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虎腳庄農夫市集,0725外埔見!

虎仔腳庒在台中縣外埔鄉,此地坡度平緩,物產豐盛,居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勤奮工作,現在農民自發創辦了在地農民市集,邀您來作客。

990722hujiaozhuang-480.jpg

漫步在虎仔腳庒(台中縣外埔鄉永豐社區)此地氣候宜人,坡度平緩,物產豐盛,居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勤奮工作宛如人間淨土。

此地位處於山坡地保育區農牧用地及水質水源保護區,限制工廠開發得以保持農村原貌,加上多元的產業文化例如每年二、三、四、五月有桃子、李子,六、七、八、九、十月有鮮食葡萄、紅龍果、百香果、釋迦、梨子等,及全年皆有的洋菇、牛乳、羊乳、蕃薯、葡萄酒等。

村內有特殊的農村景觀:例如水流東情人幽境(桐花步道),百年公婆樹,水沖呇,水流東高鐵觀景台,天馬牧場,瞭望台等,因此極適合作農村深度旅遊體驗活動,加上交通便利,距中二高交流道僅三分鐘車程,中山高后里交流道僅五分鐘車程。歡迎您來體驗農村,漫步在虎仔腳庒,享受田園之樂。

一個完全由社區小農發起籌組的在地農夫市集….虎腳庄農夫市集,7/25即將正式開幕

外埔鄉永豐村虎腳庄農夫市集是由外埔鄉永豐村村內農友,長期支持永豐社區發展協會社造活動擁有一群固定班底,每年定期辦理區外觀摩、小型農特展、腳踏車健行活動及接受團體報名永豐村深度旅遊,接著成立環保志工隊,每個月固定整理村內整潔,並積極參加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農村再生活動。

虎腳庄農夫市集預計99/7/25正式開幕,其中四月份第一籌備會至今已經開過六次籌備會,包含6/12至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及合樸農學市集實際參訪,實際了解整個市集的運作狀況。而市集的產生是經歷村內社區營造、村內產銷活動、環保志工活動、農村再生參與等四個階段後產生,因此虎腳庄農夫市集是農村再生計畫的實際行動,一個由在地小農自己組成得團體,自己購買自己的帳棚,自己籌畫自己的未來。

我們成立農民市集的想法

農夫市集強調從農場到餐桌的最短食物里程,最希望消費者能用最直接、短距離購買當地當季的食物。所謂食物里程是指食物從農場到消費者的購買地所運送的距離,歐美國家統計一般食物的平均運送距離都超過1000公里,而台灣的食物里程也超過150公里,這些數據是不含從國外進口的食物,如此長距離的運輸消耗地球相當大的資源也製造夠多的廢棄物。

而我們的市集是透過村內農民的凝聚,將自己的農產品透過農夫市集的行銷,達成地產地銷的產銷活動,讓消費者在產地直接與農民接觸,直接了解食物的生產過程,重視農藥的使用安全,將農民自家菜呈現在消費者的面前。市集的形成讓農民考量食物安全的議題,將安全健康的食物親手賣給消費者,這不僅是食物的交易更是人與人近一歨的信任,藉由人與人的再次感動,讓社區的人們再次凝聚,營造一個友善的社區。

一個讓消費者重視作物與土地,土地與環境的關係,這也是市集另一個環境教育功能,其中還包含農業知識及安全食物的教育功效,因此農夫市集不僅幫助小農的產銷問題,也是地產地銷、農學教育、以人為本的在地行動。

image

延伸閱讀──

虎腳庄農夫市集:部落格
虎腳庄農夫市集地點:外埔鄉永豐社區
虎腳庄市集週邊景點一:外埔高鐵
虎腳庄市集周邊景點二:百年公婆樹
虎腳庄市集周邊景點三:桐花步道
外埔鄉最佳單車路線:永豐線

