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橋變掉橋,激發土坂部落的公民意識

橋斷的消息傳出去後,土坂村成了媒體爭相報導的題材,在外地工作的族人看報導後都開始關心,主動打電話或透過網路來發表意見,原本以為只是小事的吊橋事件演變成一個重要事件,甚至是大家共同討論關心的事件。

六月十八日的晚上十一點多,正當大家準備要入睡時,突然「轟」的一聲,把族人都嚇了一跳,原本以為這可能是某個山頭又在落石了又或者是山的那一頭正下著大雨打雷呢?大家不以為意早己習慣這種怪天氣時,突然聽到有人在外頭大聲的地說:橋好像斷了呢?因為剛剛有人經過看到橋往下陷下去,「轟」的那一聲就是斷掉的聲音。

這個訊息在村莊內傳了開來,有人開始騎著機車前往關心,不管在夜裡是不是看得到橋斷的景像,反正一定要確認關心後才能入睡,到達現場後施工的工作人員早己經在現場勘查並且討論怎麼補救這個工程,而族人則拿著手電筒站在橋頭邊感嘆邊數落。

PIC_3285

(上)吊橋剛搭好(下)隔天吊橋斷掉

PIC_3326

一個晚上過去了,十九日一大早就聽到村長廣播說:土坂吊橋在昨天晚上己經斷掉了,所以族人不要過去以免危險。由於族人們的關心與好奇,還是紛紛騎著機車到現場觀看,並且一直質疑這橋不是剛蓋好,怎麼會斷了,是偷工減料嗎?還是橋墩太高了經不住這幾天的大風而斷了呢?在沒有確定答案之前,族人們的疑慮可能都沒有辦法消除。

橋斷的消息傳了出去後,土坂村成了媒體爭相報導的體材,甚至在外地工作的族人看著報導後都開始關心,主動打電話或透過網路來發表自己的言論及意見,到最後原本以為只是小事的吊橋事件演變成一個重要事件,甚至是大家共同討論關心的事件。

PIC_3322

橋掉了之後,大家都跑去關心。

掉橋事件引發的後續效應

掉橋事件過了一個星期後,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台東縣議員朱連濟、達仁鄉鄉長包世晶以及土坂地方幹部一行人,為了要了解工程及後續的問題,特別前往吊橋實地勘查。

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祕書表示:前吊橋損毀的地方己經開始進行評估,預計最快一個月後就可以確認才會再次施工,當時廠商太大意,雖然當時有評估風力的狀況,但因在施工時先用假固定繩索,所以在風大的情況下,讓橋墩斷掉,至於有沒有偷工減料還要進行調查。

而議員朱連濟則表示:往後工程要求每一個階段都要向地方幹部做報告,雖然在安全的考慮要完整在進行施工,但這吊橋是族人的希望,所以8月1日前要完成評估的報告,並且還要接受颱風季節的考驗才會驗收,因為要等到吊橋真正安全才能讓族人使用。

另外鄉民代表黃國緯也表示:早期日本做的吊橋材料都較輕,現在做的吊橋所有材料的重量太重,所以擔心新吊橋的韌性,會不會造成第二次的「掉橋」事件他感到非常疑慮。另外鄉長包世晶也要求:未來只要是縣籍單位工程到部落施工,一定要告知在地幹部,因為幹部們除了可以進行宣導的工作,萬一事情發生了他們才可以一起解決。

經過兩個小時的勘查工作後,水土保持局也做出了回應:上級的橫向溝通得確有問題,接下來一定會加強施工的品質以及做好評估的工作,若要到部落施工也一定會以發文的方式來告知地方幹部,至於未來吊橋做好了,部落周邊及腹地利用規劃都可以由社區來提案,水土保持局一定會全力配合。

這座號稱千萬打造的「掉橋」事件讓大家開始重視了部落公共工程的安全性,也讓旅外的族人更加關心部落發生的任何事情,地方幹部也拉緊神經重視往後的工程品質,這個事件告訴了我們,平時了解部落大小事,多關心多重視,因為每一個在部落發生的事情不是只有地方幹部的責任而是所有族人一起的責任及檢視,因為部落的未來是要靠大家一起打造並且一起分享的。

日人「諸藤泰佑」用腳凸歸台灣

其實泰佑5月8日就來到台灣,正式環島前己經從台北試走到苗栗,再搭火車到台中;從台中走到彰化再搭火車到台南,正式用雙腳環島,高雄、屏東、墾丁、大武、金崙、台東、鹿野、池上……他堅持要用走的,要用最慢的方式…

23歲,來自日本九州福岡的『諸藤泰佑』,目前正在台灣徙步環島中。問他為什麼用走路旅行台灣?有禮?的泰佑說:「他很喜歡中文,想要瞭解台灣。」於是用走路的方式環島。

陽光大男孩「諸藤泰佑」

990615shopuhigyuo-225.jpg image

其實泰佑5月8日就來到台灣,在正式環島前己經從台北試走到苗栗過了,再搭火車到台中;從台中走到彰化再搭火車到台南,開始從台南正式用雙腳環島,高雄、屏東、墾丁、大武、金崙、台東、鹿野、池上……接下來一路往北,終點也還是台南,他堅持要用走的,要用最慢的方式好好認識台灣。

民宿女主人小官和泰佑

image

在台東利嘉林道的「有人在家」民宿,女主人小官很高興接待了諸藤泰佑,她說泰佑是朋友的朋友,此刻她的朋友正在日本留學無法親自接待,於是當起了東道主;她和先生帶著泰佑上山看螢火蟲、第二天(6/12)剛好是選舉日,還帶著他去投票所見識台灣的選舉,嚐嚐東河有名的包子。

東河鄉尚德國小投票

image

東河包子

image

泰佑隨身帶了一個睡袋,走到哪裡就睡到哪裡,為了讓泰佑可順利完成徒步行走台灣的旅程,民宿主人連夜製作布條送他帶著走,泰佑也寫下一些字送給大家,旅人開放的心胸和在地民眾的友善心意在此刻緊緊融合在一起。民宿女主人小官說:「很開心認識這麼有心,用腳貼近台灣的日本朋友,也很佩服他堅持要用走的來完成環島之旅,希望他這一路上旅途充滿難忘的回憶。」

在台東認識的家人們

image

戴上布條的泰佑

image

諸藤泰佑目前人在池上路段,接下來繼續往北走,如果在路上遇見他,不要忘記給他一個「甘芭爹」喔!

