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時事關注 – 小地方新聞網

中平工業區又來–小心!工業策進會的影武者

如果編列工業區是公共事務,而非企業財團的私人利益,那該公開工策會編列工業用地的討論過程,以及讓工策會內企業的政治獻金透明化…

5246692251_bebe1de84f_b

讓人稱奇!這兩年苗栗幾乎成為民怨大縣,尤其營建署的區域計畫審查委員會,都快成為鄉村農民的民主訓練所。

太多安居鄉村的苗栗農民,輪番北上搶救家園,從灣寶、竹南到中平等地,各地農民從與世無爭,學會到長期抗爭,甚至從田園農民,變成土地專家,為著自己權益奮戰。

中平村民上來了!為了中平工業區開發,又得開始奮戰。他們民主歷程短一點,第二次上台北,今天一下車,就準備往會場衝,但是想想總要在外面開個記者會,說說自己心聲。大家拉開寫好的白布條,卻發現大聲公沒帶,甚至不知該誰出面說話,年輕的陳先生開了場,一肚子的怒氣無需練習,從每位農民口中自然吐露。

又一個學習民主的農村出現了!

苗栗要學習民主的農村很多,沒有隱藏,大剌剌的公告在網站上。一個山城苗栗,已有十個開發的工業區,尚有六個新編工業區準備開發,後龍、竹南、中平、通苑、通苑海埔地、西山,再加上高鐵特定區、遠雄健康生活醫療園區等等,一堆土地開發案,充斥苗栗各地。

開發!開發!成了苗栗進步的動力。

問題是,怎麼會有那麼多開發案?

中央有重大建設,廣設科學園區、石化專區,航空大城,地方就搭配工業區、特定區、加工區、都更區,來共創經濟利益。

時間久了!才發現國家的重大建設,太多是工業局、國科會為大財團量身設計,至於地方縣市也要創造自己的利益,其中幕後操盤手,就是各縣市的工商業發展投資策進會。

這些縣市工業策進會,從1960年代就存在著,負責推動各縣市的工商業發展,到了現今卻變成各縣市政商交流,以及報編工業區的主要推手。

問題是,這種官商結合的工策會,集合發動、執行、獲利於一身,形成一種嚴重傾斜的政商合體。

以苗栗縣工策會為例,網頁公開的名單如下,(98.03)。

劉政鴻   主任委員 苗栗縣縣長
林久翔   委員 苗栗縣副縣長
游忠鈿   委員 苗栗縣議會議長
陳明朝   委員 苗栗縣議會副議長
周世明   委員 苗栗縣政府祕書長
賴安平   委員 苗栗縣政府機要祕書
姜松茂   委員 苗栗縣政府工商發展處 處長
葉志航   委員 苗栗縣政府建設處處長
劉伯舒   委員 苗栗縣政府環保局局長
邱宏宗   委員 苗栗縣政府地政處處長
林文雄   委員 苗栗縣政府工務處處長
謝學森   委員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處長
陳星宇   委員 苗栗縣政府民政處處長
徐榮隆   委員 苗栗縣政府財政處處長
陳錦俊   委員 苗栗縣政府勞動及社會資源處 處長
許滿顯   委員 苗栗縣政府計畫處處長
黃碧玉   委員 苗栗縣政府主計處處長
張正雄   委員 苗栗縣稅捐稽徵局局長
石德忠   委員 苗栗縣消防局 局長
徐永耀   委員 中油探採事業部 執行長
陳文郁   委員 台灣銀行 經  理
陳憲明   委員 第一銀行 經  理
張素琴   委員 土地銀行 經  理
蕭村罧   委員 中華電信公司 經 理
宋經順   委員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  經理
羅進洋   委員 台灣電力公司 處長
林朝香   委員 台鹽通霄精鹽廠長
朱秋龍   委員 台灣保來得(股)公司 總經理
林書鴻   委員 長春石化(股)公司 董事長
林金燕   委員 台灣農林(股)公司董事長
謝廣源   委員 廣源造紙(股)公司董事長
洪鎮海   委員 儒鴻企業(股)公司董事長
鄭政隆   委員 正隆(股)公司 董事長
趙藤雄   委員 遠東建設(股)公司董事長
邱丕良   委員 巨擘先進(股)公司董事長
葉垂景   委員 錸德科技(股)公司執行長
歐陽自坤  委員 友旺科技(股)公司董事長
陳瑞聰   委員 統寶光電(股)公司董事長
李金恭   委員 京元電子(股)公司董事長
黃洲杰   委員 凌巨科技(股)公司董事長
陳良榮   委員 百泰生物科技(股)公司董事長
侯貞雄   委員 東和鋼鐵企業(股)公司董事長
陳國榮   委員 裕隆汽車製造(股)公司總經理
陳榮秋   委員 年興紡織(股)公司董事長
李元勇   委員 太平洋醫療器材(股)公司董事長
黃正雄   委員 火炎山遊樂事業(股)公司董事長

上列名單中,地方行政官員、民意代表都列入其中,不僅縣長成為主任委員,擔任開發推手,一些制衡、審議開發的環保、農業單位,都成為工業策進組織的一員,甚至在議會上,應該進行監督的民代,也是工業策進的委員。

行政體系的全面傾斜,已經讓委員會開會,幾乎如同縣市一級主管會議,當會議要規劃開發,有誰會反對?

更大問題是,在官員之外,其他委員全數是企業代表,一旦編列工業區,事涉私人公司利益,又如何避掉推動者兼獲利者角色。名單中太多企業委員身分雙重,像遠東建設參與遠雄健康園區開發,長春石化報編未開發的西山工業區等,正是工業用地的獲益使用者,又身為編列工業區的規劃推動委員,身份是否產生嚴重的衝突?

甚至,更嚴峻的問題,一旦財團企業有用地需求,無論是工業建設或土地增值,一旦透過工策會編列劃設工業區、開發區,再由政府機關以低價,動用公權力強制徵收,最後以低廉售價、租金交由企業財團使用,無異形成政商合體剝削人民的公義問題。

現今,台灣農村地區的土地徵收問題,地方縣市的開發案,幾乎由各地方工策會主導,甚至負責規劃、推動與文宣,政府部門反而成為操持公權力,怪手挖田的執行者。

工策會推動工業發展,有其時代需求。但是到現今,土地徵收的糾紛不斷出現,如果這些和土地利益有關的企業,身居工策會的推動委員中,透過徵收手段,形成一種變相的取地機制,以及交換的獻金機制,那問題就很大。

以苗栗工策會為例,對與任務說明如下:

「本會居於政府與廠商之間,以「服務、溝通」發揮橋樑功能。主要工作為積極推動改善境內投資環境,宣導政府財經政策,策進投資意願,會同有關單位規劃工業區之編定,促銷工業區土地,協助興辦工業人取得土地,申辦有關登記手續,乃至於提供市場資訊。」

工策會自謙是政府與廠商之間的橋樑,問題是他們就是政府與廠商,何來中間的身份,這種半官半商,官商交融的組織,權力如何劃分?責任如何區分?甚至所謂「會同」有關單位規劃工業區之編定,這種「會同」的操作與力道有多大,就成為法律必須詳加規範的空間。

當中平村農民,接續灣寶、大埔農民,開始他們的民主長征,或許在開發末端的不斷搶救、不斷阻擋,也必須回到規劃的源頭,思考開發的起源動力。

是誰要土地?為何要土地?如何要土地?

