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納里部落系列(1)Rinari,一起走吧!瑪家農場永久屋

位於瑪家農場的永久屋,即將完工入住,經部落與各界討論,命名為「禮納里Rinari部落」,安置好茶、大社、北葉、瑪家四部落居民。我們將持續記錄此區永久屋的生活變化,與其他永久屋聚落互相參照。

編按:位於瑪家農場的永久屋群,即將完工入住,經部落與各界共同討論後,命名為「禮納里Rinari部落」,安置好茶、大社、北葉、瑪家四部落居民。我們將開設「禮納里部落系列」類別,記錄此區永久屋的生活變化,以與其他永久屋聚落互相參照。

─────────────────────────────────────────

一、禮納里Rinari部落( 瑪家農場永久屋)簡介

杉林大愛村 禮納里Rinari部落( 瑪家農場永久屋)
入住日期 99 / 2 / 11 99 / 12 / 25(預計)
總戶數 752戶 483戶
坪數選擇 14 / 28 / 34坪 32坪
家屋形式 統一形式,灰色洗石子外牆,類似精舍 兩種形式,屋頂傾斜,類似小木屋
命名模式 由慈濟命名,標示「大愛」系列 鄉公所、村長、部落頭目、教會牧者、世界展望會等共同討論,結果一致通過以「Rinari(禮納里)部落」為基地名稱
宗教信仰中心與居民人數比例 現有752戶住戶共享:一、教堂兩座二、佛堂一間(原活動中心) 瑪家部落:3座教堂好茶部落:4座教堂大社部落:2座教堂

(各部落戶數均在兩百戶左右)

公共空間 活動中心(即上欄之佛堂)、耆老中心、手工藝教室 社區活動中心、部落藝廊與圖書館、備災教室、文化傳承設施等等
援建NGO 慈濟基金會 世界展望會
部落間緩衝空間 無,甚至有混居現象 顧慮魯凱與排灣之間文化差異,留有部落間緩衝空間。
建造人力 慈濟志工 部落居民
社區是否有援建單位圖騰
教育機構 大愛小學(將於近期召開說明會) 目前僅預留空間,由張榮發基金會認養。有山林小學之構想。

二、基地狀況與歷史變化

由世界展望會援建的瑪家農場永久屋已於日前完工,好茶、大社、北葉、瑪家四部落居民即將進住。瑪家農場在傳統領域上屬於瑪家村與北葉村,排灣族的名稱為Rinari,意為「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註1)

以漢人的思維來敘述的話,瑪家農場基地的主要聯外道路為省道台24線、縣道187及185號,主要範圍高程介於海拔120~245公尺之間,屬於台地地形,中央平緩、兩側陡峭。其中僅平緩地區可做為開發之用,面積約29公頃。

早在2007年,屏東縣政府便有意以此塊基地解決屏北山區原住民因災遷徙的空間壓力,以及部落內人口結構變化而產生的建地不足課題。2007年8月13日梧提颱風風災,土石流淹沒著名的魯凱族好茶部落,好茶居民被臨時安置在隘寮營區,等待瑪家農場規劃完成,便預備長期定居。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屏北地區,好茶部落遷建瑪家農場計畫被迫重新規劃,與大社、瑪家等聚落重新協商空間分配與使用議題,規劃單位也由災前的台大城鄉基金會變更為太乙工程顧問公司。在台大城鄉基金會原本的規劃中,瑪家農場被分為三個「聚落永續發展區」,每個發展區包含住宅區、未來擴建用地、公共設施、區域內道路與農地,分別為六公頃、七公頃與十三公頃。

與現行的規劃方案相較,與部落經濟生活緊緊相依的「農地」空間不見了,其他文化傳承設施亦因災後進駐部落增加而有壓縮減少現象。

在莫拉克災後的新分工中,太乙工程顧問公司僅負責總體規劃,亦即建立可開發土地形態與規模、研議相關公共設施與維生系統之配置內容,家屋的重建與規劃部分則由世界展望會及謝英俊建築師團隊負責。

原本在世界展望會與謝英俊建築師團隊的討論中,家屋規劃原則有二:一是以部落意識為主體進行家屋規劃,二是以協力造屋的方式來完成家屋營造。但在重建的過程中,一度曾經因為中央政府希望在風災周年前讓災民入住,而要求營造團隊必須在78天內完成319戶(目前增加為483戶)永久屋,使得援建團隊希望居民參與營造過程的時程表承受莫大壓力。但團隊最後仍堅持與部落居民共同營造家屋,未因上位者要求風災周年的政績而倉促完工。

image

左側好茶部落,右側瑪家部落,遠處大社部落。(圖片提供/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

image

大社部落永久屋基地位置。(圖片提供/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

三、基地空間配置與家屋風格

如同表格所述,與第一批落成的杉林大愛永久屋社區相比,在援建團隊與居民的共同協商下,瑪家農場的家屋坪數均為32坪,免除了「14坪永久屋怎麼塞得下全家人?」的爭議。

家屋形式上近似於歐風小木屋,雖不至於與慈濟的「精舍風格」一般令人詫異,卻也有屋頂斜率過高,予人壓迫感、屋頂無法放置傳統石板的疑慮。在社區公共空間動線規劃上,瑪家農場各部落間均留有緩衝空間,且讓部落維持原有鄰里關係、居住在一起,與杉林大愛村中原有鄰里關係模糊、原漢混居的情形大相逕庭。

曾在杉林大愛村中引起數波爭執的宗教空間規劃上,瑪家農場各部落都擁有兩座以上的教堂,並留有部落文化傳承設施空間。

當然,這些空間的配置僅是規劃者的設想與擘劃,實際上是否會運作得如此完美,端賴使用者如何營造自我生活的空間。但若規劃者自始便沒有預留居民自行開展新生活的基地,一味按照己身價值觀要求居民遵循特定生活模式,入住之後的混亂與反彈自也可想而知。瑪家農場永久屋基地的設計思維,事實上處處可見「留白」的空間,這是謝英俊建築師團隊自九二一以來一貫的風格。

謝英俊建築師表示:「營造一個家是多麼困難的事,沒有一個建築師可以幫居民打造完美的家,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個框架,讓居民自己去填滿它。」謝英俊建築師的在瑪家農場的永久屋結構以輕鋼架興建,盡量保持開放性,讓居民可以自行置換成石板材質,維持傳統家屋風貌;也可以在家中人口增加時,讓住民自行增建室內空間;最重要的是,家屋在規劃時,前後院均保有加蓋「遮雨棚」的空間,讓住民在此可以繼續營造「門前烤肉、泡茶、喝酒」的互動模式,也能在屋後營造兒童的遊戲空間與晒衣場。