泰佑給台灣友人的話

image

以上照片提供:有人在家民宿

咖哩,令人迷上

等了好久,終於端上餐前湯(老闆放在出餐區,呼喚客人,自行端去)。一入口,蔬菜的清甜瀰漫整個味蕾和口腔,淡淡的咖哩提味帶出湯汁的層次感,西洋芹與紅蘿蔔塊滿足牙齒咀嚼東西的欲望。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一半啊!

curry2.jpg

說起咖哩,我不是達人,從小到大,卻也吃過好幾回。在台灣,流行日式咖哩,特色是加了濃縮蔬果泥,咖哩香料與馬鈴薯、紅蘿蔔、肉塊一同燉煮。端上時,圓盤一邊是米飯,另一邊是醇厚的咖啡色稠狀物。每間餐廳的咖哩飯沒有太巨大的差別,其間只是味道甜了一點或辣了一點,香料簡單一點或複雜一點,份量多了一點或少了一點,肉塊嫩了一點或硬了一點。但我在台東,嚐到了意料之外的組合與滋味。

curry3.jpg

這家店位於台東市四維路,離市中心小遠。不太顯眼的一般民宅,一樓店面小小間。

店內佈置走的是簡約傢具路線,並混搭民族風單品。霧面玻璃桌子配黑色塑膠椅,有種現代冷調感。多層次藍色長布,鋪滿天花板,縫隙間垂下水母造型燈具(用紙純手工黏貼再剪開)、紅色中國風爆竹掛飾、印度象神甘尼許圖騰燈籠,在在顯示主人的品味寬廣且多元。

curry4.jpg

我會知道這家店,肇因偶然在網路上看到這篇生態綠的文章,被老闆的理念感動。「我們供應的不是飲食,而是飲食文化。我們調理飲食的材料,包括:生鮮有機食材+飲食的生態知識+有機觀念+飲食美學+養生認知。咖哩的靈魂是數十種熱帶香料,我們直接採購印度香料原材,自己煎焙,自己研磨,調製獨家咖哩配方。飲食是大地的恩賜,我們的食材優先選用疼惜大地的農民所生產的農產品,包括知名環保前輩徐蘭香的養生醋,以宗教情懷作百分之百有機種植的『秀明農法』蔬果。」

curry5.jpg

由於目前只有老闆一人,沒有其他人手幫忙,加上又是現煮限量,所以最好事先預約點餐。店裡採自助式,客人得自取餐具和飲水,用完餐後將碗盤放到回收區。

curry6.jpg
在等待老闆烹煮上菜的空檔,福熊到各個角落拍照。餐具桌的旁邊,擺放著手工藝品,有項鍊、手鍊、戒指和小型木雕,看起來是台灣原住民以及東南亞民族的風格。

curry7.jpg

桌上也有老闆的書籍和攝影作品,老闆林雲閣其實是個作家。當初從台北移居東海岸,只想靜居寫作。後因參與環保團體搶救東海岸最美麗的海灣─杉原灣(台東縣政府引進財團做大規模的BOT開發,導致美麗海岸遭受重大破壞),而中斷寫作,一股腦投入搶救杉原灣的抗爭工作。生活長期無穩定收入,遂以自己拿手的咖哩和咖啡手藝,在台東市區開設一家結合餐飲和民宿的「迷上咖哩」簡餐店。

curry8.jpg

店內的咖啡標榜使用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認證的優質咖啡豆,直接採購生豆,自己手工烘焙。由於福熊不是咖啡迷,也沒點用咖啡,這裡的咖啡是不是有原始的香醇和口感,得靠網友前往評鑑。

curry9.jpg

咖啡麻袋所裝飾的牆面旁邊就是出餐區,福熊因為餓極,不時向內探頭。老闆在廚房裡忙著,環境還算乾淨明亮。砧板上有許多蔬菜水果,成品挺令人期待。

curry10.jpg

等了好久,終於端上餐前湯(老闆放在出餐區,呼喚客人,自行端去)。一入口,蔬菜的清甜瀰漫整個味蕾和口腔,淡淡的咖哩提味帶出湯汁的層次感,西洋芹與紅蘿蔔塊滿足牙齒咀嚼東西的欲望。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一半啊!

curry11.jpg

喝完湯,又等了十分鐘,重頭戲要上場了。沒看錯吧!料爆多的,都快溢出盤子了說。龐大的蔬菜群實在與我想像中的咖哩飯差很大,嚐了之後,真的很好吃很舒服。裹著咖哩芡汁的大塊蔬菜,還保持著原味。一般咖哩飯,咖哩醬強當主角,米粒和零星蔬菜不過是點綴。但這盤咖哩芡汁的存在是為了襯托食材的本質,謙虛得令人敬佩。

我覺得吃咖哩飯的過程像是玩猜食材的遊戲,有些顏色鮮豔的蔬菜,例如:南瓜、高麗菜、番茄、青椒、茄子,光看特徵,心裡就有個大概。但被咖哩顏色掩蓋的馬鈴薯、甜椒、洋蔥,吃了,答案才會出來。於是福熊腦中出現這樣的OS:「啊~這是杏鮑菇!啊~那是鳳梨!Oh~My God!居然躲著香蕉!」趣味橫生。(啊!差點忘記介紹那牛肉了,它軟嫩到一個不行吶!)

curry12.jpg

除了我點的紫茄牛肉咖哩之外,友人點了咖哩炸雞餐。生菜鋪底的餐盤上堆著炸雞塊、香蒜法國麵包、薯條,還有大量蔬菜天婦羅。聞著四溢的香氣,剛吃完咖哩飯的我又不爭氣地流出口水,真素令人嫉妒啊!(咬下唇)

curry13.jpg

在文章接近尾聲的此刻,我要告訴大家不幸的消息。大家有可能看得到卻吃不到,因為老闆想把店頂讓了!(實在是太黯然、太銷魂的消息惹)

老闆在個人部落格上表示:「因店主無資金再繼續經營下去,歡迎喜愛迷上咖哩店面風格者,來店參觀和洽談。※在頂讓期間,每天仍照常營業。」此店開幕初期,受到大台灣旅遊網、教育電台台東台等媒體專訪,經營得還不錯。自從全球金融風暴之後,大家越來越精打細算,生意卻越來越慘澹。其實一客咖哩飯130元,炸雞餐150元,還好啊!這價錢在都市根本是超便宜的(四人同行還打九折呢!)

(點此縮圖可連結到較大的原始照片)

唉~熱情總有燃燒殆盡的一天,空有理想也不能當飯吃,市場決定了老闆口袋,網友們想吃得趁快!

———————————————————————————————————–

curry15.jpg

「迷上咖哩」簡餐店
林雲閣,089-334942或0936-908-603(要先訂餐)
台東市四維路3段231號 10:00am-23:00pm(每週二公休)
「迷上咖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P_y6P_aXExjrMOROQ4s-

楊桃、鳳梨,家、荒野

在台東租了四年房子,愈來愈希望就住在楊桃園那塊地上。因為租屋村莊與鄰村之農地相距近5.6公里,來回耗費不少油料與時間,作農事像上班一樣,有上下班時段。 如果住在農地上就很有彈性,也會更接近鄉村…

前言:

好久沒有收到台東林義隆農友的消息,自從林大哥寫下「再見了我的朋友」部落格之後,就無從得知農事與生活的種種面貌。

日前收到了林大哥的信函,農友正籌備新的電子報,信上也寫下近日的農事、生活等農家點滴。感謝作者同意,刊載於此,和大家一起分享。

夏耘自然生活農莊 林義隆 電子報 2009年11月

從八月初決定不寫部落格,文字表達的慾望就很微弱,偶爾想寫電子報也有點懶,好吧!就落得輕鬆,專心於農事與生活。 偶爾有些朋友來電或見面時會問起,好像很久沒聽我們的消息,或是風災過後有點擔心,或是不知道收成是否順利等,原來部落格已成了部份朋友習慣瞭解我們的方式。

三個月,休息也夠久了,開始有點想再寫點文字,也該是時候進行我想作的電子報了!

未來的電子報就像是報紙,只是不定期,就看空閒時間與心情如何? 將把這陣子我家的生活與農事動態作說明,加上一些感想,不會放照片,有紀念性之照片會另外上傳到部落格 (http://blog.yam.com/nature_farmer) 之相簿裡。 電子報文字可能也會貼到部落格上。

謝謝您撥空看!

