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飯的好配菜 – 白蘿蔔

一個回到家的夜晚,進家門前突然看到大門口擺放著一個綠色塑膠盆子,裡頭放了用一塊大石頭壓住的紅色袋子,雖然不清楚裡頭是什麼,不過此時心裡頭卻想著:「應該是阿嬤又在用什麼好吃的東西了吧!」

980227-whiteradish-360.jpg9月到12月是白蘿蔔的產季,鄰居婆婆種了不少白蘿蔔,所以就分了一些給阿嬤。阿嬤將這些洗乾淨的白蘿蔔切塊後加上鹽巴,再用大石頭壓著,製作出好吃的醃漬蘿蔔。

clip_image004

壓蘿蔔的石頭很重,所以請弟弟幫忙拿起來,阿嬤在以極快的速度將裝有蘿蔔的袋子翻面。

clip_image006

經過整個晚上的”壓榨”,白蘿蔔的水分都被榨出來了!

clip_image008

接下來加入工研醋調味。

clip_image010

豆瓣醬也是調味好幫手。

clip_image012

最後在撒上白糖。

clip_image014

加完所有的調味料後,用大湯匙均勻的攪拌一下,這樣吃起來的醃漬蘿蔔會在酸酸甜甜的口感中帶點微微的香辣,而且香香脆脆的,非常下飯。

clip_image016

最後在將這些攪伴完後的白蘿蔔裝入一個個玻璃瓶。下飯的好配菜,醃漬蘿蔔就完成囉!

clip_image017

clip_image018

不同容量的醃漬白蘿蔔。阿嬤在製做醃蘿蔔的時後,通常都會先把做好的白蘿蔔放在這種大型的玻璃罐中,然後在慢慢分裝成小罐的放在冰箱裡,冰鎮過的醃漬白蘿蔔更有一番特殊風味。

其實,蘿蔔的食用方法真的很多,下圖就是另外一種方法:

clip_image020

將白蘿蔔切成一個個小塊,然後將這些切好的白蘿蔔放在太陽底下晒個一天,最後白蘿蔔就會變成蘿蔔乾,不論是要做成菜晡蛋或是做成客家人常講的“蘿蔔角“都很適合,而且也都很好吃哦。

有的人也會將白蘿蔔切的大塊一點,然後在加入黃豆一起醃製,這也是另一種特殊的吃法。

clip_image022

不只蘿蔔本身可以做成許多不同的吃法,就連它的葉子也是食材之一呢!將這些蘿蔔的葉子晒乾後,就可以拿來混在豬肉裡做成肉圓。

clip_image023

我對白蘿蔔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蘿蔔排骨湯之類的常見吃法,沒想到看似平凡的白蘿蔔卻有這麼多吃法。而且蘿蔔的收成期不長,從播種到收成大概只要30到40天,價格也平易近人,甚至,就像阿嬤的好朋友鄰居婆婆因為種了太多蘿蔔,我們家時常可以有免費的白蘿蔔可以吃。

你說,這麼好的食材,那裡找呢?

傍晚,美濃河堤健走去

走著走著,當然眼睛也不能閒著。傍晚的美濃真是美呆了。延綿的山脈層巒疊翠,有高有低,有時明媚如畫,有時朦朧如仙境,時而雲霧飄渺時而鮮綠如鏡,好像伸手可得,好想好想擁抱它、依偎著它。尤其是下雨過後……

近年來「減碳」風氣正夯,連帶的騎單車、健走等運動也正流行。自己並不是趕流行,而是太重!為了健康,為了能看孫子長大。以前是斷斷續續的走河堤或田間小路,這半年來變得認真,而且有些上癮的感覺,傍晚走了一趟還意猶未盡,晚上又選了有路燈的地方再持續走一段。如遇下雨或天候因素,還是有要事不能去會覺得奇怪。

人,上了年紀,身體一定多少會有些毛病,體力也大不如前。而正確的健走方式是每一步都要腳跟先著地,兩手曲成四十五度,微握雙拳在腰間左右擺動,如此的動作太難、太辛苦,只好改為平常方式盡量快走,累了、倦了就休息一下再繼續,這樣隨性反而更逍遙、自在。

走著走著,當然眼睛也不能閒著。傍晚的美濃真是美呆了。延綿的山脈層巒疊翠,有高有低,有時明媚如畫,有時朦朧如仙境,時而雲霧飄渺時而鮮綠如鏡,好像伸手可得,好想好想擁抱它、依偎著它。尤其是下雨過後,偶而出現一道彩虹,甚至運氣好一點還可遇雙層彩虹呢!這時的你除了驚聲尖叫外,平靜下來後,能做的也只有呆坐在那兒靜靜的目不轉睛的欣賞、陪伴或是喃喃自語的和「它」說些悄悄話,直到「它」消失不見。

最愛農曆十五左右的夕陽和月亮,傍晚太陽要下山,月亮要升起,邊走路還要忙著欣賞兩個遙遙相對的星球,千變萬化彩霞滿天的美景,就怕一個閃神沒注意到就錯過了機會,但是啊但是,所謂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再漂亮、再美的場景總是要過去,只留下發呆痴傻的人兒在讚嘆造物者的偉大。即使太陽已下山,而久久不想回家,或忘了回家,就曾和孩子開玩笑說,如果哪天找不到我,或許可以來河堤邊找我,因為我可能已被風乾了。

太陽和月亮好像講好了要輪班照亮,照顧這個世界似的,「你出來我休息」巧妙的安排真是神奇呀!有一次的月圓時分竟讓我聽到一則啼笑皆非的對話;有三個年約六十的單車族迎面而來,甲問:「今天月亮好亮好圓,幾號啦?」乙答:「不是初一就是十五啊」丙說:「不!不!不!初一哪有月亮?」你說好不好笑?真是天兵啊,某乙難道忘了帶腦出來運動嗎?