「在其他地方,如果人們有這樣的需求,就會被定義成『違建』。因為前後空間不足,一加蓋就產生防災或妨礙公共通道的疑慮,這裡預留了建築呼吸的空間。」謝英俊這樣闡述他對瑪家農場永久屋的設計思維。

但在這樣的設計思維之下,瑪家農場永久屋仍有些許問題。在台大建築與城鄉所2009年環境規劃與設計實習的期末報告書中,便明確點出數個問題:如住宅分佈密度過高,可能破壞原有鄰里單元、頭目家被分配在部落之位置、青年會所、祖靈屋也因部落無法參與規劃而消失。

78天完成永久屋的政治口水雖然沒有兌現,卻已經狠狠擠壓了部落參與施工與微幅調整的空間;在整地工程進行時,也將瑪家農場原生樹種砍伐殆盡,無疑是對政府近年來節能減碳口號的一大諷刺,謝英俊建築師亦對此表示可惜:「可惜我們只是房子的設計團隊,不是規劃團隊,看到他們這樣搞,就知道他們不專業。留著原來的樹木也可以施工呀!」

除了整體空間規劃上的部分疏失,謝英俊建築師團隊設計的家屋仍引來部分批評,目前主要集中在屋頂斜率過高、房屋隔音不佳兩個部份。對此,謝英俊建築師回應,傾斜的屋頂可以增加收納空間;但台南藝術大學藝研所的曾旭正教授卻認為,平屋頂一樣可以有收納空間,這樣的設計方式實在對使用者有點壓迫感。

關於房屋隔音不佳問題,謝英俊建築師則回應:「都是一家人,談什麼隱私權呢?我們去大陸,全家人都睡在一頂帳篷裡、同一個炕上,怎麼會有家戶內隱私權。」隱私權固然是近代興起的觀念,在學理上可有批判討論的空間,但是否會造成居民在實際使用上的不便?部落是否能接受家人之間的聲響被彼此聽得一清二楚?這就與其他永久屋的空間品質一樣,靜待居民遷入後才能驗證了。

image

永久屋設計保留了戶外空間使用彈性,居民可自行運用,無違建問題。(圖片提供/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

註1:

縣政府表示,這次基地命名特別邀集鄉公所、村長、部落頭目、教會牧者、世界展望會等共同討論,結果一致通過以「Rinari(禮納里)部落」為基地名稱。

縣政府原住民處說,瑪家農場是原住民早期活動範圍,瑪家鄉原住民一直延襲傳統地名Rinari(羅馬拼音)來稱呼這個地方,去年莫拉克颱風侵襲屏東縣原住民部落,經擇定在瑪家農場安置三地門鄉大社村、瑪家鄉瑪家村、霧臺鄉好茶村。

在討論基地命名的會議上,與會的三地門鄉及霧臺鄉代表均表示尊重原來的地名,與會的霧臺鄉鍾思錦牧師表示,從文化面來說,應該尊重在地名稱,而最後表示意見的瑪家鄉大頭目徐春美表示,瑪家農場屬於她們家族的,Rinari是這個地方本來的名稱,所以還是要以這個名稱來稱呼它。

原住民處指出,為了讓外地朋友了解,所以冠上漢譯名稱「禮納里」,命名一經確定,這也代表著一個象徵排灣族、魯凱族共同生活的新居地Rinari(禮納里)部落即將誕生。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再度搬家─好茶部落即將搬入瑪家農場

住了三年多的隘寮營區安置所的好茶部落居民終於要在12月遷居到瑪家農場,部落族人也希望遷居到瑪家農場之後,所有的生活條件可以慢慢改善。

前言:即將於12月25日搬入瑪家農場瑪家農場永久屋即將完工,原本預計在11月28日,在隘寮營區舉行瑪家農場入住位置抽籤的好茶部落,因仍有部份討論事宜尚未協商完畢,因此將此活動順延到12月5日(日)當天下午舉行。

好茶村的魯凱族人表示,目前已經得到通知表示在12月25家農場的消息。而即將入駐瑪家農場的瑪家村與大社村也都即將要在入住前的這段時間,舉行家屋抽籤的準備。

image001-600

部落古物、老照片及藝術聞創作品聯展

在即將入住到瑪家農場前,好茶部落舉辦了部落古物、老照片及藝術聞創作品聯展,每位展示者將自己對部落的懷念都掛出來與所有的族人一起分享。

由於並不是所有的族人都住在隘寮營區。因此隘寮營區的族人,假日禮拜完都會留在安置中心與居住在隘寮營區的族人聊天、敘舊。

住了三年多的隘寮營區安置所的好茶部落居民終於要在12月遷居到瑪家農場,部落族人也希望遷居到瑪家農場之後,所有的生活條件可以慢慢改善。

住在隘寮營區的族人表示,隘寮營區的安置中心附近有許多的豬舍,每天到一定的時間就聞到豬舍排放出來的污水味,族人也表示,如果是在夏天的話,難聞的氣味又更讓人受不了。

大部分安置在隘寮營區的族人,面對外面龐大的房屋租金而選擇在隘寮營區安置,其他家庭經濟上有能力的族人都選擇在外租屋安置。

image003-600
部落族人提供展示之老照片。

clip_image006
週末假日隘寮營區安置中心的生活。

隘寮營區的生活

部落耆老尤鶯香因為也要幫忙女兒照顧年幼孫子原因,目前搬到屏東市區跟自己的小孩住在一起,也幫忙就近照顧兩個分別就讀幼稚園以及2歲大的孫子。

但是每到假日,尤鶯香就回來到隘寮營區探望自己的朋友以及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她表示從小就跟在母親身邊學習做魯凱族的傳統手工藝品,因此繡十字繡、利用植物月桃的根製成的生活用品,她在小姐的時候就會做了。

尤鶯香也表示,因為市區生活的空間沒有地方可以提供在製作月桃時所需要的「曬月桃」的空間,所以她將採集到的月桃都曬在隘寮營區,假日或平常有空時,就會過來看自己所曬的月桃是否已經曬好可以被拿來製作。

回憶以前在好茶村的生活,尤鶯香表示家空間做這些東西都很方便,要採集月桃到後面的田裡便可以採集到,現在連採集月桃的植物都已經開始變的不是那麼容易,而曬月桃的空間也有限。

