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定特定區域? 佳暮、谷川還在討論中。魯凱0122進度

莫拉克風災過後五個多月,屏東縣霧台鄉各部落都在進行劃定特定區域的協商,大部分的部落可能傾向劃定特定區域,以取得永久屋,吉露已經同意劃定,但是佳暮與谷川部落都還在討論中。

莫拉克風災過後五個多月,屏東縣霧台鄉各部落都在進行劃定特定區域的協商,大部分的部落可能傾向劃定特定區域,以取得永久屋。日前吉露部落、阿禮部落的下部落均已同意劃定特定區域,但佳暮與谷川部落都還在討論中。

佳暮部落有三種聲音,一為同意劃定特定區域;二為原地重建,因為部分區域狀況較好,無安全顧慮;另外一種則是希望秉持「離災不離村」的原則,在家鄉附近重建。此三種意見尚需要村民們經過討論才能夠決定。

谷川部落方面,雖然該部落被認定為安全區域,但因為河床升高,有潛在的危機,加上政府告訴村民,即使劃定特定區域,山上的房屋也不會拆除,讓村民覺得在山下有一個永久屋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因此對劃定特定區域保持樂觀的態度。

其實在高雄那瑪夏鄉、桃源鄉等地已有不用劃定特定區域也可以申請永久屋的聲音,政府對此已經鬆綁,但是沒有告知屏東縣的居民們,雖然我們有將消息告訴大家,但由於沒有得到政府的承諾,大家還是傾向尊重政府目前的決定。

好茶部落一○七戶通過永久屋申請

好茶部落大部分居民已通過永久屋的申請,共申請一百七十七戶,通過一百○七戶。

由於申請永久屋須有土地所有權狀等證明,但許多居民屬於分戶,也就是一個家庭中有好幾個家庭,部分家庭不符合資格。另外一種情況則是在原住民部落中,許多居民都直接在農田旁蓋一間屋子居住,土地非法定建地,無法取得土地所有權狀。

部落中加蓋的房子很多,族人也未向政府單位報備,加上政府官員沒有調查,使此種情況成為公開的秘密,也成了通過申請的困難。

可是這只是初審,還有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未來還是有爭取的空間,因此還是會努力讓大家都可以申請到永久屋。

好茶部落的另一個好消息是二月一日開始部落族人的伙食費可以得到政府補助。因為兩年前好茶部落就因八一三土石流衝擊而住在安置中心,當時伙食供應一兩個月就結束了,兩年後因莫拉克風災再次受創後,卻依舊維持自己負擔伙食費的方式。

我們發現二次受創卻沒有受到該有的對待,看到住在其他安置中心的伙食都由政府安排,覺得似乎不甚公平。因此寫了陳情書,邀請民意代表,到內政部陳情,也得到了回應。

但是族人們要開始負擔安置中心的電費了,因為外界的捐款已經用完,未來安置中心的電費需要族人自己負擔。

魯凱青年行動小組正式運作

魯凱青年行動小組已於日前舉行「內部青年共識之夜」,正式宣佈魯凱青年行動小組開始運作,目前正召集部落青年參與行動,近期也將舉辦「魯凱青年論壇」,希望讓年青人得以發聲。

「魯凱青年你能做什麼?」是魯凱青年論壇暫定的標題,主要希望能夠聽到更多年青人對部落重建的想法,而未來青年都可以參加重建工作。

由於莫拉克風災發生後,許多青年到各地工作、求學,因此將大家找回來是一大困難。現在正好是寒假,過不久年假也將到,此時召集大家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趁此激發大家的想法,否則假期結束,大家分散各地,再聚集討論就有困難了。

「121齊步走」之後的瑪雅(民權)村現況與期望

那瑪夏鄉瑪雅村暫住營區安置之民眾已遷回家鄉,部落居民認為,只要政府將台21線道路問題徹底解決改善,鄉民出入及農產或貨物進出方便,災區重建就會有開始、有希望,不然一切都是空談,災民永遠無法自己站起來。

那瑪夏鄉瑪雅村暫住營區安置之民眾於本月(元月)21日歡喜遷回家鄉,三民國中及民權國小經楊秋興縣長同意後,確定於下學期(2月份)就在山上復課。

對於未來的生活、學生就學問題及鄉內公部門各機關目前有幾項因應的措施,瑪雅鄉(村)重建委員會、學校家長委員會的作法及共識是:

一、瑪雅村民堅決反對政府將部落劃定為不安全區域,並經過二次部落開會決定原地重建。

二、本月18日楊秋興縣長蒞鄉視察時,口頭指示可以在舊民權平台興建本部落之避難屋,未來鄉內之公部門、各機關、三民國中及民權國小也將同時在此興建。

三、三民國中21日由王世哲校長親自率領全體教職員工返校,齊力整理辦公室及教職員宿舍,做返校復課的準備。民權國小暫借國中風雨教室、視聽教室及民權基督長老教會一樓作為學生教室和老師辦公室,專科教室及操場則和國中共用。另外,外地教職員住宿問題,以租用民宅的方式解決。

瑪雅村重建委員會正積極與世界展望會接洽興建避難屋之事宜,部落居民意願也相當高,昨日(22日)下午在部落召開戶長會議,今日(23日)召開舊民權平台地主會議,要討論有關興建避難屋的相關配套。

原本設置在民族村的公部門,現在全部都暫時移設在瑪雅村(民權),鄉公所、戶政事務所、郵局暫置瑪雅村活動中心;衛生所在瑪雅村作物集貨場(甲仙農會辦事處旁);分駐所暫駐小美山莊;鄉民代表會借文物館(三民國中校門旁);消防分隊在原址沒有變動。另外,包括家扶中心、世界展望會也在本村駐點服務鄉民。

部落居民最期望盡快解決的是,目前台21線的替代道路約有13Km是走河床,希望二月到六月底(汛期前)能有柏油路可以走,好讓上半年的農作物(像梅子、李子、水蜜桃、桂竹筍及蔬菜等經濟作物)能如期送出,穩定災區鄉民之收入(不然水果這樣一路震出去也沒得賣了!)。

更重要的是要提早將七到十月颱風期的兩條替代道路修理完善,一為經錫安山後山通南化鄉,另一條為經阿里山鄉茶山村通大埔鄉的替代道路,皆應隨時保持暢通,以利鄉民緊急出入之便利。

部落居民認為,只要政府將台21線道路問題徹底解決改善,鄉民出入及農產或貨物進出方便,災區重建就會有開始、有希望,不然一切都是空談,災民永遠無法自己站起來。

990123nahuiwimage0019-400.jpg
這張是去年11月拍的照片,民權早已清理乾淨了!

image003
三民國中已經清理乾淨了!操場也逐漸長出青綠。

image005
三民國中團隊大家同心協力清理進泥水的辦公室

image007
清出堆積如山泡過水的資料及教具

image009
返鄉車隊回來囉!大家歡喜迎接!

(文中照片提供/徐仙曉、曾建瑋、葉一萱)

那瑪夏。回家

當人生一陣慌亂,從山上躲到山下,再拎著垃圾袋裝的家當,回到沒被毀壞的家園。一趟五個月的山下旅程,回了家,仿如一切沒有發生過。災區,在政府定義、切割、劃分、拖到淡忘,其實那還有災區可言。媒體走了!災民消失。

災難從沒發生過!

當人生一陣慌亂,從山上躲到山下,再拎著垃圾袋裝的家當,回到沒被毀壞的家園。一趟五個月的山下旅程,回了家,仿如一切沒有發生過。

災區,在政府定義、切割、劃分、拖到淡忘,其實那還有災區可言。災區,只會出現在官員想演悲憫秀時,災民群體權充配合演出的時刻。

媒體走了!災民消失。

990123-shueihuisibdc8-450.jpg
 【童年的逃難記憶】

從一開始,就不信有重建這回事,「合於規定的無家者,搬進永久屋,額滿為止。」,災後重建的一語真意。

對於災害,政府只停留在災戶的救助,以戶為單位,給了房子,就該閉嘴!

一直覺得,部落的生存問題,不是因為災難才出現,部落一直有問題,災難只是惡化原有的生存問題。

所謂重建,不該只是應對災後的房舍倒塌,居住分配的基本生存權問題。更重要是對於部落,對於山林,甚至對於悲苦者的國民人權,有著什麼全面性的思考。

切割!所有事物,依照府、院、部、處、課的公務體系劃分切割,各司其職的依法行政,於是部落在這些行政分類上,切割的無比碎裂,每個單位負責自己部分,那不是服務人民,而是完成交辦工作。每個單位分工行事,但是合起來,從不是部落全部。

部落身陷危厄,不是從災害後開始,在災前部落就有問題,災難只是逼著攤牌,因為從所剩不多到一無所有。

問題是,面對各司其職的分工行事,希望就在一堆公務門間,來回穿梭無盡等待,最後只會選擇沈默,用最無奈的方式生存。

在山上許多人害怕災難,或者為了子女教育,想要離鄉,但是他們走不了!在山上也有許多人,眷戀故鄉、愛惜文化,想要留下,但是問題重重,他們不知希望何在?

部落的問題,不是走不走、留不留,而是在走與留之間,為何無法快樂的自由選擇,想離開的離不開,想留下的沒希望,人生無法自由的去留,才是部落最大的問題。

幾個月,看著部落居民山上山下景況,心頭酸楚,一樣的模式,一樣的結局,在國家的災民消失標準程序中,到了宣佈回鄉的時刻。

在過幾年,行禮如誼,會有官員出來宣佈重建完成,災民又畢業了!

真實呢?沒死的,等著再逃,再營區住幾個月,然後回山過著一樣的生活,再等下一場災難再逃,最後受不了,舉家搬遷,部落成荒村。

回鄉,家毀的人回不來,想走的人走不開,回鄉住下的人,又是回到舊日生活。

當開了門,放進垃圾袋裝的行李,彷如一趟遠行,除了滿村廢墟、浸漬的腐朽氣息,災難仿如沒有來過,還是一樣的生活。

部落重建,不只是有房可住、有路可走、有校可讀,還是必須回到最原初的問題,部落如何創造幸福?

