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中上?令人驚豔的排灣族素人雕刻家

上週,與學校的母語老師到部落中,拜訪一位擅長雕刻的老人家。他的雕刻工作室離學校後門才三十公尺,很近。程中上VuVu(排灣族語「長輩」之意)居住於屏東縣春日鄉士文部落,年紀將近八十歲,但身體還是很健康硬朗。

上週,與學校的母語老師到部落中,拜訪一位擅長雕刻的老人家。他的雕刻工作室離學校後門才三十公尺,很近。程中上VuVu(排灣族語「長輩」之意)居住於屏東縣春日鄉士文部落,年紀將近八十歲,但身體還是很健康硬朗。

carving1-500.jpg

找他是因為要設計一系列新課程,讓排灣族小朋友更了解族內的歷史、藝術與文化。還記得兩個月前,初見作品,驚為天人。雖然量不算多,但富有民族特色且充滿巧思。可惜程VuVu不會說國語,沒能了解更多背景。這次邀母語老師一同前往,除了協助翻譯之外,也希望透過母語課程的合作,讓鄉土課程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計畫更為完整。

carving2.jpg

程VuVu的工作室與自宅相鄰,房子外側搭起鐵皮屋就是簡易的展覽室以及工具間。平常鐵門拉下,並不對外開放,除非事先預約,或部落有重要慶典,才配合開放。

carving3.jpg

大型立體作品均置於地上,長形木板浮雕掛在牆上或斜倚著牆面,至於小型的就放在架子上(這……應該是超商的展示架吧!)

carving4.jpg

在部落待了幾年,看過一些年紀較長的排灣族素人雕刻家作品,這類傳統生活的回顧算是常見的基本款。內容刻畫著挑重、搗米(小米或麻糬)、喝連杯酒、用自製煙斗抽菸的情形,懷舊意味濃厚。這類動作在現今已不多見,頂多在祭典中重現。

carving5.jpg

他還展示他所雕刻的排灣族佩刀,刀柄與刀鞘均有著傳統圖騰。佩刀可是勇士的必備單品,代表男人,是宇宙的柺杖,權力的象徵(註一)。在重大節慶祭祀時,佩掛以彰顯家世及個人身分地位;平時安置於家中顯眼之處,除驅魔避邪外,也有招家業興旺、仕途平順之意(註二)。

carving6.jpg

VuVu的作品中比較特別的是動物類造型,充滿野性及逗趣。他並不用常見的削去法,將一整段原木雕刻成動物。而是細心觀察,順著木頭的特性加以聯想。這枝是腳,那兒是頭,凸瘤是耳。保留絕大部份,去除多餘的枝枝節節,順應自然,所以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

carving7.jpg

動物類造型中,他又偏愛親子主題。好幾件作品不是大的抱小的,就是背上趴著小孩,令人感到溫情洋溢。或許是他子孫成群的緣故,不禁投射了自己。

carving8.jpg

「你知道嗎?我好感動喔!怎麼有這麼奇妙的構想!好像上帝經由他的手展現了獨特的才華。」母語老師一邊細看作品,一邊稱讚連連。「我現在心臟撲通撲通地跳,心情激動,看著作品,好像更接近祖先一步。去年參加尋根活動時,也有類似的感覺。在山上舊部落的石板屋遺跡中,聽著長老講解以前的生活,才真正了解我們的過去,也更確信了身為族語老師的責任。」

「VuVu,Masalu!(排灣族語「謝謝」之意)再見!」揮別後,我與母語老師又討論了新課程細節。很高興母語老師喜歡這些作品,程VuVu確實是一塊寶,而且是不輸給洪通與林淵的素人藝術家。應該趁著他凋零之前,經由他的創作與口述,傳承族內的藝術與文化。也希冀六年級畢業生不負期望,透過新課程有更深的體會啊!