如同農陣所推的民間版土地徵收法,強調著問題不該只是悲微的抗拒徵收!而是合理的說清為什麼要徵收?

長期的開發問題,一直思考著工策會的角色,從苗栗後龍工業區、彰化石化園區、甚至台東美麗灣,都可看見地方工策會的著力痕跡,當政商合體的失衡,不斷創造土地徵收問題,風暴如何止息。

如果編列工業區是公共事務,而非企業財團的私人利益,那該公開工策會編列工業用地的討論過程,以及讓工策會內企業的政治獻金透明化,才能讓人看清這些不斷出現的開發案、工業區,真實是如何生成。

該是讓這些影武者現身的時刻,面對農民對抗官商合體的無奈,必須重新規範、管制工策會的角色。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顧生命、反國光 環保救國大遊行

屏東環盟理事長洪輝祥說,台灣石化密度都快把台灣包起來,連最乾淨的後山也呼吸到汙染的空氣,台灣已經被石化出賣了。」主婦聯盟的媽媽們:「國光石化不要來,台灣主婦站出來,我們要健康美麗」。

周末的台北細雨紛紛,來自全國各地200多個團體、近萬名眾,額頭上黃色布條「顧生命、反國光」迎風招展,長長的人龍讓忠孝東路一掃陰霾。人潮前腳跟著後腳,一路從忠孝東路崇光百貨走到凱達格蘭大道,萬人同心大聲說出:「石化政策要轉彎,反國光、救台灣!」

OCEo

這場遊行可說是近20年來參與人數最多、區域分佈最廣、訴求最堅定的一次。而這次遊行也接收了之前許多事件的能量,包括六輕大火、後勁反五輕、甚至是中科三期、蘇花改環評等等政府的不當作為,官逼民反讓能量快速匯集。

國光興建 每人少活23天

這次政府更是不顧10多萬民眾要保留彰化溼地的心願、不顧彰化大城及芳苑3萬多漁民可能失業的困境、也不顧一旦興建國光石化,國人平均壽命將減少23天的風險。於是這次大家真的生氣了,控訴:「不要出賣子孫的未來!」

石化難民站出來:反國光、顧生命

台灣發展石化60年,各地居民已成為「石化難民」,今天他們情義相挺,用活生生的石化受難經驗,聲援彰化民眾反國光。後勁反五輕成員李玉坤、沈建全,林園反三輕成員蘇義昌、以及一縣之隔的雲林縣,都號召民眾北上聲援。雲林縣長蘇治芬、立委劉建國、田秋堇都加入遊行。


鹿港反杜邦運動的發起人、綠色主張工作室粘錫麟,風塵僕僕趕到台北,70多歲了還在為反石化奮戰不懈:「反國光、救農業、顧生命」。

三輕、五輕在地居民:所有承諾都是騙

蘇義昌說,從三輕、四輕的例子就可看出,政府在蓋石化廠前都說要促進就業、繁榮地方,「都是騙局,所有的政策承諾都是騙人的」。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教授沈建全說,南台灣是石化的重災區,他搬到高雄縣大社的第一年,他太太因為空氣不好氣喘,健保卡蓋到Q卡,他住的社區也很多人罹癌,據學者研究,石化周界三公里內肺癌發生率是平均的3.2倍。

南台灣已經被騙第一次,雲林再被騙第二次,現在彰化的百姓還要被騙第三次嗎?有這麼笨的嗎?沈健全問:「八輕都是謊話,國光一蓋3萬漁民蚵仔都不用養了,國光有需要3萬個清潔工作嗎?」

反國光運動也是近年來參與層面最廣的一次,中研院院士、學界、藝文界、醫界、以及全國大專院校的青年學生都站出來反對國光石化。下午四點,天色已漸漸暗下來,導演陳文彬扛著大旗與詩人吳晟走在一起。

吳晟今天一家三代站出來抗議國光石化,因為如果沒有好的環境,子孫就無法健康成長。他說,身為一個作者,如果不關心台灣的環境,是一件丟臉的事,「因為控訴不義是作家的天職」。如果不站出來,就沒資格當作家!

黃煥彰:沒有人可以把國家寶藏送給國光石化

學者也沒有缺席。最早提出興建國光社會成本大於經濟利益、也發起學界反國光連署的中興大學經濟系教授陳吉仲也走在人群中。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呼籲總統、行政院長、環保署長、環評委員,「濁水溪出海口是國家寶藏,沒有人可以代表台灣人民,把國家寶藏送給國光石化」。

陳建仁:國光汙染台灣,他自己賺錢,這樣可以嗎?

陳建仁在致詞時指出,台灣是個美麗的地方,但有財團為了自己利益要汙染。石化產業要用很多水、很多電、汙染很大的產業,全球都是做到國內自給就好了,現在國光汙染台灣,讓大家健康受影響,只有國光賺錢就好,這樣可以嗎?

陳建仁說,最近很多環境影響評估結果讓大家失望,很多對健康應考慮的完全沒考慮,例如中興大學教授莊秉潔所做研究,六輕空汙產生的PM2.5不只影響雲林,而會累積在其他縣市,而PM2.5會罹癌、心藏病、心血管疾病,結果環評完全沒有考慮。「如果政府是這樣做環評,大家能相信嗎?」

「我去過芳苑、大城,腳踩在海水中,好感動,那是老天爺給台灣人這麼美的地方。」陳建仁說,如果過幾年這個地方插上一根根煙囪,排放黑煙,「這樣大家捨得嗎?」

台灣主婦站出來:我們要健康

全台環保團體更是始上最團結的一次,屏東環盟、高雄地球公民協會、台南社大、嘉義洪雅書房、台中生態學會…以及台北的主婦聯盟、台灣環保聯盟、荒野保護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黨等團體,今天都來到現場。

屏東環盟理事長洪輝祥說,台灣石化密度都快把台灣包起來,連最乾淨的後山也呼吸到汙染的空氣,台灣已經被石化出賣了。」主婦聯盟的媽媽們:「國光石化不要來,台灣主婦站出來,我們要健康,台灣要美麗」。