德文部落的百年咖啡夢

由14戶家庭式咖啡農園所組成的馬古都莊園,是實現族人公平交易理念的實驗平台。農民形成合作社,確保咖啡豆品質,實現公平交易。

990721da2wunb117-450.jpg

因為緯度的關係,下午容易起霧,這樣的環境最適合咖啡生長。

南台灣,海拔約1200公尺的深山處,有四個魯凱、排灣部落依山勢闢建而成,那裡是台灣咖啡雲霧間的故鄉。

咖啡,無庸置疑是舶來品,可是,對居住深山的原住民族而言,卻也不那麼陌生。早在百年前,因為氣候適宜,屏東縣三地門鄉的德文村就成為咖啡的產地。由於高山型咖啡的珍貴,更屢屢被指定為日據時代天皇的貢品。而今,在屏科大的協助下,原住民族人再度種植起了咖啡。

跟百年前不同,過去咖啡身上烙有被殖民的印記,是殖民者首要掠奪的珍貴物資。然而,現在的原住民族希望,老叢新生,重生的不只是咖啡,公平貿易的信念,也能在此扎根、茁壯!

由14戶家庭式咖啡農園所組成的馬古都莊園,是實現族人公平交易理念的實驗平台。除了結合這些農民形成合作社,確保產品能直接從產地直銷到消費者手中,同時確保咖啡豆品質之外,更希望保障這14戶咖啡農民的咖啡生豆以公道價格賣出。

如此一來,咖啡的銷售不但可以改善農民經濟狀況及生活品質,更能保護這些咖啡生長的生態環境──以低密度的小量栽培,投入密集的人力手工照顧,避免大面積機械耕種,維持咖啡生產地的社會、經濟及環境的永續性。族人們還有個說不出口的盼望,希望利用咖啡喚回青壯人口,讓德文的民族文化有再造與傳承的機會。

除了村民們用組織化邁出第一步,屏東縣三地國小也加入了這個「咖啡革命」的行列。校長陳再興主張,村裡擁有從日據時期就種植的咖啡樹,七百多位村民半數都種咖啡,學校將部落的咖啡文化融入課程之中,是「生活即課程」的概念,孩子們從參與採咖啡豆、日曬、剝殼、挑豆、烘焙到沖泡咖啡的整個流程,實際體驗部落文化。

海拔八百公尺的德文部落,位於屏東三地門

海拔八百公尺的德文部落,位於屏東三地門

今年,海地發生大地震,同樣身為災區的德文部落,小朋友們還自發性的發動義賣咖啡聲援海地的行動,校長說:這次咖啡義賣要捐款給海地,是孩子們自己的想法。他表示,八八風災重創部落,部落小朋友受到外界很多協助,他們也想回饋幫助別人,「孩子們實踐了原住民 『分享』的文化。」他為學生感到十分驕傲。

想嘗試看看這個與眾不同的咖啡香嗎?

歡迎到德文部落來作客,或泡一杯Umu(爺爺)及 Kaingu(奶奶)特製的掛耳包吧。

馬古都莊園:http://makudu.blogspot.com/

訂購方式:欲訂購咖啡豆或是想要表達意見的朋友,請透過電子郵件寄至ecorv@gate.sinica.edu.tw。並請留下您的大名、地址,以及欲訂購的包數,我們會盡快用電子郵件與您連絡匯款方式。

日曬法咖啡豆製作過程

櫻桃般鮮紅欲滴的咖啡生豆

櫻桃般鮮紅欲滴的咖啡生豆


南部才有的冬陽

曬乾豆子有龍眼乾的味道

把乾掉的果肉去除

帶殼的咖啡豆還要繼續曬

用木杵及臼去殼後,抖掉咖啡豆的殼

(本文轉載自「大我文創工作隊」)

