批居民入住作業,居民包含霧台鄉佳暮、阿禮、吉露、谷川以及三地門的達來、德文部落。入住當天,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屏東縣長曹啟鴻、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碧玉皆到場揭碑、祝福。

慈濟基金會完成第一階段的援建工作後,目前已經撤離長治百合園區,生活協助的工作由世界展望會負責的「生活重建中心」接手,另外,第二期永久屋的援 建工作,則將由長老教會與紅十字會共同協助。然而,歷經三個多月的工期完成的住屋,雖已完成第一批的進住,但居民的生活是否已經步入正軌?

p1060412-1.jpg
第一期的永久屋已經完工,也有居民入住

牧者要說魯凱語?排灣話?

園區內的族群組成包含排灣族以及魯凱族,信仰上大致分為:安息日、長老教會、天主教以及循理會,但在園區內,目前並沒有任何教堂的建築,各個宗教都 是使用園區內的閒置空間作為「臨時集會所」,霧台鄉公所告知居民,教會的集會所是以宗教作區分,不若過去在山上,每個部落都有各自的教會。

以佳暮為例,目前佳暮跟谷川是共同使用同一個臨時集會所,兩個部落雖同屬基督宗教,但佳暮居民使用的是魯凱語,谷川則有部分居民講排灣族語,雖然一起上教會,但語言不同,根本無法傳道、溝通,佳暮村民麼葛直言:「那牧者到底要講排灣族的話還是魯凱族的?」倘若牧者只說單一族群的母語,另一方又該如何是好?

對於園區內的公共空間,佳暮發展協會理監事班德勒指出,一直都有聽到「會蓋教堂」的消息,但是在月初完成入住後,慈濟基金會也隨即撤離園區,並且已 和負責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生活重建中心的世界展望會完成交接,「我們還可以在園區裡面看到他們當初的設計規劃,真的有教堂還有球場啊,只是現在他們撤走了, 我們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

此外,班德勒指出,當初也聽聞慈濟有規畫要蓋展售中心,但三個月的工期過去,教堂、展售中心、相關共同的生活空間都沒有完成,長治園區內雖仍保有長治分台過去的部分建築,是否能夠挪為居民的集會所、共同生活空間?

一家多戶,都是流浪戶

另一項讓居民感到困擾的問題則是「一家多戶」的狀況,麼葛說,原先在山上的房子是登記在父親名下,後來鄉公所寄了一張繼承的通知書到麼葛家中,表示房子已經由鄉公所辦理繼承轉移到兄長名下,同時鄉公所也通知住在台北的哥哥要處理申請永久屋的相關事宜。

「所以現在這棟房子是登記在哥哥名下,但是戶長是我。」麼葛提到,這棟34坪的房子目前是父母以及麼葛一家8個人居住,但麼葛的哥哥、姊姊戶籍全登記在同一個戶,大大小小家起來20多人。

麼葛與妻子原先希望留在山上,但因為在山上居住的房子在大哥名下,又已用作申請永久屋,鄉公所在辦理相關業務時,也沒有調查實際居住狀況,現在目葛一家住在哥哥名下的房子,即使想回山上蓋房子卻也「於法不符」。

而在杉林大愛園區所碰到的「遮雨棚問題」也依然存在於屏東,過短的遮雨棚,使得居民不得不自行搭建帆布「遮雨」,戶與戶之間的走道也與杉林大愛園區的連鎖磚走道不同,而是泥土與石頭滿佈,居民擔心泥沙若不斷被雨水沖刷,容易造成阻塞影響排水,

有的住戶自行集資購買水泥板搭建「排水溝」,但也有的住戶表示,「縣府曾告知先不要動,但是慈濟又跟我們說留給我們自己發揮。那如果我們自己做水溝了,會不會以後政府又說要拆?」在兩方說法不一的情況下,動?或者不動?都讓居民無所適從。

IMG_4973
長治園區也有「雨遮過短」的問題需要改善,族人集體購買水泥做排水溝但不知將來是否需要拆除?
IMG_4971

就業與就學的難題

安居的問題外,園區內的就學問題也令人擔憂。災後,為方便學童上下學,霧台國小在北葉國小設置分校,但在八八週年後,分校已告廢止,原先就讀分校的學童,隨著家長進住永久屋後,家長與孩子都陷入「要去哪裡上學」的困境中。

園區週邊的北葉國小與三地國小皆屬排灣族的原住民小學,另一所魯凱族小學─青葉國小則距離園區40-50分鐘的車程,學校也沒有校車,對家長而言,上班日該如何接送孩子?

就業方面,園區內的居民尚未找到工作者,多半選擇八八臨工,也有從事短期就業的居民慮及擴大就業非長久之計,結合政府的就業輔導方案尋求新出路。班德勒表示,除了這些工作之外,部落傳統的技藝也可作為經濟來源,但如何永續經營卻是另一個難處。

他進一步指出,「人才培訓方面,這個一定要公部門來做,我們沒辦法自己處理。」同時,傳統技藝除了讓居民有了收入之外,也是文化的傳承,他回憶部落長老說過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凋零、會離開,那文化的東西怎麼傳?如果不能在我們還在的時候傾囊相授,我一定會含恨而終。」

長治百合部落園區進住的第一個月,生活、就業、就學、文化的難題才正要開始。

註1:

長治永久屋由縣府命名為「長治百合園區」,雖然在目前園區入口有堆砌石頭上寫「慈濟大愛園區」,但經居民與慈濟溝通後,慈濟基金會表示將會移除,但是目前尚未移除。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Mizuhu找避難屋:艱辛一年

八八風災之前,原鄉蓋房子沒有建照是常有的事。八八風災之後,原鄉需要遮風避雨的避災空間卻要忍受層層法令的折騰,而且還要受到被查報為違建的恫赫。視民如賊,阻礙重建,難道是政府應有的職能?

