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台營:駁斥令我不齒的所謂學者!

行政院日前公布「小林村及那瑪夏鄉、桃源鄉致災原因調查」,將致災原因歸咎於「超大雨量」,引發各界譁然。魯台營痛批調查計畫主持人李咸亨刻意引用錯誤資料,得到可以讓政府卸責的調查結果,「行為令人不齒」。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日前公布「莫拉克颱風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及那瑪夏鄉、桃源鄉致災原因調查」,將致災原因歸咎於「超大雨量」,引發各界譁然。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今日以《駁斥令我不齒的所謂學者!》為題,發文重砲轟擊計畫主持人李咸亨,並認為該調查無論在成員組成、調查過程以及調查結果都教人無法接受(魯台營先生製作了完整的簡報檔案,請點選這裡閱讀)

魯台營強調:「這是一份偏頗、不完全的報告!」他表示,調查團隊宣稱1856mm超大雨量是導致小林村上方獻肚山順向坡地滑的原因,但1856mm事實上是從8/7~10共72小時的累積雨量,小林村被土石掩埋的時間點是8/9上午6:09,當時累積雨量應以48小時計算,不但不可能超過1500mm,也不可能到達1700mm的災害雨量臨界點,足見該調查報告並不具說服力。

魯台營補充,李咸亨在報告時引用御油山觀測站與甲仙觀測站所測得的降雨資料,但這兩個觀測站距離小林村都太遠,就算是取用48小時資料,也不準確。魯台營在簡報中引用可能已罹難的水保局防災專員陳漢源與劉金瑛,在8/8晚間8:31時,於小林村所回報的資料,當時累積降雨量僅1100mm,就算根據調查團隊計算,每小時有40mm的降雨量,到8/9小林滅村時所累積的雨量,也不會超過1500mm。

魯台營痛批,李咸亨刻意使用不恰當的數據,將致災原因推給降雨量,用意就是要為委託調查的政府背書,「怪不得20年前楊秋興就當面嗆他(李咸亨),說不屑與其為同學」!

「整份調查團隊中沒有爆破、岩盤、斷層地質專家,更沒有詳細的災區地質資料,這些人連那裡有什麼斷層、是連續還是非連續斷層,全部搞不清楚,就掛上專家的名號發表調查結果,這根本就是骨頭有問題,卻去找皮膚科看診一樣!」

魯台營認為,該調查團隊不但專業不足,就連民間代表的代表性也令人質疑。他指出,該調查說是要探討小林村致災原因,找來的小林村代表卻是甲仙鄉人,而不是小林村重建協會的成員,光從這一點來看,就證明該調查不打算面對問題。

魯台營表示,去年10/11民間團體向行政院長吳敦義陳情時,就曾提出希望政府採用「公民審議」的形式調查致災原因,例如小林村有法扶基金會的協助,就能當正方提出意見,再讓政府自己找學者當反方,用辯證的方式釐清真相。

「很可惜的是,政府最後也只是委託學者調查,最後才會得到這份充滿『專業傲慢』的調查結果。」魯台營認為,如果這些專家真的是專業,一定也會贊成使用陪審團制度進行真相調查。他說:「畢竟真金不怕火煉,而不是只會放話。」

此外,魯台營也質疑,該調查在正式報告未出爐前,就大動作舉辦記者會,可能也別有用心,不排除是在為越域引水工程復工提前做消毒動作。

魯台營先生對該項報告的駁斥,因為簡報檔案,放在網站上直接閱讀不易,請點選這裡下載閱讀

990204zhai-450.jpg

李咸亨團隊的莫拉克風災致災調查分析,引起各界譁然(調查報告局部內容)。

完整的報告內容,請點選以下閱讀

2010 0203 小林等地區致災調查報告。發佈單位:行政院工程會全球資訊網

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那瑪夏鄉及桃源鄉致災原因調查報告摘要

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那瑪夏鄉及桃源鄉致災原因調查期末報告簡報下載(pdf)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小林滅村錄

前環評委員郭鴻裕直指,審理環評時多次警告水利單位,「此案不適開發,開發後若有事,你們推都推不掉」;但水利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郭鴻裕感嘆:「都怪工業開發壓力。」游繁結尷尬坦承,政府政策若要…

「早就該叫水利署停工…」得知小林村在颱風莫拉克侵襲下滅村,前環評委員郭鴻裕不勝欷噓。這個居民安穩世居好幾代的村莊,原有青山綠水環繞,但如今土石凐沒所有─小林村,成為台灣地圖上難忘的驚嘆號。

980825-xiaolindsc_0965-400.jpg

8月15日,莫拉克襲台第7天。黃金救援時間已錯過,小林村民放棄盼望家人生還,一早從旗山國中等安置中心,前往甲仙鎮公所參加頭七。這場風災,斷送至少5百條小林村民性命。

