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大眾看大愛 (5) 愛無罣礙

在協調會上,慈濟基金會營建委員堅持要規劃在距離台糖畜殖場不到五百公尺的基地上興建,但居民反對,會議中親見該委員離席致電重建會政府高層,數日後推翻該次會議的決議。這般行事作為,不僅失禮,簡直蠻橫。

編按:

魯凱災後遷村過程中,原本有意遷往「台糖東海豐農場」,並由慈濟基金會援建,但基地規劃過程和結果,與當初和魯凱族人理解的差異過大,於3月2日正式破局,魯凱族選擇基地面積較小的中廣長治分台作為遷村用地,並以399份連署書,表達「自主重建」的心聲,雖然未獲縣府正面支持,但族人仍繼續努力中。

本文作者因緣際會目睹「東海豐基地協調會」過程,聽見當日慈濟規劃單位之發言,作者與妻子也固定每月捐款慈濟基金會,希望以親身經驗,回應近日諸多對「大愛現象」的討論,感謝作者分享。

親眼目睹規劃過程的感受

在東海豐安置基地會勘協調會上,慈濟基金會營建委員堅持要規劃在距離台糖畜殖場不到五百公尺的基地上,因現地確實異味難聞,重建會會議主持人採行參與現地會勘霧台鄉親意見,決議改於台糖所提供另一塊遠離畜殖場的基地。會議中卻親見該委員離席致電重建會政府高層,數日後終而推翻該次會議的決議,重歸原案。這般行事作為,不僅失禮,簡直蠻橫。

還幸,本案終經預定安置災民代表連署陳情而得定案於長治電台。但此一折騰又耗費了一個月的時間。接著又看到該委員在長治基地協調會再次有欠酙酌的發言,以及景觀顧問對大愛村入口意象和「大愛石」所流露出的罣礙,諸多感慨,因以為文!拙文難登大雅,但真心希望慈濟大愛能形諸無形,曲成萬物而不遺!阿彌陀佛!

愛無罣礙 才能究竟大愛

內人每個月會在我微薄的薪水中,匯撥一點點到慈濟功德會,算算也有十來年了。每當災難發生,不論在世界的那個角落,慈濟的藍衫軍,總能在第一時間,到達災難現場,展開濟世救人的工作,總覺得與有榮焉。可是當我耳聞目睹慈濟基金會主事者的托大發言,以及月眉大愛村入口意象和大愛石之設置後,終於明白為什麼許多原住民會對慈濟的大愛感到怕怕!

慈濟在短短不到五十年的時間,積集了全台最大的資糧,發展成眾多慈善團体中的山姆大叔。既已成大有,尚請莫忘:放下罣礙,才能真正究竟集萬千大眾之慈心而成的大愛!

120分的慈濟 做到太超過了

屏東縣政府3月日1 2召開「慈濟長治永久屋基地」說明會,慈濟負責說明規劃構想的營建委員在會中夸夸而言:「很多人覺得慈濟沒有100分,但我認為慈濟已經超過100分!我們有120分!」

他還特別強調:所有災民在入住永久屋時,都會得到88項精美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大型的平面液晶電視。大型的平面液晶電視耶

對照聯合報3月18日一篇災民抗議永久屋縮水的報導,慈濟基金會秘書處專員簡東源說:「永久屋的安置慈濟與政府均定調為救濟而非賠償」。的確,災民安置是政府與各慈善機構攜手合作的救濟工作,做到80分,足已,120分?太超過了!!

老實說慈濟未免給得太超過了!88項精美的生活用品,如果是給鍋碗瓢盆,爐米油塩,甚至是電冰箱,我認為都算是合理的救濟。然而大型的平面液晶電視可是奢侈品耶!我捐款了十來年,家裡可還是守著十幾年老舊的東元電視,相形之下,災民果然是有福之人耶!(我的感受當然是酸的),可是還有紅十字會、世界展望會也正全力協助政府蓋永久屋,那麼入住那裡的受災戶是否也都該比照提供?要是紅十字會和世展會財力無法提供呢?政府給嗎?給了,不也是花了我等的納稅錢嗎?

大愛村若有委員口中這麼完美,又何須違反佛戒,用這種引人貪念的說法來鼓勵受災戶入住呢?為什麼不能以普世之心,與諸善並進?捐助每一社區活動中心一台不才是合情合理的救濟嗎?

大愛形無 刻柱勒石 太沉重了

月眉大愛村入口處,迎面的是四根刻著佛語(?)的高聳木柱,然後是隨處可見,雋刻著所謂災民感激之心的「大愛石」。據聞主事的景觀顧問表示:「災民受到慈濟的協助是事實,今天有人很想要表達他們對慈濟的感激,所以才要把這些文字刻在石頭上,天經地義,沒有什麼不對。」營建委員則強調:「這些文字好不好,真的是見仁見智。」

我非佛中人,但我想如果慧能祖師看到這般景像,必然也會長頌佛號嘆道:木柱本非樹,大石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事惹塵愛。」阿彌陀佛!何忍教那些歷經傷痛,離鄉背井住進大愛村的災民,日日年年觸景傷情?大愛無形,才可以彌綸天地,才可以曲成萬物而不遺。畢竟慈濟的品牌,已可以形諸無形。立柱刻石,徒然予人圈地牧民的印象和口實,也匡限了大愛的範圍。何妨放下沉重的大愛柱石,多種些既能證道,也能鎮道的菩提樹,這樣豈不更加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有幸參加2月初歡喜入住的儀式,排場不算豪華,但總統與行政院長親臨,自然官蓋雲集而顯得十分盛大了。節目的進行緊扣而專業,連世界各國大愛村住民的祝賀影像也備妥放送。這般的場景,我真的對慈濟的財力、物力還有影響力佩服得五体投地,但總覺得仍有些不妥。

三百桌圍爐飲宴的同時,慈濟基金會誇示了她的功德。可是,可是當穿著灰色居士服,列隊送完最後一道拼盤的災民小妹妹,和我們一同用餐的整個過程中,我沒有看到她臉上有一絲的喜樂。我不忍心問她!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

這是易經依天地萬物嬗遞變化順序所歸納的卦象,意簡而明。慈濟也者,是千千萬萬有濟世慈心之「同人」,以涓滴心力匯聚而成的「大有」,如是才成就了慈濟的「大愛」。有大之後不可以自滿自傲,必須更加虛謙以持盈保泰,這樣才能「必豫」-施與受者同享安樂。相對的,益而不已必決,潰決了會成為另一種災難!

我一位厠身藍衫階級的阿姨問我:慈濟大愛村廣受世界各地所歡迎,何以國內興建卻諸多逆障?之前我不明白,如今耳聞慈濟基金會主事者滿盈的發言,目睹月眉大愛村歡喜入厝所展露出慈濟愛「大」的驕滿。或許答案在其中矣!

真正的愛,是不求回報,無庸掛念,更無需排場,如是而能予人無以名狀的感動,永遠銘記在施與受者的心中。形諸於外的愛,終會予人以虛假的認知,也會造成受惠者難以承受的重。

佛字,弗人也,因此諸佛誨訓世人必也去除我執,才能究竟涅槃。有慈心未等於佛心,但佛心必然是慈心。我認同上人濟世的佛心而長期認捐,滄海之一粟,怎麼幫都是有緣人,都是隨喜。感謝慈濟基金會諸善菩薩,替我等「同人」盡了棉薄的慈心,但是千萬無需掛記要求大愛村的災民們日日感恩念德,若然他們就不會成為上人口中的「有福的人」。再說這種掛記著要人感恩念德的心,是罣礙,也是一種嗔念。

佛的誨示不也是說:嗔念一起,善業也就沒有了。阿彌陀佛!

