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桃子園 (1) 阿嬤的故鄉

三十多年前,我一歲的時候,阿嬤跟我們離開了洲仔搬到鐵路的東邊,以前這裡是我們的田地,在二十九期土地重劃以後,現在它有個現代化的名字,叫『高鐵路』。某日,跟阿嬤提起跟新下里回桃仔園的事,之後阿嬤看見我…

家中七十多歲的阿嬤,身體硬朗,至今仍每天四點半起床,喜歡推著一台他親手打造的拼裝車,在家的附近走走,除了運動身體之外,也跟著流行做起資源回收的工作,而她最大的榮耀就是這輩子能夠兒孫滿堂,最大的興致就是跟我們這些孫子們圍在一起談天說地。

阿嬤每次聊天時總愛談起年輕時候的事、故鄉的事、阿公的事、老爸小時後的事,當然偶而不免為生活當中的事抱怨幾句。阿嬤在這麼多的回憶當中,最喜歡談起日本人來的那段日子,或許那段時間是她剛開始懂事的時候,更或者說是臺灣社會變動最大的時候,機關槍的掃射聲、炸彈的轟炸聲,從阿嬤的口中模仿出來微妙微俏,紀律嚴然的大人(日本警察)、手舞足蹈的消防操,很多事情好像歷歷在目。

而這些故事數十年不變,就好像是老唱盤一樣,每年總是要拿來播個幾次,好聽、不跳針,讓我們當了三十年的聽眾,總是在底下聽的目瞪口呆。

阿嬤說,小時候故鄉就在海邊,一個叫做『竹仔腳』的地方,那裡的風景很漂亮,有山有海,旁邊有一條南海大溝,這條大溝很長,一直蜿蜒來到蓮池潭,竹仔腳過了大溝就是桃子園。昭和四十四年日本人說要蓋軍港,大家就被趕出來了。

阿嬤你們是怎麼搬出來的?阿嬤說,要搬離開竹仔腳的時候,大家都很捨不得,因為當初生活簡單,經濟並不富裕,房子都是用竹子蓋的,叫做竹仔腳厝。大家把竹仔腳厝拆一拆放在牛車上,就搬出來了,有些搬到部後去,有些搬到跟桃子園人搬到新莊仔去。

而原本以農漁為生的家庭,在離開故鄉之後,阿嬤才十幾歲就得每天到合板廠去工作,跟男孩子一樣去做粗活維持家計。甚至結婚之後搬到洲仔,為了養活家裡的孩子,還得去市場跟人家賒米、賒菜…,才跟阿公把這些孩子養大,也才有我們。

990331xiaguma-300.jpg

阿嬤與小姑媽.背後為竹仔腳厝

三十多年前,我一歲的時候,阿嬤跟我們離開了洲仔搬到鐵路的東邊,以前這裡是我們的田地,在二十九期土地重劃以後,現在它有個現代化的名字,叫『高鐵路』。某日,跟阿嬤提起跟新下里回桃仔園的事,之後阿嬤看見我就會對我說,什麼時候我可以也去裡面看看。

遠在左營軍港內的『竹仔腳』,歷經了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的建設,早已成為海軍停泊船艦的軍港,左營對我來說,除了小時候在鐵道旁趕鴨子、在農地裡烤蕃薯的經驗外,相信與許多人一樣,一直以為左營代表的不是舊部落,再不然就是現在化的高樓大廈,更別說『海』的樣子,尤其是對於近十年左營的發展,我想很多人早已經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了。

在這十幾年裡面,除了聽家裡的阿嬤說説年輕時候的故事,也完成了村子裡的口述歷史,去年更協助了新下里完成桃子園遷村七十週年的口述歷史。而在這些過程裡發現,原來大多數的長輩,都對那片消失的海,還有消失的故鄉,抱著相同的願景跟希望。

(作者為高雄第一社大主任秘書)

(第一社大進行「桃子園遷村」口述歷史的過程,請點選這裡閱讀)

延伸閱讀:桃子園的遷村路─70年的歷史

【認識未來的大高雄】系列講座

高雄市是台灣少有的工業城,它如何形成,對城市有何影響,以及它帶 來的文化及困境為何?下一步,高雄該往何處去?身為高雄市民,我們該瞭解我們的過去,更進而參與並決定未來的發展。

【認識未來的大高雄系列講座】

講座地點:高雄第一社大1F視聽教室(前金國中後棟-六合二路278號)

參與人數:30人     講座時間:晚上7:00~9:30

收費方式:全程免費.可參與單場講座也可以全程參與喔!

歡迎來電報名07-2518200

共計六場講座:

第一場:5/3(一)王御風老師 

講題:何去何從的打狗城

講座內容:工業高雄的發展、困境與未來

高雄市是台灣少有的工業城,它如何形成,對城市有何影響,以及它帶  來的文化及困境為何?下一步,高雄該往何處去?身為高雄市民,我們該瞭解我們的過去,更進而參與並決定未來的發展。

第二場 :5/10(二)劉秋兒老師

講題: 打狗∼行走的學校

講座內容:一個使用簡單的方式來調整行為慣性的親身體驗;一種內心的感覺之旅…

第三場 :5/17 (一)周克任老師

講題: 水源視野在大武山而非柴山!—論縣市合併後,對於水資源的公民參與意識之建議

第四場 :5/24(一) 丁勇言老師

講題: 高雄,賺食人的好所在

第五場:5/31(一)李重志 老師

講題:同一屋簷下?縣市合併之後的空間佈局

第六場 :6/7(一) 李宇軒老師

講題:找尋愛的公共空間

講座內容:在公園、在街道、還是在市府廣場前?城市有無公共空間?由誰在使用著?好用嗎?有沒有其他較有人情味、有愛的公共空間?在本課程介紹中,我將舉個人觀察的例子,向大家說明高雄這些公共空間要怎麼找、怎麼珍惜!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 專員:劉孟佳
電話:07-2518200
住址: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278號
信箱:bolion2001@yahoo.com.tw
bolion2001@gmail.com
社大網址:khhcu.sam.com.tw
共同購買部落格:khhcu.sam.com.tw/blog/

金年尚虎-老房子的春聯揮毫記事

一棟外牆單調斑駁的老房子,雖然不怎麼起眼,水泥橫樑上漆著顯眼的「打狗港都文化藝術倉庫」,從多變的屋頂樣式,仍可窺見其當年的美麗樣貌。老屋的主人選在過年前夕,舉辦了「虎年之福-書法家吳瑞蘭在老房子揮毫」…

990219laofangclipag-400.jpg

農曆年前夕,高雄沉寂的哈瑪星老街頭,浸淫在冬日暖暖下晡時刻的一棟老房子,過年的熱鬧氣氛,稍稍的從它的年老屋身中傳了出來……

clip_image004

「春聯」亦稱春貼、門對、對聯、對子、桃符等,係以對仗、工整、精巧、簡潔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或紓發美好願望,具有祝頌性、時效性與針對性。