981120fen145b63c6ee-400.jpg
都蘭山的雲

1. 楊桃樹

這三個月來農事主要都在楊桃園,五月之大修枝後,楊桃樹除了B1排之24株樹外,200多株樹只剩高度在下巴的主幹,從擔心修剪太大到依然綻放不少新枝條,楊桃樹讓我初步放心了。

六至八月三個月來全區共巡三次,每天就是站在樹下,伸長雙手將新枝調整到較矮的位置,今年的楊桃結果就不再會高高在上而無法企及了。

但新長出的枝條從初生到成熟可以綻放花苞需要時間,這些新枝來得及趕在今年秋天開花嗎? 幸好,十月起陸續開了許多粉紅小花苞,我非常高興。

開完花苞後又擔心結果量太多,於是接受附近資深農友的建議,著手將一株株楊桃樹過密的開花枝條剪掉,一方面是改善通風與日照,一方面是減少套袋時要疏果的數量。 但還是有點擔心,因為果實變少,代表可分散被花姬捲葉蛾叮咬之機會變少了,是好是壞就看套袋成果如何了!

開花後經常注意楊桃樹,幼果每天長大,已有1至 2公分大,看來12月初就可以套袋了。 到時候就能知道可能之產量並接受預訂。 採收時間又很可能碰到農曆春節,唉! 又不能好好過個徹底休息的農曆年了。

今年的楊桃果口感似乎比前兩年好,B1排沒作任何修剪的對照組,目前已有1000多顆已快成熟的楊桃,大都有深綠的顏色,通常深綠色的楊桃成熟後也會有較甜的口感。 不過這波楊桃要優先給去年所欠的不少朋友。

除了上述的農事,就是每兩個月的除草,六分地面積不大不小,作久了已漸漸掌握不會太累的揹負式割草機使用技巧 – 就是每天作 2小時當運動, 8天就可以作完了。

2. 鳳梨

去年12月上旬種下的E區3分地 5400株金鑽鳳梨,因為沒鋪任何防草長出之塑膠布,所以是一個不斷試驗的過程。 鳳梨很有生命力,不需太多照顧,但除草這件事卻是大挑戰。 種下至今除草四次,三月中旬、五月下旬、八月中旬、十月下旬,11個月內除四次草,這樣寬鬆的除草頻率,讓鳳梨每次都被野草淹沒,總是歉疚讓鳳梨葉片被遮到,影響其光合作用,但鳳梨卻仍在野草嚴格競爭中長大。

第一次,三月除草,草只有20 多公分高,夫妻一起作,除草機與人力蹲著兩者併用,雖然累也作完了。

第二次,五月除草,太太有事,只有我自己,天氣又熱,草已長到60多公分甚至更高,只好全部用除草機,卻也不小心傷到不少鳳梨之葉片。

第三次,八月除草,因為前次沒用人力除草根,且已入夏,高溫高濕,所以這次草長的更快,比五月的還高,鳳梨葉片被野草擋住,影響光合作用,實在很對不起它們。 還是用較持久的人力除草吧!接受附近農夫之建議,不要自己一個人在盛夏硬拼三分地,累死又沒效率,還是請工幫忙吧!

找到村裡八位阿美族婦女,幾個60多歲的阿嬤說:「一輩子沒除過這麼長的草!」自己加8人一字排開,一人一行,像人力驅動的除草機一樣,從微曦的五點作到燙人的九點,回家休息到下午兩點,再從酷熱中忍耐,作到涼爽的下午六點。雖然大家都很累,但竟也除了不小的面積。 從野草中重見光明的鳳梨竟然都很有生命力的長大了。

最後,三分地花了17個人的工資 $17000元,是一般有鋪塑膠布的鳳梨園之三倍工資。 趕緊計算一下:如果持續這樣作,會不會最後根本生產所得不敷成本? 算完發現:一斤45元之新鮮鳳梨如果產量達到預期,利潤所剩不多,就是賺自己的工資,瑕疵果實作成鳳梨酵素與果醬才能增加一些收入 –不鋪塑膠布又全部人工除草的方式成本負擔很高。

第四次,十月除草,本來想前次用人力除草根,應該可以撐久一點,想不到兩個月多,鳳梨園又是被淹沒,割草機因為未留足夠之行距作業,鳳梨又更大棵了,很難用割草機作,只好還是請人力除草。

再幾個月就是春天,鳳梨若順利開花到明年七月順利採果,將是我們獨力從頭到尾耕作管理的第一種大面積作物 (楊桃樹是前地主種的10年樹,所以不算),真的很期待,也許6000多斤的鳳梨產量,也將會有可能之銷售問題。

最後八個月還要除三到四次草,這片鳳梨的除草經驗,將成為D區2.4分老欉鳳梨,預定在12月初更新重種的經驗基礎。每次的經驗都是學習!

147444ce10edc9
夏天收鳳梨的時候

3. 農舍

在台東租了四年房子,愈來愈希望就住在楊桃園那塊地上。因為租屋村莊與鄰村之農地相距近5.6公里,來回耗費不少油料與時間,作農事總是像上班一樣,有上下班時段。 如果住在農地上就很有時間彈性,也會更接近鄉村生活。租屋所在是村裡的都市計劃區,沒有農地的幽靜自然。 另外每個月租金累積數年也可觀,若能換成建屋費用也很好。

於是下定決心要搬過去,那就需要一個可以給一家五口生活的必須空間。

已經和一位擅長簡單綠色房子的在地建築師林老師 (台東:來吹涼風、再吹涼風民宿與其它民宅等之設計者) 討論完,還有一位熱心、負責又細心的施工統包整合者李先生幫忙。

原本擔心林老師不肯接這預算非常拮据、又要整合舊有小工寮與包裝工具場的設計案,因為通常設計師大都希望建造費用高、坪數大,才有較高之設計費,想不到生活簡樸自然的林老師很有興趣,因為這將是他所作的第一個真正之農家住宅,願意在這許多限制中,幫忙完成我們心中小巧而美、便宜又安全、節能又舒服的輕鋼構鐵皮屋農舍增建。

我們三人也希望這樣的一間房子能成為移民鄉村之家庭的參考:不一定要豪華的建材、過度之裝飾才是都市人想像中的農舍。 如果一切順利,明年三月能動工,暑假採完鳳梨後,就會告別住了五年的本村,成為隔壁村莊的居民了。

這將是我們更貼近原本追求的農村生活,就可以蓋樹屋、養雞、燒柴了…..。

父母遺骨都已安於本鄉,我已是不折不扣的台東人,再蓋房子就更是如此了。

4. 學校義務籃球教練

進入新學期,兒子就讀之國小籃球隊突然多了很多新球員,男生多了10人,女生也多了幾個。現在總共有 19個球員,快佔了全校學生人數 1/4。 為了要讓他們練的更好,除了原來的週三練球兩小時外,我增加了星期一下午一小時練球。

以前從沒有想過從事老師這個生涯,但當義務教練愈久,和球員關係愈近,愈覺得老師是一個很有趣又有意義的工作! 雖然有時被頑皮的他們氣到,但看著沒有基礎的小男生、小女生身手愈來愈好,就很欣慰。

暑假起,週末盡量找到下午兩小時,約孩子到學校打半場或全場,不再練球的兩小時就只是實戰。持續只有五、六個孩子 (連兒子及我) 玩了幾個月,開學後的十月起,愈來愈多孩子週末假日會到球場一起玩,就連升上國中後,好一陣子不愛運動的女兒,也開始每週邀集國小同班同學 (也是以前被我教過的球員),以國二學長姐之姿來挑戰國小球員。

前兩週,因為參加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之入厝活動,延誤了一小時才到球場,路上接到幾次孩子的電話問:「教練,你什麼時候才要來?」匆忙趕到一看,哇!竟然球場上有 20多個國中小孩子,亂烘烘的齊聚於球場,這是有史以來最多人的一次週末玩籃球,我感動不已,也許,哪一天可以在村裡辦個三對三鬥牛賽。

學期初,因為台東縣的亞軍–本鄉之另一所國小換血過大,新的先發球技稍遜於我們這幾個老手,所以這次鄉內運動會,讓我們拿到球隊史上的第一個女生組冠軍。

11月 27日連三天是台東縣的比賽,女生有幾個練到第三年的老手,除練球外,已和我週末玩球數個月,球技大進,都非常期待有機會爭取全縣冠軍。 至於包含兒子在內的男生,個頭都不高、身材大都瘦小,一半以上的男生才練了兩個多月,我預備讓他們先經歷一次震撼教育,被其它強隊痛宰,難過完之後,可以找到強化練習態度的動力。

男生的目標放在明年,那時候有一半將升上六年級,而兒子將是五年級,球技夠成熟了,國小畢業前能感受到刺激比賽中努力求進步的快樂!

