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各位朋友

三年來, 農場漸上軌道, 我也對未來有信心, 雖然沒有退路, 也覺得不害怕. 鄉村的生活讓我學會很不一樣的人生態度; 更因為做了秀明自然農法, 讓我認識一群好朋友; 也因為自己賣農作物而認識一些成為朋友的消費者; 村裡一些孩子…

編按:

在台東以秀明農法務農的林義隆農友,近日決定將停止個人的部落格寫作,雖然這是一個個人事件,但也反應了務農者面臨的各方壓力和自己的選擇,感謝作者寫下心路歷程,與小地方的讀者分享。

980614-14a30cd7b040c5-360.jpg
林義隆農友將務農心得集結出版成「種下200%的幸福」,但即將於部落格永久停筆。

到 8 月 1日就務農 3 年整, 到 8月 27日就移民台東 4 年整, 算算辭掉科學園區的協理工作也已將近 4年 8 個月.

時間好快, 進入我的人生下半場轉瞬也已這麼久了!   39 歲的壯年漸漸變成快 44 歲的前中年.

兩天來帶著兩個幫忙且想作農的兩位義工, 過著規律的生活:  五點多起床, 六點前到田裡與住工寮的義工碰頭.   然後就開始除草, 揹著數公斤重的割草機除下楊桃園裡已及腰高的咸豐草, 全身總是在近 2個小時的勞動下, 被碎草打髒了長褲下半截, 肩頭與脖子也沾滿草屑, 雖然全身是汗, 震聲隆隆, 三年來的勞動也習慣這樣的滋味!   然後請義工也停下用鐮刀除草的工作.

八點多, 大家作第一次的休息, 一起坐著聊天喝水, 分享農事的經驗.   約 20分鐘後, 緊接著就開始幫楊桃新枝條彎折綁下的工作, 這是項輕鬆卻只能整天站著, 手舉高的工作, 昨天連新竹都有 39度高溫, 在台東的我們也只能在大太陽下站著繼續作, 邊作邊聊.   作到 11點, 大家都累了,  開始中午豔陽下的午餐與休息.   我回到家吃完午餐, 陪陪家人, 處理雜務, 開了電腦, 唉!  怎麼還是有一堆煩人的意見, 看都不想看, 快午睡吧!

三點又到園裡開始下午的工作, 三個人又一路從豔陽作到舒服的傍晚約六點.   這就是最近的一天農事狀況.

過兩天, 義工離開, 又剩下我一個人, 重覆這規律的農事生活: 兩小時除草, 六小時太陽下的站立綁枝條.   還有五排楊桃樹, 還要作上至少 10多天.    星期天還要趕到台北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擔任座談來賓, 又要趕回台東, 繼續這工作規律.  緊接在楊桃綁枝條之後的工作是: 3分新種且不鋪塑膠布鳳梨田的除草, 又是數天的工作吧, 再來又要作秋天蔬菜的準備, 楊桃樹的修剪……

不想之後的工作安排了, 三年了, 其實已經心裡有個譜, 知道什麼時候該作什麼農事.  一樣接一樣的工作, 大都沒請人作, 幾乎主要都是自己與太太作.

有時候流汗曬太陽之餘, 不免會想起以前的專屬冷氣辦公室多舒適!  有時候自己一個人呆呆的作事, 不免會想起以前自己作業務主管曾有20多個部屬同仁,或作研發主管時最多的70個部屬, 那是多熱鬧的時光!

有時候會想, 自己這樣作親自作農, 也不願請人代勞以賺輕鬆的管理財, 只是為了不想當老闆而東忙西忙, 也只是想圖一家五口一個月有 4萬元的鄉村基本維生收入, 但勞動一年的收入只不過是以前的一個多月.

這樣的轉換總有個理由吧!  …….犧牲, 談不上, 畢竟是自己的選擇; 理由: 也不過就是想圖個家人多一點的相聚, 自己多一點除了工作以外的人性與樂趣, 還有田裡那些環境的美好.

人生, 也不過就是這樣, 先求自己與家庭的美好!   作農似乎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三年來也沒後悔過.   投了一大筆資金在農具,  土地與經驗的累積後, 平均月收入也從 3萬, 3.6萬到今年終於有機會不再坐吃山空, 但也再沒有多少積蓄可緩衝了,

在自己土地上蓋自己的家的夢也因沒資金而愈來愈遠, 我們的農夫生涯已面臨退無可退的地步, 從今後起, 一定要有收成!    利益當然是我所關心, 否則何以維生?    但親自作農事, 不點工來作事, 能有多少利益呢?  還不過就是勞動流汗所換取的那基本生活費, 如果要利益, 誰會傻到離開電子業來作農業呢?

務農前, 早就聽過一些有機農業的前鋒作到傾家蕩產的故事, 以前也沒害怕, 反而投入更沒人看好的秀明自然農法.  不施肥怎麼能種好作物 — 這是我面對農業界朋友的關心!    但是日本參觀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家實例與太太初期在台東種植的成功經驗, 讓我無法不面對我所經歷的事實, 身為人怎能蒙著眼睛說我沒看到呢?    於是就是用秀明自然農法了!

至於它有多困難, 或大家都說不可行, 這已不是我所考慮的.  在電子業一向都是一起創立新公司或新部門, 我的膽子很大, 在農業上維生對我也不曾擔心過.

三年來, 農場漸上軌道, 我也對未來有信心, 雖然沒有退路, 也覺得不害怕. 鄉村的生活讓我學會很不一樣的人生態度; 更因為做了秀明自然農法, 讓我認識一群好朋友; 也因為自己賣農作物而認識一些成為朋友的消費者; 村裡一些孩子的殷勤招呼, 也讓我感動!

三年的務農, 四年的移民, 雖然失去名車豪宅與地位的機會, 但我, 我太太從不後悔!  我們覺得這是人生很棒的決定.

2006/8/1 買地完成交易, 慈心的輔導員同意原地主上將茶園所申請的慈心有機認證可以專案申請轉移到我們名下, 而不須重新認證,  2007/1/19  取得轉型標章申請資格 (慈心有機驗證審核決議通知書, 慈心文件編號 3040, 95/9/14, 受文對象: 上將有機農場主人 林先生) ,  自己也買了 5000個轉型期小標簽與 1000個大標簽.