無路歸鄉

台 21線,是通往小林的主要動線。倖存居民在清早趕著返鄉,卻在杉林鄉「火山」(地名)附近被困。風災過後,道路如小林村民痛失家人一樣肝腸寸斷,原本已搶通的道路,因泥沙尚未全乾,在焦急返鄉的車子不斷碾駛後凹凸不平,難以通行。小林村民只得下車,用糾結著憂鬱與空洞的表情,望著被泥沙凍結的一切。

8 月8日,土石流淹沒火山橋附近民宅,泥沙幾乎與香蕉樹同高,椰子樹和電線杆瞬間矮了一半,可見泥沙量之大。但小林村的狀況遠比火山嚴重。道路緊急搶通後,居民趕緊從寶隆村經過滴水至甲仙鎮公所公祭場所,小林村民羅太太望著沿途破碎的山林感嘆:「想不通,我們好幾代都住這裡,從來沒問題,怎麼會山崩?」

羅太太在小林村土生土長,嫁給同是小林居民的先生後,兩人北上打拚住在北縣樹林,但家中老小全留在小林村,人數多達20餘人。「都沒有了…」羅太太欲哭無淚地說,適逢暑假和父親節,旅外的小林村民都趕回家鄉慶祝;父親節那天村子雖已淹水,村長也提議撤離,但因過去颱風都有淹水狀況,居民沒有太在意,「誰知道半夜山就崩了,整個村子都沒有了!」

通往小林村的路在五里埔附近完全斷裂,小林村原在前方,現在卻被深埋在地下8公尺深。楠梓仙(旗山)溪在山崩之際幾乎完全枯竭,山崩後上游堰塞湖繼續崩坍,小林村在瞬間遭到吞噬。那瑪夏鄉布農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韃虎‧伊斯馬哈單‧伊斯立端直指:「滅村,和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脫不了干係!」

高風險工程強力推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在1999年國民黨執政時通過、2001年民進黨執政時確認環評報告書定稿本,自此開展了對山林的破壞擾動。引水計畫自高雄縣桃源鄉勤和村興建攔河堰、開挖穿越阿里山山脈長9614公尺的東隧道;再於三民鄉民族村興建跨河引水工程,開挖長4404公尺、穿越霍比亞湖山列的西隧道。

水利署提出越域引水計畫時其實備受爭議。此工程東、西兩向引水隧道,將擾動荖濃斷層、高中斷層、老人溪背斜及老人溪向斜、旗山斷層、小林向斜、表湖斷層、表湖向斜以及平溪斷層,環團和居民都擔心地質破碎恐引發危機;此外,也擔心開挖隧道的大量土方無處放置。

值得注意的是,因計畫風險極大,水利署內部意見也曾分歧;但據環評報告記載,這項耗資龐大的工程,是為將荖濃溪至草蘭溪的水引至曾文水庫,供給濱南工業區與國光石化兩項大開發案使用,最終仍因工業開發需要用水,不顧居民意見強力推行。也難怪居民與環團,要將滅村矛頭指向水利署。

image

三面夾攻無處逃

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副教授張中白分析,小林村三面都遭土石襲擊,是滅村主因。韃虎補充,三面土石,分別來自獻肚山山崩、民族村附近堰塞湖潰堤,以及小林野溪堵塞,而每一項原因,都和工程相關。

引水工程影響範圍極廣,幾乎涵蓋楠梓仙(旗山)溪沿線居民,那瑪夏鄉及小林村都在其中,分別承受工程開挖及廢土棄置等影響。小林村滅村消息傳出時,村民率先質疑是土資場廢土造成土石流所致。但當時水利署否認並宣稱,旗山二號與三號土資場與小林村被滅村的方向不同、至於旗山一號土資場並未啟用。

但韃虎氣憤痛罵:「睜眼說瞎話!廢土就堆在洞口旁,怎麼敢說沒堆土!」

image

環評報告記載,旗山一號土資場土方量約為38.4 萬立方米,中興大學水保系教授游繁結判斷,引水工程廢棄土方量遠小於滅村土方量,小林村兩側山崩,才是滅村主因。但環保團體援引學理指出,廢棄土石方雖非主因,但會誘發山崩,水利署難辭其咎。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在引水工程未通過前即憂心表示,棄土長期堆置於荖濃溪勤和村上游、旗山溪民族村下游等地,極可能直接、誘發或擴大河岸塌坍,土石流等威脅。「沒想到一語成讖!」

中央地調所對山崩的研究指出,山崩外在因素包含人為影響,如開挖移除斜坡下方使斜坡變陡、在斜坡上方興建房屋、結構物增加荷重、人為的廢物堆積等,都會影響斜坡穩定而造成山崩。