在今年12月就即將入住瑪家農場的好茶部落居民,又要再一次適應新的生活環境。這一次的遷居過程,對好茶部落族人又會遭受到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因著遷居環境的改變,而傳統生活的習慣也隨之改變?也或者得到一個發展部落的契機?記者將繼續做相關紀錄報導。

clip_image008clip_image010

每到假日尤鶯香就回來到隘寮營區探望自己的朋友以及做自己愛做的事情。 尤鶯香表示,因為市區生活的空間沒有地方可以提供在製作月桃時所需要的「曬月桃」的空間,所以她都利用平常有空時到隘寮營區找尋可以製作月桃的空間。

image011
月桃在被製作前需要一個充足的空間將植物內的水分晒乾,然後才能被拿來製作成生活物品。

莫拉克週年專題─重災區系列 (2):霧台─遷村路迢迢

屏東地區主要以長治分台及瑪家農場第一期永久屋做為重建基地,但誰能搬進遷村基地?其資格卻難以拿捏。對「遷村型」的部落來說,因特定區的劃分,無法回部落重建,部分居民無法獲得永久屋,整個族群等同拆散。

 xilie-480

遷村對魯凱族不是新鮮事,卻是傷心事。霧台是屏東縣唯一魯凱族群鄉鎮,共有霧台、好茶、阿禮、吉露、大武、佳暮、神山與谷川社區。莫拉克災後除霧台 部落外,好茶、阿禮及吉露都被政府規劃為整體遷村部落,佳暮則是部分遷村、部分原地重建。其中大武部落則設置避難屋,不願離開。

混亂的安置

災後重建,依程序應有「緊急安置」、「中期安置」與「永久重建」3階段,儘管政府以永久屋的方式進行災後重建,但在入住前的安置若不妥善,對災民來說依然是傷害。

image0022
政策的制定,限制族人發展的機會,無形中更增加災民遷村後的生活壓力。圖為好茶村隘寮安置中心,族人開墾的耕地

97年813風災後,好茶村民已部分被安置到隘寮營區,因而在莫拉克風災時保住寶貴的生命。目前遷居戶數超過1百戶的好茶族人,約有70多戶安置在 隘寮營區,其他較有能力者,寧可自己在外賃居。主要原因在於,營區早已廢棄,廁所與主要生活空間是分開的。被安置近3年的好茶族人,急迫想要離開這樣的遷 移的生活環境。

「只要每次下雨,就得撐傘上廁所。」部落行動不便的老人家說,一手拿著拐杖一手拿著雨傘避雨,已經行動不便,若是大風大雨來襲,不知如何是好。而安 置區又是木板隔間,炎熱的夏天讓居民難以忍受。加上魯凱族人「放屁禁忌」的傳統生活規範,一切行動在微薄的木板隔間牆中更須「謹慎」小心,以免壞了規矩。

同樣面臨全體遷村的吉露村長巴桂武說,起初他不願意放棄部落,但因八八風災讓族人飽受驚嚇,部分年輕人認為應該遷村,導致部落多次在會議吵架;由於 遷不遷村對原住民而言是大事,吉露村民認為,必須有足夠時間好好討論。只是,災後安置過程充滿不確定因素,吉露部落族人散居各地,難以共同凝聚遷村共識。

吉露村是風災中倒數第二個被撤離的部落。從部落離開後,因暫時安置的避難中心內埔農工已經擠滿各地災民。鄉公所希望吉露村民先至住在山下的親戚家中安置。巴秀芬說:「當時鄉公所說,反正到親戚家中暫時避難比較好一點,而且福利也都一樣。」

吉露村族人於是在短期安置時先依親,等待政府安置,但因各自依親造成散居,吉露村人被政府安置的時程已受拖延。因此,原本應該被安置在屏東榮家的吉露村人,因為被安置的時間較慢,屏東榮家已經出現安置空間不足的狀況;加上部分族人不習慣安置中心的生活空間,又再度搬出。

誰能住永久屋?

儘管如此,遷村的機制早已隨著《莫拉克重建條例》與劃定特定區啟動。這部被政府認為可盡速重建的「救命法令」,卻成為不同區域、族群原住民的「致命陷阱」。

xilie-480
淹沒的好茶村現場,只剩逃過土石流淹沒的土地界標與家屋的「頂樓」。

目前為止,屏東地區主要以長治分台及瑪家農場第一期永久屋做為重建基地,但誰能搬進遷村基地?其資格卻難以拿捏。部分居民勉強審核過關,但對「遷村型」的部落來說,因特定區的劃分,已經無法回部落重建,若部分居民無法獲得永久屋,整個族群等同拆散。

以原村落戶數共39戶的吉露部落為例,99年1月10日同意劃定特定區域後,因為部落族人散居,加上長治基地中只有26戶永久屋的規劃狀況,使得部落未來發展又增加一道新的考驗與挑戰。

永久屋難以申請的狀況依舊也發生在阿禮部落,因永久屋資格審核困難、繁複,加上長治分台永久屋分期進行,族人之間已經開始起紛爭。阿禮部落依永久屋申請規定,送交政府審核共88件,初步審查原為73戶,卻因慈濟再次審查,最後只核定51戶。

「由於申請永久屋都是靠幹事之類的人幫忙,」阿禮部落族人透露,「有人就會猜,是不是跟有關係的人較好才申請得到?」畢竟同樣的申請條件,有的住戶 可以申請到永久屋,而有的人卻不行。耳語與猜忌開始在村裡流傳,而這都是因為《莫拉克重建條例》,僅只針對個戶進行審查、而非將重建視為整體村莊的事所 致。

好茶的無奈

對於遷村與等待,好茶村人感受最深。1979年,基於「山地現代化」主張,好茶部落從舊好茶被遷到新好茶,自此每年歷經風災威脅。大仁科技大學原住 民發展中心主任台邦.撒沙勒曾說:「從舊好茶遷到新好茶30年,部落已空洞化。」因此即便早期遷村議題因影響文化留存,在好茶村裡有不同聲音,但莫拉克重 創,迫使好茶人正視回不了家園的難堪事實。

雖然政府對好茶村喊出遷村口號,但一直未有進度,莫拉克風災重創,雖給了好茶人「機會」,但這只是假象,關於遷村,好茶村依然只能等待。

好茶村遷建委員會原在98年初就成立,也在4月20日完成遷村計畫書,並於7月14日得到行政院同意好茶遷村案的決議。但因莫拉克風災發生,好茶村的遷村案便跟著部落所有家屋,掩埋在隘寮河的土石流堆中。

不遷村,也茫然

然而,不必全數遷村的佳暮部落,卻也同樣困擾於永久屋政策的強力推動。

分為「新佳暮」和「舊佳暮」二個聚落的佳暮部落,僅部分區域劃定為安全堪虞區。八八之後每逢豪雨時期,所有居住在部落的族人會立即撤到山下,住在屏東榮家的安置所。

僅次於阿禮部落遷居戶的佳暮部落,目前在長治分台基地預定的永久屋戶數總共44戶。但族人申請永久屋,卻因石板屋翻修而被政府認定為「不採納」的「家屋」,遷居又成懸案。

無法回鄉重建,佳暮族人只得自力救濟,但習於山上生活的她們暫居在山下,生活不免遇到困境。佳暮居民柯信雄說,他計畫發展有機蔬菜,讓部落的老人家 可以在山下保持著山上的生活模式,希望找到另一個發展機會,目前世界展望會的生活重建中心,也已透過計劃為她們開發更多耕地空間。