但標簽沒用幾張, 因為沒多久二月開始第一次楊桃採收, 出貨給高雄里仁有機商店才 3大箱, 其他的楊桃被意外又不知何處而來的購買電話, 把 7500斤楊桃買完了, 還欠了數百斤, 我們很驚訝自己如何辦到的?    但從來不知道, 也許是幸運吧!  在第一次就建立了不少客戶基礎.

但也從這次的經驗, 我們發現客戶只是因為楊桃好吃或其它理由就相信我們, 於是考量再三, 決定忍痛停止有機認證, 慈心的輔導員很遺憾, 我也很遺憾, 畢竟將來再要申請認證, 就要再花 3年!   我們也不再有機會再賣入原本有進貨的高雄里仁有機商店, 也不容易打入其他有機商店的通路, 也不能也不敢自稱是有機農場.   我們決定: 就靠信譽來銷售自家農產品, 就靠對秀明自然農法的投入來找到更多消費者.

這是一條不輕鬆的路, 親自作農還要親自賣!  還缺少有機認證!
我選擇用部落格來透明化自己的心情, 農事, 台東生活的點滴, 對農業的主觀觀察, 對其他農友的協助…  我會寫, 也願意寫.   兩年多來, 從第一次賣楊桃後, 也確實在部落格上找到不少新客人, 也影響一些人對農業的投入.

但我總自問: 這些人願意在虛擬的網路上相信我們, 難道只是因為我還可以的文采, 或我的自我美化嗎?  應該不是吧?  大家都是成年人, 應該都有判斷的能力!  或許最可能的答案是: 有很多朋友像我們一樣關心農業, 在台灣仍算少數的農業部落格中, 透過我的文字, 讓他們有更具體的想像, 於是他們認同了我們的想法.

當部落格人數節節高升, 衝破10多萬人時, 我一點也不喜悅, 因為我只是表達想法, 有多少人從來不是我所要的, 反而有點壓力!太太打從一開始, 就不怎麼贊成我寫部落格, 因為沒必要讓一堆陌生人知道自己家的事!

何況寫部落格也花了不少時間, 人氣愈高之留言回信就更麻煩, 每天農事, 家事, 孩子事, 義務的事就佔了大半時間, 寫部落格通常只能用掉睡眠時間, 關心我的太太, 不忍心看到我做了農夫還是像在科學園區上班, 經常只睡不到 6小時.

最近發生很多網路世界的風風雨雨, 也有關心的朋友意見不合, 或對我有意見.我無法也不想一一回應, 文字有其侷限, 時間也有其侷限.

秀明自然農法該如何做?  這不是我的想像, 實施綱要已寫的清楚, 我因為感動於秀明自然農法, 在日本參觀回來不久, 放棄了一向無神論的信仰態度, 選擇相信神慈秀明會這宗教, 雖然台灣信徒很少, 但愈深入愈讓我人生有收穫.  對信徒身分的我, 推動與實踐秀明自然農法是我一生的使命, 依照綱要來作事更是基本的必須

但世界上總是還有更好的, 有人作的比我們更自然, 比如不套袋, 我們也願意嚐試.但現實的狀況是大多數的水果不套袋在台灣就被外來種的東方果實蠅叮的慘兮兮, 果農沒有收成得以維生. 所以我們選擇遵循綱要所允許的套袋, 而無法做得更自然.沒有一個農法是十全十美的自然, 但這個農法不用任何肥料與農藥, 已是非常獨特的了!

實際參與農家生活, 就會更了解農家.  我們所住的村莊, 四周盡是慣行農法農民, 有的是鄰居, 有的是女兒與兒子的同學家長, 有的是籃球隊孩子的家長, 大家互有往來, 身處這樣的環境, 我們不會鄙視他們, 不會因為他們用了農藥就反感,  因為他們都很認真的在為家庭與孩子打拼.

人, 都只是為了生活與更美好的未來!   沒有誰好, 沒有誰壞; 沒有誰對, 沒有誰錯, 每個人都只能站在他的主客觀條件下去選擇人生.

我們選擇秀明自然農法也是因為機緣!  但自己總有一點小小理想: 如果能以自己為實例, 種出有一定產量與高品質的作物, 證之以詳細的成本與收益數據, 是否就有機會引導更多的農民加入我們的行列?  或者至少能減少過度施肥的習慣?  就像桃園農改場前一陣子辦水稻合理化施肥講習會時, 在報紙上所說台灣水稻田施肥量只要現在的 1/6就夠了.    如果能影響一些農民該有多好?

秀明自然農法的存在或推動, 該是其他人的另一種參考.    如同美國最早推動有機農業的 Rodale 協會, 也與日本秀明自然農法協會合作一小塊土地, 看看會如何?

愈扯愈遠了, 今天我想表達的是: 我將只在自家的部落格上發表兩篇文章 — 一個是自家農莊的種植分區說明圖; 另一個是農莊的三年大事紀. 從這兩篇後, 我個人的部落格將 “永久” 封筆, 也不再回應, 直到哪一天被天空部落關掉為止.

這樣可以讓我多睡一點, 太太高興一點, 也讓大家平靜一點, 再去看看迷人的夏夜星空,  離開電腦去接觸真正的大自然!
想接受我家農作物訊息或一些動態的朋友, 請 e-mail 給我 (barkely.lin@msa.hinet.net) 你的 e-mail 與姓名 (本名, 我不喜歡網路上用 “藝名”), 我將來會發個人電子報, 不過我現在還不知道要如何發?

想與我討論或批評的朋友, 也請直接發 e-mail 給我 barkely.lin@msa.hinet.net), 並留下你的姓名, 我若有空就回答, 或者會請你直接打電話給我.   當然, 最好的辦法是勞駕您到台東來看看我們, 或來當義工體驗與更多機會的意見交換.

謝謝許多朋友三年多來在網路上與消費的支持.    再見了,  各位朋友! 這次是 “永久” 封筆喔!