編按:本文為勤和村原鄉重建者爭取避難空間的辛苦過程整理,文末並附有完整大事記,為考量完整性,雖篇幅較長但仍一次刊登,懇請讀者耐心閱讀。

p1020819-480.jpg
曾因八八分裂,卻因艱辛重建而團結的勤和村民。圖/ 柳琬玲

前言: 因重建撕裂的勤和氣氛

勤和村因為八八風災重創而被外界認識,這之前,它是一個布農族人為主的小村落,族名稱「Mizuhu」,總戶數112戶共378人。

雖然坐擁少年溪溫泉的好山美水,勤和村民以務農為主業,教育程度在鄉內各村中偏低,經濟並不富裕;生活的維持依靠祖傳的勤勞美德;許多青壯年早年常為了生活,參與林班地打工、出外到梨山砍高麗菜、背生薑比賽等重勞動;勤和人在鄉內素有團結美名,鄉運中各類球賽、歌唱比賽、打耳祭競賽都常常奪冠。

勤勞合諧的氣氛,如今已成絕響。在八八風災後歷經政府劃定特定區域與永久屋政策的拉扯,勤和村崩解成三大塊:永久屋(34戶)、遷居樂樂段(30戶)與勤和就地重建(28戶)。

分裂的原因,有一說是8月13日陸續由直升機接運下山安置後村民被分散到三個不同地點:大林教會、竹林教會與永興教會,結果等到8月31日全村終於集中到陸軍官校「就已經分裂了」;

另一說是有心人士放話誤導,傳出「勤和村已經完蛋」的錯誤訊息,即便鄉代會副主席曾信義曾回村整理物品,回去營區也未說明;一直到自救會總幹事劉行健陪同村長於9月4日搭乘直升機勘驗災情,親眼證實「房子都還在啊」;又請教部落耆老得到「部落是可以挽救的」結論,於是村長拉動了一批村民於10月中旬前後先回村拉水整理環境,由此開始了一連串陳情、爭取疏濬與要求修護堤河岸的自救歷程。

「去永久屋的人,大多數是沒有根、土地處分掉了,或者沒有房子,甚至公務人員不拿白不拿,而非真正的需要」(20100617劉行建訪談)。

坐困愁城:力抗劃定與爭取獨戶式避難農舍受挫

住在陸官營區期間,自救會在村長的帶領下,著力於爭取疏濬與修復護堤,並且主動回村拉水整理災後空無一人的村莊。

11月01日,縣府主導於陸官安置中心舉行「部落安遷」公投,結果遭全體249名有效投票人以拒絕投票的抵制,僅有25人領票,成為無效公投(見莫拉克新聞網11.02報導勤和村:不投票的無聲抗議 )。

於11月09日,自救會上陳情書給營建署、原住民委員會、高雄縣政府請求盡速派員前來勤和平台進行安全勘查,提出要求興建「中繼屋」,作為來年汛期與颱風季節時的避災處所;並且積極參與災區團體11月19日高雄縣政府「災後百日」大遊行,與11月25日赴行政院重建會抗爭,可惜在行政院中央重建會執意拒絕中繼屋的選項下,幻滅。

中繼屋之期待落空,行政院中央重建會劃定特定區域的壓力接踵而來。擔憂被逼遷下山以及祖傳土地被剝奪的壓力,迫使勤和村民大團結,12月10日村民以番刀、眼淚,自發於勤和村入口處組成人牆阻止官員的會勘(詳見莫拉克新聞網12月10日報導已經相信政府太多次!勤和村攔路阻擋「劃定特定區域」)。

12月份,村民陸續返鄉;勤和平台也由內政部會勘,得到「安全可以考慮的適宜遷村區位」之結論。

1月份起,在世界展望會的提議下,自救會成員開始辦理「無農舍證明」與「農地農用證明」,爭取興建獨戶式避難農舍,作為汛期來臨時村民避難之所。然而,行政院中央重建會此時仍將重心擺在力勸村民接受劃定特定區域與入住杉林大愛屋,對於勤和村自救會的提案,未有回應。

2月11日是一個傷心的日子,這一天勤和村長帶著村民,會同南沙魯(民族)幹部、世展會會長等一同赴縣府求見縣長楊秋興,縣長以不悅的態度,直接宣告不願意施造避難屋。

他表示:「蓋下去一定是整年住了嘛,不可能讓你等於變相蓋永久屋在山上。也不希望因為20幾戶拉動全村的人都回去」等話語,為獨戶式避難農舍的申建宣判死刑。

當天下午,在杉林永久屋門口的「為杉林族人祈福,為原鄉重建請命」記者會上,婦女幹部savi拉著白布條哭得不可遏抑,她想到災後部落的分裂、對勤和未來能否重建的茫然,更想到幾位從小朝夕相處的親友已然入住杉林,擔憂他們未來的生計。

2月12日夜,漢人農曆過年前夕,勤和村長Dama Lida與劉行建總幹事藉酒消愁,彈淚質問天地:「為什麼政府不幫助我們?」「我們好像被拋棄的孤兒」。

勤和之怒
八八週年,居民回顧重建過程,充滿抗爭辛酸。

個別申建農舍在鄉公所被打回票

當災情更為慘重的那瑪夏南沙魯(民族)村繼續跟政府周旋公設避難屋的同時,勤和的避難需求,陷入不知如何為繼的低迷狀態。

獲知南沙魯避難屋陷入拒絕政府徵收土地的拔河賽,勤和自救會嘗試協助未曾申請過農舍建照的部份族人,按照一般農舍申請程序,於三月初向鄉公所提出10件勤和平台上的農舍申請資料,又被鄉公所拖延,歷經三度送件補件、與兩度會勘之後,最後結論是,除了一戶未在本村擁有自有屋舍的幸運者之外,其餘各戶全數被鄉公所打回票,無法取得「無自用農舍證明」。

荒謬的是,03月29日公所在勤和舉行防災演習,計劃中規劃「遇汛期時第一階段全村撤往活動中心,危急時第貳階段撤往『勤和平台』」,但是,「勤和平台」卻沒有避難屋及相關避難措施(詳見莫拉克新聞網04月01日報導桃源鄉防災演習:有避難計畫,卻無避難空間)。

