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土地正義,停止浮濫圈地─農民團體與行政院會議1112

雖然行政院沒有給農民具體承諾,但農民們會踏著穩定的步伐,繼續推動修法工作。另方面,已屆成熟的凱稻即將在11/14於美濃收割,這是南北農民大串連的新一波社會行動。

召開記者會,農民團體面見吳敦義院長

本日(12日)台灣農村陣線與捍衛農鄉聯盟一同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公布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苗栗大埔自救會葉小姐表示,由於土地徵收惡法,大埔地區居民至今未走出傷痛,目前仍面臨被強迫拆屋的大埔張先生、以及相思寮未劃入保留區的王錫溪先生與陳正宗先生都有來到現場,顯示政府先前在大埔與相思寮的保留計畫,根本不是從關懷農民、重視農村的角度出發,這些散戶日後的居住權與就業權,都還有一段長長的抗爭路要走。

而為根絕現行土地徵收條例的弊端,本次土徵條例的民間版本特別強調往後徵收案:一、須具體明列出「公共利益」之事由,才可發動徵收。二、實行「聽證制度」,讓開發者與土地被徵收者有充份交換資訊的管道,確保雙方資訊對等。三、實行「完全補償」,充份保障人民的權利(草案內容請點選文末「延伸閱讀」)。

立法院記者會結束後,各徵收區農民代表與台灣農村陣線至行政院,面會吳敦義院長與內政部江宜樺部長,詹順貴律師重申上述民間版法案三原則,強調在徵收案之前,如能有充份的民眾參與程序,可大大減少徵收案日後的爭議與社會成本。

吳敦義院長原則上同意三大方向,責成內政部處理,江宜樺部長則表示,已委託研究案正在進行研究,但吳院長與江部長在禮貌性的回應之後,都不願承諾具體的修法時程。政大徐世榮教授表示,在土地徵收條例新法修正之前,應暫緩目前農地徵收區的開發進度,但吳院長回答:「不可能。」顯見吳院長還有沒意識到農民團結的力量。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質疑政府,在凱稻生長的120天內,民間已經提出務實的土地徵收條例修改版本,而政府呢?雖然本日行政院沒有給農民具體承諾,但農民們會踏著穩定的步伐,繼續努力推動修法工作。另一方面,已屆成熟的凱稻即將在11/14(日)於美濃收割,這是南北農民大串連的新一波社會行動,蔡培慧提醒政府不要錯估農民的意志力。

以下為大埔與相思寮的土地徵收案發展之摘要整理。

iuy-1

大埔現況摘要整理

一、前言

民國99年6月9日凌晨,兩百多名的警力「護送」共二十多輛的推土機、挖土機進入大埔,鏟挖即將收成的稻田;此事震驚台灣社會,也帶起了後續數波農民反浮濫徵收的抗爭,乃至717三千名農民與民眾夜宿凱達格蘭大道,要求政府正視農業發展並於120日內修改現有的土地徵收條例。當時的社會氣氛之下,行政院欲盡速以個案解決;時至今日,大埔徵地案表面上看似解決,實則進入與政府之間漫長的協商過程。而此刻大埔居民的心靈折磨仍持續著,對於不適行政院方案之住戶,仍繼續透過法律途徑爭取權益。

二、行政院「原屋保留、以地易地」方案

行政院於提出「房屋原地保留、農地集中劃設」方案,為大埔自救會所接受;此方案即將住戶原住屋保留(含生活機能建築,如雞舍),並將各戶的農地集中至9公頃的農業區內。

三、漫長協商過程

在行政院提出解決方案後,大埔案在新聞版面迅速消失,但這並非代表事情圓滿解決;從方案公布那天至此時此刻,大埔自救會便開始了與政府單位協商的漫長過程。在這段日子內,自救會居民數度到內政部營建署、苗栗縣政府協調;政府單位也曾派員到現場察看,聽取民眾意見;大埔案徵收區的工程也部份暫停施工。

行政院提出的方案並非完善;位於公義路與仁愛路交叉口的張藥局一家,因政府規畫公義路及仁愛路道路寬度分別為24公尺及12公尺,張家不符合「竹南基地周邊地區特定區都市計畫」的「截角標示」須退讓五公尺條件,仍要求拆遷。目前自救會與律師也透過各種管道與政府單位協商,期望能給張家合理方案。

四、終結禍源: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改

大埔自救會與居民們深刻地盼望修改土地徵收條例,因為這才是導致今天一切禍端的原兇。不管是整個大埔看似解決的徵收案,還是至今仍然無解的張藥局一家,背後的兇手便是土地徵收條例對徵收發動條件與徵收程序的不嚴謹規範,造成需地機關的苗栗縣政府能夠強徵良田。因此,除了繼續協商重建家園外,大埔自救會將會繼續堅持土地徵收條例應盡速修法。

五、未來展望:回歸農業

在歷經家園鉅變的大埔居民們,也期望在未來若能重新安居樂業時,將全心全力回歸農業。自救會居民都將在未來持續耕種,並有意識的投入農業產銷與農村發展工作。決不會讓依靠與大家共同努力而重建的家園沒落,並希望將農村、農業復興。

iuy-3

相思寮現況摘要整理

一、背景

相思寮案乃因為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的開發計畫,因而要迫遷相思寮、萬合農場、農場巷等蔗工百年聚落。在目前國內工業區與科學園區仍有大量閒置用地的前提下,中科仍執意開發二林園區,令人不解。且二林地區附近是廣大農漁牧生產地帶,還有稻米生產專區,中科四期環評問題重重,至今爭議未決,但政府強行在2009年12月25日舉行動工典禮,且在未與居民有資訊對稱完整溝通之下,2010年1月發出徵收公告要求居民儘速領取補償搬走。

二、相思寮的保留問題從來不是死結,只是政府拖延時間不願意做

2010年1月,相思寮居民北上,透過立委林淑芬的協助,第一次與中科開協調會,會議中,立委林淑芬要求中科做出評估報告,研究相思寮聚落保留的可能性。

2010年2月,中科的相思寮保留報告出爐,由於相思寮主聚落位於科學園區主幹道上,只要稍將道路南移,相思寮即可保留;而萬合聚落則位於滯洪池區域,只要更改滯洪池形狀,也可保留萬合聚落。此份報告代表中科也認為保留相思寮與萬合聚落是技術可行的,但遲遲不願意承認相思寮保留可能性,也不願意處理後續保留事宜。

三、與行政院長會面,保留態度大轉變

直至2010年6月大埔事件,與717農民夜宿凱道之後,府院對於相思寮保留之事態度才轉積極。7月27日相思寮居民北上,至立法院與總統府召開「相思寮不賣」記者會。8月13日相思寮居民在詹順貴律師、徐世榮教授與廖本全教授的陪同下,至行政院與吳敦義院長協調保留事宜,會議結論為聚落現地保留,農地採以地易地方式,等面積集中換至聚落北側,中科需協助處理整地、屯土、農水路建設。8月至9月,中科繼續與居民開過3次討論會,確認農地規劃等細節事項

四、保留不圓滿,還留散戶問題未解

然而這不是圓滿的結果,相思寮聚落北側,散戶王錫溪的農戶無法保留,還有友達基地內,農場巷聚落的陳正宗、洪景村等,共有四戶散戶的居住問題至今無解,這些散戶居住問題,可以透過合併綠地,劃設保留區等方式來解決,無奈政府與中科冷漠相應,不願正面處理。