990325guai1514302181-450.jpg
(攝影/鐘聖雄。慈濟園區立柱)

魯凱0324決議:八項訴求未取得共識,就拒絕慈濟。

魯凱族人尚未接到縣府口頭承諾安排魯凱族人與慈濟會談的通知,今天(3月24日),魯凱族人也共同再度開會討論決議,如果慈濟仍然不接受這八項訴求,更換NGO組織的決定,將是堅持不變。

3月22日(星期一),屏東縣政府告知魯凱族人與慈濟討論的九項決議之後,至今還沒接到要如何討論未來長治分台規劃空間使用上調配的消息。不過,霧台鄉公所已經接到屏東縣政府的公文,將於明天3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十點在長治分台,進行基地會勘的作業,一旦會勘的行政流程跑完,也就意味著即將進入房屋興建的過程。

令人好奇的是,蓋房子的過程,需要雙方同意,才會有進行基地會勘的動作。現在魯凱族人連署的八項訴求,至今尚未得到雙方達成共識的結果,又如何進行基地的會勘?

雖然魯凱族人尚未接到3月22日鍾佳濱副縣長,會議中口頭承諾安排魯凱族人與慈濟會談的消息。但是在今天(3月24日)上午十點,魯凱族人也共同再度開會討論決議,如果慈濟仍然不接受這八項訴求,更換NGO組織的決定,將是堅持不變。

同時,針對3月22日縣府單獨邀請霧台鄉長與慈濟會談,並產生出九項決議的事件,今日牧師群也與鄉長當面溝通,鄉長表示,未來類似場合,將會通知牧師出席,明日的現場會勘,鄉長也會邀請牧師至現場,瞭解實際情形。

也許外界好奇,魯凱族人還沒住進慈濟蓋的「家屋」,為何有這麼多不舒服的聲音,也許是誤傳,也許是個人觀感的問題。今天記者親自到高雄杉林大愛園區,去參觀園區內的建築物。在「家屋」的部分,的確在品質上提供了災民不錯的居住空間。也訪問到了今年2月就搬進去的桃源鄉災民,住戶也回應,在「家屋」的部分住的很舒服。但是,看到大愛園區內景觀區的「大愛石」,就無法說那只是網路上的「誤傳」了。

image001

魯凱族人不是因為慈濟蓋的「家屋」品質不好,所以拒絕慈濟。

image003

如今放置在高雄杉林園區的「大愛石」,已經不是「誤傳」。

不過,魯凱族人連署所要爭取的八項訴求中,並沒有訴求「家屋」品質蓋的不好,所以拒絕慈濟蓋。而是慈濟是否願意接受魯凱族人的八項訴求,族人也能夠共同參與家屋的設計討論,爭取最基本的「尊重」。

附錄─魯凱自主重建之八項訴求

(1)預留四個部落的12間教會用地。

(2)入口意象由部落藝術家自行設計。

(3)居民參與家屋的規劃設計。

(4)家屋的組合改成雙併,不要連棟式一整排的配置方式。

(5)街道等行政區域由居民自行命名。

(6)四個部落有自己的活動中心。

(7)生活自主權由居民自行管理決定。

(8)慈濟只負責建蓋家屋。

(詳細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社會大眾看大愛 (4) 慈濟的愛,不如一碗白飯

慈濟基金會建築委員江子超日前表示:「慈濟大愛園區豈止有100分,我認為我們做到120分!」連一個自助餐店老闆在幫助窮苦客人時,都懂得要維護受助者的尊嚴,慈濟卻連這道理都不懂,慈濟給的大愛,還不如一碗白飯。

前陣子應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邀請,到小林新村(其實就是中繼安置的組合屋)幫忙拍些照片,做為他們日後舉辦活動可用。拍攝活動暫告一段落後,我向重建發展協會借洗手間,不經意發現馬桶的旁邊,放著一張A4紙列印的文章。

「應該是萬年老梗笑話吧」,我心想。然而,抱著好奇心態,我還是拿起那張紙,想瞭解小林人如廁時,究竟都在看些什麼。很意外地,我發現那張紙上列印的,並不是笑話,而是一則發人省思的故事。

這則故事的標題叫做《一碗白飯》,原文節錄如下:

二十年 前某日黃昏, 有一名看似大學生的男孩徘徊在台北街頭的一家自助餐店前, 等到吃飯的客人大致都離開了,他才面帶羞赧地走進店裡。「請 給我一碗白飯,謝謝!」男孩低著頭說。

店內剛創業的年輕老闆夫妻,見他沒有選菜,一陣納悶, 卻也沒有多問,立刻就盛了滿滿一碗的白飯遞給他。

男孩付錢的同時,不好意思 的說了一句:「 我可以在飯上淋點菜湯嗎?」

老闆娘笑著回答:「沒關係,你儘管用,不要錢!」

男孩吃飯吃到一 半,想到淋菜湯不必錢,於是又多叫了一碗。

「一碗不夠是嗎?我這次再給你盛多一點!」老闆很熱絡地回應。

「不是的,我要 拿回去裝在便當盒裡,明天帶到學校當午餐!」

老闆聽了,在心裡猜想, 男孩可能來自南部鄉下經濟環境不是很好的家庭, 為了不肯放棄讀書的機會,獨自一人北上求學,甚至可能半工半讀, 處境的困難可想而知,於是, 悄悄在餐盒的底部先放入店裡招牌的肉燥一大匙,還加了一粒魯蛋, 最後才將白飯滿滿覆蓋上去,乍看之下,以為就只是白飯而已。

老闆娘見狀,明白老闆想幫助那名男孩,但卻搞不懂, 為什麼不將肉燥大大方方地加在飯上,卻要藏在飯底?

老闆貼著老闆娘的耳說:「男孩若是一眼就見到白飯加料, 說不定會認為我們是在施捨他,這不等於直接傷害了他的自尊嗎? 這樣,他下次一定不好意思再來。如果轉到別家一直只是吃白飯, 怎麼有體力讀書呢?」

「你真是好人,幫了人還替對方保留面子!」

「我 不好,妳會願意嫁給我嗎?」

年輕的老闆夫妻,浸淫在助人的快樂裡。

「謝謝,我吃飽了,再見!」男孩起身離開。

當男孩拿到沈甸甸的餐盒時,不禁回頭望了老闆夫妻一眼。

「要加油喔!明天見!」老闆向男孩揮手致意,話語中透露著, 請男孩明天再 來店裡用餐。

男孩眼中泛起淚光,卻也沒有讓老闆夫妻看見。從此, 男孩除了連續假日以外,幾乎每天黃昏都會來, 同樣在店裡吃一碗白飯,再外帶一碗走,當然, 帶走的那一碗白飯底下,每天都藏著不一樣的秘密。

***

990323iwanbaifan988-450.jpg

你覺得故事很老梗嗎?說實話,換做是平常的我,大概也不會對這則故事有太多想法,因為類似的勵志故事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幾萬篇,多半也無從查證是真是假。

然而,在距離慈濟大愛園區僅不到1公里的小林新村中,讀到這篇文章,卻不禁讓我想起近來慈濟的種種作為…那許許多多的大愛石,還有我連提都懶得提的大愛雕像,與「一碗白飯」背後的助人哲學相比,顯得格外諷刺