青年學生:還我美麗濕地

「還我美麗濕地,留下美麗濕地!」青年學年們扮成「納美人」搶盡風頭。綠黨召集人潘翰聲等人則扮成地球人,因為反國光、搶救濕地是所有地球人的責任。這次遊行不只民眾的造型炫,而且活動標語、貼紙、文宣都做的相當醒目。台南社大做了一隻10公尺的布製白海豚更是搶盡風采。

下午5點遊行隊伍來到凱道前舉行晚會,雨還沒停,農村武裝青年、拷秋勤樂團溫熱了濕冷的夜晚。青年學生的白海豚轉彎行動劇讓大家看到青年學生的創意與活力。當「石化亡國」的雷射光打上總統府,也像一記警鐘打在每個人的心裡。

全心全意愛你

晚間7點在「全心全意愛你」的合唱曲中結束了今天的晚會,上午開車北上的遊覽車等在凱道邊,等著再開往南部的家。遊覽車的階梯高,阿公阿嬤吃力地踏著階梯,終於可以坐下來不用再淋雨。

入夜的總統府燈火明亮,何時政府才能對人民說「全心全意愛你」,人民不必在風雨天起個大早、扛著大旗上街,訴說心中的不安……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相關報導:石化災民上街頭 疾呼政策該轉彎

審查14天 「蘇花改」環評初審過關

在大多數民眾不知道什麼是「蘇花改」、地質專家擔心的問題沒答案、公路總局的報告對梅姬颱風造成的災難隻字未提,今天環保署第2次環評初審過關,這個400多億、台灣地質最脆弱的公路開發,環評只花了14天。

在大多數民眾還不知道什麼是「蘇花改」、地質專家擔心的地質問題沒答案、公路總局的報告甚至對梅姬颱風造成的災難隻字未提,今天環保署第2次環評初審就這樣過關了,上次審查是10月18日,總計這個400多億、台灣地質最脆弱的公路開發,環評只花了14天(蘇花改計畫內容及審查意見會議記錄,請見文末附錄)。

image

開發案還可以交由環評決定嗎?

如果這麼重大的案子可以這樣審查,不用釐清環境影響,只要政策決定、趁著災難訴諸人道考量、地方政府壓著中央就範,那套句今天環保團體跟花蓮縣鄉親都說過的話:開發案還可以交由環評決定嗎?

從昨天晚上12點起,花蓮鄉親陸續分批搭火車換公車北上,約略三個小時就可到台北。花蓮縣長傅琨萁花了14個小時、從南部繞了4分之3個台灣到台北,不過他坦承這樣繞路是為了順道到台東拜訪民代,正常狀況沒有人會這樣走。

花蓮人怒吼:給我安全回家的路

花蓮人頭上綁著的白色布條印著火紅「回家」兩個字,個個疲憊的眼、聲聲怒吼,要求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下午兩點半到環保署大門口,傅琨萁於環評會前在場外對民眾宣布:「今天環評不通過不回家」。

在這種氛圍下,任誰都說不出反對「給花蓮人一條安全的路」這種話。果然,今天包括環評委員、行政機關、民意代表。甚至環保團體都沒有人大聲說出反對蘇花改的話,相當可惜,因為之前環保團體事實上已說過很多次,安全回家的路不只公路。

千里步道執行長周聖心今天就點出,最安全的路就是鐵路,而颱風過後台鐵才想到增加8000車次的運量,要保障花蓮人安全回家的路就應該提供多元運具。

image

何必急於一時決定?

在風災過後不到兩周就匆促舉行環評審查,公路總局許多調查都還無法說服人,但卻在總統、行政院長打包票承諾下,今天匆促過關。有環評委員忍不住說了重話,指地質調查不完整、鐵路要如何承諾也不明確,開不開工只是承諾,何必急於一時?

也有委員認為地質調查的報告實在太簡略了,地質爭議這麼大,報告書只用六頁說明,而以往類似工程發生的問題都沒討論,例如湧水。委員表示,很多問題我們還不知道,對未知的事應該要謙虛一點,這樣如何叫大家放心?

包括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陳文山都由在場立委、環保團體轉述,質疑公路總局提出的地質調查不足,應該再做更深入調查。立委田秋堇一開始發言就說:「我也認為蘇花改應該蓋」,但她認為雪山隧道就因為地質調查不精確,原預計施工6年,結果整整 15年才完工。

相較於兩年前許多人站出來反對蘇花高,這次再出來關心的人卻相當少,相較於贊成一方,氣勢顯得薄弱,生態工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今天在眾多壓力下站出來,讓人刮目相看。

安全是工程的基本

賀陳旦強調,「安全是工程的基本」,但這次事故發生點依以往坍方紀錄並非落石頻率高的路段,表示我們對路廊了解不夠、對氣候變遷的預防戒護不足。他也質疑,蘇花改七成以上隧道單向路寬都設7.8公尺,讓挖路面積更大、風險更高,比稍早完工的國道彭山隧道7.6公尺還寬,但並未說明為何要採用如此高標準。

公路總局主秘陳茂男強調,做7.8公尺寬是考量交通事故時故障排除,同時未來砂石車要改走新的蘇花改路段,舊有的蘇花公路廢除,未來景觀再活化。而且大家都說鐵路安全,蘇花改就是沿著鐵路興建。

公路總局局長吳盟分表示,鐵路無法完全取代公路,至於各界質疑地質,他強調「地質結構不會因時間有很大變化」。田秋堇問如果未來施工發現地質有問題怎麼辦?交通部次長陳威仁則回答:「走不過去再變更」,給花蓮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交通部不會放棄這個目標。

蘇花改是安全的路嗎?

環保團體表示,蘇花公路交通事故的落石致死率佔所有交通事故9%,新台九線工程能改善的主要是落石問題,但另外91%的人死亡率不會減少。東華大學副學務長戴興盛指出,多數事故都因交通管理不良引起。

今天也有環評委員質疑,蘇花改通車後,舊的蘇花公路並不會封路,因此舊線的災難還是可能發生。

傅琨萁是最大贏家

主席李育明宣布環評初審過關,本周五將舉行環評大會。花蓮鄉親在場外歡聲雷動,開開心心回家了。傅琨萁於會到場外受到英雄式的歡呼,他是今天這個事件的最大贏家,收割了所有的政治籌碼。

另一方面環保團體則顯得相當無奈。地球公民協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斐悅說,還是會持續要求施工安全,因為不論那一方,「給花蓮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一直是大家的共識。

*「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簡稱蘇花改)小檔案

分成三個路段:

(1)蘇澳~東澳,全長9.8公里/3座隧道、5座橋梁

(2)南澳~和平,全長20公里/3座隧道、6座橋梁

(3)和中~大清水段,8.6公里/3座隧道

「審查結論」

1.東澳隧道及中仁隧道應採雙孔方式施作。

2.施工期間應針對生態影響指標生物面臨威脅,或空氣品質及噪音臨界標準值,或水資源流失超過預估值2倍時,訂定停工及復工規範,並切實執行。

3.計畫路線附近之生態景觀及地形地貌變化,應建立為期10年、每2年一次之航測資料,施工前應先完成一次航測作業。

4.長隧道之空氣品質應建立自動監測系統,項目應至少包括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通車2年內,應進行隧道內粒狀物、重金屬及多環芳香烴之污染監測。

開發單位應補充、修正下列事項,經確認後提環評大會討論:

1.應補充說明隧道湧水、隧道口邊坡穩定及橋樑落墩基礎穩定性等資料。

2.應補充說明各階段通行車種之評估規範。

DSC00089-500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蘇花改不改?何不暫緩環評,舉行聽證會?