災難不是部落苦難的開始,回鄉也不是部落苦難的結束,所有問題不是永久屋、重劃區的爭執,而是部落與社會,部落與自然,倒底能夠有著什麼樣的幸福關係。

那瑪夏,回鄉。問題依舊的老生活。

2-4295871616_188f043e2c_o
【文化很重要,部落耆老無屋可住,別人回鄉,他到旗山。】

3-4295126005_2f6a4ba055_o 
【二位孩子的爸爸,不想再逃難,選擇下山。】

4-4295872720_1061f8f842_o
【營區照顧很好,但是不是家園。】

5-4295874316_2535a2813e_o 
【回鄉前的慈善收入,一人一千,憑卷對換。】

6-4295875134_fba142bcca_o
【長官交代,列隊歡送。】

7-4295127225_464bc88957_o
【重建,經費的流通,生活的停頓。】

8-4295874042_768101519b_o
【不是垃圾,回鄉的所有家當。】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高雄災民返鄉之~桃源鄉篇

桃源鄉安置在鳳雄、陸官營區的勤和村、復興村、梅蘭(拉芙蘭)村、梅山村四村村民,今天(1/21)一早就開始打包行李、領取救助物資和紅包,準備返家。離開住了將近半年的營區,村民們自稱「終於退伍了」。

桃源鄉安置在鳳雄、陸官營區的勤和村、復興村、梅蘭(拉芙蘭)村、梅山村四村村民,今天(1/21)一早就開始打包行李、領取救助物資和紅包,準備返家。離開住了將近半年的營區,村民們自稱「終於退伍了」。

鳳雄營區內安置的165名鄉民中,以復興村民佔多數,已全數返鄉。陸官營區中,多數置留的鄉民,多半屬於桃源鄉中受災較嚴重的勤和村,及位於桃源鄉最內側靠近玉山的梅山村,共651人,有一百多人尚留在營區,等待屋損證明通過,搬入永久屋居住。

桃源鄉災民最大的安置區陸官營區,早在上午五、六點就有村民們往來穿梭,整理東西並打包上車。鄉民們表示,東西實在太多,已經整理了好幾天。

楊秋興縣長於上午十點左右,來到營區送鄉民離開。他表示,道路已搶通,受災區「安全性是沒有問題」,所以現在先讓大家返鄉,「解解思鄉之苦」。但同時也坦承,汛期來時村子的情況仍令人擔心,包括部分村內的土石潛勢溪流,還有河床會否持續墊高的問題。雖然縣長表示會準備相應的避險工作,但聽來目前唯一的具體方案是,「萬一有強烈颱風的時候,我們請鄉親配合先下來,沒有危險了再回去。」

1
陸官營區內掛滿祝福卡片,願返鄉重建之路順利平安。

2
終於要退伍了!繳還出入營區的識別證。


家當實在太多了,不少居民都自行開小發財車載運。


營區也提供了載運的協助,阿兵哥和志工充當搬家公司,幫忙老人家和帶著小孩的婦女搬運物品上車。


等待發車回家。


「我們不回去,媽媽說我們要去永久屋。」約有121位村民將留置陸官營區,等待住進永久屋。這位樟山國小的孩子,將要轉學適應新生活。


出發了~有的村民留在平地工作或租屋,到場為營區的「室友」們送行。桃源鄉的鄉民們,各自有了自己的選擇,互相祝福邁入各自的新生活。

返鄉結束、重建開始

桃源返鄉之路走了五個月,但回到家之後,重建的漫漫長路才正要展開。

鄉公所雖已在陸續施工中,但復興、梅蘭、梅山村都有村民表示,農路未完全搶通。甚至已經返鄉兩個月的桃源村都還有一條農用路未通。眼看梅子產期將至,為了好收成,務農的村民們都趕著想入山砍草、整地,政府的工程進度令人焦急。想回山上整理園子的村民想知道,農路什麼時候可通?

營區的八八零工工作全數宣告結束,不少人回鄉便要失業了。原民會表示政府將釋放四百個工作提供給農地流失、無生計著落的村民們暫時度日。但這些工作什麼時候才申請得到呢?村民們紛紛回答「不知道。沒聽說。」

勤和以上諸村的道路從河床上過,汛期來這些村子的聯外道路都將消失。縣府雖承諾將有避險措施,但聽來唯一的具體處置,是請大家每年汛期山下山上的奔波;河床便道縣府表示會負責維持,也就是年年搶通、斷了再修。

有的村民認命的說,也只好這樣。有的則表示反正自己堅持不下山,政府怎麼做無所謂。但各村落的重建會委員也有不少人提出建議,不妨參考南投信義鄉豐丘村到同富村之間,為了解決每年土石流道路被沖毀而興建高架橋的經驗,在桃源村到梅蘭村之間興建高架道路。雖然經費較高,但比起每年汛期都需撥款修復河道,未必更耗成本。


一走就走了五個月的迢遙返鄉路,明年的颱風季是否將再度踏上?

若如縣長所言,遭受風災劇變後的河床將持續墊高,「我擔心房子、街道會變河床。」那麼,接下來的河川整治、臨時避難處所、道路問題,將成為政府須完善評估規劃的課題。使災民年年往返山上山下、遭受遷徙流離之苦,是否就是最適當的政策?

以下為桃源鄉各村現況整理。

期望興建避難屋的勤和村

勤和村仍有三十戶人家近百人左右待在營區,等待入住永久屋。已返鄉的村民們,等待已通過安全評估的勤和平台和樂樂段,能早日由政府協助興建中繼屋。即使被認為不安全區,也不願輕易放棄家園的勤和人,希望能有中繼屋或避難屋讓大家能在村子安居並就近務農,汛期來時也能有個臨時的棲身之所。

迎接返鄉族人的,是村子入口懸著的白布條。有的村民雖申請永久屋,仍想趁著返鄉日回家看看。如果多一個中繼安置的選項,也許讓村民們的選擇不那麼艱難。

勤和村上方的東庄部落。一直未曾離家的村民,每天傍晚天冷時就在門口烤火,他們戲稱,這是燒給山下族人看的煙,讓大家知道家園還有人在。並且,「讓祖先知道,還有子孫在土地上烤火。」

期望搶通農路的復興村

近半數的農路沒有通的復興村,有不少農路坍他過於嚴重,村民擔心政府不再加快進度,會耽誤樹豆的採收,及接下來的梅子產季。村民說:「就看政府幫不幫我們了。不幫,我們就只能靠自己。」


寧靜的復興村,Gina Abin把孩子都接回家,一家人在午後陽光下,剝新採的樹豆。


多數安置鳳雄營區的復興村民。八點多就從營區出發,到了下午還在整理數量龐大的家當。「沒辦法,我們家太多人住一起。」村民說,上山之前還要先去買菜,不然回來了沒東西吃。

期望做好排水工程的梅蘭村

自立自強的梅蘭人多數已回到部落,從營區回鄉的村民多數也自行開車返家。陸官營區預備給梅蘭村民的接駁車,有數輛空車往返。

大家擔心的問題只有村子上方平台崩落下來的兩處土方何時能清理,並為大家處理好專家說需要做的排水、擋土牆工程。

樟山部落的樟山國小,已經確定原址復校。只是校園後方的排水設施堵塞,崩落的土石也代工程處理。縣長1/11視察時已指派了水保單位負責處理,雖然現在仍無下文,校方表示,相信縣府自有進度安排。


空置已久的樟山國小,將在寒假後迎接孩子們歸來。

期望整理邊坡也西的梅山村

村內的梅山口部落有三戶人家受被崩落土石壓毀,鑑定為屋損,可續留營區安置。他們正等待著遷居預定地通過安全評估好著手遷居。不過有的屋損屋主仍表示今天會先回去住在山上,「我兒子在上面。」

荖濃溪的河床墊高之後,村民們最擔心的是村子的邊坡將再汛期受到溪水沖擊,引發危險。梅山重建委員也表示,更深入村子,桃源鄉野溪中編號四溪的一條溪流需要整治。當地是祖先墳墓所在地,受到土石衝擊,不少墓地毀損,祖先的骸骨目前處於暴露四散的狀態,希望政府也能幫忙修復。

留村年輕人紛紛出動,幫忙回鄉的老人家、婦女搬東西,孩子們穿梭玩耍,為平日寧靜的街道增添了生氣。早就回鄉的村民,傍晚園子裡的農務結束後從山裡下來,先不急著返家,而是來探望久未見面的老朋友、老鄰居。

命運未決的寶山村與寶山國小

靠近六龜鄉的寶山村,因為工作和生活便利性等緣故,不與多數桃源受災戶一起住在營區,而選擇在六龜租屋,或先行回到山上居住。村民常自嘲寶山是孤島,受災嚴重程度雖不下於勤和、梅山口,卻不易受到關注。

這一次的返鄉村民中,幾乎沒有家住寶山的村民。「我們都和營區脫節了啦。」但寶山被認定為不安全區,在拒絕劃定特定區域與永久屋安置的選項之後,村民共同屬意的遷居地藤枝38甲又被「專家學者」打了回票,讓寶山村民的重建之路顯得迢遙艱辛、甚而茫然無力。

當桃源國中、樟山國小經歷了五個月的山下安置,終於塵埃落定,確定將在原址復校後,寶山國小的去留仍無動靜。眼看學期已經結束,大人都先帶著孩子返回山上從事原本的工作;但開學之後,要繼續寄讀六龜國小,或者原鄉復學,家長們仍得不到明確的答案。不少家長感到徬徨心焦,為了孩子在六龜讀書而租屋居住已是一筆負擔,現在連房屋要不要續租都不知道了。

縣府政策對於那瑪夏鄉三民國中、民權國小的去留,也一度擺盪不定;但因本著不使學生和家長分離的原則,最終還是決定,雖處於紅色警戒區,仍讓兩校隨著返鄉日而回鄉復校。寄居六龜的寶山國小,校園內完好無損,寶山村被判定的是「潛在不安全區」,但校方仍表示,因為道路和村莊有安全疑慮,仍待評估後復校,並且「我們尊重家長的意願,以家長為主。」

高雄災民返鄉之~那瑪夏鄉篇

今日(1月21日)為高雄縣災民返鄉日,是莫拉克災後重要的里程碑,高雄縣那瑪夏、桃源鄉災民,除準備遷居慈濟大愛屋者,今日都將離開營區,回到山上面對家鄉的重建課題。本文為那瑪夏鄉民返鄉過程之影像紀錄。

災後第166天,被高雄縣政府安置在營區中的災民終於可以返鄉了!