我認為慈濟運用各界善款所蓋的大愛村,以及遍佈大愛村中的大愛石感恩字句,完全只是要彰顯「慈濟本身」的貢獻。就像我在《大愛石》一文開頭所說的,慈濟所作所為,都只是要讓受助災民永遠記得慈濟所施捨的恩惠,這些災民一輩子都虧欠慈濟,必須要感恩回報,甚至還要不惜變賣家產,捐錢給大愛台。然而,真正賦予慈濟救災能力,各界善心人士的捐款與愛,卻完全掩蓋在慈濟的「光輝」之下

面對外界種種對「大愛村」的批評,慈濟高層可曾有過任何回應?沒有。

大愛村中所有「不適當」的作為,到今天為止有任何改善嗎?沒有。

慈濟現在打算將高雄縣的大愛村規劃模式,原封不動搬到屏東縣去「施捨」(我寧可稱為羞辱)魯凱的受災原住民。慈濟基金會建築委員江子超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甚至表示:「慈濟大愛園區的表現,豈止有100分,我認為我們做到120分了!」

連一個自助餐店老闆在幫助窮苦客人時,都懂得要維護受助者的尊嚴,慈濟卻連這道理都不懂。在我看來,慈濟給的大愛,還不如一碗白飯。

當然了,慈濟身為一個以「佛教」為中心的慈善團體,最喜歡講的就是佛法。或許,我們應該嘗試以佛法和慈濟人溝通,免得他們不但聽不懂白飯哲學,還會告訴我們吃肉燥和滷蛋很不好,不但殺生還會造成全球暖化。

那麼我們來談佛法。

梁武帝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吃素的皇帝,在位期間不但廣興佛寺,還大量印製經典,在中國境內推廣佛教有莫大的貢獻。《景德傳燈錄》卷三記載,菩提達摩在梁武帝在位時來到中國廣州,後來被武帝迎至金陵。一日,梁武帝與達摩碰面,兩人有了以下這段對話:

武帝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不可勝記,有何功德?」

達摩回曰:「並無功德。」

武帝:「何以無功德?」

達摩:「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武帝問:「如何是真功德?」

達摩答:「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以上資料參考自:http://blog.udn.com/kinghung000/2706208

上面這段對話,用白話文講,就是武帝問達摩說,他蓋一大堆廟印一堆經,是不是做了很多好事。達摩卻告訴武帝,他做的事情其實都只是徒具形式的小德,一旦有心求回報,那麼表象上看來有功德,實際上根本沒有,也只能獲得小小的果報

所有的慈濟人,聽懂達摩祖師的話了嗎?還是一定要上人親自在大愛電視台重新開示一次,你們才能懂呢?如果你們還是沒聽懂,那麼我再用更淺顯易懂的故事,解釋給你們聽。

我姑姑是個非常平凡的歐巴桑,然而她每日勞碌之餘,總會在睡前撥一點時間研讀佛經。至於我奶奶,今年已經高齡85,沒受過什麼教育,現在每天只要醒著,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盯著大愛電視台或是法界衛星看。我們家庭還算有一點資產,過去十幾年來,雖然沒有人是慈濟會員,但每月都會固定捐款給慈濟,遇到災難時,捐款更毫不手軟。

可是這些都是過去式了。3年前,我家再也不捐款給慈濟。我問姑姑為什麼,她告訴我:「因為慈濟只做看得到的事情。」

我姑姑說了和達摩一樣的話。慈濟人,你們懂了嗎?

不管是《大愛石》也好,這篇文章也罷,我絕對沒有意願,也沒有資格抹滅慈濟對這社會的貢獻。我真正的重點是,請慈濟人在幫助苦難者時,可以放下身段,真誠地和對方溝通需求,並且充分地為對方保留尊嚴。否則,不管志工們多麼有「大愛」,永遠只會給受難者帶來「大礙」。

請別讓社會各界賦予慈濟行使的大愛,比不上一碗白飯。

補充說明:

《大愛石的真相》一文在網路上引起眾多討論,有人看了覺得很憤怒、感到不可思議,有慈濟志工覺得自己的努力付出,輕易地被幾顆石頭糟蹋了…

當然,也有人說慈濟就是做了很多好事,大愛石根本瑕不掩瑜(至於有人罵我是無恥基督徒,這我懷疑你根本在反串,我懶得跟你玩)。

我想趁此機會,補充一些我在《大愛石》一文中,沒能說清楚的事情。

首先,在我心中,慈濟仍是台灣最有救災效率、執行力的慈善團體,這點值得鼓勵。

其次,我同意志工都是無償付出,出發點都是良善,不應該輕率地以幾顆石頭就抹滅掉他們的貢獻。我完全肯定志工的熱誠,然而有關大愛石一事,從頭到尾其實都不關志工的事,我不曉得那些在留言中把志工扯進來的人,是不是在故意模糊焦點;如果不是的話,那麼那些無故把志工給扯進來的人,其實才是傷害志工最深的人。

其三,慈濟只是一個NGO,但在這次莫拉克救災中的貢獻,卻遠比政府做的事情還要多,已經難能可貴,我憑什麼批評一個有如此貢獻的NGO?搞清楚,今天政府施政之所以可受公評,是因為人民將權力託付與政府,所以有關人民、國家權益的公共事務,只要有證據,是事實,一切都可受公評。

慈濟也是一樣。今天慈濟救災蓋大愛村,花的是來自全球的善款,慈濟只不過是善款的管理者,和政府一樣,只是代為行使人民託付的權力,為何不可受監督?不能受公評?如果慈濟的作為不能受到社會公評、監督,那是不是代表我們以後也不要捐款給慈濟呢?

最後,有人說慈濟對台灣社會的貢獻太大了,就為了幾顆「也許有點小問題」的石頭就大做文章,對慈濟並不公平。這點我完全不同意。我認為,慈濟做為台灣最有執行率的慈善團體,應當要作為其他團體的標竿,加上證嚴上人又在最近被票選為台灣「最後信任」的人,我相信對慈濟有較高的期待,希望慈濟可以「用對的方法,做好的事情」,而且還要「好上加好」,完全合情合理。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屏東縣府:「政府是慈濟的媒人」。魯凱自主重建生變

3月22日,牧師們依約來到縣府瞭解溝通結果,赫然發現,屏東縣府竟已於3月20日,單獨與慈濟和霧台鄉長在高雄靜思堂會談,不但未將族人八項訴求完整陳述,反而與慈濟協商九項決議,讓牧師大感錯愕。

魯凱「自主重建」橫生變數

回顧上週霧台鄉魯凱族四個遷村部落的發展狀況,3月15日魯凱族人到縣政府陳情尊重部落意見的連署行動,3月18日霧台鄉公所在屏東榮家召開與部落協調說明會,3月19日魯凱族人再到縣政府協商討論出八項底限訴求,縣府允諾將與慈濟進行溝通,如果慈濟可以接受族人訴求,就請慈濟援建,如果慈濟不接受,就請其他NGO協助,而縣府將於星期一(3月22日)告知族人協調結果。

到了3月22日,牧師們依約來到縣府瞭解溝通結果時,才赫然發現,屏東縣府竟已於3月20日,單獨與慈濟和霧台鄉長在高雄靜思堂會談,沒有任何鄉長以外的魯凱族人知道這個訊息,且在當日會議中,縣政府不但未將族人八項訴求完整陳述,反而與慈濟協商出九項決議,在3月22日「告知」牧師這些「決議」,讓牧師大感錯愕。