籃子裡,誠實的咖啡豆-花蓮迦納納部落

正宏認真煮咖啡和敘述咖啡的神情中,我看見了青年的投入,像蜜處理的漿果在炙熱的陽光下發酵,很難分得清,那是對部落、家庭還是咖啡的愛。

珍貴事物的開展都需要花費力氣,除了找對方法、揮汗耕耘外,耐心等候、藉由時間施展法術,往往也是必要條件。珍貴事物,例如生產一支健康自然的咖啡豆,例如尋找一個老部落的可能性。

image009-1

部落的文化思維與生活型態

迦納納(Kalala)部落,位於台九線276公里轉彎處,行政區隸屬於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現有人口約三百多人。據當地耆老口述,迦納納是該部落遷移的第三個地點,族人最初居住在Satokoay,現今被稱為「掃叭石柱」的地方,後遷移至「大坪頂」(Nalacolan),一典型台地,最後來到迦納納,Kalala阿美族語意指「小竹籃」,反映了部落位處盆地的居住環境。

2007年舞鶴地區榮獲十大經典農村,地區地景有了不同的轉變,以商圈內的店家特別明顯,當時整個舞鶴地區只有一個比較大的社區發展協會,著力於產業發展、觀光休閒與漢文化的部分。由於迦納納人數少、年齡層偏高、對體制不熟悉,一段時間後,部落內的居民開始發現:用村里的劃分來做為發展藍圖,無法兼顧小區域的文化思維;用商圈的擴張來做為空間設計,也擠壓了部落的生活型態。

於是,部落居民於2008年10月成立「加納納部落發展協會」,推派陳玉英為理事長,希望將老人家的心聲說出去,發展在地產業,創造就業機會,留住年輕人。

image001-1 image003-2

四年前種下的咖啡樹,收成了

理事長陳玉英說,舞鶴咖啡最初其實就是「迦納納咖啡」,迦納納為1932年日本人在台灣試種咖啡的產地之一,曾經有四百甲的種植紀錄,及日人的育苗場,光復後,族人在這塊土地上種植過香茅、樹薯、茶、鳳梨。四年前,農會推廣舞鶴咖啡,鼓勵農民轉作,提供肥料補助,可惜行銷通路模糊,農民必須自產自銷,部落裡的老人家對這一塊十分陌生,過剩的作物放在田裡任其腐爛,變成下一季的肥料,其中包括咖啡果實。

去年,部落居民在嚴嘉成老師的協同陪伴下,開始向公部門申請計畫,計畫內容涵蓋產業、文化、環境等面向,藉由製作文化地圖、編寫部落誌,重新建構地景空間的故事,而產業的發展重點之一即為:咖啡豆。

農場經理黃正宏在這樣的機緣下來到迦納納,他是台東都歷阿美族青年,娶了迦納納小姐為妻,兩人原本在都市生活,收入雖豐,心裡卻不踏實,回到部落,接下產業發展的工作,透過進修、閱讀、上網、請教專家,不斷練習與嘗試,正宏從不喝咖啡到煮得一手好咖啡,被部落裡的人暱稱為「咖啡王子」。

image019-1

「咖啡部落實驗計畫」:雖然不如預期,但充滿感謝

去年十月迦納納發起「咖啡部落實驗計畫」,尋找一百位愛喝咖啡、將咖啡視為必須品,或對台灣咖啡有興趣的認養人,認購一年份的迦納納咖啡,除了購買的交易動作外,更希望消費者在品嘗咖啡的同時,將味覺感受記錄下來,一方面讓部落了解自身咖啡豆的風味,另一方面做為咖啡豆改良的參考,這是一個與消費者之間的咖啡實驗計畫。

迦納納土壤肥沃,位處低漥,水源充足而澄澈,水質佳,加上以自然農法進行栽種,咖啡豆品良很好。伯楊咖啡的老闆阿秒即認為,迦納納的咖啡豆適合中淺烘培,如果深烘培會掩蓋了豆子本身的風味,使其層次感不足,較為可惜,但因認養人的口味不一,目前迦納納依照需求進行不同程度的烘培。

