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安平的城隍廟前有家古早味肉粽,雖然名氣雖然不如蝦捲、蜜餞,卻是許多當地人的最愛,連住在南區的]我,也會偶爾一大早騎車來此享用。
老實說,這家店不好找,我每次都會騎過頭,過了安億橋後,很自然的左轉,然候在古堡街右轉,結果…就是找不到,然後我又沿著原路回去,到平生路左轉,碰到左側巷口有人挖蚵仔,彎進去,就看見這家位於城隍廟廟埕前的肉粽攤。
當然,你也可以從安平路過來,到了劍獅埕的入口停下來,往對面看有個菩薩社區活動中心的牌樓,下面還有安平古蹟-城隍廟跟店家的招牌,或許是因為店家旁有棵大榕樹,老闆說很多遊客可能因此過門不入,跟古早味失之交臂。
星期六早上,我在林默娘公園拍完台灣成功船首航典禮後,就順道來吃早餐。很多外地人總是對台南人為何以肉粽、牛肉湯、肉燥飯當早餐始終感到疑惑,如果他們知道這些食物能提供勞力工作者較多的能量來源,就不會見怪不怪。
南部粽多以桂竹葉或月桃葉放上糯米包入餡料,然後入鍋煮熟,之後再悶個一、兩個小時,就可以準備上桌。至於醬汁,有些店家會買現成的醬油膏,也有人會拿熬製粽子肉類餡料的汁液加工而成,我個人偏愛後者,這類醬汁總能和肉粽搭配得天衣無縫,可說是某種程度的「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剝開粽子,瘦肉雖多卻不柴,裡面還有一朵香菇,紅色是辣椒醬,當然你也可以淋上蒜蓉。
吃粽子,非得來碗味增湯,熱呼呼的湯裡,一定有油條,而蔥花、小魚乾、豆腐塊則在其中不停地翻滾。
吃完粽子之後,我在店旁遇見老老闆娘,紅色上衣加上領巾,很有元氣。我一時興起就打開話匣子跟她聊了起來,她說他從從二十四歲開始賣粽子,到現在已經七十二歲,身子骨依舊硬朗的她特別提到曾經有香港客人吃完之後,念念不忘的經過;她還說以前每天都要準備五、六斗米,現在能賣個兩、三斗就算不錯,過年過節的銷量還算不錯。
之所以會賣粽子,老闆表示,那是因為安平有很多漁民,一大早就要出海捕魚,肉粽自然成為不錯的選擇,不過在賣肉粽之前,她的媽媽也賣過冷飲、米糕粥,一晃眼,將近五十年。
離開時,剛好遇見老老闆娘的前任屋主來訪,她們在我的要求之下留下這張難得的合照,大家相見歡,笑的好開心!
晾乾的綁粽繩
洗好的桂竹葉
許多好吃的食物總隱藏在街頭巷尾,好奇有時候會讓你發現新天地 :)
@ 綺 歡迎轉载,但是請註明攝影者與出處,謝謝!
我知道它!!!!!
超好吃的!!!!而且我那時買一顆才25元!!
不知道有沒有變貴….
剛好我的報告要介紹
照覑可以借我轉載嗎?
文章被轉貼好高興:)
哈,我最喜歡南部粽了,這篇推薦到好生活報上囉,網址如下: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01211/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