5.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

因為分會長 (秀明自然農法農友,也是培農自然農園主) 大冠鷲回故鄉後的努力,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終於開成第一次的解說員訓練,為期三個月,82 個學分的課程,出乎意料的有27個台東縣民報名。

台東的狀況很特別,雖然分會成立很久了,但沒有穩定之運作,也沒有強大凝聚力,除了大冠鷲夫婦外,沒有其它解說員資格者,所以這次的解說員訓練是校長兼撞鐘,不少原來就熱心會務的學員就要兼辦課程的輔導員,我也是其中之一。

為了籌備訓練有不少之事前討論,花了不少時間,分會長大冠鷲又積極安排台東分會入厝到會員熱心提供之空房子,我也前後去幫忙打掃與佈置幾個下午。 前次新任幹部重選,又不小心被安排擔任幹部。

在荒野保護協會上所花的義工時間愈來愈多,農事愈來愈少時間,但我還是很高興能延續在新竹接觸的荒野保護協會的緣分,為自然保育盡一點點心力,能作到什麼程度仍不得而知,幸而到目前為止,農事還沒因此耽誤,大部份農餘時間沒有多少休閒娛樂,但當有趣的義工其實就是另一種休閒。

******************

第一次的電子報就寫到這裡,囉嗦了一點,也無法盡述這三個月來家裡走過的趣味或風雨,總之,我們一家都好,謝謝關心。

年輕人就是部落的明天─排灣族Sakinu Yalonglong專訪

傳統的文化不是落伍的,sakinu說。如果部落碰到困難時,能夠找出救自己的方式,例如串連其他排灣部落,各派出五位青年,接受部落聯盟的特種訓練,就是一個可以處理危機的部落聯盟小組,如果還有下一次風災…

前言:

這次因莫拉克受災的區域,多數是原住民部落,其中又以排灣族受創的部落數最多,台東除少數魯凱之外,大部分災區都是排灣族的領地,而屏東三大災區當中,其中好幾個鄉也都是排灣族人的居住地。

也因排灣部落受創甚深,有許多雖受災,但非重災區的排灣族人皆出手相助,如同樣在東部的 Lalauran部落(拉勞蘭部落,肥沃之地的意思),的青年會,災後迅速的組織協助救災,包含後續的部落重建。

以下為拉勞蘭部落領導人之一的同時也是「獵人學校」的發起人Sakinu Yalonglong(亞榮隆˙撒可努)與訪問者之間的對話,請他分享這次排灣族的年青人如何參與救災,以及協助部落文化傳承。

981024-sakinu-400.jpg
圖片摘自獵人學校~Hunter school,圖中央為Sakinu Yalonglong

image003

採訪緣起:

9/25下午,為了瞭解青年在部落發展、及救災中的力量,記者與慈濟大學公共衛生所擔任助理教授的高靜懿來到台東縣太麻里鄉的香蘭部落(又名拉勞蘭部落,為排灣族語-Lalauran,肥沃之地的意思),與部落領導人之一的Sakinu進行對話,而會選擇拉勞蘭部落,是因為它在整個東排灣的社群裡算是凝聚力、行動力最強的部落。

救災中的行動力量

在八八水災後的第二天,青年會即成立自救會,就像作戰指揮似的,在斷水斷電斷路的情況下,架設電視牆,讓民眾可接收最新資訊,成立供電中心,讓手機充電,成立中央廚房、全村共用糧食,高中以下的青少年,負責村內的修繕,大專以上的青年,負責當對外的志工,幫助許多災區的同胞重建家園,除了自救,甚至擔起幫助同胞的責任。

面對災情,村里的人會想:「祖先把我的房子財物都帶走了,卻把我留了下來,我就不要再傷心了,既然祖先把我留了下來,我就好好想著怎麼活下去。」部落的人樂觀的個性,讓他們在重建上發揮了積極的行動力。

讓Sakinu更為驕傲的是,在風災期間,道路阻斷與外界隔絕、全村的米快吃完、長輩們猶豫不決時,青年們卻自告奮勇出資出力,徒步十餘公里,走到金崙買米,屯糧以備不時之需,多出來的米,還可以分給村里的獨居老人。而最近,青年會們又北上到台北為台東的災民募款、募家具。Sakinu說:「年輕人就是部落的明天!

image005

部落凝聚力的起源

由於高老師的研究計劃可能會有國科會的支持,她向Sakinu提出,若Sakinu有任何部落的教育課程或是活動都可以提出,由高老師向國科會申請經費來支持其運作,也期待拉勞蘭青年會的運作發展可作為其他部落發展的借鏡。

高老師提問:

「你之前在籌劃的教導傳統文化的獵人學校,現在進行得怎麼樣了?」(獵人學校為Sakinu為了用獵人的方式傳承傳統文化的學校,請點選這裡閱讀)

Sakinu說資金與土地還是一大問題,但他覺得要先有廟,不如先有和尚,十七年前,部落的青年出事率很高,常常車禍、喝酒、打架、鬧事,在令人沮喪的處境下,許多人藉著依靠基督教會得到心靈上的安慰,當時信仰的狀態也顯得特別的狂熱…。

當時二十一歲,任職警察的Sakinu不忍心看下去,即著手教育、凝聚部落青年,希望創造新文化,找回傳統價值、個人尊嚴與部落的集體互助力量,儘管遇到許多的阻礙,例如家長的排斥,家長認為小孩應該好好讀書或去賺錢,甚至懷疑Sakinu是在利用小孩子,但Sakinu還是堅信的走下去,十七年下來,而有了今日的面貌。

Sakinu的磨練

Sakinu不只是磨練部落中的男人,女孩子看到男生們有一個凝聚力強的聚會所,而且還標明女賓止步,便不甘示弱的說:「哥(Sakinu)!為什麼只有他們男生有,我們也要接受訓練!」,為此Sakinu也開了一系列的訓練課程,被女孩子們戲稱「女忍者課程」,因為這樣的訓練並不簡單,Sakinu特別強調身體的經驗與身體的記憶,那是老祖先自古以來生活的方式,一系列的課程包括:

—冷的記憶:

在十二月的第二個寒流,去山上經驗寒冷,學會不用現代衣物的保暖方法。「睡眠時,獵人的睡姿、不能穿太多,穿太暖反而會因為不發抖而死、用火取暖的方式、喝酒、喝熱水、喝辣椒水、甚至日夜顛倒的睡眠,白天暖活時睡,夜間再打獵,都是在山上狩獵的保命方法!」

—夜間辨識:學會在夜晚接近無光的山林中辨識方位及地理位置。

— 學會植物的辨識與使用。

—潛水。

—繩索訓練。

—我要活著回來:每個人發放五十元到一百元不等,將青少年們流放在墾丁,要他們自己想辦法回台東。

—每年會從台東浸水營古道走路到屏東。

種種的課程都強調身體的經驗,就連走路的方法,都是個學問「那無關乎體重與肌肉強健度,而是如何調整體態,降低身體負擔、壓低聲音,不讓獵物發現。」

Sakinu說,「用身體去經驗祖先曾走過的路、祖先過的生活,想像祖先看到壯麗的山景的心情是怎麼樣!

image007
浸水營古道(引用圖片,來源請點選這裡)

就算下一次的風災,我們也準備好了!