台東美又美的反核週記0714-25

遊說的過程中,我們獲的最棒的能力就是漸漸的學會如何跟陌生人說話,如何讓一個陌生人信任我們,雖然我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參與反核的宣傳活動,仍有很多的缺點和改進的地方值得我很好好去學習,這些吸取的經驗…

「台東美又美」這個禮拜跑了許多場,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來一同與我們一起反對核廢料,讓台東的美可以一直延續下去,而不是用錢來收買台東人,而將垃圾依樣的核廢料丟在台東,要台東人民買單(「台東美又美」是由台東在地學生組成的反核團體,更多資訊請閱讀這裡)。

行程:

7/14 金峰鄉宣傳

7/15火車站宣傳、知本部落宣傳、遊街

7/16市區宣傳

7/17馬蘭部落宣傳

7/18馬當部落宣傳東興村達魯瑪克部落、利嘉部落宣傳

7/19小巨蛋和Makapahay活動會場

7/21三角公園、水果街

7/22正氣路 東海運動公園 菜市場鐵道公園、体育場

7/23各社區發文宣 海濱公園 游泳池

7/24 各社區發文宣

7/25 寶桑國小總統現身場地、香蘭村拉勞蘭部落、台東森巴嘉年華 、賓朗村有機市集

以下是我們參與了馬卡巴嗨與馬當部落,有進行拍攝所照的照片:

980728-youmei11-360.jpg

今天的馬卡巴嗨簽署行動,我們下午頂著烈日向所有的攤販做宣傳,希望可以獲得大家的支持。許多的民眾對我們非常捧場,並且給予我們許多的肯定。即使我們只是一群大學生,沒有財力,沒有後盾來幫我們完成這些任務,可是每位給我們支持與鼓勵的群眾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熱情,也讓我們更有信心繼續下去。

image003

「人在青春的時候就是要做一件熱血的事情!加油!」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就是要做這種有意義的事情!很好!」

「開玩笑!核廢料為什麼事台東人民要買單!同學加油!」

許多的民眾給我與我們很多很好的意見與加油鼓勵,讓我們感到非常感動,有更多的信心去向下一個民眾宣傳。雖然有時民眾意見與我們分歧,但我們仍是虛心受教,在向下一位民眾宣傳,這次的馬卡巴嗨行程非常的有趣。即使熱到快中暑了(笑),我們還是非常開心的完成!!!

image005
縣議員參選人 林宗瀚,幫我們簽連署書

參選人的保證、參選人的簽名,通常可以帶給我們極大的力量和幫助,這也是讓我們相信這個參選人是真心為台東好的最佳証明。

大雨滂沱卻澆不熄我們的熱血,一個地方接一個地方跑,到處跟別人說我們的理念,並請求簽連署書。今天還遇到了擁核的人士,他們不但給臉色看還揮手送客,這樣”良好”的態度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也為人心被金錢收買感到難過。但是,還是有人是大力反核的,毫不猶豫的簽名,並跟我們說聲加油,讓我們還有力量去做這件困難但意義重大的事。

image007
馬當豐年季 豐榮國小 遊說民眾

遊說的過程中,我們獲的最棒的能力就是漸漸的學會如何跟陌生人說話,如何讓一個陌生人信任我們,雖然我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參與反核的宣傳活動,仍有很多的缺點和改進的地方值得我很好好去學習,這些吸取的經驗在未來的人生都將對我們有許多幫助。

image009image011
馬卡巴嗨 海濱公園 烈日連署中

不管烈日或下雨,我們都依然到各個地方去宣傳我們的理念。太陽依舊把我們曬的通紅,雨依舊會把我們淋成落湯雞,但在心裡的熱血還在繼續沸騰著,為保護台東而繼續奮鬥著。

image013
馬當部落豐年祭,王清堅議員簽署連署書

其實當天是颱風天,天空下著大雨。不過我們還是抓緊時間趁著沒有下雨的空檔去做宣傳,很謝謝所有有意願幫我們連署的所有人,尤其是對地方和台東有影響力的人士也用簽名來支持我們,來一起反對台電核廢料放置在台東的錯誤決策。

image015
前縣長 吳俊立

image017
秘書 吳信和

image019
縣長參選人 劉櫂豪

image021
立委黃健庭簽連署書

image023

馬卡巴嗨的擺攤,非常湊巧的台電的攤販與我們面對面對打。我們在前幾個星期之內,獲得了許多立法委員與縣長候選人的連署書,所以讓我們在工作起來更有信心可以和台電在同一個場地競爭,而不會被台電既出的有獎徵答所打敗。

我們更直接在台電攤販的旁邊直接做宣傳,希望大家可以對我們有更多的支持。

image025

因為前幾天的大雨,馬卡巴嗨場地泥濘難行,儘管狼狽,我們仍然克服萬難為台東盡力,努力向大家宣傳反核廢料,也有不少外地和外國遊客支持我們,這讓我們異常的覺得興奮與有活力,連外地、外國人都願意以他們的行動來一起跟我們反對核廢料,對於這塊土地,我們有更多、有更深刻的感觸。當天連署書數量超過三百張,我們非常感謝所有幫助我們的人。

為期快兩個星期的宣傳,讓我們體驗到了許多的人情冷暖。有些人也和我們一樣反對核廢料,自動來像我們所取文宣與簽署;也有人冷眼旁觀;也有人認為我們是位台東進一份心力,要我們加油;也有擁核人士大力反對我們,也有有禮貌的像我們闡述他的理念。

無論是遇到什麼樣的人,我們都非常謝謝他們。因為有他們的支持或反對,讓我們更加的珍惜這塊土地,更加愛戴我們所有的好山好水。謝謝所有我們遇到的人,謝謝你們。這條路雖然很艱辛,可是我們會繼續努力下去。[台東美又美],衝啊!!!!!

台東美又美─學生組合護台東

一群台東的在地學生組成一個學生自治團體-台東美又美,附屬於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在各部落及市區奔走宣傳,希望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個消息:台電要在台東放置一百萬桶核廢料在達仁鄉南田村。 很多人對核廢料的概念…

刺桐部落,擁有美麗珊瑚礁的海岸部落,在尋訪過後更顯得珍貴。阿朗壹古道,開啟台東與屏東的交流古道在行走之後,才知道當年原住民們踏過的痕跡。我們因疲累留下的汗水也滴在當年他們滴下的同一處。如今黑暗的烏雲帶著邪惡的微笑,正伸出醜陋的手臂要染指,我們這塊台灣的後花園,最後一塊未被污染的土地。

980725-youmei1009829166-360.jpg

一群台東的在地學生組成一個學生自治團體-台東美又美,附屬於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在各部落及市區奔走宣傳,希望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個消息:台電要在台東放置一百萬桶核廢料在達仁鄉南田村。