此外,相思寮聚落保留區內,也出現續住難題。由於政府限期拆遷的獎勵金機制仍在,居民蔡秋豹因叔伯分家,現居於三合院右護龍,分到左護龍的叔伯已離家數十年,如今因拆遷獎勵金問題,堅持拆屋,這將導致續住的蔡秋豹面臨家裡三合院將從中間對半剖開拆除的困境,連正身都要被拆,他感嘆:雖然中科保留相思寮,但徒留不合理的拆遷制度,讓他再度面臨公媽要搬去哪裡的煩惱。

iuy-2

延伸閱讀:

還我「土地正義」: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出爐

還我「土地正義」: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出爐

717農民在總統府前種下水稻,而後扎根於彰化溪洲與高雄美濃的凱稻已經熟成,而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也已出爐,要正式向政府說:「農民回來了!」

今年6月,苗栗大埔怪手毀田事件震驚全國,電視上,農民衝入田裡以肉身阻擋怪手、母親抱著孩子蹲在田邊哭泣的畫面,令人無限鼻酸。面對蠻橫無理的國家暴力,鉅商財團的步步進逼,農民即使求神問卜,也得不到公理的回答,除了奮起反抗,已經沒有其他的活路 (全台面臨徵收問題的區域列表,請見附錄一)。

7月17日,全國農民集結凱道守夜,以「土地正義」為口號,提出「停止圈地惡行、修改土地徵收條例、召開全國農業與土地會議」三大訴求,並將一甲地的秧苗「種」到凱道上,要求政府在120天內回應上述訴求,否則將於「凱稻」成熟時,重回凱道,繼續抗爭。

如今,扎根於彰化溪洲與高雄美濃的凱稻已經熟成,而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也已出爐,要正式向這個仍在持續毀農的政府說:「農民回來了!」(閱讀詳細條文,請見附錄二)

4804784391_326a50ccf8_b
717種下的凱稻即將成熟,民間版草案也孕育完成(攝影/鐘聖雄)

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簡要說明

一、以農為本、拒絕濫徵

現行土地徵收條例第1條明文規定立法目的包含「增進公共利益,保障私人財產」,然而政府卻任意曲解公共利益的定義,以致許多優良農地被任意徵收開發為蚊子科學園區,不少世代耕作的農民被迫離開耕耘一生的土地,嚴重侵害人民受憲法所保障的生存權與財產權。

為了解決此一情況,民間版修正草案第1之1條明定特定農業區不得徵收、一般農業區應盡量避免徵收,並在第4之1條將公共利益的評估標準明文化,未來需用土地人欲申請徵收土地時,必須依照法定標準製作公共利益評估報告(第13之1條第1項第5款),檢附於徵收計劃書中,由中央主管機關進行審議。

此外,草案第3條也明定政府因公共利益興辦事業而有需用土地之必要時,必須優先使用事業所在行政區內之公有土地或國營事業土地,不得濫行徵收私有農地。

二、嚴謹程序、充分保障

現行土地徵收條例第10條第2項雖然有公聽會之規定,但並未規定公聽會進行之程序,亦未規定公聽會結論之法律效力,導致現實上公聽會往往徒具形式,需用土地人只要派人到場隨便說明一下事業計畫,根本不必理會人民的意見,更有甚者,調派大批警力壓制和看管持反對意見的土地所有權人,於是一個又一個「充分討論並取得居民同意」的公聽會記錄就這麼誕生了。

為了杜絕這種惡霸行徑,民間版修正草案取消了有名無實的公聽會,改在中央主管機關收受徵收申請並會同利害關係人進行現勘後,應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舉行聽證會(第13條第5項),使徵收人及被徵收人得就徵收案進行實質辯論,且要求中央主管機關必須於審議徵收案時,將聽證會記錄納入參採資料(第13條第6項),並在准駁理由書中敘明參採理由(第14條第2項第2款)。

三、完全補償、禁止搶掠

過去徵收補償費的計算一直採取公告現值作為基準,然而公告現值與實際市價往往差距甚大,使得財團得以和政府聯手,以低價強制徵收私有農地,再變更地目為建地,然後高價標售或專案讓售予財團圖利,大作無本生意,大發不義之財。為匡正此種近乎搶劫的現況,落實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意旨,

民間版修正草案第30條依「完全補償原則」之精神,將徵收補償費之計算基準由公告現值改為市價,要求需用土地人必須委託三位以上之不動產估價師,綜合評估一切影響土地交易價格之因素,並以鄰近及類似土地之交易價格作為參考,決定補償價額。第13之1條第1項第15款並規定此價額應記載於徵收計劃書中,由中央主管機關進行審議。

至於農作物與建築物之徵收補償,現有制度僅規定由地方主管機關會同有關機關進行查估,程序草率且缺乏公信力,故草案第31條第4項亦明定農作物與建築物之補償價額應比照土地查估之方式,由三位以上之不動產估價師進行查估。此外,農作物之價額並應函請各地農會表示意見。

四、事權統一、民間參與

由於民間版修正草案改採市價補償,且要求需用土地人需在遞交徵收申請時即完成被徵收土地之估價,故草案第15條第2項將原來分屬中央與地方之核准徵收案權限與核定補償費權限,一律劃由中央主管機關管轄。

如此一來,中央主管機關於審議徵收案時,即可一併審議需用土地人所提出之徵收補償費數額是否已盡完全補償之義務;若不符合完全補償,則中央主管機關可以直接駁回該徵收案,以避免人民之財產權遭受不當之侵害。這種作法亦可敦促需用土地人在事前完善其財務規劃,確定能夠支付完全的徵收補償費用後,才發動徵收程序。

另外,為了確保徵收案審議的公正性與專業性,避免受到不正當的操弄,草案第15條第3項明定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的組成必須擁有三分之二以上由NGO所推派的民間委員,且應包括法律、地政、經濟、城鄉規劃或都市計畫、公共政策、農業、原住民等專長人士在內,以保證徵收案之公益性、必要性與補償之完整性確實經過各界肯認。

五、農民團結、還我「土地正義」

台灣以農為本,農村以血汗餵養寶島,農人辛勤彎腰只為生計,但這並不代表農民就是好欺負的。土地徵收制度不應該是國家和財團壓榨農村、強搶農地的工具,而必須是保障財產與捍衛生存的底線。這不只是農村與國家財團之間的戰爭,而是與每一個人休戚相關的事,因為浮濫徵收惡法不除,你我都有可能在下一秒成為資本黑手下的犧牲者。

沒有人的雙腳可以離開土地,沒有人的成長可以離開糧食,守護農村,就是守護台灣的未來。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的出爐,象徵著農民意識的覺醒,在凱稻成熟的這一天,農民要大聲地宣告,捍衛草根人民的生存權、捍衛農地生機、維護糧食主權,為台灣永續發展而努力。

附錄(1)20101111全台各地反徵收區概要

全台閒置工業區生產基地高達2263公頃,其中,科學園區聞置用地尚有253公頃,政府進行重大開發案時,未妥善利用閒置地,反而擴大徵收農地、不公不義。

各反徵收區 地點 開發案 土地徵收面積 備註
苗栗竹南大埔自救會 苗栗竹南大埔 竹南科技園區 28公頃 對當地農業產生嚴重環境污染
苗栗後龍灣寶自救會 苗栗後龍灣寶 後龍科技園區 150公頃 總開發面積362公頃,徵收民地佔總徵收面積51%,並引入傳統產業污染當地農地
竹北璞玉自救會 新竹竹北、芎林 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前身為「璞玉計畫」) 447公頃  
竹東二重埔自救會 新竹竹東二重埔 「新竹科學園區三期」後變更為「變更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特定區主要計畫(第二次通盤檢
討)(新竹縣轄部分)案」」
440公頃  
彰化二林相思寮自救會 彰化二林 台中科學園區四期二林基地 80公頃 總開發面積650公頃,主要徵收台糖地。
彰化高鐵(田中)自救會 彰化田中 台灣高鐵彰化站 183.34公頃  
台北縣土城彈藥庫自救會 台北土城 土城都市計劃案 20公頃 總開發面積139公頃
桃園鐵路地下化自救會 桃園中壢、平鎮 台鐵桃園中壢段高架化工程 徵收總面積500公頃含農地322公頃 四千多戶、二萬居民面臨房屋拆除的命運(拆除建物2.7多公頃)