另外,為減少水資源浪費,降低汙染,並將果膠層的甜分保留在咖啡豆中,除了原本水洗的發酵方式以外,迦納納也使用「蜜處理」(honey process)─把新鮮漿果脫皮後於通風環境中日乾,不斷攪拌,頭三天是關鍵期,在細心照料下,咖啡的甜度和香氣會提升,body更為厚實,口感也較為豐富。

至十二月初,近三十人響應,雖然不到預期的一百位,但部落組織充滿感謝:「滿足的是這些訂戶很支持部落的咖啡,多半願意在沒試喝的基礎下,訂購部落的咖啡;滿足的是族人願意在還沒有任何訂單的同時,堅持用較為自然的方式來種植咖啡;滿足的是這些過程以來,大家願意讓這樣的咖啡認購方式進行,而無怨言。」

image007-1 image005-1

挑戰:農戶間認知的差異,產量與品質的兼顧

即便樂觀以對,去年至今也仍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農場經理黃正宏認為,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農戶間認知的差異」。迦納納居民三、四年前開始栽種咖啡豆,其間農會開辦不少培訓課程,可惜課程規畫完整度不足,不同講師經常有不同的說法,農民觀念較易混淆,加上階級制度,身為青年的黃正宏往往需要與部落內的長者進行更多的協調與溝通。

但他說,這也是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能夠與人有更多的接觸,而且當雙方取得共識,事情得以順利推行的時候,成就感無法言喻。

另一項挑戰是「產量與品質的兼顧」,相較於其他作物,對農人而言,咖啡園的田間管理經驗仍待累積,例如施肥不足,生產緩慢,無法採收。「咖啡部落實驗計畫」目前即面臨咖啡豆短缺兩個月的困境,部落組織決定以在地農產品小米、紅糯米或鳳梨來代替,理事長陳玉英說:「發現產量不足,必須誠實面對,絕對不為了賺錢,摻其他地方的豆子來混充。」

另外,以前族人沒有喝咖啡的習慣,現在大家也開始學習喝咖啡、煮咖啡、甚至品咖啡。十二月中,他們拜訪「金湯達人咖啡」與「伯楊咖啡」兩家花蓮知名咖啡店,比較自己所種的咖啡與其他國家的咖啡,也觀察各家沖煮方法、店面裝潢佈置。兩台小汽車,載滿迦納納族人,從瑞穗一路浩浩蕩蕩駛進市區,許多阿公阿嬤可能生平第一次踏進這樣的咖啡店,他們專注看著吧台內的一舉一動,想像著這樣的景象,我心裡有些悸動。

image013-1image015-1

Kalala咖啡:用心的味道,青年在部落的愛

「迦納納咖啡屋」80%使用阿美族傳統工法,眾人同心協力搭建的茅草屋。與正宏見面沒多久,他就熱情地鑽進吧台要準備咖啡。迦納納的咖啡用聞的就很迷人,蜜的味道、淡淡花香,喝起來很順,入口香醇,尾巴有明亮的果酸,隨溫度降低層次也越來越明顯。

正宏問我們:「有沒有喝到一種特別的味道?」我說甜甜的,他說:「超乎這個。」我們露出疑問的表情,他說:「是用心的味道。」

正宏覺得迦納納的咖啡是「有故事的咖啡」,「故事」包括生產咖啡豆的土地,生產咖啡豆的人,大家為了發展部落產業所用的一切心力與成長,對他而言,都蘊涵在這小小的神祕豆子裡。

理事長陳玉英表示:「迦納納咖啡是健康的咖啡。」使用自然農法栽種,統一做後製,維持品質穩定,慢慢將制度建置起來,讓農戶累積田間經驗、習慣自然農法,也許未來他們的子女能夠回來繼續管理,留住年輕人,再來規劃觀光,會比較實際。

正宏說:「之前工作都會抱怨,現在吃飯的時候,就聊部落的事和咖啡。」老婆問他,你留下來是因為部落還是咖啡?他午夜夢迴爬起來:「老婆,你問我比較愛部落,還是愛咖啡?我告訴你,我比較愛妳。」一席生動的對話固然引起哄堂大笑,