蓋不蓋蘇花改、國光石化,都是一種選擇,如果這個選擇是奠基在公民參與的基礎上,大家都沒話講。如果還是政府片面獨斷、強渡關山,民間與政府的撕裂將愈來愈大。

環保署訂下周一環評審查蘇花改,然而會還沒開,包括總統、行政院長都一而再、再而三打包票蘇花改11月過關、立刻發包,此時此刻大概沒有人相信環評還能「專業客觀」。一般民眾也只見贊成、反對雙方高來高去,無法得到充分訊息。

既然如此,還不如暫緩環評,依行政程序法舉行聽證會,讓贊成、反對意見公開辯論,攤在陽光下供全民檢視。公路、鐵路、海運,究竟如何選擇才是安全回的路、什麼選擇又才能永保東部的永續,民眾的未來自己決定,不是任由少數政客指點江山。

5113767955_46a74b5274_z
梅姬颱風後的蘇花公路(攝影/鐘聖雄)

不只蘇花改,包括國光石化、中科三期、四期,都是在行政院核定「重大政策」、行政程序展開後才進入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民間通常也在此時才得知政策內容。既定政策下的環評結果可想而知,此時的公民參與,套句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的話就是「敷衍式的參與」。

然而,公民參與是民主時代的核心價值,不像威權時代政府說了算,如果民主時代還存在「敷衍式的參與」,付出的代價就是社會的撕裂與對抗。中科三期、四期就是最好的例子,環保署用盡手段通過環評,最後人民聲撕力竭得不到回應,落得兩敗俱傷。

因此為了落實「真正的參與」,在政策構想的「源頭」就應該納入公民參與機制,而且要明確立法規範在訂定所謂「重大政策」時就要有聽證會的機制。不是等到「末端」(環評)才讓民眾做非實質的參與。

畢竟所謂「重大政策」不應官方片面獨斷。為什麼國光石化是重大政策、彰化沿海漁民的產業就不重大?為什麼中科三期非蓋不可,后里農民的健康風險就可以擺一邊?對官方微不足道的事,對民眾而言或許是生死交關。

廖本全表示,談「參與」就要談民眾可以參與到什麼程度、有沒有決定權。從這個角度來看現行的公聽會、說明會,他認為這只比完全沒有參與好一點點而已。因為民眾沒有決定權,只能在有限時間內發言,而且他的質問都不需要被釐清。

而即便是這種「敷衍式的參與」,民眾想參與有時還難上加難,行政機關可以設下重重關卡,會想讓你聽就讓你聽、不想讓你聽就變成「延續會議」。為了怕農民到會場「鬧事」,於是農民進入會場表達意見時還得由警察「護送」進場、出場,后里農民在中科三期環評會時就怒斥:「這樣是在審犯人嗎?」

蓋不蓋蘇花改、國光石化,都是一種選擇,如果這個選擇是奠基在公民參與的基礎上,大家都沒話講。如果還是政府片面獨斷、強渡關山,民間與政府的撕裂將愈來愈大。

溝通愈多、衝突愈少,公民參與才能體現真正的民主價值。(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挑戰中科三期公權暴力 老農永不妥協

「挑戰公權暴力,老農永不妥協!」中科三期案經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撤銷定讞、裁定假處分與暫時停止執行,行政單位不甩司法、讓廠商違法營運施工;同時讓開發就地合法,震撼法界…

「挑戰公權暴力,老農永不妥協!」中科三期案經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撤銷定讞、裁定假處分與暫時停止執行,行政單位依然不甩司法、讓廠商違法營運施工;同時間環署補做環評結論讓開發就地合法,震撼法界,15日9位律師組成律師團,再次對環署提告,「為了永續環境,我們永不妥協」!

●行政強暴法治

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長邱花妹痛批,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明白指出,中科三期案需要審慎評估,應做二階環評,但上至總統、下至環保署、國科會、中科管理局,「全都把司法判決當廢紙!」

邱花妹對行政院長吳敦義自行發明「停工不停產」的解釋嗤之以鼻,批評吳敦義不顧司法維護的公共利益,僅強調「廠商利益最大化」,直指行政機關的濫權如同「強暴社會的法治基礎」。

政大公行系副教授杜文苓進一步指出,立委吳育昇日前針對中科三期案爭議提出環評法修正案,更讓獨立的司法權面臨行政、立法的施壓;她沉痛地說,「看在公行系學者的眼中,這是國家法治體系面臨危機的時刻!」

參與高科技污染問題已久的杜文苓直指,行政機關本應做好環境治理,但高科技對新竹霄裡溪、香山濕地的污染至今沒有解決,行政機關卻一逕強調「開發案對環境沒有影響」,難以取信於民。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表示,律師團其實不想陷入訴訟輪迴,但農民、環保團體與律師一再告知行政機關應該守法,行政機關卻置之不理,「才逼得我們要再提告!」她強調,提告是捍衛司法的尊嚴和民主,「我們不要人民最後只能用流血來保護環境,而是能透過正常程序獲得正義!」

●農民再告官!