韃虎說,越域引水施工洞口兩邊野溪的山,在工程開工3年內就陸續坍方;加上莫拉克帶來大量雨水,民族村兩旁的民族野溪和老人溪的山就整個垮下。「垮下後,先淹到民族村,之後土方又堵住楠梓仙溪形成堰塞湖,潰堤後就淹到小林,可以說,民族和小林兩個村同時被淹!」

倖存的小林村民表示,小林村南豐橋附近被堆放挖掘隧道後的土石,土石範圍約長400米、寬300米、高度大於30米;過去小林村東側山區也在工程開始後,發生大區域的走山狀況。

此外,小林村西側也被放置約200長、堆置高度約20米的土石,「這些土石把八號橋下的小溪阻住約一半出口。」高雄綠色協會總幹事總幹事魯台營近年觀察隧道開挖工程,發現原工程施作時遇到天然氣斷層曾造成爆炸,水利署必須開挖更多土方,土資場土方恐怕遠高於水利署對外說明的數據;然而因大雨沖刷,土資場實際土方量究竟多少難以估算。

莫拉克襲台當天,山區流下的雨水夾帶土石滾滾而下,卻無法順利排入楠梓仙溪,加上獻肚山走山,8月9日凌晨6點,小林村於是消失在地表上。

事實上,需要開挖大量土方的工程,棄土一直是最大問題,「因為根本沒地方放」;魯台營指出,施工單位經常認為,廢棄土方遠比土石流所帶來的土方少,因此皆貪圖方便將土方棄置在河床旁,完全忽略土方堆積不只是土方量多寡的問題,還牽涉可能誘發的風險與危機。「要說沒影響,是欺騙大眾。」加上水利署隱瞞旗山一號土資場的土方,更讓居民認為水利署想規避責任。

水利署多次對外澄清,越域引水工程不是滅村凶手。但學者認為話不能說得太滿,「工程不可能對環境沒有破壞」。

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表示,小林村遭深埋的原因,是位在東北方的獻肚山因不堪豪大雨而走山,形成堰塞湖後又崩潰,造成大量土石崩落淹沒村莊;他強調,「此一結論,已獲得很多相關水利專家學者認可。」

image

說法自相矛盾

吳約西說,越域引水隧道開挖工程事先已經審慎地質調查,東引水隧道採用最安全的新奧工法,先在隧道口以鑽掘機具開挖,挖到1.2公里後才使用炸藥,炸藥平均用量是每立方公尺0.83公斤,低於一般隧道工程平均用量;炸山處和山坡表面距離在2百公尺以上、引水隧道洞口距小林村還有11公里距離,震動很低,不可能造成規模龐大的土石流。

水利署認為,種種證據顯示,「村民指控並非事實,工程不是小林滅村原因。」但比對水利署風災前後說法,卻有多處矛盾。

南區水資源局長楊豐榮在2006年「第5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與技術研討會」中提出報告,「對於越域引水斷層破碎帶,無法得到較精準的分析結果」,其中斷層帶內的斷層碎屑、斷層泥與斷層兩側破裂帶的湧水風險尚無法被考慮。

風災前,水利署也坦承,引水路沿線地質構造甚為複雜,「受限於地形及交通因素,地質調查仍有相當不確定的盲點;沿線通過斷層、地熱區、擠壓潛能區、高湧水帶、天然氣潛藏構造等,施工風險及挑戰性極高。」尤其是隧道施工的應變處理難度更高。

駝鳥風險評估

當初審理越域引水計畫的環評委員、中興大學水保系教授游繁結保守指出,「引水隧道採用鑽炸工法,長期爆破,確實會對地質造成鬆動。」不過游繁結因未到實地確認,不敢論斷工程爆破對地質的實際影響程度。

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總經理黃于玻表示,新奧工法雖是隧道專用工法,但台灣的水文及地質條件都是「全球特異」,很多工法不見得適用於台灣,評估也無法完全。但在台灣,工程風險評估就是「不知道、不確定的,就當它不會發生。」

他以新奧工法另一開挖實例雪山隧道為例,「開挖後遇到大湧水,機具壞了、死了很多人,就說不知道、是天災,但真的是天災嗎?」環保團體質疑,水利署既然強調新奧工法最安全,為何風災後,經濟部長尹啟銘又表示要重新檢討工法?