每逢春節,無論鄉村或是城市,都可見家家戶戶貼上大紅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春聯習俗起源於五代,於宋代成形後,明清開始盛行至今,是華人文化中特有的重要習俗。

clip_image006

在老房子中舉辦春聯揮毫活動?有一種十分新奇的感覺。

在一棟外牆單調斑駁的老房子,雖然不怎麼起眼,規模還算不小,水泥橫樑上漆著顯眼的「打狗港都文化藝術倉庫」,屋頂覆著鐵皮,但是從多變的屋頂樣式,仍可稍微窺見其當年的美麗樣貌。

clip_image008
大家為了填寫學習單,努力尋找著答案

老屋的主人選在過年前夕,舉辦了「虎年之福-書法家吳瑞蘭在老房子揮毫」,邀請來書法家吳瑞蘭老師,應該也算是場社區小活動吧!民眾可以索取限量的免費手寫春聯,但是有個小小的條件呢,就是要填寫一份小小的學習單,學習單內容頗簡單,題目都和展覽空間中的古老物品有關,是以增進大家知識為構想所設計,十分有趣,一旁也設有體驗席位,讓民眾也能試著書寫屬於自己的春聯。

clip_image010
近距離一睹大師的揮毫丰采

clip_image012
情侶相邀來體驗揮毫

clip_image014
外國朋友也來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古老空間所飄散出的,除了原有的復刻氣息、馥鬱的百合花香和紅宣的香氣外,還多了那麼點墨香,渲染著整個空間。漸漸的,進到老房子的人多了起來,有的是街坊鄰居,有的甚至從較遠的地方來到這兒,有些是夫妻檔或是情侶一同來參加,還可以看到同學結伴來體驗揮毫,也有外國朋友的到來,整個空間好不熱鬧。

clip_image016
自己寫春聯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原來就已經有不少精采故事的老房子,又聚集了從各方到來的小故事。活動中的一位女孩,在體驗席上寫了「撐腰旅行」四字,筆者似乎怎麼沒看過有人書寫過這四字,原來這是那位女孩第一次的一個人旅行,她覺得老房子好精采,而且這次活動讓她又有了喜歡寫書法的感覺;另一位女孩則寫下了「春旅鼓山」,她是從府城台南前來參加活動,這是她第一次那麼深入的了解這座城市的一個區塊。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20
小朋友也來體驗揮毫

持續了整個下午的熱鬧氛圍,在和夕陽打過照面後,畫下了句點,哈瑪星街頭又再度逐漸寧靜了下來,亭仔腳下似乎還嗅得到那麼點紅宣的香味,這該是過年的味道吧,家家戶戶亮燈的此刻,多了一份年味。

現代勞碌的城市中,已經較少人有貼春聯的習慣,在日漸重視文化的台灣,看來是有些可惜。這次活動除了傳遞給大家老房子再利用的概念,也希望能延續貼春聯這項重要習俗,讓在地的文化傳承能夠生生不息。

高雄市單車道行不行?社大學員來檢驗!

西臨港線獨特的田園鄉村風貎,洋溢著輕鬆自在的氛圍,有人曾經以「嘴角上揚就是一種幸福」來形容騎在這條高雄市特有的自行車道上的感覺,擁有一條結合河海景觀的自行車道是高雄人的幸福。 騎乘自行車是…

前言:

當全世界都關注「綠色環保救地球」等議題,建設綠色城市,已成為當前城市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然的戰略選擇。都市匆忙的步調不免讓生活流於表面化,緩慢的生活步調,卻讓我們有機會抬頭看看雲,用腳感受土地的起伏,呼吸街角的味道,觀察生活周遭的細微改變,與這個城市以及生活其中的人們有更深入的對話,因此近年來風行的「慢活」,對高雄市民而言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真實的生活。

目前台灣自行車道系統,依據行政院體委會「台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計畫」及各縣市政府重點法展計劃,已分類為環島性、區域性、地方性等的自行車道系統。在國內爭相規劃自行車專用道路,發展地方觀光產業之際,規劃設計單位大多著重於硬體建設,而較少從環境與遊憩的需求面來進行分析與評估,也未從用路人實際騎乘空間的整體滿意度來規劃設計。

自行車作為休閒運動工具此種自行車類型之功能以服務休閒運動為主,亦即是提供居民休閒運動的空間,因此必然串聯都市中的重要休閒場所、都市公園綠地以及近郊風景名勝,此類自行車之設置常常配合觀光旅遊為賣點,除了提供當地居民日常休閒之外,亦同時與觀光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高雄市政府從陳其邁代理市長時期,以打造城市單車網絡,極力推動環保生態城市,進行一場環保又健康的「綠色革命」的理念下,即著手規劃、設置自行車道。市府近幾年努力增設自行車道結果,估計沿著愛河、前鎮河、後勁溪河道及旗津海岸,總共已建構長達105公里的自行車道,預計在2009世界運動會前達到180公里。

高雄市政府更在捷運通車後,為鼓勵更多遊客和市民加入騎乘單車的行列,特別印製「高雄達人雙輪戀」小冊,並依據「體能挑戰度」規劃出七條自行車道暢遊高雄的路線,立意雖美,但是否真如文宣所說的「名符其實」則有待以實際行動加以探究。

針對這七條連結山、海、河、港的自行車路網,本校特別推出系列專題報導,由公民記者鄒美華、曾美君及陳清泉三人與市民朋友共同體驗高雄的城市魅力之美,同時也對車道舖面的舒適度、安全性以及沿途景觀進行深度檢視,適時提出改善建議。

980114-1-gaoxyungz4-400.jpg

高雄市政府用心推動的單車政策,鼓勵市民愛用綠色交通工具(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二、連結海河景觀的西臨港線

為配合2009年世運會,營造健康環境,高雄市政府從去年開始建構長達180公里的都會自行車系統,目前已完成105公里,預計明年世運會舉辦前全部完工。

己完成的路線系統有「旗津環島踩風自行車道」、「愛河連接蓮池潭自行車道系統」、「後勁溪自行車道」、「西臨港線自行車道」、「博愛世運大道」、「美麗島大道」、「前鎮河自行車道」,涵蓋了高雄著名的觀光景點和都會精華區,每個自行車道系統各自獨立,又可相互串連。完整一趟騎下來,既能健身,又能充份深入港都角落,已成為不少外地民眾觀光高雄的新旅遊方式。

首先就從「體能挑戰度」列為二顆星級的西臨港線自行車道開始。

「西臨港線自行車道」位於蓬萊商港區11、12號碼頭(真愛碼頭)旁,西臨港線自行車道原本是一條讓人逐漸淡忘的臨港線舊鐵道,在高雄市政府的改造下,成為一條具有獨立動線的自行車道。是利用台鐵原來西臨港線1260公尺舊鐵道所規劃,向西延伸串聯鼓山哈瑪星、西子灣中山大學、壽山、鼓山輪渡站等景點;向南從15-22碼頭凱旋路口,包括五號船渠、新光碼頭、海岸公園等,全長5.5公里,行經路線為漁人碼頭→七賢路底→香蕉棚→駁2藝術特區→鹽埕觀光碼頭→真愛碼頭→西臨港線跨河鐵橋→光榮碼頭→星光水岸公園→成功路→凱旋路,終點就在夢時代購物中心。

980114-2-gaoxyungz4-400.jpg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網站pwb.kcg.gov.tw/index.asp

在高雄市騎乘單車,最迷人也最具特色之處,就是河海相連的景觀。

「光榮碼頭」,原是海邊路上的13號碼頭,這兒曾經是軍用港口,除役後的13號碼頭,近來成了熱鬧的燈會場地,元宵的海上水舞和煙火就在光榮碼頭登場。原來的12號碼頭,改名為「真愛碼頭」,原是一個散裝貨輪碼頭,但隨著貨櫃輪興起而逐漸沒落,市府交通局向交通部港務局租借12號碼頭,推出整合12號碼頭整體開發計畫,延續愛河水岸休閒觀光活動。

白色的雙風帆的造型的「真愛碼頭」,分別對著高雄市區及旗津渡輪碼頭,象徵高雄市與海港對話。往返真愛碼頭及旗津漁港之間的「真愛輪」與「光榮輪」,也規劃為常態性固定觀光航線,成為高雄另外一個重要的觀光交通工具。

「駁二藝術特區」包含駁二倉庫(P2倉庫)、台糖倉庫(C5倉庫)、月光劇場及藝術廣場。「駁」-載卸貨物之意,照倉庫編號,「駁二」係指第二號接駁碼頭。駁二倉庫建於民國六十二年,原本是港口倉庫,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裡面。台糖物流倉庫據推測應於日治中期,開闢蓬萊商港區之後所建。