律師林三加15日一早已正式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公民訴訟,被告包括國科會、中科局與環署;並已另提假處分,主張環署須命友達、旭能兩家公司在中科三期園區內「包括施工、營運等開發行為都停止」。

律師詹順貴說明,吳敦義對「停工不停產」的解釋是「中科三期假處分與暫時停止執行『不及於第三者(廠商)』」,因為在行政機關的認定中,開發單位是指「中科管理局」;詹順貴指出:若行政機關自認邏輯正確,「那麼友達、旭能就處於違法營運狀態!」

依環評法第7條規定,開發單位提出開發應經環評審查,但友達與旭能並未實施環評,已經違反環評法第7條規定,應該以環評法第22條予以開罰並命其停工。環團與律師主張向法院確認兩家廠商的開發許可無效。

另方面,律師也已針對環署「就地合法」的二次環評結論再次提出訴訟,林三加強調,政府機關的作為完全缺乏「公共利益的思考」,組成律師團就是要告訴政府「人民已齊聚」,不排除有更多律師會加入代理人的行列。

●全民一起站出來

甫加入環境訴訟的律師張譽尹便是因行政機關在中科三期的作為太誇張而加入。他直指,除非台灣要變成專制國家,否則全民都應該站出來對抗帶頭做錯誤示範的政府。

后里公館村長馮詠淮指出,中科開發的影響已日漸明顯,過去50年來,台中大安溪從沒發生過魚群爆斃事件,但日前卻有上百萬條的魚全死亡,「原因就是中科要用水!」

農民廖明田則大嘆口氣說,站出來抗爭4年,就是因為愛惜土地,「畢竟什麼都可進口,就土地不行!」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發展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強調,台灣社會現在面對的是「企業和政府合流」,如果中科三期爭議可以就此了事,「未來台灣就沒什麼不可以的了!律師與農民呼籲全台民眾持續關心中科三期,「要求政府走回正軌,我們永不妥協!」

閱讀完整專題,請點擊下列圖片連結至專題

banner_610x200_stolen

(本文轉載自PNN新聞網)

台灣非法漁業再成國際焦點,漁業署缺實際行動支持永續漁業

到目前為止,漁業署仍未肯公開承諾支持國際保育方案,卻一直以需要更多配套措施或考慮等為理由推搪。綠色和平強烈呼籲台灣支持國際保育方案,將太平洋公海設為海洋保育區,並且配合降低鮪魚捕撈量,讓下一代還能年年有魚。

繼上週綠色和平發表最新報告揭露漁業署無法規管台灣權宜船的問題後,甫於密克羅尼西亞(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結束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WCPFC)技術與紀律委員會會議中,由台灣公司經營的權宜船又成為會議討論焦點,其中Fa Chun No 126 及Neptune兩艘漁船均在會議中通過被列舉在中西太平洋的非法漁業行為(IUU)的漁船黑名單上。

綠色和平再度呼籲漁業署應以積極態度面對漁船管理問題,以及支持國際保育方案,以確保台灣漁業能永續發展。

綠色和平多次指出台灣漁船和權宜船的非法漁業行為問題已遭國際社會詬病,也在上週9月29日發佈的《台灣權宜船:不敢面對的真相》報告中,指出漁業署對台灣漁業監管不力。可是漁業署其後的回應中,並沒有針對綠色和平所調查列舉的276艘非法經營的台灣權宜船進行懲處,亦隱瞞台灣漁業署代表2009年在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上反對關閉袋狀公海設立海洋保育區的提案,令人質疑漁業署所謂「管理漁船與永續漁業資源利用的決心」。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是由包括台灣、日本、中國大陸、韓國、太平洋島國等23個會員所組成,負責保育和管理此地區內鮪魚。其中的技術與紀律委員會,就鮪魚保育方案制定、非法漁撈行為案例舉報等議題進行報告與討論。

在委員會2010的非法漁船臨時黑名單上,就有共16艘台灣籍或台灣人經營的權宜船入列,數量高達總數19艘的84%。是次會議中也通過將Fa Chun No 126 及Neptune兩艘曾參與非法活動的台灣權宜船列入黑名單中,再突顯漁業署沒有盡其管理漁業的責任,令台灣在國際上再一次玷上污名。

這次的技術與紀律委員會會議中,各會員代表再度將關閉太平洋袋狀公海的提案,納入即將於12月初在美國夏威夷展開的會議議程上,希望各會員正視並且共同推動國際鮪魚保育方案。

到目前為止,漁業署仍未肯公開承諾支持國際保育方案,卻一直以需要更多配套措施或考慮等為理由推搪。綠色和平強烈呼籲台灣支持國際保育方案,將太平洋公海設為海洋保育區,並且配合降低鮪魚捕撈量,讓下一代還能年年有魚。

綠色和平高于棻表示:「漁業署不斷表達其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保護遠洋漁業資源永續利用,卻沒有實際的行動。綠色和平呼籲漁業署正視台灣國際漁業形象,積極承諾支持中西太平洋的國際保育方案。」

相關資料:

1. 綠色和平《台灣權宜船:不敢面對的真相》報告http://www.greenpeace.org/taiwan/ch/media-center/report/5014406

2. 2010年10月1日《漁業署重申落實國人經營之遠洋漁船管理》新聞稿 http://www.f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58&Page=14924&Index=8

3.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2010非法漁業行為黑名單初稿http://www.wcpfc.int/system/files/documents/dedicated-ccm-section/mcs/iuu-section/2010-draft-iuu-vessels-and-documents/Summary%202010%20IUU%20List%20and%20docs.pdf

綠色和平是一個全球性的環保組織,致力於以實際行動推動積極的改變,保護地球環境與世界和平。我們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部,擁有超過280萬名支持者。為了維持公正性和獨立性,我們不接受任何政府、企業或政治團體的資助,只接受市民和獨立基金的直接捐款。www.greenpeace.org.tw

凡那比之後,縣市合併之前:高雄都水岸的想像

在災後的第5天,實際騎單車踏查愛河沿岸,發現有建築物也開始裝起了水閘門,這在屏東林邊淹水地區常見到的設施,是否意味著高屏也有著類似的「以地方為基礎的文化、生態和經濟實踐」…

在莫拉克風災屆滿週年(2009年8月8日)之後的九月十九日,凡那比颱風造訪台灣,高雄地區除了原來莫拉克風災所造成的重建區域之外,這次連高雄市區也受到凡那比風災的影響,愛河19日河水暴漲,河水漫溢河岸週邊區域,高縣市交界的高市三民區一帶,更是水深約100公分,讓高市一夜之間也經驗了水鄉澤國的災難感受。

pic1
災後的第5天,實際騎單車踏查愛河沿岸。

顯然老天爺在台灣行政區域縣市合併這件事上,也表達祂的看法。高雄必須提早因應縣市合併的議題,尤其是對於災難社會的因應,縣市邊界重新界定的同時,也要考量自然邊界的地理意涵。

Escobar在其2001年發表的〈Culture Site in Place:Reflections on Globalism and Subaltern Strategies of Localization〉文章提到:

無論「全球」如何打造地方與區域世界,重要的是學會看見以地方為基礎的文化、生態和經濟實踐,是重構地方與區域世界的另類視野與策略。在社會層面上,有必要考慮能夠使防衛地方-或者更精確的說,地方的特殊建構,以及這所導致的地方重組-成為可實現之計畫的條件。(Escobar,2001)

pic2

pic3
愛河沿岸有建築物也開始裝起了水閘門

既然高雄縣市合併,官方說法上,係為了全球競爭力,那麼這樣的企圖,在面對災難因素的推波助瀾之下,經由相對弱勢處境來重構地方,必須展現出其反制全球化的積極作為。

在災後的第5天,實際騎單車踏查愛河沿岸,發現有建築物也開始裝起了水閘門,這在屏東林邊淹水地區常見到的設施,是否意味著高屏也有著類似的「以地方為基礎的文化、生態和經濟實踐」,其「重構地方與區域世界的另類視野與策略」就是建築物裝設水閘門設施?暗示高屏未來也可以縣市合併在這「地方的特殊建構」,成為防衛地方的計畫實現條件?