由於歷史因素,民國63年勤和部落在政策鼓勵下,由平台上的舊部落遷到現居的南橫公路上時,政府並未將新部落土地變更為建地,如今公所承辦人員主觀認定全勤和村現有房舍均為「自有農舍」,不合乎「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三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不能發給「無自用農舍證明」。

自救會總幹事劉行建不解,「88災後政府明確的告知我們勤和是不安全部落,而卻有上述之聲稱豈不自相矛盾?」從來勤和部落的人跟土地打滾過日子,除了抵抗越域引水工程的土地徵收之外,沒有碰到過這麼大的災難,被國家機器這樣的刁難。村長夫人想問:「是不是要等到大雨下來,我們被水沖下山,你們才要等在旗山溪的下游撈我們?」

歷經這一番給鄉公所耍弄的折騰,時間已至四月底,眼見梅雨季節已經來臨。


勤和聯外道路因為施工過程中貨櫃屋中沒有加混凝土,所以遇雨即斷

苛政猛於虎 放棄對國家的等待

當四月底南沙魯村傳來縣府通過公用避難屋的好消息時,勤和人卻對於跟公部門周旋完全地失去信心。除了申建農舍受阻,另一個關鍵因素,在於看到南沙魯避難屋核可公文上明白寫著:「男女分開睡臥」等字眼(縣府文件,請點選這裡下載)。

即使是國際上收容穿越國界的異國難民,也不曾聽聞有此拆散家庭機能的規定,中華民國政府何其殘忍,這樣對待自己的國民,讓災民低姿態乞求避難屋,又規定夫妻分睡、骨肉分離?獨戶避難農舍被縣長否決,農舍申請又被鄉公所宣判死刑,災後原鄉申請有合法建照的房子,竟是如此困難!

教會協助募款造工寮

為了爭取在六月份急暴雨到來之前可以在勤和平台上有遮風避雨的屋瓦,自救會不得不繼續掙扎尋找政策與法令的灰色地帶;這時,自行募款、自力造屋,成為放手一博的唯一選項。

在勤和出身的牧師與傳道的奔走努力下,結合長老教會總會與數個友好教會的力量,為勤和部落募到總數800多萬,可以援建23戶簡易工寮的經費,部落的避災需求,終於露出一線曙光。

工寮是比農舍更簡易的置放農具設施,根據農業發展條例第二章第八條之ㄧ,「農業用地上申請以竹木、稻草、塑膠材料、角鋼、鐵絲網或其他材料搭建無固定基礎之臨時性與農業生產有關之設施,免申請建築執照。」

勤和平台上,已經有兩戶災前即興建的農舍,以及幾戶工寮。工寮過去是族人在園子裡工作時,堆放農具與中午小憩之用,木構、鐵皮屋或貨櫃屋,就地取材,建法簡單隨意。

族人需要盡快在祖傳保留地的勤和平台上找到遮風避雨屋瓦的避災需求,在政府政策與法規的層層箝制下,眼見七月颱風季節將至,不得不朝向避開建照門檻、自力籌造的結局。於是於六月底開始,部落族人開始在平台上自建工寮、堆放物資,自力準備抗災防洪。

20100723自給自足的山居生活1桃源鄉寶山村工寮
桃源鄉寶山村工寮。這間工寮建了十幾年,從去年八八之後,一對老夫婦就捨棄原部落龜裂的房子,安住在此養雞養豬種果樹生活。

工寮之外 再闖公用避難屋之援建

2月19日寒流過境,才累積約100公釐的雨量,便將勤和聯外的涵管便道沖毀,將回鄉過節的學生與出外打工遊子困在村中;5月23日~5月29日提早報到的幾天豪大雨,又使得桃源鄉高中村以上各村儘成孤島,並使得勤和聯外道路被溪水掏空中斷,驚傳偃塞湖危機,封路問題至6月3日才勉強解除;

06月10日深夜又因為溪水突然劇減耽心偃塞湖問題二度將村民緊急避難到活動中心。新的問題出現,23戶20坪大小的簡易工寮,如何能夠滿足村中包含桃源國中師生與工程人員在內,近兩百人的避難需求?

在爭取自建簡易工寮的同時,部落深知未來數年都需要有合格的避災指揮中心,進行避災準備。但是有能力進行此項工作的大型組織都必須取得政府的核可才願意協助!

於是,勤和自救會開始回頭援引霧台愛鄉中繼避難屋與南沙魯公用避難屋的模式,聯繫紅十字會台中分會向高雄縣政府爭取同意援建公用避難屋,並請求高雄紅會在地生活重建支援中心的專業協助,進行部落避災的準備工作。

同時將自救會重組轉型,籌組「高雄縣桃源鄉就地重建發展協會」,除了準備以社區力量爭取與公部門共管未來援建完成之勤和平台公用避難屋之外,也為重建新勤和村的遠景做準備。

P1020819
勤和村民聚會討論,因危機讓居民凝聚在一起。

轉機與危機

災後一路跌跌撞撞的勤和部落,最近終於傳出一些令人心振奮的好消息。除了平台上自建工寮的工作陸續進行之外,由紅會出資協助的「勤和平台共同避難屋興建專案」,終於在07月15日獲得縣府發文確認通過,可望得到紅十字會協助合法籌建;由自救會轉型的「高雄縣桃源鄉就地重建發展協會」也順利於08月09日完成第一屆會員大會召開與幹部選舉。

似乎,重建的道路終於展開;但顯然此道路不筆直。根據07月29日「高雄縣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第28次聯席工作小組會議暨重建推動小組第23次會議紀錄」,縣政府已經注意到勤和平台上自建工寮的情形,並且打算「請原民處儘速召開桃源勤和平台避難屋說明會,並溝通請居民不要蓋違法農舍,請建設處發文鄉公所查報不合法違建。(節錄自該縣府文件)」

八八風災之前,原鄉蓋房子沒有建照是常有的事。八八風災之後,原鄉需要遮風避雨的避災空間卻要忍受層層法令的折騰,而且還要受到被查報為違建的恫赫。視民如賊,阻礙重建,難道是政府應有的職能?