今(1/21)天上午,安置桃源與那瑪夏鄉災民的仁美、陸軍官校與鳳雄營區分別舉辦盛大的「災民返鄉典禮」(註);10點過後,各區災民便陸續乘坐 巴士,或自行開車、騎車返鄉。高雄縣政府強調,災民返鄉是重建工作的一大進展,此當無庸置疑。只是,平地雖然沒有災民了,但災民回到原鄉,不代表災難就已 結束,因為他們仍得面臨層層重建障礙。災民上路了,但理當在法規、社福等方面提供協助的官方部門,是否已經做好準備,並端出應有的對策呢?

(註:目前被安置在燕巢工兵學校的災民,多半是那瑪夏鄉南沙魯村村民。由於南沙魯村民目前多數選擇進駐慈濟永久屋,而有意回鄉的災民,則早就已經回鄉進行重建工作,因此沒有舉辦返鄉典禮)

返鄉的前一日,仁美營區的災民便陸續開始整理行囊,阿兵哥也開始著手準備「重建」營區。

990121shueimg_9571-450.jpg

IMG_9573

孩子們說,回到山上雖然得去三民國中借教室,但要回去了實在很開心~

IMG_9582

IMG_9647

早上7點不到,災民已大致完成上路前的準備。有些部落族人在繳還寢具、鋼杯、臉盆時,笑著說 – 當了5個月的「兵」,終於要退伍了!不知道等一下能不能領到退伍令呢?

IMG_9624

IMG_9625

8月時進駐仁美營區的災民,多半來自達卡努瓦(民生)與瑪雅(民權),僅有少部分來自南沙魯(民族),共計396人。根據高雄縣政府新聞稿,指出今 日返鄉共計345戶,1,002人。但以仁美營區為例,今天雖然是返鄉典禮,但許多人早已提早返鄉,今日上路的災民僅約莫150人左右。

IMG_9666

事實上,此次仁美營區還有11個人不會返鄉。扣除在平地還有其他事務(如舊一)的災民,還有6位已取得永久屋資格的災民,也將在今日轉往工兵學校安置。達卡努瓦的謝中興說,回山上,家也早就沒了,只能繼續轉往工兵學校等待永久屋落成。

IMG_9659 IMG_9658

此次風災為謝中賢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改變。謝中賢與妻子都住在達卡努瓦,風災時妻子正懷有8個月的身孕;下山後不到一個月,妻子就疑似因為過度勞累而 早產,在9/2日時產下一名女嬰,命名為「小莫拉」。目前謝中賢倚靠八八零工過活,每日800元的薪資需養活一家5口;然而,八八零工也到今天結束。謝中 賢說,山上的農地已經被土石流沖毀,回鄉後的生計該怎麼維持,目前還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不管如何,先回家再說吧」,他說。

IMG_9744 IMG_9743

此次回鄉的災民,都可領到諸如水、麵包、米等物資,還有1千元的補貼紅包

IMG_9702

IMG_9692

有些災民特別請搬家公司協助運載行李

IMG_9652

至於自己開車的,就努力塞吧!

IMG_9679

IMG_9612 IMG_9649

世界展望會八八風災專案執行長全國成在大家上路前,帶領大家以族語合唱《回家》(布魯馬哈)

IMG_9734

IMG_9720

仁美營區返鄉典禮

IMG_9722

上路

IMG_9762

IMG_9770

IMG_9785

IMG_9773

希望不會再見了,仁美營區

IMG_9655

那瑪夏鄉許多路段都已經撲上柏油,惟抵達南沙魯前,仍得行過顛簸達13公里長的河床便道

IMG_9819

巴士抵達瑪雅村時,受到村民熱烈地歡迎,有些人甚至激動地落下淚來

IMG_9865

IMG_9882

IMG_9870

IMG_9879

IMG_9881

返鄉後,全村族人共同宣告禱告,感謝上帝賜福族人返鄉~

「奉耶穌的名,歡迎弟兄姊妹回家,主賜下平安、喜樂、健康。」

IMG_9885

IMG_9886

IMG_9889

即便歡欣,但山河仍舊破碎。返家重建之路,仍然困難重重

IMG_9916

達卡努瓦的靳尚凱與范金菊夫婦,返家後打掃時,才發現家中許多物品失竊,就連風災前花了10幾萬買的靈芝木,也全被宵小搬空

IMG_9908 IMG_9910

電是有了,但自來水一連漏了十幾分鐘,也都還是綠的。范金菊說,還好上路前有補助一些礦泉水和米(村中沒有賣米),今晚的晚餐,得靠這些先打發過去了。

(范金菊家裡的瓦斯桶也被偷走了,該怎麼煮,其實還是個問題)

IMG_9906

靳尚凱來自湖南,今年83歲,經歷過軍閥割據、抗日、剿共,來台後歷經風雨,老年又遇上如此風災。他說自己一生顛沛流離,對於亂世景象,算是看多了。
該怎麼重建?儘管向前走再說吧!

IMG_9912

災民返鄉,重建卻才正要開始。後續該如何踏穩腳步,重建生活,才正要考慮災民與政府的智慧。

IMG_9915

相關文章:

  1. 那瑪夏返鄉路,準備好了嗎?
  2. 那瑪夏民權村的孩子,必須在土石流警戒區內復學?
  3. 高雄縣府規劃的返鄉時刻表
  4. 瑪雅、達卡努瓦村民共識:我們拒絕劃定、諮商
  5. 留在山上是災民,住在營區是難民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不劃定就不協助?梅山村對政府的疑慮

梅山村內,農地流失的人等待補助,暫以八八零工維生;農地尚在的居民白天都上山在園子裡工作,生活大致回復往昔模樣。1月21日返鄉日前夕,居民擔心,不接受特定區域劃定,政府就不協助重建。

梅山村分為梅山本部落和梅山口部落,過半數的村民已回到村子裡。梅山口靠近玉山國家公園管理中心,只有十多戶人家,是梅山村中受到土石衝擊最重的部分,三戶房屋全毀,至今殘餘的土石未清理乾淨。居民們想要申請隔著一條南橫公路的遷居地,已經過專家勘查,但仍未有正式評估報告出爐(閱讀更多「梅山口」的訊息,請點選這裡)。

梅山村內,農地流失的人等待補助,暫以八八零工維生;農地尚在的居民白天都上山在園子裡工作,生活大致回復往昔模樣。只是居們擔心村子靠進荖濃溪的邊坡呈垂直狀,若大雨來侵襲時溪水暴漲沖刷,是村子潛在的安全危機。1/11縣長上山視察時,梅山重建會也向縣長陳情,縣長表示會請專家來評估,盡快做出防護措施,但據今一個禮拜沒有下文,梅山村已必須迎來1/21返鄉日。

通往梅山部落一景。位於南橫上玉山國家公園附近的梅山村,以往有許多遊客穿梭,今年卻顯得冷清。

連接梅山部落對外交通的橋,橋墩略微傾斜不穩,導致行經橋面是路面有陷落情況,居民希望政府幫忙補強免得陷落更嚴重。

梅山口遷居地仍在等待結果,房屋毀損者依親居住

不到二十戶人家居住的梅山口,有三戶人家房子因後方土石崩落而壓毀,還有一間也成了不堪居住的危樓,屋主目前暫住在朋友家。朋友說「別看這時候笑笑的,那時候只會哭欸。沒辦法,他又不要去永久屋。」

梅山村目前其他的房屋毀損的居民都留在營區,村長表示,他們可能在返鄉日之後,離開營區寄住在山下的親戚家。至於梅山口被認為不安全需遷村,居民們屬意與原居地隔著一條南橫公路的一塊平台,已請了專家來勘查安全性,但仍無正式評估結果出爐。


梅山口居民現居地,房舍後面即是陡坡,在無擋土牆措施下,三戶人家的房舍被土石摧毀。

面臨汛期:安全工程、避險安置在哪裡?

靠近玉山國家公園的梅山村,部分做遊客生意的村民感到災後生意冷清。自己種愛玉的陳大姊,因為產的愛玉子數量不多,每年只要擺攤分小包裝賣給遊客就能賣完,利潤也高些;今年卻要找中盤商幫忙收購。「現在沒有遊客了……也有啦,不過他們是來看災區的。之前我民宿也會開,現在不用了啦,沒人。」

除此之外,梅山部落沒有受到災難的直接衝擊,被認為是安全的區域。除了農地流失等待補助的村民外,多數人回到往昔生活的常軌,白天入山在園子工作,傍晚回到村子和鄰居親友烤火閒聊,村內看來一片寧靜祥和。不少人在水電接通後就返村,居民說:「待在山下,我們真的不習慣耶。…..我們都住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營區的空氣不好,馬上就感覺出來….」

災後始終不願撤離下山的幾位村中年輕人,唯一抱怨的是從復興以上就一路顛簸的河床路,「我的車子排氣管都震掉了欸,我用鐵絲自己綁上去。」至於這條路,汛期時就不保,到時又得撤下山,也只能順其自然。有的人也抱著樂觀的態度,認為這麼嚴重的災情,「不會有下次了啦。」

不過,村中的婦女有更多的疑慮。提早離開營區回鄉的梅山村民們,不願被劃定特定區域,讓自己所習慣的山上生活受到限制。但他們也擔憂,通往連接梅山本村落和梅山口的陸橋橋墩傾斜需加固;且村子邊坡陡削,處於易被河流沖蝕的位置,若不進行工程補強,可能在下次汛期危及村子的安全。

「河床和以前不一樣了,都墊高了幾十公尺。」河道的面貌改變了,彎曲的弧度直指村子,身為梅山重建會委員之一的Buni說,大家都不是上帝,不知道下一次災難會有多大、在什麼時候發生。

從村落望向吊橋,居民最擔心,河流的彎曲幅度大,汛期來溪水暴漲,容易衝向村落所在的平台。

梅山村民的疑慮:不劃定就沒有政府的協助了?

