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sixteen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204091.cloudwaysapps.com/trdgcdbcqr/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南投縣 – 第 2 頁 – 小地方新聞網

告別中興新村─歷史反省的消失

政府政策真的像牆頭草,風吹四處倒,永遠不懂不分顏色的接力永續。中興新村再度淪陷,只是這個瘋狂興建工業區的政府,繼北中南科,外加重工、環污、傳播等等名目之後,再一個工業區計畫。可惜是中興新村的消失…

究竟一個國家,施政的方向,是否隨著政黨輪替、官員喜好,變得朝令夕改,甚至沒有方向。

那麼又得再度告別,曾是典範的中興新村。

五月梅雨,天氣陰晴不定,更紊亂的是政府政策,桌邊還放著沒有閱讀完的文件,有關中興新村申請世界遺產的計劃,但是信箱中卻傳來最新的告急信件,中興新村將規劃為「高等研究園區」的工業區,並且在五月底報請行政院核定,六月完成初部規劃,十一月專責管理單位進駐,展開土地清理作業。

還沒讀完的文化夢想,在花費研究費寫計畫、作報告後,八字還沒一撇,如今又要重頭再玩。

980527-c3bfbdbd8b_o-36p.jpg

政府政策真的像牆頭草,風吹四處倒,永遠不懂不分顏色的接力永續。

中興新村再度淪陷,只是這個瘋狂興建工業區的政府,繼北中南科,外加重工、環污、傳播等等名目之後,再一個工業區計畫。

可惜是中興新村的消失,不只是一堆老建築,更是一個歷史反省典範的消失。

一切從中興新村興建原初說起。

3566689861_869d5b39cf_o

在那個荒腔走板的年代中,當1955年中國完成飛彈,建制二砲部隊之後,怕死的政府為了保護省府官員,決定將省府行政機構從台北下鄉疏散。現今草屯的中興新村以及霧峰的光復新村,成為二個被選擇的地區,由於中興新村有虎山為屏,看起來比較能躲飛彈,於是省府決定遷建中興新村。

1955 年建造中興新村,在那個時代,簡直是一個巨大的造鎮工作,它和簡易的眷村不同,新的省府中樞,會有很多行政機構、民生設施、育樂空間,以及不少官員進駐,甚至一旦台北行政中樞遭到攻擊,中興新村都可能變成臨時首都。

於是,中興新村的建造馬虎不得,在當時留英的建設廳副廳長劉永懋(劉可強教授的父親)的主持規劃,以及成大教授吳梅興的參與設計,中興新村採用英國興起的新市鎮觀念,規劃打造一座健康的花園城市。

英國自20世紀初的工業發展下,都市高度擁擠,一股回歸自然田園的建築思維,始終成為城市居民的想望,也主導百年來英國鄉村風格建築的流派發展。1946年英國制定新市鎮法,確立花園城市的建築思維,成為當時區域規劃的主流。

3567491568_35386bb5b4_o

中興新村取用這樣的概念,興建新的市鎮,其實在1955年這樣的花園城市概念,不只規劃在中興新村,還有一個公務員甚多的永和市,只是到現今,擁擠的永和市,原始規劃早已破滅,沒人記得原初的構想,只剩中興新村孤獨的存在。

建造花園城市,有著二項要素,一是自然,二是健康。在當時中興新村以家有小院,區有公園的方式,廣設綠地、種植樹木,並且以環形圍繞公園的空間規劃,分區建起集合住宅,標榜家家屋前屋後都有樹,建立一個綠意十足的花園城市。

另外,在健康理念上,結合當時興起的污水下水道系統,完整建構起中興新村的獨立供水系統、污水處理廠,以及下水道排水系統,確保純淨的水質,有益住戶的健康。

姑且不論這些設計,是為了那些位高權重的省府官員,在半世紀前引入這樣的理念,無異是一個自然思維的典範。這樣的自然城市思維,其實就是現今都市改革所追求的目標,但是中興新村的理念,鮮少被探討,甚至無情被遺忘。

3566678847_f1ec11b5fe_o

幾十年的變遷,在官方年久失修以及民間各自增建後,中興新村漸漸失去原貌,但是它的基本架構依然存在,也有許多民間推動者,希望中興新村能夠重生。從早期的平價國民住宅,到符合時尚的養生村,再到NGO進駐的空間再利用,甚至規劃文創園區,當然更包括許多建商覬覦的豪宅特區,中興新村有著很多想像的未來。

馬英九競選總統時,愛台12建設中,計畫將中興新村更新為「文化創意及高等研究中心園區」,中興新村從此有著不同命運。沒人曉得,為何空間再利用文創園區,怎生轉為先拆除再興建的工業園區,突來的轉變,打破數十年來中興新村適合人居的想像,變成再一個破壞原有生態的工業區。

