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溪青梅大歉收,農民血本無歸

花蓮縣卓溪鄉72.71公頃的青梅嚴重歉收,預估產量只有去年的1成,創下近30年來最低記錄。依照農委會的認定,果樹只有在收成前夕受災才能申請救助;但像梅子這種在開花期遭受天災,導致無法授粉、結實,卻無法申報災損….

受到冬季忽冷忽熱、以及去年11月底米塔颱風的影響,花蓮縣卓溪鄉72.71公頃的青梅嚴重歉收,預估產量僅約50公噸,只有去年的1成,創下近30年來最低記錄,花蓮縣瑞穗鄉的青梅也減產5成以上,農民血本無歸,無語問蒼天。

20080330--1
青梅已進入產季,原該綴滿果實的枝條上卻只有一顆青梅孤伶伶懸著。

花蓮縣是國產青梅的主要產地之一,3月份即進入產季,是最早上市的青梅,碩大優質的頂級手採青梅市價可達一台斤35元以上,竿採(以竹竿敲打採收)後經過分級的上等青梅批發價一台斤15元,每年為山區農民帶來不少收益。

然而這個冬季氣候異常,梅花盛開的12月和1月份天氣忽冷忽熱,導致花期大亂,梅樹分批開花、分批結實,同一棵梅樹上,同時綴著花、果,使得梅農不知如何採收,竿採怕敲壞了花、手採又不敷成本。

南花蓮的梅樹除了受到冬季天候不穩的影響,更在開花初期就慘遭秋颱摧殘,玉溪地區梅李產銷第四班班長李宗信說,去年11月底,花苞才剛成形,就遇到米塔颱風,掃光了所有的花苞、也損傷了枝條,梅樹根本來不及開花授粉,「沒受孕的樹長不出果子啊!」

20080330--2
玉溪梅李產銷第四班班長李宗信拉著梅枝說,「往年收成好時,結實累累的枝條會垂到這麼低」,但現在枝條上卻空盪盪的。

卓溪鄉中平部落的梅農金阿榮種植一甲地的青梅,去年的收成有4,000多公斤,結滿青梅的枝條沉甸甸地垂墜到地;但現在走進梅園,原該結實累累的枝條上只有零星一兩顆青梅孤伶伶懸著,一棵樹採不到50顆青梅。

金阿榮說,種青梅將近30年,今年是最淒慘的,光是兩次施肥就花了36,000元,卻只有四、五百公斤的收成,估計最多只能賣到30,000元,「連肥料錢都不夠付啦!」

農糧署東區分署長曹紹徽3月10日南下視察玉溪地區農業,特別關注青梅嚴重減產的情形,前往卓溪鄉梅李產銷班慰問梅農,表示會與農友和農會共同努力,為卓溪青梅產業打拼。

李宗信向曹紹徽訴苦說,這兩年班員們投入很多人力修剪枝條,讓梅樹矮化,並施用有機肥,希望提升青梅品質,沒想到老天爺不幫忙,梅農投注比往年更多的人力與生產資材,產量反而銳減,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玉溪地區農會總幹事龔文俊指出,依照農委會的災損認定,果樹只有在收成前夕受災、落果嚴重才能申請救助;但像梅子這種全年生果樹,明明在開花期遭受天災,導致無法授粉、結實,卻無法申報災損救助,非常不合理,農委會應該認真檢討災損認定標準,以免農友繼續受害。

對於這麼奇怪的災損救助標準,南花蓮有農友是這麼形容的:就好像健保只補助落胎的,卻不補助少女時代被強暴而致不孕的不幸婦女。

面對嚴重歉收的局面,曹紹徽表示,只希望今年因為青梅產量少,價格能夠上揚,減輕梅農的損失;她也指出,未來行銷青梅的方向是品牌行銷,要做到讓國人都知道「花蓮的梅子就是好梅子」的口碑。

龔文俊則希望農糧署伸出援手,今年卓溪青梅產量創下有史以來最低紀錄,梅農投入的心血與成本無法回收,盼相關單位給予協助。龔文俊說,產量減少或許會讓青梅價格稍微上揚,但近幾年政府鼓勵粗放梅園轉作,等於是不鼓勵青梅增產、又受到中國進口青梅的影響,台灣青梅的價格一路下滑,青梅產業局勢不利。

今年這些逃過風災和天候影響的青梅因「競爭對手」遽減,倖存的梅子滋養得更好,量少質精,龔文俊表示,農會將和往年一樣輔導青梅加工、協助農友做品牌行銷,打開卓溪青梅的知名度;而許多梅園位於深山地區,運輸成本高昂,將研議辦法輔導梅農轉作,但近郊緩坡產區的梅園仍具有相當的市場競爭力,也將輔導梅農加強田間管理、並儘力爭取資材補助,期使卓溪青梅產業更上一層樓。

在〈卓溪青梅大歉收,農民血本無歸〉中有 7 則留言

  1. 均蘭:
    據我所知,花蓮這邊的梅子欠收,但是南投信義鄉這篇的梅子好像算正常的樣子,因為我看到「原促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正在辦採梅子的活動,把他們的網址留在這裡,也許你可以上去看看。
    http://atipc.homelinux.org/。

    如果南投的梅子是正常的,那麼今年花蓮的農友就真的虧損大了,真是傷腦筋。

  2. 希望轉載這篇文章到合樸網站,如何取得原作者同意?

  3. Liang:
    謝謝你的關心,只是沒有開花也就沒有果子可以採,所以消費者就不容易幫上忙了。尤其如果說全國的梅子都是這樣,或許將來會反映在市場的梅子末端價,但是其他地區的梅子如果沒有這個問題,市場的價格也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那真的就是花蓮的農民承擔所有的天災耗損。

    但是有一種可能性,如果有人(例如地方政府或農民團體,甚至是消費者團體)願意用超高的價格去收購這些梅子,然後做成加工品,加工品的利潤比較好,所以有條件支付比行情價更好的條件,然後再請消費者特別去支持這樣的當地產物,我想這樣是可以盡力的地方。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也會再請教作者之後,把意見再和大家分享!

  4. 沒想到氣候影響這麼大,看了文章才瞭解天氣暖化會讓梅子不能開花,也就不能結果,一方面感謝作者寫出來,另方面看了也覺得很辛酸,不知道農民要怎麼辦才好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