很多人對核廢料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說公投是全台東人都可以投票的,許多民眾只看到台電宣稱的五十億回饋金以及存放核廢料十分安全。台電如果是宣傳核廢料的好,那我們就是在說明核廢料的惡。一件事情絕對沒有完全的好,它一定會有惡的一面。我們只是把台電沒有說出的真相告訴大家而已。

1009829280

台東美又美乍聽之下會以為這是一家新開的早餐店,不知道是賣什麼早餐?當初我們在取這個名字是希望像早餐一樣,給人健康有活力的感覺。而且台東美又美這個口號容易吸引民眾上前了解,我們就用簡單的海報和宣傳單來介紹台東的美麗,以及希望核廢料不要進入台東。

我們的訴求是實現非核家園。核能發電已經不是最好的發電方法了,台灣的電力供給量還超過需求量的百分之二十,核能發電只佔了全發電量的百分之二十,如果除役,我們的電還夠用。核能發電的方式在現代社會已經不環保,了在製造核電廠及運輸材料、除役過程會製造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對環境來講也是不環保的。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反對核廢料進入台東。

在上街頭進部落宣傳之前,我們上了三天的研習課程深入了解台東原住民文化,以及前往刺桐部落體驗海洋之美,浮潛欣賞淺海珊瑚礁以及實地走過阿朗壹古道。在浮潛過程我們看到美麗的海中花-珊瑚礁。各式各樣顏色的美麗珊瑚礁出現在我們面前,那是只有在課本才會出現的美麗珊瑚礁,竟活生生的出現在我們面前,那種感動是非常巨大的。

在行走阿朗壹古道我們體會到當初原住民是怎麼從屏東遷移到台東,過程雖然有些路段因為地層變動已經不能再走了,無法完整走過古道,可是在實地走過的過程我們了解了原住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沿途的美景海岸的遼闊使人心曠神怡,這些地方如果沒有親自走過是無法了解它們的美。

奔走宣傳這段期間我們用音樂以及表演向部落居民交流,許多部落居民及市區居民支持我們的行動,也紛紛簽下連署書表示支持。並給我們鼓勵讓我們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1009829185

有時候我們感到灰心,因為還是有民眾不願意了解核廢料放在台東的嚴重性,可是還是有許多人等著我們宣傳,只要多一個人知道這件事就會有越來越大的反對聲音,我們就可以免於核廢料的威脅讓政府重視台東人的聲音。

台東擁有許多好山好水,是西部的縣市無法比擬的。我們的原住民族群種類是台灣分布最多的,許多史前文化遺跡也在台東。阿朗壹古道、刺桐部落珊瑚礁只是其中一兩個地點而已。我們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景點還沒被發覺,重要的是我們是台東人,我們熱愛自己的家鄉,想為自己的家鄉做點事,不要讓核廢料成為台東醜陋的印記,成為死亡之地。

在這裡我要引述一段印地安酋長寫的一封信的片段:

「你如何能買賣天空或者土地的溫暖?這種念頭對我們而言很陌生。我們並不擁有空氣的鮮清或者水的閃爍,你們如何能將它們買走?……………如果所有獸類都消失了,人將因精神上的巨大孤寂而死;所有發生在獸類身上的,也都將發生在人類身上。萬物都是相連結的;凡是降臨在大地上的,也將降臨在大地之子身上。…………….

請同我們一般地愛它,同我們一般地照護它。請盡你們的全力、竭你們所能,全心全意為你們的子孫而維護 它、愛它,如同神愛所有的人。有一件事我們知道——你我的神是同一個神。這塊大地對祂而言是珍貴的。縱使是白人也不能豁免於人類共同的命運」。

我想說的是五十億回饋金可以買到我們台東的好山好水嗎?我們的安全後代子孫的安全能夠用五十億回饋金保證嗎?生命和健康是如此的美麗,我們有權維護居住環境的安全。台灣沒有一個地方適合放核廢料,南田的地質構造更是違反了核廢料存放法。我們希望並不只是保護台東更是保護台灣。

最後我想要引一首詩引用希特勒時期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刻在紀念碑的話:

當納粹追殺共產黨,我沒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當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說話,因為我是新教徒

當他們朝我而來追殺時,已經不再有人出來替我說話了!

祝我們在反核這條路上成功,使核廢料無法進入台東。

1009829191

台東刺桐「廁」記

在都蘭灣裡,有一片最漂亮的沙灘,當地原住民稱它為Fula-fulak(即沙灘之意)。沙灘上有個「刺桐部落」,顧名思義,應該是有刺桐樹的地方,但因為台11線拓寬,刺桐樹的身影也消失在柏油路的盡頭。刺桐主要分佈…

你去過台東嗎?沿著台11線開車南下,在都蘭村到富岡漁港之間,鋪陳在眼前的,右邊是延伸自海岸山脈的丘陵,左邊就是一望無際太平洋。這裡的海岸線往內收成一個叫做「都蘭灣」的廣闊凹口,你會經過加母子、那界、新蘭、郡界、杉原、刺桐、大肚、漁場、伽路蘭…這些可愛的小地方。

980709-2005ge002-250.jpg 台東富山村。圖片來源:政府網站-地名檢索系統

在都蘭灣裡,有一片最漂亮的沙灘,當地原住民稱它為Fula-fulak(即沙灘之意)。沙灘上有個「刺桐部落」,顧名思義,應該是有刺桐樹的地方,但因為台11線拓寬,刺桐樹的身影也消失在柏油路的盡頭。刺桐主要分布在熱帶亞洲及太平洋洲諸島的珊瑚礁海岸,英文稱之為coral tree(珊瑚樹),而這片海灣的水面下也分佈著罕為人知的珊瑚礁。

部落婦女擅長在潮間帶採集家人的食物。圖片出處:Singsing拍攝 莿桐前方海面下珍貴的珊瑚。圖片出處:Singsing拍攝

珊瑚是極為敏感的生物,往往是環境品質惡化的指標,雖然台東沒有工業區,但是長期以來,台東的生活污水幾乎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海中;臨近海邊的不當工程的廢土、坡地開挖面,在大雨過後沖出許多沙土,也是直接沖入海中。當許多人嚮往台東的好山好水之時,台東的海洋正承受著人類不要的污物,海面下的珊瑚礁生態系每況愈下,海面上卻很少有人注意到事情的嚴重性。愈多人湧入台東進行消耗式的觀光旅遊,在不知不覺之中,環境健康衰敗的速度就愈快速…