註一: 引用自「排灣族頭目配刀

註二: 引用自「排灣族禮刀─躍

土壤長出的智慧─部落飲食工藝

這個理想的夜晚,關於部落也關於都市。尋常滋味在甜芋頭與軟地瓜裡溢散。月桃葉栗粽與落神花蜜餞佐以樹豆豆漿和小米酒讓味蕾全開。大海漂來的新木舊木轉手之間成為用心又堅固的居家承載。一針一線….

這個理想的夜晚,關於部落也關於都市。尋常滋味在甜芋頭與軟地瓜裡溢散。

月桃葉栗粽與落神花蜜餞佐以樹豆豆漿和小米酒讓味蕾全開。

大海漂來的新木舊木轉手之間成為用心又堅固的居家承載。

一勾一針一線一縫化作婦女聚會交談的另類勞作空間。

故事的開始是一所浮在太平洋邊的新興國小。學生人數僅有九十三人。部落與國小的關係就像一個大家庭,而校長就像建起每位部落小孩與學校間的橋樑機制般,照護著部落教育也關心孩子背後的每一個家庭。

原住民部落夥伴同樣生長在這塊土地上,但卻未必得到相應的機會或資源,偏遠地區的經濟支持與機會提供往往僧多粥少,努力作業所得也僅提供溫飽,狀況差的也有難以支持小朋友受教的窘境。社會的社經狀況變遷與漢化的快速,使得原住民部落的社會關係、部落景觀與過去已大相逕庭。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循環不息,對土地與生物的尊敬轉化為落實居家飲食或工藝。鄭

校長說部落或半大多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從「掌」生活,平凡無奇的地瓜與竽頭是自家菜園隨手可得的食材,食材的質量與部落生活意義更勝於盤飾亮麗端坐於有機飲食餐廳;樹豆磨漿下肚有一股淡淡的土地甘甜滑過喉頭篩落腸胃;原生月桃葉與栗粽搭配交互作用出鄭校長所講解的食物相生相輔微妙作用。部落餐的品嘗僅是管窺部落智慧的一條路徑,更多更多部落的智慧與生活就如陽光、空氣、水般自然而本有地存在於土地與住民間。

image001
風味排灣族部落餐。月桃葉包裹栗粽與地瓜、芋頭。

image003
樹豆與落神花蜜餞。

image005
大快朵頤中

部落內的經濟來源往往是衝擊部落小孩們上學受教或者學習物資的第一主因,加以家庭內苦撐的父母們,自給自足理想與現今資本社會的衝突,急速地削去傳統、削去文化、削去歌舞、削去藝術…..,削去的危機時時存在。部落夥伴空有一身與自然相遇的創作或手工,難以在資訊爆炸社會中引人注目,也讓取得部落經濟平衡、傳承部落藝術工藝創作的天秤左右晃蕩。

所幸透過有心人士的資源贊助與鄭漢文校長帶頭發動台東縣新興國小「原愛布工坊」與「原愛木工坊」。透過編織,女性跳脫出關在自家操持家務開始三五成群,或聚集或討論,以身體的勞動與指間靈活的勾邊拉縫生產出一件又一件傳達部落精神的編織品。

老嫗編織以刺激手指末梢神經、活化腦筋靈動,失智與痴呆病症就此逐漸遠離,婦女編織以維持家計、以透過「完成」成就自我,這是一個動態的時空間情感癒療與繼續下去的過程。每一件編織品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絕無僅有,沒有一位部落夥伴可以複製相同的故事與情感與手織進入其中,所以每個織品背後刻畫的夥伴姓名與圖騰都擁有著不同的祝福意涵與心意。部落不是大量圖騰製造工廠,有的僅是限量產的璞拙手工。