DSCN9453-500

勤和平台造避難屋大事記

製表者:柳琬玲/資料提供:劉行建

日期 事件 內容
11月09日(98年) 陳情爭取「中繼屋」 自救會上陳情書給營建署,原住民委員會,高雄縣政府請求盡速派員前來本村「勤和平台」進行安全勘察,並協助興建「中繼屋」以為明年本村颱風季或汛期時避災之處所。
11月19日(98年) 參與「88再造」發動「災後百日」至高雄縣政府訴求大遊行 希望給予「中繼屋」及不要限制災區的道路及民生相關措施,如「限制居住」及「土地降限使用」等議題。
12月08日(98年) 「勤和平台」適宜遷村區位會勘得到肯定結論 內政部城鄉分署謝副署長正昌率各專家學者來本村「勤和平台」會勘適宜遷村區位現地覆勘。
12月10日(98年) 劃定特定區域-勤和場 本村村民自動自發於桃源監工站入勤和村處阻擋進入,因此而取消。(原越域引水工程工人租屋處發現乳膠炸藥20公斤,及雷管197條)
12月28日(98年) 謝英俊建築師上勤和平台勘查 謝建築師對於肯定平台基地,決定儘速進行農舍興建事宜。
01月06日 勤和村重建關懷自救委員會 決定在本村「勤和平台」族人各自擁有之私有農地盡速請「台灣世界展望會」協助興建「中繼避難屋」以備汛期來臨時本村族人避難之所。
01月12日 勤和村重建關懷自救委員會 找展望會與洪建築師(謝英俊班底)討論「中繼避難屋」之興建事宜,決定委託展望會提出申請。
02月01日 開始申辦農舍與避難屋計畫兩案並行 委請寶來村吳崇富先生協助辦理本村欲於勤和平台」興建「避難屋」之必備證件「無農舍證明」和「農地農用證明」申辦作業。劉總幹事完成初步「勤和平台」興建避難屋計劃,呈報台灣世界展望會請求協助辦理。
02月04日 要求申建避難屋求見縣長未果 自救會11人一早到高雄縣政府,陪同展望會人員,向縣長訴求爭取同意興建中繼避難屋,但因縣長不在,轉向展望會辦公室座談,瞭解進度。
02月11日上午 縣長楊秋興否決世展會在勤和平台、民族平台上建避難屋的提議 縣長:蓋下去一定是整年住了嘛,不可能讓你等於變相蓋永久屋在山上。也不希望因為20幾戶拉動全村的人都回去。勤和劉行建:汛期來之前,您不讓我們蓋,寧可搭棚子也不會離開。台東嘉蘭、阿里山、屏東都有中繼屋,獨獨高雄縣為了一個慈濟大愛村,連中繼屋都沒有。註:世展會之後繼續與縣府間針對南沙魯村的民族平台避難屋計畫之協商。
02月24日 謝英俊建築師來訪 召開集會向部落說明自力造屋作法一、說明長治分台的避難屋-二、霧台三和的例子三、嘉蘭案例結論:

1. 較有可能的農舍3戶通過就先做(展望會),同時進行其他的自力造屋;自己募款,謝建築師有管道,視需要找其他大型基金會協助。

2. 我們得募800工的工資啦。(40人工/戶)

3. 勤和現在不到20戶;目標15戶+一個倉庫放共同的備災物資;

4.募款目標500萬 以大戶為募款對象。

02月25日 縣府重建工作會報,關於民族避難屋 吳裕文副縣長主持,通過A案:土地不動徵收,臨時避難屋,需簽切結書,一旦莫拉克重建條例失效,即重新簽訂避難屋的管理使用權。但是附條件:1.要求附上避難屋的安全結構書。2.避難屋共同生活公約。且棟數縮減為10-15戶,不會是23戶,管理權由鄉公所與鄉民共有。註:民族平台爭取避難屋的土地是南沙魯村留鄉重建派每戶集資七萬元並且募資集體購得。2/12世展會長被陳振川叫去”溝通”,陳振川提出A方案與B方案並陳,A方案如上述,B方案完全走永久屋模式,需徵收。2/23(二)縣長指示召開五個處的會議,統整出幾點原則:1. 原住民在山上的房子必須有建照。

2. 民族平台521地號,一定要徵收,徵收金額為210萬;若不動徵收,必須切結「他項權利登記給縣府20年」

3. 屋型絕不可以是完整的住家型,以免被外界認為是假避難屋,實質上為永久屋。

2/24(三)夜,居民不同意,世展會請谷縱處長到場面陳2/23(二)的上述幾點原則,他20:30趕到,民族村居民表達只要A方案的不徵收地、蓋臨時避難屋。否則就是C方案,為自力造屋。

