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蘭部落的莫拉克過後(2)牽手連心,合手感恩

「我知道大家煩惱蓋房子的錢的問題」宋主任站在台上和大家這樣說,中繼屋是可以異地重建,或是請慈濟功德會協助各位……。站在一旁拍攝的我,不太敢直視大家的臉,透過攝影機的螢幕微暗的燈光中,默默的紀錄這個期待…

前情提要:台東嘉蘭部落在莫拉克颱風中遭受風雨侵襲,但在地方族人互助合作,加上外來團隊的協助下,已經開始進行自立造屋的工作,先搭建有部落精神的中繼屋,再來仔細思考重建方案。

這篇文章的紀錄日期是8月19日,文章中提起蓋中繼屋的事情,在8月27日已經進行了「立柱儀式」也有當日的影像剪輯,在這篇文章裡,作者記錄在儀式背後的心情,以及部落面對挑戰的過程,讓在外的族人與關心朋友更能瞭解現場感受。

本文作者為嘉蘭重建家園影像協力小組成員,也是台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拉勞蘭部落族人,目前就讀於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二年級,他將定期記錄部落重建過程,與大家分享。

閱讀「嘉蘭部落的莫拉克過後(1):in,進入」請點選這裡。

───────────────────────────────────────────────────────────

約中午來到介達國小的安置中心,不見韋涵跟濬哲的蹤影,卻巧遇嫁到嘉蘭村的國小國中學妹,才剛當上媽媽的她跟老公、小孩一起住在安置中心裡,雖然老公和她的工作並不穩定,但還是一樣樂觀開朗,只是一談到房屋跟小孩,她回了我一句「我不知道怎麼辦」。

天氣依舊炎熱,下午陸續有幾個NGO團體來到介達國小表達關懷之意。Lisin、我及堂妹Saljeng因為熱昏了便朝店鋪的方向走想買個冰涼的飲料,我們在店鋪旁小歇一會,一個約四五歲大的孩子問我們:「你們來救災的嗎?」我不知道該怎樣回答,我們作的只是拍攝工作而已,陸續來了一個與他同齡和一個約十歲的小孩子和我們聊了起來,我們玩起猜謎遊戲。

回到介達國小,我們拍攝生活起居空間及一些零碎的畫面,國軍運來了流動式的洗澡間供大家使用,晚間六點到十點供應熱水,無隔間的設計讓大家洗澡時都是坦誠相見。而安置中心也設置一二樓男女各兩間的教室作為睡覺之用,大家的家當就擺在自己睡覺的位置上。

980831-taidungjialan-360.jpg
流動式的澡間

教室走廊的牆上貼著自救會的「嘉蘭村八八水患受災親族自律生活管理分工表」海報,共分為教育、膳食、協力、照護、環保五組,每組選一組長負責發落工作事項,另有對外窗口代表組由kama宋仙璋主任和kama王清松負責以及蔣爭光負責的權益關懷組。

海報最下方寫著「牽手連心,合手感恩」、「房子倒了,人沒倒,精神在,力量在,希望在!同胞,加油!」,大家都很有共識的執行自己的工作。

image003
貼在教室走廊的工作分組表

大家戲稱宋師母是風紀股長,專門管理大家的生活起居,例如宣布物資發放時間、公布有那個團體要來看看大家、何時要召開會議或是隔天的行程等等,我經常看她拿著大聲公,帶著沙啞的聲音跟大家報告事項。

接近傍晚,她突然說頭很痛,一問之下才知道師母有高血壓的症狀,醫護站的人員也來幫他量了量血壓,要她少煩惱,我們也常這樣安慰大家,但面對自己一生的心血全部流入汪洋大川不知何去何從的當下,這是困難的一件事。

傍晚,回到拉勞蘭部落,老人會館外擠滿了台灣各地來的志工約40位正在享用部落媽媽準備的晚餐,他們十八日下午就來了,住在青年會所、老人會館和教會,由財團法人部落重建基金會負責規劃分配他們往更南邊部落的災後協助事項。

此時,我們接到電話說介達國小的安置族人正在討論關於組合屋及遷居的事宜,餓著肚子騎著車子又來到介達國小,宋仙璋主任正在跟大家討論開學後因無法繼續住在教室的居住計畫,以及新居地及中繼屋的建築配置圖,同是嘉蘭村出身的台東縣議員宋賢一則坐在一旁和大家一起聽取簡報,大家贊成依照宋主任所畫的圖作為暫時居地的空間配置。

有人向議員提出是否能夠有效的監督地方政府與鄉公所重建計畫的進度,他們還是希望能夠回到嘉蘭村居住。2005年海棠颱風已侵襲過嘉蘭村,但政府的重建腳步龜速,今年又碰上莫拉克颱風,造成嘉蘭村約莫七十戶民宅遭受影響,有的居民是二度受災戶,因此居民質疑,此次風災後,政府是否又會以緩慢的重建腳步應付居民急迫的心?

宋議員和宋主任說,大家都想要在短時間內能夠有更固定的居住地方,已與金峰鄉鄉公所和正興村協調,將寄住在正興村上方的公有地,但是在中繼屋完成之前,必定碰上介達國小學生開學的時間,大家勢必將教室還給學生,世界展望會承諾將運送帳棚過來暫時作為大家的房屋,而帳棚的位置則是設置在國小的風雨球場上。

「因為我們要暫時住在正興村,該有的禮貌要有」,大家決定要向正興村表達感謝之意,並且在中繼屋動工前及落成舉行palisi祭告儀式,知會在地的神靈與居民。

此外,宋主任也提到,大家還是希望回到嘉蘭去,不過接近河道的部分已無法住人,因此,將在上部落的新富社區尋找新的居住地,目前暫時有兩塊可以考慮的土地。

「我知道大家煩惱蓋房子的錢的問題」宋主任站在台上和大家這樣說,中繼屋是可以異地重建,或是請慈濟功德會協助各位……。站在一旁拍攝的我,不太敢直視大家的臉,透過攝影機的螢幕微暗的燈光中,默默的紀錄這個和諧和期待希望的會議。

會議結束,拍攝鄭校長和宋主任討論中繼屋未來的規劃,台北來的諮商師信衡也來了坐在一旁聽著。中繼屋的設計以「文化內涵、以人為本」的概念為出發點,希望安置中心的大家以自然材的方式協力造屋,林管已處發佈消息,隔天(八月二十日)開放漂流木撿拾,中繼屋的計畫與工程看來已蓄勢待發了。

結束拍攝回到了拉勞蘭,青年會所的哥哥們正談論著今天到更南邊的部落協助的經歷,我和Lisin兩人煩惱著DV的過帶問題,承諾每天剪輯一小部影片放上網路,卻因為機器的問題沒辦法實行,看來只能回到花蓮再作處理了。

後記:

這篇文章的紀錄日期是8月19日,文章中提起蓋中繼屋的事情,在8月27日已經進行了「立柱儀式」,下面影片為8月27日影像剪輯。

 

 

(本文稿費全數捐給嘉蘭部落重建家園募款專戶,其他嘉蘭新聞,請閱讀這裡)

(作者為嘉蘭重建家園影像協力小組,台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拉勞蘭部落族人,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二年級)

為水辛苦為水忙

若政府願意以合理的補償費來協助居民遷居安頓,就不必為了保全區區數十住戶而年年耗費更多預算來治山防洪了;溪流,也可好好清理清理自己的道路,而一步一步穩定下來,也好讓多砂石的自然美麗灘瀨得見魚躍蝦跳…

編按:

本文為長期研究甲仙文史的工作者游永福先生,從歷史上的甲仙居住及人與河川的關連,探討如何與自然依存的居住模式,關於甲仙歷史的其他介紹,請閱讀作者撰寫之「甲仙埔與甲仙山」。

────────────────────────────────────────────────────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小河裡有白鵝……」這是小學時期琅琅上口的一首好歌,歌中情境,也是好多人夢寐以求的有山有水居家福地了,因為有了山有了水,以農維生的基本需求乃得解決。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對於懂得水稻耕作的住民來說,臨水而居一直是最佳選擇,因為引水方便。而從中研院劉益昌先生的調查結果可知:四百多年前,南台灣南仔仙溪與荖濃溪兩流域的南鄒族原住民,其生活石器與少量陶器,分布區塊都是在高臺地──這對以旱作、採集與射獵維生的原住民來說,安全,亦即不淹水,一直是居住選擇的首要條件。

清康熙六十一(1722)年,已懂得「填築薄岸為田,播插稻秧」的大武壠社原住民(後來被歸類為平埔族),在習得了漢人的水稻耕作技術之後,移居南仔仙溪流域的居住區塊,的確離水較近,但最起碼也都是選擇次高臺地,如甲仙鄉的瓠子寮、大坵園、頂公館、甲仙埔等皆是,充分展露了對水愛之又懼之的情結。

禁向生活與節制精神

然而,要在清朝官方視之為「內山地界」的甲仙埔等地區自力構築引水渠道,卻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大武壠社群仍以旱作為主,為了把握栽種良機,而保五穀不虞匱乏,一直嚴格遵循著「禁向生活」的制約,亦即雨期專心種作。旱季,則「任從射獵、婚嫁,歌舞不妨」,雖是「任從射獵」,卻是用鏢槍來射魚,亦即只捕大魚不抓小魚,充分展現了率性中仍能節制的不可多得精神。

蓋房子,也只取用竹子、菅榛、茅草等快速生長的禾本科植物,對山區的一草一木可是憐之又惜之;就連柴火,也是採集細枯枝與乾草而已。

由於大武壠社群住民對於自然資源是這麼節制取用,所以光緒十二(1886)年,以鎮海中軍前營為主力的開路撫番部隊,在三月底進入甲仙地區之後,雖有「溪漲輒經旬不落」亦即十餘日仍無法過溪而影響工事之進行,乃「奉檄於四月底俱回防營(位於今五里埔)休息」的情形發生,但是連續不斷的雨勢,卻不見有任何山崩地裂影響通行的災情之描述,與今日重創連年四處走山的土石流情況大為不同,足見禁向生活與節制精神的發揮,的確有守護大地與水土保持之大用在。

人與溪相安相好

且讓我們翻閱翻閱日治1903年8月甲仙地區已調查完成的《台灣堡圖》,可見甲仙埔西北側的南仔仙溪溪床,寬廣自然,溪中有兩處無人居住的高灘地。再翻閱1932年的〈甲仙油田地形及地質圖〉,右側高灘地之北面,已與右側陸地連結,其上則有甲仙埔製糖所存在,這是溪流沖積與自然改道之後的結果;

而高灘地與陸地連結的時間點卻更早,因為1907年12月21日一大早,亦即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來到甲仙埔次日,還特地前來正值糖香飄蕩的製糖所巡視。溪流,向來有自己的道路,製糖所左側溪床,直至民國六十(1971)年左右仍是楠仔仙溪自己選擇的備用分洪道。

在水量較少的日子,備用分洪道一直是我們採集紅肉芭樂、刺波(即懸鉤子)、小蕃茄,及光屁股戲水的秘密基地。也由於溪埔地澆水方便,所以備用分洪道也是住民們種植蔬菜補充營養的好所在;當然,雨期來了住民們都會事先收成所有的蔬菜而免被大水沖走。

就這樣,南仔仙溪一直沒有堤防,也沒有護岸,人與溪卻長年相安相好。

1903年8月的甲仙埔

1903年8月,《台灣堡圖》裡的甲仙埔與高灘地。(游永福/提供)

昭和七,1932甲仙油田地形及地質圖..

1932年,〈甲仙油田地形及地質圖〉裡經過規劃的甲仙埔街區與自然改變的高灘地。(游永福/提供)

政府錯誤的施設,誤導民眾對安全的認知

民國七十七(1988)年五月,在外打拼的我回鄉定居調養身體,只見溪流持續改道之後,製糖所左側往北已有簡單的人工堤防銜接右側陸地,堤防內且住了幾戶人家,膽子顯然不小。

民國八十三(1994)年二月,南化水庫甲仙攔河堰越域引水工程開工,或為了引水方便,也為了保全住戶,連接攔河堰的堤防竟然幾乎包覆了1903年的兩處高灘地,堤防越往南越高,總長度為1168.64公尺,溪流的通路從此嚴重限縮。有了政府施設的堤防,民眾或以為安全無虞,在高灘地的投注與經營明顯增加,想不到卻嘗到了瞬間毀滅的苦果。

衛星甲仙埔街區與南仔仙溪高灘地 261

民國八十八(1999)年七月三十一日之後的甲仙街區、堤防與堤防內高灘地上的住家及植栽區。(游永福/提供)

就在8日下午4點左右,堤防內已有一小波一小波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洪流湧入,還好住民警覺性高,馬上全部撤離;晚上10點過後,淹沒高灘地的洪流開始衝越V字形堤防,還一段一段將堤防拆解,為自己開闢通路。

9日早上6點40分左右,洪流忽然詭異下降,7點45分,居住甲仙街區環溪區域的王師兄,看到南仔仙溪波濤洶湧的洪峰再度吞沒了堤防內的高灘地後,馬上通知屋內的人員往高處撤離,自己則職業性的拿起相機與錄影機,奔上三樓拍下了堰塞湖洪流肆虐甲仙的珍貴又恐怖記錄。

2009.8.9上午7.49統美髮廊前,仙埔橋段落的洪流PICT0481

莫拉克颱風來襲的8月9日上午7.49分,深陷堰塞湖洪流中的南仔仙溪南側高灘地(王振南/攝影)

國家級堤防,成了阻礙洪流的罪魁禍首

檢視王師兄的錄影和照片,還有劉文濤先生從十三樓居處拍得的照片,再訪談環溪幾戶住家,證實南仔仙溪自選的備用分洪道洪流,衝擊了攔河堰以南的東南走向堤防後,水路的確是轉往東方,亦即直衝街區而來,設若洪流的力道再強一些些,或沒有油礦溪的北南走向洪流紓緩力道,環溪住家亦必嚴重受創。

經過縝密規劃的經濟部水利署國家級堤防,竟然成了阻礙洪流的罪魁禍首!也因堤防讓北南流向的洪流轉成了東西方向橫行,高灘地,乃全部回歸1903年8月的自然景況!