現代的人,太強調知識、文字與頭腦,變的頭重腳輕,而忽略的親身的經驗,使得真的面對災難時,無能為力,只能依賴別人的救援

「比起那些回部落的大學生,搞不好那些刺龍刺鳳的青年還比較好用呢!」Sakinu笑著說,

傳統的文化不是落伍的「是不是部落能在每一次碰到困難,不要只想著跟別人要錢、要物資,而是怎麼救自己!」、「我們拉勞蘭復原的相當快速,還有能力去幫助其他的同胞,就算是馬上有下一次的風災,我們也已經準備好了!」這就是一個相對成功的青年會的力量。

Sakinu目前思考的,是部落的文化要如何傳承延續下去,因為老人家正在陸續的凋零,也思考平常青年會還可以做些甚麼訓練,以增加部落凝聚力與因應下一次的災害。

除此之外,他也想在年底串連屏東的各個部落,舉辦一個部落論壇,討論如何互助、連結,不只是在文化上的交流,在遇到困難、災情時也能互相合作,「譬如幾個聯盟部落,各派出五位青年,共同接受部落聯盟的特種訓練,就是一個可以處理危機的部落聯盟小組!

青年會也計畫明年三月,部落青年一兩百人,可以走一兩百公里的浸水營古道去屏東,到各個災區部落送豬慰問,一路高歌,「殺豬分享在我們原住民有驅惡以及遺忘傷痛、重新面對現在的功用!

Sakinu再次強調「年輕人就是部落的明天!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同步刊登)

七里香花開,雨就來了

部落圍牆邊的七里香(月橘),花開的很燦爛!vu vu說:雨和花有約好,當七里香花開時,雨就來了…。這傳統的天氣預報系統,早已沒人知曉,只知七里香樹,盜採後,可以獲得許多價金……風雨欲來,全面戒備!

編按:

「台東88風災部落重建訊息通報區」網站上,看到下面這篇文章,以「現代訊息」和「傳統智慧」預告天災,轉載於此,和各地朋友分享。

9801004-vuvu1964887672-360.jpg

部落圍牆邊的七里香(月橘),花開的很燦爛!~
這傳統的天氣預報系統,早已沒人知曉
只知七里香樹,盜採後,可以獲得許多價金……

風雨欲來,全面戒備!~


芭瑪難捉摸 陸上警報可能延至今夜(10月3日)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10/03 18:29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3 日電)芭瑪颱風動態難以捉摸,行進速度又突然減慢。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謝明昌下午5 點表示,發佈中度颱風芭瑪陸上颱風警報時間,可能延後到今天深夜或明天清晨。

根據中央氣象局最新颱風消息,芭瑪颱風中心位置位於鵝鑾鼻南南東方約460公里處,以每小時11轉7公里速度,向西北轉北北西行進,7級風暴風半徑250公里。

(本文轉載自「台東88風災部落重建訊息通報區」

重回 [未走之路] 謝英俊建築師專訪

當多數人視災難為摧毀時,謝英俊視其為重生。「建築在很久以前,就像人和一件非常貼身的衣服那樣密合」,謝英俊坐在工地建材上,緩緩傾訴:「可惜人在之後賦予建築太多『七情六慾』,我們就和它距離遙遠。」

編按:

本文為作者進行之莫拉克災後系列報導,本文專訪正在台東嘉蘭與族人一起興建中繼屋的謝英俊建築師。更多災後系列報導,請移駕至「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閱讀。
980924-futureimg8770-1-360.jpg

戴著帽子、T恤短褲、腳踩球鞋,一身輕便平凡帶點塵土的建築師謝英俊,「又」到災區裡工作了。10年前的921大地震,讓謝英俊重回多數建築師「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歷經921重建、川震重建,謝英俊現在在台東太麻里,和嘉蘭村民一起蓋房子。他說:「我想讓建築,回到人的生活。」

921大地震後,謝英俊在邵族人請託下,進入當時被重創的日月潭德化社,開啟自力造屋的實驗。但與其以「實驗」形容當時謝英俊在做的事,「學習」二字或許更為恰當。

一場地震,讓曾經蓋出豪宅的謝英俊「學習」突破主流建築思維,回歸初心;也讓習慣水泥磚造的普通人,「學習」房屋與生活的意義。問及謝英俊從事建築多久?他細長的眼一瞇,鈍鈍地說:「很久。」細算之下,是1977年至今。「太久囉,建築對我來說就是生活、生命,分不開了。」

分不開。因而當多數人視災難為摧毀時,謝英俊視其為重生。「建築在很久以前,就像人和一件非常貼身的衣服那樣密合」,謝英俊坐在工地建材上,緩緩傾訴:「可惜人在之後賦予建築太多『七情六慾』,我們就和它距離遙遠。」

遙遠的距離正是購屋的價格。要華麗、要美觀,「買房子不再為了安棲,而是為了面子。」謝英俊以壓迫形容現今人與建築的關係,進而語鋒銳利地說:「災難後,需要立刻安身立命,不再『有能力滿足(面子)』,就會實事求是。」

於是他帶著實事求是的思維進入災區。因921震後不少部落重創,需留存文化,加上災民急需經濟來源等考量,謝英俊開啟「以工代賑」及「自力造屋」的建築模式,將技術工法降到最簡單卻安全無虞的層次,教導災民如何蓋自己的房屋,並藉著建造自己房屋的薪水,獲得生活重建的基金。

image

面面俱到的想法是謝英俊在大陸川震發生後,被邀請前往協助重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今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政府在重建方面卻忘記參考謝英俊藉建築重建生活的典範。

88 風災過後,「組合屋」首先進到政府的腦袋裡,但因大陸贈送的組合屋難以組裝、有空氣品質不良疑慮,又誘發統/獨爭議,組合屋不到2周就被判出局;在輿論壓力下,政府對於重建步調要求快速,因而幾乎完全跳過「中繼屋」階段,結合企業與慈善團體推出「永久屋」,但卻涉及複雜遷村議題。

風災重創的多為原民部落,其文化對於土地與居住的思維都與漢人大相逕庭。就以排灣與泰雅族為例,都是以世族為社會核心的族群,就連工作都以姓氏做為區分,族人並不習慣漢人隨意安置的模式。

謝英俊直指:「遷村等同生活領域跟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他以一位成年人要改變生活習慣都很困難做為比喻,「遷村若不經適應,可行嗎?」謝英俊以川震為例,震後需要遷村的數目驚人,「生態移民的狀況是很慘烈的!」

「恢復生態需要上百年,但人的生活周期只約20年」,謝英俊認為,遷村涉及人類生活經濟模式,保育與人類生存應可拿捏輕重急緩,「要遷村,但要有時間讓災民慢慢遷、緩緩轉移生活方式。」