02月27日 考慮「勤和平台」自力造屋計劃 與綠色和平方儉聯繫有關支援本村「勤和平台」自力造屋計劃,預定於99/03/02來村至「勤和平台」現地勘察。
03月03日 勤和平台農舍申請10件送公所 田技士收件,預計3/5現地會勘,後展延至3/11辦理。
03月11日 10件農地申請「無自用農舍證明」初步傳「全數通過」之喜訊 09:30勤和平台農舍曾正勝等申請10件農地,鄉公所人員前往現地會勘,暫定全數通過。1200與世展會石新榮督導電話聯繫報告本鄉農舍申辦鄉公所初勘原則上全數通過,約定下星期與台灣世界展望會簽署『同意書』事宜。
03月13日 原民會主委孫大川來勤和平台式查避險措施 11:00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孫大川主委,與縣府原民處谷縱處長等一行來村視察勤和平台避險措施,八八再造伊斯坦大住任,和那馬夏鄉布袞一起來支援。
03月19日 驚傳農舍申請在鄉公所無法通過 鄉公所傳來農舍申辦因為莊課長的意見而無法通過,不知何故?據稱是不尊重沒有去拜訪他。
03月30日 勤和村防災演習 有許多荒謬之處:1. 第一避災所為活動中心,最終避災處為勤和平台,但是平台上沒有避難設施與物資。災時的預置人力及設備問題:如便橋瞬間沖毀,警察、消防衛生、行政單位如何進入本村指揮及協助救護及後撤?
04月02日 農舍申辦進度 3/19鄉公所莊課長又說不合規定,需要補件並複勘,經過理斷牧師向鄉公所鄉長拜會後,告知需補辦所有人的農地所有土地權狀和地籍圖(財產總歸戶),呈上給鄉公所,此舉需再向各人收取新台幣300~500元向地政所申辦規費,委託本會曾淑賢小姐辦理。並儘速送件。(於4月7日辦妥後送件)
04月12日 南沙魯(民族)村避難屋案獲縣府發文確認通過 由世展會提出申請獲准,內容為:(一)興建地點:南沙魯521地號等一筆土地。(二)興建戶數:六棟臨時避難屋及一棟臨時指揮所。(三)施工期程:預期1.5個月。(四)型式:輕鋼架建材、簡易衛浴設備、男女分開睡臥區。

(五)收容量:每棟最多可以收容20人,最大總收容量為125人及10天份儲糧物資。

依「高雄縣發生重大災害搭建臨時性建築物管理作業程序」辦理。

04月21日 農舍申辦現地會勘 田技士告知全部不合規定,因不符合申辦地十公里範圍內無自用農舍之規定,鄉公所認定本村目前房舍全屬農舍。全數不合格。
04月23日 台中紅會總幹事陳介甫先生來訪 欲商量比照霧台愛鄉模式自力造避難屋的可能性,紅會總幹事建議比照南沙魯模式,取得縣府的核可方可能援建。
04月26日 勤和村重建關懷自救委員會 會議內容討論本村農舍申請受阻後的下一步動作?自力造屋?土地取得?提供資源者?本會能夠獲得的各項資源?
04月30日 勤和村重建關懷自救委員會決定自力募款造工寮 擔心六月份急暴雨季節,決定自力造屋:長老教會系統募款有譜,決定自行在各自的保留地上施作工寮,考量找包商上平台施作或者是採謝英俊自力造屋模式。
05月03日 發文縣府 請求申請農舍、避難屋,及發文鄉公所申請農舍未通過之原因請求回覆。
05月10日 勤和村重建關懷自救委員會決定向縣政府申請公用避難屋 謝英俊建築師列席與會提供建議。決議:1. 採用謝英俊建築師的避難屋模式,同時爭取農舍翻案。2. 加緊組織<勤和重建發展協會>事宜3. 5/11-5/12與住戶密集溝通,預計5/13(四)夜召開全員大會

儘快動土儀式

05月13日 勤和原鄉重建全員大會 決議:1. 避難屋與募款自建避難工寮同步進行2. 預定5/27(四)進行自力造工寮動土儀式。(後因0523暴雨而延期)3.文宣預備:勤和農舍申請問題、南沙魯避難屋問題。
05月27日 勤和村重建關懷自救委員會 決定採理斷牧師所建議由包商找工上平台負責自建避難工寮。
06月10日 高雄縣政府災後重建委員會聯席工作會報 列席報告避難屋需求 因縣府對於戶數、是否獨戶、沒有實施期程、經費表、沒有列出備災物資內容等細節問題,被質疑,須修正後補件再提出。
06月17日 高雄縣政府災後重建委員會聯席工作會報 縣府同意台中紅會於勤和平台興建大型避難屋。台中紅會總幹事當天上山看預定地點,並與地主洽商租金事宜。開始送件進行「高雄縣桃源鄉就地重建發展協會」籌備工作。
06月24日 自建避難工寮動土典禮 總會教社總幹事黃哲彥牧師、原宣會主委盧天武(Pali)牧師,壽山中會莊聖佳牧師及長老來,其餘來賓有那馬自救會夏李長榮等10餘人,及寶山自救會、樟山、復興村長高中村長等。另外還有各工作站夥伴紅十字會家扶兒盟至善蔡一峰莫拉克新聞網淳毅等及代表等。
06月29日   勤和平台通過自建工寮戶開始整地
07月05日   勤和平台自建工寮開始動工,各戶整地拉水管。
07月15日 勤和村避難屋案獲縣府發文確認通過 (一)興建地點:勤和村179號等一筆土地。(二)土地取得:以租賃方式租約3分地,做為共同興建避難屋之用途。(三)興建方法:興建4棟非獨戶之臨時避難屋,尿糞分集公廁二座及備災中心一座。(四)形式:輕鋼架構造。(五)容量:每棟最多可收容40人,最大總收容量為160人。
07月23日 桃源鄉就地重建發展協會籌備會臨時會議 決定動員參與八八週年夜宿凱道行動。
07月28日 縣府召開座談會,溝通勤和平台避難屋疑點 縣府重建會協調紅十字會總會陳處長及台中紅會陳玠甫秘書長高雄紅會林坤鋒總幹事等在高雄縣重建會與王正一主任針對勤和平台避難屋疑點召開座談會,本會曾正勝、黃茂枝、劉行健、吳秋芬及柳琬玲參加。
07月30日 桃源鄉就地重建發展協會籌備會臨時會議 交流自建工寮戶進度與大型避難屋進度。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草菅人命的玉穗便道

莫拉克風災滿周年之際,桃源鄉玉穗農路卻傳出一起車禍事故,一輛入山收購芒果的小貨車在農路上險急陡峭的髮夾彎上翻覆,從約莫五層樓高的山壁上摔落,駕駛者重傷送院。聞知消息的梅山村民表示:「不死真是撿來的!」