園區的興建,將由國科會主導,比照科學園區的設計規劃完成,預估投入200億元,引進200家廠商。到時中興新村不會再有原來的區域結構,舊有居民將會被迫遷出,新的大樓也會取代低矮洋房,中興新村走入歷史盡頭。

中興新村申請世界遺產的計劃,此時再讀覺得荒謬,荒謬的不是一個區域的歷史浮沈,而是一個政府的施政可以年年不同。

台灣已有太多閒置的工業區,適宜居住的中興新村變工業區,然後再去破壞自然田野興建住宅區,這種錯位混亂的思考,成為主導台灣發展的問題根源。

多說何益!中興新村不是個案,太多的工業區開發,休閒地BOT像蠕蟲般在台灣四處蔓延。

3566688623_8661f2bd72_o

面對修澤蘭女士的建築,美好歷史在荒謬政策裡嘆息!

就說再見吧!曾經帶有美好思維的中興新村,半世紀前的自然初念,至今終成幻影。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環保書】惜字藏金,一元書局

請把多餘的藏書送給我們,請把喜歡的書帶回家分享!歡迎社區藝文館索書每本1元(年/限300冊),歡迎各界愛書人索書每本1元(年/限50冊)!92年度起本會承蒙鄰近大專院校、國內著名出版社、功德會…

請把多餘的藏書送給我們,請把喜歡的書帶回家分享! 

歡迎社區藝文館索書每本1元(年/限300冊),歡迎各界愛書人索書每本1元(年/限50冊)! 

92年度起本會承蒙鄰近大專院校、國內著名出版社、功德會、在地書局、退休老師、退休醫師、檢察官、圖書館、捐贈各類新舊書籍、各類回收書籍,總共約參萬冊以上,無以為報,謹以最誠摯之心表示感謝。

本會因場地有限,又無較適當的空間藏書,因此93年度起,開放轉捐贈給全國各有所需求之社區藝文室,及蒞臨參訪之各界名流愛書人,至今五年總共捐送出一萬冊以上之圖書。

未來我們還是繼續推動「環保綠消費、回收再利用」、「惜字藏金、文化永續」、「珍惜紙張少伐木」、歡迎各界愛書人、環保人、愛心人、愛地球人繼續給我們支持及協助,相對的也歡迎全國各有所需求之社區藝文館、愛書人、智慧人、老朋友、小朋友蒞臨自由選書,「一本一元」。(閱後如無需收藏,請轉送給朋友或送回本會)

各界朋友如有大量藏書願割愛,轉贈給愛書人,敬請撥個電話,本會可派人專程載運,謝謝共同推動「惜字藏金、環保綠消費、保護地球村」。

(本會保留台灣鄉土文史類、森林生態保育類、環保類專業書庫,只借不送)

98年6月1日起正式接受各界愛書人選書索書(9.00—15.00全年無休)

聯絡電話:049-2550217 手機:0937-261285

E-mail-b5859b@ms32.hinet.net

聯絡地址:南投縣牛屎崎鄉土文史促進協會,南投縣草屯鎮御史里大覺路21號

輔導單位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環保局

推動單位

牛屎崎環保小學堂

0512park.jpg
環保公園及牛屎崎環保小學堂地圖

農村生活v.s農村再生條例草案

對於農村、小鎮來說,最為重要的並不是花大把大把的嘴上的法規、希望,而是該正視農村最需要的是什麼?該要如何發展地方特色,不淪為「多胞胎」?而這個「需要」與「特色」相信對每一個地方來說都是…

我是一直往外面念書再念書的南投縣集集人,過去家人陸陸續續務農,照家世來看,我也算是跟農村有關係。也因為一直在念書又愛家鄉的關係,對於家鄉的事物總是有一番關心存在。

而據我所知極少人離開鄉下去都市之後,再回到集集,沒有人覺得集集是一個所謂文明的地方,因為沒有都市的便利性,但是其實我覺得集集挺好,它有著都市所沒有的東西,它有著緩慢、自在、大自然,它不髒沒有法規所說的髒亂,我相信其他的農村也是這樣的美好。

因為家中長輩朋友大多是務農,從小到大我對於農村印象是非常清晰的,即便是我從來沒有算是真正的碰過農務。

農村有自己的文化

對於為什麼都市那些主宰權力的人對鄉村總有一種印象,髒亂、不文明、未開化的地方,那是這些人的看法,從來都不是真正住在農村裏的人的看法,不能忍受這樣的生活的人,都去外地工作了,而年輕人在這裡找不到工作,也去外面工作或念書了。

最後留在集集的人,我相信都是非常愛護這塊土地的人,眷戀那股鄉下的氣息,每日巡田,看看田裡的農作物,一天繁忙工作後,在家裡、在院子裡,與朋友砌茶、聊天、唱歌,人生中最暢快的時刻莫過於此刻,每日的日子也許過的非常辛勞,但是算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畢竟是用雙手、汗珠去換取生活所需。