有次和朋友分享時,她們竟說昨天有看到星星在笑呢,哇!好有創意,好新鮮有趣的比喻。確實我也有看到當時的畫面,兩顆很亮又很近的星星,加上近半圓的上弦月,角度形成微笑的臉,真令人心曠神怡呀!

河堤本來就是蟲鳥和小動物的「家」,因為堤上離河面有幾丈高,基本上如沒有刻意去撥弄那些野草,蚊蟲幾乎很少攻擊人類。只是自己常常會忍不住去玩弄含羞草,有時會被刺傷,有時會被紅螞蟻咬腫,真有「自做孽不可活」的感受。

河川局不定期的除雜草、修剪花木。有次剛整理好的那段我也碰巧去了,走著走著望見前面有一坨黑黑的東西,因天色近晚,原以為是狗屎,待靠近時發現在動,蹲下來才看清楚那是隻近半斤重的陳年大青蛙,看他行動有些緩慢,檢查結果沒有受傷,但卻會發出「ㄍ一ㄍ一」聲,而且舌頭竟是深紅色,當時感覺好好玩,就玩了他一下,每次都發出同樣的聲音,好像蠻生氣的,對不起!大青蛙,因為很少看到這麼大的青蛙,好興奮!好特別喔!

至於鳥嘛,普通的麻雀、烏秋、燕子…等就不用講了,我只想介紹一種很特別、很漂亮,數量又極少的鳥,那就是體型比烏秋稍大的「番鵑」。這種鳥春夏、秋季常出現於平地、低海拔下層及空曠地區之樹叢、草叢,或甘蔗園、河堤…等,冬天幾乎看不到他的蹤影。羽毛分夏羽、冬羽。夏羽,嘴黑色,全身大致為黑褐色而有少許綠色光澤,翅膀土黃色。冬羽,嘴黃褐色,頭、頸、背大致為橙栗褐色,翅膀土黃成縱斑狀。常發出「叩、叩、叩」似舊機車發動聲,成鳥較低沈,幼鳥較清脆。它飛行的姿勢非常優雅、漂亮,像在滑行,我暱稱它為「優雅鳥」。雖然常一公一母嬉戲於河床,但因為數量稀少,整個河堤約只有十來隻,要看到它們還真是要有點運氣呢!

980226-route-360.jpg

適宜散步的美濃河堤

DSCN0170

河堤上最大的動物就是—人類。會來這裡的人大部分是為了運動,健康休閒和熱愛大自然,年紀以中、壯年佔大宗,也有少部分小朋友和老人,有夫妻檔、三五好友檔、全家福,也有獨行者,自己則屬於最後一種人,也因為獨行才能充分享受寧靜,才能觀察周遭的美。這些人有的沒有打招呼,有的有互相點頭,有的會稍稍聊幾句,還有的可以聊更多更深的內容;如果有一段時間沒有看到某人,心裡會猜想著,他在忙什麼事呢?平安嗎?為何沒來了?是生活形態改變了嗎?或是家人的關係…,總之心裡會覺得怪怪的。

因為習慣晚睡,睡前又出去附近走走,使睡眠品質更好。此時夜已深沈,人車稀少,萬籟俱寂,除了蟲聲、蛙鳴,就只有自己的腳步聲,偶而也被遠方椰子葉突然掉下的聲音嚇到,甚至連被打死丟在路旁的雨傘節也不能免除。當走到三個路燈下,有三個清楚的影子,如又正逢月圓,月光也照出一條影子,加自己和月亮,感覺共有五人陪伴而不是獨行,此刻我深深的深深的體會李白〈月下獨酌〉中的「對飲成三人」的意境和氛圍,那種浪漫中又透著些許哀愁。

我愛河堤,我愛山明水秀的美濃,我愛大自然,我更愛有健康的身體,我想我會繼續走下去。也希望身邊的親朋好友,認識與不認識的運動同好,大家都健康永遠永遠。

(作者為南洋姊妹會資深志工)

熱情修屋新手,挑戰專業跼限

對我們而言,不是省錢的問題,而是不知哪些該拆、該留、該丟,我們必需保留最大的工作彈性時間來決擇,例如室內隔間中有些隔板敲開後發現裡面有一層竹編夾泥牆,能繼續拆嗎?在許多文件、衣服及器具中經營歷史……

嘉義玉山旅社第一期之二工作報告2009.2.19說明

台灣許多地方型的老旅社,在這一波追求豪華、舒服、進步的新經濟形態下 + 地方的經濟與地理位置發展趨位的改變,而遭受到被淘汰的命運,現在僅存的是賺自己工、老人工加減顧或以”純” 的色情兼業維繫的殘存的旅社生命!