資料來源:全各自救會、捍衛農鄉聯盟、台灣農村陣線整理

附錄(2)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總說明

現行土地徵收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係民國89年2月2日總統令制定公布施行;並於民國91年12月11日日總統令增訂公布第36-1條。緣因苗栗大埔事件,與各地被徵收農地之農民自救會夜宿集結凱道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並引發人民對政府及憲法法治的高度疑慮,要求修正土地徵收條例之聲浪也逐漸升高。

為落實保障人民財產權及生存權之基本人權,強化憲法上比例原則與公益原則在土地徵收條例之地位,使土地徵收程序、人民行政正當法律程序、行政機關之權責、徵收補償及相關行政救濟更為明確,以減少各機關實務運作上的爭議,及人民土地動輒被徵收而生之社會不安定性,並使人民因土地被徵收而受之損失,能獲得「完全補償」。故參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多次討論所提建議,擬具本條例民間版本修正草案。

本次修正草案重點為強化比例原則與公益原則在土地徵收條例之地位、落實人民行政正當法律程序及將「完全補償制」予以明文化,將本法各條所稱之損失,皆明文包括「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在內。本草案計修正三十二條、新增六條、刪除二條,共計修正四十條條文

下載全文

【農業】來美濃手割凱稻,守護未來1114

在這短短的120天內,凱稻努力地在溪州與美濃呼吸生長,民間也已經完成了土地徵收條例的法案研究草擬工作。而我們的政府,除了針對大埔與相思寮兩個個案以滅火方式做細部的回應與處理之外,對於整體政策與修法工作,竟然全無進度。

各位關心台灣農業的朋友好: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大家是否還記得三個多月前,由各地慘遭不合理徵收的農民自救會發起的717夜宿凱道的行動?隔天清晨,我們一面齊呼:「把田種回去」,一面將新綠的稻苗鋪展在總統府面前的柏油路上。凱稻的生長需要120天的時間,我們也給政府120天,要求其儘快具體的回應農民的三個訴求:1.停止圈地惡行,2.立即修法,3.召開土地與農業會議

在這短短的120天內,凱稻努力地在溪州與美濃呼吸生長,民間也已經完成了土地徵收條例的法案研究草擬工作。而我們的政府,除了針對大埔與相思寮兩個個案以滅火方式做細部的回應與處理之外,對於整體政策與修法工作,竟然全無進度。

今日,位於美濃的凱稻即將收成,台灣社會也正面對著五都選前紛擾又詭譎的政治局勢。我們認為社會改革就像田間工作,一切都要「照起工」來走,我們將先舉辦立法院記者會,公佈民間版本的土地徵收條例,要透過國會遊說與立法施壓,推動法制面的變革。

除了體制內的修法工作,更重要的是,社會能量的持續捲動才是社會改革中最堅實的力量,我們想邀請這一年來,關心過農村與土地徵收議題的朋友們,在11月14日(日)下午2點至6點,一同到美濃親自手工收成稻穀,會場上,我們將在稻田中割出「土地正義」的字樣,接著會搓手工湯圓,象徵全台農民大團圓與大團結,提醒政府儘速具體回應全台農民的三訴求,否則我們不排除在選後,號召更多民眾集結上街,以直接的行動告訴政府,我們要守護農村,我們要農業永續發展!

在這秋高氣爽的時節,我們誠摯邀請大家到美濃聲援農民,共同反對不合理、不公義的農地徵收,同時也邀請大家赤腳下田,體驗田間稼穡的真實感動!

活動連絡人台灣農村陣線 林樂昕 0922-696075 鍾怡婷 0912-775033 07-6813192

團體報名連絡人

陳同學0936-068457,吳同學0973-499929

交通方式(地圖請參考附件)

一、自行前往

請前往美濃福安國小(高雄縣美濃鎮中山路二段358號),凱稻田就在福安國小的斜對面。

二、共同搭乘遊覽車(請於11/7日 18:00之前與各團體連繫報名)

1. 從台北出發者,請上網報名搭乘遊覽車(台北報名請 按這裡,或連結至 http://ppt.cc/tzlA ),11/14(日)早上6:45在台灣大學上車(羅斯福路與新生南路口)7:00準時發車,車費400元,學生價300元,包括車資、保險與中午便當一個,費用請於上車時繳交給工作人員。

2. 從其他區域出發者,可就近與各地農民自救會連繫共同搭乘,因各地路程不一,搭乘時間與車資請於11月7日之前洽各自救會。桃園地區:李春輝0931-138088,新竹地區:劉慶昌 0910-149094,台中地區:烏日張煥昌0935-257002、大雅吳文桂0916-118321,苗栗地區:黃秋琴0935-997453、邱玉君0920-623810。

注意事項: 請大家穿著適合戶外活動的輕便衣著,注意保暖與補充水份。

【Go Local】玩遊中發現改變的力量!

「Go Local」,是青平台致力推廣的一種概念,強調「參與式旅程」— 保留旅行本身的探索色彩,同時注入與在地力量的友善交流。透過觀察、參與、體驗與對話,創造深度旅行與情感分享的全新連結。

玩遊中,發現改變的力量

「Go Local」,是青平台致力推廣的一種概念,強調「參與式旅程」— 保留旅行本身的探索色彩,同時注入與在地力量的友善交流。透過觀察、參與、體驗與對話,創造深度旅行與情感分享的全新連結。

2010年,「Go Local」首度推出三條實境探索路線,是農陣、彰化環盟以及鬥陣創意劇團跟青平台基金會合作的 行動體驗日;有新竹二重埔、苗栗大南埔農村以及彰化芳苑溼 地的體驗。

內容有:「搶灘行動」、「雲端農夫」、與「白色劇場」。青平台誠摯邀請18至30歲青年世代(我超過30歲怎麼辦?),一同上路,寓實作於遊藝之中,親身感受台灣無比動人的在地精神,將每一刻的獨特體驗,化為難以忘懷的回憶紀念。

對內容好奇嗎?請點選這裡閱讀──

untitled

我要前往: 搶灘行動 雲端農夫 白色劇場 募集人氣拿T恤

WTO對農業的衝擊-台灣、韓國農友的對談

2002年有一個30萬農民的抗爭,我們租了161台的遊覽車,去首爾(單程約400公里)抗爭,幾乎全村都出發了。當然政府也會打壓…

8/23~8/26,兩個韓國農民組織,包括韓國農民聯盟晉州分支(JInju KPL)和韓國婦農協會(KWPA),透過台灣農村陣線,前來和台灣農民交流,8/24的南部行程由旗美社大安排,以下是8/24下午關於WTO議題的討論紀錄。因為韓國對WTO已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我們將請分享人先做簡單的介紹,之後再以對談的方式進行討論。

時間:99年8月24日

地點:福安國小

分享人:吳東傑(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

主持人:張正揚(旗美社區大學主任)

記錄:劉津君(旗美社區大學專員)

