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荻「家庭經驗工作坊」移動教室

蘆荻從2000年起,校長夏林清教授,每兩年寒暑假,即開「家庭經驗工作坊」(以下簡稱工作坊)課程,透過不同的社會角色:社會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父母、子女、婆媳..等經驗述說拉開家庭內部重疊的痛苦與無奈…….

蘆荻從2000年起,校長夏林清教授,每兩年寒暑假,即開「家庭經驗工作坊」(以下簡稱工作坊)課程,透過不同的社會角色:社會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父母、子女、婆媳..等各種不同的家庭角色的經驗述說中,拉開家庭內部重疊的痛苦與無奈;得以理解「家庭/成人」的「歷史、文化和政治」複雜脈絡,並發展多元視野以理解家庭中各種衝突、矛盾與複雜情感等各種現象,進而產生往前的力量,本次工作坊是以「敘說」「回觀」和「社會劇」的方法進行。今年的工作坊已經邁入第七次,為了讓工作坊更多元及普及,此次特地移動到台北市的麗山高中,原本預定人數為八十人,但當天報到人數卻超過一百人,還有人遠從中南部來。

image

上圖為日日春的志工演出行動劇,下圖是無法言喻的傷心..夥伴上前擁抱

image

夏教授說:「家庭就像拼裝車」。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是這台拼裝車的零件,在拼拼湊湊中拼裝成各種形狀的家庭樣貌,而要如何維持這個家的正常運作,以及在擁擠、有限的空間內不會因為摩擦、衝突而讓關係變得緊張便成了家裡每個成員必須學習的課題。以前我總認為家庭經驗就必須關起門來說,它不能對外開放,因為被清楚看到家庭內部是一件很恐怖和羞恥的事。只是有時候關著門說只會讓家庭關係更緊張、呼吸空間更狹小。家戶門牆雖阻隔了外界偷窺及異樣的眼光,卻也阻隔了外界的理解與關心。

image

夥伴們仔細聆聽夏教授的分析

參加多次工作坊後我才明瞭,透過敘說可以釐清很多模糊的家庭經驗,進而得到更多往前的能量。當我把這些能量帶回家庭後,我更清楚知道我在這個家裡的角色與位置,同時也慢慢學著如何把家人間的衝突、矛盾轉化成往前的力量。我發現其實家人間發生衝突是件好事,很多誤解往往是透過衝突而化解的。。

假如說家庭是拼裝車,那麼工作坊就像是個加油站。工作坊不是在比誰的經驗最痛苦,也不是在看誰最可憐,我們不互相憐憫,我們透過敘說了解、貼近彼此的經驗,每個夥伴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願意說出來和大家分享是值得我們尊敬與佩服的。

這次的發言非常踴躍,很多經驗也尚待更近一步釐清,但我相信夥伴們都帶著充沛能量回到家裡備戰。家庭經驗工作坊不是為了「取暖」聚在一起學習,而是希望透過了解不同家庭、在不同的社會位置,所座落的處境!進一步為推動彼此處境改變而努力。

(本文作者為蘆荻社大工作者)

泰國米之神中心的小故事

「另立全球化工作坊」中的另一扇風景為泰國米之神中心的實踐經驗,他們的經驗代表著一種典型,致力向泰國貧農學習並緩和他們的困境,改變思維、打破既有規則並創建合理的方式,以溫和而緩慢的姿態面對著巨大的主流。

今年暑假「另立全球化工作坊」中的另一扇風景為泰國米之神中心的實踐經驗,他們的經驗代表著一種典型,致力向泰國貧農學習並緩和他們的困境,改變思維、打破既有規則並創建合理的方式,以溫和而緩慢的姿態面對著巨大的主流。

泰國米之神中心﹝Khon Kaen Foundation,簡稱KKF﹞位於泰國中部,華裔的德查‧史雷佩德拉﹝Daycha Sirpatra﹞是該中心的負責人,居住泰國已超過三代,是一位擁有大筆土地的中產階級農夫,大可靠佃農養活生計不愁。然而這樣的生活在母親過世後有了極的大轉變,由於母親篤信佛教,相信兒子需出家當和尚,她才能上天堂。

