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一直以來是澎湖居民的精神(心靈)寄託,宮廟神明更是居民的信仰中心,在早期貧困的年代裡,先民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生活中各種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只希望藉由神明的庇祐,來渡過一切的難關,所以;宮廟與居民的生活有著極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功能性於心身方面有正面安撫慰藉的療效。
澎湖九月的艷陽天,「馬公北辰殿」兩旁大門門神正在進行整修,整修師父是目前澎湖的公廟彩繪匠師,也是現今碩果僅存的縣寶黃友謙先生,大家皆尊稱他為「友謙師」。
此次是透過記者友人淑惠的牽引,依約到「馬公北辰殿」對友謙師進行訪談紀錄。早上的陽光和詢,友人淑惠尚未現身,我便先行進入殿內觀賞瀏覽一番。
「北辰殿」興建於光緒25年,殿內陳舊的建築風格以及斑駁的彩繪凸現出久遠的歷史痕跡。就在我四處瀏覽時,淑惠已然來到,隨後黃友謙師父也到了,初見友謙師,經由淑惠的引薦,我與友謙師有了首次的接觸與會談。言談當中,友謙師對於我們的提問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顯見其不藏私的寬洪氣度。
除此之外,從友謙師的言談中流露出文人的儒雅氣質,和牧謙沖的儀態,對於歷史典故都能引經據典詳加說明,而關於現代的社會趨勢也知之甚詳,串聯古今的知識脈動,毫無和社會脫節的現象,這點令我十分的意外,堪稱「畫古道今,文采橫溢」的一代匠師。
友謙師係福建島東山刀(銅山)人,昭和7年(民國21年、1932年)生,父親黃文華師父,友謙師大約16歲時跟隨其父學習彩繪的技藝,其父文華一直待在澎湖從事著木雕與彩繪的工作,友謙雖師繼承父業,卻對於門神的繪畫較為擅長。後來友謙師傅又學了油畫,因為接觸了西方的繪畫手法和立體的處理技巧,友謙師彩繪的手法亦趨豐富,不只超越了本地的一些匠師,相對於自己的父親更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友謙師為人隨和可親從他的言行中表露無遺,熱心的引領我們參觀北辰殿以及城隍廟的門神綵繪,詳細介紹有關於宮廟彩繪的派別區分。
友謙師藉由北辰殿的門神彩繪進而介紹彩繪區分成南、北兩式,南式是指隨、唐、宋時期的風格,內容較多變,雕工複雜華麗,為南式建築中特有的裝飾,代表有蘇式彩繪;北式則有分等級,等級最高的是和璽彩繪,次等的是旋子彩繪,指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內容較單調,代表作有馬公城隍廟,其他的彩繪有北式的浮雕採繪和南式的平面彩繪。
說到友謙師從事宮廟彩繪的歷史演進分為幾個階段:20歲以前的友謙師跟著父親四處跑,算是第一屆的啟蒙期,第一次當第三期普通兵四個月,接著是退伍後開始畫點面的廣告,跟台灣來的師父學畫油畫,就是電影廣告看板。
第二期24歲再調去當一年又八個月的常備兵(補充之前的四個月剛好二年)。第三期在26歲退伍後結婚,此時友謙師仍未接觸畫門神,都是父親承包自己畫,友謙師會幫忙父親作畫,多少會加一些油畫的色彩,龍虎這些都此用油畫畫法,山水畫也都用油畫畫,而油畫的原料都採用油漆顏料(亞麻仁油),是現代式的,感覺較有質感。
友謙師的父親畫的都是龍虎、山水的水墨畫,顏料當時則以硯台來磨墨汁作為顏料,是較為傳統的,上色的方法都會留白,該有白色的留著不畫,沒有整個上完,現在觀音亭還留有友謙師父親的畫作,而友謙師上色習慣將大部分填滿。
26歲退伍後,油畫師父回去台灣,友謙師便不再畫電影院的廣告看板,逐與在電影院學廣告的師弟合夥開廣告社(德友社),永福漆行的老闆是師弟(油漆公會理事長),開了幾年以後即拆夥,開始幫忙父親畫宮廟與神殿,後友謙師開始自己承包宮廟的彩繪工程,因為大家都知道友謙師一直在幫父親作彩繪,所以信任其純熟的技術,便讓他承包工程,逐開始了獨當一面的宮廟彩繪工作。
30歲左右友謙師結束了廣告社事業,因為當時同行驟增(大多是師弟出來開),競爭愈趨激烈,在僧多粥少利潤低的情況下,所以決定結束廣告社,專心畫宮廟。
民國73年左右,友謙師此時畫風融合了東西方的畫法,擅用鮮豔色彩呈現其個人獨特的畫風。所繪門神威嚴傳神,猶以神韻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澎湖的宮廟門神彩繪在民國60至80年間多出自友謙師之手,去年97年友謙師受聘擔任東甲宮(北極殿)門神彩繪重任,友謙師把它視為收筆之作,亦是自己的告別作。
跟拍友謙師畫門神這一段時間以來,發現友謙師對其創作有一份堅持和投入的精神,雖已年屆花甲,但那份努力不懈、「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態度令人感佩。
深感宮廟彩繪是一種傳統藝術,與地方的生活、信仰有著密切的關連,然而現在卻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宮廟彩繪藝術除了地方有心的文史工作者將影像紀錄保存之外,是否就任其隨著大師的退穩而在澎湖的歷史中消失?
(澎湖公民新聞寫作班)
黃大師確是澎湖縣的寶,有人紀錄值得欣慰 !敢問有何方式可和黃大師聯絡嗎 ?我是專研傳統彩繪的工作者,我想進一步認識大師並採訪他, 貴板主可否大方提供,我希望能儘快上澎湖訪談並紀錄其所有門神彩繪,謝謝
我的手機為093347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