但在正宏認真煮咖啡和敘述咖啡的神情中,我看見了青年的投入,像蜜處理的漿果在炙熱的陽光下發酵,很難分得清,也或許不必要判斷,那是對部落、家庭還是咖啡的愛。

image009-1image011-1
迦納納咖啡有愛的味道

逍遙騎士楊寶全和他的皮雕作品

寶哥,鍾情於溪釣海釣,經常騎著他的重型機車徜徉山海之間,他是個逍遙騎士。粗獷的外型,看似嚴厲卻愛講冷笑話,誰想得到他竟是個皮雕高手?

編按:本文節錄轉載自「大我文創工作室」部落格,閱讀完整篇幅,請點選這裡閱讀。

image
image

寶哥,鍾情於溪釣海釣,經常騎著他的Yamaha RoadStar1300cc重型機車徜徉山海之間,他是個逍遙騎士。

粗獷的外型,厚實的雙掌,看似嚴厲卻愛講冷笑話,誰想得到他竟是個皮雕高手?

寶哥的皮雕工坊「田瓦屋」座落於屏東瑪家鄉北葉村,高屏溪上游的隘寮溪畔,大山大水的原鄉部落,這也是寶哥的故鄉。

二年來,寶哥在這兒開班授藝,教導排灣族人習作皮雕。

於是,逍遙騎士化身為工匠師父……

image

image

田瓦屋工作室座落於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從外觀看起來毫不起眼,或許相對於許多屋內屋外堆滿作品的原住民木雕師的工作室,可以說是遜色許多,但只要一踏進去,絕對會被屋內種類繁多的配件給嚇到。

在認識田瓦屋工作室的靈魂人物寶哥之前,我一直以為所謂的皮雕,就是那種路旁販賣小皮包、鑰匙圈、皮帶的工藝,了不起,就是可以做一些客製化加工,幫自己的小皮件刻上自己的名字。但是,自從認識寶哥、見識到他整套手工皮件的打造過程後,就徹底的顛覆之前對皮雕的印象。

imageimage
隔著隘寮溪往南遠眺,瑪家鄉北葉村宛若一個川中之島。

寶哥,原本是個專業廚師。十幾歲開始學廚,曾經到過日本工作,也在台北的大餐廳工作過。跟許多和他同年紀的原住民朋友一樣,父母為了孩子更好的未來,很小就把孩子送到都市裡生活。一直到年紀漸長,在原運的浪潮下,寶哥的原住民意識逐漸抬頭,他才毅然決然的從都市回到北葉村。

談起小時候的北葉村,寶哥說,那是他心底最美的回憶。十幾年都市漂泊的生活,等到他浪子歸鄉的時候,北葉卻已經大變樣了。不過,對他而言,或許有族人的地方就是家鄉。

問他為什麼回鄉後,不好好作一個廚師,卻反而搞起了皮雕工藝,寶哥卻只是笑笑的說,一切都是機緣。

原來,寶哥年輕時,喜歡重機、嬉皮,因為沒有錢,只好自己打造嬉皮裝、配件,因此,結下他跟皮件的不解之緣。等回到屏東之後,恰好有個機會,就拜了一位知名的皮雕師傅為師,希望藉此將興趣轉化為工作。不過,因為種種因素,這段學習時間並不長久,後來,寶哥憑著自己對皮雕工藝的熱愛,逐步摸索,才成就他目前的創作風格。

image

image

為了學習皮藝,瞭解各種不同素材的特性,寶哥並不侷限自己只創作某種類型的皮雕,而這個觀念的後果就是,小小的工作室,頓時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皮(牛皮、豬皮、、、等),有時還得自己進行皮件的後置處理,以便瞭解不同的處理工序,會對皮件產生怎麼樣不同的影響。除此之外,各種壓模、縫紉工具更不能少。又因為北葉村購買相關的五金飾品非常不便,工作室的一隅,更是放了滿滿當當的各種零件,儼然像個五金行。

image

乍看寶哥工作室內的瓶瓶罐罐,你會以為這是一家五金行。(照片提供:田瓦屋工作室)

image

除了各種零件外,還有寶哥去跟其他國家原住民團體交流帶回來的照片,他也都仔細的裱框,放在牆上。(照片提供:田瓦屋工作室)