德查出家的四個月間,縮衣節食,掌缽乞食,民家給他什麼他就吃什麼,一天只吃一餐。他很少睡覺,大多都在打坐冥想,這四個月是他思想與心境跳躍的轉折,他體悟到:「我是一個壞人,我的父親、祖父也是。」因而決定要為自己、父親與祖父償債,為農民做事。

再看泰國農村的基本背景。泰國農民的比例仍高達45%,幾乎以種稻營生,人數高達2千萬人,稻米輸出佔全國第一位,數量高達一千萬噸。傳統的稻米大國有著大小不一、種類繁多的稻米節慶活動,米之神中心以紅色旗宣示其左派立場。和世界各國一樣,綠色革命雖然帶來了高產量,其化學物質卻大量地殺死了土壤的微生物以及消滅了各種雜草,更導致溫室效應的增加。農民還必須為此舉債、傷害健康,種種代價讓德查更加堅信:「我們必須改變。」

為農民做事,德查認為必須從減少成本做起,土壤是一個關鍵。許多高科技團隊都花費了高成本,把土壤中最好的物質如酵母提煉出來予以培養,再注入到土壤、肥料的改善之中。但德查認為:「最好的土壤就是最好的團隊。」

他思考到,為何森林毋需施肥就能長得高大、生生不息呢?關鍵或許就在「微生物」,因此到森林裡頭去採土培養更多的微生物,在翻土前注入農田中,創造了與慣行農法同樣的產量。此外,米之神中心把選種育苗的技術、昆蟲紀錄、以傳統草藥防治病蟲等方法,帶到願意嘗試改變的村落,就地成立「農民學校」在實作中學習。成本並未提高的前提下,農民以一般價格或者更高的價格售出農產品,打破綠色革命的控制,使農民得以擺脫負債的困境。

clip_image002

農民劃下在稻田裡頭觀察到的昆蟲,以研究用何種草藥防治。(照片提供/米之神中心)

clip_image002[4]

這樣的農法曾讓一位農民賺大錢,購買數十甲土地,改變了泰國傳統的地佃關係。德查卻強調:「不能為了賺錢而種有機,而是為了社會好,這是佛教的真義。」其溫和有力的信仰來自於社會也來自於他的宗教,他補充說:「快樂不能來自物質,而是沒有牽掛。許多事情並非靠政治意念,而是靠生活實踐而來。」

(本文作者為高雄縣旗山區社區大學執行秘書﹞

註:關於米之神中心的故事,晏陽初學院的黃志友有一份詳實的報告,可進一步連結至:台灣立報《新國際》專刊,2007年9月7日出刊 【另類農業專題】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yotu/msg/9d2c1b28593bd1c2

省思1—–ㄧ個被共同允許的錯

書屋的孩子回來了,帶著疲憊。 因為是資優班,所以規定要提早到,好多上一節課‧晚上也得晚點走,晚上要多上二節課。早上7:00之前要到學校,晚上7:00才能放學‧加上回家的路程,一天在學校的時間差不多是13小時。

書屋的孩子回來了,帶著疲憊。 因為是資優班,所以規定要提早到,好多上一節課‧ 因為是資優班,晚上也得晚點走,晚上要多上二節課。就我知道,早上7:00之前要到學校,晚上7:00才能放學‧加上回家的路程,一天在學校的時間差不多是13小時。

回到書屋,必須馬上寫老師交待的作業,加上偶而的罰寫‧專心一點30分到40分鐘,不專心…肯定要多花些時間。

吃個飯,休息一下,又要準備明天的考試,英文單字、自然、國文…..‧再花個一個小時‧『啊!該睡了,否則明天沒精神…』時間已是晚上10:00之後‧我們必須趕他們回去睡覺。

這是一個國一資優班學生的生活實況‧一個13歲小孩的生活‧不必有自己的時間,也沒有自己思考的空間,一切以功課為重‧功課不好,老師打,父母罵,同學族群會被改變,也許連談個小戀愛都會被秤斤論兩‧

所有能力都可以不必太重視,只要成績OK,其他的,也都習慣不必太在意。

別忘了,這只是剛開始,國中要三年,高中要三年,都必須如此過,而且時間、空間越來越壓縮。教育單位以此為軸心,家長以此為重心,小孩也不得不以此為一切。

我的擔心是,這麼長時間的爭分數,奪名次,一切以功課為優先的環境裡‧有沒有五育均恆的空間,有沒有『淡泊明志,寧靜至遠』的學習機會?