摧枯拉朽

從衛星空照圖分析,南化到甲仙一帶高達1千4百多處崩塌點,許多土地水平移動達一層樓高,學理上稱為地滑,俗稱走山。那瑪夏鄉布農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韃虎‧伊斯馬哈單‧伊斯立端指出,走山狀況不只發生在小林村東北方的獻肚山,「工程南北各10公里的山,幾乎都有崩坍!」

水利署宣稱,走山是因雨量大,但這說法只對了一半,種種證據都指向工程對山崩造成影響。中央地調所指出,斷層破裂帶或崩積物所組成的物質,大都為孔隙大、抗剪力低的土石;若在土石上加蓋建築,會持續加速地層沉陷或傾斜。

東引水隧道靠西幾乎都是破碎帶,地質以中高透水性及中等透水性為主;雖地質問題可利用不同形式的基礎結構或改善,但因破碎帶土層易蓄水,又與岩盤缺乏緊密接觸,一旦雨水下滲或震動,仍會引起土層滑動。

黃于玻說,新奧工法跟鑽炸截然不同。新奧工法是靠類似火車頭的鑽掘機具挖掘,鑽炸則是炸山後將土方取出;一般來說,鑽炸對地質影響較大,產生震波幾乎和地震一樣;水利署強調炸藥使用量小,但民族村村長劉金和反駁,工程動工後,山區便開始有土石滑落、產生「禿山」現象,就連村民的房屋牆壁、地磚都出現龜裂,門窗玻璃也曾被震破,更有一次將炸山震動誤以為是5.5級地震。

新奧工法雖對地質擾動較小,卻易產生坍方,機具挖掘後,必須立刻做水泥灌漿進行補強;而若水泥不慎阻斷水脈,水就會另尋出路,「出路就是縫隙,很可能朝鑽炸時產生的孔隙出去」。

客觀來說,滅村無法歸於炸山、土方堆積等單一原因,但游繁結強調,任何建設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高量體建築影響則更大。學術報告也指出,攔水壩等工程更會增加地震發生頻率,「因地表荷重增加,迫使硬力往他處傳動,間接造成地層擾動。」加上隧道開挖時曾阻斷少年溪溫泉水脈、導致溫泉枯竭;在水利署無法掌握地質狀況就開挖的情況下,環團難以接受水利署卸責。

開發至上 左右為難

環評委員感嘆,越域引水工程是「胡搞」。游繁結說,水利署宣稱地質調查詳細,但日前位於荖濃溪的攔河堰卻因選址錯誤、要隨意往右上移4百公尺,被環委決議重作環評;水利署以工程發包為由希望補件不說,還違法開工,被環署裁罰150 萬。

前環評委員郭鴻裕直指,審理環評時多次警告水利單位,「此案不適開發,開發後若有事,你們推都推不掉」;但水利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郭鴻裕感嘆:「都怪工業開發壓力。」游繁結尷尬坦承,政府政策(濱南工業區)若要繼續推,水利署就得找水,環委也只能盡量減少開發影響。顯見開發壓力讓政府各部門都成了夾心餅乾。

前環評委員詹順貴感嘆,環評委員是獨立任務型機制,不需為政策背書,「對環境有重大不良影響者本來就不應開發」;可惜環評法自83年至今,被認定不應開發的都是小案,只要是政府力推的重大案件,只要加上附帶條件就可通過。

然而附帶條件幾乎無用。以越域引水違法施工為例,「若不是死這麼多人,也許根本不會去查。」詹順貴說,環署是小部會,人力不足,督察總隊不可能時時確認每一宗通過環評的開發案。若開發案涉及公家機觀,開罰也易瞻前顧後;即便開罰,金額對開發單位也是九年一毛,完全不敷環境被破壞的後果,監督機制可說難以落實。

小林村滅村,越域引水問題才被看見。環團指出,曾文水庫在九二一震後淤積狀況嚴重,已數度因滿水位而洩洪,不需再從荖濃溪引水;但水利署為了繼續開發,卻加蓋曾文水庫高度,根本是為開發而開發。

環團認為,總統馬英九雖下令停工,卻非追究工程開發有沒有需要、檢討開發案對於國土保育及社會環境的衝擊問題,在經濟部只願意「調整工法」,開發派也開始發聲護航下,越域引水工程,恐將繼續。更值得擔憂的是,越域引水工程只是政府開發思維的一小環節,在八八水患後,思維若不調整,小林滅村將非絕響,只是開始。

 (作者為線上記者,本文轉載自「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0819資訊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對於莫拉克災情的影響,攸關流域上下游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曾在「為什麼反對曾文越域引水」文章中,提出簡報說明,最近魯台營老師又再度製作簡報,透過新增圖表,提醒大家…

編按: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對於莫拉克災情的影響,攸關流域上下游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曾在「為什麼反對曾文越域引水」文章中,提出簡報說明,最近魯台營老師又再度製作簡報,透過新增圖表,提醒大家可以考慮的方向,請點選這裡閱讀。

另外,附上2006「全台反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陳情函〉」,陳情人為集合了南部環保團體的「高高屏護水聯盟」,文中說明「曾文越域引水」將引起的災難未來,不幸預言成真。也請讀者共同關注(資料來源:環境資訊協會)。

一、魯台營老師增補之「曾文越域引水」簡報 ,請下載閱讀。

(完整的「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簡報,請下載這裡。)

