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太麻里以南原鄉部落需志工

身為台灣青年,除了為災民擔憂與祈禱,是否還能為災區做些什麼?起來吧!台灣的青年們,現在正是貢獻自己的寶貴時刻!服務日期:2009年8月18日(二)-8月31日(一)服務地點:台東縣太麻里地區以南之受災村落…

八八風災一週了!看著滿目瘡痍的東台灣、南台灣,想起太麻里美麗的日出、知本與金崙舒爽人心的溫泉、南迴公路上太平洋的美景,這些恐怕要好一段時間才能再見。一個風災,打亂平靜的生活,也讓許多人妻離子散、家園盡失。

身為台灣青年,除了為災民擔憂與祈禱,是否還能為災區做些什麼?起來吧!台灣的青年們,現在正是貢獻自己的寶貴時刻!

服務日期:2009年8月18日(二)-8月31日(一)

服務地點:台東縣太麻里地區以南之受災村落

徵召對象:15歲以上,有志服務受災戶之青年

服務內容:協助家戶清掃、搬運、兒童陪伴,具醫護背景者更佳

人力需求:有熱忱、適應力強者皆可參與;此外若有以下專業能力者請在表格註明(烹飪(簡易)、車輛駕駛、兒童活動帶領、醫療背景、心理關懷)

物資需求:自小客車數輛,協助物資傳遞與志工交通

交通與食膳:主辦單位提供膳宿,個人用品、交通與保險費用請自理(台鐵/高鐵

提供志工免費座位,若有需求請洽主辦單位)

其 它:若需志工服務時數證明,請另行告之

主辦單位:88風災青年行動聯盟

協辦單位:台東市原住民家庭暨婦女服務中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太麻里救援重建站、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拉勞蘭教會、台東地區教會聯禱會

88風災 青年行動回應表 (請傳真或以電子郵件回覆)———

姓名   可服務日期 8月( )-8月( )依個人許可時間填寫
聯絡電話   身份証字號   生日 19 年 月 日
電子郵件   聯絡地址  
交通 ( )自行開車 車輛協助救援 □是□否(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主辦單位將在聯繫接送事宜)
特殊專長(可複選請打勾) ( )烹飪 ( )車輛駕駛 ( )兒童活動帶領( )醫療背景請註明: ( )心理關懷請註明:
其他  

聯絡人:行動聯盟總召/潘虹伃小姐 0922-554362 青年/ 洪仲志小姐 0922-470198

電話:089-224345;傳真:089-238346;電子郵件: yvette0107@yahoo.com.tw

成績中上?令人驚豔的排灣族素人雕刻家

上週,與學校的母語老師到部落中,拜訪一位擅長雕刻的老人家。他的雕刻工作室離學校後門才三十公尺,很近。程中上VuVu(排灣族語「長輩」之意)居住於屏東縣春日鄉士文部落,年紀將近八十歲,但身體還是很健康硬朗。

上週,與學校的母語老師到部落中,拜訪一位擅長雕刻的老人家。他的雕刻工作室離學校後門才三十公尺,很近。程中上VuVu(排灣族語「長輩」之意)居住於屏東縣春日鄉士文部落,年紀將近八十歲,但身體還是很健康硬朗。

carving1-500.jpg

找他是因為要設計一系列新課程,讓排灣族小朋友更了解族內的歷史、藝術與文化。還記得兩個月前,初見作品,驚為天人。雖然量不算多,但富有民族特色且充滿巧思。可惜程VuVu不會說國語,沒能了解更多背景。這次邀母語老師一同前往,除了協助翻譯之外,也希望透過母語課程的合作,讓鄉土課程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計畫更為完整。

carving2.jpg

程VuVu的工作室與自宅相鄰,房子外側搭起鐵皮屋就是簡易的展覽室以及工具間。平常鐵門拉下,並不對外開放,除非事先預約,或部落有重要慶典,才配合開放。

carving3.jpg

大型立體作品均置於地上,長形木板浮雕掛在牆上或斜倚著牆面,至於小型的就放在架子上(這……應該是超商的展示架吧!)

carving4.jpg

在部落待了幾年,看過一些年紀較長的排灣族素人雕刻家作品,這類傳統生活的回顧算是常見的基本款。內容刻畫著挑重、搗米(小米或麻糬)、喝連杯酒、用自製煙斗抽菸的情形,懷舊意味濃厚。這類動作在現今已不多見,頂多在祭典中重現。

carving5.jpg

他還展示他所雕刻的排灣族佩刀,刀柄與刀鞘均有著傳統圖騰。佩刀可是勇士的必備單品,代表男人,是宇宙的柺杖,權力的象徵(註一)。在重大節慶祭祀時,佩掛以彰顯家世及個人身分地位;平時安置於家中顯眼之處,除驅魔避邪外,也有招家業興旺、仕途平順之意(註二)。

carving6.jpg

VuVu的作品中比較特別的是動物類造型,充滿野性及逗趣。他並不用常見的削去法,將一整段原木雕刻成動物。而是細心觀察,順著木頭的特性加以聯想。這枝是腳,那兒是頭,凸瘤是耳。保留絕大部份,去除多餘的枝枝節節,順應自然,所以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

carving7.jpg

動物類造型中,他又偏愛親子主題。好幾件作品不是大的抱小的,就是背上趴著小孩,令人感到溫情洋溢。或許是他子孫成群的緣故,不禁投射了自己。

carving8.jpg

「你知道嗎?我好感動喔!怎麼有這麼奇妙的構想!好像上帝經由他的手展現了獨特的才華。」母語老師一邊細看作品,一邊稱讚連連。「我現在心臟撲通撲通地跳,心情激動,看著作品,好像更接近祖先一步。去年參加尋根活動時,也有類似的感覺。在山上舊部落的石板屋遺跡中,聽著長老講解以前的生活,才真正了解我們的過去,也更確信了身為族語老師的責任。」