近年來,這些舊倉庫因使用功能消失而閒置。一群熱心的藝文人士,於民國九十年五月八日成立「駁二藝術發展協會」,並開始推動駁二作為愛河文化流域的開端。後來,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承租了駁二藝術特區,希望將此處改造成具特色之藝文中心,促進高雄成為國際化的藝術海港城市。「駁二藝術特區」包含駁二倉庫(P2倉庫)、台糖倉庫(C5倉庫)、月光劇場及藝術廣場。「駁」-載卸貨物之意,照倉庫編號,「駁二」係指第二號接駁碼頭。

駁二倉庫建於民國六十二年,原本是港口倉庫,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裡面。台糖物流倉庫據推測應於日治中期,開闢蓬萊商港區之後所建。近年來,這些舊倉庫因使用功能消失而閒置。一群熱心的藝文人士,於民國九十年五月八日成立「駁二藝術發展協會」,並開始推動駁二作為愛河文化流域的開端。隨後,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承租了駁二藝術特區,希望將此處改造成具特色之藝文中心,促進高雄成為國際化的藝術海港城市。

参、瑕不掩瑜的硬體設施

記者特別利用與在地的Mobil 01小惡魔車隊成員約騎的時間,實地跟著車隊來一趟單車之旅。利用集合出發前的空檔,與車友不拉揚LDS(聊天)時,不拉揚表示,車隊先前已針對全市的單車道進行實測,包括舖面8.5、動線7.5、寬度8.5、景觀7、障礙8、整體8,總得分47.5(單項滿分10分)。整體而言,西臨港線在高雄市目前設置所有單車道中是評價最高的,也是市民朋友最常騎乘的路線,但從車隊的評價看來,還是有改善的空間,尤其是木棧道舖面並不是想像中的舒適。

單車道的設置有一定的標準可循,體委會印行之《自行車道設施設計準則彙編》,就車道的淨寬度、淨高度、坡道、迴轉半徑、排水性、護欄、植裁等都有一致性的標準,用路人不見得懂得這些標準,但在自行車道上漫遊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有在地車隊車友以實測方式對軟硬體設施做出客觀評價,是值得提供市府相闗單位,做為日後維修、整建與增建時的參考。

clip_image004

資料來源:Mobil 01小惡魔車隊提供,參考網站:http://fserow-shelves.blogspot.com/2009/02/20090222.html

據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人員表示,西臨港線自行車道的增設工程內容,包括既有環境整理,自行車道系統施作,木棧道及彩色瀝青舖面,自行車停車架、休憩木涼亭、木平台及休憩座椅等相關設施施作,設置夜間照明系統。六座景觀高燈搭配豐富的水霧變化,塑造寬闊獨特的入口地景藝術,入口兩側鋪設木棧道及景觀平台,往北接鐵路橋步道串連真愛碼頭,往南延伸至青年路底,在步道階梯上或坐欣賞夕陽晚霞或駐足眺望海天一色,動靜之間皆變化無窮、美不勝收。

但就自行車道的整體景觀以及基本軟硬體設置而言,是否真如市府官員所說的,能夠滿足市民休閒需求,經記者從漁人碼頭實地體驗、觀察,除配戴安全帽及安全配件屬於個人問題外,對自行車道的整體印象並不如預期,仍有改善空間。

舖面材質 PU道、木棧道、水泥地、人行道(磚塊)
停車設施
地圖標示 有,但部分路段不明顯
設置地點 適中
交通號誌 有專用的交通號誌燈
綠能植栽 植栽短期內尚缺乏成蔭樹木

資料來源:記者曾美君、鄒美華整理

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沿著車道,發現沿途種植多種植裁,如花色鮮艷的馬櫻丹、矮仙丹。還有一個有史以來的大發現,有三棵連在一起的龍眼樹,在七、八月成熟之際結實累累。

採訪途中巧遇一位帶同孫子外出散步的長者張先生,問他對西臨港線自行車道有何看法,那些需要改善或好的地方,這位張先生話匣子一打開,如數家珍般地指出:「好的地方是提供市民一個親近海洋的休閒場所,以前雖然住在只隔一條馬路的海邊路上,卻不能進到碼頭欣賞風景。

至於有待市政府在改善的,則包括:

(1)從十六號碼頭到新光碼頭之間,一邊種植可遮蔭的樹木,另一邊卻只種綠色植栽,如果兩旁都能可遮蔭的林蔭大道,相信更可以吸引市民,願意走出戶外散步、運動,可避免在家耗電。

(2)夏天五點多天就亮,路燈卻要到早上六點三十分才關閉,曾經多次打電話到市府1999專線反應,沒有下文,1999專線形同虛設。

(3)在光榮碼頭有二處閒置空地,已經好幾年空在那裡,一直都沒有綠化,而且有些地方雜草叢生,更談不上美化,任其荒廢,實在可惜又不與整體景觀協調。

肆、充滿熱帶風情的步道

城市綠化程度是衡量一個現代都市是否適合住居的指標之一,以海洋首都自居的高雄市,過去由於過度重視經濟發展的結果,工業化為這個城市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始終為人所垢病。市政府這幾年花費在綠化工程上的經費不計其數,在城市綠化工作上的努力已展現一定的成果,在自行車道籌建過程,也特別列入工程項目中,區內植栽綠美化,並配合綠美化設置自動澆水系統與相關排水設施。

對園藝有深入研究的李先生,陪同記者一路介紹車道兩旁的植栽,一路以身為高雄人擁有一條栽種多樣植物的車道,自豪的說西臨港線自行車道的植栽工程就是市政府綠化城市的典範。步道兩旁種植鳳凰木、欖仁、可可椰子、海棗、蒲葵等熱帶植物,選用鳳凰木延續愛河浪漫亮麗氛圍,欖仁為熱帶濱海植物,秋冬葉片轉紅掉落,營造落英繽紛浪漫景緻,椰子樹樹姿婆娑颯爽,終年青翠,主幹高聳粗壯挺拔,饒富熱帶風情,海棗樹姿粗獷健美,樹冠壯闊美觀,蒲葵生性強健、葉簇樸雅。

列植在光榮碼頭綠廊道讓整體景觀產生豐富層次變化,而可可椰子、海棗、蒲葵等棕櫚科植物的搭配運用,再配植旅人蕉、天堂鳥及艷紅鶴蕉等蕉類植物,除凸顯光榮碼頭整體場域壯闊氣勢,象徵高雄人堅毅不拔的韌性外,更代表南部人的熱情迎賓誠意。

文珠蘭、變葉木、鵝掌藤、射干、小蚌蘭、腎蕨、朱蕉及綠帝王蔓綠絨等10餘種觀葉植物灌木等的運用,除凸顯熱帶地區豐富多樣的植栽生態外,更充分顯示工務局養工處在光榮碼頭景觀綠廊道營造過程中的細膩用心,整體場域色彩格外鮮明悅目,穿梭林蔭之間眺望無邊無際海岸美景,彷彿遠離了都市塵囂與繁忙,讓陽光、綠意、海洋的熱帶風情帶動大高雄活力生氣。

伍、改善缺失持續維修安全上路

西臨港線自行車道之所以是高雄最佳的自行車道,就是因為串連漁人碼頭、駁2、真愛碼頭與光榮碼頭。假日誠然鐵馬川流不息,而平日也有不少利用作為單車通勤過道,因為不用經過五福路、公園路交通瓶頸就可以安全又舒適的往來苓雅、鹽埕、鼓山等三區。

對自行車具有專業,也是在青年路經營自行車店的林先生指出,舊鐵道改成自行車道系統具有以下優點,包括1.動線佳,具通勤之利2.平直好騎3.路權高,少干擾4.施工時不須大動土木,值得市政府未來在規劃自行車道時參考。但是在設置上難免還有瑕疵,部分路段與舊有鐵軌斜交,其中的隙縫會牽引車輪陷落而產生意外,有必要加以補強,以免因此而摔車受傷。

苓中派出所劉姓巡佐說,駁二庫藝術園區往真愛、光榮碼頭的木板單車道有部分木板毀損翹起;有鐵馬族因此摔倒,但遲遲未見市府整修。七賢一路底鐵軌已舖平成單車道,但路中間號誌未拆,影響視線。橫跨愛河鐵道橋下真愛碼頭的單車道坡度陡,夜間光線差。