980819-respondto-360.jpg

二、全台反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陳情函〉2006年提出

主旨:此刻立法院正進行九十五年度預算之政黨協商,民間強烈促請各黨團及立法委員刪除經濟部水利署曾文越域引水工程預算15億,要求行政院重新檢討本計畫。

說明:

一、南台原屬歷史缺水區,必將因越域引水,導致荖濃溪流域的浩劫;

而高屏地區先天不足,今已全然進入鉅變階段,若貿然實施越域引水,極為可能迫令高屏維生生態系土崩瓦解,加上全球氣候異象已猛爆發生,越域引水將導致不同區域水文系統根本性、重大性改變,且必將引發氣候及生界演化原本面臨的劇變,產生加乘超級毀滅性的效應,不僅落井下石,更加作等比級數之肇災,卻因現今科技無能完全證明龐雜因果的關係,極可能引致世代冤情,斷送子孫命脈而死無對證(附件一:陳玉峰聲明文)。

二、南部地區因濱南工業區(每天用水32萬噸)、八輕之停擺,以及未來中油五輕廠之遷廠,用水量並未大幅增加,實無急迫之新增水資源需求,因此,應該進行多元水資源開發案之評估,避免對環境生態、社會等有嚴重衝擊之開發案。

三、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預計從荖濃溪開鑿山脈,架水橋,在豐水期將水引入草蘭溪至曾文水庫,在台灣地質脆弱之條件下,開鑿十數公里長的隧道,不僅具有高度施工風險,更可能發生如雪山隧道同樣的風險與水脈之破壞。

四、越域引水工程預計在高雄縣桃源鄉勤和之荖濃溪河床興築攔河堰,然該地河床呈高度變動狀態,今年的連續數個颱風,導致南橫公路柔腸寸斷,該河段土石崩塌嚴重,顯見本區域之地質水文環境極為脆弱,強以人定勝天之意志在此興築工程,極可能無法抵擋大自然之力量,造成國家財政浪費。

五、在全球氣候呈現極端化之趨勢下,今年的豐水期曾文水庫已數度因滿水位而洩洪,如何需要再從荖濃溪引水?

六、目前荖濃溪流域為高雄縣之生態保育與觀光業之核心資源,該地之泛舟業者即高度仰賴荖濃溪豐水期豐沛之河水,一旦每日從上游引水64萬噸,必然因水量減少嚴重衝擊該地之河川生態與泛舟產業,對此高雄縣楊秋興縣長已多次表達反對本案之意見。

七、該攔河堰相關工程之預定地,全數位於原住民保留地,桃源鄉民長年發動抗議、陳情,表達捍衛傳統領域,強烈反對本開發案之立場,請政府尊重「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0、21條立法精神,在從事原住民族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等,應和原住民族諮商並取得同意,否則將違背法律所保障族群平等與互尊共榮的精神,政府不應漠視原住民族維護基本生存權的普世價值。

爰此,籲請 貴黨團為國家之永續、環境保護、國家資源之效益,尊重原住民之生存領域,刪除曾文水庫越域引水之工程預算,要求行政院重新檢討本案。

※高高屏護水聯盟:

  • 高雄縣桃源鄉愛鄉權益聯盟、美濃愛鄉協進會、高雄市綠色協會、高雄市柴山會、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生態屏東行動小組、屏東環保聯盟、台灣綠色和平組織、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生態學會

(本文資料來源:環境資訊協會)

向氣候變遷謙遜低頭

此次高屏溪流域成為主要災區,洶湧土石流造成上中游地區數個村落遭到掩埋,這麼龐大的土石從何而來?第一是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棄土,這個工程是準備從荖濃溪築一條二十公里的引水管路,引荖濃溪水源經過旗山溪到…

此次高屏溪流域成為主要災區,洶湧土石流造成上中游地區數個村落遭到掩埋,這麼龐大的土石從何而來?

第一是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棄土,這個工程是準備從荖濃溪築一條二十公里的引水管路,引荖濃溪水源經過旗山溪到曾文水庫儲放,其中十四公里屬於隧道工程,分別從桃源鄉和三民鄉兩端開始開挖,從2006年施工至今產生大量土方,大量土方置放在工地,八八水災遭到洪水沖刷到中游。

第二是地震造成土石鬆動,容易隨著洪水沖刷而下。早年遇到颱風豪雨時,高屏溪的水濁度不超過一萬度,近年來因為山林水土保持不佳,加上九二一地震、越域引水隧道工程以炸藥炸山,加上七月底二度地震,造成上游土石鬆動,原水濁度不斷攀升,在八八風災當中達到五萬度的濁度。濁水其中有的微小粒子是自來水廠無法處理,需要加藥處理才會沉澱,將造成自來水水質更加惡劣。