1/11縣長視察桃源鄉復興村以上的村落,梅山村長及重建會會長一同領著縣長去看村民們擔心的橋墩和邊坡,尤其是邊坡的部分。縣長表示要把河床挖深減低土石衝擊的災害,梅山重建會顏會長及重建委員也建議,要在河道旁建蛇籠工程做加固,最好能再植上深耕植物。因此處為水保局負責範圍,縣長承諾將請相關專家來評估觀察,盡快完成工程作業,讓居民安心。

不過現在已過了一個星期,據村長表示仍沒什麼動靜。「政府做事都是這樣,要到汛期來時才會真的做。」

除了村子的潛在安全疑慮,墊高的河床和行經河道、雨季就會再度消失的砂石路,都提醒大家村子的周遭環境已不復舊觀;當下一次的汛期來臨成了未可知的考驗、不能再單純以往日的颱風經驗應付時,Buni的憂慮是,「我們沒有劃特定區域,政府以後會不會說,是你們(居民)自己說沒有不安全的。」

表面平靜看似未受災受損的梅山村,村民仍擔心自己家園的潛在安全疑慮及未來汛期安置的問題,希望不會因為留守在熟悉親近的土地上,就需冒著「沒有劃定就得不到政府協助」,甚至成為孤島的風險的風險。

站在吊橋望出,左方村子的邊坡與拓寬墊高的河床相近。縣長承諾會會將河床側邊挖深、作蛇籠保固,但目前仍無動靜。 政府是否果真要落實「不劃定就沒有協助」的政策?

台東縣部落行動聯盟成立,互相協助重建

有鑑於台東災區重建工作一直無法正常運作,有些部落甚至找不到解決辦法,1月16日在大武鄉大鳥村,召集了東區各災區的代表來討論問題,也特別成立了「台東縣部落行動聯盟」,結合各部落一起努力。

前言:台東縣部落行動聯盟成立原因

有鑑於台東災區的重建工作一直無法正常運作,甚至有些部落的重建工作無法找到解決的辦法,所以1月16日在大武鄉大鳥村大鳥國小,召集了東區各災區的代表來討論所面臨的問題,並且邀請了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律師及國際人權的代表,以及台灣原住民政策協會監事來參與這次的會議,提供意見供族人參考,會議中也特別成立了「台東縣部落行動聯盟」,結合各部落一起為重建工作來努力。

召集人高明智表示,透過這次的座談,讓部落提出問題,並且尋找資源來解決問題,期盼可以成立行動聯盟團隊處理彼此之間的問題。

IMG_0512
「台東縣部落行動聯盟」成立會議(攝影/朱正勇)。

IMG_0520

下面為各部落代表發言的紀錄整理。

大鳥部落:非要我們遷村嗎?

大鳥代表首先發表他的看法,並且用投影機展示颱風前與颱風後的部落照片差異,讓參與的人更了解部落因風災造成的變化,以及族人土地流失或被土石流掩蓋的情形。

她說:大鳥原本是一處很美的地方,但經八八風災之後,一夜之間改變很大,很多農田都因大雨後河床暴漲而毀損,風災期間很多小朋友當時無家可歸,所以經由潘老師的介入後,讓小朋友以圖書室為讀書環境,讓小朋友有安全的地方可以讀書,她也提出她的疑慮:

(1)非要我們遷村嗎?

(2)劃定特定區域後,那些權益會受損,部落還會是部落嗎,部落族人對降限使用不了解,當時的說明會也沒有說清楚。

IMG_0514
大鳥村代表發言(攝影/朱正勇)。

BenQ Digital Camera
看圖說部落狀況(攝影/朱正勇)。

富山部落代表:已劃定特定區域,後續工作卻都停擺

富山部落的問題是,十一月十八號富山部落已經同意要劃定特定區域,族人在十二月二十五公告劃定後也一致認同,但公文發放之後,原本一個月內可以申覆,但部落沒有收到農委會的公告公文,現在族人的感情開始分裂,而風災時外界資助的物資被有心人檢舉發放不當,造成部落自救會有幹部被調查,賑災的物品也被查扣,自救會沒有辦法運作。

風災過後五個月來,富山部落一直是被遺忘的部落,到現在連水都受污染不能使用,富山部落沒有腹地,許多族人都早己遷到較好地方的富南部落,所以只剩下耆老與小孩,年青一輩的人都很少,自救會的辦公處用簡易帳篷搭建,所以富山部落的自救會就更難運作了。

富山部落雖然己經劃定特定區域,但是遷村的問題沒有公部門願意幫忙,就連村長也無心幫助自救會,劃定特定域區後沒有下文,程序也停擺,所以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13日在鄉公所開協調會時,鄉公所認為要搬遷的舊大武國小是大武鄉黃金地段,所以並不贊同族人遷到那裡,所以族人非常無奈,原本在去年的三合一選舉前候選人都認同族人的看法,但選後當選人卻都跳票,所以富山部落除了接受外地的資源,也要靠部落族人自己站起來,同時各部落的相挺對富山部落也很重要。

IMG_0515
大竹部落的現況(攝影/朱正勇)。

BenQ Digital Camera
大竹部落代表發言(攝影/朱正勇)。

大鳥頭目王中山表示:

大鳥村的受災戶目前土地跟房子都還沒有處理就要規劃先行劃定特定區域,若政府政策又改變,是不是損害部落族人的權益,所以大鳥自救會目標一致都會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原鄉部落重建基金會戴明雄牧師提到:

風災當時透過教會志工,每天派遣志工去台東南迴線幫忙救災,重建基金會在風災後兩個星期馬上召開重建計劃,並且找資源共商,縣府原民,農業,文觀三處一起參與討論相關問題。

戴牧師還提到兩個重點:

(1)災後復原-因為災區都是原住民部落,所以用教會心靈關懷的心意

(2)社會資源關懷進入部落,使部落產業教育的重建,但要訂定族人在地工作,設計一套最拿手的工作,但資源進去部落後,族人會不會因很多因素以致於感情分裂互相猜忌,這是最麻煩的事情,最擔心的是族人被攻擊時部落會分為兩種區塊,互相猜忌。

由於台東受災狀況與屏東不同,且每個部落的屬性不同,受災程度不同,所以很多做事方法也會不一樣,藉由不同的操作模式來分享經驗,受災部落一定要先行提出重建計劃,不要等待各單位協助重建,在法律專長及大家的協助下,清楚的知道目標方向才能站的住腳,所以一定要政府配合我們,不要我們配合政府。不然很多重建工作會一直延宕下去。

BenQ Digital Camera
現場參與人員,圖中最後一排中為戴明雄牧師(攝影/朱正勇)

在座談會中族人提出的問題,參與的族人與來賓都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問題並提出看法。 台灣原住民政策協會監事巴桑表示:

行動聯盟的成立,包含其他善心人士的加入,就是不要讓任何部落落單,災區彼此鼓勵,才會讓傷痛及災害的陰影降到最低。所謂的災區除了莫拉克以外,還有其它部落遭受不當的對待,包括大家都在討論的核廢料最終處置地點等,因台東狀況不同所以一定要來現場了解。

照理說災後步驟重建應先臨時安置才是中繼安置,家庭功能恢復,不可能跳過中繼安置,不過政府與某慈善機構利用這次災害運用國土保育的政策,將山上的原住民遷移到山下,預估第一波有八十多個部落,估計每個部落從十多戶到一兩佰戶,對政府是一個滿大的負擔,當有中繼屋之後,原住民的心就安置下來。

政府就勸說希望原住民能夠遷下來,所以才會有劃定特定區的計劃,靠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完成,限期族人強制遷村,限期降限使用,最後強制徵收,政策操作違反常理,政府到時可能會以富山部落當例子,說明如果你們沒有像富山部落一樣,政府就沒有責任來照顧你們,但是若接受劃定特區域,部落完全沒有自主權,所以西部有很多社區都會先要求中繼安置。

BenQ Digital Camera
圖中發言者為原住民政策協會監事拔尚

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表示:

公務人員執行是條例>辦法>決議,如果有衝突,還是依條例行事,若當時在協商,在不清楚的狀況之下,簽下同意劃定時,還有一年的時間可以申覆,可以透過法扶的管道來尋求協助。

法扶的律師代表也提到富山部落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是安置,所以要求政府,並且簽約說明到底要花上多少的時間進行中繼的安置,不然違反莫拉克重建條例等相關法令。

座談會到最後,富山部落問題成為主要討論事項,所以很多法扶的律師給予很多的建議,包括配合劃定特定區域的後果以及挑戰重建條例的各種方式作為,提供多一點方式選項給富山部落選擇。同時也要求部落塵該提出清楚的主張,因為政府的條例一直在改變不清不楚。

但是也有族人發表不一樣的看法,他希望政府可不可以給予災區一筆費用,讓部落的族人或自救會自己運用,等到條例調整好及部落族人都己經準備好了再來協商的方法,但是不要太過依賴政府的補助,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來重建部落,雖然很多的企業想要協助,但是還是要跟政府取得平衡才會來救助,所以部落一定要釐清一個方向,讓問題趕快解決。

開會從早上十點一直討論到下午五點,最後台東縣行動聯盟總算成立了,並且由大鳥村頭目王中山為總召集人,未來的規劃就是先幫助富山部落解決劃定特定區域及部落搬遷的問題,在各部落的協助下,讓富山部落的族人可以安心的恢復正常生活。

IMG_0534
法扶基金會來賓發言(攝影/朱正勇)。

BenQ Digital Camera
安朔代表發言 (攝影/朱正勇)。

BenQ Digital Camera
拉勞蘭部落的女士歌唱(攝影/朱正勇)。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劃定與安置不要相綁,大社村籲盡快解決瑪家農場戶數問題

