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慢而持續的累積─農再條例相關訪調報告

大王說,除了生存、經濟上的需求外,農民更需要尊重,感受到自己本來就有的價值,而不是被視為已經凋零的區域,讓各種補助與條例鼓勵棄農。大王說,農夫不耕作,不會快樂。因此,改變目前農村田地多數休耕的狀態……

受訪人:王福裕(人稱「大王」,從事城鄉規劃與研究多年,現經營大王菜舖子)
訪問日期:2008.1.9
訪問地點:大王菜舖子

大王說:「需要的是開始改變,而非一下子改變。」

針對目前引起多方爭議的「農村再生條例」,大王相信制定條文的人關心農村,卻普遍沒有農村經驗,因此會對農村需求有錯誤的假設。大王開玩笑的說:

「你很愛一個女人,也有可能毀了她一生啊。」

大王認為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可以從兩個面向去努力,一是針對公部門,運用媒體的力量;二是民間的自覺,大王對後者較有信心,同時指出,這樣的改變必須透過緩慢而持續的累積。

大王菜舖子網頁上《有機小農的春天》一文中提到,台灣有機小農的困境來自於農產品的數量與種類較少及認證制度讓許多小農不敢進場。(《有機小農的春天》全文詳見 http://www.wretch.cc/blog/cutenana0704/17891152)

631507-1.jpg

因此,社區型農業是目前最佳的出口。社區農業的關鍵在於「核心人物」。如果核心人物擁有對農業的情感,在農村的經驗,對農人的認同,並且物慾低,就不容易在提供農產品通路時,企圖剝削農民;要是他同時具備敏銳的食物鑑賞力,就更有機會和消費者充分溝通,取得農民及顧客的信任,逐步建構社區型農業平台。

假設每個地方都有各具特色與差異性的「菜舖子」,那農業和社區、食物和人就有緊密結合的可能,社區型農業更可以搭配深度旅遊、社區產業,不必依靠硬體、水泥建設富麗農村。

大王以大王菜舖子為例,他們從什麼都沒有─沒有房子,沒有冰箱,只有一家三口,自己下田採菜,三戶、五戶這樣賣,到現在每個星期兩百戶左右的顧客…只因為始終秉持著要協助有機農民創造多元通路,並與消費者分享在地美味的信念。大王菜舖子在做的,是希望用「美味」救農村,食物是在地生活的縮影,田間的故事必須要也值得被寫出來。

大王說,除了生存、經濟上的需求外,農民更需要尊重,感受到自己本來就有的價值,而不是被視為已經凋零的區域,讓各種補助與條例鼓勵棄農。大王說,農夫不耕作,不會快樂。因此,改變目前農村田地多數休耕的狀態,需要更多的人投入社區型農業。他也提醒,從事運動不要悲情,悲情只是在塑造英雄,覺得快樂就去做,做的過程中自然會知道,需要什麼。

292567--2

農在條例0117  花蓮說明會:

蔡建福教授環境政策所學生與千里步道一行及當地部落農民,預計十七日晚上在真柄的茅草屋烤火討論,與會伙伴:蔡建福老師、李天健老師及蔡培慧老師 http://www.iep.ndhu.edu.tw/download/980106.pdf

(本文轉載自「蘇花糕餅舖」,更多蘇花高與環境議題,請點選這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