莫拉克洪流後的糖廠遺跡慘況CIMG9017

莫拉克堰塞湖洪流肆虐後的下午,回歸自然的南仔仙溪南側高灘地(許淑卿/攝影)

2009.8.9上午8.55高灘地北側北方與攔河堰皆滅頂DSC00401

8月9日上午8.55分,南仔仙溪北側高灘地上的房舍與西面的攔河堰,仍深陷在洪流之中。(劉文濤/攝影)

讓溪流好好清理自己的道路

去年卡玫基颱風來襲油礦溪受創嚴重,歷經一個多月的勘查,我們有「還道於河」的呼籲,惜未受重視;如今再經歷了莫拉克颱風,油礦溪上游的新、舊土石一併下移,受創更重,去年建議遷移的住戶在不得不疏散之後終於了知:水,真的有自己的道路,不可拂逆。

若政府願意以合理的補償費來協助居民遷居安頓,就不必為了保全區區數十住戶而年年耗費更多預算來治山防洪了;溪流,也可好好清理清理自己的道路,而一步一步穩定下來,也好讓多砂石的自然美麗灘瀨得見魚躍蝦跳的美景。甲仙埔西北側的南仔仙溪高灘地,甚至溪流全線,亦可比照辦理;全台灣各河川流域,亦如是。深深期望,人與溪相安相好的美好過往能再度重現。

福地福人居

921大地震之後地層已嚴重鬆動──因為我們發現:這兩年來崩塌走山的地方,不少都是林木豐富的原始林、次生林,甚至樹木已一人無法攬抱的人造林區塊,如小林的獻肚和同屬甲仙區域的班芝仔埔番子寮山都是;也因此,高屏溪下游與屏東海邊會有這麼多巨大的漂流木了。

今日,若認為自己是個福人,除了讓山脈自己調整體質,還得繼續廣植深根樹種,一步一步穩固水與地層,更須回歸往昔尊重大自然且節制過日的生活,期能不致遇雨就提心吊膽,也不用年年月月一直「為水辛苦為水忙」。

六龜子弟對莫拉克風災與故鄉重建的意見書

大風大雨連續四天,無法發動救援行動,待風雨稍緩和之後,急速採取救難行動。有人歸咎於救援太慢,為非親身經歷此次災難區域的人的天真語言,第五天開始進行救難行動,實無可厚非。此次風雨災害,通報系統似乎完全失效…

編按:

以下文章,是由兩位六龜子弟,也皆是東京農業大學博士的楊平安、楊蓓涵所提出對莫拉克災情與重建所提出的完整意見,感謝作者願意發表於小地方,與更多六龜鄉民、外出子弟以及關心的朋友分享。

如果有其他災區朋友,對故鄉重建方式有想法見,敬請把您的意見盡量的寫出來,除了刊載激盪更多想法,我們也可以代轉給政府機關或相關團體,讓資訊更充分的交換。來信請寄:dfunnews@gmail.com

——————————————————————————————————-

檢討莫拉克颱風災情慘重因素,我們的看法如下:

1、大風大雨連續四天,無法發動救援行動,待風雨稍緩和之後,急速採取救難行動。有人歸咎於救援太慢,為非親身經歷此次災難區域的人的天真語言,第五天開始進行救難行動,實無可厚非。若在強風豪雨中強行採取救援行為,將犧牲更多無辜的救難人員的生命。

2、此次風雨災害,通報系統似乎完全失效,通訊、道路、橋樑幾乎中斷,災情無法傳遞,每個村落與部落變成孤島,既無法聯繫,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也出不來。

3、開發過當雖然被交相指責,但是我們認為災害來自於雨量太大,有更多未開發之處,也遭受山崩、地滑的災害。

災害發生因素:

一、土石流、崩塌、地滑地點:

1、急傾斜地

2、微地形的小山溝處的涓涓山澗小流水,積少成多,匯集多處小水流變成大流水沖刷,導致表土流失,終於爆發土石流。

3、民間流傳一種說法,曾經發生過土石流的地點,因為能量被釋放過,不容易再發生。這次崩塌地點,觀察六龜鄉周圍山區,幾乎都是新的崩塌地點。因為過去百年來,居民三代經驗未曾發生過崩塌與地滑,所以警覺性低,依據過去經驗法則,認為應相安無事,以至於造成許多生命財產的損失,甲仙鄉小林村、六龜鄉新開、寶來地區均為如此。

4、這次許多的新崩塌地與開發無關,肇因於雨量過大,未曾開發地區,也因土壤含水量飽和,無法負載而產生山崩、地滑。若歸咎於人謀不臧,也欠公允。

980830-liouguei-250.jpgimage003

左右皆為新崩塌地

二、造成災害地點的特性:

1、寶來溫泉位於2條溪流的交會處;

2、新開溫泉位於山麓下側,也位於2條溪流的交會處,緊逼山側;

3、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亦位於2條溪流的交會處;

4、邦復溪與荖濃溪交匯處,也沖倒房舍,停車場流失。

5、甲仙鄉小林村位於兩山谷之間;

6、台27線(六龜〜大津道路)位於山麓下側,緊逼山側;有山澗流水處均造成重大災害。

7、兩條溪流匯流處,因為水流受阻礙,宣洩不及,而引起溪水迴流上漲,導致淹沒兩溪流交會處四周的土地、房屋、道路,甚至於被席捲而流失殆盡。

對策:

1、兩條河川溪流交匯處,鄉鎮公所應劃出潛在危險區域,通知警察單位及各村村長、理事長。若村民居住於這類地點,豪雨預報時,為撤離避難的優先對象。

2、兩溪匯流處附近,若不能禁止人民居住,應興建堅固的堤防,若考慮景觀不雅,可以作成階梯式堤防,在堤防表面設置小植栽槽,既不會妨礙水流,亦可達到景觀效果。學習日本超級堤防的部分作法。

image005image007
(左)邦復溪河川匯流處,因水流受阻礙,河水高漲,容易引起災情。(右)茂管處也在兩溪流匯流處,被沖毀流失(王鵬字攝)

三、橋樑:

1、因河川暴漲,挾帶土石流,凡有橋柱橋墩者,幾乎都應聲而斷,每次颱風來,斷了又斷,修復再修復,浪費民脂民膏。

對策:

1、山區橋樑應使用懸吊系統,將跨距拉長,盡量避免使用橋柱,以免阻礙水流,雖然一次耗費成本較高,但是以長期來看,仍然划算。

2、中國鋼鐵公司捐助六龜育幼院的鋼骨懸吊系統的東溪大橋,此次成為中興村與興龍村唯一的維生管道及通報道路。

3、橋樑建設應考慮台灣的河川特性,採取一勞永逸的作法,勿再因循苟且,應付了事,勿再施作傳統式橋樑。

四、堰塞湖:

1、台灣山區峽谷狹窄,一旦遭遇豪雨,容易爆發土石流而造成堰塞湖。

2、堰塞湖以空中照相或人為監控,是一種消極的做法,一旦發現堰塞湖崩潰,才緊急疏散下游居民,使下游居民人心惶惶,提心吊膽過生活。

對策:

1、堰塞湖應請河川局評估其安全性,必要時責付空軍在其霸頂炸出一條水道,把水導引出來,四川大震災時有前例可循。

災害發生及緊急救難期間檢討:

一、應建立四個複式通報系統:

1、電信局無線上網系統:

偏遠地區每遭遇地震、颱風豪雨災害,往往造成電信光纖斷裂。偏遠山區應發展無線上網機能。鄉村人口數較少,電信局可能認為投資不成比例而不會積極投入此設備,中央政府應給予補助與支持,以維護偏遠地區的人民居家安全。

2、警察局無線通報系統:

警察局應設置無線通報系統,各派出所分布在各地,可以立即通報災情,即使電力中斷,也可以發出救援消息,切勿再依賴一般的市話有線通訊功能。

3、救難大隊無線通報系統:

偏遠地區各鄉鎮的救難大隊(原住民鄉的山青隊,六龜鄉的飛鷹大隊等),內政部應編列預算,緊急給予無線電救難通報系統,電池供應6日份。

4、行政系統無線通報系統:

偏遠地區各鄉鎮公所,各村長,各社區,內政部也應編列預算,提供無線電訊發報系統,電池供應6日份。

上述只要其中一個系統發揮作用,就可發揮求援作用。

於氣象局播報颱風來臨時,立即通知各村落相關人員,充滿電池,並垂直(鄉與村)與橫向(村與村)測試各村落之無線電訊發報系統是否正常。

二、建立「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網」與「警察廣播電台」的收訊系統:

1、建立「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網」與「警察廣播電台」的發射站

災害發生時,使用電池收聽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網與警察廣播電台,為災區唯一能接受外部資訊的管道。但是六龜地區收訊不良,中央政府應編列預算,建立該兩電台的中繼站,確保偏遠地區每鄉鎮、每村落能收到訊號。

2、災害發生期間,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網與警察廣播電台應每15〜20分鐘定時播報災情現況,特別是危急告知,並指引災區民眾應採取的避難行動,並安撫災民情緒。

3、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網與警察廣播電台應給災民立即而正確的資訊,讓身處受災地區的居民知道四周埋伏潛在的危險(例如堰塞湖),居民們都清楚自己居家的附近地形,得知危機消息後,會採取自行避難的行動。

4、「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是台灣唯一24小時播報新聞的電台,「警察廣播電台」為公設機構,有能力與有義務承擔此項任務。

三、救援據點:

1、學校操場為直昇機緊急降落場地,不得植樹或設置固定設施物。

四、救援物資:

1、運補物資必須以村落與部落為單位

運補物資(直升機或陸路運輸)必須以村落與部落為單位,因為每個村落與部落淪陷為孤島狀態,無法相通。

2、應採購運補用直升機

進入旗山的物資太多,但是進入災區的物資運補速度卻不成比例。國軍直昇機運輸能力有限,依我們目睹所見,一次大約只能運輸約20箱物品,約250〜300公斤左右,無法快速運補物資。國軍直升機本來就非作運補物品用途,此次承擔運輸補給任務,已是權宜之計,我們感念國軍官兵及救難人員的辛勞,但是採購新型直升機有緊急必要。

3、應採購救難用直升機

救難用直升機目的為救助病患送醫,直升機上應有醫療設備,救援設備,為緊急救難用途。

4、「緊急救援物資」首推:

(1)水、罐頭、食品、乾糧(維生必須)

(2)手電筒、電池、蠟燭、打火機(災區夜間完全漆黑,無法行動)

(3)汽油柴油(生活聯繫,救難,通報消息,運補生活泉水用)

(4)收音機(資訊接收唯一管道,每戶一台)

(5)發電機(集落、部落、公共空間使用)

(6)雨衣、毯子、衣物(房舍損失無家可住的人)

6、在北、中、南三個軍團各設置救難倉庫

在北、中、南各軍團設立救難倉庫,每年採購與儲備2000人份•3日份的「緊急救援物資」,如未使用,一年後拍賣,以保持「緊急救援物資」在新品狀態,學習日本作法。

災難一旦發生,由國軍立即運補輸送,北、中、南軍區物資相互支援,同時發動民間救濟,即可源源不絕的持續供應。救難倉庫選擇在各軍團,是考慮軍團土地夠大,災難發生時,也只有軍團有能力運補物資。

善後處理:

一、災民安置

1、運用當地閒置空間,變更都市計劃,永久性安置災民。(調查災民意願)

二、六龜地區的災後復興:

1、盡速興建荖濃溪六龜鄉沿岸堤防

目前法令規定,不得使用公款在私有地興建堤防。但是私有土地流失,等同於國土流失。荖濃溪河床在六龜境內十分寬廣,問題不在於河川是否寬廣,而在於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河川流向的改變,任其左岸、右岸不斷的挖掘與侵蝕,造成國土流失、道路毀損與人民生命財產重大傷亡,實有修改法令之必要。幾千萬年發展下來的的六龜河階台地,現在所剩無幾。

image009 image011
(左)河水往右岸沖刷,導致外環道路與茂管局六龜遊客中心流失。(右)相同地點,位於左岸的河床工寮卻安然無恙,顯示河床寬度足以支持其流量。

2、盡速興建興龍村兩側荖濃溪堤防

興龍村有百餘年歷史,但位於地勢較低地帶,最近30年來,左岸已被流失與河川橫斷面約近200公尺腹地的土地。這次豪雨流向右岸,若不興建堤防,興龍村土壠部落未來亦將陷入危機。

image013image015
(左)興龍村公園位於左岸河床,但因河川流向右岸,得以保全。(右)興龍村公園作為國軍直升機運補救難物資,載運洗腎病患緊急送醫,發揮多次極大功效。

3、盡速興建育幼院東溪大橋兩側堤防,以保護該鋼構大橋

育幼院東溪大橋在此次豪雨災害中,承擔中興村與興龍村兩村數千人的維生系統,但東溪大橋左岸上側已被掏空,右岸也部份損毀。為保護該橋樑,應盡速先施予拋擲消波塊,再興建護堤,愈快愈好。以防止洪水侵蝕到橋樑兩側基座。

image017image019
(左)東溪大橋右岸上側被局部掏空,也使步道塌陷,道路毀損。(右)東溪大橋左岸上側被掏空直徑約50米圓形窟窿,即將危害橋基及台27線道路。

4、盡速興建台27線沿線堤防

省道台27線多處地點緊貼山麓通行,若再不興建堤防,不僅將無路可走,甚至於一旦河水侵蝕左岸山麓,整座山都有逐漸崩塌的危險,這種事情一旦發生,就不必歸咎於天災,而是典型的人禍。興建河堤,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台27線道路,甚至於保護山體,以免釀成更大的災害。一旦山體逐漸崩潰,新威村、高樹鄉以下所有鄉鎮的下游居民將傷亡慘重。

5、盡速興建寶來地區兩側堤防

寶來位於兩溪交匯處,興建堅固的河堤,可以使寶來恢復生機。此次豪雨產生的災害為氣象上的特例,不會經常性的發生。寶來興建堅固的河堤,仍可繼續運營溫泉事業,切勿輕言放棄。

6、盡速興建邦復溪出水口兩側堤防

就目前沖蝕現狀,興建邦復溪出水口兩側堤防,防止兩側繼續輪流的被河川侵蝕挖掘。邦復溪流域小,流量有限,興建護堤,以維持其日常功能。

7、荖濃溪河川必須盡速疏濬

河川帶來的沖蝕、挖掘、搬運與堆積,帶來大量土砂,使下游河床提高,改變了原來的河川樣貌。河川局應找出原來河川的高程圖,盡速疏濬,導引水流,恢復原來河川樣態,以承受下次颱風來時的再堆積。

8、以興建河堤工程的水準,興建隧道的外環道路

被流失的隧道外環道路,當初施工時,即發現似無深入而堅固的地基。六龜仍有興建隧道外環道路的必要。再次興建時,河堤兩側應採用相同工程水準施作,以防止堤內被迴流水掏空,並可使車輛行駛在堤防上。

9、生態工法有其侷限,堅固的堤防才能保護居民安全。

生態工法僅適用於流量小,水流穩定的區域,並不適合類似荖濃溪等山洪暴發的地方施作。生態工法施作地點應審慎評估,日本使用生態工法的地點非常慎重,而現代生態工法的鼻祖德國年降雨量少(約500〜1000豪米),施作不易出問題。國情不同,氣候不同,降雨量不同,學習別人的優點時,要先考慮本身的條件。

image021image023
(左)河水一度漫過河堤,流向六龜街道,堅固的河堤成功的保護了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右)六龜堤防雖有部份破堤,但是幸好未造成更大災害。水泥河堤是面的保護,生態工法多傾向於點的保護,像骨牌一樣,一點被擊潰,餘皆應聲倒地。

10、寶來村與新開地區山坡地,應以森林涵養水源為主(含六龜鄉、桃源鄉全部)

