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堀,這個地方

雙連堀,雖然在旗美九鄉鎮快兩年,但是直到甲仙農業班開課後,有幾位來自雙連堀的學員之後,才第一次聽到這個地方。這個地名感覺到非常的有江湖味,好像在某一個山寨裡,一群馬賊聚集…

雙連堀,雖然在旗美九鄉鎮地區快兩年,但是是一直到甲仙農業班開課後,有幾位來自雙連堀的學員之後,才第一次聽到這個地方。這個地名在我聽來,就感覺到非常的有江湖味,好像在某一個山寨裡,一群馬賊聚集在那兒活動的意象,大概是被金庸的小說給影響到吧!結果在網路上搜尋一下這個名字,幾乎查不到關於這裡的歷史、背景等等。有的幾乎都是「錫安山」的歷史:

錫安山原名雙連堀,位於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是一塊三不管地帶 的公有山坡地。一九六三年,洪以利亞(洪三期)、張約翰(張國勝)、朱約拿(朱棣華)等人離開台南聚會所,來到此地墾荒牧放。六五年 底,洪以利亞在台北遇見江端儀,並歸信新約教會,爾後就請新約教會 的「聖徒」們上山,協助開發經營。數十人披荊斬棘,投入上億元的奉獻,到了七九年,農、林、漁、牧均蔚然可觀,終於使大片荒野變成了 「伊甸園」。

直到翻閱甲仙地方文史工作者游永福先生,花了數年時間做的地方調查著作《甲仙文史記事—為式的平埔文化開出一條活路》後,才對這個地方有比較粗略的瞭解。

錫安山整座山及其後側的山區皆屬「雙連堀」的範圍,雙連堀得其名的雙連水堀是在後側山區;後側山區另有前堀(單堀)與後堀(單堀)兩個水堀,錫安山之錫安天池處亦有一堀水堀。這些水堀,早期都是在此存活的野牛泡浴消暑的好所在。為何野牛會在此存活呢?日治中期起,雙連堀地區也是製腦地,樟樹及熬腦用材砍伐後會有過火燒山之劫,所以其後林木無多,唯菅草生長茂盛,有了菅草與水堀乃吸引了野牛來此生活傳衍。(頁161~162)

不過現在雙連堀也不再是屬於甲仙鄉,行政劃分上是屬於那瑪夏鄉的尼沙魯(原稱三民鄉民族村)。而我們現在拜訪的雙連堀,應該就是屬於錫安山的後側山區那一片,尚未進入那瑪夏鄉尼沙魯聚落聚集區,而是在進入尼沙魯之前的右側山上。一路綿延,從這座山到那座山,從山坡到山頂,每戶之間的距離可遠的哩!

從雙連堀山上遠眺尼沙魯村
從雙連堀遠眺尼沙魯村

而經過一些訪問瞭解之後,也知道在這片山裡討生活的大多是漢人移民,多數是從嘉義山區(竹崎、梅山、番路、大埔等地)搬遷而來。雖然在地理知識上,嘉義跟高雄之間還隔了台南縣這個行政區,不過那瑪夏鄉可是緊鄰著嘉義呢!討山過生活的人從一片山區,翻山越嶺到另一片山區討生活的故事,就這樣換個地方繼續上演。

雙連堀山區二十多戶交通道路上不甚便利
雙連堀山區二十多戶,交通道路不甚便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