我們強烈聲明,堅持反對政府進行任何劃定特定區域的行為。並要求政府重視部落的文化自主與集體性,盡快於瑪家農場以245戶解決族人中繼安置的問題。

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在內埔鄉龍泉營區召開「大社村劃定特定區域作業說明會」,由重建會負責解釋劃定特定區域的方式和內容,原民會、鄉公所等相關單位列席,村長提出部落集體聲明,現場由村民提問發言。

整場討論會中,重建會不斷重申劃定特定區域只是必要的法定程序,不會影響大家原有的權益,只是界定一個範圍,讓範圍內的人有資格來申請永久屋。而大社村民也提出部落會議的集體聲明,重申反對劃定的立場,以及盡快安置245戶的需求。

至於瑪家農場的永久屋規劃案,因目前不到30公頃土地有四個部落進駐,因此大社村擬將此地當作中繼屋,希望另覓合適的腹地遷村,與中央規劃方向不同(詳見附錄2)。

IMG_2227
週四下午的上班時間,村民放下手邊的工作事務,前來參與說明會。對於參與無數次的會議,意見卻沒有獲得應有且實際的尊重,許多人都相當失望(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以下包含說明會以及會後採訪居民的綜合整理。

重建會(重建委員會劉敬宗專員)說明:

一、強調劃定特定區域,只是一個必要的法定程序,「並不影響原居住者依現有法律規定之任何權益。」(詳情請見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之第一大項)劃定特定區域才能夠啟動安置的相關程序,方便處理需要安置的區域。

大社村回應:

(1) 村民伊誕表示,依現有法律規定,那日後法律再修改後,土地是否就會被徵收呢?

(2)此一隱憂包括,國土復育法日後通過後,這些被劃定的區域是否就依法有所限制呢?

國土保育法草案25條

「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內已有之聚落或建築設施,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評估安全堪虞者,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擬定安至計畫,限期遷居。」(引用自《政府無罪,罪在蕃人?國土復育條例草案的傲慢與偏見》http://www.88news.org/?p=1596

(3)大社居民憂心,日後重建條例結束,原鄉變成國家公園,管制進入等等,連拿原有房屋建材來蓋新家等行為也會被告。

重建會說明:

二、劃定後,原鄉的土地、房子都還是自己的,不會被拆,要不要被徵收也看居民意願。(詳見說明書第四項之二與第八項)

大社村回應:

鄉民代表勒格艾回應,說可以不用被徵收,還能擁有,但是劃定後限制居住權益,等於房屋土地還是不能自由使用。(補充:說明書字面上與實際狀況仍然很矛盾)

重建會說明:

三、劃定後的限制,是根據公平原則,一戶不能有兩屋。

限制居住:不願離開者不會強制遷離。

限期強制遷居遷村:獲配永久屋三個月內,需搬遷。

(詳見說明書第五項)

重建會說明:

四、有劃定,才有後續安置,房屋沒有毀損的人才能獲得安置。只是界定一個明顯的範圍,讓裡面居民有資格申請永久屋。

重建會說明:

五、劃定後,未接受政府安置,選擇留在原鄉,將維持該區基礎設施如道路、水、電等基本功能。(見說明書第四項之(四))

除了提出對劃定特定區域計畫內容的各項質疑,大社村更懷疑劃定區域行動的正當性,並積極且負責的在現場提出部落會議的聲明文稿,經由部落代表簽名交與現場重建會代表,不過與會代表沒有收下聲明文,大社村會將聲明文以公文方式發函鄉公所。

IMG_2262
村民伊誕發言(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IMG_2269
村民發言(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以下為大社村的決議,和對後續安置的意見

一、大社村村長提出1月12日的部落會議決議

(1) 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2)盡快以245戶數進行瑪家農場的中繼安置,大家已經在營區五個多月,比喻「饅頭真的不好吃!」希望盡快解決。

(詳見附錄: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達瓦蘭部落)堅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聲明文)

(註:大社村風災前登記的174戶,1戶包含分家的數戶,在經過部落自組的認定小組勘查認定後,決議以245戶作為大社永久屋的總戶數。)

二、部落的疑問與意見與重建會回應

(1)為何要劃定特定區域才能安置?

如果尊重原居住者的土地與文化,為何一定要劃定才能啟動後續的安置計畫?不劃定就不安置嗎?

(2)為何堅持一戶只能有一屋?大社提出分支部落的概念

在會議裡部落gama陳發厲對此安置計畫激動的發言:

「民國五十年,政府將土地分割,限制耕作,原本連河床裡的魚都是上天給我們的菜,現在究竟誰有權力來擁有?我們像是一條豬,在豬圈內,餵飽後就殺掉,有經歷過的人都很難過,不能申請(永久屋)的人要去哪裡?不如把我們殺死,或者小孩子留下,老人家犧牲。」

我們的生命、文化、血液都是跟傳統領域一體的,老人家說這個地方不適合住,但不代表一定要劃定或者放棄,我們需要安置但不要斷絕跟傳統領域的關係,大社運轉中心的李秋月提到,大社是個古老的部落,地名有其歷史淵源,而地名和人名則有很深厚的連結。

相較於中央的二擇一,大社人提出自己的想法:一個家族裡,當家繼承的老大會繼承祖屋,而分家的兄弟姊妹,可以到新遷地生活,但是還是屬於同一個部落體系,汛期來臨時留在原鄉的族人到新遷地避難,危險期結束後再回鄉居住即可,為何只能二擇一?強迫放棄原鄉?

(3)劃定就能申請永久屋嗎?多數家戶資格不符

談到申請永久屋資格,鄉代勒格艾說,按照日前政府對永久屋申請的嚴苛標準,在大社裡具有申請永久屋資格約100戶,在劃定後,不具永久屋資格的人,無法回原部落居住,又沒錢租房子,這些人要去哪裡?

重建會回應:

重建會家園重建處處長葉仁博說,目前已經放寬永久屋申請標準,對於沒有合法權狀的居民,只要自行宣告房屋是自己的,還是有資格申請。(按:但是並不代表一定會申請到)。按照現行法令,房屋有損的,可以申請永久屋,沒損的,不能申請永久屋,請大家彼此尊重,想留的人不要阻擋想下來的人,年紀大的人留在山上,年紀輕的,可以考慮小孩,在平地受教育,也許更有競爭力。

(按:雖然沒有明說,但這即是對是否劃定特定區域,需與原居住者達成共識的「共識」,已從部落共識變成個人主張)

(4)為何不能靠自然的力量來慢慢復育部落呢?

重建會回應:

葉仁博說,颱風來時,原居地聯外道路有中斷問題,而且短期至少五年內此區域仍不安全。所以需要安置。

(5)永久屋、遷村規劃是很長遠的事,能否先談中繼?

重建會回應:

葉仁博說,現在的重建計畫比921還好,第一次由慈善捐款蓋永久屋,不用居民出錢。永久屋,房子是你所有的,地是政府的。中繼屋是臨時建築,莫拉克重建條例結束後,中繼屋變成違章建築,而且你不能擁有中繼屋。

IMG_2272
gama陳發厲以母語發言。鄉代勒格艾一旁翻譯(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IMG_2247
白春香村長念讀大社反劃定聲明文(圖片提供/原鄉創藝生活重建工作站-大社運轉中心)。

附錄1: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達瓦蘭部落)堅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聲明文

我們確信,我們的傳統領域包含山林土地、生態河川,都是造物者賜給族人的永續命脈。

雖然部落於88風災受創,迫使我們必須遷離,但我們有權利依照我們的民族特牲、文化及傳統產業特性來決定居住地的足夠性及十足的經濟與文化機能性。我們強烈聲明,堅持反對政府進行任何劃定特定區域的行為。並要求政府重視部落的文化自主與集體性,盡快於瑪家農場以245戶解決族人中繼安置的問題。

我們有權利擁有祖先承傳的領土和資源,也有權利知道政府對我們的領土規劃的政策與動機,我們享有集體自決權來確定我們的生存與各項發展。因此,強烈反對政府剝奪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權,並呼籲政府落實停止劃定特定區域的計劃。

國家應遵守具國際習慣法位階的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以及具有國內法效力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表達國家對災民生存權與適當足夠的居住權的尊重。

世居孕育與大姆姆山下的子民

大社村(達瓦蘭部落)全體族人堅決的聲明

2010年1月14日

附錄2:瑪家農場永久屋規劃案進度

瑪家農場將由北葉、瑪家、大社、好茶等四個部落進駐,大社族人原本認定的永久屋基地,目前分配到8公頃恐容納不下全村人口,因此現正尋找其他可能的遷村地,未來可能將瑪家農場當作中繼屋,或者瑪家農場仍作未來遷居地,但另覓一處以容納其他族人。

營建署綜合計畫組陳繼鳴組長說,瑪家農場實為不平整基地,100公頃土地經勘查後,保留邊坡緩衝區,實際建地只能使用不到30公頃,日前已通過計畫核定,現已交由世界展望會作後續的營建工程。

而基地的示範屋,目前在進行內部裝修的收尾,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主任王秋明說,預計1月20日前完工。初步規劃案中,大社部落為174戶,但後續戶數如何分配,還有待溝通協調。

4279551636_1d4dc913ff
瑪家農場示範屋尚未完工前,先把農作種下去。(攝影/蔡之今)

3-4279542196_9b750f37c0.jpg
期待已久的瑪家農場遷居地,目前面臨面積過小,無法全數安遷,美麗的示範屋,或許只能提供中繼安置,無法成為永久家園(攝影/蔡之今)。

4278815205_5a791f3208
風災後,僅管尚未確定安身之處,村民將拾撿來的木材堆放整齊,準備日後整家之用(攝影/蔡之今)。

讓台灣多元文化花朵綻放:反對「遺忘原民自治」的地方制度法

反對這份抹消原民特色的地方制度法,只是這波原住民自治運動的開端,即便知道朝野兩黨已經為了五都選舉而殺紅雙眼,這些被遺忘的「台灣第一民族」仍然繼續踏著自己的腳步前進。

今(18日)上午,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協同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台灣原住民政策協進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等多個團體,一同來到立法院前,反對國民黨黨政平台在在14、15日2次的溝通協調後所提出的「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