農村自己有自己的文化,自己有自己的景致,鎮裡的人大都非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環境,騎腳踏車總會看到一家又一家的院子裏頭種了很多的植物,而看到植物長得茂密那是讓人對於生活有一種繼續生活下去的動力之一,而我也深深的相信人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得力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都市的人總於週修二日時,拼命往集集跑而讓集集人不勝煩惱的原因之一。

可,為什麼不能好好保存呢?我發現在這個島嶼上的政府、企業對於我們島上有一個觀念,能利用的就盡量利用到完全,其他國家怎麼做,我們還不願意跟著做,非要到最谷底了,一群人的聲音很大,才願意這樣做。

全世界的人都在暢談環保、自然,而我們的政府還在找盡各種可能來佔領人民的土地,盡量的花費、支配未來人民的經費,甚至是環境,當未來的人民是非常辛苦的,可能要負債更多,甚至也可能無法享受到我們所享受到的風景、環境。

而文化資產也是大把大把的毀壞,從樂生到現在的農村景致,也因為政府給予農民錯誤的觀念,使得農村中的人對於自己的文化資產任意毀壞,有典雅的三合院卻要找怪手把自己的房子打掉,花更多的錢蓋一個建築風格也不怎麼樣的大房子,擔憂自己的後代子孫回家沒有地方住,可是還沒有等到自己的後代子孫,兒子、女兒出外工作讀書卻因為農村、小鎮沒有都市用消費經濟建立起來的便利,已經很少回家,忘了我是誰。

而這些地方都需要有一顆願意傾聽農民心聲、開放的心的專業研究人才,而不是一個恃才傲物的專業人士來讓我們的地方變得更讓我們不認識,而這樣一個美好的方向與方式,是需要時間去經營與共創的。

980506-dsc01999-360.jpg
農村的的生產與生活緊密結合,需要專業者細心瞭解。

參與過0421高雄公聽會之後

而聽過4月21號的高雄公聽會,雖現在也還沒還真的去研究「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可稍微看了一點法規,以及其他的訊息,這些東西互相對照,內心對於這農村再生條例裡邊充滿了問號,也相當多的感嘆,對於我們的文化資產,政府、企業總是不那樣的重視,總是隨便的對待,而這些隨便應對的態度總是讓人覺得憤怒、悲傷。

當天的農委會水利局並沒有面對到一些人問題的回應,沒有「農村再生條例」的紙本,只有很多讚嘆這個法案的美好的資料,以及前面很多說著一堆希望的農民們,給了不知道法案內容的人們諸多的希望,而在歷史上可悲的是我們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擁有希望,然後又一次一次的失望。

而我在底下聽著「所謂的公聽會」只覺得可笑,這應該是「讚嘆會」,而非是公聽會,因為並沒有達到交流的效果,也沒有達到應該要讓人民知道的資訊,這是讓人對於「農村再生條例」抱持一個最大疑惑的地方,因為這代表了這個機構,對於這個法案並沒有相當的用心在人民身上,而是在它方。

而農村要有什麼樣的未來?除了花費大把資金來建設,或是去國外考察玩耍外,需要最多的其實是「心」阿,而這個是最簡單,也是最難達到的境地。

祝福大家,希望農村可以有一個好的未來與發展方向。

(本文作者為南投農家子弟,目前就讀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掛在樹上的 [無限量] 青梅

我曾有一年多的時間經常接觸農糧署,基本上我認為他們是認真的,也很願意幫農友的忙。寫這篇的目的,並不是刻意拿「無限量收購」這件事來讓我的官員朋友出糗,而是「政府鼓勵青梅停採後,每年此時…

中部地區二、三月間苦旱,農民預期今年的青梅果粒,泰半連圓周兩公分以下的S級都達不到。如果賣不出去,梅農將被迫拿這些「小不點兒梅果」去釀私酒,然後和國庫署大玩捉迷藏遊戲。他們期盼農政單位能夠提早因應。

980426-plum-360.jpg
今年二、三月缺雨水,青梅如指頭般大小就已經硬核。圖中較大顆的,是去年製作的脆梅標準規格(沈揮勝攝)

農糧署主秘許漢卿三月四日說,將透過信義農會酒莊「無限量」收購並製成梅果肉,並冷藏於南投縣農會保存備用;南部和東部產區,則透過廠農合作,與蜜餞廠契作,出路應不致於有問題。