與會牧師群當場向縣府表達:「我們知道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同意」的聲音,表示將把這訊息帶回部落,進行討論後在回應。

在這幾次的會議中,縣政府不斷表示,3月25日(本週四),慈濟的規劃團隊就要交出長治分台的規劃圖,準備審查通過。面對這個情勢,爭取自主重建的魯凱族人將如何面對,而未來要入住長治分台的魯凱族人,真的準備好了嗎?

img_4643-400.jpg
鍾佳濱副縣長邀請魯凱族人至縣府,溝通3月20日在與慈濟決議的九項條件。

縣府、慈濟、鄉長單獨會議後的九項結論

根據昨日副縣長鍾佳濱出示的3月20日(星期六),在慈濟高雄靜思堂,由鍾佳濱副縣長所主持的「屏東縣中央廣播電臺長治分台永久屋基地興建配置協調會」之會議記錄,共有九項決議,以下為當日會議參與者及會議記錄:

「屏東縣中央廣播電臺長治分台永久屋基地興建配置協調會」

一、時間:99年03月20日(星期六)下午15時

二、地點:慈濟高雄靜思堂

三、主持人:鍾副縣長佳濱 紀錄:陳秋香

四、出席者:客家事務處古處長秀妃、原住民處蔡副處長進文、霧台鄉顏鄉長金城、慈濟江委員子超、慈濟黃麗香師姊、慈濟王慧芝師姐、慈濟江淑清師姐、陳詩萍師姐

五、會中決議:

根據下列原則,屏東縣政府依霧台鄉公所之提議委託慈濟興建永久屋:

1、以實際居住者及其代表為單一溝通窗口。

2、對永久屋興建(家屋及公共建築)之建議以不影響興建期程為基本原則。

3、前項建議,由縣政府與鄉公所協調各方意見,求同存異,必要時由使用者表明意願作為減項興建之依據。

4、本案以完成家屋為優先並以實際居住者意願為考量;公共空間部分可待部落共同討論後決定。(如採預留空地方式)

5、前項之居住者意願調查由原民處及霧台鄉公所協助進行(如外牆粉刷裝飾方式等意願調查工作)。

6、未來家屋或基地內設施可以以工代賑或尋求政府補助等方式開放住民參與。

7、公部門及公共建築,其配置數量需求由公部門主政協調(如活動中心、衛生所等)。

8、災民永久屋審查結果相關事宜依政府與NGO共識協商確認。

9、針對永久屋興建有關不實及負面消息,由公部門(鄉公所)統一發言澄清。

屏東縣府對與慈濟共議之「九項決議」說明

在3月22日,縣府與牧師的會議中,副縣長鐘佳濱就強調政府是慈濟平地的媒人,所以在星期六會議中也是很努力替霧台鄉民爭取各項意見的要求,牧師詢問,是否有將魯凱完整八項訴求轉告慈濟?鐘佳濱表示說:「街道名稱本來就是鄉公所與當地政府來共同商討命名,生活公約有可能是大家認知上的誤解,所以對這個部分就沒有納入星期六做為開會的決議中。

至於訴求中的「四個部落的12間教會用地」,副縣長則是以口頭承諾說:「對慈濟來講,蓋幾間都沒差因為只是空地預留下來,教會這個部份是政府與部落自己再另外討論的,教會用地的預留會跟NGO團體去協調用地的空間調整,因為慈濟規劃案裡本來就沒有歸劃教會的部份,所以這個部份也不用跟慈濟談,跟慈濟講幾間沒意義,又不是慈濟要蓋給部落。」

在居民訴求的「房屋不要連棟,希望雙併」的部分,鐘佳濱表示,住宅的設計本來就是雙拼的,所以這個部分也不用再跟慈濟確認,而族人訴求「參與家屋規劃」的部分,副縣長轉述慈濟的說法是:「如果魯凱族人要參與的話,請推派有建築背景的族人出來溝通」。

至於四個部落要自己設計自己部落的入口意象沒問題,但是長治分台畢竟它是一個整體的基地,畢竟只有一個入口,而整體的規劃是由慈濟團隊進行,所以也是要讓建築師一起參與入口意象的設計。

至於3月19日居民提出的訴求第八項─「慈濟只負責建蓋家屋」。鐘佳濱則說:「我沒有直接拿給慈濟看,因為我想回到一個互相的心態。」

從鐘佳濱整體說明來看,3月20日縣府單方面與慈濟進行的會議中,並沒有如其承諾的,將魯凱完整訴求交給慈濟,反而主動作了篩選與詮釋,讓參與牧師群十分錯愕,雖未當面有激烈回應,但對於政府如此「逆向操作」的溝通模式感到十分失望,認為政府僅顧著做「慈濟的媒人」,卻辜負了族人的期待。
img_4639-400.jpg
盧牧師向副縣長表示政府這樣逆向操作的溝通模式,必須先回部落跟村民討論才會有下一步的決定。

魯凱族人的疑問

(1)何謂「求同存異」的決策?

在縣府與慈濟的決議中,有一項是「由縣政府與鄉公所協調各方意見,求同存異,必要時由使用者表明意願作為減項興建之依據。」,鍾佳濱特別解釋「求同存異」的意思是說:「依照居住者的意願,不同的就不要蓋,自行處理。如果慈濟想的,跟部落居民想要的實際上有落差,如果勉強別人接受,這沒道理。」

回到當初魯凱族人連署的立場,一開始政府就自行跟慈濟簽約興建長治分台,也沒有跟部落討論,是否就合理?

在一連串的與部落溝通,為的就是讓部落與NGO團體間的誤解與衝突減緩,但是在3月22日縣政府邀請的魯凱族人雙方晤談的會議中,並沒有邀請NGO團體(慈濟)出現,要如何讓部落與慈濟之間,有機會討論出「求同存異」的共識?

(2)忽然冒出的村長「部落會議」共識說?

縣府表示,3月18日的會議中,已經有阿禮、佳暮、吉露三位村長表示,村落已經召開「部落會議」,族人「有共同意願接受政府指定的NGO團體」來協助興建用永久屋。但根據深入瞭解,村長口中的「部落會議」,是在3月17日,也就是3月18前一晚,才緊急召開的會議,但是幾乎沒有多少族人知道這個訊息遑論參與,等於由村長和少數人直接做了上述宣稱。

另外,而霧台鄉遷村的部落,目前還有谷川部落的居民,也尚未同意是否由政府決定的NGO團體來興建長治分台的永久屋?按照這樣的情形,古川部落的村民該如何「求同存異」?

(3)政府說自己是慈濟的媒人,但卻未安排婚嫁雙方見面

若政府又說自己是慈濟平地的媒人,但3月20日與3月22日的會談中,似乎沒有見到媒人安排兩方面對面坐下來好好談的動作,反而是在3月20日與3月22日個別晤談,儘管會議看似公開,卻僅邀請霧台鄉長一人列席,從公所職員到鄉內各級人士,無人知情,更無邀請399份連署書中任何一人與會,鄉長當日言論,是否能代表霧台鄉遷村災民一致的想法

3月22日結論:「我們知道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同意」

會議的最後,副縣長補充轉述慈濟當天開會的意思說:「慈濟也有慈濟自己的感受,所以慈濟特別要求要列入第九項,因為是這一陣子也許大家對外面的傳言,有一些誤會,可是還沒釐清之前, 就在網路上PO文,心都涼了,都不想做了。雙方還沒有充分的了解,造成外界的誤會,感到很遺憾。」對此,牧師回應,從3月15日部落的連署,至昨日的溝通方式,無法面對面溝通的會議,難道魯凱族人沒有遺憾?心也不凉?