位於嘉義市阿里山森鐵北門驛站 (市定古蹟) 前就有一家叫玉山旅社,是當年許多學生與山岳團體在此打尖的地方, 隔日再從這兒出發阿里山或玉山的旅行, 見證著嘉義市曾是入阿里山或玉山的必經之門戶與阿里山森林鐵道的風華, 可是這旅社在兩年前歇業;房子損壞嚴重:屋頂日本黑瓦裂痕累累而漏水及室內樑柱受白蟻侵蝕而嚴重受損。

目前由余國信等人憑著保留老旅社的熱情與執著承租下這玉山旅社並進行一場”非專業”的第一波修護工作!

距離上一篇工作報告已經超過半個月,累計超過十人詢問:我們這樣自己做安全嗎?夠專業嗎?

於是本篇工作報告試圖讓大家來重新理解我們工作理路,我們來探究生活裡我們是如何依賴著專業者,試圖摸索在依賴專業的背後我們失去什麼又得到什麼?如果我們是失去許多常識與在地知識,那麼要問的是少了這些又會怎樣呢!

我們一起來思考~

自從2009年1月5日簽下承租的約定後,至今時間來到一個月又十三天,聚離半年免租金的修護期限僅剩四個月又十七天,於是加把勁進行修護的工作與計畫。很幸運的有新故鄉的小毛 (孫崇傑) 擔任我們整間旅社修護與再生的總指揮。

首先第一期的工程之一是拆除室內後期外加的隔間與天花板,經專業者估計此經費需要近五萬元,至今我們這群菜鳥自己動手花費不到五千元,其中最貴的開銷是吃飯 ( 沒工錢也至少吃個兩餐)。

對我們而言,不是省錢的問題,而是不知哪些該拆、該留、該丟,我們必需保留最大的工作彈性時間來決擇,例如室內隔間中有些隔板敲開後發現裡面有一層竹編夾泥牆,能繼續拆嗎 ? 在許多文件、衣服及器具中進行過去經營歷史的考古,哪些該留與不留需要剎那間,因為整間都是,沒地方留著讓人慢慢挑 !

所以日後若經過我們陳列出來讓人讚賞這些物品與文件之美與歷史感的時候,不要忘記這都是我們從這些遺留下來、 被認為是垃圾的堆中撿下來的 ! 而這樣的工作怎麼依賴外面的拆除工人或任何專業拆除業者呢?

修理屋頂的屋瓦,是這一期工作中的難題,共找了三位修屋頂的『職業師傅』不同時間來評估,他們帶來很專業的樓梯,一下子就可以爬到屋頂,第一位說這些沒辦法補救了,一定要換成鐵皮板與隔壁一體串聯才能一勞永逸免除漏水之苦-耗資約14萬元即可! 這時候他的專業只從防水的視角出發,沒有歷史感的保存觀!

第二位有修古蹟的經驗,從隔壁修古蹟營林俱樂部找來,他估計需要50萬元,才能像北門驛站的屋頂一樣好看有歷史感,這時候他的專業是站在古蹟的視角來提出建言!第三位也說屋瓦要全換了!

改成水泥瓦便宜些,但是木桁架需全換,費用難估,十七八萬跑不掉,後來因為有其它工程請其協助,聊天中又說你們的屋頂算是狀況好的,如果真的要補,還是可以 ! 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專業』。

小毛問我的意見,我想既然還有補救的機會,這些日本時代的黑瓦應當不該隨意被換掉,換是最容易的,”補”是最耗時、耗人力,但為了繼續讓黑瓦有新生命的再現!於是小毛採取各種方式的模擬與嘗試, 大夥 4- 5 人一起做起屋瓦縫隙的補、裂痕的補等工作,如今近乎完工等待下雨的考驗。

980225-roof-360.jpg
我、志聰及小潘、西螺藝術家朝昌及小毛(我們的建築師)一起屋頂作業(本張照片感謝公視余榮宗協助拍攝)

對我這位從來沒有爬那麼多次屋頂的人而言,有著很深很深的感觸,我曾是一位很多事都仰賴專業工來處理的人,我也很懼高,可是玉山旅社的修護過程,是我這輩子以來最多”自己來”、 “一起來學”、”一起克服”的豐富經驗,這與過去家裡老人家遇到任何家中的事務都儘量先自己動手的精神與準則,是一致的。

2
修補屋頂黑瓦的近照—上方為小毛(我們的建築師)、下方為小潘(潘品言:背著吉他下鄉行動的總召),本照片國信拍攝。

我想起以前家裡屋頂壞掉,老爸都自己爬上去修(小毛說他奶奶至今快七八十歲也還如此)、熱水器壞了自己先克服修看看、電燈與配線自己來、 裝紗窗自己來,自己來並非只是為了省錢,自己動手除了免除依賴的習慣外, 還可以因應自己的需求而打造出自己想要的環境; 而專業不會永遠是他者而非自己,專業不再是那麼本位與權威,專業除了技術外最重要的是還要有心。

3
國信在夜裡還獨自上屋頂用柏油漆擦拭太子樓的屋頂(感謝侯建全拍攝與提供照片)

一位建築師或鐵工人,若只是一味的秉持最熟練的那單項技術而否決使用者(聘請者)的需求與意願,那麼這專業不過是資本主義下那論件計酬的傭人罷了!