第三個原因是水利署建築攔沙壩阻擋土石在上游,原意在幫助河床回填高度,卻變成遇豪雨沖刷而下。高屏溪砂石被視為品質精良的建築砂石來源,造成過去高屏溪盜採砂石嚴重,河床超挖,因此為了幫助河床回填正常深度,水利署在中上游多處施作多處攔砂壩,卻在豪雨沖刷往下傾瀉。

過去高屏溪的河床本是變動不停的,一直到日治時期才築堤固定河川水道。即便如此,早期民眾對於河床地仍是抱持戒慎恐懼的尊敬心理。台灣河川冬天是枯水期,因此容易露出大片的高灘地,以高屏溪來說就有數百公頃的土地可供利用。

三十年前,農民會利用枯水期間到兩岸的高灘地耕作,遇到汛期來了,就撤走等待來年。可是近十年來,高屏溪的高灘地利用卻日漸擴大規模,民眾大興土地固坡,興建牢固的溫室、魚塭,束縮水道從原本一千多公尺寬的河床剩下二百公尺寬的深溝,造成對橋樑的沖刷。

河川高灘地就像是海綿一樣有滯洪的功能,其超限利用意味著河川兩岸土地對於洪水的調節能力降低。

住在高屏溪畔的老人家說,以前高屏溪不論夏冬都有平緩的水量,豪雨過後一、二天水就會消退,不像現在澇旱差距這麼大,如今高屏溪河床往往冬天只剩下河床中深溝處有水,豪雨一來挾帶大量上游沖刷下來的泥土,幾天都不退,可見河岸周邊的土地涵養水源的能力大幅減退。

未來需檢討劃設土石流警戒區,嚴格稽查河川上游水土保持,特別是以合法掩蓋非法的森林盜伐和不當的農田、道路開闢現象。然而,僅是做好水土保持,仍未必能夠防範未來氣候變遷下的豪大雨趨勢,災區不應該再現地重建,重新評估河川漫流區域,還地於河。

屏東大潮州人工湖利用台糖地作為蓄洪空間、高雄市也開闢本和里滯洪池減少水患,還地於河在法令、行政上非常艱難,卻是一條必須走的路。

水源開發要新思維

高屏溪的濁度升高問題嚴重衝擊自來水取得。大量泥沙造成大樹攔河堰取水設施和曹公圳灌溉水道都積滿淤泥,無法取水,大高雄地區遭停水。反之,九曲堂取用伏流水的設施則能正常供水,意味台灣水源開發思維應從取河川地表水、改為伏流水。

在此情況之下,水利署還要在高屏溪上游開闢越域引水工程這種傳統河流表面水引用的作法,未來也可能面臨豪雨泥沙淤積引水隧道。

南部環保團體已經提出因應措施,建議水利署取水設施應走向二峰圳模式,在河床底部施作集水廊道,引用伏流水,既減少工程量體對於周邊環境及村落的衝擊,又能取得經過河床礫石過濾過的乾淨水源。

980816-dsc00902-360.jpg
我們該還地於水,謹慎開發(攝影/林吉洋)。

(本文轉載自「蘋果日報」作者為英國倫敦大學地理系博士候選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理事)

(更多「曾文越域引水」的討論,請閱讀這裡)

為什麼反對曾文越域引水?

南台灣綠色與公民團體,結合專業學者與國際經驗,更提出多項連水利署學者,都認為可行的替代方案,然而這裡面牽扯太多,非專業的自私與利益!這些年,反對的當地原住民,綠色公民團體,甚至三位縣長皆無法阻止…

0819編註:魯台營老師有新增簡報,請閱讀這裡。

為什麼我們反對曾文越域引水,請看完這份簡報,我們有信心說服您!(請點選這裡閱讀)

於高雄縣桃源鄉設置攔河堰,利用引水隧道、旗山溪跨河橋,再經草蘭溪輸水管線引送荖濃溪溪水到曾文水庫,隧道全長近十五公里,工程費二百一十二億元,目前東西隧道皆在施工開挖,預定民國102年完工,完工後估計每日供水量約六十萬噸。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

經濟部水利署宣稱曾文越引完成後,引水量僅佔高屏溪流域總流量82億噸之約3.4~ 3.6 %,對高屏溪下游流量影響甚微!

因為引水只在荖濃溪,引水期間為每年5月至10月,其引水量約2¡E8億噸,
佔堰址處同期間流量10¡E5億噸約26¡E3%、
佔荖濃溪上游全年流量12¡E7億噸約21¡E8%

即夏季,荖濃溪超過四分之一的水將被取走!

980815-yueyuyinshuei-360.jpg

曾文越域引水生態負面影響

~曾文越域引水一旦成真,則西南部的三大水系皆成斷頭河,

~如此,將對下游區域生態造成總體性、無法恢復的影響!

雪山隧道施工期間,曾經過三十六處地盤湧水。經檢定,是萬年的「古地下水」;流掉的水量,粗略估計已超過上億噸,距離十多公里外的深坑鄉的炮子崙,原來每年的兩期稻作,因為缺水,只剩下一期稻作!(2006.03.04中國時報、商業週刊879期)

悲劇已經發生!