就參與高雄縣市合併的公民觀點,筆者更贊同芬蘭地理學家Anssi Paasi 在〈Territories, Boundaries, and Consciousness〉文章提到他的觀察,意即「區域化」,除了只是政治地圖上的一條線外,還涉及了「概念或象徵性外形的形構」。(Paasi,1996)

pic4
筆者手繪與河流共生的可能建築元件概念或象徵性外形的形構。

因此筆者試著勾勒一個想像,一個與河流共生的可能建築元件的思考,試著代替醜陋的水閘門想像,作為相對弱勢反制全球化負面效果的「重構地方與區域世界的另類視野與策略」公民看法,企圖提醒參與縣市合併的高雄都的公民,我們有權利表達我們對高雄「概念或象徵性外形的形構」的思考,諸如地圖、景觀、地標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想像,建構地方的象徵,使地方成為人群生活的重要部分。

來義部落被淹,誰致災?水保局:土石量太大

對於部落的質疑聲浪,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局長黃振全表示,莫拉克風颱風造成來義上游驚人土石量,又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無法疏濬,才以清疏河道的方式來處理。但因部落仍有住民,才會興建臨時土堤。

來義村在這次凡那比風災遭受重創,東部落幾乎遭到土石流淹埋。八八風災之後,水保局在來義溪進行河道清疏工程,將清疏出來的土石,在來義村東部落的外圍堆置 成臨時堤防,高度約兩層樓高的土堤像是高聳的城牆,將部落環抱其中,形成保護部落的最後防線,但在凡那比風雨的那一晚,洪水夾帶著大量土石,仍無情地將土 堤衝破,直襲來義村東部落。

有部落居民就直指這個臨時堤防及河道未疏濬是這次致災的主因。臨時土堤約兩層樓高且近連部落,當時就有部落居民質疑其安全性。當初村民也曾與相關單 位提出建議,但相關單位卻以專業為由,沒有接受部落的聲音。這次部落再次受害,有部份聲音將矛頭指向這個臨時土堤,揚言要求國賠。

image001
凡那比風災之前的臨時土堤,高約兩層樓,部落屋舍僅一調馬路之隔。(圖/古流)

image002
箭頭所指處,為凡那比之後,遭沖毀的堤防殘跡。

image003
空拍來義東部落。明顯看到東部落被洪水吞噬及「最後防線」被摧毀(圖/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

對於部落的質疑聲浪,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局長黃振全表示,莫拉克風颱風造成來義上游相當驚人的土石量,約有2500萬立方公尺,又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無法疏濬,才以清疏河道的方式來處理。但因部落仍有住民,才會興建臨時土堤。

長期在現場觀察的來義村村長洪嘉民指出,當時如果沒清疏的話,可能東部落的上方也會遭到洪水沖刷,甚至土石淹埋。他說:「因為如果沒有清疏,河床沒有降低,當土石下來的時候,沒有地方可以淤積,那麼水一定是直衝到我們的部落裡面。」

關於致災的原因,洪嘉明說,凡那比的豪大雨帶下驚人的土石量,才會對部落釀成災害。他舉了上游來社橋的例子說:「當時台南分局在清疏的時候,自橋面往下挖了八公尺的深度,但這一次,土石下來的時後,目前橋面都看不到了,而橋面上還淤積約有八公尺以上的土石。」

image004
來義溪上游堆積土石約有2500萬立方公尺(圖/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

黃振全說,凡那比之後,上游出現一些新崩地。要使河道達到自然平衡,大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期間內土石仍不斷會隨著雨水沖刷而下,對於東部落仍然是個威脅。

凡那比風災後,水保局計畫再擴大原有清疏河道(原清疏河道為寬60公尺以上,深8公尺以上),最寬達120公尺,並將護岸內移,興建成永久性構造 物,不會再是土堤。但一旦護岸內移,將影響7戶以上民宅,聽聞此消息,部落居民已有人在被掩埋的屋頂上掛起「私人用地,請勿回填」的告示。黃振全表示,目 前只是初步的規劃尚未決定,還需與居民和各相關單位說明協商。

image005
聽說堤防將內縮,可能被波及的居民立刻立起告示牌。

image006
從另一度空拍東部落受災情形。(圖/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

受凡那比風災重創,文藻外語學院需要你!

今年已經從文藻畢業的我,深深的為這群自願到校幫忙的文藻人們感到驕傲。當然也要謝謝辛苦的國軍弟兄們。看到文藻受創的消息,真的很想回高雄去幫忙,但身處外地,只能把這消息傳遞出去…

首先是在Facebook上看到了文藻停課一星期的消息,心裡頭不是在羨慕著文藻的學生多了一個星期的假,相反的,一陣帶著不安的震驚慢慢爬上心頭,納悶著校園是遭到怎樣的重創,受創情形竟嚴重到要停課一週,接著一連串文藻校園淹水的圖片一張一張的被分享出來,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所看到的畫面,那滿是混濁黃泥巴水的地方真的是我待了四年那可愛又美麗的校園嗎?

100920早上800的薪傳劇場3-曹老師
圖/文藻外語學院曹志誠老師

因為校園受災嚴重,停課一週的消息宣佈後,還有不少同學和老師們打電話去學校詢問停課一週的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學校教官接電話接到手軟,最後學務長還親自錄了一段影片告知同學,停課一週是校方經過臨時會議決議後千真萬確的消息。

接著電視新聞不斷的放送出文藻校園受創的新聞畫面,記者拍攝了校園各處淹水的地方,那曾是我所熟悉的薪傳劇場、便利商店、影印店、書店、餐廰…此時此刻全都泡在泥黃色的汙水裡。