【WTO之於台灣】吳東傑

韓國對WTO的了解是非常徹底的,全世界也看到了韓國農民為此做的許多努力,在2005年的WTO部長會議,也有許多大規模的抗爭活動,但既然有這樣的機會,我們還是想藉此機會讓韓國的朋友了解台灣對WTO在農業上的看法。

台灣整體對WTO其實沒有這麼激烈的反對,這是基於一些政治、經濟的因素。因為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所以在政府的立場而言,加入WTO,便是加入一個國際上的重要組織,所以舉國上下是處於被迫接受的態度;再者,台灣現在已從農業社會變成工業社會,農業產值只佔全國GDP的2%,農業已經不那麼被重視了,但這並不代表其沒有存在的必要。

台灣在2002年正式加入WTO,但在1990年代,政府便已開始做準備,包括:鼓勵農民離開農業、提出休耕的政策,養雞、養豬業者也必須離牧,在各方面編列了許多預算,作為補貼的經費。

以就業人口而言,農業的就業人口逐年減少,其他一級產業(漁、牧業…等)及工業也會減少,服務業則會增加,這也代表著台灣產業結構的改變。

因休耕政策,稻米的耕種面積日漸減少。在傳統上,稻米是台灣很重要的糧食作物,但這幾年來,以台灣人民糧食的消費量來看,民生對稻米的依賴度降低,麵粉及肉類的消費增加,表示我們的消費習慣也改變了。

加入WTO之後,我們被迫從別的國家(美國、澳洲、泰國、埃及…等)進口稻米,且進口量逐年增加。另外,養雞的產業也受到影響,養雞農的自主性也愈來愈低,因廠商控制了雞種、飼料,連最後的產銷也受其控制,養雞的農民變成養雞的工人。這幾年來,我們開放了很多雞肉的進口,連米酒也被WTO定位成飲料酒,而非料理酒,所以造成一瓶近60元的高價。

在這其中,有些問題是很值得去被討論的:為什麼台灣對WTO沒有這麼反對?也許是因為台灣社會把加入WTO當作重返國際的重要成就,因此農業自然就被犧牲掉了。現今台灣社會,農業是較不被重視的,農民的自信心及光榮感也很缺乏,當台灣慢慢轉型成工業社會再轉變成服務業為主,在這個過程中,農業也慢慢消失,農民的被認同感也就相對薄弱。

相較之下,今年台灣要跟大陸簽ECFA,反而引起更多的討論及反對,這主要歸因於政治因素,因為台灣人民對中國的不信任、不認同,所以引起很大的反彈。在簽ECFA之前,中國的農產品早已透過走私或轉口貿易的方式進到台灣,特別是加工農產品的部分,加上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台灣開始去思考糧食自給率的問題,因為這不只是牽涉到民生的問題,還有國防安全的考量,另外,農業在生態環境上的效應,也愈來愈被重視。

這幾年來,我們開始去思考一些問題,特別是水稻復耕的部分。但實際來看,還是有許多難題,例如:該如何把農民找回來?所以,台灣的農業沒落,不只是WTO的問題,也因為整個社會結構、政治環境的改變。因此,台灣加入WTO對農業的影響,不並像韓國可以如此單純的被討論,因為我們的政治情況比較複雜,當我們面對中國的問題時,又會更複雜;另外,因為台灣是一個海島型的國家,受到颱風的影響又更大,在各種條件(自然環境、政治)的影響下,台灣的農業也就更重要,同時,面對的挑戰也更大。

DSC_3801
美濃在地農友曾啟尚。

【討論】台灣農民VS韓國農民

以下以對談的方式記錄,台灣農民簡稱「台」,韓國農民簡稱「韓」。

台:當時去香港反WTO時,你們韓國農民聯盟晉州分支的伙伴有多少人過去?

韓:農民聯盟30位,女性農民協會有15位,當時有很多警察來攔阻。農民達成共識來反WTO,我們認為反對WTO不只是要解決糧食的問題,而是進一步教育社會大眾,因為有很多大公司,想要針對糧食下手,將糧食問題商業化操弄,讓大家不去重視這個問題。

台:你們抗爭主要的訴求是什麼?是希望通過或是不通過什麼協議?

韓:我們訴求的重點是,農民有資格控管要種、要吃的東西。我們認為WTO只是要讓強國(糧食充足)打壓比較弱的國家,讓他們的農業退步,這是非常不對的。像美國的生產率是非常高的,甚至超過他們能吃的量,這種國家就會用糧食量去打壓不足的國家。目前韓國政府降低了補助金,農民無法大量生產,最後只能倚賴進口。我們認為,為了爭取糧食的主權,我們必須可以選擇我們要吃的,我們要種的,這就是我們主要的訴求。

台:是什麼樣的教育、學習、組識,讓你們可以這樣大規模抗爭?

韓:因為韓國本身有很多農民運動,當初出發點是不希望政府開放進口的市場。韓國人對政府的抗爭是行之有年的,像1980年代,他們抗爭的對象就是政府。政府開放進口後,我們就開始團結,有了系統組織之後,我們馬上明白,我們要抗爭的不只是政府,因為韓國的農業政策跟其他國際的政策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發現這些問題後,就更團結了,所以我們的農民運動就是抗爭。

台:假設以一個村為單位,每次抗爭時幾乎能全村出動,參加比例是非常高的,這是為什麼?

韓:2002年有一個30萬農民的抗爭,我們租了161台的遊覽車,從南部北上去首爾(單程約400公里)抗爭,幾乎全村都出發了。當然政府也會有所打壓,所以,我們為了去抗爭,花了一年時間,去每個農家、每個地區辦座談會,慢慢聚集了這些人。

台:在農民運動上,農民協會的功能在哪?因為台灣的農民組織(農會)是政府在掌控的,所以它的功能比較無法發揮,無法有這麼大的凝聚力。那韓國有沒有受政府組織的農民團體?

韓:因為這些人都是在政府的打壓下產生的,我們創立的目的就是自救。當然也有受國家控制的農民團體,約有三十幾個,但他們是針對農產品的項目,一些政策面的東西,是受法律的控制。有些人本來是屬於政府方面,但如果他們發現有什麼不足的時候,會雙方面參加,有很強的自主性。

台:像台灣是由農會收購農產品,如果不配合政策,就不收,是否有同樣的情況?

韓:韓國政府主要的農業單位是農林部,他們主要做的事情是補助、轉導,所以他們無法控制農產品,我們自由市場的流通是非常順暢的。如果政策部分是合理的,我們當然會很順從,但如果是不公平的,我們一定會抗爭、示威。

台:若透過韓國的煤體來看,台灣農民給你們的形象是什麼?

韓:當初我們決定來台灣,是覺得彼此情況差不多,不論是經濟上或是農民被打壓的狀況,才會選擇來台灣。身為一個農夫,我覺得很心疼,此次參訪,發現台灣有太多休耕的地方,沒有年輕的農民,農民也外流。目前為止,韓國的農夫還是不願意放手,繼續在耕種他的田地,我們覺得,再怎麼抗爭,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沒有辦法,所以,我們想創一個政黨,培養一些政治代理人來改變政府,像我們有一位道長(類似縣長的角色)就是農民出生的。

台:大卡車運送種子的時候,會掛LMO(living modified organism,基因改造活體),是代表美國進口,要來當飼料用的,不知道這個LMO的標誌有多大,政府有沒有規定這個標誌要多大?