2007年7月底,在曾文越域引水繼續強行動工後,桃源鄉著名的少年溪野溪溫泉

因而乾枯!然而工地每天抽出超過上千噸(超過寶來與不老溫泉假日一天用水量)約40℃的溫泉真正荒謬的關鍵,在… …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與大自然對抗 楊秋興認為不可思議!

問題當然不止如此…

簽約時立法院預算尚未通過(2006年1月立法院才通過預算),南台灣綠色與公民團體,結合專業學者與國際經驗,更提出多項連水利署學者,都認為可行的替代方案,然而這裡面牽扯太多,非專業的自私與利益… !!

這些年,反對的當地原住民,,南台灣綠色與公民團體,甚至三位縣長與多位生態專家學者,皆無法阻止這荒謬的工程!我們沒有見到反省,只見到錯誤不斷被人的自私繼續延續!

盼與大家共同謙卑地反省~ 高雄市綠色協會(07)224-7077
歡迎與我們聯繫!
相關文章:

1. 村民懷疑其引起災難

2. 水利署的澄清

3. 民間進一步的質疑

(本文轉載自「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網站)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與滅村悲劇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劃」是這樣的:從荖濃溪開始,在山裏面鑿隧道,切到楠梓仙溪、再鑿一個隧道,切到草蘭溪,最後把水導流進曾文水庫。如果從地圖上看:它的東、西引水道橫切過桃源鄉、三民(納瑪夏)鄉,它在荖濃溪…

老實說,遠在台北 ,對南部災難的反應是有些慢的,很佩服網路上的朋友,有那麼快的反應和行動力,尤其是數位文化協會的朋友們,剛剛忙完政治2.0研討會,就如此迅速地身體力行,做了那麼多事情。到現在,我還坐在家裡,沒有電視(還好),只能拼拼湊湊出災區的樣子。
那麼,我就先來「拼」一個東西好了。

先從慕情的這一篇開始,「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劃」是這樣的一個東西:

980814-1-009b9c27c6_360.jpg
資料來源:南區水資局

從荖濃溪開始,在山裏面鑿隧道,切到楠梓仙溪、再鑿一個隧道,切到草蘭溪,最後把水導流進曾文水庫。

如果從地圖上看:

2-3815810197_9c41afe9f7_o
資料來源:南區水資局

它的東、西引水道橫切過桃源鄉、三民(納瑪夏)鄉,它在荖濃溪的下游,是寶來村,在楠梓仙溪下游的,是甲仙鄉。

然後呢,這一次「八八水災」的重災區,就那麼被串起來了。

那麼,這一次的災難,跟這個「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劃」有沒有關係呢?有報導出來了:越域引水工程 被指是禍首,楠梓仙溪上游的「堰塞湖」潰堤,是導致小林村被淹沒的元兇,不過,水利署馬上跳出來喊冤,說「沒有喔,我們的土石堆置場在下游,別怪到我們頭上」,悲劇是怎麼造成的,這裡有一個線索這一篇也有一些分析

有一點亂,用圖來說可能比較清楚,下面這張照片最近被很多媒體刊登了,應該是從楠梓仙溪的對岸拍過去的,河水的流向,是從左邊到右邊:

3-3816327733_e4a19625b0_o

看起來,小林村被淹沒的土石來源有兩個,一個是橫過畫面的楠梓仙溪,另一個是從畫面左上下來的很像是土石流的東西。

再轉個方向,用Google地圖來看一下,我把幾個重點地標標上:

4-3817134830_6066f76157_o

如果是十號橋附近的堰塞湖潰堤,土石是從楠梓仙溪過來,但重點可能是獻肚山同時間崩山,兩相夾擊才造成了小林村的滅村,這裡提到:

水保局的說法可能成立,但是仍未交代「獻肚山」為何會崩山?有個可能的解釋是,「獻肚山」之前就因雨而部分崩塌,堰塞湖已積蓄大量河水,8日那天晚間開始「強降雨」,滾滾山洪造成潰壩,直接沖擊名為「獻肚山」的土坡,而偏偏當時的山體含水量也非常高,有可能因此鬆動並「爆炸」,大量土石就這樣掩埋了整個村落。

另外的疑點,應該是十號橋附近的堰塞湖是怎麼造成的。

好,根據水保局的說法,土石堆置場在下游(我依照他們的說法標的那兩個位置),那麼不是它們造成堰塞湖崩壩的影響,那有沒有可能是堆置場的土石被沖刷進楠梓仙溪,造成土石還有水宣洩不及,這才造成小林村的滅村呢?