寶來村與新開地區,山坡地應以森林涵養水源為主,請鄉公所勸導農民切勿再於山坡地區施以農作(如梅園)。雖然森林水土保持功效也有其極限,但是其水源涵養量、深根性的優點,總比農作物強許多。若設計得當,導入森林美學概念,造成美麗的山林風景,其經濟效益,可能比梅園收入更好。

11、崩塌地點如路基未遭受毀損,以涵洞隧道的方式修復,以免落石匝傷路人。

崩塌地點需要數年時間才會趨於穩定狀態,但是颱風、豪雨以及山區的地形雨,卻季節性的發生,未免鬆動落石匝傷路人,應迅速提出方案,以維護行人安全。

12、崩塌地點盡速進行植生復育

崩塌地點應盡速實施植生復育,如人工無法施行,請直升機予以先洒播草種,進行地被養護,再進行陽性先驅樹種的復育。

三、國軍救難、防災訓練與建立各種緊急作業標準程序

1、在兩岸相互交流的政策下,台灣遭遇中共軍事威脅機會漸小,但是台灣颱風災害卻每年常態性的發生。國軍具備人力、物力與機具,且具備陸海空軍的支援,每年天然災害發生時,無不仰賴國軍施以救援。因此,國軍每年應進行沙盤推演,想定地震、颱風、豪雨災害時的處理程序,分別建立各種救援的標準作業程序,尤其針對偏遠山區,海邊淹水地區,海嘯發生時的沿岸地區。

2、地震災害時的緊急作業程序

3、豪雨發生,山崩、地滑、土石流的緊急作業程序

4、海水倒灌時的緊急作業程序

5、海嘯發生的緊急作業程序

6、都市遭受大規模災害時的緊急作業程序(戰爭或地震)

7、大規模失火時的緊急作業程序(都市地震失火、山林大火等)

8、以上各種災害同時發生時的緊急作業程序

(本文作者為六龜子弟,東京農業大學博士)

桃源鄉建山村面臨的選擇題

會選擇永久屋放棄山上的地,大部份原因是原來在山上就沒有自己的房子或是住在小工寮的人,或是因為還沒有分配爸媽的財產而住在一起的兄弟姐妹,如今可以每一個兄弟就有一棟永久屋,比以前住在山上更好更寬敞…

編按:

本文為旗美社大工作人員採訪桃源鄉建山村的杜劍輝與黃靜華夫婦,瞭解建山村目前面臨重建與安置可以有的選項,是否回山上,還有很多朋友需要時間釐清。

目前建山村民先安置在木柵教會安置所及旗山靈山寺──

目前正在選擇(1)軍營安置或(2)自行租屋

同時面對未來的三個選項(1)回建山村(2)杉林永久屋(3)低利貸款

無論哪一個選擇,後續方案皆還不明朗。

──────────────────────────────────────────────────────────

黃靜華,嘉義朴子市人,是桃源鄉建山村少數嫁入原住民家庭的漢人女子,與丈夫杜劍輝共同經營亞力民宿,篤信耶穌,個性樂觀開朗、積極熱心,很關注公共事務。

她在風災後第四天決定搭直昇機下山,前一天晚上,她拿出相機,先拍了她睡的床,她說:「因為不知道是不是以後睡不到了」,再上樓去拍了她民宿的每個房間、走廊、陽台,每個角落都是她花了二十年的心血,再回頭看看時很心酸,跟我們說起當時的不捨還是哽著淚水,害我們一行人跟著她掉淚。

但她馬上擦擦眼淚說起碼賺到還活著,還賺到一家人都平安,還能在一起生活,她有信心可以重頭開始。

980829-jianshan-60.jpg
黃靜華是桃源鄉建山村少數嫁入原住民家庭的漢人女子

她被安置在內門的木柵教會,登記88專案臨時工,每次去看她,仍然是那個跑來跑去,大嗓門呼喚著大家,熱心協助安置所內大小事務的靜華,感謝主,她仍然那麼有活力。

目前,桃源建山村分兩個地方安置,分別是旗山靈山寺與內門木柵教會,對於政府頒佈的安置方案,她除了積極去了解、去評估。最後快手快腳的決定選擇租屋方案後,還協助其他村民分析每個安置方案的優缺點。現在她算一算每個月他們一家五口約有二萬五的生活補助(含租金補貼)。最快9月份即將落腳在高雄市。

問她想回去嗎?當然想,但不知道下次的風雨來還躲不躲的過?初步會先陪最小的兒子在高雄市復學,租間房子先安定下來,之後希望可以在高雄市買間房子。建山的家,有空還是會回去。

靜華說剛開始辦說明會的時候,大家還聽不懂。一些村民都不知道狀況,也不知道要發問,只關心有沒有錢可以拿。

她覺得慈濟是一個慈善團體,他們和政府推出永久屋,蓋的很漂亮(起碼他們的簡報檔拍的照片很漂亮),她相信是為了保護山林才提出要放棄山林,不再濫墾,靜華覺得人對山林的破壞是要負責任的,這不是「一屋換一屋」。

『我覺得我們這一代決定了下一代的未來生死』她認真的說著。但杜大哥回去看過建山的家,他覺得外觀沒什麼不一樣,可以回去住,但那只是眼前的景況,誰知道未來會怎樣。

目前靜華和杜大哥認識的朋友或鄰居們,一半選擇去軍營或租房子,準備之後要回山上;另一半則選擇了永久屋,不再回到山上住。

會選擇永久屋放棄山上的地,大部份原因是原來在山上就沒有自己的房子或是住在小工寮的人,或是因為還沒有分配爸媽的財產而住在一起的兄弟姐妹,如今可以每一個兄弟就有一棟永久屋,比以前住在山上更好更寬敞,而且之後還是住在隔壁或是同一個地區,他們覺得很好。

杜大哥還是很難放棄建山的家,他從小在那裡長大,一生的心血都在山上,還有離開故鄉的不捨心情,他說:「不能耕作,不能工作,不能居住,那怎麼會是我家?」。

杜劍輝原來工作是怪手司機,專作農事開墾。靜華在前一年投入大筆積續買下隔壁的房子,最後她說:「要不是這麼多財產在山上,我早就選永久屋了。」

劍輝:「我覺得這選擇去那裡這件事很重要,應該有要緩衝時間,要讓我們先安置好,後面程序再慢慢處理。現在的步調太快,來不及思考。如果可以,還是希望徵收土地或是同等值的換地。」

補充:

永久屋依人口數分配大小,共有三種規格,另外如果家庭成員人多,還有可能再撥一至二分地讓他們可以種些東西,這二分地不能蓋房子或轉賣。而住宿的會依各部落區分配房子。───靜華轉述

採訪的同時,有一對原住民夫妻為了回山上還是去軍營安置正在吵的不可開交,因為丈夫手拿著維士比,還喝的醉醺醺的,踉蹌的站著。

p122203352964p122203357739
將來是否還能回到桃源布農的家,大家都還不知道。

投下決定小林村未來的那一票

七點十分開票,五里埔以73票勝出(杉林31票),8月27日將進行土地的協議價購或徵收,並同步進行地質勘察,確保小林村五里埔一帶是否適合讓居民復村居住。不知道是不是投票結果讓居民放心了一大半,現場竟沒人問起…

編按:

8月25日,小林村民以投票表決的模式,決定未來重建的場所與安案,最後居民以過半票數選擇由紅十字會協助在五里埔蓋的永久屋模式,本文由旗美社大工作人員現場整理記錄。

──────────────────────────────────────────────────────────

傍晚抵達龍鳳寺,正好奇著眼前一長排的人龍是否在領選票表決今後的去向,走近一看才發現是領救濟金的,這是災後的第17日。

或許是H1N1流感的疫情警報,也或許是聽說了這幾日關於小林自救會內部紛爭的一些傳聞,總覺得空氣中有一股詭譎的氣氛,看不到口罩下真正的表情。

五點半我們抵達餐廳,第九鄰已經開始在投票了,一戶一票,表決大家以後要安置在杉林或五里埔。

980828-dscf3277-360.jpg
投票進行中

DSCF3278
備受媒體關注

五點五十五分,縣長來了,要為大家說明日後的安置方案,投票因而中斷。安置的方案分為租屋補貼、組合屋、購屋貸款三種,重建才是大家共同關心的焦點,要選擇慈濟在杉林蓋的大愛村,還是紅十字會協助在五里埔蓋的永久屋,這也是今日小林村民投票的目的。

DSCF3285

縣長說明安置的方案

居民們都很關心永久屋的安全性以及產權歸屬,家沒了,日後的保障在哪裡?慈濟保證兩個月就能蓋好的永久屋安全嗎?五里埔還適合蓋房子居住嗎?政府說要幫忙協商土地問題,會不會兩年後就變成要由居民自己付錢租地?世居在此的小林村民,看著沒入黃土的房地田產,也擔憂著無法向祖先與子孫交代啊!

六點半,原先的討論與回應轉化成居民私下的陳情,另一桌也默默開始恢復投票,慈濟帶來了大愛屋的模型與簡報,向坐在底下等待投票與開票的居民們,介紹大愛村如何堅固,如何能重現族群的特色文化。一心想留在小林的居民,能聽進去多少?

DSCF4426

決定小林的去留

七點十分開票,五里埔以73票勝出(杉林31票),縣長一口承諾,絕對尊重居民的決定,8月27日將進行土地的協議價購或徵收,並同步進行地質勘察,確保小林村五里埔一帶是否適合讓居民復村居住。

不知道是不是投票結果讓居民放心了一大半,現場竟沒人問起,如果勘查後,專家學者決定五里埔不適合重建,那該怎麼辦?接續的配套措施是什麼?

災難後重生,居民只希望能有個安生立命的場所。然後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上,重新開始。

政府重建的決策,在大眾批評救災緩慢的壓力下,以極快的速度進行著。快到才在安置所稍稍撫平情緒的居民們都來不及思考,就被迫在租屋與組合屋的方案中決定自己的去留。

今日的表決過程,在投票進行中,縣長來了,開始說明未來安置的幾個方案,投票暫時停止,接著慈濟說明大愛村的美好藍圖,然卻不見紅十字會也來作說明,投票繼續,開票,唱票,未來就這樣快速地被決定了。

兩個月後,政府還會持續關心這些看似已被安置妥當,卻正要努力重建家園的居民們嗎?

980825小林村投票表決安置方案會議記錄

17:30 領票

17:55 楊秋興縣長到,投票中斷,說明安置方案

18:30 恢復投票,Q&A進行中

18:40 慈濟介紹大愛村

19:10 開票

19:20 開票結束,五里埔73票,杉林31票

【投票】

依鄰之順序領票(9-18鄰),一戶一票,表決重建場地在五里埔或杉林

由自救會擔任選務人員,居民領票之後之接勾選,沒有隱蔽之勾選空間

【安置方案說明與QA】

安置方案說明如下:

1. 租屋:每月補助租金2000元(補助期間2年),生活津貼3000元(補助期間6個月)。住朋友家亦可,擬定簡單契約即可。

2. 月底前須遷出龍鳳寺,陸軍官校、營區、兒童之家等可提供暫時安置,有冷氣及公共空間。

3. 於六龜建置組合屋,但組合屋較難居住,像簡單工寮,室內溫度35℃,是最不得已的選項。

4. 購屋貸款。

5. 永久屋:

(1) 慈濟將於杉林國中旁的台糖地蓋屋,共28.8公頃,預計600~1000戶。

(2) 紅十字會可協助於五里埔蓋屋,但土地須由政府協助價構或徵收,若確定為此方案,則於8/27協商土地問題。

民眾提問:

1. 祖產地流失充公

2. 質疑營建署與縣長開會,無自救會代表參加

3. 永久屋的地權、屋權?五里埔的地質是否安全?

4. 農損的賠償

5. 租屋補償2年,若永久屋工程延誤,房租是否繼續補助?關於地權的保障何時會有答覆?

6. 小林村1個門牌號碼有3個戶長,是否能依戶長為單位申請永久屋?

縣長回應:

1. 目前的補償機制是三等親有繼承權,祖產地滅失的問題將再由縣府與中央協調

2. 永久屋物權為免費提供,地權仍屬國有財產,但可供永久免費使用

3. 五里埔的安全性會先探勘,安全第一

4. 農地滅失每公頃補償10萬元,土石流掩埋每公頃補償5萬元,農作物損失亦有補償機制

5. 明日請將請社會處進駐協助辦理租屋事宜

6. 永久屋約二個月可交屋,抗17級強風、防水、防熱,環保屋

7. 關於地權無法回覆,須由重建條例擬定通過

8. 永久屋的申請確定是以戶為單位

※ 紅十字會於五里埔蓋的地上物有買賣權利,慈濟於杉林蓋的永久屋可繼承但無買賣權利

山地鄉事權混亂, 請整合高屏溪管理事權

這次的風災,也讓許多原本的開發計劃目標,被颱災徹底摧毀,無法照原先計劃施行,或必須大幅修正;政府能否拉下顏面,重新檢討高屏溪治理條例特別預算700億元的經費重新編列,還是要滿足既得利益者,民眾都在看。

這次危害最重的山地門、小林、寶來、三民等山地聚落是治權最混亂的地區,根本各單位各行其事,便宜行事,一人一把號,只顧討好業者及居民,缺乏統合及扮黑臉的煞車功能的單位,以致政府花了無數經費,但生態環境及水土保持日益惡化,歷次颱風及地震造成的土石積在河床及各支流溪谷無人處理。

不管是這次被質疑進行越域引水工程的南區水資源局,應負責水土保持工作的水土保持局,森林維護及濫墾管理的林務局,還是應規劃原住民部落發展與遷村的原民會,或力求觀光上山的縣政府,人人有經費,人人有構想,但無人統合、節制,做系統整合及扮演總司令及監督的角色,長期的混亂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造成這次嚴重的土石流災禍。

這次風災的損害與救援混亂,正反應出山地聚落政府治理體制的混亂與無秩序,各單位有掌聲時,可討好居民時,奮勇爭先,有責時各個單位都有推責理由與難處,但長期的山頭主義與政府經費運用未用在刀口上,卻是不爭的事實。

今年3月時愛台十二大建設草率通過8年700億元的高屏溪流域治理預算,除經常性的300億元固有預算外,另增編425億元的特別預算,但細察其內容,乃各單位各自編列自己想做的經費科目,硬塞入特別預算的急就章與消化預算,內中計劃許多荒誕可笶,令人髮指。

雖然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曾邀集學者及公民團體座談檢討,並找出許多嚴重問題,但相關預算已送立法院審理,各相關單位的計劃根本直接跳過高屏溪管理委員會,直接硬塞自身的利益計劃經費,根本無法統合與監督。

舉例來說,這個治理計劃中根本沒原民會及原住民團體的參與,原因是原民會自認有自己的管道與經費,不須配合高屏溪管理委員會,不想接受制約;再如水土保持局編列70億元誇言要減少高屏溪80%的砂石量,卻根本不了解高屏溪是世界河川輸砂量最高全十名內的河川,其每年自然產出的砂石量不亞黃河,都是飽受批評的不當政策。

這次飽受質疑的越域引水工程,為逃避監督,即使與第七河川局同為水利署下的單位,也自成一個獨立王國,不在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的監督範圍內。