部落後方水保局弄的生態工法大排水溝,造成泥流直接沖進海灣,可能危及珊瑚礁。圖片出處:Singsing拍攝 圖片出處:Singsing拍攝
圖片出處:Singsing拍攝 圖片出處:Singsing拍攝

世代依賴山林與海洋維生的刺桐部落,開始有居民意識到:珊瑚的健康、漁撈收穫量、海洋遊憩資源的多樣性…這些,都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換句話說,人類是自然界循環的一部分,若對環境有什麼不負責任的行為,「個人造業個人擔」,最終會「回報」在自己身上。如果不想坐等山海荒蕪,人們勢必有所行動,扭轉失去平衡的生活。

刺桐部落正在發展一種對環境友善的遊憩產業(或是所謂的生態旅遊業),並且積極地從日常生活的細微處開始著手,將環境衝擊降到最低。以部落女青年Singsing的家為例,家中的清潔用品,逐步從化學成分改為天然成分的產品,最近還打造了一間特別的生態廁所,希望向社區居民及來海邊玩的遊人,推廣「上廁所,也可以愛地球」的理念。

生態廁所來自於實際上的需求。今年(2009)5月底的端午節連續假期,狼煙論壇活動在刺桐海邊舉行,由於部落不是觀光區,沒有公廁,如何讓參加活動而湧入的人們「方便」,又不會汙染環境,「生態廁所」是合適的解決方案之一。

早在活動前幾週,部落居民就跟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永續生活設計師Peter,討論如何打造一座適合刺桐海灘的生態廁所。這種廁所的優點是,可以省下大量的水,而且人們上廁所的「貢獻」,經過適當的處理後,可以成為堆肥,繼續進行自然界奇妙的循環之旅。在考量過地點、環境承載量、後續維護成本及人力之後,大夥決定以堆肥桶的方式、杆欄茅草屋的外型,運用跨部落的人力財力建造廁所。

進入工地,請注意安全!照片提供:大苑 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的總幹事Lawai,與他「監製」的生態廁所合影。注意樹枝門把。照片提供:大苑

五月下旬,建材陸陸續續搬到部落內的「廁所預定地」。材料包括:附近路邊被清除的外來種銀合歡、在山上採取的野生竹子、海灘撿來的造型漂流木、從市場買來的木板及乾茅草…。

Peter傳授給部落的,是廁所的關鍵技術─「蒐集-堆肥-使用」系統─的運作原理,實體設施則要仰賴部落居民的美學創意與木作經驗。外型粗獷的富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Lawai,從家裡帶來齊全的工具;他不需要畫設計圖─因為廁所的該有樣子已經浮現在他腦海中。

建造廁所的那幾日,天都灰濛濛的,不時下起毛毛雨。廁所的骨架是由銀合歡及厚木地板構成,重要的茅坑洞口及踩踏機關,則是用厚木板細工拼製。接下來,就是屋頂與外牆。

茅草竹屋是刺桐的原生建築風景之一,Lawai帶領著部落青年運用竹條、鐵絲及茅草,製作茅草屋頂。茅草若鋪的好,完全不會有滲水的問題,而且與海灘景觀十分搭配。身手敏捷的狼煙行動聯盟成員查勞,負責帶鐵絲爬上屋頂固定所有的茅草,在地面的人不時需要扔幾把茅草給他補強空隙,不輕忽任何細節。

查勞在屋頂上整理茅草。照片提供:大苑 富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巴奈,正為大家示範使用廁所的方式。照片提供:大苑

生態廁所並非密閉,木板圍牆的高度僅及成人肩膀,能夠遮蔽視線,卻不會阻擋空氣流通。我們為八月的生態工作假期志工,留下大片空白的廁所牆面,期盼他們在瞭解、認識部落為生態所做的努力之後,也分享出他們的力量,在廁所內外補充一些相關訊息,讓每一個來到刺桐的人,知道他們正參與一種負責任生活方式的實踐。

經過了十個太陽、十個月亮,廁所終於落成,Singsing看著部落的第一座生態廁所,興奮地說「不知道的人會不會以為…這是海邊度假小屋啊?」。

參加狼煙論壇的人來了、記者來了、到海邊玩的遊客也出現了。

「第一次用這種廁所,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呢…」每一個人都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接近廁所,旋即聞到的不是預設中的臭味,而是茅草「門」的「草香味」。拉開茅草門(噢,門把是Lawai隨手安上的分岔樹枝),登上漂流木鑲嵌成的階梯,進入廁間…「哇,視野真好,可以看到海邊耶」,別擔心,從外面是完全看不到裡頭的。

廁所內有竹片排成的衛生紙架(之後會進階成再生衛生紙),角落擺著一桶由木材行回收的細木屑,勺子是利用海邊的椰子殼削成的。

欣賞完這一切,終於要開始上廁所了!

茅坑洞口上面有個蓋板,使用時要掀開來,下面就是緊密接合洞口的藍色堆肥桶。跟一般人慣用的「坐式沖水馬桶」不同之處在於,需要對準洞口再「投彈」,免得弄髒了其他地方。解放完畢後,有幾個動作要確實做到,生態廁所才能順利運作:

1.使用環保的不漂白再生衛生紙,用完可丟入桶中,創造蓬鬆的孔隙,讓堆肥桶中的空氣更多,加快分解速度。

2.想像自己是小貓咪,舀取大量的木屑覆蓋自己的「堆肥」,直到看不出「形狀」、聞不到「臭味」為止。若廁所發臭,一定是覆蓋的木屑不夠多。

3.最後蓋上蓋子,阻止蒼蠅來沾堆肥,避免寄生蟲、病菌傳染。

上完廁所後,可以用無患子的果實洗手,盡量將對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

照片提供:陳品潔 三天兩夜的活動,「貢獻」了兩桶堆肥「原料」。圖片提供:大苑 必須加入大量的腐植質,幫助糞肥分解。照片來源:Singsing攝

五月底的狼煙論壇三天兩夜期間,總共累積了兩桶的「成果」,不過,要等到它成為真正的堆肥,還需要一段時間,可能是數週到數個月,端看「便便」分解的情況而定,原則上是愈久愈好。六月中,生態廁所的技術指導Peter回到部落,跟Singsing一家一起開封檢視成果。