如果不是這次修瓦的經驗,就不能體會到原來過去的瓦廠並沒有統一瓦的規格與尺寸, 沒有統一的結果造成每個時期或每一間瓦廠製出來的瓦是不同的 ,於是屋頂的瓦若遺缺就變成只能從附近且要同期的建築物的瓦來找了!而這再度可以讓人體會到為什麼現代化的推展必需先進行度量衡的統一化!從屋瓦的尺寸進展可以知悉台灣在現代化的”做中學”中慢慢演進的過程!

每個時代或每個地方面對自己的房屋會漏水,也一定衍生出一套防水補漏的方式,這工作方法與在地的素材、氣候、地理等有著密切的關係,這關係意謂著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技術成就,意謂著一個地方的在地智慧與風土水的關係,或許遺失了不覺得可惜,可是相反的,若可以一一找回與記錄,我們可以編撰出一份重要的技術與智慧增長的圖鑑,這圖鑑其實就是文化多樣的基因庫!

或許我們這群伙伴所做的就是正要鑽進這文化基因庫裡的那入口處吧!我們發現了文化世界的浩大,而我們所站立的位置卻是關鍵的一小步伐,您願意和我們這些小孩一起來窺視這浩瀚的文化世界嗎?

4
玉山旅社為2樓半的木結構建築. 二樓頂還有一個太子樓

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電話:05-2776540或0929536133余國信

電子信箱: hoanya@ms41.hinet.net

洪雅書房部落格 http://blog.yam.com/hungya

【農事】半嶺梯田水稻體驗活動0228-0314

從天母往陽明山的半路上有個叫作半嶺的小聚落,先民從古早就在此落地生根生活著,世代以梯田水稻耕作著﹏
隨著時代進步已經沒人會以人力耕種土地的當下(成本考量),半嶺還有幾位平均年齡70幾歲的老農,仍以人力耕作傳承農耕…..

野蔓園Permacultur/綠屋工坊活動訊息─

『在地生產、在地消費』吃自己種的米—半嶺梯田水稻體驗活動

從天母往陽明山的半路上有個叫作半嶺的小聚落,先民從古早就在此落地生根生活著,世代以梯田水稻耕作著﹏

隨著時代進步已經沒人會以人力耕種土地的當下(成本考量),半嶺還有幾位平均年齡70幾歲的老農,仍以人力耕作方式傳承梯田農耕文化,保留著台北市最後一塊梯田水稻(沒錯,甚至是臺灣最後少數的梯田)。

野蔓園從四年前引進自然農法方式耕種期望能讓這最後一塊梯田美景能保留下去,並以樸門理念希望保護這一塊位於台北天母的後花園。

經過4年實際耕稻與水稻種子保留的概念下,今年終於讓2位老農願意拿出3-4分梯田試種自然農法的水稻,這幾年的努力也讓台北市大安區農會感受到無肥、無農藥的對土地友善的耕種方式,一起協辦第一屆陽明山半嶺水稻梯田耕作體驗活。

如果你對自己居住的地方文化有暸解的渴望,想了解台北盆地開發史中『水的故事』…..

歡迎與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美麗後花園的故事。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4

時間:

第一梯次98年2月28日(星期六)上午9:30到下午4點

第二梯次98年3月7日(星期六)上午9:30到下午4點

第三梯次98年3月14日(星期六)上午9:30到下午4點

活動內容:

1.樸門介紹

2.為什麼要吃自己種的米:米的故事

3.半嶺步道水澃導覽:台北盆地水的巡禮

4.水稻插秧體驗

費用:每人300元.學齡前免費.可自備午餐.若體驗農家餐:

餐費大人120元國小前每人60元

聯絡人:楊子萱0922850816 亞曼:0910225705

報名流程

請先電話或來信babykiwi2005@yahoo.com.tw預約,並留下您的姓名、聯絡電話與欲參加梯次

備註:路線指引

大眾運輸系統:從台北搭捷運淡水線至士林站,下站後,在中正路搭R19公 車,或走出到中山北路步行約五分 鐘再坐 220公車,到天母圓環下車(◎注意是中山北路底的天母圓環,不是天母商圈!)步行(30-40分鐘)或約劍潭站對面的銘傳大學門口共乘上野蔓園。

自行開車:沿著中山北路直走過天母東西路的天母圓環再沿著中山北路七段直走,經過警察局、消防隊約於219巷時路開始縮減,左轉進219巷沿著路上標示『陽光瓦舍』溫泉餐廳的路線牌直行,在一翠園大廈的叉路走右邊上山,第二個大叉路,請走左邊往紗帽路小路往陽光瓦舍的方向,經過餐廳後再直走,過了翠峰橋,再過土地公廟後,於紅色水泥涼亭 左轉上坡,遇見紗帽路38號之6住戶,再向上走不到100公尺,右邊可見一溫室,在溫室旁小路就是野蔓園的入口,會有一群會叫的狗狗迎接(不會咬人)就到了。紗帽路40號之20處。

3.可共乘在銘傳大學公車站前早上8:40分並請提前確認共乘.

4.欲知綠屋工作坊曾經有辦過那些課程可以上yahoo的野蔓園部落格

【農藝】洪雅講座─蔣耀賢「農業與藝術」0225

本月洪雅講座壓軸:特別定於2009年02月25日星期三晚上七點半邀請到蔣耀賢先生來分享:農業與藝術。這一個邀請源於過年後,蔣耀賢(大家叫他蔣公),來電吩咐房主要幫他準備牡蠣殼洗淨後磨成100目及300目不一粗細……

自從大年初三的農村武裝青年來洪雅的講座後,隨後進行一場講解古墟市集的講座後,洪雅周三的活動稍稍停了幾周,如今再度開啟!