我針對「無限量」三個字反覆確認了兩次,許主秘回答說:「農民交多少貨,農會酒莊就收多少貨。」

四月廿一日,這個「無限量」顯然出問題了。信義鄉的梅子已然有七、八成黃熟,但也有七、八成還掛在樹上,若不能及時採下,月底前鐵定落果滿地。

a

信義鄉的梅子因求售無門,多數梅果還掛在樹上,部分地區已發生落果,如不立即處理,月底風櫃斗地區將鋪成黃梅地毯(沈揮勝攝)。

b c

梅王山莊園主陳國棟說,農會是有在收,但每個班限量八千公斤,外加脆梅及Q梅材料各一千二百公斤。「全鄉有十幾二十個班,我們班有二十多戶,隨便一戶,產量都超過這些。」

我去電農糧署詢問「無限量收購」這件事。公關科長吳菁菁嚇一跳說:「應該沒這種說法吧!」

正在東部開會的許漢卿稍後打電話給我,表示花東和高雄的青梅已經都解決了,農糧署以每公頃一萬四千元補助願意停採的梅農,已有七百公頃完成登記,也因為大量停採讓市場流通量減少,竿採梅已回升至到廠價十一元、產地價九元。

他解釋說,各農會、酒莊有自己的計畫,只能依各自需求決定收購量。而信義鄉農會總幹事黃志輝也回答說,去年收購廿萬公斤,今年額外又增收十萬公斤,已盡最大努力。

事情發展至此,已確定「無限量收購」這件事跳票。非但如此,青梅的產地價也比農糧署所說的九元,少了一到三元。

廿二日農糧署發出新聞稿,承認信義、水里地區梅農,因習慣於手採後再行竿採,因此竿採的果粒規格偏小,導致有價格落差情形,已再度洽請南投縣農會及信義鄉農會加工廠加強協助收購。

我曾有一年多的時間經常接觸農糧署,基本上我認為他們是認真的,也很願意幫農友的忙。

我寫這篇的目的,並不是刻意拿「無限量收購」這件事來讓我得官員朋友出糗,而是「政府鼓勵青梅停採後,每年此時靠著採梅打工撐過兩個月的數百戶原住民,他們的生計是否已經有了著落?」

(本文作者為線上記者)

振興農村責無旁貸─農委會對聯合報社論之回應

我們持續努力下去的動力來自於農村居民的熱切期待。這些年來,水保局同仁的腳印踏遍各地大小農村社區,某位921受災重建社區村民說過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他們說「水保局不僅修補了我們的…

編按:

本篇文章為農委會針對聯合報4月8日社論「農村再生的美景,為何讓農民深感疑懼?」提出的回應,原標題為「振興農村責無旁貸─農委會將用心溝通化解疑慮」,但為了讓讀者瞭解前後文脈絡,更名為「振興農村責無旁貸─農委會對聯合報社論之回應」,但於文章開頭,仍保持原標題,以表達作者原意。

文中之照片與圖說為小地方編輯增補,另為閱讀之便,文章有若干段落略有拆分,但文字並無刪減,為全文刊登,僅此說明。

振興農村責無旁貸─農委會將用心溝通化解疑慮

拜讀貴報昨(8)日社論「農村再生的美景,為何讓農民深感疑懼?」一文,對於所提期許與指教,本會謹表敬意,然其中亦有若干誤解之處,至盼能借貴報一隅略做回應:

農委會做為全國最高農政主管機關,振興農業、照顧農民與活化農村一直是本會的核心任務,然而為了使資源運用更有效率,法律的制訂也應配合不同的任務需求有其分工。

為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穩定農業產銷,增進農民所得及福利,提高農民生活水準」,本會早於民國62年完成「農業發展條例」立法實施,並配合社會變遷多次加以修正,此外政府更以12年編列1500億元農發基金落實對農業與農民的實質幫助。

然而,農村發展至今,人力老化與人口外流帶來農業發展的困境,而農村景觀紊亂、生活機能不佳,土地問題難以解決,再再成為農業轉型發展難以突破的瓶頸,更無法吸引青年人力回鄉;此次本會提出「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就是以解決並突破上述這些問題與困境為出發點,期望藉由該條例美化農村景觀、活化農村生活機能,從而帶動農村產業發展,達到建設富麗新農村的目標。

農業發展條例與農村再生條例,都是農委會藉以振興農業、照顧農民與活化農村的政策工具,各有任務、相輔相成,就好比醫生開的感冒藥處方,裡面有退燒的、止咳的和消炎的藥物,病人知道要3種都吃下去感冒才會好;而如今質疑農村再生條例草案「救農村卻忘了救農業」,是不是就像質疑醫生開的止咳藥水無法退燒是一樣的道理呢?

也有人質疑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內容「重外觀風貌卻忽略精神內裡」,這或許是對主政機關是水土保持局的疑慮,認為搞硬體的怎麼會懂精神建設,其實水土保持局多年來在農村社區營造的努力與成果,在農村早已累積許多成功經驗與案例,尤其在培訓農村人力、凝聚社區意識方面更是受到農村居民的肯定。

921地震今年就要滿10年了,過去10年來,水保局陪伴不少農村社區從瓦礫中重新站起來,協助他們透過互動參與找尋願景,今天國內外遊客來到南投魚池鄉的澀水社區,盛讚「台灣小瑞士」美景,飽覽生態之餘又消費了農產美食、民宿、陶藝及竹炭工藝產業,這些可都是我們與社區居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如今我們推動「農村再生」,正是要擴大這樣的社區營造成功經驗,希望幫助更多農村社區找到自己的未來,「農村再生」是要以農村環境的改善,為農產業的發展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根本不是如質疑者所言「只是發包工程」而已。