賴孟傳坦言:「整體霧台鄉的重建進度著重在永久屋議題,但原鄉重建必須等道路修復、民生用水以及橋梁修復後才能進行便於回部落原地重建。」所以不必遷村的部分佳暮族人,從莫拉克災後至今,重建進度:零。

「我的想法是,自己能夠走出來就自己走出來。」柯信雄說,「與其等政府,很慢,而且機會也滿渺小的。不如自己去學習。」重建心得輕聲說,實則沉重。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魯凱好茶之《遷村戶數問題探討與旅外族人之訴求》

我們好茶村和小林村一樣,屬於全村被土石掩蓋的村落;從2007年8月13日後遷出部落,忍受政府所安排的一戶擠在2坪多空間,悽慘的安置生活,期待儘快進行遷村,沒想到盼來的卻是「切割式的遷戶」。

前言

我們好茶村在這次的八八水災中,和小林村其實一樣,屬於全村被土石掩蓋的村落;由於我們在2007年8月13日聖帕颱風之後,就遷出部落,所以沒有造成人命的傷亡。我們從那時候起,已經3年了,一方面忍受政府所安排的一戶擠在2坪多空間,悽慘的安置生活,一方面開始成立自己的遷建委員會,期盼遷村儘快進行。

這一次八八災後,我們經過許多次的開會,統計出自己的部落的戶數是186戶需要遷移,並申請永久屋。但是有許多人被政府排除,變成現在的115戶通過。負責審查作業的縣府雖說一切依法行事,但是族人反應是分配到的土地有限,現在連耕作地都沒有,而過去往農地去的道路和橋樑都沒有了,以後要怎麼生活?

也有人說NGO按自己的偏好,到底是資格審查作業過於嚴苛,或者還隱藏一些不能說的秘密?到現在還是眾說紛紜,筆者只能以自己的認知與判斷做以下分析。

image

淹沒的好茶村現場,只剩逃過土石流淹沒的土地界標與家屋的「頂樓」,族人認為,好茶需要「完整遷村」,而非分割式的「遷戶」。

《遷村戶數的問題》

一、戶籍外移的問題:

原住民社會都有一個共同的狀況,就是青壯人口在外地打拚,而為了在居住地得到相關補助,不得已,必須把戶籍外移,因此人口外流的狀況相當嚴重。但是這次辦理永久屋登記時,在外許多族人根本沒有被告知,而失去申請的機會。少數消息靈通還是大有人在,因此有人懷疑這根本就是黑箱作業,缺乏公平性。

二、永久屋資訊沒有完全公開:

的申請資格必須在籍,後來雖有放寬標準,但是因為審查作業程序繁複,又沒有公聽會或說明,因此造成族人許多抱怨,這些資訊沒有完全公開,族人不被尊重。

三、戶籍遷出後被剝奪參與部落事務的權力

旅居都市謀生的族人,為了在都市求生存將戶籍遷到居住地。一直以來族人雖在外地工作都會成立同鄉會,而保持與部落的連結,每到部落有重要事情一定義不容辭回鄉幫忙,但是,這次原鄉遷移的重大事務,我們這些旅外族人,卻因為戶籍已經遷出祖籍地,而無法參與,令人痛心。

據目前最新在99年2月9日修正的《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申請資格與分配》第三條條文中:「三、以上核配原則,縣(市)政府得與民間認養興建團體協商,斟酌實際情形後調整之,若經雙方協商確認有不宜核配之情形,得不予核配永久屋。」

在這個條文的說明中,因為各災區狀況不同,因此,營建署也給予地方縣市政府以及民間團體認養的NGO組織來做申請上適當的調整。從政府擬定申請的三個重要條件來看,災民只要有:1.受害事實、2.房屋的所有權、3.居住的事實,就可以申請永久屋。

那麼,這是否和戶籍戶政其實無關?

《土地與文化分離的問題》

所以,以上的「審核標準條件」只是針對居住於原鄉的族人所碰到的問題,其實更多族人,居住在都市成為都市原住民,因此族人碰到最大的問題是戶籍不在原鄉。這不只是我們好茶所遇到的問題,而是原住民部落普遍存在的事實,中壯年因為原鄉無法提供在地就業的條件,因此被迫離開原鄉到都市求生,為了顧及家人在都市的權益,而必須把戶籍遷到居住地。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事實,父母親還留在原鄉、在外的孩子卻無法回來。因為原鄉的戶籍通常是父親保留在祖籍地,而孩子們都在外謀生、結婚組織家庭。所以這個家也從原來的一戶變成多戶,一戶怎麼讓已擁有多戶家庭的孩子們居住、還限制他們的申請資格?造成的結果是這種父母與孩子分離的人倫悲劇,間接也是在外族人與原鄉族人被迫必須分離的主要原因。

「要求分戶」也是原住民長期面臨的窘境。台灣社會也許不能理解,會認為分家或分戶是個很正常的現象,而且會認為既然已經分家且離開部落,那當然就不符資格!但是這個問題必須從原住民社會來探討,甚至必須從國家對待原住民的政策,才能一窺問題的癥結。政府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否則原鄉人口必定大量流失。

如果「遷村腹地不足」的情況不解決,或者「限制在外的族人把戶籍遷回來」,那麼一樣還是無法解決《遷村戶數》的根本問題,因為一定又會在「資格的認定」上打轉。而這個「資格審查」是針對當初登記的186戶,至於為什麼不符合申請資格標準的高達71戶,從這點就已看出端睨,其實就是在外族人無法通過申請的明確證據,有更多在外族人不被告知的情形下而喪失了申請的機會。

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申請的資訊不透明公開,甚至申請期限也非常急迫,難道並不想讓在外族人共同參與部落遷村,既然是以遷村做為重建的目摽,那應該是所有族人共同享有的權利,也是集體承擔家園重建的共同責任,不是嗎?

政府必須了解,好茶村的族人就算為了工作、就學以及家庭的溫飽,而將戶籍遷至都市或部落以外,大家仍然不會忘記屬於哪裡,總是要回去部落蓋自己的家,也是祖先的遺訓教導,是一輩子不敢忘記的事。

image

紅框內為過去的好茶部落,族人認為,原來屬於領域內的族人,都應能參與遷村事務,如果失去參與,就等於失去成為「好茶人」的機會(攝影/蔡敏男)。

《政府經費應用的問題》

如果政府願意承認這個事實,而且從族群生存延續的角度考量而打開心胸接納,保障在外的族人也能申請合格,我想這才是族人福氣,也是政府重視原住民的權益的最大的施政效益,是政府照顧原住民族的一大德政。

反之,無法遷回的族人永遠淪落在外,那不就是阻斷了與族群血脈相連的根源,那麼是不是又要造成「失根」流浪的民族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同樣遭受族群文化的滅絕!如果一再忽略原住民族在現實上所遭受的困境,想想就算政府投入再多的經費作文化復振,我想不過就是浪費納稅人的錢罷了!

