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再起
行政院於民國80年1月1日「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中確立「新設科學工業園區」的構想,並於82年7月1日第2,388次院會通過之「振興經濟方案」,提出「增設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此時新市鄉親們不辭辛苦的北上爭取。
豐華鄉親回憶的說:當年,我們庄仔內很多人跟著縣長(陳唐山)透早就坐遊覽車去台北相挺舉牌、爭取,晚晚才回到家,不只去一次……。總是盼望南部科學園區設在我們這裡,有發展土地才會漲價、值錢,子孫可以甲(上班)這工作,不要像我們一輩子拿鋤頭,唉!做農辛苦。
終於定案;國科會於84年2月奉行政院決議設置「南部科學工業園區」並於84年5月核定籌設計畫,正式啟動南風再起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總面積1,038公頃的南部科學園區落定於新市鄉道爺農場,範圍涵蓋新市、善化及安定三鄉鎮之間,但大部分土地是位在現今豐華村(看西)範圍內。
●因家族分家被拆掉另一半的漂亮民宅
繁華過往
看西以西是台江大海,古時稱「新港」,係台江內海的港口。看西有個地方就是堤塘港,現在南科的所在地是以堤塘港為主。堤塘港東邊是屬新港社,堤塘港西邊屬新港西,根據南科考古隊長朱博士表示很有可能最多人居住的部落,就是在新港社內,所謂的新港社內,包括了新港、新河、番仔寮及咱們附近的這些庄頭,通通都是屬新港社的範圍社,新港社雖然含括的範圍相當大,但是,主要的部落,仍然是現在的新港社。
荷蘭人統治台灣之時,台江內海因航行之便,傳教士即在新港西設立台灣第1座的基督教堂,向當時的平埔族傳教。當時的教堂便是荷蘭人統治平埔族的行政中心,也是荷蘭人教平埔族讀書的學校,並將西拉雅語拼成羅馬字,成為新港文,新港文成為台灣最早的文字。後因平埔族漢化,說漢語用漢文,通行二百年的新港文書而告消失。現今一張用新港文書所寫的蕃仔契市值超過50萬元以上。
但道光三年(1823年)天災來了!暴風雨帶來大量雨水,由新化丘陵所沖出的泥沙堆積於台江東岸,阻礙新港溪入海口,原來可泊船商船千艘的臺江內海,水涸沙高變為陸埔。接著瘟疫來了,天災及人禍的雙重蔓延下新港社不得不走入敗庄、散庄、走入歷史。
前世今生
踏上300年前郁永和自府城到北投採礦所走的山透府古官道,從台南市出發到永康三坎店之後便沿著鹽水溪堤岸走,然後過鹽水溪便橋到大洲,再接上現在的134縣道進入看西(豐華)。打鐵店、木柵港這些300年前的舊城市已不復見,只見一棟棟密不通風的高科技廠房,以及現在稱為豐華(看西)的小聚落。
豐華村在荷據時期到清朝這段時期稱新港西,到清代末期才叫做港西,後來又改叫看西,直到光復才改做豐華至今。地方父母官新市鄉長最常掛在嘴邊說的:很多學者都說一句話:「要看台灣的歷史,要看台灣的發展史,一定要從新港社、新港西來說起」,足見這個地方重要的發展過往。
歷史證物
位在178縣道路旁的福安宮是豐華村重要的信仰中心。現任村長陳樹傳當年任福安宮主任委員之時,在福安宮的倉庫清理雜物無意中清理出一個木刻的符印。文史工作者出身的鄭枝楠鄉長在一場社區說故事的場合表示說:雖然這木刻的符印字都快要不見,但是,從拓印中可以看出「湄州祖廟」字樣以及媽祖身旁的順風耳、千里眼、新港西的住址,所以說這是一張平安符的符印。
印證在當年那個年代,新港西的人也就是拜媽祖,應該是走水路,坐船過去大陸湄洲進香,然後再拿這張平安符來。平安符就是過去有去進香過後,咱們漢人每戶都會辦香案來接神,然後會印一張符仔放在他的桌上,意思是讓他貼平安……。依照我看起來,應該說是在康熙年間(1704年),用最簡單的計算方法來計算,這塊板子應該也有300年左右,是咱們廟方這邊拿出的,這就是看西歷史價值最好的證明……。
●豐華村多位居民一路參與南科考古隊的工作,他們說:反正都是拿鋤頭,做這個卡「勤可」(輕鬆)
樹谷園區
一場用土地的死刑換來的「經濟」發展!頂著「高科技低污染」的美麗光環,開發總面積達247公頃,預計進駐面板、光電材料及元件等產業,預料可創造1萬個就業機會,營運後年產值將逾新台幣3000億元的樹谷園區就緊鄰豐華村。當初某知名企業在未通過環評之時便已偷跑蓋起廠房,最後在公部門的協助下,整個樹谷園區最後以「有條件的通過環評」而結束這一場開發與環評之間的詭譎競賽。
根據新聞報導: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時,要求台南縣政府需承諾樹谷園區用水不得影響農民用水權益;空污物未達承諾抵減值時,應採減產等措施因應等條件後,才決議「有條件通過」樹谷園區開發環評案。蘇煥智縣長也承諾說,未來樹谷園區投產後增加的空污量,不會使空氣品質更加惡化;另外將增設安順寮淨水廠處理廢水;樹谷園區的防洪設施估算可耐受一百年頻率洪水…。
環評似乎是一件很專業的學問。坦白講,我不熟悉所謂的環評是什麼作業!也不懂當初是在那些條件下通過的環評。但是,翻開長達1600頁厚厚的南科液晶電視及產業支援工業區-樹谷園區開發變更案環境影響說明書第23附錄,白紙黑字清清楚楚的寫著企業界因開發需對環境有所回饋,而這些回饋作法洋洋灑灑的寫了16頁。在這16頁裏我看到一個懂又不懂的數字:6年內需提出10.3億的回饋經費。10.3億耶,但誰能知道10.3億回饋經費是如何使用?這10.3億似乎像是科學園區所排放的廢水一般,看似透明卻「深」不可知……。
家鄉故鄉
我問了在地人怎麼介紹你家住在哪裡?現在大家普遍都會說:在南科×公司幾廠旁,那過去南科還沒設立之前呢?就說新市或是某某的隔壁庄等等。面對南科這一個「猛獸」,南科現今已經變成故鄉、家鄉的「固定」說法了!