至於條例草案被外界質疑「擴大農業部門的權力,削弱農民自身的支配權」、「充滿行政權力的專斷」,我認為這也是錯誤的理解。

農村再生條例對於農村社區計畫的提出與審查有完整的程序規定,計畫要先經地方政府審核才會到中央,這是分權的落實,也是目前各部會普遍採用的計畫審查方式;至於「政府以行政力介入改造,可能造成農村單調化、庸俗化及水泥化」的質疑顯然是多慮了,因為農村再生強調的是居民自主,因此許多建設項目強調「農村居民自行僱工備料」,農民自己設計家園、自己動手,水保局主要是提供資源與協助,希望大家不要低估農村社區居民的活力與創造力啊。

我們持續努力下去的動力來自於農村居民的熱切期待。這些年來,水保局同仁的腳印踏遍各地大小農村社區,某位921受災重建社區村民說過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他們說「這些年來,水保局不僅修補了我們的家園,也修補了我們的心」,因此,即便有誤解,對於質疑與挑戰的聲音,我們感謝他們對農業、農村的關懷,也願用心溝通、化解歧見,更希望有機會安排這些朋友到農村實地走走看看,讓農村鄉親親口表達對社區再造的渴望,大家都是為了農民、農業好,我衷心企盼這個最大公約數可以在未來幫助我們化解歧見,給台灣農業一個機會!

980413-group20061024133241.jpg
國寶級大師陳雄鎮老師讓澀水陶藝發亮再生(圖說及圖片飲用自「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網站)

【地方文化】全國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0301

第四屆全國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舉辦宗旨與說明:(1)提倡地方社會文化發展之研究,深化全國地方文史工作。(2)促進社區營造工作者與文史工作者之經驗交流。(3)建立社區共同意識,為高品質的地方社會提供發展基礎。
‧延續並光大過去第一至三屆全國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成果

第四屆全國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舉辦宗旨與說明:
‧提倡地方社會文化發展之研究,深化全國地方文史工作。
‧促進社區營造工作者與文史工作者之經驗交流。
‧建立社區共同意識,為高品質的地方社會提供發展基礎。
‧延續並光大過去第一至三屆全國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成果。
本次研討會的架構與內容共分十項議題,旨在針對社區總體營造中「地方文化」與地方史、地方學、民間宗教、博物館、空間改造、媒體、文化創意、及藝術村、文化資產等面向的觀念、研究、實踐與新趨勢作各層面的探討。

◎會議舉辦方式:
‧論文發表:邀請相關人士發表研究論文、或與談。
‧座談會:邀請相關產官學的對話等。
‧南投案例參觀

◎辦理時間:
中華民國98年3月6-8日(週五至週日) 三天二夜

◎辦理地點:
一、報到及會議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二、住宿地點:南投縣桃米生態村

◎預計參與人數:
200人

◎參與方式:
活動報名錄取者由主辦單位提供食宿等服務,活動舉辦期間亦開放地方文史工作團體及對地方文史工作富有興趣的民眾參與研討會議。
錄取順序
1.各縣市政府文化主管機關及合辦單位推薦者。
2.地方文史工作團體身份報名且能提出近年活動成果或著作參展者。
3.對地方文史工作富有興趣或有實務經驗的個人身份報名者。

※ 相關資訊與報名網址請詳: http://www.trfund.url.tw/trfund/C1.html

埔里元宵攻炮城爭霸戰

今年埔里的元宵節熱鬧非凡,由埔里鎮公所及埔里鎮民代表會所主辦的元宵攻炮城爭霸戰在恆吉宮媽祖廟廟埕盛大舉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天改採盛大創意的方式來舉辦,讓老節日能重新找回新樂趣,除了有刺激的比賽可以觀看…

今年埔里鎮的元宵節熱鬧非凡,由埔里鎮公所及埔里鎮民代表會所主辦的元宵攻炮城爭霸戰在恆吉宮媽祖廟廟埕盛大舉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天改採盛大創意的方式來舉辦,讓老節日能重新找回新樂趣,除了有刺激的比賽可以觀看外,主辦單位也準備了高額獎金與豐富的獎品等大家來奪獎。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比賽的這天豔陽高照,恆吉宮媽祖廟前的廟埕上掛滿了燈籠和許多要讓民眾猜燈迷的題目字條,現場除了來參觀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外,也來了許多待會要參加「炮王爭霸戰」的年輕學子們。