本月洪雅講座壓軸:特別定於2009年02月25日星期三晚上七點半邀請到蔣耀賢先生來分享:農業與藝術

這一個邀請源於過年後,蔣耀賢(大家叫他蔣公),來電吩咐房主要幫他準備牡蠣殼洗淨後磨成100目及300目不一粗細的牡蠣殼粉各十五公斤,由於這是非常專業的要求,加上不堪其擾,於是當然完成他的要求協助;可是洪雅房主怎麼可以平白讓他凹呢!

我倒想聽看看現在他們在幹麻,聽說具有高碳酸鈣的牡蠣殼粉與油漆等漆料結合會有不一樣的附著力,他們到底要幹什麼呢?

而我也知這位蔣公大人,對2008年12月18日在立法院一讀通過的《農村再生條例》條例很有意見啊!我個人也很不滿啦!於是我就回個禮給這位蔣公大人,就是凹他來洪雅做演講囉!

辦講座最爽的是:一切由講者負責,講者負責準備資料、負責講座的議題拿捏、負責批判、負責讓聽者可以認同…而舉辦單位的我當然就是好好的主持與聽囉!

不,還需要有人場,因為這位蔣公有一點不好,就是人來風,人越多他演講越風趣有味,2009年02月25日星期三晚上七點半蔣耀賢先生來享:農業與藝術–批判《農村再生條例》,他特別遠從高雄橋仔頭糖廠趕來嘉義市分享!

敬邀各位關心農村、農業、農民及藝術的朋友們,可以踴躍出席!

洪雅第445場例行性免費推廣講座,房主保證非常精彩!

蔣耀賢(筆名:火花去)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東海大學中文系,現任台灣田野工場負責人、台灣藝術發展協會理事… 農村再生條例行動與討論https://www.dfun.tw/?cat=1067

預告2009年 洪雅第446場例行性免費推廣講座

3月4日星期三晚上七點半 陳惠雯來洪雅新書發表:食在自然

食在自然 陳惠雯新作提倡清靜飲食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2-04
(中央社記者蔡佳霖、羅廣仁台北4日電)曾以「我的幸福農莊」一書掀起自然樂活風潮的作者陳惠雯,今天發表新作「食在自然」,這本新書以「吃對食物」為切點,強調當季、乾淨的飲食自然讓身體健康。
「食在自然」全書內容結合「飲食教育」與「自然料理」,以「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鼓勵讀者吃當令、吃在地、簡單烹飪。陳惠雯認為,「如果食材真有滋味,料理人該做的步驟就是越少越好。在不景氣的現在,能自己用最簡單、最健康的方式下廚最安心。」

此外,「食在自然」一書還精選21種當季食材,每種食材變化出六至七種烹煮方式,在各種食材的盛產期能天天變換,吃不膩,讓喜愛自然飲食的讀者,重新體會真材實料的美好。
陳惠雯在新書發表會特別以「米食」開場,現場烹飪多道書中的當季蔬食料理,並示範如何製作美味健康的米飯糰,讓來賓品嚐自然質樸的好味道。

書籍資訊: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3873

洪雅有特別打折喔!

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電話:05-2776540或0929536133余國信
電子信箱: hoanya@ms41.hinet.net

洪雅書房部落格 http://blog.yam.com/hungya

【地方文化】全國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0301

第四屆全國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舉辦宗旨與說明:(1)提倡地方社會文化發展之研究,深化全國地方文史工作。(2)促進社區營造工作者與文史工作者之經驗交流。(3)建立社區共同意識,為高品質的地方社會提供發展基礎。
‧延續並光大過去第一至三屆全國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成果

第四屆全國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舉辦宗旨與說明:
‧提倡地方社會文化發展之研究,深化全國地方文史工作。
‧促進社區營造工作者與文史工作者之經驗交流。
‧建立社區共同意識,為高品質的地方社會提供發展基礎。
‧延續並光大過去第一至三屆全國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成果。
本次研討會的架構與內容共分十項議題,旨在針對社區總體營造中「地方文化」與地方史、地方學、民間宗教、博物館、空間改造、媒體、文化創意、及藝術村、文化資產等面向的觀念、研究、實踐與新趨勢作各層面的探討。

◎會議舉辦方式:
‧論文發表:邀請相關人士發表研究論文、或與談。
‧座談會:邀請相關產官學的對話等。
‧南投案例參觀

◎辦理時間:
中華民國98年3月6-8日(週五至週日) 三天二夜

◎辦理地點:
一、報到及會議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二、住宿地點:南投縣桃米生態村

◎預計參與人數:
200人

◎參與方式:
活動報名錄取者由主辦單位提供食宿等服務,活動舉辦期間亦開放地方文史工作團體及對地方文史工作富有興趣的民眾參與研討會議。
錄取順序
1.各縣市政府文化主管機關及合辦單位推薦者。
2.地方文史工作團體身份報名且能提出近年活動成果或著作參展者。
3.對地方文史工作富有興趣或有實務經驗的個人身份報名者。