高雄港一帶終年有海風海水,單車道較容易受損,相關單位維修進度趕不上毀損速度,港區附近的單車道頗受鐵馬族青睞,有港警認為部分路段照明差、視線差、彎度大、坡度陡、凹凸不平或木板「哩哩落落」危機四伏。 苓中派出所副所長柯玉堂說,高雄市政府在派出所後方新完成的單車道有二 處彎度近90度十分危險,加上部分路面不平及夜間照明差,已有多名單車族跌倒受傷。

自行車道安全問題一覽表:

主要問題 路段
路面破損 公園路→真愛碼頭
沒有清楚的地圖說明 除漁人碼頭之外
沒有完善的停車設備 幾乎全程
沒有自行車的維修站 除漁人碼頭及倉庫自行車學校
轉彎處太窄且成九十度角 真愛碼頭→光榮碼頭
夜間照明不足 真愛碼頭→光榮碼頭

資料來源: 記者鄒美華、陳清泉整理

在高雄市頗具人氣的Mobile01小惡魔車隊車友,由於經常在平日約騎西臨港線自行車道,相對於其他用路人,車友的觀察與體驗更真實與貼切。白月(化名)指出,路線的規劃順暢,人車分道,沿途又有不錯的塗鴉造景。不過,前半段真愛碼頭的木棧道騎起來抖抖的,小扣了一點分數。另外,單車道所使用的木板寬度都不足。

從車隊成立就已加入車隊的蛋頭(化名):對木板舖面與夜間騎乘有深刻的感受,他明白說出對西臨港線的體驗心得時指出,西臨港線已經算是高雄自行車道中很好的的一段了,較可惜的是並沒有很積極的看護跟維修,尤其木板路段,有些已經翹起來了,實在很危險。至於晚上燈光不足,這一點實在要體諒,現在騎腳踏車,大部份也是為節能減碳,如果為了晚上騎自行車,而增設路燈,反而有點違背原意了。理論上夜騎的光線是要自已準備的,所以如果要夜騎的話,前後燈、安全帽,請一定要自備。

車友紅色慧星(化名)對車道寬的觀察更深入,木棧道木板大約只有5-10CM左右,加上又在中間切割凹槽以利排水,所以騎車時的震動及噪音都因此加大不少,也使得木板的固定處更容易鬆脫。柴山登山步道的木板寬度約15-20CM,相信這樣的木板寬度用來做自行車到應該能達到減少震動及噪音的效果。

至於另一名車友不拉掦(化名)則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西臨港線的木板車道,是因為木板的關係,還是因為已經被騎壞了?我騎FD-17S去,怎麼手會抖到一個不行咧,騎二次我就認輸不再去了! 個人覺得比較奇怪的是,行人走的是鋪的很平坦的路,自行車走的卻是木頭做的,反過來是不是比較好?木板車道真的很不適合小經車、小折,設計的人看來沒騎單車好看不好騎的單車道。

陸、結語

西臨港線獨特的田園鄉村風貎,洋溢著輕鬆自在的氛圍,有人曾經以「嘴角上揚就是一種幸福」來形容騎在這條高雄市特有的自行車道上的感覺,擁有一條結合河海景觀的自行車道是高雄人的幸福。 騎乘自行車是一項既環保、減碳又健身樂活,適合男女老少,全家一起來的全民運動,如何騎得安全又舒適,是民眾最關切的議題。

從夕陽餘暉到星光點點,騎在有著山、海、河、港四合一優勢的西臨港線上,高雄市民最在意的是路面的平坦與安全,以柏油路面最佳,木棧道最差。至於用路安全以及入夜後的人身安全則是另外的考量。對市民而言,能夠一路平安盡興的徜徉在充滿熱帶風情的城市景觀是最起碼的要求,市政府相關單位是否在規劃時能考量用路人的心聲,讓這條美麗的自行車道成為國際知名的觀光自行車道,成為最具特色的運動休閒路線。

980114-3-gaoxyungz4-400.jpg

(高雄市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

邊城翻新?從內惟看舊聚落之現代衝擊

「邊城」,有個高雄當地的作家─林仙龍,是這麼稱呼內惟的,因其位在繁華城市的邊陲。在我的印象中,內惟是個寧靜的優質老社區,和善的居民、新鮮的空氣、懷舊的氛圍,經過歲月的蘊釀,這歷史悠久的聚落散發著…

許多大都市中,常常可以見到一些開發腳步較為緩慢的老舊聚落,這些老社區是造就大都市的重要角色之一,但由於開發歷史較早,原有的社區機能,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已是不符合現代生活的需求,所以大量的重劃道路、拓建樓房,因而對老舊聚落產生衝擊,使得原有都市的歷史紋理大量的快速消失,現代化的樓房異軍突起,突破了聚落原有和諧的天際線。
982103-neiwei202-360.jpg
老式街屋夾雜著現代樓房

clip_image004
老街上突兀的天際線

以「內惟」為例,內惟是高雄市歷史悠久的老聚落之一,位於柴山山腳下,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開墾紀錄,也是昔日鳳山縣城南方重要的必經之地,聚落內的內惟路,是此地區開發最早的街區,也是當年人們聚集的市街所在,街上可見到傳統式的長形街屋建築,以及各式傳統店舖,如雜貨店、米店、五金行、鐵馬店等。

內惟路街屋兩側後都是座西向東的合院傳統住宅,以小巷弄與市街互通,最富有特色的是,此地擁有三十多座以上的古老水井設施,實屬珍貴。然而於民國六十六年九如四路的開闢,取代了內惟路,成了主要的繁榮路段,使得內惟路及舊聚落區急遽沒落。

clip_image006
古厝的自行整修在現今已十分少見

隨著時代的演進,像高雄這樣的城市亟欲追上現代化的腳步,總等不及剷除他們認為是毫無用處的先民舊物,換上所謂新的現代化風貌。內惟也不例外,早期居民以務農為主,熬過了困苦的生活後,都想住進好一點的房子,便大量蓋起現代樓房。老房子的整修與不整修,成了很傷腦筋的事情,有些居民甚至乾脆拆除重建。

然而,不符合現代機能的老聚落,該要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呢?其實能由居民生活需求分析,透過分級修繕等方式,讓老房子內部適度改建成現代化的居住空間,除了上述的粗略想法,也能透過公共會議的方式,匯集意見,共同組織多贏局面的方案,形成以居民為主體的保存造鎮計畫。

這樣一來除了居民有了改善的居住空間,懷舊空間所散發的獨特魅力,亦能轉變成舊聚落再生的契機。例如在台灣馬祖聚落的保存,就是一個不錯的借鏡。

clip_image008
狹小卻富有風味的巷弄

以往便捷蜿蜒的小巷弄,在現代人看來,對於汽車進出及停放,是極為不方便的,除了地方政府原有的開路規劃,部分居民亦提出拓寬巷道的建議。十幾年下來,內惟老街已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原有聚落的歷史紋路,就如此急劇的消逝當中。如此的問題需要政府部門提出較佳的方案解決,而不是一味的開闢道路,容許汽車大量地充斥在聚落間。

clip_image010
這棟老厝的護龍已剩下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clip_image012
消失的另一大半

clip_image014
此三合院的右護龍慘遭斷臂

clip_image016
消失的屋簷

不僅街屋建築的消失,還有合院建築的悲劇,因為開闢道路的緣故,傳統住宅被開膛剖肚、斷臂截肢的情形並不少見,消逝的數量也不勝其數。走上一趟內惟老街,時常可見如此駭人的景象,老街的表情已不如以往。

clip_image018
因為新巷弄的開闢,再怎麼珍貴的古厝還是抵擋不過怪手摧殘

clip_image020
可愛又有人性尺度的長屋住宅建築

「邊城」,有個高雄當地的作家─林仙龍,是這麼稱呼內惟的,因其位在繁華城市的邊陲。在我的印象中,內惟是個寧靜的優質老社區,和善的居民、新鮮的空氣、懷舊的氛圍,經過歲月的蘊釀,這歷史悠久的聚落散發著甘醇的氣息,我所認知的邊城,是個遠離喧囂,閱讀先民開拓歷史的美好所在。