沒有討論空間,正是慈濟基金會在高雄山區推動「永久屋」遭原住民激烈反應的原因;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在年底選舉壓力下,台東縣政府原有意在台東直接推動永久屋、由慈濟承包。幸虧企業家嚴長壽向總統府建言,謝英俊才有機會推銷他的建築理念,促成第一批中繼屋。

只是不同於921重建,謝英俊進行首批中繼屋的施工前,其實也沒有機會和部落詳談。訪問當天工地比平常多出許多工人,謝英俊透露,這是台東縣政府另聘的工人,「因為總統要來視察。政府希望住在帳篷的災民趕快住進中繼屋。」時程壓力不言自喻。

目前開工的基地約65戶,謝英俊採用輕鋼架、木板等綠建築建材,擋土牆也採生態工法,用大礫石取代水泥牆讓水有路可走;整片中繼屋除整地用到的混凝土外,在部落找到永久屋土地後,都可全部搬走、不會浪費。

工地班長、嘉蘭村民吳道義說,取用傳統建材較能反映文化特色,但因中繼屋只是暫住,謝英俊提供的建築工法環保且可變化,居民對一時無法反應文化特色沒有抱怨。

「文化來自所有人的生活、來自對土地跟環境的認同,更明確地說是要有自信、對自己的東西有信心,文化才能保存。」謝英俊直指:「如果房子樣貌可由部落參與想像,由居民親自蓋房子,等建築成形後,就已建立最起碼的自信。」目前嘉蘭村民有30位在謝英俊的團隊,適用88臨工方案,世展會另外補助7百元,讓居民生活獲得基本保障。

此外,謝英俊在設計上重視部落的天然環境與傳統,包括風向跟日照的考量、建築依原部落排列方式設計、4棟為1戶(以家族為單位)、設計閣樓方便放置東西,甚至考量到颱風總從太麻里登陸,因而設計天頂為尖頂,降低受風可能;重要的是,還預留部落習慣形塑社會關係的前陽台約7.5坪。

謝英俊說,慈濟至今沒有提出很詳細的永久屋方案,他不便評論;但建議慈濟以人頭做為分配永久屋坪數的條件需要調整。「既然要永久居住,至少要能夠允許一個家庭的基本功能。要考慮這戶人家的孩子可能會結婚甚至領養小孩。」

值得一提的是,謝英俊的中繼屋在永久地找到後幾乎可完全移植成為永久屋,解決921震後曾發生,而88水災之後將面臨的大問題。

921 震後,資源進駐災區,災民手中握有不少錢,因受創又住在臨時地,這些錢很容易被花掉;等到1、2年後,永久居住用地取得了,災民手上卻沒錢。當時重建基金會提供災民低利貸款,因建築思維沒有改變,居民多半蓋鋼筋水泥的房子,之後卻繳不出來錢,房子被法拍,再度流離失所。

謝英俊表示,在資源弱勢的原民部落裡不該推動「過度消費」,可惜台灣的重建思維一直是「獎勵過度消費」。以低利貸款為例,弱勢無法貸款,就無法享用優惠,但因低利貸款只做利息補貼,稍有能力的人借貸後就成為過度消費,「這是沒有弱勢者的基本人權思維。」

對謝英俊來說,建築是專業,但專業在於設計,施工的部分被工業化、商業化後,變成封閉體系,「這一行的人為保護『我的』工作權,讓房子變商品、只考慮值不值錢,好不好賣…都讓建築的價值扭曲。」

因此,重建對他來說是讓建築人「做有限的事」,提供架構,內容則由居住其中的人填充。謝英俊望著工地,語帶可惜地說,首批中繼屋尚且無法做到,但他已開始勤跑其他災區溝通,未來瑪家等地將與此不同。

話語甫落,世展會的工作人員對他說:「馬英九不來了。」謝英俊瀟灑一笑,語帶雙關地說:「那很好,回復正常步調!」他站起身走入細雨,沒有拂落身上灰塵、步入工地。謝英俊,和部落族人,正站在一起。
image
(本文轉載自「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

部落戰爭,太麻里以南(下)

金峰鄉衛生所主任高正治嘆氣:「很多安全地帶都在800公尺左右,以前也都是原住民的地,但林務局說那是國有地、不能釋出!」但國有地未獲妥善保護,姑且不論政府的遊憩觀光政策如纜車上山,光是伐木就是一大問題。

編按:

本文為作者進行之莫拉克災後系列報導,記錄台東太麻里以南各部落狀況與面臨課題,閱讀「部落戰爭,太麻里以南(上)」,請點選這裡。本系列報導進行中,請大家繼續關注。更多災後系列報導,請移駕至「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閱讀。

980922-bigbird005-400.jpg
(大鳥部落│地球公民協會提供)

88風災創造許多孤島,台東地區除富山部落,還有同樣被忽視的大鳥部落。8月下旬,總統馬英九和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在災區到處被嗆,大鳥村卻不吝給予行政官員一個掌聲。但至今大鳥村14戶房舍全倒的受災戶沒有拿到政府補助款,申請補助又被駁回,理由是「無地址、無門牌」。

災民哭笑不得地問:「不就是因為房子被埋掉了才申請補助嗎?」雖然災後總統夫人周美青曾前來探視,農委會水保局當場也承諾盡速為災民恢復家園,但實際狀況是,下雨超過2百公釐就得撤離的大鳥村民,至今沒有確定的安遷場所。

又見孤島

大鳥部落受創狀況僅次於嘉蘭村,當地居民難過地說,8月28日嘉蘭村已展開立柱動土重建儀式,「我們卻到8月31日才拿到帳棚、才終於能夠好好睡一覺。」但這已是她們自風災後被安置的第3個地點,而且沒有水可以洗澡,也沒有煮飯的設備。

台東縣政府原要將大鳥部落受災戶安置到台東市「馬蘭榮家」,並打算找台東市閒置國宅讓災民購買或租用。但馬蘭榮家距大鳥部落需要1個半小時的車程,「老人家的土地及親族都在大鳥、大人和小孩的工作及學校也都在大鳥,安置在榮民之家根本不切實際!」但她們的訴求被置之不理。

伯仁之死

知情人士透露,災後各界資源源源不絕匯入地方政府,但卻因年底選舉將至、政客卡位爭奪,雪中送炭非但不存在,部落族人在長期嚴重福利依賴狀況下,發聲機會更被壓制。

部落居民說:「大鳥部落現任鄉代想選鄉長,與鄉長分屬不同派系,但與縣議員同派,這樣說妳懂吧?」大鳥部落長期無發展,居民多老弱,生活幾乎全靠補助,風災後做為「監督者」的政客以控管手段攔截目前暫掌權者的資源,大鳥部落就這樣陷於風災後的困苦。

日前88嘉蘭山寨組織提供經驗,鼓勵大鳥部落自組自救會;9月1日自救會成立,台東縣政府才在9月2號前往勘查大鳥國小旁笆扎筏段是否能提供大鳥部落重建;9月4日,在88嘉蘭山寨組織協助下,14個受災戶才終於可以共同煮食、9月5日終於洗到熱水澡。

然而最急切的部落安全說明會,卻在9月11日才草草召開。「大鳥部落的土石堆積都還沒清除完畢,部落隨時面臨二次土石流的恐懼;部落族人一聽到雨聲,就哭。」

離土喪地

一場風災,讓眾人得知山林水土被嚴重破壞的現實,這次不必各界要求居民下山,部落居民莫不渴望找到安居地點。但多數居民的中繼安置希望被政治角力掐死,所謂永久安穩的地土也難以找尋。