※ 相關資訊與報名網址請詳: http://www.trfund.url.tw/trfund/C1.html

走在破碎的矽礦路上…

新竹苗栗一帶蘊藏豐富著矽礦,過去,新竹縣北埔鄉即是開採矽砂的據點,自數十年前起就已飽受盜採矽礦的困擾。由於當時未有水土保持與復育的觀念,因此雖然停工十幾年,地力仍無法恢復,番婆坑一帶山坡禿黃黃一片……

濫採矽礦 土石無情 地力難再

沿著新竹苗栗一帶蘊藏豐富著矽礦,過去,新竹縣北埔鄉即是開採矽砂(附註一)的據點,自數十年前起就已飽受盜採矽礦的困擾。

由於當時未有水土保持與復育的觀念,因此雖然停工十幾年,地力仍無法恢復,番婆坑一帶山坡禿黃黃一片,就算平地已長出雜草,還是掩蓋不住碎石黃土的殘破景象。而濫採砂石造成地層下陷與掏空,在南坑村部分地區本身就有土石流的危害下,居民更發現山林地表無故下陷的危機。沿著狹窄的產業道路往裏頭繞,我們好像走在東缺西塌的大土堆中,荒廢的盜採現場,觸目所及盡是灰色土石,貧瘠得長不出生命,只剩下三兩芒草叢,山林,早已破碎。

地方人士原以為,現在環保及永續經營意識抬頭,北埔鄉的好山好水應更受保護才對,以往未被開採及部分開採山區,樹林被保護得很好,隨著季節變換不同景色,仍保有多樣性之美。再加上附近五指山冷泉及參山國家風景區等著名觀光景點,列為「林業用地」與「山坡地保育區」,採礦議題應該已走入歷史才是,沒想到在沉寂一段時日之後,採矽礦的陰影恰巧隨著新政府轟轟烈烈的擴大內需政策,悄悄重回當地居民心中的黑暗角落。當地居民是在散步時發現立在路旁的開採公告才察覺到事態,之前完全不知情。而這次跌破眾人眼鏡的是,業者竟是打著一切合法的招牌而來。

規劃配套未盡周延 法令監督形同虛設

古時候愚公移山的年代沒有環境評估或水土保持這回事,想挖就挖,沒想到會在這次的探訪中巧遇愚公的後人?!察看經濟部所核發的採礦執照,允許開發面積達68公頃,相當82座足球場之大,令我們好奇的是,開挖如此大範圍面積難道不應審慎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嗎?答案是「不需要」。

業者以蠶食鯨吞的手法,每次申請小於2公頃的開採面積來規避環評。那麼,至少還有水土保持法吧!當我們路過礦場門口,看著深鎖大鐵門旁的土坑,竟是水土保持計畫中所規劃的沉砂池時,我們不禁捏了把冷汗。這看似像堵了八分滿的兒童泳池實際沉不了多少砂,更何況一旁的放流口像極了路旁普通的水管線。偶遇的當地居民表示,他們也不太清楚狀況,雖然礦場的監管機關新竹縣政府宣稱有依法每兩個月進行一次水土保持計畫監管作業,但都未曾向當地居民說明,也無處可查詢縣府監管的結果。

矽砂污水 惡流入村 砂石運送 無視交安

礦區開發除了因土石鬆動發生土石流影響住的安全,村裡孩童與村民的人身安全也是一大隱憂。每天清晨開始砂石車一輛接著一輛,從早到晚穿梭在原本就狹窄的道路上,這是村內僅能通往大南的村的聯外道路,居民外出辦事及孩童上下學的唯一小徑,當我們開著車看著剛好一輛轎車寬的路面,真的很難想像多輛砂石車在此呼嘯而過的畫面。

雖然業者曾說明強調採礦合法且不會有汙泥排放的問題,但動工之後每逢下雨天,路旁的大湖溪便成黃流,一旁別有特色、自日據時代即有的洗衫坑馬上變成黃水坑。夾雜著大量泥沙、黃水的大湖溪匯流入大坪溪,更加重了位於下游的峨眉鄉峨眉湖的泥沙淤積問題。

況且大坪溪是大埔水庫集水區的上游,依礦業法規定,保安林地、水庫集水區、風景特定區及國家公園區內,未經該管機關同意不予核准開發申請。北埔這一帶的山林即符合其中的三項不准開發申請之項目,讓人不禁疑惑,管轄的苗栗縣農田水利會與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是否均有查核此項申請?我們繼續詢問村民「難道沒有向當地鄉公所或者其他主管機關反應嗎?」居民無奈的表示,曾舉辦過村民大會,也發過陳情書給相關部門,希望能獲得政府相關單位與外界的關注,但未有正面積極的回應。

沒有政府的實質回應,僅僅靠著村裡不多的戶數,似乎也構不上重大議題得引吸引媒體的關心。村民嘆道:「為什麼要把難題留給人民自己來扛呢?」村裡原來就有幾戶人家位在土石流警戒區,每當氣象局發布豪雨特報就得疏散。如果繼續下去,誰也無法預期會如何。

告別無奈的村民,回程路上注意到立在路旁火紅色的警示牌,無聲宣告著此處為土石流警戒區,同行伙伴個個面面相覷,直呼不解。

每每在颱風豪雨過後,聽聞台灣某處發生土石流造成居民損失的新聞,總有人質疑,為什麼這些居民明知道自己居住在危險地區卻不願搬遷?經過這次走訪後,或許該探究的問題應是為什麼會發生土石流危及當地居民安居在此的權利?