針對慈濟對這部份的回應,杜神父表示:「我們也不太希望跟慈濟有衝突,但是有一個部分是,慈濟是否理解什麼叫『部落文化』,長治分台的永久屋不是開墾區,是一個霧台鄉魯凱族人的部落,部落文化呈現的是什麼?魯凱族文化所呈現的絕對不是現代化呈現的那種方式。杜神父也表示,跟慈濟溝通過很多東西,也很希望慈濟的設計者,能夠去看看什麼叫做部落?真正的部落生活樣貌是什麼型態?我們的要求,只是期望未來長治分台的樣貌是一個『魯凱族原住民的故鄉』。」

對這個部份副縣長也一再解釋說:「其實原因有二,第一個原因就是,生活經驗的差異、文化生活的差異。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白浪』的習俗,建築物路衝的問題,也就是風水的問題。那也有可能就是設計者不自覺的考量,就是這樣會產生不自覺得『盲點』。」

副縣長也立即表態,「將來有機會,可以將慈濟設計團隊找來,霧台鄉這邊也找部落自己有學建築背景的人,『因為專業對專業比較好講話』。並且轉述慈濟的立場是一個決策的系統,規劃長治分台的慈濟團隊建築師也是蓋過許多大案子的,也知道每個人的需求也都不一樣。所以未來跟慈濟的討論是以家屋優先,跟慈濟有關的政府出面來跟慈濟討論,跟慈濟無關的, 縣政府與部落自己在來內部討論。」

針對建築背景,有鄉民會後表示,魯凱族的確有建築專業背景的族人,確實有專業的立場做專業的對談。但是,慈濟在長治分台規劃的團隊中,是否也有深具魯凱文化與宗教涵養的規劃人才?

儘管縣政府的立場已經很清楚的告知牧師們關於星期六的決議,但牧師們也一再強調,昨天的會議,他們只是知道星期六決議的內容也了解,但並不代表同意,這份資料,他們必須還要帶回部落跟村民討論,才能告知縣政府最後的決定。

在這幾次的會議中,縣政府不斷表示,3月25日(本週四),慈濟的規劃團隊就要交出長治分台的規劃圖,準備審查通過。面對目前情勢,爭取自主重建的魯凱族人將如何面對,而未來要入住長治分台的魯凱族人,真的準備好了嗎? 魯凱的未來仍充滿變數。

魯凱:我們要爭取的是重建自主權

儘管這次連署行動是由宗教團體發起,但是這也是將來要入住永久屋的居民第一次有機會表達意見,因此居民真正想表達的是,除了規劃的過程要公開、公正之外,設計的過程,居民也要可以一起參與才算是真正的重建。

前言:

3月14日,霧台鄉舉辦「重建與遷村聯合禱告會」,共簽署399連署書,表達希望能自主重建,而非將未來命運都由政府指派給特定單位來決定。

在這一週內,居民與中央重建會、縣府分別舉行了公開會議或討論,也向政府持續表達魯凱心聲,以下為3月18日與中央重建會的會議,3月19日,魯凱族人提出了具體的八大訴求,縣府允諾將與慈濟進行討論,如果慈濟無法接受,就轉向其他NGO團體尋求協助(「魯凱八大訴求」請點選這裡閱讀)

以下為3月18日的現場記錄。3月19日會議,請點選這裡閱讀

399份連署書,讓霧台鄉魯凱族參與重建機會的討論開始有了新的轉變。在3月15日到屏東縣政府送上霧台災民的共同連署之後,霧台鄉鄉長顏金城也立即在3月18日邀請入住長治分台的鄉民以及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到屏東榮家安置中心,與災民共同協商長治分台永久屋的規劃案。image001

因為連署書的陳情行動,魯凱族人終於有了可以與政府溝通的窗口。霧台鄉長忙於奔波解決魯凱族人未來的重建生活,也向在場的鄉民解釋「在這個狀況之下,大家應該各退一步,這樣對災民也好、對慈濟也好」。

image003

因為資金與重建效率,政府就自己做了決定

當天的會議時間非常有限,因為剛好當天上午十點,陳副處長也必須到場親自主持同樣是屬於霧台鄉魯凱族的好茶村位在瑪家農場的永久屋開工動土儀式。雖然,時間非常緊湊,但是陳副處長也都一一將重建過程的疑慮向在場的魯凱族人細心解說。

在會中陳副處長一開始就表達非常擔心災民無法在八月前入住永久屋,若是再一次風災的來臨,很擔心災民該如何渡過?接這,他也先向災民解釋關於八八風災資源部份的問題。由於每一個慈善團體資源有限,也都不一樣。

而這次比較多資源的是慈濟,慈濟有四十幾億、紅十字會有三十幾億、展望會才十幾億。雖然也很多原住民比較希望展望會來蓋。但是南部災區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夠平衡,有效的把資源方在災民身上。

而面對災民所擔心的管理問題,陳振川則回答說,災區未來所有的管理者,都是政府這邊統一管理。也說明慈濟到重建完工後就會徹底的退出,慈濟只是要將秩序重新建立起來,就離開了。因為慈濟在世界各地,還有海地那邊有很多的事情做。未來一定是「部落自主管理」。教堂的管理也是交由縣政府去管理,慈濟會完全脫離,不會管到這個部份。

針對先前對慈濟一些負面消息的報導,陳副處長也向災民解釋外界媒體有提到「慈濟蓋的大愛園區,不准吃葷的,不准種花、種菜等等,都是誤傳。」雖然「大愛石」是事實,但是慈濟的不好,我們可以去改正、去修正。

並向災民解釋到這個重建過程,慈濟也收到很多不正確的訊息,而對慈濟造成很多的困擾。不過,宗教就是爲了社會祥和,重建的過程也會爲台灣、為原住民成為「國際的典範」,而不是要在這個過程中在文化面以及宗教面來造成一個衝突。也表達,慈濟本身是一個大慈大愛的團體,慈濟也是要為慈濟的文化負責任,為社會負責任,「為慈濟的信徒負責任」。

不過,這麼多的重建溝通問題發生後,魯凱族人勇於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慈濟的回應又是如何?會議當天陳振川也透露慈濟內部將於當天下午開會決定,到底要不要來協助這次霧台鄉的重建工作。並且也告訴在場的魯凱族人,如果大家堅持不要慈濟來做,慈濟也會尊重大家的。

image005

重建推動委員會的副執行長陳振川到榮家來親自溝通。

居民希望的是尊重與參與規劃

儘管這次連署行動是由宗教團體發起,但是這也是將來要入住永久屋的居民第一次有機會表達意見,因此居民真正想表達的是,除了規劃的過程要公開、公正之外,設計的過程,居民也要可以一起參與才算是真正的重建。

另外也有人反映,當天討論的議題是關於規劃團隊設計永久屋的問題,卻沒有邀請規劃團隊到場一起討論。質疑這樣的討論方式是否有效?設計單位是否真的可以理解魯凱族人的需求?

