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從資源調查開始(2)淡水調查與地圖製作

社區地圖工作坊結束後,針對課程執行成果進行整理,總計有19個單位完成社區主題探討,17個單位完成工作團隊規劃,若將前項討論結果標註於既有之行政區域圖,發現原本呆板無趣之淡水鎮地圖,突然變得生動活潑與神采奕奕…

臺灣社區營造工作從早期由中央部會委託專業團隊進駐輔導個別社區,逐漸改由縣(市)政府協助社區自主提案,在社區投入之數量提升方面,已有很大的進步與成長。展望未來,應該從地域經營的角度,邁向更具系統性與長程性之工作規劃與推動;其中,縣(市)層級以下之鄉、鎮、市、區公所,能否依據轄區之不同資源及特色,積極結合當地社區進行協力合作與整合發展,就成為很重要的關鍵因素。

2009年暑假,臺北縣社區營造中心與淡水鎮公所合作推動全域性之社區營造培力課程,就是諸此思維與考量下的一次嘗試-雙方決定以社區資源調查與社區地圖製作,作為課程設計之主題及內容。

淡水社區資源調查與地圖製作

考量許多淡水鎮民對於社區營造已略有涉獵,部分社區甚至具備長期推動經驗,是故課程將以實務性之工作坊,取代理念性之課程講授。此外,為了讓參與之社區居民,能夠針對自己所熟悉之地域環境進行深入探討,故將淡水鎮之33個里,重新劃分為「竹圍區」、「老街區」、「山區」等3個區塊,並分別於民生社區活動中心、長庚社區活動中心、行忠社區活動中心舉辦「社區資源調查實習」及「社區資源討論及地圖繪製」等2階段課程。

前者除針對社區資源之「文化」、「產業」、「地景」、「環境」、「組織」、「人才」等6大面向進行介紹及說明,主要以上課地點之所在社區作為實地踏查地點,依據學員人數多寡進行分組,各組學員由在地社區居民帶領及工作人員陪同下,進行大約90分鐘之實地訪查;學員們帶著調查表,沿途將自己感興趣之社區資源主題與概況紀錄下來,如有任何疑問則可隨時向領隊之社區居民提問,結束後則回到原先之上課教室,依據既有分組將沿途所見、所聽、所聞之種種內容,逐項寫在便利貼上,並於大壁報紙上進行分類整理,最後並由各組指派代表進行報告。

990601shooihihuhv-150.jpg圖02圖03
首先以分區方式,進行戶外實地踏查與資源調查(照片由臺北縣社區營造中心提供)

後者由學員針對所屬之里別或社區進行社區資源整理,受到上課時間及場地的限制,無法一一進行個別社區踏查,不過,因為是自己所熟悉的地域環境,再加上已有前一堂課的實作經驗,學員們很快就將各類項之社區資源寫在便利貼上,並逐一貼在壁報紙之指定格子內;完成後則於另外一張壁報紙上繪製社區草圖,再將先前整理好之社區資源,貼到適宜之空間位置上,最後亦由各里或各社區指派代表進行成果分享。

圖04圖05圖06圖07
八勢里之年長學員,從探討社區資源開始,逐項完成資源分類、地圖繪製及成果分享等學習歷程

經過分區進行之2場次課程,22個上課單位的討論範圍涉及25個里,佔淡水鎮33個里之76%,可說是普及度相當高之全鎮性研習活動。過程當中,曾有居民因為天候不佳,不願參與戶外之實地踏查,也有社區居民不知道如何繪製社區草圖,後來都在主辦單位之積極協助下獲得解決。

當然,光靠6個小時之研習課程,並沒有辦法完成一份可以正式出版的社區地圖或導覽摺頁,因此,接續於新興社區活動中心舉辦1場次不分區之「社區地圖工作坊」。

社區地圖工作坊的實做練習

除針對社區草圖繪製及社區資源分類進行補充說明外,首先,協助學員從多元而複雜的社區資源中,尋找足以代表社區特色之主軸定位,例如猴硐地區vs.礦業聚落、大溪老街vs.歷史街道、桃米社區vs.生態村等;

再者,說明導覽摺頁之文案撰寫原則,包括社區總說明(約100字)、各類資源說明(約50字)、分項資源說明(約30字)等;後續則介紹影像收集或圖像繪製方法,包括進行社區資源之實地踏查與現況拍攝、收集社區居民所保存之老照片(特別是已經遭致破壞或消失的景點或資源)、共同繪製社區資源圖像(可由社區居民自行繪製或由學校老師指導小朋友創作)等;

最後,建議尋找具備美術或美編能力之專業者(以社區居民或鄰近學校教師為優先,若真的找不到,再尋求民間專業單位之協助),在前述完成之工作基礎上,繪製能夠展現在地特色之社區地圖,並進行導覽摺頁之圖文編輯。

因應淡水鎮公所將補助參與課程之社區組織執行後續社區、地圖及導覽摺頁之製作工作,因此,也特別指導學員如何撰寫計畫,並將計畫內容探討區分為確認地圖架構(包括地圖或導覽摺頁之對象目標-社區居民或外來訪客、確認資源主題、據此重新進行資源分類等)、建立工作團隊(應以社區居民為主,其次是鄰近學校老師或在地性之非營利組織,最後才是外來的專業團隊)、規劃執行流程、編列經費預算等4個階段,並於課程中協助各里或各社區針對前兩者進行實際討論。

圖08圖09
學員擠爆社區地圖工作坊之上課場地,這讓主辦單位非常感動(照片由臺北縣社區營造中心提供)

社區地圖工作坊結束後,針對課程執行成果進行整理,總計有19個單位完成社區主題探討,17個單位完成工作團隊規劃,若將前項討論結果標註於既有之行政區域圖,發現原本呆板無趣之淡水鎮地圖,突然變得生動活潑與神采奕奕起來。後續雖僅有部分社區真正完成導覽地圖或摺頁之編印出版,不過,行政部門若能以此為基礎,持續與社區組織共同循此方向,構思未來區域發展之長程目標,將有機會營造一個充滿魅力與願景之淡水小鎮,這也將是此次課程之最大收穫與成就。

圖10

綜合學員對於自己生活社區之想像與期待,可望建構淡水鎮之新興願景藍圖

(作者為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在〈一切都從資源調查開始(2)淡水調查與地圖製作〉中有 1 則留言

  1. 謝謝你們的地圖,我是位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其實我們社會課也在製作淡水區的地圖呢~~!多虧有你們我才能完成這份功課。謝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