矽礦與山水交戰 難題拋由鄉里承受

我們並非否定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相反地,正是認定其重要性,更應該考慮永續發展的可能性。縱然矽砂的可利用性、經濟價值高,然而已破碎的山林是否還能夠承受不當的開發?沒有青山的我們,還有柴可以燒嗎?回到根本,礦業,真的該是台灣經濟發展策略上的選項嗎?原屬地質脆弱的台灣山林,還可以忍受我們的忽視多久?

當高經濟發展的迷思過後,在全球不景氣風波下受難的,除了失業潮外,在台灣,會不會還有更多環境難民? 肇因於政府機關未能扮演好守護者角色,疏於嚴格把關與確實監督,導致山林破壞,失去共有的環境財產,不僅殃及當地居民,如蝴蝶效應般一連串的影響也將導致政府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為了台灣的永續發展,我們不願見到如此由社會大眾集體承擔龐大社會成本卻由特定對象獲利的失衡政策!

附註

1.矽砂可用於生產玻璃纖維及相關製品等多元用途之外,提煉後也可作為太陽能面板的矽晶原料。由於國際綠能原料價格節節上升,矽砂更成炙手可熱之礦藏。

980224-mineral-360.jpg

番婆坑的山坡因昔日濫採礦石以致現在仍呈現光禿禿的一片。此番婆坑過去二、三十年盛產煤礦,也創造當地聚落繁榮之盛況,而煤礦耗竭的當下,濫墾後的山頭有如被遺棄的子民(攝影/許湘琴)。

image003

2.上層有機土壤被挖走,採礦業者未顧及開採期間與事後的環境修護,至今地力仍舊貧乏 (攝影/許湘琴)。

image005

滿山遍野的油桐樹、山櫻花、竹林等植物,花季來臨時十分漂亮,春夏秋冬各有美感,是當地居民引以為傲的美麗景色 (攝影/許湘琴)。。

每逢雨天,路旁的大湖溪便成黃流,自日據時代即有的洗衫坑馬上變成黃水坑 (攝影/許湘琴)。

image007

洗砂場:在北埔地區運行有二、三十年之久,每逢天候不佳便清晰可見因礦場水土保持不佳所造成的濁水污水排放入,而沉砂池在運作的同時也產生大量煙塵及噪音;沉砂池被檢舉停工又復工的現象則顯現政府無果斷施政之決心,也暴露了環境監督不周之事實 (攝影/許湘琴)。

image009

由空中俯瞰北埔礦區 (攝影/許湘琴)。

image012

戒備森嚴之礦區 (攝影/許湘琴)。

礦區入口惡犬看守!

image014

礦場水土保持失當所造成逢天候不佳之土石流 (攝影/許湘琴)。

image015

(本文作者與攝影者均為荒野保護會環境培力守護志工)

【行動】相招舉辦農再條例說明會

這個攸關台灣土地、你我自身安全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我們邀請大ㄍㄟ作伙辦農再條例說明會,人人都來護土地,愛農民!農村再生條例說明會由你和妳們主導,時間、場地由你/妳們決定!人人都可辦農再說明會,辦說明會真簡單!

 980225_439389ccd0-360-1.jpg

980225-b20acba0c4-360-2.jpg

這樣一個攸關台灣土地、你我自身安全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我們邀請大ㄍㄟ作伙辦農再條例說明會,人人都來護土地,愛農民!農村再生條例說明會由你和妳們主導,時間、場地由你/妳們決定!人人都可辦農再說明會,辦說明會真簡單!

行到田中央 兜陣作伙 護土地 挺農民

2008年年底,立法院一讀通過「農村再生條例草案」,預計花費10年2000億的經費來「再生」農村。農村再生條例草案(之後簡稱農再條例)究竟是什麼?它對農民、對非農民的我們到底有什麼影響?農再條例的施行會不會讓農民不僅吃不到這2000億的大餅,還要吐出自己的農地、自己的血汗錢?農再條例的施行會不會讓糧食自給率僅剩30.5%的台灣,面臨更嚴重的糧食危機,面對物價發漲卻買不到食物的悲劇?

你也想辦農再說明會嗎?只要你有-

一、有一群想了解農村再生條例是什麼的農民、社區、農村、部落、環境工作者
二、找到舉辦農再說明會的場地
三、寄email聯絡活動聯絡人,留下個人或團體聯絡方式。
歡迎洽詢台灣農村陣線!

我們將協助聯絡講員、提供完整的說明文件與相關影片、PPT簡報。
聯絡人:台灣農村陣線 洪小姐,電子郵件:eudora.hung@gmail.com

本文轉載自「FINIMAY」地下採訪中心

【行動】農再條例行動最新進度0216-0222

一週又過去了,這禮拜台灣各地都有下一些雨,翻開農民曆發現那幾天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希望這雨水能滋潤台灣的土地,不要發生乾旱才好。這禮拜在苗栗、台中和台南都辦了相關的討論會,議題擴散越來越大了。

一週又過去了,這禮拜台灣各地都有下一些雨,翻開農民曆發現那幾天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希望這雨水能滋潤台灣的土地,不要發生乾旱才好。

這禮拜在苗栗、台中和台南都辦了相關的討論會,議題擴散越來越大了。

0216

在苗栗苑裡有一場在「有機稻場」辦的說明會。相關訊息請見:http://www.kskk.org.tw/OrganicFarm/epaper/epaper20090218.html