近年高雄市有很多新建設,欲將此工業城市搖身變為國際港都,在國際化之際,我們是否經回頭看看我們的年輪?當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卻沒有屬於自己的記憶的區塊,這是我們所願意看見的嗎?

clip_image022
前陣子差點被剖半的李家古厝

clip_image024
因為計劃道路的開闢,曾經喧騰一時的李氏洋樓,終究受到保存

隨著文化資產保存的意識高漲,國人大部分都有保存古蹟及歷史建築的觀念,當文化資產瀕臨危機時,時常可以見到有心人士為其發聲,但當面對多數的反對聲浪及政府工程的蠻横,這些可貴的聲音煞時就變得孤立無援。

在內惟,就曾經發生過很多的案例,老厝的下場不是被截肢,就是被消掉大半,最早以前成功保留的案例是李氏洋樓,因為都市計畫道路衝突的緣故,建築物會被拆去半邊,而屋主自發性的團結各個力量,將這棟走過半世紀的記憶,完整的保存了下來;而在今年年初,一座雙護龍的李家三合院,與洋樓居民是同一家族的,亦面臨都市計畫路的開闢,經過了一連串的行動,古厝暫時倖免被拆除。

clip_image026
空照圖中蜿蜒的街道是內惟老街,以及夾雜在街道旁的傳統建築群

當我們的城市完全只有新的,那會是怎麼樣的景況?那就會是座乏味又單調,一點記憶都沒有的的呆板城市。內惟街上異軍突起的現代建築,外牆貼磁磚,大多是形式相仿的樣貌,抹去歷史痕跡,少了豐富多樣的建築表情,總讓人覺得沒什麼興趣,提不起勁來。

舊聚落的保存,不單單只是因為它懷舊的美感,而是反映這個聚落的生活足跡、歷史文化的傳承的價值,且維持時空的延續性,讓後代也有機會一睹先人所留下的珍物。新的、現代的可以建立,舊的也要有機會得以被保存,這般新舊交融,多樣又和諧,有著歷史演進的年代魅力,才能展現這座城市的深度及豐富的生命力。

clip_image028
請給古厝一個天空

期望內惟能有個美好未來,讓大家都能閱讀到這座城市的內涵。

(本文作者為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學生)

別叫我外籍新娘─南洋姊妹蘇科雅

「大家猜猜看,我的家鄉在哪裡?」她笑盈盈的賣著關子,我們從她的膚色,打扮,臉型,包括那顆醒目的黑痣,便你一言、我一語的猜著,印尼、泰國、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通通不對,我家在柬埔寨,就是吳哥窟的所在…‥」。

初次看到蘇科雅,手持小蜜蜂,面對近二十名的陌生訪客,侃侃而談她和南洋姊妹會的點點滴滴,那一襲異國情調的白底花紅襯衫,襯出棕紅膚色,一張圓潤的富貴臉,配著濃眉大眼,和一顆不偏不倚,點在印堂上的大黑痣,老實說,對我而言,那是很震撼的。

SONY DSC
蘇科雅。(站立者)

幽默有趣的話題,和用詞恰當的語調,緩緩在空氣飄蕩,自信的流露,掩蓋過室外傳來像機關槍掃射般噠噠噠的噪音。那台正挖著馬路的機器,無論如何也不會喧賓奪主的。一行人便就ㄇ字形桌子圍坐著,一邊翻閱著期刊,奮筆疾書,誰也不敢輕忽。

假如說不看本尊,光聽聲音,我會以為那是個訓練有素的講師或DJ之類的人物。姻緣未一線牽時,她和我們的血統語言,八竿子打不著,嫁到台灣才十一年,國語說得俐落,叫人十分佩服。

「一開始我叫叔科雅,後來常有人喊我柯雅淑,起初我不知要回應,後來跟別人解釋我的名字,最後才知道被搞錯的原因了,乾脆把“叔”改成“蘇”,名字變成蘇科雅。」開場白,她就向我們介紹她名字的由來,引得哄堂大笑。就這樣輕鬆的打開話夾子,一行人洗耳恭聽,深怕遺漏了什麼。

「大家猜猜看,我的家鄉在哪裡?」她笑盈盈的賣著關子,我們從她的膚色,打扮,臉型,包括那顆醒目的黑痣,便你一言、我一語的猜著,印尼、泰國、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通通不對,我家在柬埔寨,就是吳哥窟的所在…‥」。

接著,蘇科雅娓娓道來成立南洋姊妹會的緣由。行單影隻遠渡重洋,來到人生地疏的地方,成為台灣媳婦,置身一個迥異的文化中,是何等的勇氣啊!

不同的膚色,怪異的腔調,總會引來側目,「外籍新娘」,社會上有人如此稱呼這批新移民,好像意味著來自落後貧窮沒文化的地區,這是台灣社會對這群台灣媳婦的污名化言語,事實上,他們也感受到許多不平等待遇,光是要拿一張身分證,便要通過高難度的語言測驗,她形容連博士生都無法得高分的題目;和有些嚴苛財物證明,「沒有錢,不能成為台灣人。」

因此,她和幾個異國姊妹,加上本地一些熱心朋友,合組南洋姊妹會,希望為更多姊妹爭取應有的福利,並幫助她們加速融入本地生活中。

DSC04697
吳茂成老師帶領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拜訪南洋姐妹會。

我從蘇科雅的言談舉止中看出她的智慧和毅力;從南洋姊妹會出版的會訊中,訝異那股深厚的文化功力,簡潔流暢的文字表達,直令我汗顏。她說,「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要叫我新移民女性。」

我心想,如何稱呼你,都無法掩蓋你的光芒四射啊!台灣的角落不是到處散落蘇科雅的影子嗎?打開收音機,那個談笑風生的DJ,正說著我不懂的語言呢!

(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美濃行暨拜訪鍾鐵民老師記事

紀念館不只是植物豐富,鳥況也很好,笠山上方有四隻大冠鷲盤旋,房屋前方相思樹有五色鳥擊木魚的咯咯聲,可能枯樹洞裡有小寶貝,好想去看,但是重頭戲上場了,騎機車的吳茂成老師來了,綁著頭巾果真很帥氣…

在吳茂成老師的帶領下,高雄市「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與「旗美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進行交流,並拜訪台灣文學家鍾理和先生之子—-鍾鐵民老師,請益寫作技巧。

先生參加社大的公民新聞寫作班以後,就常聽他說:「我們的吳茂成老師很年輕,很會教寫作,他每次都從台南騎機車來高雄教我們,帶我們出去採訪都是學生開車,老師騎機車…」這樣的年輕人真是難得,心想有機會一定要看看,機會終於來了,六月二十九日就與公民寫作班同學一起去美濃拜訪鍾鐵民老師。

六月的天氣實在熱,早點出門不必受塞車之苦又比較涼爽,六點多就從高雄出發,一到美濃就去中正湖先繞一下,從資料上得知,美濃中正湖,原名中圳埤,位於羌子寮溪、大坑溪匯流處,美濃老一輩都習慣稱做埤頭下,民國45年先總統 蔣公蒞臨中圳埤,欣賞湖光山色,地方人士乃改名「中正湖」紀念,民國85年又改為「美濃湖」。

二十九日一大清早,湖邊很安靜,就只有我們兩個,遠山疊翠、水波盪漾、倒影搖晃,步道整理的很平順,一幅鄉村景色圖畫,非常的祥和,但是非常的可惜,步道下面一大片布袋蓮,沒有美麗的花朵,卻有數不盡的塑膠空杯子和垃圾,真是煞風景;每次看到風景區被污染,心裡都會想,台灣的同胞啊!台灣人被日本統治時代被罵「不識字兼沒衛生」,現在教育普及,大學生一堆,為什麼還是沒衛生呢!?