因為這是第一次製作廁所堆肥,半個月前封桶時並沒有加入大量的腐植質,所以分解的狀況不太好,該怎麼辦呢?「繼續等吧!」Peter邊說邊拿起大量腐爛中的枯枝敗葉投入桶子。這些在樹林跟水溝底層,看起來「沒有用」的東西,其實是製做堆肥時不可或缺的「寶物」。

回想起兩個多月來的「做中學」,Singsing說「其實,整個過程沒有想像中困難,堆肥也沒有那麼可怕」。她跟家人會開始蒐集各式各樣的腐植質,那些生活周遭唾手可得的寶物。

就這樣,堆肥桶再度密封,人們繼續耐心等待「化腐朽為神奇」的過程,安於這種循環體系的「慢」,不急於一時的「眼不見為淨」。像這樣的生態廁所,它的後續維護,以及因地制宜、不斷修正使用細節直到最適合當地環境條件,需要有心實踐的人來執行。換了一種上廁所的方式,人們看待周遭環境的眼光也跟著改變。

一間廁所,引領人們找回與環境互動的基礎。

圖片提供:大苑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網站)

每週四的賣菜車

不喜歡只談理念卻無步驟,我是個執行力勝於講概念的人,只能多作點事,替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友盡點力。每到週四,我就不只是農夫也是開著賣菜車到台東市推銷蔬果的送貨員…

不喜歡只談理念卻無步驟,不擅長空談卻不行動,我是個執行力勝於講概念的人,只能多作點事,替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友盡點力。 每到週四,我就不只是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夫,也是開著賣菜車到台東市推銷蔬果的送貨員兼業務員,怎麼會變成這樣?

** 第一步 — 起動

從去年底構思也在農莊之部落格公開,終於由四月起,開始去台東其它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場載蔬菜、水果回來,加上我家的蔬菜與水果,接著就分裝紙箱,聯合宅配給幾個外縣市長期訂購的朋友。

** 第二步 — 在地消費

聯合宅配進行到七月,油價高漲讓冷藏宅配費用提高,開始覺得不該寄給外縣市朋友,讓願意支持的他們相對負擔比例過高之運費。

緣份俱足、時機已到! 恰好此時台東在地的一些朋友,陸續表達想訂購蔬菜之意願。 自己早就認同在地生產與消費的原則,不但新鮮、健康,也符合低食物里程的概念,於是就慢慢減少寄到外縣市朋友的份量,轉到台東朋友。

村內退休老師幫忙,剛好每天要到台東市補習教室上課,我們只要將蔬菜分裝至可重覆使用的手提袋,她可以下午順道載這些蔬菜到教室,其它家庭傍晚直接至補習班取走即可。

** 第三步 — 送貨到府

又是緣份與時機到了吧!   幫忙的老師恰好兩週不在,沒人可以幫忙送貨。 不想讓訂菜的台東朋友整整兩週吃不到幾個農場的蔬果,於是就開始自己親自送貨到府。
親自送農作物與透過轉交是不同的感受,親自送可以面對消費的朋友,能聽到訂購者的想法,能建議他們該如何料理或保存,也能有機會鼓勵他們多吃不同之蔬果。 親自送好多了,算算成本似乎可行,花費時間也差不多,於是自此開始了每週四親自送菜到府的服務。

但是這樣的行動有好處、也有困難!

** 目標

建立一個在地消費蔬果的平台,讓更多在地消費者,有機會幫助持續增加的台東地區秀明自然農法的小農。

** 生產面的可行性

台東秀明自然農法農夫逐漸不只種持家的經濟作物,也想多吃自家種的蔬菜與其它水果,但這些量少的蔬果常有多到自家吃不完的情況,分享給別人,既能幫助自己,也能滿足有需要者。

再者,秀明自然農法強調適地適種,各個農夫土地不同,適合作物自然不同,集合各個農夫最適地適種之作物,不但耕作輕鬆也產量不錯,也能有多樣性滿足消費者求變之現代習性。 若五個農莊各自有三種適地適種的作物,同時間就有十五種作物可給消費者選擇。

** 時間面的可行性

每週四 10點前,我先採好自家的蔬菜與水果,10點出發到鄰近卑南鄉的「羅傑農場」,10點半左右可收好蔬果、並聊一聊近況,再於 11點前到幾分鐘路程遠的「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收蔬果,接著再轉往也在附近的「培農自然農園」,11點半前出發到台東市。

台東市特色是市區小、車輛少、易停車於家門口、且住家以透天厝為多,在市區繞來繞去與停車送菜很容易。 通常 1點前,就可送完 7個地點,再回到鹿野鄉,村裡還有兩戶要訂購。 每週四的最多四個小時內,可以送完至少10個地點,若再調整,還可以更有效率的運作。

目前送貨這件事是自己獨立在作,經濟規模還不夠,自家農莊農忙時,週四工作中斷半天也是困擾! 但此時不作,永遠都不會作,那在地消費之平台就永遠做不起來,所以僅管貼了自己的時間來作,卻還是覺得很值得。

** 經濟面的可行性

(1)   從成本

由我們農莊出發到其它農場,再到消費者家,再回到農莊,總計60公里的路程,車輛油料、折舊與保養等攤提,以一般公司標準是 $300元 (每公里$5元),若再加計半天送貨工資 $500元,全部是 $800元。

若有 10家訂戶均攤上述費用,則每家分攤 $80元,比起冷藏宅配費用低許多,且少了紙箱之消耗。 若將來有更多訂戶,則分攤費用會更低。
但截至目前為止,這些費用都沒讓訂戶分攤,而是由每個農家各付運費 $50元作為汽油補貼,其餘的折舊、保養與半天工時就是自己承擔。
之所以不讓消費者負擔,是目前蔬果選擇性不夠多,讓消費者負擔有點不公平,也希望不要因為高價而阻礙發展。

(2)   從收益

10家訂戶若每週各自都能訂購約 $400元蔬果,總共就有 $4000元, 若平分到四個農莊,則每個農莊有 $1000元營業額,再扣除成本 $200元, 也有收益 $800元。 一個月收益 $3200元,可以多少補貼家用, 不過目前為止還只能接近這數字,因為蔬果數量與樣式還不夠多。

若訂戶可以加倍,則農場月收益會比 $6400元更高。 當然這些都是辛苦錢,訂戶加倍就有更多種菜與採收的工作,產量與樣式增加有限度,不能影響到本業水果的種植。
但換個角度想,農家自給自足所剩餘的農作物,很難同一種作物就有一箱份量可寄出,有在地的訂戶,即使一點點蔬果都可以賣掉。