原鄉變市區,原鄉原住民變成「都市原住民」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歐蜜‧偉浪牧師表示,本次行動的訴求主要針對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中,將五都中的「原住民鄉」與其他平地鄉一同降格為「區」的規定。

按地方制度法修正案之規定,升格之後的五個直轄市內,台北縣烏來鄉、台中縣和平鄉、高雄縣的那瑪夏鄉、桃源鄉與茂林鄉五個原住民鄉將首當其衝,成為「新北市烏來區、台中市和平區、高雄市那瑪夏區、桃源區、茂林區」,等同漢人都市中的一區,與會的原鄉代表對此感到憤怒與憂心,紛紛表示這是瓦解原住民文化傳統、使原住民地位更形邊緣化的規定。

首先發言的台北縣議員王建章表示,以他所在的選區烏來鄉來說,原住民人口僅有1300人,甚至未達地方制度法33條3項「…縣 (市) 、鄉 (鎮、市) 有平地原住民人口在一千五百人以上者,於前項總額內應有平地原住民選出之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名額。」之門檻規定。

王建章議員表示,烏來鄉原住民因地理位置鄰近北市,目前的鄉代與里長又均由漢人出任,原本就有「部落平地化」的隱憂,如今地方制度法一旦通過,將使泰雅文化的傳承更形艱難,烏來鄉內的原住民也更形弱勢。

歐蜜‧偉浪牧師也以台中縣和平鄉為例,舉出了同樣的問題:「和平鄉有三分之二是漢人,僅有三分之一是原住民人口,地方制度法第33條可能以為是設計來補救原住民區代表不足的困境,但在現實上很難達到這個效果。」他表示,地方制度法將造成最嚴重的問題是,原住民的在地主體將因被劃入都市體系而瀕臨崩解。

而與會的多位代表均一致贊同:法規設計時,應考量傳統領域範圍,徵詢各族群意見後,劃定各族原住民縣、或下一級的行政單位之邊界等相關配套作業,以利原住民自治理念的落實。

同為本次行動發言人的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秘書長金惠雯也表示:「簡單來說,這樣的做法就是在創造更多『都市原住民』,讓都市原住民弱勢的命運變成全台原住民共同的處境。」

990118-difanimg_4145-450.jpg
左為北縣議員王建章,右為歐蜜偉浪牧師(攝影/何欣潔)

原鄉代表北上聲援,眾口同聲要求自治

而在本次升格風波中遭受影響的五個原住民鄉除了高雄縣的茂林鄉外,其他四個原鄉均有代表出席。台中縣和平鄉的大安溪部落工作站工作者,同時也是九二一記錄片「三叉坑」的主角林建治表示,只要有這種應該替原鄉發聲的機會,他都不會吝於站出來。

高雄縣桃源鄉的代表張德政憤怒地表示,政府在八八風災後一連串的作為根本是「假救濟、真打壓」,要求政府落實讓原住民族自治的承諾。泰雅族自治議會的執行長吾杜夫則以族群代表的身分出席,雖然並不直接代表這五個原鄉的在地意見,但他為這五個原鄉內的泰雅族人發聲表示,他自1997年便提出「泰雅土地宣言」,要求落實原民自治,他主張政府應立即將泰雅傳統領域歸還給泰雅人,並認為地方制度法不應該適用於原住民自治區。

在八八風災中受災慘重的高雄縣那瑪夏鄉,則由原民會族群委員卜袞代表發言。卜袞指出:「台灣常常說要落實多元價值,可是多元價值來自每個單元的綻放,通過原住民族自治法,才能真正讓多元的花朵綻放。」

他對現行的地方制度法草案亦有見解:「聽到地方制度法說要讓區長官派,我心裡就高興了一半。為什麼呢?因為選舉這種贏者全拿的邏輯,根本違背我們布農族傳統精神。我們布農族沒有頭目,階層也不明顯,都是以各家戶為單位(編按:此處一戶約指50-60人),派出兩到三個代表,大家用『共識決』的精神來討論公共事務,這樣比起來,選舉不是太暴力了嗎?」

他更痛陳:「現在的原住民鄉長,根本就是財團魁儡,每次選舉又只會破壞原鄉團結,鄉代表是他們的親戚,社區發展協會也是他們的人,每次政府BOT都只是被拿去綁樁,你說這樣合理嗎?」


左為原民會族群委員卜袞,右為歐蜜偉浪牧師(攝影/何欣潔)

台灣第一民族的起點,從落實自治精神開始

卜袞的發言指出了他對原鄉自治的不滿與想像,遠非反對地方制度法的層次而已。歐蜜牧師亦表示,對於原民自治的願景,他認為可以參考加拿大原住民所提出的「第一民 / 國族」概念,讓原住民族依其特殊文化與漢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編按:第一民族,是數個加拿大境內民族的通稱,與印地安人同義,指的是在現今加拿大境內的北美洲原住民及其子孫,但是不包括因努伊特人梅蒂人。第一民族、因努伊特人和梅蒂人的總稱,應該是原住民。在加拿大,原住民的國家級代議機構是第一民族議會。來源:維基百科)

卜袞更進一步指出,很多原住民都以為原民會是多麼有力的機關,事實上,現在的原民會充其量只是執行單位,根本沒有決策權,代表性也不足。他提出「民族議會」的概念,以布農族傳統共識決的精神,組成原住民大議會,以民主方式決定原民事務、落實自治精神,讓民族議會成為台灣原住民族自治的最高機構。

而這樣的概念將如何落實呢?「我們希望下個會期可以通過原住民族自治法,原住民族自治法裡面都會有這樣的規定,我們正在著手擬定草案。」

但身為原鄉選出的縣議員,王建章對原民自治似乎沒有這麼樂觀,他低聲表示,原住民自治的理念已經推了十幾年,絕非一蹴可幾。但即便如此,大家還是要往正確的方向努力,政府尤其應該尊重原鄉聲音,以「由下而上形成共識」的草根理念來推動政策,不能像這次一樣關門修法。

一把鋒利的刀:公布原住民傳統領域

而這條既迢且遠的原住民自治之路,除了等待下會期推動立法之外,該怎麼踏出下一步呢?金惠雯秘書長表示:「下一步,我們應該要來公布目前高雄布農族的傳統領域。」在政府將富有生命、面貌各異的原鄉劃為毫無特色的「區」之前,便搶先爭取對於傳統領域的詮釋權。歐蜜牧師對此表示贊同:「這(指公布傳統領域)會是一把很鋒利的刀!」

在行動後熱烈的討論當中可以看見:反對這份抹消原民特色的地方制度法,只是這波原住民自治運動的開端,即便知道朝野兩黨已經為了五都選舉而殺紅雙眼,這些被遺忘的「台灣第一民族」仍然繼續踏著自己的腳步前進。

而全台灣關注災區重建者的祈願,也正如卜袞所說:「如果八八水災這個不幸的事,能使大家團結,使原住民的自治運動更前進一步,那麼也算是這災難中唯一可堪告慰的事了。」

附錄:「反對取消原住民鄉自治的地方制度法修正案」記者會訴求

2009年,馬英九政府簽署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兩個繼《世界人權宣言》之後,對世界人權保障的最重要國際公約。台灣批准並簽署《兩公約》之後,《兩公約》上的規定在台灣便具有法律效力。

在《兩公約》中聲明了各民族自決權利之重要性,憑此權利,各民族可自由決定其他政治地位並自由追求其經濟、社會、文化之發展。此外,在台灣的原住民族基本法第四條中,也載明「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

然而,即將1月18日修正的地方制度法修正案,卻完全違背了《兩公約》與原住民族基本法所保障的權利,將五都之中的原住民鄉(烏來鄉、和平鄉、那瑪夏鄉、桃源鄉和茂林鄉)降格,使原鄉變成「區」,同時在修正案中要將區長變成官派,完全忽略了原住民族參政與自治的權利。

因此,來自這五個原住民鄉的代表,以及關心原住民族自治的團體,將到立法院表達我們的訴求:

一、反對取消原住民鄉自治的地方制度法修正案

二、反對原鄉降格區長官派反對原鄉降格代表虛位化

三、原住民族地區地方制度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辦理

四、馬英九政府應兌現試辦原住民族自治的政見,應儘速審查原住民族自治法。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不棄原鄉,桃源鄉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由重建會推動的桃源鄉「劃定特定區域」諮商會已巡迴部落結束,目前桃源鄉各部落確認,全部反對劃定特定區域,也反對政府「不劃定就不安置」的違背人道政策模式,族人要在不棄原鄉的基礎上,推動安置與重建。

 一、從桃源鄉全面反劃定區域,看重建政策

災後第160天,對於莫拉克風災受創極深的桃源鄉與那瑪夏鄉親而言,「行政災」延續著風災而來,並且徘徊不去;「不劃定,就沒有安置」之陰影,一直威脅著祖靈所在的原住民傳統領域。居民感嘆,政府只想推動「特定區域劃定」,卻對真正的家園重建議題沒有興趣,「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乾脆改名為「劃定特定區域推動委員會」算了。

據消息來源指出,高雄縣長楊秋興答應吳敦義院長,1月31日之前,要能有保證慈濟蓋的杉林大愛屋可以有200名災民入住。很尷尬的是,至今只有通過永久屋審查的災民只有130戶,所以縣府除了大幅放寬申請永久屋者的資格限制之外,更私下以「沒有民間團體會幫忙你們了」的說法,施壓茂林鄉受災鄉親20餘戶遷進永久屋。

目前尚待核定的永久屋申請有116件,還有200多戶後續申請中,而劃定特定區域的說明書也開宗明義指稱,劃定特定區域的目的,就是讓房屋沒有毀損、但是認為自己的家鄉不安全的民眾,可以藉此取得政府的安置,因此許多居民都被迫在「獲得安置」與「離鄉棄守祖靈地」的兩難中做選擇。