重建推動委員會對災區的調查報告日前出爐,初步勘查55個部落,其中17個安全、31個不安全、7 個部分不安全。儘管原民會主委孫大川表示,不安全的部落未來若要遷移,會尊重族人意願,也會秉持「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原則,但土地難尋。

嘉蘭村的中繼屋暫居地未來必須交還給正興村;大武國小附近土地至少有3個部落希望進駐;嘉蘭村永久屋選址過去曾發生災害;高雄月眉農場將擠入不同族群,文化恐遭滅絕…居民疑問:「以前祖先選的地方都沒問題,為什麼不讓我們回去?」

金峰鄉衛生所主任高正治嘆氣:「很多安全地帶都在800公尺左右,以前也都是原住民的地,但林務局說那是國有地、不能釋出!」但國有地未獲妥善保護,姑且不論政府的遊憩觀光政策如纜車上山,光是伐木就是一大問題。

台東海岸的漂流木都是珍貴木材,儘管林務局否認有盜伐現象,但現實狀況就是「山老鼠又上山了!」嘉蘭村民王清松感嘆,原住民本和山林共伍,並無太多破壞性開發,但林務局將許多良地收歸國有,派遣原住民當森林警察,「可是我們巡山有用嗎?發現山老鼠也無法阻擋。」環團也無奈指出,不少無法謀生的原住民最後受雇於漢人上山盜伐,風災來時又釀禍,相當諷刺。

貧民窟製造機

高正治指出,原住民與非原住民間私下的山地保留地承租與讓渡使用的狀況頻繁,「目的在取得現金,因應生活所需」。他曾建議成立「原住民土地信託基金計畫」讓保留地價值化。

以平地造林為例,若按公頃補償,以原住民擁有造林地者約2萬至3萬戶計算,1年約36億,將這些錢做為原住民自行運轉的生產事業基金、補貼,可望減少濫墾、償還貸款壓力問題。

但高正治的想法未被採納,如今災難再臨,漢人又把「遷村」、「恢復山林」講得理所當然,讓部落都很擔心。在文化保存的考量下與政府的遷村時間壓力下,部落多不願選擇無法細膩討論的永久屋。但選擇中繼屋,後續的房子著落又是一筆花費。

而目前部落居民到底能否回到原鄉耕種說法紛歧,即便能回鄉耕種,也必須建立在安全的情況下、若永久屋預定地離原鄉太遠,耕作成本也會提高,居民相當擔心未來無以為繼。

這些疑問都未被解決前,政府卻祭出低利貸款,讓高正治忍不住痛批:「等期限一到開始催款,原住民的土地就再度不見;這根本是內部殖民掠奪,政府在旁助紂為虐製造原住民貧民窟!」

部落要自決

嘉蘭自救重建委員會副主委宋仙璋直言:「我們希望回山上。」原住民相信祖先智慧,願意參與重建委員會一起確認土地安全性,「不能都不給我們參與。」他不否認山上開路具破壞性,但工程技師黃于玻表示:「並非不能縮小破壞,只是要投資較大成本。」

部落不求路寬、只求通行,願意盡量保持原樣、進行邊坡植樹。王清松進一步指出,嘉蘭村民已在構想,若能和政府協調回傳統領域居住,將發展生態旅遊;「不是封溪護魚,而是我們的生活樣態。」

王清松表示,台東的原民部落多元,近來原住民也體認文化重要性,部落打算逐步恢復原傳統生活模式,「找回跟大自然相互依賴的尊嚴」,並結合社區營造發展傳統織布、木工手藝,「88風災絕對可以是轉機!」王清松祈盼,「還我土地」不再是形式,希望政府相信原民智慧、讓資源回歸部落自決,透過遵循古老傳統,尋得人與自然的平衡。(完)

部落戰爭,太麻里以南(上)

除了嘉蘭需要安置與遷村,台東還有被遺忘的部落。富山部落位於南迴鐵路正下方,若非居民在台九線公路右手邊的路燈懸掛「被政府遺忘的角落『富山部落』」,幾乎找不到部落在哪裡。這是一個連當地原住民都會錯過的地方…

編按:

本文為作者進行之莫拉克災後系列報導,記錄台東太麻里以南各部落狀況與面臨課題。本系列報導進行中,請大家繼續關注。更多災後系列報導,請移駕至「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閱讀。

980920-taimamu_8749-400.jpg

災後40天,南迴鐵路部分路段通行,火車已經能夠行駛至日出之鄉太麻里,災後重建工程也在這裡起步了。但台東地區因有複雜的政治鬥爭與文化隔閡,重建艱辛並不遜於高雄。

基本津貼全無

太麻里嘉蘭村是這次88風災台東地區受創最嚴重的地方,部分受驚戶還留在嘉蘭村,全倒戶則被安置在介達國小。她們住在世界展望會提供的帳篷中,引頸企盼安定的一天到來。但至今為止,她們並未獲得任何政府補助;中繼屋雖已開始興建,但確定入住的只有全倒戶;房子沒倒,卻也不可能再住人的村民,則不知何去何從。

目前安置在介達國小的村民約有110位,大多數人無法依親,因未選擇租屋方案,連基本津貼都沒有。居民不解地問,政府對一無所有的居民不是應該有基本照顧?但她們的疑問並未獲得解答。

9 月17號,台東縣政府首度與災民座談。會議開到晚上10點多,但對嘉蘭村族人而言並沒有實際進度。嘉蘭村民王清松表示,重建需要整體規劃,除受災戶需要的安置與緊急生活協助,嘉蘭村需要面臨的還包括遷村及隨之而來的生活重建問題;但遷村及生活重建卻因文化與長期原/漢權力的不對等,難以得出適切原住民的方案。

缺乏對話的選擇

災後,台東縣政府提出3種安置方案:租屋、中繼屋(永久屋)以及低利貸款。但多數受災戶並不願選擇租屋與低利貸款。台北大學社工系在災後前往台東服務,社工系學生蔡中岳表示,因部落居民連基本購屋資金都沒有,所以沒人考慮;選擇租屋,部落等於瓦解,中繼屋成為唯一方案。

image

台東其實原本沒有中繼屋方案。金峰鄉衛生所主任高正治透露,因選舉將至,台東縣府希望直接讓慈濟在台東建設永久屋,後因企業家嚴長壽等人介入,向總統府高層直接提出建議,中繼屋方案才臨時殺出。

中繼屋地點在太麻里鄉正興村一塊公有地上,雖和嘉蘭都是排灣族,但仍有清楚的傳統領域概念。正興村族人願意暫借土地嘉蘭村民使用,但期限只有2年。王清松指出,屆時若找不到永久屋建設地,在政府許可下,嘉蘭村民可以繼續居住在正興村;但嘉蘭村民不願事情這樣發展,

「部落有部落的默契與規定,若違反,會發生什麼衝突,不是漢人政府可以想像的。」

盡快找到適居地對部落來說才是重點,但永久屋土地評估卻未與住民有足夠對話空間。王清松透露,縣府要她們遷居的地,是日據時代第一次強制遷村所在,「我們後來為什麼遷走?因為那段期間我們所有孩子一個一個莫名其妙死掉!」若是漢人,會願意再遷回去嗎?

