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族人從發生災變的部落,暫時遷居至平地,即將邁入第11個月。為了讓暫時安置在山下的災民可以有份暫時性安定的工作,以緩和剛下山離開部落擔憂下一步該怎麼辦的災民,政府擬訂了八八零工專案計畫,讓災民與山下的生活步調得到一個暫時性的平衡。
但是「八八零工」這樣的工作機會,究竟是「救濟」,還是「輔導」?不明確的政策方向,在族人未來長期待在山下的生活中又面臨了哪些新的挑戰,以下是安置於屏東榮家魯凱族人以及霧台鄉公所承辦人員民政課課長賴玉梅的採訪整理。
部落工作需求的問題─年長者很難得到工作
目前在屏東災區安置的部落族人,表示有年齡的限制,導致高齡層群的族人只要超過65歲以上就很難得到這份工作機會。
現年69歲安置在屏東榮家的族人盧沙樹路婦女,無奈的說著因為年紀太大,而且不會說國語,面試時也被問到能不能自行騎車從屏東榮加到長治分台的行動困難,所以一直沒有得到工作機會。
而58歲的柯連花也表示,「一直一直面試,可是也沒有工作機會,覺得不公平,也生氣,我們不曉得什麼原因。當初政府說一家至少有一個工作機會,我們家連一個人都沒有,可是有的人家全家都有工作。」
在沒有工作機會的狀況下,世界展望會協助族人在屏東榮家開闢的菜園,是盧沙樹路每天工作的地方。柯連花也說,「還好他們(生活重建中心)給我們工作機會,否則我們不知道怎麼辦?我們到田裡工作就是散散心。」
各部門執行權責的矛盾
但對於此現象,屏東就業服務站以及勞委會也都表示,對於工作年齡是沒有限制。
不過霧台鄉民政課課長賴玉梅表示,礙於65歲就無法申請勞健保的問題。也就使得這樣的勞健保門檻,使得部落裡待在安置中心的中高齡的族人,能夠得到工作的機會顯得更渺茫。
賴課長也表示「八八零工」大部分是原住民行政委員會以及勞委會提供的就業機會,對於65歲勞健保的問題,有些計劃有開放,但有些計畫就有年齡的限制。像是目前到長治分台以及瑪家農場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資源,都是需要能夠搬運重物或承受粗重工作的就業機會。
他也希望勞委會或是原民會可以策劃不同類型的計畫,讓不同年齡層的族人都平均得到工作機會。
另外,她也提到當初的計畫是期望至少一家可以平均分配到一家至少有一個工作機會,但是礙於勞委會的計畫都是透過電腦篩選的原因,電腦篩選得第一順位都是中低收入戶。但是部落裡也有些不是中低收入戶的資格,就連被挑選的機會都沒有,才會造成工作機會分配不均的原因。
而在面對勞委會以及原民會提出部落工作需求的問題時。她也表示跟原民會的溝通部分就比較好調整,但對於勞委會的電腦篩選機制,則尋求不到適當的溝通管道。
族人工作機會的懸殊落差,通常發生的問題不是在鄉公所的面試,而是勞委會工作計劃的審查標準。因此,她也建議,對於不同專案的處裡,在電腦篩選的設計也應該要有所調整。
她也表示,在勞委會計畫政策的觀念,是對弱勢的情況給予較多的機會。所以演變成現在部落裡,雖然不是低收入戶的族人,便形成了一個結構性失業的狀態。
而在行程序層面,鄉公所也只能「照表操課」,也建議決策者應該要去重視這個問題。並表示工作計畫的同質性不要太高,否則每次電腦篩選出來的結果,都會只是同一類型的人。
是「救濟」,還是「輔導」?
八八零工專案的確解決了部落裡部分失業或是弱勢家庭的族人。但就另一方面來看,電腦的篩選機制對部落工作機會公平與否的問題,出現了「當機」的現象。更間接的開始影響了族人對工作態度的選擇立場。
部分族人表示,工作機會雖是可以暫時對於風災發生後的狀況,暫時救急離開家園需要收入的困境。卻也影響族人在面對選擇工作態度的價值觀。
對此現象,賴課長也表示,八八零工專案,對部落族人是「救濟」,還是「輔導」?政策方向需要明確,也希望這樣的工作計畫,可以做跨部會的討論,平衡各項工作類型的機會與窗口。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