clip_image006

趁著還未比賽的空檔,廟方的工作人員在待會要比賽的炮城前做最後的確認。

clip_image007

不一會兒「炮王爭霸戰」就開始了,參賽的學生們是由埔里鎮各校所派出的代表隊,每隊的隊伍前都會站著兩個工作人員,一個負責記錄選手手中的炮是否投中炮城後面的小框,另一個則是裁判。參賽的選手頭帶廟方的粉紅小帽以示他是那位正在比賽的選手,眼睛帶上透明的護目鏡,雙手則帶上工地用白手套以防炸傷。

clip_image009

攻炮城的遊戲很簡單,選手們用手中的香將鞭炮點燃後,趁著鞭炮還沒炸開的那一瞬間趕忙將鞭炮丟進炮城正上方的一個小洞中,若選手順利的將鞭炮投入洞中,便會引發洞口下一連串的鞭炮,瞬間炮聲隆隆,這樣就可以得分了。

clip_image011

炮城高約二公尺多,以埔里恆吉宮媽祖廟的元宵攻炮城爭霸戰為例,以大埔城為中,還有其餘四座炮城,分別是東門城、西門城、南門城和北門城。因為我到的時後大概是下午四點多,這時攻炮城爭霸戰已經比到總決賽了,所以只看到兩座炮城的爭霸戰,如果是早一點來的話應該能看到更激烈的戰況吧!

clip_image013

參賽者必須把點燃引信的鞭炮丟入相片裡那人形畫板中的圓孔裡才能得分。

clip_image015

人形畫板背後設有鐵製的籠子來放置鞭炮,一有點燃引信的鞭炮進到這裝滿鞭炮的鐵籠裡,其他未燃的鞭炮被引燃後就會發出一連串的炮聲。這時,外邊的參賽者和評審們就知道自已又得一分了。

clip_image016

這是要給參賽者的獎座,依分數高低共取五名。

長這麼大,這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這攻炮城的比賽,覺的既新鮮又好玩,不知道那天有沒有機來自已也能親身體驗一下那攻炮城的緊張和刺激。

鹿谷清水溝的農村再生

農業再生條例出現,清水溝可以當作反思的好例子,當九二一來臨,最困頓的時刻,需要政府的援手,有些撐不下去走了,撐下來的,不是需要政府的救助,而是搞好農村經濟,讓那些留下來的有賺錢營生的管道。

編按:

九二一地震後,幾個城市青年來到南投縣鹿谷鄉的清水村,成立「清水溝重建工作隊」,在地方紮根,開始農村再生的工作。

這樣真實進行的「農村再生」工作,如果套入目前政府制訂的「農村再生條例」,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本文作者長年關注農村與地震後重建議題,在清水進行的民間農村再生經驗,恰可作為此刻的討論與對照。

971228-01-360.jpg

從九二一地震,重創鹿谷之後,清水溝重建工作隊就已進駐,開始農村再生的工作。

時到今日,「進駐」這個字眼有點怪異,因為下鄉變成故鄉,從城市青年變成落戶中年,一旦鐵了心紮了根,對於土地的感情,早已脫離裡外之觀。

八年來,每日風雨無阻的為村落老人送便當,有誰比他們還熟悉村裡崎嶇的道路,或是那些永遠摸不清的地方勢力。但是,氣候的風風雨雨,環境的險險惡惡,他們八年如一日,騎上車發動引擎,再如何久的日子,還是沒忘記他們的初衷。

八年來,這群先來後到的鹿谷人,從重建工作隊轉為重建協會,從政府補助到自行創業,在重整茶葉經濟中,自己拼出一個出路。

no2

農業再生條例出現,清水溝可以當作反思的好例子,當九二一來臨,最困頓的時刻,需要政府的援手,在那關鍵的幾年,撐不過的走了死了,撐下來的,不是需要政府的救助,而是搞好農村經濟,讓那些留下來的,有個賺錢營生的管道。

這八年,該賣的土地也賣夠,該修的景點也修夠,農村的外貌早是樣版的富麗,富麗那些觀光投資客,或是富利樁腳鞏固的地方頭人,但是只要離開觀光大道,離開旅遊景點,轉入崎嶇的道路,道路的盡頭,就是真實的農村。

no3

那裡遊客不去,清水溝的成員卻是天天到,送每天維生所需的便當,聽今年收成賤價的抱怨,或是幫忙通知城市子女,有關父母過世前的心願。

農村再生,不是好看的房屋,整齊的街道,而是產業產業產業,如何重建農村產業,讓農村體質建全,年輕人願意回鄉,至少老人不必無人照顧,不必孤伶伶的過世,那比一街觀光客的笑,重要太多。

如果依照再生條例中的社區共識,只能競逐一個具代表性的社區團體,大概用投票或暗搓,台灣像清水溝工作隊這樣的理念組織都可以走人,因為他們礙著很多人,無論是賤買農作的大盤,或是搶經費怕被戳的頭人,或是無奈選邊的貧苦農人,大概這樣的農村再生,就是永不復生。

no4

這不是假設,而是真實,真實到清水溝八年來寄身的教堂,也將要被收回,無論求,無論談,無論花錢租下,不想失去信徒的教堂,還是堅持他們搬走。

八年光陰,就這樣一夕結束?