韓:政府有規定一定要貼,大小不限,只要是進口的,就要標示(成分、產地…等)。但這個東西其實是在欺騙消費者,表示東西沒問題,其實不然。剛剛提到的卡車,是一個事件,2008年5月,政府秘密討論好這件事情,但後來還是被人爆料出來。有人將卡車掉出來的玉米送去檢驗,證明這是進口的,大家才知道此事。現在韓國沒有合法去種GMO的種子,現在大家都是反對的,所以目前是以試種的方式在進行,而且都私下進行,所以一般民眾是不知道的。有很多事情在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下就發生了,所以我們現在也很努力在宣導,讓大家一起注意這件事情。

台:韓國農民在發生事情時,都能很立即的團結起來,不知道有沒有實際的數字顯示其中的比例?韓國跟農業相關的工作也很多,是不是很多民間的組織在掌握農產品的問題?甚至是否有消費者教育?農業組織之間又是如何聯繫?

韓:因為我們沒有把數據方面的資料帶來,如果你們有什麼需要的資訊,可以收集起來,之後以信件聯絡。因為韓國農民運動的起源不同,農民的抗爭運動不是從農業開始的,而是更早面對獨裁政府的時候就開始,以台灣人的立場來看,要了解是有些困難的。另外,因為韓國的農民,除了農夫的天職外,也不知道能做什麼,但在台灣人的身上,好像不是這樣。台灣的農夫不種田,是否還有別的事情做,該怎麼維生呢?

台:台灣農家的收入,30%來自農業所得,70%是靠農夫本身或小孩在外工作。

韓:我們在抗爭的心態是,非勝利不可,如果不行,就不做。因為我們把農業當天職,所以,希望台灣也如此堅持,這樣才能成功。

台:台灣的農業區到都市是很近的,所以很容易就到都市找到工作。因為這麼近,地不只能種東西,還能變賣,這也變成很大的誘因。

韓:我認為這幾天交流下來,對兩國都有些幫助,但韓國的產業結構本來就跟台灣不同,農民從事的部分也不同,我們不會只種稻米,還有果園、溫室的部分,所以今天也不會有任何結論,希望明年七、八月時,可以邀請你們去韓國交流,相信在當地可以有更多的討論。

這次與韓國農民的交流可謂獲益良多,他們堅毅的民族性讓人十分印像深刻,韓國農民的團結心也非常值得我們效法。惟獨受限於時間,未能盡興討論,不免有些遺憾,但也讓我們更期待下次再見,希望屆時能激盪出更多的火花。

DSC_3749
韓國的農友。

DSC_3996
參與交流伙伴們的大合照。

種子保存的危機與契機─韓國的經驗

種子不單單只是食物的種子,我們的祖先透過種子把文化、傳統技藝、物種多樣性都留了下來,「就算死!也要把種子收完再死」─對於我們韓國婦農協會來說,種子非常重要…

前言:

8/23~8/26,兩個韓國農民組織,韓國農民聯盟晉州分支(JInju KPL)和韓國婦農協會(KWPA),透過台灣農村陣線,前來和台灣農民交流,8/24的南部行程由旗美社大安排,以下是8/24下午關於韓國種子保存經驗的分享。

時間:2010.8.24

地點:美濃福安國小

分享人:姜民點(韓國婦農協會)

紀錄:Anu Takishusungan(旗美社大實習生,布農族青年)

DSC_3592

保存種子的事業

種子不單單只是食物的種子,我們的祖先透過種子把文化、傳統技藝、物種多樣性都留了下來,「就算死!也要把種子收完再死」─對於我們韓國婦農協會來說,種子非常重要,當我們無法自己保存種子的時候就只能依賴外面商行販賣的種子,

韓國保存本土種子的公司在90年代就消失了,現在原有的種子公司也被一些跨國企業或本地大企業所裁併,韓國政府的農林部只講求效率,透過種子養成法令的修改,朝向對大企業有利的方式,讓農民的損失非常大,現在我們農民都需要付費買種子了。

現在大多數的農友使用的是非本土作物的種子,認為收穫越多就賺得越多,在這樣過度依賴外來強勢作物的情況下,農產品的多樣性愈來愈低。目前韓國僅只有少數的人願意栽培、保存本土種子,所謂的本土種子是指數千年以前在我們這塊半島上長出來的東西,另外一部份便是近40年來的作物的種子。

其實,種子保存的事業,韓國政府也不是完全反對,但是做法上和農民有所差異,農民希望政府不要冷藏種子而是繼續栽種,讓種子自行發育、長大,透過不斷地耕種,讓種子的多樣性愈來愈多,這才是農民的訴求。

WTO帶來的影響

在2007推動的一項產業法也讓農民對使用、保存本土種子上充滿困難,因為這項法令希望種子能有認證,需要登記才可以使用。本來一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種子,但是在WTO簽訂了這樣的法令就喪失了對種子的自由。一般來說,有一些產品發明出來之後需要認證,而現在種子就變得像這些產品一樣需要認證。目前國際上以美國拿到的認證最多,這給其他國家很大的壓力,很多地方就開始產生關於種子的爭議與問題。

現在韓國的法令無法保障農民和種子,自從WTO或FTA開始,連種子都成了財產權,在歐洲地區完全禁止自己保存、保留本土種子,他們必須要花錢買種子、化學肥料,讓農民不再是在大自然中工作的農夫了。

這些被拿來販賣的非本土種子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範、約束,這些外來的種子沒有化學的藥劑來培養是沒有辦法生長的,沒有自生能力的種子本不應該販賣,但商人卻只顧自己的利益,這些事情農民沒有辦法去干涉,都是由政府強力的決定,而商人所在意的也只是自己所賣的種子能不能夠壟斷市場的通路。

目前韓國政府鼓勵企業來發展遺傳因子的工程,這樣子的趨勢帶動整個韓國好像非得去協助基因改造工程不可。目前全球前十大的企業,其中農藥市場有80%和生物工程有54%都在做類似的基因改造工程。一些專門從事基改工程的企業也與政府打好關係,希望透過制定法律來支持這樣的產業,維護他們的利益。

在韓國農村地區常常看到名為「LMO」(living modified organism,基因改造活體 )玉米的車輛,車子在運輸的時候會掉落一些玉米的種子,這樣的情況讓我們韓國婦農協會感到害怕,因為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基因改造的種子就有機會在地方生長,進而影響到在地的種子。

現在的韓國對於基因改造懷有夢想,政府使用國民的稅金開發「基因改造生物」 (GMO,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我們協會感到十分憂心,因為國人好像都在吃沒有保障的食物。

dsc-3920-360
分享人:韓國婦農協會的姜民點女士。

對種子保存的期望

保存本土種子不但只是保存種子本身,希望也能保存我們的生態環境,恢復人與自然本為共同體的概念,現在我們女性農民團體希望把這樣的價值觀呈現出來,成為全國農民發展的事業,一步步來保存本土種子,藉由女性農友來管理,生產出比較安全、讓人放心的食物,與農協、其他農民團體一起來努力。希望透過不同都市、地區,甚至南北韓之間的交流,有更多更好的運作機制,這是全國人民應該要做的事情,因為這樣子的訴求不是為了農友而已,也是為了人民的生活保障與我們相依相存的大自然。

目前韓國農林部還是很支持基因改造,希望政府能站在農民的立場思考,目前為止有世界有許多國家都意識到了保存本土種子的重要性,於是紛紛建立了種子銀行,用冷藏的方式保管。希望農友能意識到這件事情並保存本土的種子,分享給還沒有意識到的農友。

目前我們女性農民團體有一個農家保存一個種子的活動,也曾透過種子嘉年華的活動來募款,拿這些募來的基金種韓國本土的玉米,反應相當熱烈。未來,我們還計畫要調查每一個地區有哪些本土的種子,讓每一個地區有一個目標來做種子保存的工作。

希望本土的種子能建立起一個品牌來讓大家認識,目前正在努力希望這樣的想法能夠有組織地來實踐,也希望有更多農民參與,重視這樣的事情不只對農友有好處,對國民的飲食安全也有保障。雖然保存本土種子不是每個人民都意識到,但是以韓國人愛用國貨的觀念來說,我們相信保存本土種子是可以成功的事!