「原愛木工坊」又是另一段萬物皆可雕故事。部落男性擅長手作木工,技藝與精神的結合彌足可貴,撿拾木料與木料木種大才小用或小材大用的選擇,往往可以從作品中一窺其中的妙趣。頂級價高的木料未必是合適作為居家用品,而普遍經濟的木料往往卻又在居家家具承載中擔任不可或缺的支腳座稱或填充家具接縫。「沒有無用的材料,只有找到合適材料的位置,然後讓材料發光發熱。」這大概就是鄭校長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諦所在。

image007
木桌木椅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木工製作的撿拾、蔭乾、磨製、材切與設計…等層層關卡,過程與經濟獲利往往不成比例;我們或許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家具連鎖店買到類似相貌、形狀或材質的進口商品,「天生我材」的智慧卻在此薄弱許多,木料的再生循環與部落工藝傳遞就像光束般串聯起上一代與下一代、部落與非部落的分享。

台東縣新興國小「原愛布工坊」與「原愛木工坊」網站

http://team07.beisung.com.tw/oscDemo/

即日起至6/29於南村落(北市大安區師大路80巷10號)展售「原愛布工坊」與「原愛木工坊」作品。(02-83692963)

流經[喜樂發發吾]社區的二峰圳

進入了喜樂發發吾的社區裡,流水聲緩緩的流過身邊,走到社區居民自己所蓋的涼亭上,看那流出的清澈流水,一定能讓妳的心情舒暢,細問居民這令人驚喜的水道叫什麼名字,原來是二峰圳。

「喜樂發發吾」社區位置處於來義鄉丹林村,東鄰義林村,西接古樓村,南畔林邊溪與丹林社區相望,北與泰武鄉為界,「喜樂發發吾」是復興社區的母語地名,此處居住的居民皆為排灣族,總共計有72戶,社區早期在民國八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成立復興社區發展協會,後來在民國九十年九月十日才改為喜樂發發吾社區發展協會。經相關單位的配合及社區熱心志工的努力下,逐漸蛻變為一個具有強烈原住民風格特色的社區。

入口意象
喜樂發發吾社區的入口意象。

進入了喜樂發發吾的社區裡,不一會兒,一道流水聲緩緩的流過妳的身邊,走到社區居民自己所蓋的涼亭上,去看那從拱形出水口所流出的清澈流水,一定能讓妳的心情舒暢,細問居民這令人驚喜的水道叫什麼名字,原來是二峰圳。

PICT7876
流進喜樂發發吾社區清澈的二峰圳地下水。

在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在潮州一處名為萬隆農場的地方,是一處廣達3000公頃的礫石荒蕪的平原,後來經由附近的居民一點一滴的開發,已經有1000多公頃的面積可以使用,但此處在豐水時期只能利用極少的面積能種植水稻、甘蔗、蕃薯、陸稻、木藍等乾旱作物,枯水時期就大量缺水,使這裡無農作物能夠生產,且林邊溪洪水氾濫的時候,會造成下游潮州、萬巒一帶的水災,致使村落以及耕地遭受破壞。

當時的台灣總督府為了防止洪水的破壞,擬定大石堤工程來阻止洪水的氾濫,所以萬隆農場就因其受惠,此處也因為土質的改良成功,使得達耕作面積2400餘公頃,於是台糖株式會社就想利用這塊土地以輪作的方式來開發,每年以680公頃種植甘蔗、970公頃種植後期水稻、260~490公頃種植雜作,因為有土地而無灌溉水的進供應,於是就興建了水利工程。


此水利工程即為二峰圳,二峰圳建立於1912年日本治台時,當時國際糖價價錢高、利潤高,日本殖民政府打算大面積種植甘蔗,便利用林邊溪河床,在往河床下三十公尺處,埋設一百八十間的混凝土製地下堰堤,以收集地下伏流水,成為灌溉二千甲台糖蔗田的集水廊道,到現在已將近八十八年,每天仍然能夠有十萬噸的取水,而且對於河川生態完全沒有影響。

集水廊道運用的就是地下伏流水儲存與利用的概念,這一種水源取得方式,與大型水壩的水源開發思考實在大不同!

二峰圳林邊溪1
枯水期的林邊溪底下卻蘊含了豐富的地下水源。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