這麼長時間的以學校課本為閱讀重心的習慣裡,可不可能培養出喜歡閱讀,懂的追求真理的未來主人翁?
我更憂慮的是,這些長時間處於這種環境的佼佼者,也可能就是處於上層社會,決定國家未來命運的人‧可不可能在處於上位時,突然真心誠意了,突然憂國憂民了,突然淡泊了?

書屋的孩子回來了,帶著一臉的沮喪和說不出的情緒。

他們不是資優班,不必留到晚上7:00,可以早早回家。

他們不是資優班,其實感覺上自己蠻有罪惡感的‧因為常有人會提醒‧學校裡,家裡‧好像自己做錯了甚麼‧

『去學校真的不知道怎麼辦!聽不懂也不想聽,每節課就不知道做甚麼啊!』

『還是每天考試啊!考不好就打啊!』

『怎麼讀?又看不懂』

『問老師?有想啊!老師都叫我們自己應該把基礎打好啊,啊我就不懂啊!也不知道要問甚麼‧』……..

這是國中ㄧ年級普通班學生的生活實況。

也許家庭因素,也許自己不努力,也許…..‧所以功課不如人,所以品性常常自然的被質疑,能力常常被忽略‧尤其在和成績好的同學比較時。

運動能力好的,會被聯想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會擔心,『有甚麼前途』

音樂表現好的,大概免不了被歸類到『不務正業』,前途問題一樣擔心。

他們不喜歡上學,常覺得無聊。

這是國一,上了國二,對話就常是『…..』『…..』‧開始拒絕,拒絕關心,拒絕對話‧開始尋找,也同時開始放棄。

我常為這些孩子難過,不僅僅是他們正在過的處境,更是他們未來可能須面對的。

ㄧ個因為弱勢,家庭弱勢,經濟弱勢,教育弱勢….的孩子,是不是就必須被遺忘,是不是就應該承擔起往後可能ㄧ輩子的弱勢,還包括他們的下ㄧ代。

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大家都默認了,也允許了。

我相信這樣的情形,大家是清楚的

教育政策,在思考上,是不是真的有將這些情形納入考量,還是在大眾管理的為難裡,預算不足的為難裡,這些是無法兼顧的

學校單位在執行上,是不是真的沒辦法找到ㄧ條路,可以試著解決ㄧ些問題‧還是績效比孩子的未來重要,自己的前途比孩子真實的需求重要?

家長是不是對這種情形都真的同意了,不管成績好或不好,是不是就要讓自己的孩子去面對連自己都不同意的狀況,而還要裝著千恩萬謝?

孩子們都回去了,書屋有些亂。

看著孩子留下的紙張和橡皮擦屑,想著他們的為難,真的有難過,也有些孤單….。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2[4]

社區願景的凝聚──由社區地圖繪製開始

車城鄉公所透過社區營造輔導暨培力計畫之推動,讓地方上做一些改變,希望以最低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效益。居民透過社區發展協會規劃、提案、及所舉辦的各項活動進行交流與學習之參與機制,封閉已久的心逐漸會被打開。

今年車城鄉公所透過推動社區營造輔導暨培力計畫之推動,讓地方上做一些改變,希望以最低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效益。在一場場演講及各類研習營等活動的推動中,居民透過社區發展協會規劃、提案、及所舉辦的各項活動進行交流與學習之參與機制,封閉已久的心逐漸會被打開,對社區及家鄉的感情便無形中漸漸地加溫。經過每次開會討論熱烈,凝聚社區居民意識,夢想就逐次的被勾畫出來,讓美麗又理想的家園可以愈來愈清晰、愈來愈接近。第一階段的社區營造輔導與培力工作坊基礎課程計畫的理念是藉由安排基礎性課程,讓社區對社區營造具有基礎概念;並透過互動性操作課程,讓社區以實務方式對自身資源、問題與發展課題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藉以發掘社區營造方向。

12月13日的課程內容是練習社區地圖繪製。藉由圖像的表達,來與其他社區互動,並思考社區未來的願景。在聽完第一個小時的演講後,參與的社區就開始進入討論,並用畫筆將自己的社區勾勒出來。