當農民遇到農民─南韓農民組織來訪美濃側記

剛下車,韓國農友們馬上展現對本行的好奇,一群人蹲在地上端詳著啟尚哥的除草機,另一群蹲在路旁研究各種作物,有人乾脆就直接跳下柏油路走起田埂,還不時探手看稻米根是否紮實。

8/23~8/26,兩個韓國農民組織,包括韓國農民聯盟晉州分支(JInju KPL)和韓國婦農協會(KWPA),透過台灣農村陣線,前來和台灣農民交流,8/24的南部行程由旗美社大安排,以下是8/24上午的交流紀錄。

8月23日一早在凱稻旁停了一輛遊覽車,到訪的是來自韓國的三十來位農民們。前來講解的啟尚哥已經在凱稻田割草邊等待著,濺得滿身的草屑還來不及擦乾淨,要我趕緊去車上替他拿來毛巾。而負責美濃地區行程規劃四處奔波的逸姿,先跳下車和啟尚哥確認後,才回車上帶韓國農友下車。

DSC_3581
韓國農友端詳著啟尚哥的除草機。

剛下車,韓國農友們馬上展現對本行的好奇,一群人蹲在地上端詳著啟尚哥的除草機,另一群蹲在路旁研究各種作物,有人乾脆就直接跳下柏油路走起田埂,還不時探手看稻米根是否紮實。啟尚哥向韓國農友介紹凱稻時,恰巧遇上農曆七月半中元節的拜拜,隔幾條馬路外正放起沖天炮,韓國人的注意力馬上從凱稻被轉移到這個節慶上,大部分人對這民俗慶典更有興趣。

DSC_3593

DSC_3594

對凱稻不感興趣可能是因為,在行程規劃上,韓方內部的協調出了點分歧,有許多農民此行的目的比較想要參訪台灣的名勝,想和台灣農業交流的人反而沒那麼多,因此意不在此;此外動輒數十萬人的韓國農運,對僅有幾千人的717遊行所延續的行動,如果不了解台灣社會,很難引起共鳴;再加上來訪人數眾多,戶外的場地很難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這行程的調整,可忙壞了負責規劃來訪行程的思潁。有韓國人建議,「在凱稻旁可以拉布條或者擺放說明,不然看起來只是一塊普通的稻田。」另外台灣農耕的除草劑讓他們很驚訝「在韓國大家都不敢用除草劑,因為除草劑會留在土裡三十年。」

DSC_3618
大家一起步行到福安國小。

參訪完凱稻。大隊人馬漫步到福安國小參觀。學校裡面充滿鄉土特色的裝置,也有許多是學生自己做的,讓韓國人紛紛在前面拍照留影。而最讓他們感興趣的,是福安國小的小火車。由於廚房離教室較遠,因此規畫了一條鐵軌,用小火車將餐盒送到教學大樓,也同時為學童做交通安全教育。

DSC_3649

接著是美濃地區國小推廣農作學習的分享,在思潁與韓方的負責人協調下,將韓國農友依個人意願分成兩團,一大部分去景點觀光,另一部分留下交流。留下的人雖不多,卻對彼此的交流還滿有興趣的。特別在教育中推廣農村的價值,美濃這兩所小學成功的案例激起他們的好奇與發問。

DSC_3761
福安國小童昌雄主任(上圖);龍肚國小李浩肇老師(下圖)。

DSC_3718

座談會在福安國小的視聽教室進行,來分享的是美濃地區的龍肚和福安這兩所小學的老師。這兩所小學這幾年推動學生農事體驗頗有成效,龍肚國小播放了兩部紀錄片「穀子穀子」和「鴨子鴨子」,這兩部引起許多迴響的影片,甚至連日本都有人因此慕名來訪。福安國小則是介紹學校推廣有機種稻和有機蔬菜的理念、過程和成果。

韓國團體都非常認同從學校開始的農村教育,紛紛提出許多問題,想更了解這活動在推廣上,從政府、家長到學生自己支持與否,還有遇上的阻力,以及是否有往都市推展。從學校的回應得知,除了少數小朋友一開始不敢走進稻田的泥地裡外,大部分的人都很支持這樣的活動。而台北和高雄等都會區的學生,也開始與本地的學校有些交流的活動。

福安國小分享到,營養午餐是採用有機的在地食材時,韓國團體回應到使用本土食材這件事。在加入WTO後韓國政府曾有一段時間禁止在包裝上「本土」「在地」等廣告標語,直到這幾年韓國國會才准許標示在地出產等相關的字眼。在「本土」標示被許可後,韓國人愛用國貨的性格,使得標示「本土」的農產品都有不錯的銷售成果。

雖然超過了時間,午餐也早已備妥,但會場熱烈的交流依然持續進行著。雙方對彼此的國情和農業的現狀都有許多好奇,都提出了許多問題。午餐前的討論氣氛,似乎預示著下午台韓兩國間更精彩與深入的交流。

DSC_3845
上午的分享結束,與會伙伴的合照。

(本文作者為旗美社大實習生,清大物理所碩士生)

朱阿嬤,我們將傳承您的勇氣

典禮進行中,我看見許多人偷偷在拭淚,一位年紀與阿嬤相當的老婆婆,由其他人攙扶著,拿著花前送阿嬤最後一程。農村陣線的夥伴們…

編按:苗栗大埔農民朱阿嬤,不堪長期徵地精神折磨自殺,昨(22)日舉行公祭儀式,關心農村各界人士齊聚致意,本文為參與者之一,寫下現場的紀錄感言,與讀者分享。

DSC00305-480

車子開到大埔里,公祭的入口,還要再開過一條長長的路才會到達朱阿嬤公祭的靈堂。我們的車子才剛開進巷子,就遇到臂上掛著「農用」臂章的工作人員,拜託我們就將車子停在附近,因為可能陸陸續續還會有很多人前來弔唁,怕裡面的空間不夠停放。工作人員看起來約莫是大學生的模樣,說起話來有學生特定的靦腆與誠懇。

早上八點多,靈堂前除了身著黑色制服的接待穿梭,路邊的帳篷下還站著許多農村陣線的青年們,有些已與當地居民熟稔,正熱心的忙進忙出。我驚訝著志工們的年紀看起來都是學生,卻又有獨當一面的態度。

家祭結束後,再來是公祭的部分。靈堂布置的十分典雅,白色緞面的布幕垂掛在靈堂裡,兩旁是各界送來輓聯,很特別的,不是印象中常見到的慘白,反而是以略帶桃紅色的布條,寫著來自各界的祝福,這樣的安排讓氣氛多了幾分溫馨。

公祭前,先播放了一段朱阿嬤生前與家人們的合照,兒子們長大成人、畢業照、全家族出遊、孫子們與阿嬤的合照留影,看得出大家族成員彼此的緊密相連。影片的最後寫著,「阿嬤,我們會繼續捍衛這個家園,這片土地」,我不禁默默的紅了眼眶。靈堂裡掛著阿嬤彎腰站在稻田中的放大照,這彷彿就是阿嬤一生的寫照。

立法委員康世儒述說著阿嬤生前就已被附近四個里的居民所熟知,被視為大善人。經營雜貨店的阿嬤,每次總讓家境不好的鄰居賒米,遇到還不出債款的人,有時也就免費給他們了,因此附近居民都很感念朱阿嬤的善心。