0216

客家電視台於台中新社錄製「村民大會」節目。到場的農民對於這大筆預算只用於建設感到憂心。節目播出時間大約是2/28(六)下午4點,確定後會再發消息通知大家。

0220

立法院新會期本日開議。有一些夥伴在最近幾個月進行的國會遊說行動,漸漸取得部份立委的支持。新會期開議後,將會密切關注此法 案的進度。

0221

下午4點,客台(17台)「村民大會」播出「農村再生條例」專輯。來不及收 看的朋友2/23(一)下午3點還有重播。

0222

農宣隊伍的春耕工作坊在台南的土溝村舉辦。來自屏東、高雄、嘉義的朋友約70人共聚一堂,探討這嚴肅的話題、難懂的法律條文。透過解讀、 討論、提問,與會的朋友們應該都對此法有了基本理解。未來在農漁山村 辦理討論會時,可能還需要更白話的語言、更清楚易懂的案例和讓人一目瞭然的圖示,這是本日討論的所得。

四溝水與硫磺村

硫磺村是個極小極小的村落,兩條小徑包圍成村,路底一座迷你籃球場,白天時間無人打球,球場旁又出現另一座土地公廟,廟後規劃了一個小花園,看來鮮有人照顧,蔓生的植物有種野趣。這天,一戶三合院門前圍坐一群人……

通常,聚落中總是沒有發生什麼事情。

清晨,青壯年外出上班,順道載孩子上課,或者,是待在家中的祖父母牽著孫子到學校;平日的村子,就是這樣安安靜靜地渡過了每一天,沒什麼特別的大事,老人們到廟裡上香、與老朋友談天、幫忙灑掃清潔廟裡環境,談談村子裡誰家孩子在外的狀況、回顧著從前年輕人都在家中工作的往事,一個上午就這樣打發過了,除非真有什麼大事,那或許就是廟裡大拜拜的時候到來,或者是誰人還願請的歌仔戲團、布袋戲團在廟埕演出了。

這天的四溝村,來了一個陌生人,一眼就能望出她非村裡人,是學生吧,或者是都市來的人。然而,村裡有什麼好玩的呢?她向三山國王廟裡看守的老婦打了聲招呼,說著她慣常使用的語言,老婦問她,你們來看什麼呢?來做功課啊,陌生女生與她的朋友回答。

980223-sulfe-360.jpg

四溝水三山國王廟,居民篤信的信仰中心。

「這樣啊,我們這邊的三山國王很靈驗的,以前來開墾的時候,想著故鄉的三山國王很靈,為了保佑大家的安全將神明請了過來,就到現在了,之前香火很鼎盛,到現在都還有人專程從外地來求藥籤呢。」

「那我們可以進去拍照嗎?」

「不行不行,三山國王是男性,很忌諱的,我是因為老了才可以來這邊打掃、上香的。祂很靈驗的,我開過三次刀,第三次的時候,醫生怕我年紀大有危險,特別提醒我的孩子。我想,有三山國王保佑我,沒什麼好擔心的,開刀前在廟裡求了敬茶,手術後就一直喝敬茶,連醫生都很驚訝我的傷口復原良好,我有個朋友來看我,還看見有神明站在我的床頭邊看顧我。所以說,我們的三山國王很好、很照顧大家的。」

「還有一次,有個外地人來求,聽說他長了個癅……」老婦對一個陌生年輕人侃侃而談她的信仰與經驗,在一如往昔的平靜裡,或許如同供桌上的盤花,是妍麗多采的呈現。

離開四溝村,穿梭檳榔園間小徑,過個彎,遠遠望見村頭的土地公廟,對本地或外來者而言,都是一份心安,守護著家園及往來過客的安全,向土地公鞠個躬、打聲招呼,因為客庄裡遍佈土地信仰,走到哪裡,都會擁有平安的心境。

IMG_3038

硫磺村口意象,懷舊牧牛情景。

硫磺村是個極小極小的村落,兩條小徑包圍成村,路底一座迷你籃球場,白天時間無人打球,球場旁又出現另一座土地公廟,廟後規劃了一個小花園,看來鮮有人照顧,蔓生的植物有種野趣。這天,一戶三合院門前,圍坐一群人,是提親的隊伍,成員盛裝打扮,坐在門前棚下,在寧靜的週末午前時光,提點了些許熱鬧的氣氛,對門的小朋友,一直想探出頭看看是否有新娘。

IMG_3026

每個聚落出入口都會有座土地公,讓在地人及外來客均能出入平安。

IMG_3040

硫磺村迷你籃球場,週末中午無人打球,球場前還有個迷你花園。

近中午時分,拜訪一位在萬巒市場賣蒲板的阿姨,典型的客家女性,始終閒不下來,在工作的縫隙中,放入更多的事務填滿所有空隙。快手快腳的她,同時在電磁爐上燉煮香菇雞湯,廚房裡熱油鍋、淘洗從園裡摘下的青菜,炒大腸、蒜頭乾煎肉片,家常風味填飽忙碌一上午的肚子,因為再過不久,得到檳榔園採菁仔,雖然價格不比從前,也能補點生活零星花用。

IMG_3052

四溝村阿姨半小時快炒出的客家味家常菜。

一段沒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光,緩慢安靜流過,我是一個陌生外來客,在小村落裡遇見虔誠於信仰及生活的人。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