繼上週在那瑪夏鄉三個村推動特定區域劃定吞下零分的「鹹鴨蛋」之後,本週四(1/14),被戲稱為「行政院劃定特定區域推動委員會」的中央重建會,契而不捨地班師桃源鄉,進行兩天三場劃定特定區域的諮商會,分別是1月14日10:00在六龜鄉的活動中心、1月14日14:00、1月15日上午10:00在桃源鄉公所二樓會議室;分別是舉辦「寶山部落、二集團部落、舊藤枝部落、新藤枝部落諮商會議」、「桃源鄉勤和村特定區域諮商會議」與「拉芙蘭村樟山部落、阿其巴部落與梅山村梅山口部落特定區域諮商會議」。

重建會希望透過鄉長在行政程序上的配合,再嘗試說服部落居民是否願意同意將原鄉土地劃歸為特定區域,並且願意搬進月眉農場的「慈濟林大愛屋」,讓入住居民的人數能再好看一些。

重建會過去在推動桃源鄉「劃定特定區域」的過程中,早在12月10日已被被勤和部落攔路阻擋嚴厲拒絕。後來重建會官員開會修正了「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將現勘作業以「原民會及經建會等已完成現勘,其中經評估結果不安全,若於辦理現勘作業時已邀請政府機關、相關單位等參與者,得由特定區域劃定機關評估採認,毋須重新辦理勘查作業」作法省略,並且將原住民區域的劃定方式由原先的集體決改變成為可以比照漢人區域的一戶一戶自己決定;

順此脈絡,重建會官員告訴村民「依據『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規定,經與原住居者諮商取得共識,劃定為特定區域(這是必要之法定程序,以協助災民),依法政府對區內的居民有責任,提供一個更安全的環境(包括基礎設施改善及緊急應變機制之強化等)及進行適當的安置(安置住宅(永久屋)提供等)」(資料來源:說明書第1頁)

重建會對「如何劃定特定區域」的行政命令一改再改,至今僅剩下唯一功能為「以劃定特定區域換取政府安置」。問題是,以「劃定特定區域換取政府安置」的條件說,完全違反國際對於遭受緊急危難者的安置準則,是趁火打劫的反人權政策。

甚至有法律人士認為,整個劃定特定區域的作業完全是行政命令,其法源所謂的莫拉克重建條例第20條只說「得」劃定特定區域,以副執行長陳振川為首的工程會背景官員,卻硬生生解釋成「必須劃定」才能安置,此是公務人員不當的行政擴權。

原住民部落由於過去國有林地政策、國家公園徵收等歷史經驗,知道國家覬覦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初步驟,都是丟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會影響原住民山上的生活」之正面說帖,等到原住民簽了同意書,後續的行政限制手段就會以國家鐵腕實施。因而族人這次對於官員口稱的「現在劃定特定區域只是幫忙大家安置的手段」,抱持著懷疑與不信任的態度,所以,桃源鄉這兩天的劃定特定區域諮商會議,全數被部落族人打回票,並且受到嚴重的質疑。

結果,高雄縣桃源鄉寶山、二集團、新舊藤枝、勤和、樟山、阿其巴與梅山口等部落皆反對劃定特定區域,並且要求重建會不要只會當「劃定特定區域委員會」,應該趕快做重建工作了;抗議政府以劃定特定區域與安置掛鉤是脅迫災民,族人也表示,漢人主導的政府藉機破壞災區原住民的部落共識原則與傳統領域完整性,是違反國際公約的霸權行為。

觀諸今天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在高雄的表現,劃定特定區域政策在幾經阻擋之後,已經是強弩之末,行政部門不得不面對,這項政策實難以強推,甚至被認為是愚行的尷尬處境。目前高雄縣從那瑪夏鄉到桃源鄉各部落,皆異口同聲地要求政府修正「以劃定特定區域換取永久屋」的作法時,重建會官員除了表示「要帶回去研究」外,似乎對安置與重建沒有其他的準備。

但事實上,只要內政部願意將「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安置用地勘選變更利用及重建住宅分配辦法」中對於重建住宅申請資格的規定,將申請資格除了現行的被劃定特定區域、房屋毀損或土地被徵收者之外,增加一項「所居住部落被勘查為危險、安全堪虞者」,就可以解開目前雙方對峙的僵局,讓真正需要照顧的居民,不需要背著離棄原鄉的壓力,就能得到安置,居民莫不期盼政府能放下劃定特定區域的框架,讓安置與重建能夠以最單純的人道協助為依歸。

P1000474
公所門口迎接官員的布條

P1000440
半線仍為沙河路,居民希望政府不要只重視劃定特定區域,要真正重視重建問題

二、桃源鄉三場諮商會議重點節錄

(1)寶山部落、二集團部落、舊藤枝部落、新藤枝部落諮商會議

時間:01月14日10:00

地點:六龜鄉義寶村活動中心

此行官員包括行政院重建會綜合規劃處處長張恒裕、原民會副主委夏錦龍、高雄縣原民處谷縱處長、水保局宋簡任工程師(勘查機關)、內政部工程師、林務局人員等。聽到消息自行到場關心的村民約80餘人。

會議一開始,族人就先質疑究竟主持人是鄉公所還是重建會,以及會議紀錄者為誰。重建會綜合規劃處處長張恒裕自任「臨時主席」之後,被點名報告的專家又被指出根本沒有到過寶山部落做現勘作業,無資格說明,於是全場進入村民直接發表意見的百家爭鳴狀態。

寶山村重建委員會發言代表:「寶山村重建委員會已經有決議了,我們要求宣讀委員會的會議紀錄」。反對劃設特定區域,已經是該村重建委員會的決議。「寶山村重建委員會成立了,桃源鄉的重建委員會也成立了,號召鄉公所請尊重寶山村重建委員會」。

由於有村民被縣政府灌輸一個概念說,因為有村民反對劃定才造成房屋沒有全毀的人無法申請永久屋,寶山村重建委員會今天指出:「要去永久屋的我們的鄉親,重建委員會也想幫妳們,但是不要說要劃定特定區域才能拿永久屋,造成我們鄉親之間的困擾,好幾戶都再同一個房子,大家都要劃,結果我們要留在家裡的人怎麼辦?你讓我們家人吵架咧」!

任職於國小的文主任說:「我們的族人被撕裂了」。

張處長說:「接受永久屋的人,不能回到原來的地方居住,可是政府不會強制徵收。這是你接受政府的協助,將來會用契約限制(使用原住屋的權利)」,村民反駁:「這個不是政府的錢喔,這是善心人士要捐給災民的,不是政府的喔,你應該是在雨季來的時候給我們避難空間嘛,為什麼要這樣子呢?」

針對張處長說:「針對颱風的部份只有這個特別條例,有這個程序才可以幫忙。房屋毀損的,本來就可以接受政府安置;特定區域是讓房屋沒有毀損的,也可以接受政府的安置。」

文主任反駁:「你們不要在欺騙我們了,口說無憑,你敢不敢寫,我畫了你的地,你就可以拿永久屋?我不畫,你就不能拿永久屋?你要注意,法律是寫『得』(意即可以劃定特定區域為取得安置手段,但是並非說「應」劃定才能進行安置)。我相信到永久屋的人也不要劃定啊,不要再騙人了」。

「我們有族人需要永久屋,但是我們要留在家鄉的人也需要啊,我們到永久屋跟留下來的人都堅決反對祖靈地被劃。」

最後做成會議紀錄如下:

高縣桃源鄉寶山、二集團、舊藤枝、新藤枝部落諮商會議決議:

一、每位原居住者意願都予以充分尊重。

二、今天與會原住居者意見如下:

1. 依據寶山村重建委員會99年1月9日第3次會議紀錄:本村堅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2. 上揭委員會議建議有申請者無條件取得永久屋。並於38甲地興建中繼屋或避難屋。

PB085743
部落各處可見反對劃定特定區域的布條,圖為寶山村二集團部落一景。

(2)桃源鄉勤和村特定區域諮商會議

時間:01月14日14:00

地點:桃源鄉公所二樓會議室

開完熱鬧滾滾的寶山村諮商會議,上述官員一行人以及水利署代表下午移師桃源鄉公所,進行由鄉長親自主持的勤和村特定區域諮商會議。到場關心鄉民約50人,包含想遷居樂樂段的人與堅持留守原鄉的勤合部落重建委員會會長、總幹事都出席。

由於聽聞當天稍早寶山場諮商會議中,鄉親對於鄉公所自行邀請重建會官員來開諮商會議的做法有所批評,鄉長一開頭即聲明他是「執行上級交代,走完行政院劃定特定區域的程序」。張處長也說:「說明書的主要內容有整本的書面資料,早上在『玉寶村』(寶山村之口誤)的說明會,也完全尊重大家的意見」。

鄉代會副主席到場發言:「既然知道是不安全的地方,就應當開放選擇永久屋,不需要劃定」。張處長回應:「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不願意接受,我們會做工程,承諾不會做任何為反原住居者權益的事情」。

由於水利署主導的越域引水工程在地方上被視為造成嚴重災情的元兇,出身於勤和村的理斷牧師表示:

「今天是一個諮商會議還是說明會?(鄉長說:諮商會)我看到水利署在這邊我就一直不舒服,你們在興建越域引水工程之前,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對話,但是你沒有一句聽懂,今天造成了問題,你水利署不要說劃定特定區域啦,應當是要用你們的能力把村莊維護好,過去九年對話中,你們說沒有問題啊!水利署要把村莊弄好,是你的責任」。

「水利署做越域引水工程的時候就已經規避環評,現在應當停工」。他並且指出:「現在劃定特定區域的行政程序已經沒有意義啦,整個條例完全不符合原鄉的需求,要求政府,想要永久屋的就給他們嘛,就不要條件了。那個不是政府出的錢嘛,那個是善款。」

針對高雄縣政府至今仍然阻擋山上的中繼安置,理斷牧師說:

「政府騙人,鄉公所憑什麼說中繼屋不能做呢?根據哪一個條例說3年沒有就沒有了?有人說一年,是誰講的?政府不可以這樣子欺騙我們鄉民。這個是恐嚇!政府有責任協助人民」。

鄉長支吾其詞:「縣府有公文來,說中繼屋只能1年…」縣政府原民處谷縱處長:「我不知道」。重建會張處長:「條例適用期限3年。…」後來發現一年之說是縣政府建設處發文的筆誤。

