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公園系列(3)嘉義公園的景觀風格

一般清潔維護的管理概念與方式,無法全面地照顧一個有特色的百年公園。讓下一代的孩子們在更優質的公園空間裡活動,是我們的共同期許。

從現況來看嘉義公園,完全是一個充滿了混雜風格的空間。組成這混雜風格的元素,則是這一百年來,各種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在公園這個空間植入或局部改造的累積。

從早期嘉義公園內的福康安紀功碑,是清代舊城所保留的文物,也是公園內立碑的濫觴,此後嘉義公園內陸續移入、設置各種紀念碑,佔據了公園的不同角落。這些石碑不止是歷史文物,也形成了公園內一種仿若考古般的歷史凝視。

嘉義公園在日治時期經營時間長達35年,園內部分設施除了造景需求,也帶有文化殖民的宣教作用,如祭祀日本七福神之一的「弁財天祠」,在許多嘉義公園老照片中都曾出現。

嘉義公園入口處的尿尿小童景觀水池,則大約是1940年代所設置,當時採用的風格是搭配尿尿小童的西方文化色彩,是當時嘉義公園內唯一採幾何平面造型,並以雕像為明確視覺焦點規劃的景觀設施。

當然嘉義公園內,最道地日本味的非原嘉義神社空間莫屬。嘉義神社在日本時代曾達國幣小社等級,戰後神社雖改為忠烈祠,並試圖抹去所有日本時代之文字痕跡,但所幸執行的並不徹底,至今我們仍然可以在這裡見證到嘉義神社的參道與兩旁的石燈籠與神獸,以及已再利用為史蹟資料館的齋館與社務所、手水社、祭器庫…等附屬祭祀空間,搭配上當時神社所種植的黑松,整個氛圍仍傳達濃厚的日本文化氣息。

2-1嘉義公園內原嘉義神社的齋館與社務所建築,為日式書院造風格建築。
嘉義公園內原嘉義神社的齋館與社務所建築,為日式書院造風格建築。

原本的神社主體木造建築燒毀之後,改建了一個地標形建築「射日塔」。這座高達62公尺的建築,以神木造型加上原住民的射日傳說,入口處有百步蛇圖騰與雲豹銅雕,加上屋頂嘉義市花豔紫荊的圖案,拼貼風格十分強烈。

二次戰後改朝換代,中國傳統建築元素的植入,在嘉義公園也非常多,如孔廟、太保樓、各金融單位所捐贈的涼亭…等,多以中國傳統建築的屋頂形式與建築語彙,試圖重新建立公園的文化性格。之後嘉義公園陸續擴建與進行空間改造,也大量使用紅磚材質,多少又把公園的景觀風格,帶向傳統建築的印象。

近代嘉義公園仍不斷地在進行改造中,一些材料的使用方式,卻也顯得突兀,例如浴室的磁磚出現在公園的座椅上;一般住宅建築立面常用的二丁掛磁磚也出現在公園的景觀設施上。水泥造的設施,擺設位置與形式,也多未能搭配公園景觀,使得嘉義公園的景觀特質更顯得模糊不清。

2-2日治時期所�置的尿尿小童水池為公園內唯一的西洋�園風格
日治時期所設置的尿尿小童水池為公園內唯一的西洋庭園風格。

2-3公園內的自然景觀是否需要花海陪襯?
公園內的自然景觀是否需要花海陪襯?

混雜的景觀思維,反映在公園的植栽上亦然,季節性的開花植物,種了一整片,似乎想把公園的每片留白都塞滿,少了一點寫意的空間。

各種風格截然不同的景觀元素,充斥在嘉義公園內部,帶給市民的感受,或許僅是一種視覺上的混亂,並無礙於大家對公園的使用便利。但長期下來,嘉義公園的獨特性也顯得薄弱,甚至掩蓋了一些公園原本的氛圍,如歷史人文、自然景觀特質的逐漸消失,是公園自明性瓦解的警訊。

公園景觀的混雜也正指出了,若公園的管理所使用的模式過於單一化將導致的結果。一般清潔維護的管理概念與方式,並無法全面地理解一個有特色的百年公園該如何被照顧。延續公園既有之特質,讓下一代的孩子們在更優質的公園空間裡活動,是我們對嘉義公園這座老公園在邁向下一個世紀的共同期許。

註,嘉義公園系列報導可在即將出版的慢漫刊No.6《發現。嘉義公園》裡讀到喔。

(本系列結束)

在〈嘉義公園系列(3)嘉義公園的景觀風格〉中有 2 則留言

  1. 高中時常到嘉義公園內溜冰,當時很熱鬧,很多人,這一兩年去的時候那圓形廣場好像不見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