現在原住民各界都希望要求「自治」,這是原住民生存延續的唯一機會,然而如果因為自治層級低、相對所分配的資源有限,對原鄉的生存發展還是窒礙難行。

所以,如何符合原住民族對「自治」的期待,就必須從尊重原住民族自治權限的主體性,除了賦與法定的保障,更應該從原住民長遠的生存發展與族群永續來做考量,並且實際釋放山林資源給原住民族自主管理,這樣原住民族才有發展的機會,原鄉人口才有可能回流,對原住民來說才是救亡圖存之道。

《旅外族人對永久屋政策之訴求》

一、不能用法令限制旅外族人回原鄉造屋申請,必須同樣賦予《永久屋》的申請資格。既然是以遷村做為重建的目摽,那應該是所有族人共同參與部落遷村是共同享有的權利,也是集體承擔家園重建的共同責任。

二、不能以遷村腹地不足為理由導致部落面臨分裂,政府應設法透過瑪家農場四個村的協商做因應補救措施。尤其對瑪家和北葉的土地配置應以救災避難的安置為規劃,才能符合以受災事實為先決條件的公平原則。

三、政府必須承認在外族人的權益,在認定資格上應開放申請。而認定審查作業應經過部落會議及遷建委員會所判定符合資格的條件。在報請縣府和世展會之後,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選擇生活方式、習俗、服飾、社會經濟組織型態、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之權利。」尊重原住民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所賦予的保障。

四、政府必須體認原住民族為求生存所面臨的困境,是因為原住民政策的種種限制而造成生存上的困難,其責任之歸屬政府無法避免必須勇於承擔負責,並且給予適當的權益補救措施,重視原住民人權還給原住民族公道。

五、永久屋政策是為了原住民族的生存延續,而不是造成滅族的危機。

六、為了代代相傳的族群生命,永續族群文化,我們不願意也不應該成為滅族政策所造成人災難民,永遠沈淪為「失根」流浪的民族。

(本文將發表於2010/6/10 於 部落論壇桃北分區串連座談)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好茶:我們是滅村,政府卻以「安置」的心態來處理

一個部落要遷村幾次?魯凱族人的一生又要面對幾次的遷村?歷經各種遷村所挑戰的難題,最後決定在瑪家農場重新生活的好茶村魯凱人,未來還要繼續面對多少的「遷村課題」?一切似乎都是未知數。

前言:

30年前,政府為發展部落經濟,在1979年好茶村完成了歷史性的遷村,遷村至隘寮溪旁的河川地,在當時更被政府稱做全國第一「山地模範村」。30年前的「模範村」,在歷經2007年的813風災以及2009年的88風災的摧殘後,如今,不得不遷村至另一個安全的居住地,來延續部落的生活。

但在好茶遷居瑪家農場的過程中,卻出現政府核定戶數與總部落戶數有落差的情形,目前有71戶的居民無法取得遷居資格,好茶部落面臨部落被拆成兩邊的命運,同時因瑪家農場的土地面積有限,部落也面臨將來無地發展的困難(詳細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以下為記者採訪「好茶部落遷建推動委員會」副總幹事李金龍,請他分析好茶目前面臨的問題與未來的挑戰,李金龍表示:

就實際災情所面對的狀況,好茶村形同小林村是「滅村」,但是政府卻用「安置」的心態來處理好茶,部落與政府的「遷村認知」從一開始就有落差,但顧及部落居民在隘寮營區已經等待兩年,考量到未來生計的情形下,不得以的接受了政府方案,未來,好茶村面臨了新的「安置與遷村課題」。

990501haochaluhbiugini-450.jpg
1979年,當時政府稱做全國第一「山地模範村」的新好茶村。(圖片提供/杜良君)

一、好茶村是「滅村」,處理層級和條件,怎麼會是跟其它災區的模式一樣?

(1)部落與政府的「遷村認知」有落差

李金龍表示,因為好茶村將與瑪家村、大社村,共同遷進瑪家農場,最近共同達成共識組成了「聯誼會」,聯誼會的組織都是由村內的幹部成員,是一個共同討論瑪家農場未來為考量的結盟機制,這是一個很好的溝通窗口。

雖然部落之間的協調,可以透過內部討論處理,但是在大的架構上,好茶部落卻與其他部落有很大的差異,李金龍表示,好茶村就和小林村一樣,是「滅村」,但是現在政府援引重建條例來「處理」好茶村民,無視好茶整體遷村的需求,將族人區分成「合乎重建條例資格」,與「不符合者」,這種作法是「短期安置」的心態,而非「整體遷村」的作為。

而且瑪家農場的基地,只能暫時短期內10年的安置問題,面對部落長久發展的問題,怎麼容納20、30年的人口?這些遷村問題,部落與政府的認知都有落差。

(2)核准遷村數的差異

在2007年813災情發生後,部落就已經在談遷村的問題。當時部落整體遷村的戶數是186 戶,但是其中有9 戶戶籍不在部落內,但是部落都將這9戶視為要整體遷村的範圍之內。

到了88風災後,整個新好茶部落從地表消失,部落形同滅村,但是政府此時採用的「重建條例」不但不將這9戶列為遷居戶,甚至另外有高達71 戶的居民也被視為資格不符,而無法被納入瑪家農場的遷居計畫中,雖然政府表示,將另外尋覓地點安置族人,但此一作法讓已經無部落可回的族人感到不能理解。

李金龍表示,部落是生命共同體,分期入住的問題,會讓部落分割,並且造成內部分歧的問題。對部落未來是個危機。他也表示,遷村應該是整體同進同出。

李金龍認為,政府目前的處理狀況,是採用「安置」的方式,也希望可以比之前813風災後的重建速度快,因此用「八八重建條例」,一併處理各災區的問題,這個模式或許對其他部落是加速進度,但是對好茶村的狀況是不公平的,而政府在面對永久屋申請問題時,僅用「依法行事」的態度來處理,無視真實的部落處境,好茶等待許久的遷村,卻換來拆散部落的命運。

二、「新新好茶」的未來經營

暫時放下遷村戶數的問題,針對遷村後的「新新好茶」與「舊好茶部落」以及未來發展的關係,李金龍表示,跟舊部落的關係還是不會斷,對於舊部落的發展,依然保持著很大的希望。而部落對於未來進入到瑪家農場的一個共識是「新新好茶」,接下來要面對比較具體的是怎麼經營部落?李金龍提到幾個要努力的面向:

(1)青年組織的經營

李金龍談到,年青人在處理災難的過程,佔了很重要的關鍵,也有很可惜的地方。好的影響是,例如之前隘寮營區安置所,發生居民繳交水電費項目問題的狀況,主要是公共用電以及安置住戶,沒有安裝獨立的水電錶,而造成繳交項目與金額的困擾。這個也是透過年青人的力量,為部落爭取到60多萬的水電費,也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可惜的部分是,目前部落也有青年的組織,但是因為青年年齡差距的關係,目前的組織狀況出現斷層的現象。

好茶村在96年的813災情事件,使得部落青年覺醒,也期待部落的青年能夠持續保持下去對部落議題關注的情形。

(2)生計發展的經營

族人表示瑪家農場的「永久屋」蓋好,其實以只是把「人」移過去而已。面對填飽肚子的問題還是最重要的。

既然部落是生命生命共同體,最基本的生計問題,族人又是怎樣的想法。李金龍表示,如何共生、共有,如何一起來賺錢。好茶村有自己的特色產業,但是如何行銷出去?