典禮進行中,我看見許多人偷偷在拭淚,一位年紀與阿嬤相當的老婆婆,由其他人攙扶著,拿著花前送阿嬤最後一程。農村陣線的夥伴們發放給所有人一株花,跟著棺材的後頭,由家屬引領著,送阿嬤到路口。我把長長的花枝像拿香一樣高舉著,希望阿嬤的願望和不平能像當天晴朗無雲的天氣一般都煙消雲散,希望阿嬤一路好走。

送到路口,田秋堇委員帶領著大家呼喊著,「朱阿嬤,我們會捍衛這片土地!」「朱阿嬤,加油!」「台灣,加油!」群情頓時激昂起來,在炎熱的天氣助長下,大家對政府的不滿、劉政鴻縣長的不滿,隨著一聲聲的口號,像刺眼炫目到令人睜不開的豔陽般,形成一股眾人團結的力量,我們要一起反抗下去,我們要對抗這不公不義的事情,我們要捍衛這片土地,我們希望朱阿嬤的死沒有白白犧牲…
DSC00306-480

上禮拜詹順貴律師與廖本全教授已被政府相關單位請去開會,擬訂出一套以地換地要如何進行的版本,葉家二姐和我們解說著未來可能會將眾人的耕地集中在工廠邊,但還要再和自救會的成員們商量,看最後大家決定如何再公布,每個人的耕地狀況不盡相同,換到新地點之後的配套措施也還待雙方協調。

例如有位農民提出,他的田埂當初是用水泥做的,要價十幾萬,那換到新耕地之後也要求相關單位要重新做出相同的設施,諸如此類的協商,還端賴政府解決事情的誠意。但距離怪手鏟田事件發生的6月19號,已經過了兩個月。居民從惶惶終日,睡不好覺、惡夢連連,到現在壓力已慢慢減緩。

葉家二姐說,真的很謝謝各界的幫忙,包括台大法研所的學生們,農村陣線的學生們,小李,詹律師,廖教授,和潘醫師的長期關懷,還有網路上不知名的網友們,集結起來的力量,讓他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還有這麼多的人在關注這件事,無形中給了居民莫大的支持與安慰。

「我這次真的對年輕人改觀,以前總覺得他們草莓,但這次有好多年輕人主動來大埔關心、幫忙,我很佩服也很感謝他們,」葉家媳婦說。「以後我兒子要是要參加什麼社運,我一定支持他去。」

清大的學生說,他們是李丁讚教授的學生,原本自己組了讀書會,請李教授前來指導,開的課叫做「台灣農業問題」。他們從大埔事件發生以來,便長期駐點在這裡,了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種種問題,聽著當地人說著以前稻田的美麗。他們這段時間陪伴著當地居民打這場仗,也陪伴著當地居民走過這段時間,和阿公阿嬤講講話,稍稍紓解他們不安又害怕的心情。

之後我們和自救會的成員以及這些年輕人到頭份一家有名的客家小炒吃午餐,席間葉家媳婦說,「好久沒有這麼開心了。」葉家二姐也說,「現在看午間新聞,還會不小心就打起瞌睡,不像之前根本就擔心得睡不著,那個精神緊繃得…」她蹙著眉、搖搖頭。

「但是幸好有潘醫師來關心我們,給我們幫助很大,」葉家二姐舉杯敬大家,言談間看得出連月來的壓力,已不復見,如今笑容裡多了堅毅與決心。對付起政府官員,自救會成員人人皆是「來啊,我才不怕你」的自信。

當自救會成員們和我們解釋大埔徵收事件公文裡的細節,「闢建率」、「容積率」、一坪土地換算成幾萬,等等乍聽之下讓人頭昏的專有名詞和術語,就從一些看起來看似的歐巴桑嘴裡熟稔的脫口而出,拿起未來土地規劃圖解釋得比誰都清楚,我心裡非常震驚,台灣人民的力量真的不容小覷,葉家媳婦說,「這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當然要自己捍衛。」

不論是二重埔、土城彈藥庫、灣寶自救會,這次前來公祭的自救會共有20多個,就像古早農村割稻子一樣,今天你幫我,明天換我去你家農田幫你,不分彼此,農民的力量漸漸團結起來,一同對抗欺負農民的政府,讓受到欺壓的百姓們知道,全台灣還有很多人都在關注這些事情,面對強權,我們並不低頭。就像這次當天從高雄來的中山大學學生說的,「這次,完全就是衝著一個道義來的。」

各地自救會、學界、律師、醫師、學生、全國網友們,在這次大埔事件中,通通站出來,幫這些農民們出一口氣,陪伴他們打這場仗。路雖然還很長遠,但前方已有了光亮,朱阿嬤,請您也在天上保佑這片土地,讓它像以前一樣美好,讓這些農民們能回歸以往的寧靜,用自己的雙手,讓稻穗再結出美麗的金黃。

DSC00307
葉家架設在稻田邊的稻草人,期望對農田有傷害的人事物不要來犯。

相思寮爭議新方案─政院承諾原地保留

台灣農村陣線詹順貴律師表示,相思寮的爭議突顯出中科四期開發案在規劃、徵收等程序的草率,若當初能更謹慎地做好各項規劃與評估的工作,就不用耗費這麼多社會成本。

相思寮、萬合農場、農場巷居民代表、相思寮後援會與台灣農村陣線成員,昨(13)日應行政院吳敦義院長之邀,與吳院長會面協商相思寮保存事宜。

中科管理局提出最新版的相思寮保存方案,正式確定原地保留相思寮、萬合農場聚落,並且在相思寮聚落週遭之國有土地劃設農地保留區,由中科管理局與彰化縣政府負責囤土、做好農水路後,辦理專案讓售與農民以相同面積換地。

針對政府提出的新方案,與會的相思寮與萬合農場聚落代表認為這個方案已經展現政府保留相思寮等聚落的誠意,但保留方案的細節仍不明確,保留方案是否能確實落實,也都令他們擔心。

在種種細節都未確認的情形下,吳敦義院長要求居民代表需現場簽署會議結論同意今日的方案,否則事情會回到原點。現場居民代表陳文忠即刻提出要求,他們雖然覺得行政院很有誠意,但居民代表今天第一次看到最新方案,其他居民還沒看過新方案內容,應先讓居民共同討論。但吳院長斷然拒絕此建議,要求居民代表現場簽字,沒有集體討論的餘地,居民代表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形下,簽字同意今天的會議結論。

位在友達廠區預訂地內的農場巷聚落代表陳正宗則反映,今天的方案還沒解決農場巷跟其他散戶的問題,陳正宗當場要求,會議結論應該加入農場巷等散戶應專案儘速解決,但行政院秘書長林中森與中科管理局長楊文科皆拒絕寫入會議結論,只願意口頭承諾會專案協助處理,換言之,農場巷聚落等散戶的居住權問題,今日仍無明確的解決方案。

另外,陳黃媛阿嬤則表示,最近中科管理局一直派人到家裡遊說,其中黃姓職員甚至威脅說:「以後中科設廠會有污染,你們確定要住在這裡嗎?」陳黃媛阿嬤說:「污染的問題你們本來就要好好處理」。相思寮後援會成員林樂昕表示,除了聚落保存外,中科也應該依環評法儘速進入二階段環評,確實保障在地居民與全體社會的最大利益。

台灣農村陣線詹順貴律師表示,相思寮的爭議突顯出中科四期開發案在規劃、徵收等程序的草率,若當初能更謹慎地做好各項規劃與評估的工作,就不用耗費這麼多社會成本。徐世榮教授則表示,今天行政院處理相思寮的方式,顯示政府官員已經開始面對問題,但大埔的問題還未解決,相思寮問題政府是否會落實承諾也還是未知數。

990814xiangsliaoshih-300.jpg
2009年12月,在相思寮居民抗爭中,總統與行政院長參加中科四期動土典禮,2010年8月,終於聽見人民訴求,提出相思寮原地保存方案(攝影/胡慕情)

717之後─我們該怎麼辦?