雙溪熱帶母樹林園,每次到美濃來都會想要進去走走,裡面有很多種珍貴樹木是我不認識的,有寫名稱出來的就順便背一背,沒有寫名稱的看看也好,但是車子剛要停下來,衝出好幾條野狗汪汪叫,電視上曾經報導有野狗咬死路人,好恐怖,每次去爬柴山,看到野狗成群都很怕,但是柴山人比較多,雖然怕還是照常登頂,今天只有我們兩個,還是算了…

在黃蝶翠谷用走路的,追尋蝴蝶蹤影順便運動,黃蝶翠谷,以前因大量種植鐵刀木而盛產蝴蝶,其中「銀紋淡黃蝶」和「無紋淡黃蝶」屬於強勢蝶種,盛產期形成萬蝶飛舞的奇觀,近幾年食草被破壞,標本輸國外,工程破壞環境,蝴蝶不敢來,黃蝶翠谷—-哀!唉!哀!只有一兩隻…

清水是蝴蝶的爹,花朵是蝴蝶的娘,沒爹沒娘如何健康,環境優良蝴蝶翅膀揚,破壞環境蝴蝶跑光光,希望大家把環保倡,讓萬蝶飛舞再開張,你欣賞我欣賞,大家樂洋洋。

鍾理和紀念館,來了三次,第一次是同事戶外活動,很久的記憶了,已經模糊,只記得擠進一堆人,看資料與手稿都是走馬看花;第二次是自己帶團進來,人都還沒走入文學步道,就聽到客人在催「走快點啦!」,石碑上的詩句,好像要用台語唸,「妳來唸!」我不管會不會唸,都要唸,因為我是導遊,有幾首詩用台語可以唸得通順,但是有的還是唸得很拗口。

每次來的學習都不一樣,這次是跟先生來學習鍾鐵民老師的寫作技巧,沿著文學步道小徑走進去,植物有椰子、朱槿、朱焦、七里香、春不老、仙丹花、鵝掌籐、羅漢松…,一顆大樹三出複葉,葉卵狀橢圓形是什麼樹,問裡面小姐說不知道,問導覽人員也不知道,鍾老師來了,有同學幫忙問了告訴我,

那棵樹名字叫「大王果」,我回家後查電腦它的正名叫「山陀兒」,別名叫大王果,是熱帶果樹,果可生食、製果醬、果汁。枝葉濃密,適作園景樹、行道樹。

又認識一種植物,希望下次認得它。紀念館不只是植物豐富,鳥況也很好,笠山上方有四隻大冠鷲盤旋,房屋前方相思樹有五色鳥擊木魚的咯咯聲,可能枯樹洞裡有小寶貝,好想去看,但是重頭戲上場了,騎機車的吳茂成老師來了,綁著頭巾果真很帥氣,年輕有為,帶領大夥開始採訪鍾老師。

981118-zhugtiemindsc04-360.jpg

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與鍾鐵民老師在文學步道上合影。

鍾老師和藹慈祥有問必答,他說,寫文章要有主題,自身經驗最重要,要讓人看得懂,需要的情節要建構,不需要的情節就放下。但是什麼是需要的情節,什麼是不需要的情節,這個學問可大囉!我可能要發很大的精神認真學習才能瞭解。

有學員再問鍾老師,寫作要寫些什麼呢?他說:「太多了,如喝一杯茶、做一件事,連學腳踏車也有很多題材可以寫,老師也講一些他偷學腳踏車的故事,精彩萬分。」

這次的學習之旅受益良多,謝謝兩位老師,將博大精深的學問,無私的告訴我們。DSC04624

鍾鐵民老師談寫作技巧,就像在說故事一般,相當吸引人。

(高雄市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

鳴海山(扇平古道)踏查記

當穩健的步伐踏在舖滿枯葉的步道上,你會察覺這步道是有生命的,是生生不息的。枯葉化為大地的有機肥料加充沛雨水,不受人為干擾的植物長的多麼茂盛,能走在此樹林下是何等的幸運,當山嵐四周飄來…

當各車來到國道10尾端(旗山)集合點,眼前一晃,哇咧—有多位美女足下登拖鞋or涼鞋,今天不是要爬山嗎?心中一堆問號打從心底讚嘆,小妮子們有夠嗆,佩服!佩服!

要到五公廟,之前的8.5K長產業道路,其路況真是難為寶貝車,底盤碰觸礫石的哀嚎聲陣陣傳來,令人不捨。此時空氣中飄來一股燒焦的味道,像似車子避震器受不了激烈震動摧殘而發出抗議,還好車隊平安抵達五公廟,稍稍消弭不安的情緒。

因路況不良,在這急升坡道上也沒有愜意心情去欣賞車外的山景,但可以告慰是路旁兩側樹林上,台灣熊蟬求偶聲響惻天際,當下引擎聲、蟬聲、鳥聲、風聲構成一幅飄浮的樂章。

五公廟前整裝完畢,發現小妮子們足下悄悄換上登山鞋,哇!太聰明了。真是不可小覷台灣女子聰明才智。

出發前春智老師講解此段古道的來龍去脈,讓夥伴們探訪此段古道先有概念,到達有遺跡處再作詳細敘述,才不會發生相迕,其內容約類同(摘自扇平園區解說牌)如下所述:

「日治初期,日人在今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後方的山頂稜線,開闢了警備道路,從茂林大津橋附近,沿稜線上真我山、網子山、鳴海山、南鳳山,一路延伸並越過邦腹溪,來到藤枝寶山村附近,下切寶來溪,再上到小關山林道,越嶺後在桃源鄉接上日後開闢的關山越嶺道,(即今南橫公路的前身)

全長53公里,設置了54個駐在所和分遣所,並在各通道的交匯處,設置檢查哨,管制進出番界人員,並沿警備道路設置鐵網,通上電流稱之隘勇線,此隘勇線是生番與熟番的界線。」

其名稱亦從日治時期命名沿用至今,引用自日本東海道之地名。

在中低海拔的山區植物相非常豐富,此處也不例外,沿路最忙碌就是春智老師,一方面排解學員所提植物問題,另一方面把自己所見到事物分享給學員。

五公廟這片潮濕樹林內,最先以優美姿態出現眼簾是依附於樟樹簇擁的「簇生鬼傘」蕈類,接著這趟古道漫步中出現許多蕈類長於枯葉或枯木上,類種繁多,我只攝取較有特色者與夥伴分享,

以下照片皆為「非摺菌類」,靈芝科的「樹脂大孢芝」。多孔菌科的(囊孔附毛菌)特徵:乳白色、無柄的菇體,狀似扁平的扇貝。多孔菌科的(三色擬迷孔菌)特徵:菌蓋背面有摺無孔,淡紫褐色、無柄的菇體表面不怎麼光滑。照片也是多孔菌科的(黃柄小孔菌)特徵:外觀看來就像把小傘被風猛吹開了花似的,菌蓋表面則有美麗的環紋裝飾。

981113-shan4bc2bcac5ec3-360.jpg
簇生鬼傘

囊孔附毛菌
囊孔附毛菌

三色擬迷孔菌
三色擬迷孔菌

黃柄小孔菌
黃柄小孔菌

滿山是青翠植物,要在短時間內一一認識它,是件高難度的工作,此次重點放的地方;1.花型美麗且有相似者,可做比對。2.特殊花及種子。3.植株差異大,卻是同科。以上植物認識有春智老師解說及對照圖鑑而獲得認知,如有錯誤的有請夥伴幫忙修正,謝謝啦!