「VuVu,Masalu!(排灣族語「謝謝」之意)再見!」揮別後,我與母語老師又討論了新課程細節。很高興母語老師喜歡這些作品,程VuVu確實是一塊寶,而且是不輸給洪通與林淵的素人藝術家。應該趁著他凋零之前,經由他的創作與口述,傳承族內的藝術與文化。也希冀六年級畢業生不負期望,透過新課程有更深的體會啊!

註一: 引用自「排灣族頭目配刀

註二: 引用自「排灣族禮刀─躍

阿姨的文物館

回憶起這些片段時,我心想,如果D師可以放下他的書本,走出他的研究室,去部落的文物館看看,去跟阿姨說說話,這時候,在他眼裡的博物館,會是長的什麼模樣呢?

學校附近的部落裡,有個公部門蓋的「文物館」,挺大間又挺雄偉的水泥三層樓建物。第一次看見時,心裡充滿了不以為然:「ㄘㄠ~邦查哪來的圖騰柱啊!」。
既然是文物館,就收羅了不少的「文物」。展館的二、三樓,收藏了沒有電動機械前的各種農具、獵具,許多從來只有聽聞過的,或連聽都沒聽過的器物,都是第一次在此瞧見。
眾多展示品裡頭,我很喜歡一種用草編織的席子,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風雅的竹簾,其實是農人披在背上,用來在田間工作時,遮蔽花蓮驕陽的好物,質輕又通風。農場的初子阿姨也有一件,我也很想要一件,只是詢問可以去哪買?或者如今還有誰製作?都沒有人知道了。

文物館還展示著邦查的「傳統服飾」,比起斑駁的農具、獵具,它們是新織成的,被穿戴在西方白人身材的假人上頭,脖子還掛帶著鮮豔的塑膠串珠。排灣的學弟阿良,問起在一旁照料文物館的阿姨:「以前的邦查,有長這麼高嗎?」。

那是我第二次見到阿姨。第一次是J來花蓮玩耍,要帶J去吃飯途中,想說順道帶她去文物館逛逛。那時阿姨在門口掃除,我們打聲招呼後進去。
當時一樓展示著前不久部落辦的樹皮布工坊,成員所製作的樹皮器物、掛畫,看起來十分質樸。阿姨放下了掃帚,走到我們旁邊來跟我們介紹。說「介紹」其實也還好,跟都市裡的博物館或國家公園裡,解說員批哩啪啦流利地給出一大串的說明,相差很多。

dscn2326-360.jpg
部落長者對外地年輕人解說舊時生活器物與現代社區居民創作。

阿姨說,這裡頭也有她的作品。我想像著一群老人家,用著粗粗的手指拿著針,聚精會神地把絲線與小飾物縫在樹皮布上頭的畫面。

我們之間沒有太多對話,阿姨跟我們,都有些害羞跟緊張。我禁不住問阿姨「可不可以摸」,阿姨笑著說:「可以啊!」,之後阿姨又回到掃除工作。一樓走了一圈後,阿姨問我們,要不要到二樓去看看呢?我想J應該是餓了,而二樓我也上去過很多次了,就謝絕了阿姨的邀請。然後阿姨跟我們說,9號部落有巫師祭喔。聽到「巫師」我眼睛亮起來,問了阿姨才知道,部落這,一直都還有巫師幫大家治病,阿姨自己前一天不舒服,也才請巫師幫忙。

我們準備要離開時,阿姨叫住我們,請我們在來賓簿上頭簽名,阿姨說,上頭要看,這樣他們才會讓文物館可以繼續運作。

第二次見到阿姨,是颱風的前一天,我帶學弟們去,阿姨一個人在打掃,我要帶學弟們上二樓,阿姨說,今早她做防颱準備,把門關上了,於是帶我們從內側樓梯上去,還幫我們把展館的燈都打亮。我們走在樓梯間,有淡淡地剛拖過地板的漂白水氣味,我們有些不好意思,跟阿姨說,不好意思把她剛拖完的地踩髒,阿姨直說:「沒關係啦!」。

會寫下這一段,是想到了上週在某個課堂,D老師說了他對博物館的不以為然,特別是把生活器物收藏起來,而在那裡的器物跟生活也沒了關連。在D師說完,我說了還有一種博物館,是一群人,就是要把某些東西藉由「博物館」的方式「展出來」。

DSCN9564
豐田村的「天送伯文物館」。裡頭都是阿伯收藏舊農具跟生活器物。

回憶起這些片段時,我心想,如果D師可以放下他的書本,走出他的研究室,去部落的文物館看看,去跟阿姨說說話,這時候,在他眼裡的博物館,會是長的什麼模樣呢?

不過後來轉念又想,那本來就不是D師在做的事情,那是我做的事情,包括把遇到阿姨的故事說出來,那些都是我要做的事情。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