這次的風災,也讓許多原本的開發計劃目標,被颱災徹底摧毀,無法照原先計劃施行,或必須大幅修正;政府能否拉下顏面,重新檢討高屏溪治理條例特別預算700億元的經費重新編列,還是要滿足既得利益者,民眾都在看。

政府不是沒有編列經費於山地鄉,但編列的重點及管理機制卻是混亂不堪,隨著這十年山地聚落觀光發展的興起,民宿、土建工程、道路大量上山,早已超過土地承受能力,此次颱風只是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政府應利用此次災變,盡速法制化及提高高屏溪管理委員會的權力,重新檢討高屏溪治理特別預算經費,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胡亂灑錢,企圖以錢來短線操作,快速消除民怨,山地聚落的災變是公部門長期體制的混亂與經費濫用的結果,政府要救災告一段落後,第一優先的為建立高屏溪中游山地聚落的最高治理權責單位,另外為重新檢討高屏溪治理特別預算及中長期預算700億元的運用。

(作者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常務理事)

980828-im19-m-360.jpg高屏溪是世界河川輸砂量最高全十名內的河川,應儘速統整上下游管理事權(圖片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

現場紀實: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0827三讀通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昨天經立院三讀通過,重建預算上看1200億元,得舉債支應;各級政府得依規定遷村、遷村不受環境保護法令限制,民間團體得知後,震憤得無言以對。備受關注的遷村問題,條例規定…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昨天經立院三讀通過,重建預算上看1200億元,得舉債支應;各級政府得依規定遷村、遷村不受環境保護法令限制,民間團體得知後,震憤得無言以對。

立法院表示,重建工作將由「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主導,行政院長、副院長擔任委員會正、副召集人;委員會中,災民及原住民代表不得少於1/5。

備受關注的遷村問題,條例規定中央、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得就「災區安全堪慮或違法濫建的土地」,與「原居住者」諮商取得共識,劃定特定區域,限制居住或限期強迫遷居、遷村,並給予適當安置;而災民安置只要經土地使用、地質、環境影響評估、水土保持及水利等機關會勘、認定安全無虞後,土地變更、開發事項,不受都市計畫法等相關法令限制。

那瑪夏鄉民族村民族國小老師打亥直嘆:「對政府重建政策無言以對」。打亥曾在小林國小服務3年,後到民族國小服務。打亥說,事發後他在電視上比對小林倖存者的臉孔與名單,「結果我熟悉的孩子的臉孔只有3個!」他痛哭失聲地說,「接著則必須找我的族人、家人,我們這兩個村莊為什麼會這樣?」

打亥憤怒地說,3、40年前,國民政府一卡車一卡車地將山林砍除送出,「2年前,又每天為了越域引水工程炸山!」這些錯誤的政策造成那瑪夏鄉與小林幾乎遭受滅絕,「現在還想強制遷村!」

昨天重建條例通過前,災區部落的代表與民間社團前往立院靜坐抗議,要求條例不得強制遷村、需與居民溝通、重建委員會內必須有部落同意的代表,但沒有任何一位立委出面接收訴求。

部落族人在立院外頂著陽光等待近中午,才終於進入立院請願室,但與會立委包括廖國棟、林益世等人並未聆聽族人需求,只說:「妳們想要的我們知道,遷村問題已在條文中修改為:『需與原住居民協商後取得共識』才能進行。」完全不理會南方重建部落聯盟召集人阿布娪要求「強制遷村」應拿掉,以及「應取得部落同意」的訴求。

由於溝通不良,部落族人氣憤離開立院,立委陳瑩此時著急地趕來對族人說:「最新協商版本又將取得共識拿掉了!」陳瑩並拿出林益世讓非災區的台北牧師簽下有強制遷村的同意書,以做為部落支持強制遷村的意見,讓族人非常憤怒。

部落族人在遷村條文表決過程時,在立院議場旁聽席上高喊抗議強制遷村,但隨後被立法院長王金平罕見地動用警察權,把族人趕出議場;不過經壓力,協商表決後,取得共識條文,以及原住民基本法已被列入條例內。只是未來實際執行恐怕仍有困難。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發展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質疑:「安全無虞到底是什麼意思?誰能來界定?」廖本全指出,政府雖有對國土的基本調查,但缺乏界面進行整合,意即目前的資料無法完全確認哪些土地不適開發,「因此誰能來認定、誰敢認定安全無虞?」

廖本全痛批,重建條例中的遷村完全「完全由上而下」,政府比共產黨還共產黨。廖本全表示,重建是災民凝聚社區意識的機會,原住民的文化層面可望再發展整合,但整部條例完全忽略這件事;更重要的是,遷村後的開發完全沒有保育策略,「過去錯誤治山、治水的思維會再複製一次」。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拔尚說,條文中放入取得共識,已比原本的版本好,「但重建委員會要如何取得共識才是重點」;他認為既然無法將強制遷村的字眼移除,至少政府在另定辦法時,重建委員會「取得共識」的方式,應要與部落會議討論才行。

拔尚感嘆,部落對重建條例通過並沒有欣喜,「馬英九一直說做太慢會被罵,但請他急是急救災,救災都做不好,重建急什麼?」拔尚表示,救災要快、安置要準確,重建則要有全盤性的了解跟溝通,重建條例草率通過,真的是一場災難。只能期待政府真的落實與部落取得共識的承諾,否則原住民將承受二次災難。

20090825000015s-300.jpg

立法院於2009年8月28日三讀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圖片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作者為線上記者,本文轉載自「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

【招募志工】屏東縣88水災林邊重建工作第二階段訪談志工招募

林邊重建工作隊已結束第一階段的救災工作,接著將招募專業志工,以家訪方式協助林邊鄉災戶,彙整災戶需求及災後狀況,以推動後續重建工作。需求志工:社工、社會、心理相關學系,以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

計畫目的:林邊重建工作隊已結束第一階段的救災工作,接著將招募專業志工,以家訪方式協助林邊鄉災戶,彙整災戶需求及災後狀況,以推動後續重建工作。

需求志工:社工、社會、心理相關學系,以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

報到時間:2009/8/31(一)下午13:30

報到地點:屏東縣新埤鄉淨土寺(屏東縣新埤鄉新埤村西巷路10號)

報名方式:請事先以電話或e-mail報名,以利準備

活動接洽:蛋白,0920-543-467或tkr.taiwan@gmail.com

服務期間:限能夠服務一個禮拜以上之志工為主

招募人數:預計40人

交通住宿:供食宿,可搭至屏東火車站,轉國光、中南、屏東客運等進入,地圖附於下頁

請自備:個人證件、常用藥品、睡袋、相機、錄音筆、個人電腦(後兩項具備 更好,以利採訪的後續紀錄)

行前訓練:水災現況說明(1小時),訪談技巧(2小時),評估表說明與操作實務(2小時)

請告知身邊有閒、想救災、熱情的朋友一個重新認識人與大地的機會吧!!!