部落如何創造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創造就業機會?他提到,鄰近部落行銷產業較成功的三地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自己本身也經營「原味風」餐廳的金龍表示,目前自己也透過開店的方式,讓開店過程的經驗帶回落,期望未來部落可以有一個經營空間的發展。

三、面對未來,有什麼樣的難題?

面對未來,李金龍認為主要的問題是:

(1)部落的「生命共同體」?

魯凱族部落的遷村模式,原本是集體遷村的一個運作機制。遇到八八風災,面臨暫時安置的狀況,逐步瓦解部落凝聚的意識。好茶村的魯凱族人面對再次「被安置」的現況,對於未來生命共同體的「遷村」想像與期待又是什麼?

(2)好茶村在瑪家農場的短期安置以及30年以後的發展?

如果就如族人說的,瑪家農場只能暫時安置10年的生活空間,魯凱族好茶村的未來,又該如何再次面對「遷村」的問題,以及部落的整體發展?

30年前,政府為發展部落經濟,在1979年好茶村完成了歷史性的遷村,遷村置隘寮溪旁的河川地,在當時更被政府稱做全國第一「山地模範村」。30年前的「模範村」,在歷經2007年的813風災以及2009年的88風災的摧殘後,如今,不得不遷村至另一個安全的居住地,來延續部落的生活。

但是,一個部落要遷村幾次?魯凱族人的一生又要面對幾次的遷村?歷經各種遷村所挑戰的難題,最後決定在瑪家農場重新生活的好茶村魯凱人,未來還要繼續面對多少的「遷村課題」?一切似乎都是未知數。

image001
左上方三棟新搭的鋼骨架構為瑪家農場區域內,好茶村第一組永久屋的雛形。

好茶劃定特定區域,暫停!

「達挖了歌了」是新好茶的魯凱地名,祖先早就說這此地不宜居住,當初的政府官員,半強迫式的讓我們遷到這裡,也是帶著幾張圖與敏銳的雙眼來勘查,那這次政府還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族人。

忽然收到要來劃定特定區域的公文

「莫拉克颱風災後劃定特定區工作審議小組」十二月九日一早到好茶部落進行勘查,並且會同好茶部落遷建推動委員會委員及部落人士到好茶部落受災區域進行勘查。

好茶遷建推動委員會會長陳再輝表示,遷委會前兩天才收到公文知道要到部落來劃定特定區域的事情,對於政府未召開任何說明會或公聽會就要劃定特定區域的事情,感到氣憤及莫名其妙。

但由於事關重大,部落於八日晚上臨時召開遷建委員會臨時會議討論有關「劃定特別區域」事項,臨時會議中達成共識「只願意受到災害的部落建地被劃定,而其他原來部落其他原本所擁有的農地、林地及其他傳統領域皆不能接受被劃定」。

而九日劃定特定區域工作小組勘查部落受災區域之後,也尊重部落決定,在11日下午兩點於好茶隘寮安置中心召開諮商會議。

15841_1309023168396_1315094504_860000_609053_n
(上)這就是官方的安全勘查,帶者幾張圖與幾位學長以及敏銳的雙眼,就可以檢測出區域的安全性,「達挖了歌了」是新好茶的魯凱地名,祖先早就說這此地不宜居住,是你們當初的官員,半強迫式的讓我們遷到這裡,也是帶者幾張圖與敏銳的雙眼來勘查,那這次你們還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族人。

15841_1309023248398_1315094504_860002_1692114_n
(上)現在說明的人,是我們部落的遷建會會長陳在輝,我相信他說你們都同意,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無庸置疑。

15841_1309023608407_1315094504_860011_3833666_n
(上)好茶地形圖

15841_1309023768411_1315094504_860015_4038398_n
(上)93年前美麗的好茶村
(下)風災後的好茶村
15841_1309023808412_1315094504_860016_5212341_n

15841_1309023848413_1315094504_860017_8016673_n
(上)紅框內為好茶部落的建地,只能用這樣才知道是建地還是河川
(下)大家坐在以前的家園上,討論未來
15841_1309023488404_1315094504_860008_1579692_n

參與人數不足,只能「討論」,不算正式開會

但好茶村民認為召開劃定特定區域諮商會議,茲事體大,攸關後續部落土地所有權及使用問題,要求需達到全村戶數177戶之一半戶數才能進行會議。由於召開會議的時間倉促,又擺在禮拜五的下午,多數村民因為工作無法到達,參與開會的戶數代表僅76戶,所以此諮商會議並不能決議任何事項,只能以討論方式進行。

會議中村民也表達對於政府急就章的政策感到無奈其氣憤,好茶長老教會鍾牧師說:「政府對於劃定特別區域並沒有召開任何的說明會,突然間就要跟村民協商劃定我們的土地,很多人對於劃定之後的厲害關係並不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要我們做決定,我們要拿什麼跟政府對談?」

大多數族人都表示希望政府能夠對於劃定特定區域之後續影響問題做過充分的說明之後,再來討論劃定的事情。族人也表示希望政府能夠開放開挖受災區域,八八風災之後,好茶所有人的財產皆遭受沖毀,但還是希望可以開挖,讓損失達到最小。

好茶遷村事宜迫在眉梢,族人期盼政府儘速遷村,不想再讓老人小孩受苦,會長陳再輝詢問工作審議小組:「劃定特定區域到底跟好茶的遷村進度有無直接關係?」

好茶遷村與劃定特定區域的關係?