台灣社會因長期深陷「藍」、「綠」意識形態的對立,讓「政治」與「政黨」直接畫上等號;人們變得不主動過問或參與政治,久而久之就淡忘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之一,逐漸在公民社會中疏離…

編按:內文所有藍色字都可以點選延伸閱讀,請大家自助閱讀,感謝!

───────────────────────────────────────────────────

日本著名武將楠正成因含冤受刑,死後在衣服上留有「非、理、法、權、天」五個字,後人解讀為「無理」不能贏過「事理」,「事理」不能贏過「律法」,「律法」不能贏過「王權」(權位者有權力修改律法),「王權」不能贏過「天道」(報應)。在佛教中常被引用在因果的理則辨正,庶民則以報應作為最後的正義,但這五個字卻也是台灣農民面對欺壓時在信仰中的寫照。

當農友們在生活中受到無理的壓迫,且又陷入儒吏「依法行政」的法網中,而自救之道只能到台北陳情訴願請求「王權」掌政者能夠修改律法,當王權無道時,最終只能狀告「神明」(神農五榖大帝)懲罰無道「昏君」,也就台南後壁崑濱伯口中「報應」7月17-18日在凱達格蘭大道「一起來當農民的靠山」的祭拜儀式,就充滿著祈求上天保佑與告狀的文化意涵

農民在農村中安身立命,調養生息,從農地種作中得到個人與家庭生活所需,對影響農作收穫最關鍵力量的「大自然」一直充滿著無限的敬畏之情,在無力對抗中形塑一種「接受大自然安排」的人生觀,把自然界對應在生活中的種種變異都視為是天經地義的法則。

對於上位王權無道時,而天道(報應)又在「不是不報,是時機未到」的猶豫中,農民們總以隨遇而安,苦中作樂的人生態度自處,久而久之農民在困境中就醞塑一種「敬天知命」(認命)的性格。

990725wo3men2gai-zen-400.jpg

除了敬天知命,也開始學習與社會對話

但農民們這次面對農地、聚落在官商聯合圈地徵收的迫害,不再選擇隱忍認命了,7月17日在「台灣農村陣線」居間連結民間社團、學界的聲援下,各地區自救會自主串聯(苗栗後龍灣寶、竹南大埔、彰化二林相思寮、新竹二重埔….),表達對政府擴張行政強權浮濫徵收農地,又無視於摧毀農村聚落的嚴正抗議,並號召社會大眾參與學習與社會對話

「凱道守夜」更展現出農民團結的堅定意志,決心捍衛農地(命根)與切身的生存權、財產權;「夜宿凱道」也諷刺當權者讓人民流落街頭,露宿凱達格蘭大道。

來自各地的自救會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農友,老農們真的很簡單,其實她(他)們不懂什麼是「GDP」、「糧食自給率30%」、「無殼窩牛」、「土地正義」、「農再條例」等專有名詞或法令,但是她(他)們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尊重」;這是不尊重農民的政府。她(他)們有權利選擇自己永續農作的生活方式,而安居樂業的家園更不容許被侵害,並以生命捍衛。

在台灣「土地」一詞極為廉價,處處可買可賣。即使是在充滿批判與反省自主的公民運動的場域,便宜的「土地是我們的母親」罐頭詞彙,還是被講演者煽情式地消費了好多次。長期以來「土地」(或台灣)被政客、文學、音樂廣泛利用,就像真實的「土地」被過度開發一般,「使用者」並未真實的定義「土地」內涵與本質。難怪需要「土地正義」;學者、農友與政客、資本家心目中土地的異同,需要對「土地正義」的定義做更多的論辯。

台灣社會因長期深陷「藍」、「綠」意識形態的對立,讓「政治」與「政黨」直接畫上等號;人們變得不主動過問或參與政治,久而久之就淡忘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之一,而只留意與自己切身相關的政府措施,逐漸在公民社會中疏離。

7月17日「凱道守夜行動」我們看見許多年輕學子全心全力投入活動中熱誠中充滿創意,更發現自主的民間社團各地自發性的公民積極參與,透過網路(Blog、Facebook、YouTube…)的串聯,讓凱道守夜活動的訴求,被台灣社會聽見,甚至全世界,訊息傳遞的高度穿透性不僅帶給冷漠的主流媒體壓力,也迫使傲慢的地方政府在社會輿論中道歉低頭。

990725wo3men2gai-22zen-450.jpg
台灣人民護農挺農凱達格蘭大道守夜行動–各地農友自救會上台表達受壓迫的事實與心情

公民自主參與公共事務的美好集結

這是一次非常成功以農民權益為主體的社會運動,台灣公民自主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美好集結,更是台灣公民社會進一步深化的表徵。當這股新生的力量,若能夠真實地在農村中定根拓蘗,才是體現「717凱道守夜」做「農民靠山」背後的意義。

7月22日政府為去化「竹南大埔怪手毀田」與「老農凱道守夜」的政治效應,政策出現急轉彎,行政院院長吳敦義在未與大埔自救會農民協商下片面宣布,將竹科竹南基地用地,先完成法定徵收程序後,再透過都更保留五公頃的土地,「以地易地」方式提供不願土地被徵收的農民,做為農耕使用。表面看似「尊重」,實則仍充滿上對下的逼迫,難脫官僚「鴨霸」的氣息。

目前各地自救會面對徵收所處的法律進程不一,7月22日是彰化縣政府公告二林相思寮遷移的最後一天,相思寮的住民就像被套上無法解除的桎梏,即將被凌遲的心情,終日惶惶不安,只能在農穫中尋求短暫的慰藉。雖無從掌握目前各地自救會最新的動態與決定,但站在以農民為主體的角度出發,陪伴、關懷、理解、參與是支持農友們好的力量;因為被聽見、被看見。

同日(7月22日)鴻海集團郭台銘透過媒體釋放出重新檢討在台投資的計畫,說是對被學界批評為「台灣之恥」感到灰心。而在農村的農友們如何看待台灣首富郭台銘的反應:「郭台銘,那咧改姓「張」(福老話意思為受挫折使性子)囉,嘜堪乎講兩句!」在原因不明的狀態下,行政高官權貴們一個個急切地表達噓寒問暖的心意。這就是掌權者面對「農民訴願」與「鉅富抱怨」,立見分明的差別待遇。

7月24日在後龍灣寶聚落與幾位民眾閒聊,一位陳姓退休教員以自我調侃的語氣,用民間俚語「橫柴入灶」與「軟索牽牛」(福佬話)譬喻官廳推行政策的不同手段。縣長劉政鴻是「橫柴入灶」,愚笨地把灶口弄壞,讓灶火四射,還差點引發火災;而行政院長吳敦義是「軟索牽牛」,不用使力拉扯,輕輕地動一下繩索,牛就知道怎麼走了。

這是多麼傳神的形容,受壓迫的農民們可真的要格外小心啊!

█ 請參考延伸閱讀

小地方新聞網
無盡相思-相思寮後援會
台灣農村陣線
二次政黨輪替台灣民主發展的省思」/台灣大學趙永茂
臺灣公民社會建構過程中民間團體發展路徑之研究-成功大學/洪韶崢。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