no5

在農村再生計劃將到之際,如何放下一地老小,放棄走對的路,焉然落幕。如果十年後,再生的模樣,搞成城市後花園化的鄉村,滿足都市中產的生態贖罪,那這八年便當是送假的,風雨中在路上摔車,淚是流假的,所有拼鬥不就是為了城市永遠看不見的農村最深處,那是顧腹肚拼生死的真實生活。

拼了!教堂不給留,他們要拼一棟樓,就在組織裡成員的家族祖地,他們打算租下,重蓋一棟工作坊,讓所有堅持在這裡延續。

no6

他們需要幫忙,無論捐款,無論勞力,或是更多的關懷鼓勵,他們不會退縮,因為八年讓他們摸出再生之道,不是官方版本,而是下鄉辛酸。

no7


清水溝再生計畫
,鄉村版在此現身,能夠幫忙的,別錯過,人生不會有太多八年,鄉村也不可能不斷再生,老人的溫暖三餐更不能斷炊不顧。no8

鄉村的真實聲音,就在此處!

no9

延伸閱讀:

愛是永無止盡–清水溝重建工作站

(以下內容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埔里鎮戊子年祈安清醮大典

每逢12年一次的酬神祈安法會是埔里人最重視的宗教盛事,其目的在於祈求國泰民安、天災弭息,慰祭歷年的殉國英靈、超渡四方冥魂,以期許每位居民閤家平安。清醮大典主要會場有五個,分別是東…

應朋友邀約,12月6日從高雄北上南投埔里參加十二年一次的祈安清醮祭典,有幸參加這個熱鬧非凡的祭典活動,整個祭典過程至今還令我映象深刻。每逢12年一次的酬神祈安法會是埔里人最重視的宗教盛事,其目的在於祈求國泰民安、天災弭息,慰祭歷年的殉國英靈、超渡四方冥魂,以期許每位居民閤家平安。

971124-temple-360.jpg

12月6日當天,我坐著客運車一路從高雄經台中轉南投埔里,途中車流量之大,是我難以想像的。早就聽朋友說過,會有很多的人群遊客來到埔里,要我做好來埔里的途中會塞車的心理準備。

clip_image002

照片中,不難看出除了往埔里的兩線道全都是車子外,連對向車道的其中一個車道也被增加為往埔里方向的車道,三個車道全都是滿滿的車子,車陣從草屯一路綿延至柑仔林後才稍稍疏緩。以往從台中往埔里,車程大概只需一個半小時,但這天因為祈安清醮祭典活動,我整整花了三個小時才到達埔里。

祈安清醮祭典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就是『齋戒』,齋戒期從國曆12月1日至12月05日,只要是埔里居民都會虔誠的遵守實行。兩個室友是埔里人,齋戒期的前幾天就聽到她們的父母交待這個星期要吃素的事情,所以我那兩個遠在高雄的埔里室友乖乖吃了一個星期的素食。

齋戒期結束的這天晚上,埔里鎮的家家戶戶都會擺上幾桌“辦桌“,宴請所有的親朋好友,各個宮廟也會立起超醮壇慶祝這個每十二年一次的祈安清醮祭典活動圓滿達成。

clip_image003

醮壇前全是民眾的祭神貢品。

clip_image005

祈安清醮祭典當天還有非常熱鬧的踩街遊行,圖中是來自高雄市的樹德家商儀隊。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7

夜晚的醮壇艷光四射,更加吸引大家的目光。

clip_image008

第一次看到數目如此之多的貢品。

clip_image009

位於南醮壇前的粿仔麵龍,整條龍全是由一包一包的粿仔麵組成。

clip_image011

埔里鎮戊子年祈安清醮大典主要會場有五個,分別是東、南、西、北四大角壇加上位於恒吉媽祖廟的主壇。每個角壇的大醮壇前都會有兩隻由不同材料製作而成的大龍,除了南壇的粿仔麵龍,還有東壇的柑仔龍(整條龍由一顆顆的柑仔組合而成),北壇的冰龍(整條龍全由冰雕而成)和西壇的鳳梨龍(整條龍由一個個鳳梨組合而成),在加上主壇的米龍。五隻龍各具巧思,展現出每個醮壇不同的特色。

醮壇前還有不少的捏麵作品展示,每一個作品都捏的栩栩如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clip_image013

位於南醮壇前的財神爺許願池。

clip_image015

祭品大豬公和羊。

clip_image017

今年的第一名,860公斤的大豬公。

clip_image019

位於宏仁國中操場的東醮壇。

clip_image021

clip_image023

同樣位於東醮壇前的許願燈龍。

這一夜的埔里鎮真的非常熱鬧,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每家門口都會綁一面上頭寫有「祈安清醮」四個字的黃色旗子,左右兩邊各伴隨一顆紅燈籠。大量的燈籠將埔里鎮的街道點綴的非常美麗。我跟朋友說:「這熱鬧的程度就像過年一樣!」,沒想到朋友卻說:「不!這比過年還熱鬧。」事實真是如此,來埔里好幾次了,第一次看到有這麼多人擁進埔里,走在埔里的街道上,這一整晚的埔里夜空,火樹銀花沒停過,而且是四個方向連續四十分鐘的大型煙火施放。