劃定特殊區域小組執行長表示,根據內政部訂定「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安置用地勘選變更利用及重建住宅分配辦法」第十條之規定,申請政府興建之重建住宅者,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一、災區房屋毀損不堪居住。二、災區房屋位於依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二項規定劃定特定區域之遷居、遷村戶。三、依本條例被徵收土地上合法自有住屋之拆遷戶。

而好茶全村已經符合第一項條件,依法已經具備申請永久屋之資格,所以與劃定特定區域與否並沒有直接關係,好茶部落已經具備第一項之資格,所以對於好茶的特定區域劃定的必要性,小組還會再做討論。他也表示是否劃定特定區域,絕對會經過諮商會議,取得部落族人共識後才會執行。

由於11日之諮商會議並不能做成決議,好茶村人表示要在了解劃定特定區域之厲害關係而達成是否要劃定特定區域之共識後,再來作劃定特定區域的諮商會議。

好茶安全區域諮商會議的結論:

(1)經確認會議現場人數未達咨商會議法定人數,本次會議僅做為雙向溝通。(即本會議非咨商會議)

(2)本案好茶村全村房屋毀損不堪居住,得依「莫拉克颱風災區畫定特定區域暨安置用地堪選變更利用及重建住宅辦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申請重建住宅。需否畫定特定區域請好茶村內部討論取得共識後再識需要召開。

(亦即到底要用第一款或第二款請部落內部討論後再召開咨商會議;若使用第一款則不需再召開咨商會議。)

(3)災區國宅貸款戶權益疑慮請內政部儘速函覆屏東縣等災區地方政府轉知相關部落。

(本結論摘致好茶部落無名網站)

陳再輝(遷委會會長)建議:

畫定小組資料是否留給部落參考?小組可畫定區域只有部落紅框區內,其它農耕地不在其中,本部落也拒絕畫定農耕地。

希望以後參與代表能派可以直接解決部落疑慮的長官蒞臨,即時回應部落需求

15841_1309023408402_1315094504_860006_4917103_n
部落壯年人,一生要忙兩次遷徙。

15841_1309023888414_1315094504_860018_812327_n
15841_1309023928415_1315094504_860019_5701812_n
(左)蔡信登長老,剛剛落成的美麗房屋,在這場風災後已不復見,結果要換回的,是所謂不是永久的永久屋,這樣不符合比列原則對換。

(右)部落的傳統領袖柯光輝,最後一個在好茶辦理落成的人,隔沒幾個月後,八八風災就來,所有傳統的寶物,就在這場風災所藏了起來。但他還是期望能開挖,不放棄任何可能找回的機會,雖然學者專家說,挖到的機率,就像大海撈針一般,還是抱持者僅有希望。
15841_1309023968416_1315094504_860020_2719396_n
我叔叔
一生都在忙房子
這樣意識
其實就是魯凱男人的本能
魯凱族是很注重家屋的民族
所以每一家都有家名
並以家名為姓氏
若一個魯凱男人
擁有一個自己屬於自己的家屋
是很一生中榮耀的事

屏東魯凱原鄉災情整理0918

此次八八風災造成屏東魯凱原鄉部落極大的損害。災害主要發生在霧台與茂林兩個鄉,其中霧台8個部落中有6個部落幾乎全毀,族人幾乎都已撤離,茂林三個部落是對外交通斷絕,但部落內部狀況還好。以下是各部落的狀況整理…

此次八八風災造成屏東魯凱原鄉部落極大的損害。災害主要發生在霧台與茂林兩個鄉,其中霧台8個部落中有6個部落幾乎全毀,族人幾乎都已撤離,茂林三個部落是對外交通斷絕,但部落內部狀況還好。

以下是各部落的狀況整理,作者會持續報導屏東魯凱部落最新情形,請大家持續關注。

一、霧台鄉的災情

(1)交通狀況:

省道台24線霧台段許多路段嚴重坍方,很多路段甚至連路基都坍掉,搶通極為困難,結至目前為止,通車路段只達吉露村上方,吉露往阿禮段仍未搶通。鄉內三座主要橋梁斷裂,分別是伊拉橋、神佳橋(神山、佳暮聯絡橋梁)、大武橋。

(2)部落災情部分:

1、阿禮村全村撤離,其中巴留斯(palius)區域較為嚴重,聯絡道路出現大型龜裂,好幾棟房屋也遭受塌陷

2、吉露村全村撤離,部落內許多房屋有向下滑動的危險。

3、伊拉(谷川)社區,聯絡橋梁斷裂,部落下方的隘寮北溪,因為旁邊支流土石流的關係,河床明顯提高許多,部落入口大型牌仿遭水沖毀,全社區已撤離。其中一戶位於溪流對岸的商家遭到土石流掩埋,一家五口至今仍下落不明。

4、佳暮村,新佳暮社區幾戶民宅遭土石掩埋,往神山的聯絡橋梁斷裂,對外聯絡道路也完全中斷。大武村小山巷大頭目柯阿良府等四戶遭土石掩埋,多數房屋陳半毀或遭大水淹至無法居住,全村撤離。

5、好茶村,全村地上建築物遭土石掩埋,部落內僅存位於較高處的長老教會,但也因地基被掏空,整棟建築嚴重歪曲塌陷。此次風災霧台鄉內八個部落,僅剩霧台部落及神山部落情況較為良好。

二、茂林鄉災情:

(1)交通狀況:

鄉內道路坍方嚴重,茂林、萬山、多納三個部落風災期間皆無法對外聯絡,只能靠直升機運送物資,或是族人走古道自行背負物資往返,才能維持生計。與屏東縣聯絡的大津橋與多納大橋已斷裂。茂林風景管理處大樓遭水沖毀;萬山部落下方墳墓全數遭水沖毀;多納溫泉區遭土石掩埋。

(2)部落災情部分:三個部落內部情況還算良好。

三、受災的魯凱族人安置情形:

目前政府安置霧台鄉民的地方分為三處:

(1)為隘寮營區,安置兩年前即遭遇土石流波的好茶村約安置一百五十人;好茶已在隘寮安置中心待了兩年,現居住在安置中心內的大部分皆為中老年人,許多有能力在外租屋買屋的村民,早已搬遷出去。許多老人家從山上搬遷到平地出現了不適應的情況,不知是不是面對空間狹小、空氣不加的環境問題又加上不知何時才能回部落的鬱悶心情,兩年來過世的村民近十人。

(2)為榮民之家,安置佳暮及伊拉村民約一百人,

(3)中廣長治分台,安置大武及阿禮村民約一百二十人。

(4)吉露散居於各地,大部分投靠山下親戚家。族人對於安置中心的情況不甚滿意,大多表示居住空間狹小擁擠。

目前大多數族人都接受政府暫時安置的狀況,也希望政府能盡快搶修通往部落的道路,讓他們可以早日回去看看自己的家園,因為許多人對於部落內部損害的情形並不瞭解,他們希望可以回去看過之後再作打算。

980918-hao3cha2ailiao-250.jpg好茶隘寮營區主要會議中心

(上)好茶隘寮安置中心及內部會議場所(下)中廣長治電台

長治電台員工宿舍提供阿禮大武部落居民安置長治電台2

四、面對重建,族人的想法與處境:

大多人族人的想法是希望可以在地重建的,他們並不想輕易放棄自己的家園,除非部落是已經遭遇到嚴重的情況,如阿禮、吉露、好茶,其中只有好茶確定是要遷往瑪家農場。

好茶遭受到兩年多前土石流侵襲之後,部落內部即不斷的有遷村或是在地重建兩種聲音,也舉辦過數次遷村意願的調查、表決,但此次風災之後更使好茶人確定家園在地重建的機會幾近渺茫,努力往瑪家鄉境內的瑪家農場遷村。

瑪家農場雖有將近一百公頃的面積,但實際可作為遷建的用地為三十多公頃而已。縣府規劃有五個部落遷進,分別為霧台鄉的好茶、阿禮部落,三地門鄉的大社部落、瑪家鄉的瑪家、北葉部落。

好茶遷建委員會會長陳再輝表示,如將五個部落塞進三十多公頃的土地上,似乎有點擁擠。希望政府可以考量到各部落未來生活的機能性與獨立性,在三十公頃的土地塞進五個部落似乎很難做到這些事情。

風災之後,部落會討論、議決事情的會議,大部分仍為村辦公處召開的村民大會。目前有比較成熟的部落組織在運作,且能夠討論決定部落遷建事務的是好茶村在今年三月期間成立的「好茶遷建委員會」,內部委員由村民提名表決,會長由委員內部自行提名表決之,目前會長為陳再輝。

為了集體討論魯凱災後重建工作,八月二十六日,「魯凱部落重建聯盟」成立,發言人為台邦沙撒勒教授。

九月五日召開魯凱族民族會議,會議的決議文如下:

一、政府對於現有被安置的災民,應有積極作為,包括居住環境、飲食衛生及醫療保健等方面應給予最完善的照顧。同時,政府應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搶通道路、橋樑及修護水電設施,協助受災地區族人,回到原居部落,檢視其受災的土地、建屋及其他財產,以便進行家園重建之準備。

二、政府應廣邀環境、地質、生態及人文等各領域之學者專家,與部落耆老和地方人士共同會勘受災現場,由部落族人擬出後續重建方案。若評估結果必須辦理遷村,遷村地點必須建立在部落獨立及族群完整的基礎上,經族人由民主程序商議決定後,再行邀集相關慈善或宗教社會團體,分別提出包括社會重建、文化重建、產業重建以及家屋重建之部落重建方案,由族人討論並決定最終之合作單位。

三、政府應落實在地就業及以工代賑措施,聘僱當地族人進行包括傳統領域調查、災後環境整理、自然資源監測及土地現況勘查等工作。

四、政府應依據當初霧台鄉好茶部落遷村之規劃方案,儘速辦理台糖瑪家農場之土地徵收及後續的家園重建計畫,讓被迫離開故鄉已超過二年之好茶部落災民,早日擁有安身立命及文化發展之場所。

(作者為魯凱族青年,魯凱重建聯盟辦公室成員)

我們要一條回家的路!

『我們要求的不多,只求給我們一條回家的路!』。8月24號上午10點,在旗山召開的記者說明會,斗室之間坐滿來自那瑪夏鄉、桃源鄉等災區的住民。他們自88水災發生以來,便每日焦心期盼能夠早日回到部落的土地上…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88災後記者會現場紀錄

『我們要求的不多,只求給我們一條回家的路!』那瑪夏鄉民生村自教會代表林正氣說。8月24號上午10點,在旗山鎮中正路南方部落重建聯盟辦公室召開的記者說明會,斗室之間坐滿來自那瑪夏鄉、桃源鄉等災區的住民。

他們自88水災發生以來,便每日焦心期盼能夠早日回到部落的土地上重建家園,而立法院即將在未來審議通過的「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不但無法在其中看到對災民返回原鄉的保障,也未見在條例中賦予在地災民自治組織應有的參與災後重建決策過程的權利。

y8241496-0824-400.jpg

災區各部落代表表達公部門在救災與重建措施的失當記者會中,幾位部落組織代表都提到行政院版本的重建條例草案缺乏災民參與的機制,比起921重建條例中保障各個委員會必須至少五位委員名額保留給災區代表,是嚴重的退步。

此外,24日同時是立法院對重建條例草案召開公聽會的日子,部落代表質疑為何公聽會要求災民北上到台北進行,而非直接在災區與災民面對面的進行討論。

『在旗山我看到族人驚慌的眼神,因為族人們坐上直昇機後會去哪裡,他們也不知道,尤其是部落的老人們不希望被拆散。』南方部落重建聯盟的總召集人阿布娪說。由於各部落的住民被分散到高雄地區24處不同的安置中心,甚至有雙親與小孩被安置在不同安置中心的情況,不僅使得部落族人之間失聯,更造成災後重建的相關討論及行動難以凝聚。

「政府救災緩慢,安置災民的過程草率,重建胡亂。」高雄市綠色協會代表李重志表示。

那瑪夏鄉民族村自治會代表李惠民說:「最近幾天政府的人一直來鼓吹族人購屋、租屋,但是我們有錢嗎?」內政部的補助措施在租屋、購屋方面以賑助金大力鼓勵,但不給付任何賑助金給選擇居住在組合屋的災民,忽略了災民們想要回部落重建家園的心聲,並且也突顯出政府對部落文化的漠視。

記者會到場的不只是高雄當地的災民,屏東魯凱共和國的代表台邦、撒沙勒指出,許多人以為好茶村是一個原住民遷村居住的好例子,但實際上好茶居民在聖帕颱風後就被晾在安置中心,至今,原地流亡的日子已經兩年多。

Y8241497

台邦表示好茶村正是錯誤政策的受害者

許多民眾或許會有誤解,認為88水災受災居民其原居地現在受天災影響,不宜返回而應該聽從政府的疏導,或者認為現在的災情成因一部分是因為原住民濫墾山坡地。

實際上,寶山村的村民指出,林務局藤枝森林遊樂區對山地的開發才是導致水土保持失效的真正原因,並且村民的生活也因居地大部分受到林務局管轄管而也所限制;而水利署越域引水的建設方針錯誤,也極可能是災情惡化的來源。

長期投入921災後重建工作的蔡培慧表示,目前災民所需要的是一段時間的調適,並且思索部落的未來。目前公部門要求災民必須在短時間內選擇安置方案,並沒有考量到災民目前的情況。事實上,自從風災開始至今兩週的時間,災民仍不斷的在處理全家大小的生計,子女的教育,以及周旋在各種繁瑣的行政程序之中,根本沒有時間好好的思索對於部落未來的規劃。

政府在受災部落需要良好安置,並且族人需要一段時間討論出重建共識的階段,匆匆訂出諸多條例,是否應該重新檢視是否將災民的主體性放在第一位置,是否顧及部落自主的基本權力。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