吳淑芳傳道表示魯凱族群,要勇於用自己的人權做決定。她認為不用講太多太好的,如果未來魯凱族人的孩子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就是沒有尊重基本人權。

盧天武牧師回應政府在魯凱族的重建溝通中「很多的決定,都是前一秒才知道,我們怎麼去反應我們的意見?我們根本來不及討論,我們原住民魯凱族到底被放在哪裡?」。

image007

魯凱族人質疑,沒有邀請「規劃團隊」到場一起討論,這樣的討論方式是否有效?設計單位是否真的可以理解魯凱族人的需求?

魯凱族災民的生活將如何重建?

魯凱族文化以及基督宗教信仰,是霧台鄉魯凱族人延續生活文化重要的核心,如果這兩項元素,在重建過程中也隨之消失或被取代,那又會是怎樣的一個魯凱族文化的狀態呈現?對於這個部份,吳榮標牧師用非常簡單的話語,向在場的政府官員說明他的憂慮與擔心。

他說:「我們發現,你們不是做的不好,沒有這個意思。但是,我們發現到,我們會沒有頭目、我們會沒有文化、我們完全沒有魯凱族,魯凱族會消滅。另外,我們是基督教的一個族群,我們不是慈濟的族群,我們怎麼能夠接受?現在還沒開始蓋,就一個一個到我們的家洗腦我們,這樣我們會受不了。這樣子做是在魯凱族建立一個慈濟的文化,就像是另一個慈濟的國土,我們不能接受。」

八八風災重建的精神是協助災民重建他們原來自主的生活方式,慢慢將生活拉回正常的軌道來運作。如今,霧台魯凱族的災民,要擔心的不只是未來在山下永久遷村的生活問題,更要面臨山下多元文化的衝擊。

image009image011
(左)吳淑芳傳道(右)盧天武牧師

瑪家永久屋 祝禱聲中動土

「要部落災民離開長久居住的家園,不是件容易的事,還牽涉部落間的差異性和法令問題,籌建過程艱辛!」世界展望會長杜明翰憶起籌建過程感觸良多,「最艱辛的溝通、協調過程已經過去,但挑戰才要開始。

八八風災重創屏北地區原住民部落,台灣世界展望會積極溝通、覓地、籌款並化解歧見,安置483戶災民的瑪家農場永久屋,昨天在眾人祝禱聲中舉行動土儀式,定7月底完工,災民將以「以工代賑」方式投入新家園重建工程。

瑪家農場永久屋位於屏東縣瑪家鄉北葉部落,占地6公頃,原為台糖用地,國有財產局價購後,台灣世界展望會負擔建屋工程費,每戶約150萬元,為2層樓鄉村式建築;共安置三地門鄉大社村174戶、霧台鄉好茶村177戶、瑪家鄉瑪家村132戶災民,並預留北葉部落居民的建屋用地,居民擁有地上物永久使用權。

「要部落災民離開長久居住的家園,不是件容易的事,還牽涉部落間的差異性和法令問題,籌建過程艱辛!」世界展望會長杜明翰憶起籌建過程感觸良多,他說,永久屋不僅住得舒適,也重視文化傳承、環境保護、減災和防災,提供短期工作機會讓居民「協力建屋」,也要讓農場充滿希望、喜樂與分享,「不只是恢復原來生活,而是要過得更好」。

「最艱辛的溝通、協調過程已經過去,但挑戰才要開始。」副縣長鍾佳濱感謝北葉部落願將部落傳統領域提供做重建家園之用,他期勉大社、好茶、瑪家部落居民,「雖然住的環境改變了,但寬闊的藍天綠地沒有改變,而且能與三地門原住民文化園區連結,成為推廣原住民文化的平台」。

永久屋開工是部落的重要歷史時刻,大社村頭目賴美香、好茶村長陳保華、瑪家村頭目徐春美等人偕耆老盛裝出席,以詩歌讚美祝福重建工程順利,他們感謝社會各界協助,「一掃天災帶來的陰霾,讓心中的夢想家園成為進行式。」

(本文轉載自20100319聯合報新聞)

魯凱:399份連署書表達心聲,請尊重我們的決定

牧師表示,霧台鄉重建家屋中有許多訊息,沒有在第一時間與族人討論或告知,也造成魯凱族人對重建的擔心,甚至必須用連署才能參與重建過程,杜春生議員表示,未來永久屋完成後,管理權力應要交由魯凱族人自己掌握。

3月14日星期天的「重建與遷村聯合禱告會」,魯凱族人決定在3月15日將前四天發動連署的399份連署書送到縣政府,與政府做面對面的溝通。但是昨天到達屏東縣政府後,因為曹啟鴻縣長出國,所以改由副縣長鍾佳濱代理。

990316shuiwlu3kai400.jpg

魯凱族人的連署聲名:霧台鄉魯凱族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基督徒,我們想要有尊嚴的來重建,更是訴求人權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有憑有據,請尊重我們的決定。

在與副縣長進行會談之前,鄉長也召集各部落村長與各教派神職人員代表做更明確的訴求,不過,這天剛好是長治分台規劃案的第一次初審,因此是由霧台鄉議員杜春生與魯凱族人一起與副縣長進行會談,而鄉長則是到初審的會場了解初審的狀況(截稿之前,初審狀況尚未獲得確認,將再持續追蹤)。

會談中由陳松得牧師先說明這次魯凱族人連署最主要的重要目的,他提出,第一個是原住民文化在那邊(指慈濟將要蓋的長治分台永久屋)會消失,第二個是要尊重魯凱族人的信仰立場,第三個是蓋房子的進度太趕。對於蓋房子的進度陳松得牧師更進一步說明,如果家屋的進度也是可以在12月31日以前完成,並沒有違反重建條例的完工日期規定,那我們就好好的討論,再來蓋也是可以

image003
圖中站立者為阿禮部落杜明發牧師正在向副縣長說明目前阿禮部落魯凱族人生活被慈濟影響的狀況。

魯凱文化是我們的信仰,慈濟不能影響我們的生活。

為什麼阿禮部落對於慈濟所要蓋的永久屋,有這麼多的擔心?對此項情形,阿禮部落杜明發牧師表示,目前有部落不少族人向他反應說,「慈濟常常打電話拜訪將來要入住永久屋的居民,問了一些很奇怪的問題,甚至還問部落災民的存摺有多少?這樣頻繁的拜訪方式確實影響了族人的正常生活。」

因此杜明發牧師也希望慈濟團體來拜訪安置中心的災民時,不要影響災民的生活,這樣會讓災民覺得很不舒服。霧台鄉杜春生議員也表示未來長治分台完成蓋好後,管理權力是要交由魯凱族人自己掌握。

沒有充分的溝通,讓訊息透明化,就是違反重建條例

由於在這個重建過程中,族人不太確定是否已跟慈濟作簽約的動作。因此盧牧師在會中也提出這樣的疑慮請教副縣長。牧師問:「縣政府這邊是不是已經先跟慈濟團體簽約了,如果政府已經跟慈濟團體簽約,我們還談什麼?縣政府都自己找自己的,好像是這樣的感覺。」

