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臺東災區盡心盡力的「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

小米,自古即是原住民的主要農作物與食糧,並且具有「生命與文化傳承」的象徵意涵。加上災後的漂流木運用,基金會期望建立部落產業機制。

八八莫拉克風災發生已快一年,看著滿目瘡痍的東台灣、南台灣,想起太麻里的第一道曙光、知本與金崙舒爽人心的溫泉、南迴公路上的壯闊太平洋景緻,這些恐怕要好一段時間才能再現。風災打亂了平靜生活,也讓許多人妻離子散、家園盡失。「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這些時日除了短期家園清理外,亦已開始中長期重建計畫。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致力於促進部落在地就業,透過邀集企業認養的方式來協助完成艱難的重建之路。著重於「發展部落小米文化產業、漂流木創意產業、促進青年返鄉就業、辦理學童課後輔導及其他相關社會福利(服務老弱婦嬬、身殘疾病、醫療照護)…等事工。

創造就業 復振文化

小米,自古即是原住民的主要農作物與食糧,並且具有「生命與文化傳承」的象徵意涵。「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肩負傳承部落文化使命的重任,戳力成為承續祖先命脈的一粒小米,致力於守望部落產業,祈冀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趨勢做整全結合,促進族人的認同,並且成為部落與台灣各界的資源交換平台,共同為台灣打造一個尊重友愛的社會。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藉由小米文化產業得推動,開拓部落當地就業機會以創造「就業部落(社區)化」的環境。因此,整合災區各部落將推動「小米田復育計畫」,並創造就業機會近而復振部落傳統小米文化。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藉由小米文化產�得推動,開拓部落當地就�機會以創造「就�部落(社區)化」的環境。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藉由小米文化產業得推動,開拓部落當地就業機會以創造「就業部落(社區)化」的環境。

漂流之木 促成互助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以「漂流木創意工藝」為主軸,建立「互信、合作、分享」的產銷機制。聯結理念相同的部落、民間團體、企業機構、學校以及個人創作者,共同使用風災後留下的漂流木;從製材、防腐處理、檢驗認證、教育訓練、到木製品的施造與完成、以及上市行銷,都能在「資源分享」的理念裡共生共榮。

同時,也努力維持在上萬噸的八八風災紀念木用罄之際,堅持「不進口不砍伐」的信念,從每年颱風季節森林的賜予中,繼續滋潤著台東漂流木產業的創意。讓更多社區達成自給自足的長遠發展。最後「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將藉由籌辦募款義賣會之方式行銷產業,並且將所得投入部落重建之基金,以達成基金會創造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率目標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以「漂流木創意工藝」為主軸,建立「互信、合作、分享」的產銷機制。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希望以「漂流木創意工藝」為主軸,建立「互信、合作、分享」的產銷機制。

教育 關懷 自我認同

此外,「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亦致力於促進部落青年參與社區教學工作及教育工程;力行「傳統部落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而提出原鄉部落多元教育暨關懷行動計畫;以提供多元學習領域與契機幫助強化原住民族悠遠傳統文化之優勢發展「差異化」的競爭力。因此,努力將部落耆老與青年做聯結,共同為教育做努力,留住當地的人材,期待能讓傳統文化得以經由此聯結做傳承。

同時,基金會也提供弱勢學童夜間課業輔導以減輕家長負擔、培育發展健全人格,奠定學童的教育基礎來協助弱勢家庭提升教育水準,期待透過「陪伴、協助及輔導」的方式給予學童心靈上的輔導及長期陪伴以達身心靈之健全。最終讓部落提升自立營造及資源整合的能力。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力行「傳統部落教育與�校教育結合」而提出原鄉部落多元教育暨關懷行動計畫
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力行「傳統部落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而提出原鄉部落多元教育暨關懷行動計畫。

(本文作者為南島社大「小地方觀察員培訓班」學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