也就是說,十號橋堰塞湖崩壩、獻肚山崩山,在加上「下游」土石堆置場阻擋宣洩,三重因素,釀成悲劇。

也許,我們不需要預設立場地覺得水利署在說謊,不過,經常官方的說法,不能從表面看,都有它更深的意思的。在這個說法裡,水利署說明了幾件事情:

  1. 越域引水工程確實有堆置土方的狀況;
  2. 這些土方確實會造成堰塞湖;
  3. 堰塞湖確實會造成災難。

更何況,越域引水工程對於荖濃溪、楠梓仙溪流域所造成的問題,還不只這些,現在發生「滅村」危機的又不只小林村,在這樣的地方到處堆置土方,就已經是大問題了,難道還需要真的追究到是哪一堆土方肇禍才能斷定是不是越域引水工程惹的禍嗎?難道每一個災難的原因都只有單一的因素嗎?這些土方本就是埋在荖濃溪、楠梓仙溪流的不定時炸彈。

不過「炸彈」可真還不是個比喻,今天的消息是,越域引水工程的火藥庫也給沖走了,在這個區域,本來就有豐富的天然瓦斯,當地人以「三民火」稱之,2007年,越域引水工程還曾引起氣爆(見下圖):

5-3816653460_27b522beec_o

現在可好,滿山遍野的火藥加上天然氣,還有一大堆不穩定的環境因素,萬一「天雷勾動地火」,那會是什麼情形?

OK,先到這裡。

(本文轉載自「孫窮理的部落格」)

延伸閱讀:

高屏水患 環團:曾文水庫越域引水是幫兇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環差未過

百變金鋼之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

高屏水患 環團:曾文水庫越域引水是幫兇

莫拉克颱風侵台造成高屏地區嚴重水患,除了與高屏溪上游濫墾造成水土保持不善相關,水利署近年施作的「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更是一大幫兇。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指出,高屏溪的集水範圍高達3,250平方公里…

莫拉克颱風侵台造成高屏地區嚴重水患,除了與高屏溪上游濫墾造成水土保持不善相關,水利署近年施作的「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更是一大幫兇。

濫墾林木埋禍根

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指出,高屏溪的集水範圍高達3,250平方公里,徑流量達90億噸,這麼龐大的水量,水土保持相當重要,但過去高屏溪上游遭濫墾林木,埋下災害的種子。

美濃水庫興建未成,水利署仍欲開發水源,提出「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此工程要在高雄縣桃源鄉勤和村興建攔河堰、開挖穿越阿里山山脈的東隧道,長 9,614公尺;再於三民鄉民族村興建跨河引水工程,開挖西隧道穿越霍比亞湖山列,長4,404公尺,再將荖濃溪至草蘭溪引至曾文水庫。

環保團體曾以地質水文環境脆弱、恐影響下游灌溉用水而反對大力反對此案,不過水利署執意開發;但荖濃溪攔河堰址因水災、颱風沖刷,根本無法建設,水利署提出計畫變更,將荖濃溪攔河堰及細部工程從原左岸移到右岸、並上移400公尺。

日前,環署審查變更計畫時,環評委員認為「水利工程選址本該選最安全的位置,選一個可能淤積的地方,根本是不妥的工程」,決議重作環評,但水利署卻以「工程已經發包」為由,爭取繼續開發。

選址錯誤 大雨全毀
「不安全」的後果,就在這次風災展現。不只壩址全毀,工程人員也差點喪命。

洪輝祥指出,越域引水的施工引水道隧道口,開挖了一塊牛軛地形。洪輝祥說,牛軛地形是大水極好的緩衝,若水遇上此地形,會被土丘跟山壁削掉能量;但工程施作後,做了類似截彎取直的施作,水直灌,由上而下侵蝕力道加速,造成這次固床工全毀的狀況。

工程除了帶來人禍,更讓水質遭到破壞。洪輝祥觀察近年水的濁度,和施工前完全無法相比;洪輝祥擔心,因水利署堅持工程已發包、必須施作,可能會堅持走完環評程序;但依水的濁度,只是把大量濁水引進曾文水庫、加速水庫淤積而已。

事實上,越域引水的投資相當浪費且無用。洪輝祥說,過去高屏溪設有攔河堰設計,原預計一天取一百萬噸水,後又加設南化水庫連通系統,希望南水北送,但實際操作取水量不到一半,還曾有輸送管爆掉的情況。

「水都不夠了,還要再做越域引水,這不是很奇怪嗎?」洪輝祥說,就算水足夠,原先的南化水庫連通系統也可送水到台南,不解為何要再投資250多億的工程經費。洪輝祥表示,既然已決議重作環評,此開發案又在風災中被證明完全不適合建設,水利署應該還地於自然,避免憾事再度發生。

延伸閱讀: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環差未過

百變金鋼之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

980813-080706252-360.jpg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從過去就引起地方居民及環保團體的疑慮(照片出處於此)。

(作者為線上記者,本文轉載自「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