(3)   從訂戶

目前我們無法提供種類夠多的蔬果,公平起見讓訂戶可以自由選擇蔬果。 每次到府後就打開後車廂隨便訂戶挑,有的訂戶仍會偏食,有的蔬果就是不挑, 所以每家每次訂購之金額從$150元到 $600元不等。

偶而某幾樣菜沒被挑完,幸好有外縣市的朋友很大方,承諾願意當最後的緩衝全部吸收掉。

<後車廂放蔬果, 一籃大約是一個農場的農作物。>

pb131048-360.jpg

<11/13,「羅傑農場」有第一次收成的日本茄子、偶而挖出的薑4包、3包地瓜葉與5包龍鬚菜,都是半斤裝;還有5包 2斤裝的水柿。>

PB131044

<11/13,我家摘了8包半斤裝的野莧菜,還有 2包4兩的甜辣椒與 2包半斤的野菜川七。 「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的南瓜很大,有4斤重。>

PB131045

<11/13,「源緣園自然生活農莊」的麻竹舅筍已出產五個月了,還是受到訂戶捧場。 這次又出 6包,大約都是 1至 1.2 公斤重,還順道摘一把滑嫩的野菜 — 過貓。>

PB131046

<11/13, 培農自然農園的檳榔心芋與第一次收成的小果蕃茄。 我看到秀明自然農法的蕃茄就當成是寶貝,意外的前面幾個訂戶竟然都放棄挑選。>

PB131049

<隔壁農場愛作糕餅的大姐,用自家的雞蛋、不放水、只放豆漿,也不用添加物作成小餐包,口感紮實有韻味,她不太會自我推銷,想幫她賣掉好吃的餐包。 於是,我請她作成每袋 $50元的餐包 (9個),每次作一爐或二爐,10點出發前交給我,以便順路幫她推銷給蔬果訂戶或其它農場。 與她約定好,若每次賣掉10包以上,就送我們一包,算是油料與工資補貼。>

PB131050

<開幕不到兩個月,有理念的環保聯盟台東分會前秘書開的生態概念簡餐店 — 「迷上咖哩」,也會買適合作咖哩餐的蔬果,像筍子、甜辣椒、芋頭、龍鬚菜,還有一些水果等。 餐廳收費沒有比較貴,部份食材卻用了我們較貴的食材!>

PB131055

<也有台東大學教授幾個訂購,配合學校上課作息,我都是算好中午休息時間,親送辦公室。>

PB131057

現在台東客戶大都是先預付一筆款項,每次取蔬果時,會給一張複寫的估價單載明,晚上回家後,就用 Excel 表格記帳,再E-mail 記帳表到客戶家去對帳,每個客戶要花約三分鐘處理,這也是人力成本。

開車送菜繞來繞去,又是上車、又是下車,有點累,且仍有部份成本是自己吸收,之所以還想繼續作,無非是想先建立起平台,以後有任何農場要專業種蔬菜,就有現成的在地平台可以經營,我們這幾個果農,只要搭著平台的順風車就好了。

有了在地之平台,不只是賣蔬菜與水果,其它稻米、茶葉 與加工品等都可以運用,也才能藉此進行飲食教育的宣傳,並嘗試作一些將消費者與土地拉近的活動,更重要的是讓台東的朋友,也有機會享受到新鮮與安全的食物。 未來成效如何很難預估,就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作!

陸續還有不少台東訂戶想加入 (當然外縣市詢問蔬菜宅配的朋友,還是陸續出現,只是我們拒絕了),但都先婉拒,只因我們都是果農,蔬菜只是業餘種一點,樣式與份量都不足。 目前這些台東訂戶很配合,即使幾個月都只有那幾種菜也是眉頭不皺,但身為農夫,心裡就很不好意思,慢慢地,也都願意試看看,再多種一點以滿足訂戶需要。

就是這樣了,每週四,我就成了開著賣菜車的送貨員兼業務員。

(本文作者為農夫,秀明自然農法實施者,部落格: blog.yam.com/nature_farmer)

重現傳統樹皮衣-都蘭耆老沈太木

沈太木頭目雖然年逾75歲,但仍然肩負傳承部落文化與古老技藝的使命,帶領部落中的族人學習傳統歌謠與各項技藝,今年更榮獲「原住民藝術家駐村促進部落在地就業計畫」的肯定,要將樹皮技藝再做創新與推廣…

利用構樹以及雀榕的樹皮製成獨特的「樹皮衣」,是台東都蘭的阿美族耆老特有的傳統技藝。近年來此項珍貴的傳統技藝不但持續受到外界的重視並且頻頻受邀到各地示範與教學推廣,同時也吸引外國媒體的關注與學習,而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這位台東都蘭部落的沈太木(阿美族名:巴奈˙達力功)頭目。身穿樹皮禮服的沈太木�目
身穿樹皮禮服的沈太木頭目

根據耆老們所說,「樹皮衣」的製作曾經中斷六十幾年。而台東都蘭部落的沈太木頭目正是重現傳統樹皮衣的最大功臣之一。沈頭目五歲時,在長輩打獵的工寮裡發現一件古老的樹皮衣,長大後依照長老的說法不斷親自試驗製作並重現樹皮衣風貌,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找回「樹皮衣」的作法。

在百年前物資不易取得的年代,阿美族人以樹皮製成衣飾,可以說是擅於利用自然資源的表現,並兼具純熟的傳統工藝技術。

將構樹搥打的過程
捶打構樹的過程

目前樹皮布的製造與取得,多半使用構樹和雀榕的樹皮做成「樹皮衣」,其中又以較易取得的構樹為大宗。使用構樹製作樹皮衣時,必須先削掉最外層的表皮,再利用鐵鎚敲打構樹,以破壞構樹的形成層組織,使樹皮與木質部分離,以方便取得所需的樹皮。也因為樹皮包含周皮組織,才能使樹皮衣具有防水的功能。此外,構樹的樹皮纖維也適合用來造紙,相傳東漢蔡倫造紙的材料,就是取自構樹的樹皮。

在砍伐樹木製作樹皮衣之前,頭目會代表族人舉起酒杯,敬拜天、地、祖靈與這個地區的神明之後才砍樹。阿美族人說當樹木快倒下時「鳴~鳴~」的聲音是樹靈的哭泣聲,因此在取用大自然的材料時都必須心存感激。