族人表示重建的程序過程當中,都沒有好好跟我們溝通。而對於連署當天進行的長治分台重建案的內部初審,族人也是前一天才得知的。

原民處的副處長蔡進文副處長也確認,當初是由縣政府決定請慈濟來蓋霧台鄉在長治分台的永久屋,簽約後才邀請霧台鄉的災民參與已規劃好的「大愛屋」。

副縣長表示,不要慈濟來做,不是不可能,但是我們還有什麼團體可以合作?這個需要在做討論。

知道這樣的情況後,盧天武牧師也要求副縣長,接下來有關長治分台的規劃與會議要能更「透明化」,副縣長鍾佳濱也明確的表示「訊息是公開的」

牧師表示,霧台鄉重建家屋中有許多訊息,沒有在第一時間與族人討論或告知,也造成魯凱族人對重建的擔心,而這個擔心與連署訴求結論,副縣長說要等到3月23日縣長回國後,才能再跟縣長討論。

image005
副縣長(圖中右方站立者)表示,不要慈濟來做,不是不可能,但是我們還有什麼團體可以合作?這個需要在做討論。

image007
慈濟蓋長治分台的規劃案,是屏東縣政府直接與慈濟簽,目前已在做整地工程,圖片中的平面圖為3月12日慈濟簡報檔案的「大愛屋」配置圖。

霧台鄉四教派決議:連署拒絕慈濟興建永久屋

霧台鄉雖有百分之九十的族人信仰基督教,但災後並不排斥非基督教的團體幫忙,但是慈濟在高雄興建的大愛屋管理模式,讓魯凱族人十分震撼,認為那並不是部落更像是動物園,因此各教派集體開會決議,將進行連署…

一、上帝不允許不公義的事發生

霧台鄉的族人們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信仰基督教,即將遷村的的四個部落,阿禮、吉露、佳暮與谷川,被政府安排為慈濟來規劃建造新居地,原本霧台鄉的族人們秉者上帝的慈愛與包容,不排斥非基督教的團體來幫忙,畢竟神在每件事上都有美好的安排,於是與慈濟都有良善的互動,各基督教派的牧者,也沒有阻止族人與慈濟有密切的來往。

就在一切都好像已經準備好要給予慈濟建造新天新地時,看到高雄縣的同胞們,進駐慈濟所蓋的大愛村時,見到許多亂象,這個亂象是本於人權上不能容忍的(請參考:入住大愛屋的承諾書),於是魯凱族各教派的牧者,三月十日在好茶安置中心,開了一場座談會,以下是座談會的內容,大家對於慈濟興建大愛屋附帶的要求和管束有很多擔心,因此霧台鄉各教派決定,將一起拒絕慈濟蓋永久屋,並將由四個部落的教友進行連署,聲明拒絕慈濟,聯署書在三月十五日交給政府。

會議名稱:魯凱各教派牧者座談會

時間:2010年3月10日,下午3:00

來參與的教派:長老教會、循理會、天主教、安息日會

990311wutaisjiao-420.jpg

二、座談會概況記錄

賴阿忠傳道師:有人問─「為甚麼要拒絕慈濟?」

吳淑芳傳道師:慈濟給的房子,沒有想到後面還有贈與契約、承諾書等的問題。還沒看到又不了解才會接受慈濟。沒有人權,用大廈管理員的規則規定災民。權利被剝奪,成為國際模範村改造原住民。大愛的十戒難道我們都是這樣的人嗎!慈濟都是事後給資料去簽署。到時候就不能後悔了。

賴阿忠傳道師:有人問─「慈濟都是對我們好,為甚麼要拒絕?」

鍾思錦牧師:答案在入住大愛屋的承諾書中可看見,宗教團體本質不同,使命不同,房子興建原則,有宗教意涵在內,從信仰本質角度來拒絕慈濟。

盧天武牧師:宣教的立場。20世紀原住民宣教的奇蹟,21世紀大愛宣教的奇蹟。慈濟就是要讓原住民成為慈濟人。要站出來表達基督宗教信仰在我們的部落。縣長也是基督徒應該更要抓住這個契機。聯署並施壓給縣政府。結合其它的聯盟,造成影響力。

杜達偉牧師:把人當動物,堅絕的反對,教會的會友也在看我們神職人員怎麼做!

杜勇雄神父:總會要幫忙蓋教堂結果是NGO要去蓋。承諾書不是只用在原住民地區,也用在平地人身上,我們能控制政治人物嗎?!

達努巴克牧師:承諾書很常見,但贈與契約書、新十戒、贈與契約應對會友說明,不殺生等新十戒要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來跟會友說明,這不是我們需要的。

陳松得牧師:慈濟有錢但並不能給我們所需的,上帝是窮的嗎?

盧天武牧師:豐年祭及鄉運焦點不要模糊,鄉公所應尊重各教會,而我們不要削弱本身的力量。用宗教力量來改變。

陳松得牧師:應該成立宗教聯盟,在今天明天趕快完成連署書

吳榮標牧師:慈濟已經開始工作,禮拜時要按照慈濟的方式,他們會干擾我們的禮拜,日常生活也被規範。牧者太謙卑了,早就應該聯盟了。把我們的立場與部落村長說明。高雄縣已經擺在我們眼前,3月21日在榮家門口辦禱告會並聯署行動,隔天準備聖經去找縣長當面講清楚,不要再開會應該要有動作。

杜勇雄神父:南部執行長說是我們信徒資金的問題,如果紅十字與世展會聯署要在霧台鄉蓋,這是中央的決定並不是縣政府可以決定。

盧天武牧師:禮拜五給聯署書,並請各教會牧者與牧者說明。

杜麗娟傳道師:雖然有給慈濟的同意書,我們還是可以翻盤要有信心。

理斷牧師:不要怕政府民意力量大。慈濟與重建委員會是一體,利用跨教派來抗爭,本次會議具體的申明發新聞稿,並記者會。找縣長先,地方政府還是主要規劃重建工作。慈濟同意書只是他們自己的資料,不能代表政府的公信力。慈濟同意書是要先掌握民意,這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image003

吳榮標牧師:循阿禮模式來做,立即讓外界知道我們的行動與聲音。

陳松得牧師:推派執行小組成員;四個教派的議長為共同召集人。

決議的事項:

(1)霧台鄉各教派拒絕慈濟蓋永久屋。

(2)連署四個部落的教友,聲明拒絕慈濟,聯署書在三月十五日交給政府。

(3)三月十四日各教派聯合禮拜在榮民之家並召開記者會。

image005

四、以愛之名

我給予大愛的名詞解釋為:愛大到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你卻感受到它的溫暖。沒想到有一團體用這樣的名詞來當作自己的冠冕,在每件事上都表達了他想法,讓人都看到他愛的存在,讓人都感受到他愛的壓力,讓人都看到他愛的標竿,自己達不成的理想境界,要求受傷的靈魂來去完成他的理想,達成他在信仰上的福分,這就是他所謂的大愛。

如果你有大愛的話,你願意讓族人自由去選擇嗎?而不是強拉政府要百姓配合?

如果你有大愛的話,你願意包容各族群的文化嗎?而不是要求改變為自己想看的樣子?

如果你有大愛的話,你願意放下你的意念?純粹為著受災的人民想法,去建立她們想要的部落嗎?

上帝在創造世界萬物時,最後創造了人類,並賦予人類管理大自然的權利,因此各個地區的人(原住民)都有一套對與大自然管理的模式,這是合乎上帝的原則,只是人定勝天的想法出現後,違反了大自然的原則與上帝的規範,把罪的慾望無限擴大,最後會滅致到人,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不能分開,如有人要把山林與人分開的話,我想這個世界也差不多滅亡了。

image009

人不應與山林分離。

image007
和平教會在好茶辦理一週的冬令營活動,在最後晚會時,小朋友對老師們捨不得,給予老師愛的抱抱。希望未來霧台的孩子,可以繼續在熟悉的文化中長大。

(作者為屏東縣好茶村魯凱族青年)

好茶的聲音,政府聽見了嗎?