對於軍營做為臨時收容所的關切

我們在此再次呼籲政府、朝野政黨、宗教慈善公益機構以及媒體記者,如同國內各公民團體一再指出,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給災民一個「清潔、衛生、食衣住行無虞,有家庭生活的短期住宅環境」,至於本於各種理念…

編按:

本文為賴中強律師轉寫,為「台灣守護民主平台」(http://www.twdem.org)發出的民主監督資訊2009/8/26,該平台特別說明,本文評論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歡迎引用,延伸論述。

中央社26日報導:

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說,行政院與災區縣市長已達成共識,若一切順利,31日前所有收容所的災民全部遷移到狀況良好的軍方營房,收容所全部淨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會協助搬遷。」「狀況良好營房可提供超過7000床位,所有收容所的災民都可移到較舒適的地方居住,且可住得較長」「盡可能讓收容所災民搬到較舒適的軍營,才能容許有空間與時間細緻規劃重建事宜,這是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高華柱的構想。」

一、我們的緊急關切:

基於疫情發展的考量,如果營區可以提供較目前為佳之衛生環境,在符合人性尊嚴的標準下,本資訊不反對「軍營」做為取代「順賢宮」等臨時收容所之替代地點「之一」,然而,本資訊仍企盼有關單位與民間企業尋求衛生條件更佳之臨時收容所。就行政院決定以軍營做為臨時收容所,我們必須表達如下之關切:

(一)對於營區的衛生條件與可能的疫情發展,希望有關當局予以高度重視,並採取必要之措施。

(二)我們必須提醒:部隊營區之「共食、共浴、餐具統一清洗」等生活習慣,將來有可能成為疫情散佈之因素,因此,我們希望有關單位就營區收容所災民食衣住行之安排,務必諮詢公衛專家與具有實務經驗者的意見,不可沿用部隊之舊習。

(三)我們必須嚴肅提醒有關當局:

1.不得以營區管制為由,侵犯災民之人身自由;

2.不得以營區管制為由,限制媒體之新聞自由;

3.不得以營區管制為由,限制災民或其他公民團體向行政官員表達抗議之言論自由或進行組織之結社自由。

(四)我們提醒營區部隊長官,必須遵守《聯合國國內流離失所問題指導原則》之規範(http://www.amnesty.tw/index.php?page_id=810)尤其是:

「國內流離失所者,有權自由進出暫時營地或其他安置場所。」

「任何人的家庭生活有權利得到尊重。」

「不論情況如何,主管當局應在最低限度內不歧視地向國內流離失所者提供並確保他們安全地獲得下列物品:(a) 必需的食物和飲水;(b) 基本避難所和住房; (c) 適當的衣著; (d) 必需的醫療服務和衛生條件。3.應以特別努力,確保婦女能充分參與這些基本供應的計畫和分配。」

「國際人道組織和其他適當機構有權向國內流離失所者提供服務。當局應誠意對待這種服務,不得認為提供這種服務是不友善的行為或干預。一國的內政有關當局,特別是,如果它無能力或不願意提供必要的人道援助,不得任意拒絕別人提供這種援助。」

「應作出特別努力,確保國內流離失所者充分參與有關本身返回、遷居和重新融合的規畫及管理。」

二、軍營無法做為中期「安置」地點:

「救災/收容」「安置」「重建」是三個不同階段。我們的另一項憂心,來自於行政院所謂「營房..可住得較長」的發言。由於國軍營房「大通舖」之設計,不具有維護隱私權之功能,與《聯合國國內流離失所問題指導原則》「任何人的家庭生活有權利得到尊重。」之規範不符,因此,我們必須嚴肅指出:

「在短期間內,興建組合屋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臨時住宅,安置受災『家庭』,是國家的義務」,此與永久家園之重建,係屬二事。基於人性尊嚴之考量,此為「必須」支出之成本,縱有資源重複,亦當如此。

三、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安置」,而不是「重建」:

我們在此再次呼籲政府、朝野政黨、宗教慈善公益機構以及媒體記者,如同國內各公民團體一再指出,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給災民一個「清潔、衛生、食衣住行無虞,有家庭生活的短期住宅環境」,至於您本於各種理念所擘劃的永久家園重建方案,先暫緩吧!

【相關報導】

劉揆:月底收容所淨空 災民暫遷軍營

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0908260170

980827-3849133137_963aa0fef.jpg

安置必須以災民的福祉為最深的考量(圖片引用自「飄浪。島嶼」部落格)

誰來為安置所的朋友提供更多的訊息?

發現很多安置所的人都不清楚政策,並表示他們對於現在外面的情形都不瞭解。現在討論是否要有人定期打電話為他們「讀報」,讓他們知道相關的消息?災區事情相當複雜,哪些訊息是災民目前立即必須要知道的?特別是他們反映有很多表格要填寫,「到底在填什麼」讓他們很困擾。

編按:

在旗美社區大學20090825 【災後工作會報】中,提及安置所現在情形混亂,需要更多朋友們能協助訊息整理傳遞,還有其他的現場情形說明,如果能一起參與的朋友,請聯繫旗美社大。請聯繫 88volunteer@gmail.com

20090825 【災後工作會報】

1. 記錄志工繼續到各安置所瞭解,特別是部分有我們的學員或講師在安置點,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第一手的訊息。從安置資料的回報,我們間接可以瞭解目前大家對於「急於」安置的困擾。另外,大家都很關心未來小孩的教育問題。只要等到災區各學校的復學決定,各課輔志工即可上線。

目前那瑪夏民族村已有共識,對於政府三大方案(組屋、貸屋、臨時組合屋)都不要,他們月底就會離開順賢宮與禪靜中心,會前往加利利教會,預計住三個月等臨時「組合屋」就會蓋好,然後民族村決定搬到在杉林由慈濟蓋到的永久屋,但是下一步還不知道。

不過,相對於那瑪夏民族村的決定,在大林教會中,民生村的情形就還在考慮的狀況。民生一村很危險、民生二村卻很安全,八八之後,一村居民就跑到二村,所以民生村很少有人下來,下來的人希望等道路開通,能夠「回去看看」,再決定安置方案,而也有很多鄉民希望知道鄉公所的政策。

2. 記錄組昨天探望暫時安置於木柵教會內的靜華姐。木柵教會目前共收容122人(但人員一直在流動中),災民包括高中村、建山村與其它(較少數),每天晚上到11點時準時休息,所以盡量在那個時間之前聯繫。

高中村有我們社大手工皂的學員,現在大家都在考慮租屋還是住組合屋,但一直聽說組合屋會漏水,所以大家對於集體住組合屋又有很多疑慮,所以大家心情很浮躁。有五、六個婦女沒有大尺碼的衣服可以換洗,我們已經跟社會處調,會自己送去給她們。

3. 發現很多安置所的人都不清楚政策,並表示他們對於現在外面的情形都不瞭解。現在討論是否要有人定期打電話為他們「讀報」,讓他們知道相關的消息?災區事情相當複雜,哪些訊息是災民目前立即必須要知道的?特別是他們反映有很多表格要填寫,「到底在填什麼」讓他們很困擾。都沒辦法回去看看,要怎麼申報土地災害?

4. 六龜鄉王課長非常希望能有具撰寫企畫書的志工,幫忙撰寫相關組織志工的申請案。

5. 工作人員認養購買甲仙農民的水果。今天甲仙組下山時帶回。

6. 經過了十幾天的聯絡,今天終於聯繫上社大的學務委員秀蘭姐,她仍在寶來,一切安好!

7. 今天繼續與影像紀錄工作團隊聯繫。現在我們已經有很多故事,就等著大家投入。

8. 今日新聞:政府敲定11個永久遷建安置地點,3處與高雄有關。高雄縣甲仙鄉五里埔(安置小林村受災戶)、高雄縣台糖月眉農場(安置那瑪夏民族村受災戶)、高雄縣旗山台糖圓壇子農場(安置六龜鄉新開部落受災戶)。目前可能認養興建永久屋的單位,仍以慈善團體為主。永久安置之後,對於住民既有文化的傳承,要如何進行?

9. 今天晚上甲仙有臨時會議。總統府直接來電,「只要一有共識就要排除萬難進行重建」,這致使小林重建委員會(即小林自救會)加快內部協調的腳步。工作人員今晚上去旁聽並記錄。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