為什麼選倒地蜈蚣及曲莖馬藍?比照圖片兩者差異很大。當時曲莖馬藍是在樹林內看到,光線不是很好且又是紫色,第一時間反應感覺此花跟林外在地上爬的紫花很像(當時不知兩者名稱),回來做功課(拿圖鑑比對),再回想兩者生長環境不同,之後更確定它們的稱呼。

倒地蜈蜙
倒地蜈蚣

曲莖馬藍
曲莖馬藍

此雞屎樹在步道旁很多,很好奇問春智老師,他不加思索說雞屎樹,真是佩服。我心中想著外型差別這麼不同,怎麼會都是雞屎樹呢?詳閱資料後得之它們共通性︰常綠灌木,搓揉後常有臭味,葉對生,厚膜質革質,羽狀脈,先端常驟凸漸尖,花腋生,分佈低海拔山區闊葉林中。

密毛雞屎樹
密毛雞屎樹

圓葉雞屎樹
圓葉雞屎樹

看這兩張照片大家都會立即脫口說:「秋海棠」,但再細一點的稱謂可要發些時間查閱資料,光從花及蒴果來辨別它正確名稱,耗掉我不少時間,而且還未認出來,多麼沮喪!

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在台灣有12種,跟圖片類似者有以下三者;1.南台灣秋海棠、葉常裂,不規則齒狀鋸齒緣,粉紅色花,果三角形,具三翅,是高雄扇平特有種。2.巒大秋海棠、葉緣具不規則小裂片,植株銹色絨毛,葉歪卵形,果三角形,具三翅,成熟時紅褐色,中低海拔植物。3.台灣水鴨腳秋海棠、植物型態跟以上二者差異不大,特色蒴果三翅其中有一翅較長。

秋海棠科1
秋海棠科1

秋海棠科2
秋海棠科2

因照片沒有把全株詳細紀錄,以致沒有肯定答案,不想耗時間在這裡,以後我見到直接稱它為「野秋海棠」。該張差點誤認為,蓼科-扛板歸:特色是帶刺的莖、葉柄及三角形葉片。我是被三角形葉片所誤導,還好及時發現此圖片花及瘦果不同與扛板歸,在重新找圖鑑確定它是蓼科-刺蓼,是它的花,讓我正確認識它。

植物說了那麼多也該回到本次課程主題:體能訓練吧!

許多人視登山健行是件苦差事,幹麼沒事走路流了滿身汗,不如呆在家中看電視吹冷氣也是過一天呀!自找苦吃,這是在柴山帶高中生上解說課深深感受著。

不了解自然的人,生活感觸也沒什麼好新鮮的。當穩健的步伐踏在舖滿枯葉的步道上,你會察覺這步道是有生命的,是生生不息的。枯葉化為大地的有機肥料加充沛雨水,不受人為干擾的植物長的多麼茂盛,能走在此樹林下是何等的幸運,當山嵐四周飄來,輕敷著細胞,清涼的感覺活化整個身軀,行走如柔軟般地毯上,腳下有如按摩觸感,沒到此地是無法體會的。

到達網子山的三角點,眼前的景象,讓我想起一句名言:『老爸,我把這山頭攻下來了』。是美化環境呢?(五彩繽紛)或是證明「輸人不輸陣」?抑我想太多呢?

在此地休息及午餐時,有五人一組的山友已經擺開陣勢享用豐盈的野餐(連烈酒都帶上來),依照這組人上山的習性應該純運動耗多餘熱量,可是這餐吃下去的卡路里比上山所消耗的卡路里還多,難怪這組男性山友,腰圍粗如樹幹,真是浪費這蓊鬱山林。

此行目的地-鳴海山呢?心中的疑惑看到小指標時才得知它遠在65分鐘路程,夥伴們也不能懈怠,急急背起行囊上路了。當這標示牌出現眼前時,剛剛走過疲累感都消失無影無蹤,夥伴們個個生龍活虎。

原想在這制高點觀賞荖濃溪美景,但悠悠而來飄渺雲霧遮擋視野,不能如願,就待下次有緣再相見了。

(高雄市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

一人一袋米,支持農民站起來

社大長期關注合作的有機農友中,有許多幾乎農作與機具全毀,目前他們手頭上沒有重建的現金,但是卻有可保存的米,農友真正需要的不是物資的資源,而是大眾後續支持的力量,社區大學發起「一人一袋米,支持農民站起來」…

0822補充報告:

由衷感謝大家支持~今日與農民的了解出貨狀況~大家都已經可以開始可以自行接單了…所以孟佳將公開美濃與鳳山產銷班的電話讓大家可以自行打電話去訂購喔!

美濃有機米產銷班:07-… 邱德森或劉傑興,鳳山有機米產銷班:0921225175 0932768396 陳家成大哥…謝謝大家。

0814補充報告:

感謝大家熱烈支持,目前農人正在努力碾米中,這個活動會持續一直下去,只是要請後面的朋友稍等一下,您可以先登記,米一碾好就會立刻通知大家,請持續支持高屏永續栽培的農友!

───────────────────────────────────────────────────────

用您最實際的行動,協助農民重建,我們希望資源能給予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只需要一個看得見的未來。

活動緣起

莫拉克颱風的來襲造成台灣農業重創,受災最嚴重的區域均集中在高雄縣與屏東縣的沿海地帶及山區鄉鎮,其中受創最深的首推南部的在地農民,這一群農民耕耘了大半輩子的努力被大水淹沒,連基本居住的基本需求都不能被保障,再次凸顯長久以來城鄉差距的問題。

慶幸的是,自風災發生後,民眾自發性的動員,各團體積極投入災區物資募集與救助工作,我們看見了許多溫暖的力量。

但撇除受創最嚴重的山區,還有更多媒體大眾看不見的角落,像是社大長期關注合作的有機農友中,有許多幾乎農作與機具全毀,目前他們手頭上沒有重建的現金,但是卻有可保存的米,這一群農友真正需要的不是物資的資源,而是大眾後續支持的力量,

社區大學發起「一人一袋米,支持農民站起來」,就是希望支持這一群農民一個可以看見的未來,保留捐助資源給真正需要的民眾,而透過實際購買購買農民手中仍有的米,成為支持農民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時間:98年8月15日下午3:00~6:00

地點: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校本部(高雄市立前金國中後棟-六合二路278號)

現場活動內容

*一人一袋米,支持農民站起來

1.美濃與大寮有機米預購中。

品項:白米 每袋2KG裝-200元

糙米 每袋2KG裝-200元

(活動當天現場取貨,如當天不克前來請於三天內至社區大學領取)

外縣市滿15包可免運費宅配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 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278號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 專員:劉孟佳
信箱:bolion2001@yahoo.com.tw
網址:khhcu.sam.com.tw
共同購買部落格:http://khhcu.sam.com.tw/blog/?163

980812-qishag2494-3601.jpg
美濃農民啟尚哥。

微風市集─以行動支持高屏農友

這次微風市集農家產地被強大風雨摧殘,農產品損失慘重,農場設施損毀,雖然產地損害嚴重,但有些農家在颱風之前有搶收作物,因此本週微風市集照常舉行(8月15星期六),各攤位視情況自由參加,希望喜愛微風市集的朋友…

莫拉克颱風-微風市集產地及生產者情況

截至目前為止,尚有三位市集夥伴尚未取得聯繫,分別是甲仙鄉小林村陳秀琴、五里埔鄧素琴,杉林鄉北勢坑林淑盆。

甲仙鄉小林村這次被土石流沖毀,陳秀琴的安危令人擔憂,五里埔地勢較高較為安全,杉林鄉北勢坑聯外產業道路中斷,據大竹崙農場陳世董表示昨日他與當地居民積極搶通道路,剩下五百公尺預計今日可以完成(小地方先前曾刊登過鄧素琴農友的採訪,請見附錄或點選這裡閱讀)。
971206-farmlady-360.jpg
住在五里埔的鄧素琴,目前還未取得聯繫,希望一切平安。

產地被強大風雨摧殘,農產品損失慘重,農場設施損毀,雖然大家嘴裡說沒關係,認為天災是無可避免,甚至還安慰我不用太擔心。不過,我想大家心裡應該在淌血,自己的資金、積蓄全部投資下去,想不到一夕之間,所有的心血都化為烏有,只能說這年頭從事有機農業真艱苦,不僅要面對政府政策(8月1日有機新法),還要對抗天災。