寶哥的朋友最怕跟寶哥一起去逛街,他們形容寶哥只要一進入百貨公司,簡直就比女生挑衣服還要認真,沒有三五個小時,絕對別想他會從賣場走出來。不過,寶哥對此舉卻有另一番說詞,他認為任何一種工藝,都有他值得學習的地方,每次逛街,他都當成去上課,他會認真觀察目前的時尚流行元素,以及知名品牌對不同材質運用的技巧,並仔細推敲這些可不可能成為他皮藝創作中的元素。

寶哥不認為,簡單地把原住民圖騰放在自己的作品中,就叫做創作。他認為,創作源自於生活,當然要與時俱進。同樣的融合圖騰到皮藝中,也可以嘗試各種不同的作法,讓圖騰更生活化、時尚化,讓非原住民也能同樣感受到圖騰的美。

這或許跟他年輕時的嬉皮經驗有關,寶哥特別喜愛銀飾品,總會在他的作品中,看到銀飾與皮件的結合。除此之外,寶哥也特別在意作品的實用性,對他而言,皮件作品生產出來就是要用的,所以,他鮮少製作只有觀賞意義的作品,每個作品都會考慮到使用者方便性,以及如何隨著歲月,產生不同的變化。

image

除此之外,不同材質的結合也是寶哥所擅長的手法。

他最得意的就是,有一次他出國去跟其他國家原住民團體交流,看到別的民族的文化,他一時心有所感,為什麼不能結合其他少數民族的工藝到自己的皮藝作品中呢?於是,他開始嘗試把其他少數民族的羊毛編織,結合到自己的作品當中。

這之中,並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因為羊毛編織的特性跟皮藝不同,為了保持作品的實用性,避免羊毛因為長時間的摩擦而變色、毀損,以致於整個皮件的變形,寶哥不但投入大把的銀子進行研發,光是來來回回訂購就是一個大工程。

image

寶哥的作品:春色長短夾(照片提供:田瓦屋工作室)

除了開發新的可能性,近年來寶哥還把工作室的重心放在培養原住民的皮藝人才上。作為排灣貴族的一員,寶哥對於自己的族人既有傳承的使命感,也有他個人的責任心。每當看到族人因為生計困頓衍生各種生活問題時,他總是希望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所以當職訓局找上他,希望他開設皮藝班時,寶哥就毅然決然地答應了。不過,條件就是,教室得開在部落裡。

如今,寶哥的學生有些已經自己開始製作、販賣小工藝,有些則跟著寶哥繼續工作、學習。但寶哥還不以此為滿,他還有個大願望,希望北葉村能像三義木雕一般變成台灣著名的皮藝村……

image

寶哥的皮雕工藝班,師生們聚精會神,那是一種求生存的專注。

image

寶哥作品:重機後背包、兩用包(照片提供:田瓦屋工作室)

image

image

寶哥作品:槍型手機袋(照片提供:田瓦屋工作室)

北葉村,是個純樸的原住民部落,大山大水。

或許,只有以純樸之心,加上銳意創新的意志,

才會讓我們看見寶哥一件又一件令人驚喜的作品。

如果你也喜歡寶哥的作品,不妨訂購個幾件。

如果你想按自己喜好訂購專屬於自己的作品,

由於是手工打造,寶哥也可以為你量身打造(客製化)哦!

訂購電話:0933378300 / (08)799448

田瓦屋工作室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anau

(本文節錄轉載自「大我文創」部落格,閱讀完整篇幅,請點選這裡閱讀。)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