而這樣獨特且珍貴的技藝不但受到國立史前博物館及國家工藝研究所的邀約示範教學,也吸引了包括美國有線電視CNBC World「KARMA TREKKERS」旅遊節目至都蘭採訪,大溪地國家「南島技藝」紀錄工作隊以及受到來台參與南島國際論壇的各國原住民酋長的重視,紛紛至都蘭取經學習

造型獨特的樹皮帽
造型獨特的樹皮帽

沈太木頭目雖然年逾75歲,但仍然肩負傳承部落文化與古老技藝的使命,每日精力充沛的帶領部落中的族人學習傳統歌謠與各項技藝,今年更榮獲「原住民藝術家駐村促進部落在地就業計畫」的肯定與補助,要將樹皮技藝再做創新與推廣,期望能將樹皮技藝推廣為都蘭部落產業,讓更多的社會大眾了解到傳統技藝之可貴,並吸引更多民眾重視與學習,未來也將致力於以樹皮技藝結合現代生活產物展現樹皮技藝新風貌,讓台灣多元之美傳遍各地。

鄉村新移民──正負面衝擊

新移民帶來親友、遊客,讓鄉村土地需求提高,也間接帶動農地價格上漲,擁有祖產農地的村民,若出售農地將會在經濟上獲益,卻也讓鄉村原本的生活與文化之所繫–農業,在土地價格提昇下,漸有生產成本提高之障礙…..

也許是鄉愁作祟或田園的夢想呼喚,從宜蘭、花蓮到台東鄉村,這些年來陸續有捨棄繁華都會的新移民舉家搬遷。 開車途經北宜高俯看宜蘭平原,綠油油的水稻田間,此起彼落建起造型殊異、樓高兩三層、被圍起的豪華農舍別墅,純樸自然的地景已有新風貌;花蓮亦是,農舍與水田混雜的農村,似乎隨著新移民陸續遷入而更易得見。台東,靜靜的,在台灣東南角遺世獨立,更遠離都市、交通時間更長,移民遷入的考量相形更多,所以是幸運或不幸運,台東不像宜蘭或花蓮,農村風貌改變的速度慢了許多! 改變的慢,讓更早移民來台東的鄉村居民,有了適應新移民的緩衝空間;也讓公部門有機會思考,如何善用新移民的正面影響、降低負面影響。

DSCF0004
新移民的美麗庭院

新移民遷入不僅改變地貌,也代表正向交流的機會。 中國歷史上隋唐文化盛世,因緣於五胡亂華間,各民族文化與血緣的交流;同樣地,人口老化、年輕人長大就遠赴都市討生活的鄉村,是否有可能因著新移民的遷入,而帶來一些衝擊與活力? 新移民也要思考:如何才是真正的鄉間生活?

鄉間生活之所以有吸引力,不僅是好山、好水、好空氣、好土地,濃厚的人情味,雞犬相聞的熟稔,更是鄉村不同於冷漠的都市之處;然而有些鄉村新移民,倘佯在圍牆內的綠地上,住在別具風格的房舍之中,過著美國郊區般的夢幻生活,僅管在鄉村裡,卻與原居民沒有多少交流。 這樣的生活迴異於普遍以耕種為主業或副業的居民,旁人無法論斷這樣的生活,只是大隱於鄉間,空有好山、好水、好庭院的生活,卻少了人際的交流,就如同山水國畫,只有景色、沒有人物,總是缺憾。

我所居住的鄉間,居民很少將農地作為草地,僅有的屋前空地都不免種上花草或蔬菜等,珍貴的農地更不是休耕領補助就是種植經濟作物;然而新移民庭院內,大多有一片面積不小、要經常維護才能美麗的草地,透露出新移民與原居民的不同思維。

DSCF0008
新移民閒置的草地

村裡的新移民由 30多歲到60歲皆有,中壯年紀者仍有工作需要與意願,由於沒有農耕經驗與足夠農地,大都未以農業謀生,而多走入休閒觀光業。 幾間閒置房舍稍有特點,就被新移民租下作民宿; 或以農村景致與歷史為觀光導覽內容;或作觀光客之餐飲等。 幾乎村裡的新投資都來自於新移民,這現象再一次反映出新移民與原居民的不同思維。

DSCF0016
新移民租下閒置房舍

DSCF0017
新移民租下國有事業屋舍,作觀光導覽的據點

新移民敢投資這些新事業,也許是因為這是生活的方法,然而村民不願投資,是因為沒有資本? 或未與農耕相關? 或看不到背後的市場機會? 或是沒有經營的技巧? 也許後二者更多吧! 要活化鄉村、要提昇鄉村經濟,原居民需要的常常不僅是硬體建設,而是對市場的想法與眼光,對經營陌生領域事業的冒險與要領,這些是長久生活於鄉村的居民所欠缺,卻是來自於都市的新移民通常所俱備。

新移民帶來親友、遊客,讓鄉村土地需求提高,也間接帶動農地價格上漲,擁有祖產農地的村民,若出售農地將會在經濟上獲益,卻也讓鄉村原本的生活與文化之所繫 –農業,在土地價格提昇下,漸有生產成本提高之障礙,農業將更難以繼續與發展,得失之間殊難論斷。

若跳開常見的休閒觀光事業投資思維模式,是否公部門能有更多想像,可以結合有意願的新移民,從文化、教育、農業、老幼照護等社會性事業切入?或結合新移民撥冗作義工? 更融入鄉村的居民生活,用城市生活所累積的文化與見識,為腳下的土地作更多的付出,收穫將是更圓滿的鄉村生活。

都市化的趨勢在全球愈來愈明顯,聯合國調查報告指出,二零零八年全球有三十三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到二零五零年,都市人口將驟增到六十四億人,台灣無法自外於這股趨勢。 也許少數願意離開都市、搬至鄉村的新移民,可以與原來的居民攜手,為鄉村生活、文化與經濟的活力一起努力,為鄉村保留未來的完整性,吸引足夠的人口、形成地方經濟之生活圈,不致在這股全球趨勢下瓦解。

(本文作者為農夫,以秀明自然農法實施農事)

夏耘自然生活農莊

電子信箱: barkely.lin@msa.hinet.net

部落格: blog.yam.com/nature_farmer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