從小至今一直住在新市從事生態保育的朋友憂心的說:我都快被迫離開故鄉-新市。為什麼?自從南科設立之後,新市已經變的讓我越來越不認識他。過去南科那一大片土地原是台糖所種植的甘蔗園,經過這裡可以欣賞到非常漂亮的綠色農田地景,蔗園裡有很多的竹雞,而且這一大片蔗園也是挹注地下水的最好補給。
新市過去主要依靠農業的生活模式,一到晚上會變的相當安靜,即使是市區內商店也早早打烊。南科來了之後改變相當大,新市市區突然變成一個聯合國,走在馬路上會聽到日文、英文之外,還有聽不懂的外國語,滿街都是外來商人為迎合南科人開設的餐廳。園區內的連外道路,夜晚比白天還亮,農田的農作物在夜間仍無法得到休息,長期失眠的農作物長不好、快瘋掉,當然間接影響到農民的收益。豐華村長說:你現在看到路燈已經關掉很多了,以前更誇張。這一切的一切突然讓我這個外地人心裡一直出現:南科、我家、我家在南科旁、我家旁邊有南科……。
10年之後
南科開發至今已10年,累計220家廠商進駐,就業人數從90年9489人至97年已成長逾5萬4千人,營業額高達5,588億元。豐華鄉親認真的說:豐華因地勢低,每每遇到颱風天或豪大雨就是豐華村民也和水搏鬥、拼生死的日子。過去淹水的問題一直不斷的重複發生,只能祈求老天幫幫忙,免於水患之災難。自從台南科學園區進駐之後建抽水站、水溝變大,過去一年淹4次的水患之苦這10年來已經獲得解決了。
以前水患是偶而才來的災難,現在生活的災難卻是每天都來、無所不在。每天大量到南科工作的人潮、車潮帶來的空氣污染、庄外的連外道路快速走動的車輛、違規停車的車輛、寧靜的村莊生活完完全全被打亂、打掉。村長說:車輛亂停是居民一直反映的老問題,廠商說有給包商停車位,包商說沒有,繞了一大圈原來是廠商只提供個位數的停車位,然包商的工人當然也是不可能有個位數的工人在此進行工作,可想而知停車位當然是不足。停車位不足當然是路邊或是民宅空地暫停,居民出入就產生種種的不方便……。這應該是當初開發南科美夢沒提到的「小」問題吧。
再者,偌大的園區提供或保障有在地人的工作名額嗎?園區內的廠商說:有。村長找到負責應徵工作公司(派遣公司),公司說基本條件要會英文、年齡限制……,繞了一大圈之後,還真是「莊孝為」,這裡居民過去一直是拿鋤頭的,英文是啥我聽瞴?
對於「南科」在地人很清楚的指出那一棟是南科第一棟完成的建築物、那一家是台積電、奇美……等,彷彿南科是他們家的廚房再熟悉不過了。但是他們卻很少機會真正進入到廠區,進入所謂的廠區也可能是外面環境打掃的清潔工或是還沒有蓋廠房的考古搶救現場。
夢醒時分
每天從永康走134縣道到南科、或是從港口走178縣道經過豐華村的南科新貴們,似乎不曾留意過這一個小聚落!在村長家,村長太太一邊撥著隔天要賣的蝦仁殼說一邊跟我聊著,隨口而出的一句話讓我震驚:就讓這些大老闆「賺到死」;這或許是一場小蝦米無法對抗大鯨魚的無奈,「賺到死」或許真的是發自內心深層的控訴吧!看西(豐華)這個小村莊過去是因瘟疫、傳染病而落沒,在面對敗庄到底是命運使然還是宿命呢?緊鄰高科技工業園區是否能擺脫敗庄的魔咒?
當初在地鄉親「摁望」(期望)南部科學園區設立之後所帶動的土地增值、地方發展、子孫有頭路甲,這個夢想不知實現了多少?一如這場南科之夢既昏沈又清醒。唯一清醒的是:顧生活還是得靠自己啦!
新市鄉鄉親們在面對南科設立10年之後的這一場南科之夢,是好夢一場?還是惡夢呢?南科之夢該醒嗎?但夢醒又能如何!
你好!!!你的文章借我轉載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