十二年一次的埔里鎮戊子年祈安清醮大典順利的圓滿達成,下一次,十二年後見。

有興趣了解細節的朋友可以去『埔里鎮戊子年祈安清醮大典』的官方網站查詢。

http://2008pulitao-gathering.emmm.tw/?ptype=info

「公民新聞寫作研習」在新故鄉

蔡鴻銘學員則表示,921之後就回到故鄉,到各社大上課,從照相開始,重新認識家鄉並記錄下來,這次適逢新聞局在埔里地區開辦這項訓練課程,就報名參加了。另外,公視的「Peo Po」新聞網站…

關懷自己的家園、傳播社區營造理念、讓民眾了解什麼是公民的傳播權利,進而推動地方新聞在地發聲理念,是行政院新聞局自96年起開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的宗旨。地方新聞處趙處長義弘於10月30日實地訪視辦理是項訓練課程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表達對學員的關心鼓勵之意,並與學員座談分享學習心得及對訓練課程的建議,作為未來續辦此項業務之參考。

趙處長一開始即表示,來到「Paper Dome新故鄉見學園區」嚇了一跳,看到此地上課的場所,不但環境優美、寧靜,而且生態豐富,很羨慕學員在這麼好的地方上課,特別感謝廖嘉展董事長及顏新珠執行長對本課程的規劃,及提供如此優質的場地供學員上課,同時也感謝遠從美濃趕來的旗美社大張正揚主任及柯宣竹小姐,一路辛苦了,當然更感謝學員,白天在各行各業打拼,工作很辛苦,晚上又來上課,所幸在這麼好的地方上課,把白天的辛苦都忘掉了。

971111-360.jpg
趙處長在Paper Dome新故鄉見學園與學員們座談

過去四年來,新聞局為讓各地民眾對自己所在的家園多一分了解與關注,設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希望有更多地方民眾投入在地蹲點觀察與報導的行列,將大家所關心的社區議題表達出來,因此開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透過專業課程培訓新寫手,讓全球各地的人都可以藉由「小地方」這個平台網站,閱讀到國內各個角落的故事。

另外也期透由本訓練課程培養民眾對媒體的識讀能力,作一個聰明的閱聽人,能判讀媒體呈現的訊息及其背後的意涵,也希望參與學員能成為一顆種籽,去影響社區居民,進而影響一些媒體減少羶、腥、色新聞,多報導一些溫馨感人,振奮人心的社區新聞。特別是像廖董事長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長期致力於社區營造工作,提倡經由民眾參與社區工作的過程,凝聚社區的力量,開創出讓人可以安身立命的新故鄉,值得媒體多加著墨。

謝宗燁學員首先分享他的學習心得,感謝行政院新聞局提供這麼好的資源,讓他有機會參與這項研習,對於他個人寫作方面的能力及創作技巧的提升有很大助益,他舉目前強調影像新聞的「Peo Po」新聞網站為例,強調真正的新聞需要透過專業訓練,他建議新聞局開辦延續性課程,將好不容易燃起的火苗得以傳遞下去。從事餐飲業的學員劉意翎表示,自己對採訪及地區性新聞有興趣,有感於城鄉差距,一般鄉下民眾不會使用部落格的基本功去呈現,希望能有延續性課程增強這方面的知能。

clip_image004
謝宗燁學員表示這項課程對於寫作能力及創作技巧的提升極有助益

經營民宿的洪旭暉學員接著分享參與訓練課程的動機:一、由於自己是道地的埔里人,多年來長住外地,惟有感於台灣各地的人文、自然環境變化很多,於是興起回家的念頭,回到故鄉將自己歸零,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是一件很重要很快樂的事,目前透過經營民宿與客人分享在地生活的點點滴滴。二、認識廖董事長以來即非常感佩他對社區營造的堅持與執著,透由寫作、攝影課程,與大家分享,他表示,本訓練課程安排的非常實用,同時兼顧理論與實務。三、基礎班後希望有進階班,讓好不容易燃起的小火苗能繼續延燒,凝聚在地情感,串聯成遍地開花。

蔡鴻銘學員則表示,921之後就回到故鄉,到各社大上課,從照相開始,重新認識家鄉並記錄下來,這次適逢新聞局在埔里地區開辦這項訓練課程,就報名參加了,公視的「Peo Po」新聞網站也是提供平台供學員練習,剛開始雖然操作不是很順利,但是有機會學習是件快樂的事。

clip_image006
趙處長與學員合影留念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