8/8莫拉克風災滿周年之際,桃源鄉玉穗農路卻傳出一起車禍事故,一輛入山收購芒果的小貨車在農路上險急陡峭的髮夾彎上翻覆,從約莫五層樓高的山壁上摔落,駕駛者重傷送院。聞知消息的梅山村民表示:「不死真是撿來的!」

行經山壁的玉穗農路自挖通以來,有多個陡坡急彎,路面更泥濘堆滿礫石容易打滑,一直考驗往來駕駛人的技術;居民多次要求將農路鋪上水泥、挖平取直,改善路況,但鄉長始終以「要請公路局負責」、「鄉公所沒有經費」回應。

這條路已傳出多此車禍事故,至少兩、三位梅山村民在此摔車,這次更有小貨車從數層樓高的山壁上翻落。一位勤和居民痛斥:「我們的鄉公所真是大有問題,怠忽職守!」

990812wuuwhiy-250.jpg 2
發生車禍的彎道。山壁的陡坡和急彎上除了警告標誌,沒有防護措施。右圖紅圈處為小貨車跌落地點。

玉穗危路,三村近千人賴以維生

8/8星期日下午,來自台南的溫姓男子開小貨車往梅山方向收取芒果,卻在玉穗農路山壁上的大轉彎摔落。附近居民表示聽見貨車掉落在河床上翻了兩翻,所幸該男子只是受傷,生命無礙。

當時恰好在現場、協助將該名男子送醫的梅山教會牧師陳天順表示,溫姓男子是因為上坡時遇上無法一次轉過的急彎,在倒車轉彎時,車身往後滑而從數層樓的山壁跌落。「(倒車時)他應該要拉手煞車比較好。」陳牧師表示,當地人都知道那段路的危險,以及通過時要注意的訣竅。

玉穗便道這樣的兼具陡坡和急彎的路段連續共有四、五處之多,且沒有任何防護措施。陳牧師說:「雖然我們是本地人常常開,但也是會提心吊膽!那個人是跑平地的,他更不知道(如何應付路況)啦!」

玉穗便道本是農路,只供當地人到山中農園務農使用。八八風災之後,南橫公路斷絕,河床便道遇雨就斷、修復費時,這條農路就成為山中居民的生計命脈。從運補物資、送孩子上下學、老弱病患就醫、運輸農作物,都由此往返。

八月正是山上的經濟作物芒果的收成季節,居民載著一車車芒果,冒險負重在危路上行走;其中一位運芒果的勤和村民Tahai說:「靠的是技術啦!」

3
非四輪傳動車請勿上山的立牌。村民透露,是在本次貨車翻覆事故後,一位派出所員警出於好心而自發製作的。

修路一拖再拖

鑒於玉穗農路在八八風災後成為桃源鄉內三村復興、拉芙蘭、梅山居民的主要聯外道路,村民屢次在大小會議上反應,表示路實在太危險,希望鄉公所盡快修整,挖平取直改善急彎、鋪上水泥防止打滑,但鄉公所皆以「沒有經費」回應。陳牧師說:「政府修路修了一年,之前一直修河床一直斷,現在又這樣。」

村民從年初返鄉後, 一直申請修復此農路,但由公路局修路卻只修河床便道,遇雨就斷,造成居民時常困守山中、無路可出。6/3居民忍無可忍的走下山來抗議,得到鄉長回復「一個禮拜修好玉穗便道。」

然而兩個月過去了,玉穗除了挖寬至車輛可通行的寬度,使居民不必靠步行才能下山之外,路況如昔,時時傳出騎機車的村民摔車受傷。8/3鄉公所召開第三次重建會議上,居民再提玉穗農路問題時,桃源鄉長謝垂耀說:「那麼龐大的經費鄉公所、縣政府都沒辦法負擔,要往上報。」表示要請縣政府及原民會處理。但還未「來得及」處理,又傳意外。

這次是貨車直接從山壁掉落,聞知此事的梅山村民皆表示:「沒死真是撿來的!」而勤和居民則痛斥:「我們鄉公所真是大有問題,怠忽職守!」

6
8/3鄉公所第三次重建會議的簡報中,由鄉公所負責發包的工程,只完成了一件–桃源鄉辦公廳舍與代表會復健。

居民批:鄉公所怠忽職守

事實上,桃源鄉一年以來重建進度遲緩,近於停滯。在8/3鄉公所召開的第三次重建會議上,鄉公所的會議簡報除了開列工程執行進度,還列舉各種進度落後的原因。除了玉穗農路,居民一一指出八個村各有農路未修復、部落基礎復建工程沒有進度,包括各種因應颱風季節所需的補強、清疏工作。

各村簡易自來水工程雖由中央撥款7150萬元協助修建,但村民至今民生用水仍靠自己接水,一下雨就混濁無法使用。高中村美蘭部落和拉芙蘭村阿其巴部落依然靠人工手拉的流籠橫渡河流進出,其中包括留居部落的老人和要去學校的孩子。

對於居民提出的各種進度拖沓的疑問,鄉長謝垂耀一一回應解釋,但無法使居民滿意。理斷牧師直言:「很多理由根本不需要鄉長解釋。鄉公所沒有辦法做的,就用紀錄呈報上去;經費沒下來,就去追蹤啊!已經一年了,不應該還有人常常被困在山上!」

而會議上村民追問鄉公所負責招標發包的二十項工程的完成進度,經查詢後鄉長表示,唯一完成的 一項,是「辦公聽舍及鄉代表會復健工程」。

面對災後復健、基礎、道路工程,危及居民生計甚至生命安全,梅山一位不具名的村民表示:「我們這裡的人,都不太會表達,有時候都會想說算了…」玉穗農路的車禍事故只是冰山一角,在工程進度拖沓之下,目前桃源鄉各村村民的生活,也只能靠自己的「技術」了。

4
難行的玉穗便道上,常有車輛拋錨,要處理也需冒著危險。
5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為臺東災區盡心盡力的「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

