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的兩岸─ 一壺熱咖啡(三)

你不曾這麼頻繁地遇見這些老歌手:潘越雲、羅大佑、張艾嘉、齊秦……你想像著爸爸媽媽的年代,再細想這個時代。突然覺得中國旅行之所以迷人,就是在不厭其煩地磨擦裡,驗證了自己所在的光度。

編按:本文作者為小地方長期寫手,在東部關注地方議題。本文為作者在中國的小地方旅行系列文章,從台灣七年級生的角度寫下兩地人情、地方感的差異。系列文章陸續刊登,本文為此系列末。閱讀其他系列文章請見文末附錄。

─────────────────────────────────────────

那是一種非常奇怪又有趣的場景,雨停了,陽光偷偷跑出來,從落地玻璃窗闖了進來,照在我們的身體上臉上,關老師叫關燕儀,席間我們幾個人連番點了歌,一曲〈偶然〉悠悠地唱,有人高聲爭論著國族認同的課題、有人在藤椅上伸懶腰。我抱著抱枕,覺得這是珍貴的一刻。

熱咖啡是老梅請的,但老梅顧不上喝咖啡,咖啡偷偷地涼了。

無所謂了,誰在乎呢?陽光滿溢一刻,一幫人嘩啦一散,跑到庭院的露天咖啡座,又叫了一壺熱咖啡。關老師也換到外邊的高腳凳上,在流動的空氣裡唱著那些蒼老歌語,流水靜靜流。

05
院落的陽光

06
歌者與聽者

爭論會遠去,而歌會留下來。

這間咖啡館其實是關老師自己開的,店裡有賣她自己錄製的碟,結帳以前,四個成都人各拿了幾張關老師的唱片,小瑋挑了一張《莞爾集》,大多是台灣老歌翻唱,我嚷著要創作專輯,關老師難為情地笑著:「年底就會出來了吧!」

07
陽傘撐開,抬眼可以見藍天

離開前,我打趣拍著老梅的肩:「欸~~~你說的地方,我們哪敢不來?品質保證嘛!」老梅暱眼瞧我,很不屑地用手拍著我剛剛摸過的衣袖,一臉嫌惡,看我如預期中的杏眼圓睜,一桌見了都哈哈大笑。成都老爹從桌上拾起新買的藏帽,笑著跟我們說:「今天很高興認識你們。」我撞了撞小伙子的肩:「爬哈巴雪山順利啊!」

老梅又領著一幫人走了,我和小瑋在束河古鎮滿溢陽光的石板路上散步,看綠草在水裡招搖,來來往往的遊人們忙不迭拍照,樹影落下,細細的水聲真好聽。


青水渠石板路

09
束河古鎮

【後記】

不多久小瑋回台灣,我則留在束河朋友的客棧裡幫忙。前陣子和小瑋通email,我們談起了束河酒吧或咖啡館裡流浪歌手的選歌,其中有半數都是台灣民歌(民謠),我說我時常在午後或是夜間的青石板路上,聽著這些隨機的、古早的校園民歌(民謠)走路,你很清楚自己在雲南,卻明明白白地感覺到台灣的力道,不深不淺地刻劃入自己的身體,在腦袋裡蠻攪。

你不曾這麼頻繁地遇見這些老歌手:潘越雲、羅大佑、張艾嘉、齊秦……你想像著爸爸媽媽的年代,再細想這個時代。信中小瑋說了一段話:

回台灣最常聽的就是關老師的《莞爾集》,昨晚朋友跟我聊起了九○年代──我們的青春期與童年,不知覺也泛黃了。在雲南旅行的時候,常會有一種錯覺,覺得是什麼樣的心情,讓這些在台灣已經沉積在歷史表層的情感,在麗江在大理在許多我們行經的角落、或酒吧或是與哪個陌生人攀談起來時,有了被唱起的意義。

兩岸民歌的流行即使是有時代政治性的操作,但是我們無可否認它之於同時代人們的意義與情感。如果音樂是音樂,生命是生命,我們可以知道政治的意圖,不做無知的盲從;如果我的音樂與他的音樂,我的生命與他的生命,因為生命經驗的緣故,而沉默而熱烈,也許這就是老翟(註:見〈湖畔唱國歌〉一文)說的,沉默的大多數,真正、真正的意義。

我讀的時候,突然覺得中國旅行之所以迷人,就是在不厭其煩地磨擦裡,驗證了自己所在的光度。(系列結束)

系列閱讀:

七年級的兩岸─ 一壺熱咖啡(一)

七年級的兩岸─一壺熱咖啡(二)

七年級的兩岸系列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在〈七年級的兩岸─ 一壺熱咖啡(三)〉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