水利署官員回應:「目標是明年汛期前提供基本上的安全,沖刷非常嚴重處就地取材以蛇籠保固,要求河川局濬深河道讓河水可以通過。道路是否施作也需要檢討」。他並且特別指出勤和村安全的主要威脅來自上游的土方。「今年下來4億土方,上面還有12億土方,所以成為潛勢地區」。

勤和村長回應:「雖然是危險,但是也不強制勤和村民遷村;但是前幾天縣長來說,劃定特定區域是要方便村民申請到永久屋裡面,我發現這是釣魚的魚餌,過了兩年,如果發現沒有辦法生活,難道還可以回到原來的土地上嗎?我要求中央不可以條件交換,讓需要永久屋、中繼屋、留鄉重建的人,自己選擇。現在交換房子讓我們去永久屋,過了兩年,發現不能生活了,難道可以在平地要飯嗎?要求直接用不安全部落來申請永久屋就好了」。

P1000427
水利署代表

對於村長提出的問題,張處長教導村民如何取巧:「契約上(註:指取得永久屋必須與縣政府簽訂一張不會回到原有房屋居住的切結書)確實有限制,只要接受政府安置,就不能回到原來的房子;三年後,就是回歸契約關係,你想回家,就放棄這個契約,可以回來啊」。有鄉民聽到這個創意回答,舉手請教:「那我可以試住嗎」?但沒有受到回應。

村長:「你今天沒辦法給我們一個答案,我不滿意。你們都是口頭講,過個幾年沒有人承認,今天你沒辦法答覆,我也不知道你有沒有執行啊」。

理斷牧師繼續追問:「既然我們都可以輕易地放棄契約,為什麼不允許興建中繼屋呢?你乾脆告訴慈濟,這都是中繼屋,讓所有的鄉民都可以進去接受中繼安置,等我們結束認為可以了,就拋棄,回到原鄉」。「如果你們說那裡3年後契約可以拋棄回去,何不讓桃源鄉民可以每個人在那裡都可以有房子呢」?

針對這一點,張處長表示必須帶回去重建會跟上級討論。他說:「關於不要用劃定特定區域這樣的名詞(去取得申請永久屋資格),是否用安全堪虞就可以,必須修法」。

但居民表示,只要內政部修改其行政命令「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安置用地勘選變更利用及重建住宅分配辦法」中對於重建住宅申請資格的規定,除了現有的劃定特定區域、房屋毀損或土地被徵收者之外,增加一項「所居住部落被勘查為危險、安全堪虞者」就可以處理上述問題。

鄉代會賴代表沉痛發言抗議政府一再欺迫原住民:

「原住民從荷蘭人時代到國民政府,從我們最高山的傳統領域,被逼到只能住在半山腰,現在又劃定特定區,將來我們的子孫後代何去何從?今天政府應當作復健、安全維護,而不是去做(平地的)永久屋」。

「牡丹水庫當初說只要在你的地作水庫,後來變成只要500M以內都不能耕種,今天若桃園鄉寶山、樟山、阿之巴都劃為特定區域,還有什麼地方可以留給祖先?今天政府有誠意的話,可以設定一個地方做中繼屋,原住民不能離開自己的傳統領域跟傳統生活,寶來與勤和村,一模一樣的地形啊,他們一夜就做好護欄!再過5個月,就是颱風季節了,應該每一個部落的安全屋先做嘛,不然明年5月颱風的時候,我們都還在安置所啦。」

「應當給我們安置,在平地的郊區;在原部落,應當幫助補強。遷村有好處?原住民在平地,一定被邊緣化嗎。原住民到杉林,誰照顧我們?現在劃定特定區域的衝擊與負面,你要給我們一個交代」。

然而,在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中,對於畫定特定區域的負面性,隻字未提,顯然生計模式的變動與文化衝擊並不存在於由工程背景主導的重建會的思維當中。

眼見大家異口同聲反對劃定,鄉長猶作最後的努力:「今天要辦理諮商的,就請舉手;不要辦理諮商的,就不要舉手」。不過,當場未獲理睬。

最後,在眾人的要求下,重建會綜合規劃處張處長手書會議紀錄並經在場村民檢視確認後,雙方簽字承認內容如下:

桃源鄉勤和村特定區域諮商會議決議:

一、 每位原居住者的意願都予以充分尊重。

二、 今天與會原住居的意見列舉如下:

1.部落重建委員會反對劃定特定區,但不影響住民選擇永久屋之權利。

2.建議經勘察安全堪虞即可獲得政府安置措施。

3.請水利署加強勤和治理工程。

P1000422
台上官員

P1000416
賴代表發言

(3)拉芙蘭村樟山部落、阿其巴部落與梅山村梅山口部落特定區域諮商會議

時間:01月15日10:00

地點:桃源鄉公所二樓會議室

此行官員包括行政院重建會綜合規劃處處長張恒裕、原民會副主委夏錦龍、高雄縣原民處谷縱處長、水保局宋簡任工程師(勘查機關)、專家學者吳明淏等。今日到場村民僅20餘人左右。

鄉長開場白,念了樟山部落的陳情書,大意是桃源鄉樟山部落重建委員會主張只要勘查為不安全地區就應當可以申請永久屋,不應當以劃定特定區域為申請要件。

鄉長並且說明劃定特定區域的永久屋沒有任何限制,空間彈性非常的大。「如果你認為不要劃定特定區域,要留在部落也可以」。並且特別聲明:「政府絕對尊重大家的意願,也希望這個會議少數人不要綁架多數人,不要內部對立」。他認為,「要去住永久屋的人都不敢講話,要在部落重建的人聲音特別大」。希望大家都可以先聽學者專家的說明,「這是一個程序」。

重建會綜合規劃處長張恒裕:「特定區域是一個法定的程序,鄉親希望劃定特定區域不要和永久屋掛鉤,歷次會議紀錄都有把它寫進去,一定是尊重我們參加鄉親的意見,而且每一個人的意見我們都尊重」。

接著由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吳明淏就初勘、複勘的結果作說明。結論是,樟山部落不安全有危險疑慮(部落西南側接近荖濃溪處建物基礎遭溪水沖刷流失)樟山國小附近邊坡與北側土石流需做整治。阿之八部落河床淤積30M以上,不安全有危險疑慮。

樟山部落重建委員會代表張新華指出:

不安全部落不應用劃特定區作為取得永久屋的方式,阿其巴應當用房屋毀損取得永久屋。樟山國小應當補強,水溝堵塞至今尚未處理;砂石應當疏濬,颱風季節當然砂石自然會往下流,也許過個幾年河道就會恢復原來的樣子,疏濬應當馬上作,重建委員會有責任」他呼籲「勤和以上河段應當馬上疏濬,這是政府責任,疏50年都沒有關係啊」。

張恒裕處長:「房屋毀損本來就可以申請永久屋,關於勘查安全堪虞的部落就可以配置永久屋的部份,我們往上提報確認。國小、水溝、疏濬的部份,疏濬部分請水保局簡工程師回應」。該工程師接棒說明:「疏濬主要以橋樑的部份來做,野溪的疏濬牽涉到土地部分,還要好幾年,坡角補強部份有在作」。

關切梅山口問題的村民想請專家說明梅山口,但是在場專家沒有梅山口的資料。

梅山口重建委員會顏會長表示:「應該放寬不得用劃特定區域綁永久屋。一直做諮商會議沒有意義,既然已經戡定危險,就要無條件的把永久屋可以給族人」。

鄉長:「沒有設定條件喔,只是不能回去過夜,如果在永久屋住得不習慣,就放棄永久屋,自己回來自己的房子」村民聽了喃喃不解:「可是申請永久屋就會簽約,簽約就會綁住了啊」。

樟山部落重建委員會代表張新華:「原民會在作什麼?沒有盡到把關的責任。修改行政命令就可以了嘛。」

原民會秘書劉世傑發言表示:

已經有提議要放寬拿永久屋標準,但是在審議中,還沒有結果。農地還是可以蓋農舍,沒有一定趕下山;你的農地還是可以蓋,以後農地就是你自己的,爭取在自己的農地蓋永久屋。屏東縣的人一樣下山蓋永久屋,可是我山上有鐵皮屋蓋農舍,所以如果你蓋鐵皮屋有三棟房子」。大家聽了有點茫茫然,不清楚這位善心人士建議大家蓋三棟房子要做什麼。

夏副主委解釋:

說明書修訂五次就是因為有很多不符合大家的需求,這部分我們會繼續把關繼續處理。制定條例中有一個附帶決議,土地沖掉農地不夠用,可以跟林務局商量放出土地使用,接下來會進行。莫拉克特別預算已經核定下來,縣政府、鄉公所的執行計畫也都有了,所以各位所擔心的坡崁、道路、飲水設施與產業重建,都會進行」。

拉芙蘭村社區重建委員會副會長吳清吉表示:

「阿其巴的問題,房子已經沒辦法使用了,還要劃定特定區域才要申請?應當不用畫為特定區,只要有意願申請永久屋的就答應他們嘛」鄉長也接著這個意見說:「以部落不安全作為申請永久屋的條件,會讓桃源鄉親感覺安全一點」。但他接口跟鄉民說:「要永久屋的,你們有意願的,可以到樓下拿申請書」。

由於之前已經有部落族人誤以為申請永久屋資格已經放寬到可以用部落被勘定為危險來申請永久屋,鄉長這一發言顯然有誤導族人的危險,考驗族人用國語開會已經很吃虧的語言能力。

最後,在衡量當場意見都是反對劃定特定區域之後,張處長又手書了會議紀錄如下:

今天的諮商會議取得以下的共識

一、每位原居住者的意願都予以充分尊重。

二、今天與會員住居者意見如下:

1.樟山部落重建委員會與梅山村梅山口重建委員會反對劃定特定區,並希望不影響族人申請或配永久屋之權益。

2.上述重建委員會建議勘定為安全堪虞即應可接受政府安置與補助措施。

3.希望相關單位加強荖濃溪疏濬。

P1000452
阿其巴場諮商會議

P1000470
梅蘭村代表發言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