心情,真的是越看越難過。

100919文藻校園淹水-梁丁文老師攝

這是我所看到的風災過後第一張文藻校園嚴重淹水的畫面。這是學校的地下停車場。圖/文藻外語學院梁丁文老師

clip_image006
圖/梁丁文老師

看到下地停車場淹水的畫面已經覺的非常不可思議了,過去我還在文藻念書的那四年裡,校園內從未因颱風而有如此受創嚴重的情形。沒想到,隨著時間的過去,有越來越多文藻校園受創的圖片和影片被上傳到Facebook,「據教育部校安中心統計,全台共有438校傳出輕重不一的災損,總金額初估有2億5千多萬元,除高雄市文藻外語學院受損最為嚴重」(註一)因風災而受創的學校損失總金額有2億5千萬,而光文藻就占了1億多,可以想見文藻的復原之路真的不好走。這無疑是文藻創校45年來,受創最嚴重的一次。

這是九月二十號,風災過後第一天的課外活動指導組辦公室門外,成堆的桌椅和泥水擋住了辦公室門口。

clip_image008
課外活動指導組辦公室內也因為進水而變的一片狼藉。

(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曹志誠老師)

clip_image010
戶外的薪傳劇場,淹水近兩層樓高。(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曹志誠老師)

clip_image012
文藻校園瞬間成為一個大水地。(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曹志誠老師)

clip_image013
位於至善樓一樓的書店,裡頭學生們的全新教科書也全毀。(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曹志誠老師)

clip_image014

(圖片來源:雅虎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100922/11/20100922_3976713/20100922_3976713.jpg.html)

才開學過後一個多星期,校園就被無情的風災摧毀的慘不忍賭。還好,在校方宣佈停課的第一天,就有學弟妹們自發性的發起「文藻人GOGO凡那比風災救災隊」,大家約好回學校盡自已的一份心力,儘快幫助文藻回歸正常運作。

clip_image016

老師和學生們共同投入救災行動。

(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網頁,嚴清宏攝。來源網址:http://a001.wtu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r00_news1009221)

clip_image017

國軍弟兄們也努力的幫忙救災

(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網頁,嚴清宏攝。來源網址:http://a001.wtu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r00_news1009221)

clip_image018

(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網頁,嚴清宏攝。來源網址:http://a001.wtu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r00_news1009221)

clip_image020

許多學弟妹或是校友們也自願到校幫忙搬運和清掃工作。

(圖片來源:文藻外語學院網頁,嚴清宏攝。來源網址:http://a001.wtu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r00_news1009221)

連絡上曾經教過我的老師們,每一位都表示文藻這次的受災,真的非常嚴重。由於淹水的地方都是校園裡大樓的地下室,這些地下室有著控管學校電力的變電箱、空調系統及電腦主機等,所以風災後老師們到校園堪災還需自備手電筒,因為校園的供電設施尚未恢復。

在學生們自發性的發佈出需要人力回校園幫忙後,第二天就有不少的學生回到學校幫忙。這是取自於當天清掃工作告一段落後,曹志誠老師在臉書上對同學們說的一段話:

今天二百多位同學回到校園,和支援的國軍弟兄及老師們一起重建文藻。那種一起努力,充滿信心的氣氛,讓這個災難不再只是災難,而是凝聚文藻人的機會

今年已經從文藻畢業的我,深深的為這群自願到校幫忙的文藻人們感到驕傲。當然也要謝謝辛苦的國軍弟兄們。看到文藻受創的消息,真的很想回高雄去幫忙,但身處外地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我,只能以最實際的方法出一份心力。那就是把這消息傳遞出去。

文藻919•凡那比風災募款專戶

郵政劃撥帳號:04879956
郵政劃撥戶名:文藻外語學院
(請註明「指定捐助文藻919風災災後重建」)

(信用卡捐款授權書)

http://a001.wtuc.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r00_20100921a

文藻需要您的幫忙,不論您是不是文藻人,您的一份心力必能儘快讓文藻恢復昔日那可愛又美麗的校園,讓這所小巧可愛的校園走出風災的傷痛重新找回她的生命力。

clip_image022

(註一) (新聞來源:中視新聞)(來源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21/17/2dh61.html)

與水共存或與水抗衡─從德國巴伐利亞治水政策看凡那比風災

乾季缺水時,我們總會想水哪裡來;而洪患時只想讓水快快出去。我們似乎從來沒去問過水:「你從哪裡來,又想往哪裡去?」。水,不會聽人的命令只順著水溝往海裡去,它們有想去的歸處。

前言:水往哪裡去?

凡那比颱風,一日的風橫雨狂,水淹高雄成了特大標題。選舉政治牽動了淹水議題,已經有人磨刀霍霍開始要出招。只是,這風雨倘若是落在台北,那結局是否會比較好?這場天災伴隨著的是長久的人禍。天災是一日進帳上千公厘的雨量加上大潮;而人禍則是「讓水無家可歸」的都市與區域發展。請注意!氣候異常的瞬間暴雨是每一個城市、每一年都得面對的,誰也逃不掉。只讓水快快流到海裡的治水思維,已經行不通了!

台東太麻里溪在去年莫拉克潰堤毀了嘉蘭村後,這一次又沖毀了新建的堤防,讓南迴鐵路又斷了。水文猶如「水的幽靈」,幽靈會告訴你水的流處與歸屬;你與幽靈爭地,注定要承受幽靈的索討。在氣候異常的條件下,那索討力道更加強大!高雄的三民區,曾經是埤塘遍布的水水高雄,而今卻是建物羅列橫陳的地方。鳥松以前從不淹水,小貝湖填了之後,從此淹水噩夢不斷。

治水,怎麼治?乾季缺水時,我們總會想水哪裡來;而洪患時只想讓水快快出去。我們似乎從來沒去問過水:「你從哪裡來,又想往哪裡去?」。水,不是只往海奔流,它們也常常往地下鑽竄;水,不會聽人的命令只順著水溝往海裡去,它們有想去的歸處。莫拉克與凡那比風災不斷地警示:過去治水的思維已經無法承受當前惡劣的氣候條件。我們得改變!

image

凡那比颱風災後掃除(攝影/munch)

德國巴伐利亞的水治理政策

七月客家電視台播出「德國巴伐利亞水治理」專輯,裡頭諸多觀念與對策恰好點出台灣當前水治理的迷思與困境。

一、「與水共存」取代「與水抗衡」

在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省,阿爾卑斯山系景致何其美麗!森林、田園環繞山下的小鎮與鄉村,加上多瑙河的支流奧德河蜿蜒勾勒,如詩如畫。然而,當暴雨來臨、當洪水從山上奔流而下,挾帶土石衝入小鎮民房時,那可是一點也不美麗。自1990年開始,暴雨水患開始侵襲巴伐利亞邦,特別是1999年以後,因為氣候異常,土石流的噩夢如影隨形。

1999年洪水氾濫之後,邦政府決定進行一個防洪大計畫。對於河川、森林的治理權,在德國是釋權至邦、及鄉鎮地方政府。在2001年地方政府提出一個歷時20年秏資23億歐元的防洪計畫。該防洪計畫大致分三個大項:體檢與風險評估、防洪計畫工程、如何與民眾溝通。

