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家中從事農產品加工,專門將芝麻及花生等油料作物加工製成油品,這次花了一點時間,走入農田記錄台灣芝麻的栽種、農人敲麻仔的過程、以及自家製油的過程,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台灣麻油的栽種與製油的過程。
芝麻的栽種
夏季,走在彰化縣和美鎮與伸港鎮一帶,可以發現農田種植著這樣的作物,約一公尺高,開著白色的花朵,沒錯,這就是俗稱「黑金」的台灣芝麻。
近看芝麻植株,你會發現上面長著不少的果莢,果莢裡頭包的是我們熟悉的芝麻。
芝麻是一種很怕水的作物,一有大雨,芝麻植株就很容易生病甚至死亡,而台灣又是一個多雨的國家,所以芝麻很不容易收成,加上種植的面積少,這就是為什麼台灣麻油會如此昂貴的原因。
敲麻仔
經過120天的生長,農人將成熟的芝麻植株收割,平躺或豎立在太陽底下曝曬,大約三天後,芝麻果莢呈現深咖啡色且裂開,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敲麻仔」的工作了。
將收割的芝麻植株放置在陽光底下,隨時要注意天氣,下雨的時候要立刻蓋起來,否則一旦被雨水淋溼,芝麻就有可能會發芽,這對芝麻油的品質會有很大的影響。
經過三到四天的曝曬,芝麻的果莢會呈現深咖啡色,而且裂開,這個時候,就可以準備來「敲麻仔」了!
敲落的芝麻就散落在布的上面,等到量多再將芝麻掃集中,不是一次就可以完全敲完,大概還得敲個兩三次,果莢裡頭的芝麻才會完全掉出來。
散落在地面的芝麻集中後,再用篩子將其他雜質移除,得到粒粒分明的芝麻。
篩選過的芝麻再放置在陽光下曝曬個三、四天,讓芝麻的水分稍微散失,這樣比較容易保存,且不會有發芽的問題產生。最後,農人再將這些芝麻拿給油車間(製油工廠)加工製成香噴噴的台灣芝麻油。 (感謝伸港鄉老人會會長夫人協助拍攝)
“敲麻仔”影片位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GEZyOfehxXs&gl=TW
製作芝麻油
製作芝麻油可以分成五個步驟:
- 將芝麻炒熟。
- 將炒熟的芝麻碾碎。
- 蒸熟,目的是把油分逼出。
- 製模,一塊一塊圓餅狀,稱之為麻粕(花生則稱花生粕)。
- 將麻粕放置在機器上,機器加壓讓油分流出。
製作芝麻油的影片位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jd82FnBmTp0&feature=player_embed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