小米,自古即是原住民的主要農作物與食糧,並且具有「生命與文化傳承」的象徵意涵。加上災後的漂流木運用,基金會期望建立部落產業機制。

八八莫拉克風災發生已快一年,看著滿目瘡痍的東台灣、南台灣,想起太麻里的第一道曙光、知本與金崙舒爽人心的溫泉、南迴公路上的壯闊太平洋景緻,這些恐怕要好一段時間才能再現。風災打亂了平靜生活,也讓許多人妻離子散、家園盡失。「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這些時日除了短期家園清理外,亦已開始中長期重建計畫。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致力於促進部落在地就業,透過邀集企業認養的方式來協助完成艱難的重建之路。著重於「發展部落小米文化產業、漂流木創意產業、促進青年返鄉就業、辦理學童課後輔導及其他相關社會福利(服務老弱婦嬬、身殘疾病、醫療照護)…等事工。

創造就業 復振文化

小米,自古即是原住民的主要農作物與食糧,並且具有「生命與文化傳承」的象徵意涵。「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肩負傳承部落文化使命的重任,戳力成為承續祖先命脈的一粒小米,致力於守望部落產業,祈冀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趨勢做整全結合,促進族人的認同,並且成為部落與台灣各界的資源交換平台,共同為台灣打造一個尊重友愛的社會。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藉由小米文化產業得推動,開拓部落當地就業機會以創造「就業部落(社區)化」的環境。因此,整合災區各部落將推動「小米田復育計畫」,並創造就業機會近而復振部落傳統小米文化。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藉由小米文化產�得推動,開拓部落當地就�機會以創造「就�部落(社區)化」的環境。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藉由小米文化產業得推動,開拓部落當地就業機會以創造「就業部落(社區)化」的環境。

漂流之木 促成互助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以「漂流木創意工藝」為主軸,建立「互信、合作、分享」的產銷機制。聯結理念相同的部落、民間團體、企業機構、學校以及個人創作者,共同使用風災後留下的漂流木;從製材、防腐處理、檢驗認證、教育訓練、到木製品的施造與完成、以及上市行銷,都能在「資源分享」的理念裡共生共榮。

同時,也努力維持在上萬噸的八八風災紀念木用罄之際,堅持「不進口不砍伐」的信念,從每年颱風季節森林的賜予中,繼續滋潤著台東漂流木產業的創意。讓更多社區達成自給自足的長遠發展。最後「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將藉由籌辦募款義賣會之方式行銷產業,並且將所得投入部落重建之基金,以達成基金會創造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目標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以「漂流木創意工藝」為主軸,建立「互信、合作、分享」的產銷機制。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以「漂流木創意工藝」為主軸,建立「互信、合作、分享」的產銷機制。

教育 關懷 自我認同

此外,「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亦致力於促進部落青年參與社區教學工作及教育工程;力行「傳統部落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而提出原鄉部落多元教育暨關懷行動計畫;以提供多元學習領域與契機幫助強化原住民族悠遠傳統文化之優勢發展「差異化」的競爭力。因此,努力將部落耆老與青年做聯結,共同為教育做努力,留住當地的人材,期待能讓傳統文化得以經由此聯結做傳承。

同時,基金會也提供弱勢學童夜間課業輔導以減輕家長負擔、培育發展健全人格,奠定學童的教育基礎來協助弱勢家庭提升教育水準,期待透過「陪伴、協助及輔導」的方式給予學童心靈上的輔導及長期陪伴以達身心靈之健全。最終讓部落提升自立營造及資源整合的能力。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力行「傳統部落教育與�校教育結合」而提出原鄉部落多元教育暨關懷行動計畫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力行「傳統部落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而提出原鄉部落多元教育暨關懷行動計畫。

(本文作者為南島社大「小地方觀察員培訓班」學員)

莫拉克週年專題─永久屋系列(3):重建是門必修課

即便大愛村引發重重爭議,對於未來若要持續協助救災、是否會改變模式?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說:「永久屋難免要檢討,但重建是邊做邊學,至少一年內已完成很多永久屋。」

貪婪,對災民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我們想住山上,沒有一定要永久屋,但當政府只給永久屋,我們的要求,就變成過份。」這樣的心聲,流傳在等待重建的山林部 落間。族人不解,莫拉克災後,民間團體提出參考921重建模式,為何政府忽視,執意推行永久屋?汛期將臨,族人想問:「重建有無其他可能?」據內政部統計,慈濟基金會所募得45億善款,包括永久屋興建在內已使用9億;但即便大愛村引發重重爭議,對於未來若要持續協助救災、是否會改變模式?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說:「永久屋難免要檢討,但重建是邊做邊學,至少一年內已完成很多永久屋。」

而慈濟基金會專員賴睿伶無正面回應,僅說:「大家都很辛苦、這是社會愛心,慈濟只是做一部分。大家要珍惜這份愛跟善,災民很快安定下來,是大家所期望的。」

一次到位的直覺考量


陳振川在大愛村入住後,首次在行政院新聞局舉辦記者會,面前放著慈濟永久屋模型。他認為,慈濟的永久屋蓋的又快又好,但如果不是政府協調用地、發給建照,國軍又不計代價協助,慈濟的永久屋不會那麼好。

《莫拉克重建條例》通過前,民間團體曾要求參考921的中繼政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原住民和漢人對家的想像不一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成員拔尚指出,半年至3年的中繼安置階段,能讓災民在準備好重建前有對話的機會、發展部落對重建的整體想像。但此提議完全被忽視。

陳振川解釋,921大地震的安置時間太長,政府為居民蓋房子後販售,又因地點不好造成滯銷;組合屋興建後則有拆除與管理問題,為求一次到位、民間團體又免費贊助,永久屋才成為唯一政策。但災後重建仍參考921經驗,如以工代賑、低利貸款等。