陡峭家園遭遺忘 

除了嘉蘭需要安置與遷村,台東地區還有被遺忘的部落。富山部落位於南迴鐵路正下方,若非居民在台九線公路右手邊的路燈懸掛「被政府遺忘的角落『富山部落』」,幾乎找不到富山部落在哪裡。

image

富山部落不但是一個連當地原住民都會錯過的地方,就連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資源資訊網都沒有登陸它任何資料。風災當晚,土石流淹沒村莊上半部,海水與溪流仍舊繼續沖刷公路路基,而公路距部落僅走路1分鐘的距離。

image

富山部落無奈而哀淒地在部落掛滿了「富山部落將成為第2個小林村」、「請政府為我們準備屍袋」的布條,因為居民申請補助,縣政府的回答卻是:「淹水沒有超過50公分,無法補助。」

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居住在富山的原住民,竟是原本整個大武地區數一數二的大部落。部落微弱的呼喊,在火車行駛過南迴鐵路時發出的轟隆聲中消失─一個南迴鐵路下的部落,而外界只關心「鐵路何時全線通行」。

文獻記載,富山部落原名「蔡腊密」,原部落有535人。這裡曾經居住高砂義勇軍的後裔,但如今富山部落只剩下約33戶居民。住在富山部落的幾乎全是老年人和小朋友,這個部落至今以來都沒有自來水,比典型偏鄉部落還弱勢。

原富山部落並不在公路旁,部落頭目林賢三開玩笑說:「小時候要幫爸爸買米酒,光走下山就得一小時,路很暗,跌跌撞撞回到家,酒剩半瓶,大家才決定往公路旁遷移。」黑色幽默的背後,反映的是原住民在原生活方式被破壞後,與都市文明生活物質的依賴關係。

用盡氣力的呼喊

部落在無法發展的情況下漸漸外移,而部落中少數壯年人則在貧困的日子逼迫下鋌而走險。今年3月,富山部落族人為維持家計盜伐七里香,全村8名壯漢陸續被捕,3人服刑中、4人即將報到執行,另1人則獲判緩刑。

居民說:「原本以為在原住民保留地採伐不會違法,直至載運途中遭警攔截才明白。」一切已來不及,即便是「原住民保留地」,山也不再屬於原住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這些被逮捕的居民中,第一個被釋放的,是成立富山部落自救會的會長布古子。

布古子長得壯碩,有一雙濃眉大眼,18號晚間託高正治為他找來外援,包括原鄉部落重建文化基金會、台東環保聯盟、台東大學、人民火大聯盟等團體;當晚,他操著流利的排灣語及不流利的國語述說富山部落的狀況,高正治這樣形容─「布古子賭下的是尊嚴。」

當晚是一場正式而傳統的原住民聚會。簡陋的木板桌上,血腸、豬肉、花生、芋頭,不經任何調味擺著。高正治說明,雖嘉蘭、大武地區都是排灣族人,但部落與部落間除非不得已「否則不會求人」。桌上那頭豬,是部落用盡氣力的最後一聲呼喊。

image

布古子說,幾乎沒有人知道富山部落,經過部落的人總以為這裡只有一條溪流;風災當晚,部落上方的橋被土石堵塞,後來終於應聲而斷,土石一路沖刷,部落幾乎半毀。
前往現勘地台東環保聯盟副會長楊宗翰補充,富山部落位於相當狹小的山谷中,其實不適人居;部落第一戶牆上張掛著救災通報的流程圖,這裡是土石流警戒區,但遷村談了數年,至今毫無進度。

莫拉克風災嚇壞了富山部落,她們希望遷往舊大武國小旁;但這裡卻是大武地區遷村戶兵家必爭之地,台東縣政府認為,富山部落或可考慮遷往舊南興國小。然而南興國小也曾發生災害,族人不禁無語地問:「請問哪裡才安全?」(待續)

0922補記:「部落戰爭,太麻里以南(下)」已完成,請點選這裡閱讀。

【台東】太麻里嘉蘭需求(不斷更新中)

部落族人以在介達國小籌組嘉蘭部落自救會(名稱暫定),進行災後重建工作。自救會底下共分:一、安置規劃組。二、衛生醫療組。三、教育發展組。四、影像紀錄組。五、網路資訊組。六、災區產業組…

0826 更新:嘉蘭國小有關於教育資源需求,請閱讀:嘉蘭部落現況與教育需求0826

嘉蘭國小的電話:089-751-224, 另外還有一個「嘉蘭國小─莫拉克颱風災後關懷重建」的部落格,上面有災後重建的訊息。

0823補記:

嘉蘭部落在地方族人和年輕人共同努力之下,已經開始討論規劃安置和重建的方式,台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拉勞蘭部落族人,也是嘉蘭重建家園影像協力小組成員─Ulung˙Lupiliayn(利錦鴻)記錄目前的部落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

0819文章:

風災過後,太麻里嘉蘭自救會(於台東縣介達國小)目前致力家屋重建、學童安置、衛生醫療等工作,需要您的協助:

(1)急需短期影像紀錄協助者(建議自備攝影器材、筆記型電腦、睡袋),住宿與其他詳情請聯絡Lameru(阿廣) 0928095252 kacawlameru@hotmail.com

(2)自救會已製作受災戶在學學生名冊(幼稚園至研究所),為使學子安心就學,急需各界款項來支持學生的註冊費及學雜費、安置期間自救會各項行動方案、同時,請持續支持嘉蘭村重建計劃,這,才是漫長的道路。嘉蘭村自救會地點(介達國小): 
980820-7037_5b5-350.jpg

———————————————————————————-

8/14 嘉蘭部落災後紀錄

3832463071_75c719481e_o

台東縣嘉蘭部落在莫拉克風災當中,下部落遭到太麻里溪沖襲,目前受災情形:

嘉蘭部落總人數:1357人 總戶數:407戶

1. 受災總人數:342人

2. 受災總戶:66戶(全毀60戶,半毀6戶,尚未包括危機戶)

3. 山區受困:拉冷冷地區,十八戶,因橋樑受損。

4. 公路:東63、64、66道路坍方中斷,台九線部份坍方單線道通車。

5. 河堤設施:太麻里溪中游河堤溢頂、沖毀。(沖毀66戶民宅)

6. 橋樑受損:拉灣橋、嘉蘭橋沖毀。

7. 生活機能:全區停電停水、手機收訊不良。

3832393149_0d8c971f6a_o
(由街道圖繪製,紅色區域為大水沖毀區)

安置情形:

目前部落居民安置在正興村的介達國小緊急安置中心,共安置27戶97人,壢坵安置5戶20人。其餘居民安置在上部落的新富活動中心或借住上部落親友家。目前已有台北大學社工系志工駐點,安排孩子課輔及暑期活動。

部落族人以在介達國小籌組嘉蘭部落自救會(名稱暫定),進行災後重建工作。自救會底下共分:一、安置規劃組。二、衛生醫療組。三、教育發展組。四、影像紀錄組。五、網路資訊組。六、災區產業組。七、災難公園組。八、權益促進組。九、基金募款組。

自救會每週安排工作進度,本週已有師資及資源進入安置中心教導學童自行製作鉛筆和文具,不僅自用,也可以送給同學或是轉送到更缺乏的地區,讓學童透過工作來調適心情,重建自信來準備重回校園。自救會建議外界資源不要直接認養學童,而是透過自救會將資源轉化,設立爸爸木工班為孩子製作桌椅、媽媽裁縫班為孩子製作書包、筆袋,使災區的親子關係更為緊密。

資源需求:

自救會以製作受災戶在學學生名冊(幼稚園至研究所),為使學子安心就學,急需各界款項來支持學生的註冊費及學雜費、安置期間自救會各項行動方案、同時,請持續支持嘉蘭村重建計劃,這,才是漫長的道路。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