山腳里社區為了這堂課還準備了從google網站上列印下來的地圖,社區幹部與熱心的社區居民,討論著如何將社區的特色呈現出來。討論好的部分就開始繪製。

clip_image002

※山腳里社區繪製社區地圖的情形

海口社區則是討論最熱烈的,尤其是社區的爺爺們,有的說是這輩子第一次畫圖,再加上每位夥伴對社區的點點滴滴了解的部分,好像「比重」不太一樣。有的社區的夥伴對省道上的大廟很有印象,有的則是對社區的漁業空間很有印象,大家利用這樣圖像式的討論,好像又進行一次深度的溝通與共識的凝聚。

隨著時間的過去,大家仍然意猶未盡。不過還是要上台與其他社區分享這次的練習。海口社區最後發表,不過也是最精采。參與的社區,都可以從海口社區地圖的表達中,很快的了解海口社區的特色與社區在地趣味的所在。

clip_image004

※ 海口社區討論最久,發表時也很精采,現場社區的夥伴都被生動幽默的表達,回應最適時的笑聲與掌聲。

在這次社區地圖的練習中,雖然有點交作業般或者說是平時考的成分,但是看到社區的夥伴都對其他社區更深刻的了解與完成社區地圖的成就感。宣布下課的當下,仍有許多社區夥伴捨不得下課,似乎仍停留於這次的有趣經驗,這也是社區培力迷人之處吧!

(本文作者為屏南社區主任)

恆春國小音樂會

2008年1月15日的早上,在恆春國小的活動中心,舉辦一場相當精彩的音樂會,據說,這樣的演出形式,在恆春國小還是頭一遭唷!是怎麼樣的一個音樂會如此特別?難道是某一位知名鋼琴家來台演出,特地屈駕來到這小鄉鎮,於恆春國小演出一場?也有可能是一整團的舞蹈團?不!不!不!都不是!這一場的音樂會,所有的演出人員都不超過十二歲,而且,全部都是恆春國小的學生。沒有豪華的音樂教室、沒有一對一專業式的教學,所有的練習都來自於音樂課堂之中,以及利用課餘的時間來加強。

2008年1月15日的早上,在恆春國小的活動中心,舉辦一場相當精彩的音樂會,據說,這樣的演出形式,在恆春國小還是頭一遭唷!是怎麼樣的一個音樂會如此特別?難道是某一位知名鋼琴家來台演出,特地屈駕來到這小鄉鎮,於恆春國小演出一場?也有可能是一整團的舞蹈團?不!不!不!都不是!這一場的音樂會,所有的演出人員都不超過十二歲,而且,全部都是恆春國小的學生。沒有豪華的音樂教室、沒有一對一專業式的教學,所有的練習都來自於音樂課堂之中,以及利用課餘的時間來加強。clip_image002

一整場音樂會的組合,來自於四年甲班師生以及五年級全體師生,為了配合學校課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樂趣,因而辦理成果展演活動,發展學生多元才能,提供正當休閒活動。音樂會的內容有學生們平常在學校上音樂課時的成果,如:直笛與合唱的表演。再加上學生自己額外時間練習的特別節目,如:跳舞、獨唱、舞獅、小提琴、長笛、鋼琴、十鼓…等等。更特別的,還有老師們的表演唷!這些演出班級的導師們,為了鼓勵學生們辛苦的排練過程,特地聯合排演出一段合奏--非洲鼓,老師們的用心與全心全力的付出,由此便可見一番。

clip_image004

俗語說的好「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這些學生們更是了不起,站在舞台上的他們,可是短短一個學期的成果!原本只是個普通的音樂課,期末也可能只是個簡單的考試。但是,擔任音樂課的老師卻認為,應該給學生另一種不一樣的表現方式。有了這樣的念頭,便與所有班級的導師們共同討論,也得到所有導師的支持,其興奮與期待的程度,甚至比音樂老師還要來得更高!老師們還利用放學的時間,在校外集合開會,討論所有相關事宜以及分配工作。音樂老師主要就是負責演出節目的安排、練習,其餘導師們則負責所有幕後的工作,如:向學校提出申請、場地的接洽、音響、主持、還有演出獎品的準備。