雖然產地損害嚴重,但有些農家在颱風之前有搶收作物,因此本週微風市集照常舉行(8月15星期六),各攤位視情況自由參加,希望喜愛微風市集的朋友繼續支持我們。

(本文作者為微風市集專案經理人)

附錄:最真誠的人情味-側寫素琴姐  文/黃怡婷 

穿過月光山隧道,沿著台21線,近一小時的車程,進入甲仙五里埔,即將拜訪這次農村工作坊-農家體驗甲仙地區的素琴姐。素琴姐為甲仙蔓花生家族成員之一,與先生兩人在五里埔山上以種植香蕉、竹筍、梅子、百香果等作物為主,是日將跟隨著素琴姐的作息,體驗兩天一夜的短暫農村生活。
971206-farmlady-360.jpg
素琴姐

颱風卡玫基挾帶的風雨切斷道路,也打壞山上水管,拜訪素琴姐當天,她與先生在山上正忙著接引水管,想像接水管應是將水管一一接起即可,一到山上卻見一大捆糾結纏繞的鋼索,夫妻倆與親友吃力地整理鋼索。一問才知,從山上接引水管沿著山路需要大量水管之外,亦容易受外在破壞,為了節省路徑與減少阻礙,山上引水人家多半是以鋼索為輔,懸吊水管直接穿越山溝、河谷。

素琴姐說颱風過後山上道路、水管均受土石流破害,天氣放晴後才敢上山。看著他們整理鋼索,天真以為接水管工程已經完成,沒想到一整天四個人的辛勞只架設好前面一小段鋼索,由於午後山區雷聲不斷,又前方大山已開始下雨,估計雲雨不久也會飄至,所以暫緩在山上的工作,整個完成預計還得花上三、四天時間。只不過,卡玫基颱風緊接又有鳳凰颱風即將侵台,前方只見一片土石流的痕跡及素琴姐家的小貨車,接水管的山路是漫長又未知。

P7270294
跟著素琴姐上山接水管
P7270305

颱風對於素琴姐家造成的傷害不只是水管斷裂,前往農地的山路完全被土石掩埋,即使颱風過後已五、六天,仍然遲遲無法到達山地了解農作物狀況,必須優先解決民生"水"問題,以農為業的素琴姐與先生在風災過後被迫暫停農事,也中斷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儘管如此,拜訪的兩天,實實在在感受到素琴姐與先生兩人親切與熱情。

拜訪第一天夜晚,飽餐風味十足的筍粥,素琴姐隨即拿著自己栽種的香蕉請大家品嘗,她說:別看香蕉外觀這麼醜又看似與平地香蕉一樣,吃下去你就知道。綠綠黑黑的香蕉皮包覆香甜QQ口感的果肉,讓大家不停手一根接一根。想起最初遇見素琴姐是在高雄縣政府舉辦農夫市集,那天素琴姐帶來各式各樣的蔬果,香蕉一樣是不討喜的外觀,為了推銷產品,素琴姐主動邀請路過攤位的人吃看看,不吝惜分享她的香蕉,果真,試吃過的客人都願意再多帶一袋。

要如何更具體描述出素琴姐與先生兩人的熱情招待呢?從飯後甜點可見一二,大啖筍粥、香蕉之後,陳大哥(素琴姐的小兒子)端了一大盤西瓜,大夥直嚷著飽了,素琴姐可愛說:多吃水果不會胖又有益身體健康,要大家多吃點。吃西瓜同時,阿伯(素琴姐先生)提了一個茶壺出現,原來當我們與素琴姐飯後話家常,同時阿伯默默到廚房幫大家煮百香果汁,剛煮好的百香果汁飄出香甜的氣味,早已久聞素琴姐家的百香果汁,誰理會肚皮裡是否超重承載,一口氣馬上喝下肚。才正喝下百香果汁,剛好聊到素琴姐另一特產-黑糖,素琴姐馬上提出兩大包黑糖,餐桌上香蕉、見底的西瓜盤、一壺百香果汁、兩大包黑糖,誰的嘴都沒停過,說著、吃著、笑著,這天夜裡,素琴姐與學員們分享過去務農的經驗之外,我們大飽耳福,也大飽肚皮。

大夥享受豐盛又健康的宵夜,圍繞著素琴姐談各種農業問題,清瘦的阿伯獨自在廚房獨自幫大家準備百香果汁之後,馬上又煮了一大鍋綠豆湯,問阿伯這麼晚怎麼還要煮綠豆湯呢?阿伯說:明天大家要幫忙接水管,回美濃之前,先喝個涼再走。近夜半,阿伯仍然在廚房裡翻攪著一大鍋綠豆湯,替大家準備明天點心,貼心的舉動讓人感動不已,如同深夜大家陸續進房睡覺,素琴姐一一巡視每一間房間確定大家都有枕頭、棉被才與先生回房休息。

隔天清晨天剛亮便聽見廚房裡鍋鏟翻煮的聲音,五點多素琴姐早已在廚房炒好兩、三道菜,早早用完餐,準備七點出發到山上幫忙接水管,出發前,大家忙著收行李的當下,卻見素琴姐削起芒果,要大家出發前吃點水果,而阿伯怕大家山上沒有水喝,分給每人一瓶百香果汁。不僅如此,素琴姐把家裡自己種植的南瓜、香蕉、花生等,甚至是人家送的芒果都相當慷慨與大家分享。即使自己農作物受風災無法收成,絲毫沒有減少兩夫妻對於人的熱情與爽郎,談到自費接水管、農作物受災之事並沒有怨天尤人,夫妻兩人仍然樂觀且真誠對面生活的一切。

早上學員幫忙扛水管到山上,使得昨日接好鋼索的部分得以順利在早上架上水管。由於鳳凰颱風又接近台灣,素琴姐擔心住在山上的鄰居-克吏,卡玫基颱風在甲仙造成多處土石流,克吏家正是受到土石流破壞,鳳凰颱風又即將來襲,午後偕著甲仙愛相協會的瑞昇哥與家菁姐一同到克吏家關心狀況。

受到土石流的衝擊,院子不見空地而是滿滿一層的土石,害怕颱風又會帶來豪雨造成土石鬆落,克吏家正整理屋子準備暫時搬住到山下。素琴姐見狀,馬上動手幫忙,看著克吏與伯父伯母只有三人要收拾一屋子的家當,又大家上山有人力,提議先搬大型家具-冰箱到山下。素琴姐的行動總在話沒說完就開始,清空食材一看冰箱內的架子滿是食物解凍痕跡,二話不說便拿到外面準備清洗。短短一個小時搬運冰箱下山,過程中看見素琴姐與阿伯兩人總是先做再說,本來下午要回山上拉鋼索,但是搬冰箱到山下後,夫妻倆人決定再回到克吏家幫忙。

看見素琴姐與克吏家的互動,對於素琴姐願意放下自家的事來幫助他人的舉動深感敬佩,然而素琴姐卻認為這只是一般關心鄰居的舉動,沒有什麼特別。聽見素琴姐這麼一說,可以感受到農村裡相當濃厚的人情味,是不自覺蔓延、流動著,與都市中的冷漠完全是天壤之別,到底誰才是真正富裕呢?

兩天的拜訪素琴姐家,跟著他們夫妻倆人作息活動,隨時都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颱風導致物質生活不便,卻不影響其精神生活,明明接水管工作是相當困苦一件大工程,談到此事並未愁眉苦臉,坦然接受大自然的力量。兩天之中,印象最深刻素琴姐常說:足心適(很有趣之意),每當說起這句話,跟著臉上展露出開朗的笑容,相處時間不長,著實在素琴姐身上看見最自然又動人的生命圖像,也遇見最真誠的人情味。

IMG_6180
素琴姐家的稻田。

其他關於鄧素琴的報導,請閱讀這裡。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