馬總統的需要,是七月底完成,又因瑪家農場為山坡地的規劃案,所以規劃的時間又更長,這樣建造團隊來說,是很為難的,不是人民給他為難,而是政府給他為難,但這些為難事,對族人來說是尊重了他們,當政府說…

在寒冷的春晚中,好茶安置中心的課輔教室卻熱烘烘的,因為在過年後到3月7日,好茶遷建委員會都沒有開過會,所以3月8日的晚上顯得熱鬧,今天出席的人員除了遷建委員外,還有邀請負責建造的單位,展望會的于督導以及建築師,全程參與我們的會議,也有邀請相關的官員們,但都不克前來。

image001

自從好茶部落決定由展望會的團隊來負責建屋後,與展望會的工作團隊不斷的溝通與協調,好茶居民的需求,建造團隊都會傾聽並代表居民與政府溝通,這樣的過程讓好茶族人有備受尊重的感覺。

雖然有時建造團隊無法滿足族人的時候,但這些不能滿足的部份,都是政府所限制的族人的條列,加上近來政府對永久屋定立完成的期限,這讓建造團隊備受壓力,但他們為了部落的完整需求,還是傾聽人民的想法,因此聽到另外一個建造團隊,利用高雄的永久屋完成來炫耀自己的才幹時,不經反問這是符合族人的需求嗎?

想到未來霧台鄉族人們,因政府不問人民需要哪個團隊來建造部落,直接就囑咐慈濟來規劃,又要在限期內完成,慈濟又說可以達成,這樣的時間限制下,請問族人參與規畫協商的時間在哪裡?我們又看到高雄的大愛園區根本就不是部落的感覺,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功績而已。

image003

目前好茶部落有關瑪家農場所遇到的問題有:教會的位置問題與外環道的規劃,這兩項問題會影響到目前的規劃,但這些都是族人的需求,而面臨的難處在於,如果要變更規劃案,勢必延遲整個遷村時間。

但是馬總統的需要,是七月底完成,又因瑪家農場為山坡地的規劃案,所以規劃的時間又更長,這樣建造團隊來說,是很為難的,不是人民給他為難,而是政府給他為難,但這些為難事,對族人來說是尊重了他們,當政府說要尊重災民的感受,請聽人民的聲音時,我不曉得是傾聽了那個聲音。

現在族人切身遇到的問題是族人的用餐問題,政府說要在二月份要讓好茶安置中心比照各安置中心一樣,三餐都是政府來提供,可是三月到了,還沒下文,陳再輝會長說,政府目前無法兌現的原因,是包商問題,一直無法發包的程序。

再來好茶安置中心也是要與其他安置中心比照辦理的事項,就是洗熱水的問題,其它安置中心的族人都可以放心的洗熱水,好茶的族人們要自掏腰包的買瓦斯或燒材燒水,大部分在安置中心的居民都為老人,老人們已經行動上有不便,還要這麼不方便的洗個澡,加上原本想說冬天過了就好,沒想到春天這麼那麼寒,這個熱水的問題,已向政府反應有半年了,到今日還沒下文,可悲啊,這就是最先當難民的結果嗎?

兩年的好茶安置中心其實有很多不敷使用的生活空間,如衛浴設備與廁所等,但都不見相關單位有調查需要維修的部份,好像就讓這個安置中心的人,趕快搬走就沒事了,就沒問題了,就讓這些人忍耐一下。

image005

這個圖是在與建造團隊討論永久屋的內部配置問題,這個問題讓族人的意見參與度很高,每個族人幾乎表達了他們的想法,而洪建築師也細心回答了族人的意見,仔細說明了內部為何這樣的設計,兩方這樣的溝通,彼此都有很好的回饋與反應,這才是達到了尊重人民意見的溝通方式。

image007

好茶村長報告說:政府希望好茶部落對與特定區域的認定,這個禮拜給予答案,也就是說好茶部落要不要劃特定區域,劃特定區域有很多好處,如圖上的資料與村長根據與現政府開會的說法,如果沒有劃特定區域的話,族人無法得到搬遷費,生活福導金,租屋補助之優惠等,

這樣的口吻與說明,有種威脅利用的感覺,但是政府對人民真正需要的事情,例如上述生活需求卻一直沒有解決,這樣的政策到底對人民有什麼益處呢?難道好茶劃定,任何優惠就跟者來,好茶不劃定,就極盡刁難之能事嗎?

人民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耐力強的牛,可以幫人負擔很多重物,雖然慢,但對人來說幫助很大,而不是千里馬,雖然很快,但只能載一個人很遠,不能負重,不能用於尋常百姓家,只適合權貴之家把玩之。

對我們族人來說這個時候不是快的問題,而是符合我們需求的問題。

(作者為好茶部落受災戶青年)

阿禮頭目:我們不是麻煩製造者

對於劃定特定區的行政訴訟的過程,而使得阿禮頭目成為阿禮部落的釘子戶的「製造麻煩者」,也讓願意一起留守在山上的族人,承受了最難以承受之重。

對於劃定特定區的行政訴訟的過程,而使得阿禮頭目成為阿禮部落的釘子戶的「製造麻煩者」,也讓願意一起留守在山上的族人,承受了最難以承受之重。

霧台鄉的阿禮部落,在劃定過程最後選擇留在山上的10戶,只有3戶早已在山下有貸款買屋,而其餘的七戶都只是在山下租房子生活,而為什麼這七戶不願意住永久屋,而只想留在山上?這其實就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如果連居住自由的選擇權都被剝奪,那麼,在面對下一波「東海豐」永久屋重建問題的阿禮部落的魯凱族人還能有什麼「選擇」呢?

3月4日當天到屏東榮家協助風災重建法律疑問的法律扶助基金會也向阿禮部落的居民表示:「有時候不能只相信承諾,因為『承諾』會變」。所以面對政府應該要清楚有關原住民原權益的問題立即釐清。律師也提到目前ㄧ樣是風災部落的排灣族大社部落,不敢劃定的原因,也是在害怕一但劃定,未來連回去的機會也會沒有。因為政府如果用這樣的法律途徑來徵收,部落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image001

ㄧ次又ㄧ次的會議,只是要爭取想要的「家」,並不是「找麻煩」。

若再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整個西魯凱最古老的部落就在阿禮部落。如果沒有那10戶願意留在部落,阿禮部落其實就等同於集體遷村,那到時候阿禮集體遷村,阿禮部落還存不存在?這也是阿禮頭目對於阿禮部落未來發展的隱憂。頭目也提到,如果集體遷村的話,未來兩年、三年再來一個颱風,又有誰可以真的保證,政府會願意再花費心思為阿禮部落的魯凱族人保護這塊這快最古老的部落遺址。

如果今天沒有跟政府講清楚,到時候政黨輪替,鄉長、縣長、總統換人,還有誰願意幫原住民的權益做擔保?「承諾」都可以變,更何況是政黨輪替。

加上之前政府公佈的劃定區域範圍,又並不是阿禮部落族人真實的「共識」,讓願意留在山上的居民背上「麻煩製造者」以及「延宕建計畫」的黑鍋,也再ㄧ次切割部落族人遷村的信心與共識。不過,就算是背上這樣不舒服的名意,願意留在山上的族人,最後還是決定選擇以訴訟的方式來爭取想要的「家」。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