(一)體檢與風險評估〔含預警與提醒〕:

體檢各區洪水氾濫程度,並詳細紀錄各項資料,同時將資料上網,讓民眾容易查詢。例如民眾只要鍵入某區地名,便會出現紅色圈圈標出洪水氾濫範圍。根據官方調查,洪害兩年後民眾會逐漸淡忘,為了提醒,會豎立看板告知洪害歷史,同時兼具學習功能,即如何防範洪水、如何面對洪水的學習。〔例如宣導將值錢的東西儘量放在二樓,逢雨就將值錢的車子開往高處,腳踏車掛在屋頂或牆的高處…等。〕

與台灣最大不同處:

(1)讓民眾記住災難,而非遺忘災難。

(2)不會顧忌「房價地價」而隱藏問題。

(3)讓資訊公開。

二、適地適性的「還地於河」

〔一〕防洪工程的思維會決定所有硬體工程被涵蓋考量的面向,

例如:地景、人文歷史…等等。彙整此計劃工程思考的面向,大致有三:1.還地於河、生態繁衍、地下水補注。2.讓治水工法迎合生態,非生態迎合工法。3.由「與水抗衡」轉為「與水共存」。

★「還地於河」這四字看似簡單,實際上是要考慮複雜的生態系統。因此,並不是每一條河流或整條河流都是統一版本,而是適地適性地進行適當的做法。

★還地於河背後的精神是:增加地下水回滲的機會、增加洪泛來時涵容水量。

(1)將河流截彎取直的沙洲重新還給河。過去該區九成河川都被截彎取直、或將沙洲填成建地,河道縮小,洪峰量自然增加。例如流經慕尼黑的Isar河,過去蜿蜒沙洲被整理成公共設施用地,現在則慢慢把土地回復成沙洲親水區,再還給河流。

(2)濕地重現。在河流經過之處散設大小不一的溼地來涵容河水,同時也讓生態自然繁衍,增加生物多樣性。溼地並非隨意設置,而是經過各種因素的考慮。

(3)原河流堤防高牆降低,河道增寬,水泥高牆改成低矮、寬敞、土堤與硬體結合的堤防。堤防上與滯洪區猶如一個自然生態園地。河道的回復做法不同,尤其是城市中是刻意地不讓矮灌木生長,因為會阻礙水流。因此在固定的時間有固定的人(地景照料師)來整理植物。而在比較鄉村的地方則會進行讓滯洪池「自然地」回復自然,沒有人為的整理。

(4)滯洪池的設置。有大型滯洪池〔嚴格來講應該是滯洪區〕,例如該處叫Urspring小鎮,2005年在鄉村發展計劃整修了滯洪池的堤壩與出水口,有效留住七成五水量。另外在Hirschbach附近小鎮上頭低窪區設立三個連續性滯洪池,可有效留住4000立方公尺水量。

或者如Glonn河利用溝渠將水導入小滯洪池,再經由閘門重新引回河流。平日閘門開放,小滯洪池猶如小河;洪水來了,閘門關閉,水在滯洪區停留,形成一個大滯洪池,避免水流入河流而漫淹下游的鄉鎮。

★ 與台灣最大的不同:

台灣取水是用水泥壩把水擋下來;排水則用水泥堤防讓水快快流出去!而巴伐利亞是「讓水留在該留的地方」、「把河流的地方還給河」。

三、與民溝通──台灣官員最想逃避的事

〔一〕如何與民眾溝通:

治水的問題牽連甚廣,森林、河流、農地利用…等等。該處有廣大的農業區,計畫將農地與治水計畫結合,就會涉及土地徵收問題,也是與民眾溝通過程最困難的事。因此,徵收私人土地是最後不得不的手段。

(1)把計畫說清楚。向民眾說清楚計劃、不斷討論、不斷修正,但是不是數人頭式的決策表決。這個部份政府官員思維是不隱瞞,說清楚,同時設計課程讓民眾「學習」如何知道這些計畫的執行,還有參訪考察行程。由下而上絕對會比由上而下更能將事情做好,他們是這麼認為。

(2)對於土地徵收人民可以向法院抗告。對於徵收採自願式,如強制徵收,人民依基本法可向法院提出訴願抗告,整個訴訟經常費時四、五年,因此強制徵收是最後手段,而且是最沒有效率的做法。

(3)土地重劃:治水如需要利用農地,例如劃為滯洪池,可用土地重劃,以地易地進行農地交換。前提是,地方政府在平時就要先買土地,才能有地和農民進行交換。

(4)地役權:不徵收土地,將私人農地劃為滯洪使用,平常民眾依然進行農耕;但依法用地價(市價)20%的金額,來買一個地役權權利(並非每年都要買,只買一次),即「讓田被水淹」的權利。其他因淹水而導致的農損,再依次另外補償。

四、工程中看到地景與人文價值

德國人面對水或河流,並非只堅持技術性防洪措施或是堅持「自然」,而是適地適性思考最適合的解決方法。此外,整個治水計畫有兩個前提是不能逾越的,那就是憲法對財產權的保障,及對於農業的保護。即便在現在工業化的世代,維持農地面積、及農地農用的政策,在德國是上位的政策依歸。因此,國民生產毛額中農業佔15%,每年產值約1200億歐元,僅次於機械、汽車類。

整個治水計畫中讓人最動容的是:確認農村地景的價值,尊重文化歷史脈絡,而且是在工程計畫中列為上位的思考。地景、人文歷史的保存不是放任其在所謂自由經濟市場中消長,而是積極保護。在德國歐盟每年進行農業補貼,保持農民收入達平均國民收入的六成。巴伐利亞農民表示補貼佔總收入一半,以保持農地面積。如生產過剩,也不休耕,採粗耕與補助方式維持,因粗耕還能有地下水補注的生態功能。

小結:不要政治權謀,只要永保安康

倘若我們只想「與水抗衡」,那水便永遠與我們處於戰爭狀態。請問,你如何能期待對戰的他方可以和平且溫柔地待你?面對水治理,需要的是從源頭到末梢的思維改變;否則永遠無解。水治理不能是泛政治權謀的操作,而是從國土保安與利益眾生的「永保安康」整體思考。

現在,該是我們謙卑、且真誠地問問水:「你想往哪裡去?」

【延伸閱讀】

完整的【德國與水共存之道】的客家電視台新聞專題報導
一、風險評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49lFY4_gWs
二、還地於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X_bahGuSi0⋯⋯
三、民眾參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7O_XMA0xD0
四、再生能源與生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E8m6tASNro

(本文與高雄市柴山會部落格共同刊登)

(作者為高雄市柴山會總幹事)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