「地震後房子慢慢復建沒問題,但風災面臨的是遷村。」陳振川表示,雖政府清楚知道「中繼屋可處理安置」,但中繼屋也要找安全地點,和永久屋程序相 同。加上921組合屋在颱風來時有基地排水不好等生活品質問題,災區部落又陷於危險境地、有雨季壓力,基於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政府有時間限制與壓力」。

考慮到重建經費有限,政府認為,蓋中繼屋也要花錢,除了房子外還有公共設施,「不如就蓋永久屋。」陳振川舉例,世界展望會是災後興建中繼屋代表,「就是因為花很多錢蓋中繼屋,所以蓋永久屋的錢就不夠」。

重建定義要釐清

「我們不是因為蓋中繼屋而錢不夠,」世界展望會長杜明翰反駁,因災後政府行政力都在協助永久屋政策,為協助災民,世展會也投入永久屋興建,但針對部分需要中繼的災民,只要許可,世展會也幫她們蓋中繼屋。

經費之所以不足,一來是原物料飆漲,更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希望重建過程加速,所以重建基地的公共設施要民間出一半」。

走過災後一年重建,杜明翰深深認為,重建「真的不是給房子」就好。他直言,災後重建未釐清「重建定義」,是造成文化衝突的根本原因。「我們該問:重建目標是為安置,還是家園重建。」


世展會為台東大武鄉大鳥部落所興建的中繼屋,預留了改建的空間,更符合每一家戶不同的需求。由於大鳥部落村民普遍對中繼屋非常滿意,他們打算直接把中繼屋變更為永久屋,但目前程序仍在變更中。

杜明翰表示,世展會堅持「家庭跟社區」的重建才是最重要的事,「安置的話,概念才以房子為主,才會只考慮到住在安全的地方就好,而不考慮部落或族群的核心價值」。

若從「起碼要活下來才能重新開始」,永久屋的概念或許沒錯,「但對『重建』來說,就不夠。」杜明翰說,「永久屋跟中繼屋不該成為選擇題,而是如何配套的問題。」

杜明翰進一步解釋,重建不該區分中繼屋或永久屋,而應是「長久安置、中期安置或部落遷移」。若是部落遷移,「就沒有選擇什麼屋的問題,而會談論遷村 策略與方法」;若是中期安置,則會有安置及至重建的流程。更何況以建築工法而言,「中繼屋和永久屋沒有太大差別,而且可以轉換。」

然而,急著把災民送進「房子」裡,災後重建政策幾乎成為永久屋的配套措施。如「劃定特定區」的計畫,雖聲稱是「山林復育」,但實際內容卻是把災民趕 進永久屋,而忽略適切界定原鄉居民與土地間的關係,「事實上人與土地的關係若斷掉,災民是失根浮萍,給他豪宅,他還是會死掉!」杜明翰用力強調。

中繼屋的價值

杜明翰犀利點出災民兩面不是人的酸苦。為了保有文化與傳統精神爭取自力重建,卻落得不知好歹的批判。甚至因為多數善款必須用於永久屋,杜明翰也坦承:「只能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九二一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感嘆,若有中繼政策,用於重建硬體的善款分配將更妥切。不僅降低文化衝突的可能,也是全民學習的機會。

謝志誠說明,921住宅重建因定位在「財產權的處理」,政府不宜介入,所以採取補助與低利貸款、利息補貼的方式協助;雖然蓋房子沒有補助,但仍有「建築師規劃設計」的補助,也利用重建機會做好社區衛生設施。

雖然陳振川說「莫拉克風災也參考921,也有低利貸款等措施,加上永久屋政策,是對災民更好」;但謝志誠指出,莫拉克災後雖有低利補貼,卻僅限少數家戶,且其補貼和921的計算方式也不同。

除利率水準較低外,921災民的利息負擔有上限(2%),莫拉克則依災防法進行利息補貼,即無利息負擔上限,這使得災民貸款風險增高,「所以莫拉克災後自己能買房子的很少,這也是變相鼓勵永久屋的方式。」

謝志誠說,莫拉克災後,政府以民間募款提供免費房屋,「自然無法要求捐贈者」規避文化衝突,但他認為文化衝突不因由誰出錢而產生,「重點是主導者有無釋放空間。」

921重建的組合屋即是中繼屋概念,當時也由政府出資,但房子的規劃設計,「卻是由居民自己籌組委員會討論。」政府僅制定遴選營造廠的程序。「但這次民間團體卻以『我幫你們做好為理由』完全接管重建内涵」。

謝志誠直言,民主的代價就是浪費時間,「受災無法迴避,災後重建的過程很殘酷,但那就是學習。」謝志誠理解政府因輿論壓力而求快的心態,但當權者必須有肩膀承擔責罵、進一步教育民眾「慢」的必要性。「但政府反持輿論當理由,自然衍伸出文化衝突等問題」。

災難是機會教育

八八風災屆周年,也代表汛期再度來臨,謝志誠認為,歷經921與莫拉克風災大難,政府有必要更仔細思考重建的內涵。

「比如安置災民時,究竟該視為社會福利或是住宅重建前的前置工作?」若是重建前置工作,就應是房子毀損、房屋所有權人才能進住,謝志誠坦言, 「921時就是把社會福利和重建前置混在一起,所以有的組合屋到現在都拆不掉!」甚至有房子沒壞、只是租房子的人也入住組合屋再也不搬。

謝志誠認為,政府在莫拉克災後喊出遷村,是基於「有人承諾搞定房子」,但重建至今來看,「大愛村只是新社區開發」。然而不管政府如何定義,對災民來說,從921至莫拉克,「重建政策看起來就是從極右(須貸款重建)擺到極左(政府免費蓋屋)。」

「這樣真的好嗎?」謝志誠擔心地說,莫拉克重建條例中甚至明訂「土地未流失、舊貸款可由政府代還」,但若風災發生在台北怎麼辦?政府有無能力繼續舉 債重建?他直言:「台灣社會民主發展不夠成熟,只求加碼、不會減碼!」當災難成為常態、重建思維卻不轉變,衝突就沒有落幕的可能。(完)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