一聽到可以上台表演,學生們的雀躍度並不亞於老師,上課的配合度也增加許多,其實,這也是提高學生們「榮譽感」的一個好機會。除了平常在課堂上的練習之外,還得再撥出其它的時間,到活動中心進行上、下台的練習;在台上應有的態度、表情;在演出當中所必需注意的事項……等。雖然不是件輕鬆的事情,但學生們倒也忙得很愉快。不論是全班的團體表演、小團體所組成的個人表演、或者是單獨的演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就是希望在活動當天能夠展現出最佳狀況。

活動當天,現場的氣氛相當的輕鬆愉快,學生們也遵守著老師平時的叮嚀,在台上盡情的發揮出應有的實力,雖說這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演出機會,但是在學生的臉上反倒看不出有任何的緊張,大家都很正經八百的看待這個上台機會,並且努力的博得台下觀眾熱烈的掌聲。除了需要表演的師生之外,也有不少其它年級的老師們帶著班上學生到場參觀,場面雖談不上聲勢浩大,但也頗具規模。學校裡的三名主任老師也到場觀看,並給予很大的鼓勵與支持。節目從早上九點鐘開始,一直到十一點才結束,在這三小時之中,沒有冷場,所有觀眾看的興致勃勃,並且不吝給予最大的掌聲。這場音樂會在學校許多師生的共同參與之下,熱鬧且成功的結束,主任們亦表示贊同,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延續下去,在下學期可以有更盛大、並且周詳的演出。

(本文作者為屏南社大學員,文章指導/王敏州)

露天有機堆肥

記得有一次老師在小朋友的聯絡簿上留言說明,為了讓小朋友觀察作物之生長過程,請家長協助取得培養作物之器材設備,我們家小朋友要提供的是作物之培養土及肥料,只好抽空回鄉下老家挖取蚯蚓吃過的泥土裝袋

記得有一次老師在小朋友的聯絡簿上留言說明,為了讓小朋友觀察作物之生長過程,請家長協助取得一些培養作物之器材設備,我們家小朋友要提供的是作物之培養土及肥料,這些東西在市區可很難弄到手,只好抽空回鄉下老家挖取我門家花園內最多蚯蚓吃過的泥土裝袋,還特地去堆肥場挑選上等之堆肥裝在牛奶空罐內送去給老師,心想這些土壤及堆肥絕對可以讓作物快速生長,老師一定會非常感謝我的協助。

豈知,隔天小朋友將我認為是上等肥料的有機堆肥交給老師後,老師竟然說好髒!好噁喔!我要你帶的是乾淨的肥料,當時全班同學都笑他,讓他感到非常尷尬,回來後向我抱怨不該拿那個噁心的堆肥讓他去交作業。我雖然不以為然,不過想想他的老師,才20出頭歲,大概也不瞭解什麼是有機堆肥,也就不和小朋友爭辯,但是心中已擬定計畫,要讓他瞭解先人之智慧結晶及有機堆肥製作之過程。

image

蚯蚓可以做好上等堆肥,竟然被老師說成好噁,真是不可思議啊!

過年期間,回鄉下老家,看到母親在整理堆肥,準備來春時將有機肥送到田裡,心想正好可以給小朋友機會教育,於是就請兩個小朋友來到堆肥場地,剛要解說堆肥的過程與用途時,他們兩個早就掩著口鼻快速離去,並說好髒!好噁喔!其實,堆肥雖然包含了雞、鴨、鵝等動物的排洩物,不過若是用法正確,一點也不會臭,而且根據老一輩的的實際觀察,堆肥確實能讓田間之作物生長更茂盛,更有抵抗力,以現在的眼光來說,堆肥更是一種愛地球的環保行為,讓垃圾藉由自然界之力量分解後又成為植物所需之養分,較不會增加土地之負擔。

記得小時候我們鄉下鄰居幾乎戶戶都有堆肥場,因為當時大家都有養豬、雞、鴨、鵝等動物,牠們一天所製造的排泄物很多,加上當時公所並未派車到鄉間收集垃圾,鄉下農家就將牲畜之排泄物及可分解之一般垃圾堆置在一起,上面並覆蓋稻梗,就這樣一層垃圾一層稻梗,讓堆肥慢慢自然發酵,約莫一年即可變成像鬆軟土壤般之有機肥料,這是鄉下農家長久以來的作法,不過因為居住型態改變,且須有一塊空地堆置,附近鄰居除了我們家以外,已經沒有人在製作堆肥了,我在想,不久將來,此種露天堆肥的作法,應該也會漸漸消失了吧。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