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村族人:哪裡才是我的家?

遷村工程浩大,族人不但要處理遷村的問題,未來的生活也要顧慮。在台大城鄉的學生協助下,「跨世代的討論」也協助部落開始踏出文化重建的第一步。而另外從規劃面也可隱約看見,政策立場與設計定義的矛盾…

前言:

好茶部落遷村問題的複雜度,使得居無定所的好茶人,生活核心仍究周旋在遷村問題的思緒中,面對複雜的生活困境,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想像未來的生活。而政策立場與設計定義的矛盾,也使得「永久屋」的真實面貌,仍然懸在尚未完稿的設計藍圖上。

台大城鄉的研究所團隊,從去年八八風災後,到目前一路的觀察,對好茶村提出了生活地圖的構思,從中也看到一些外界聽不到的聲音。

他們提到最初在協助過程,一直碰不到核心的問題。每次下來,就好像只能做一些觀察跟訪談,好像也沒辦法去改變什麼樣真正的事情。

於是同學們發起「走,回家」的概念與長期用相機記錄好茶村的王有邦共同合作,並透過生活地圖的方式,在遷村的過渡期間,透過訪談,將部落裡的問題彙整起來,提供給規劃團隊以及部落的意見領袖參考。

台大城鄉所賴慧勳也表示,部落需要喚起這樣的記憶,再次團結再一起,協助文化重建這一塊。她說,例如部落生活編織空間這一塊,就可以透過討論去影響設計,替部落爭取真正想要的「生活空間」。而未來到瑪家農場,可以凝聚的文化空間,也不一定是教室。

在台大城鄉所同學提出的「走,回家」的構想方式中,族人看見什麼樣的未來生活藍圖,而未來族人又期待用什麼方式「走,回家」?以下報導是採訪台大城鄉所研究生程廷以及李毓青的訪談整理以及這群學生的發現。

image001
淹沒的好茶村現場,只剩逃過土石流淹沒的土地界標與家屋的「頂樓」。

「走,回家」發現的問題

(1)遷村後的文化斷層

好茶村30年前「遷村」對部落文化影響的發現是什麼?程廷同學表示在探討環境空間的部分發現,不但年輕一輩的族人,沒有「舊好茶部落」的生活經驗,而年輕人感覺「新好茶」就是他們的生活。

在部落互動的過程他們也發現,從舊好茶到新好茶的環境,生活方式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轉變。而且現在又面臨未來搬到瑪家農場,房子都是均一化的,而且不是部落傳統的那種樣貌與型態。

而族人也反應目前的狀況,連安身都是一個問題。因此城鄉所的同學,雖然發現長遠來看會直接影響到的是文化的問題,但是現在也沒辦法想那麼多。不過至少,先找一個地方可以是大家聚在一起,住在一起的地方。那剩下的事情,等以後有辦法的時候,再來一件一件解決。

他們也表示年青一輩的好茶人,對舊好茶不是那麼的熟悉。都是要靠長輩口述,或是偶而帶他們上去舊部落才能夠延續舊好茶生活記憶的部分。不過上去也無法有長時間性的累積在舊好茶生活的經驗。

從空間的探討中除了發現舊好茶與新好茶「空間記憶」的斷層之外,另外在部落裡不同年齡對「家」的記憶落差,也逐漸浮出檯面。

他說到,比較老一輩的族人有舊好茶的經驗,但年輕一輩的沒有舊好茶的經驗。這樣的關係,在部落發生的一個現象是,有的人認為舊好茶是他們的家,而有另一部分的人覺得新好茶才是我的家。

他也表示,若是目前安置的問題影響部落的族人,沒有心力去想那麼多的話,未來文化斷層會越來越嚴重。

(2)重建政策影響部落文化重建

除了對部落的長期觀察訪談外,同學們也親自拜訪謝英俊建築師團隊,共同探討在空間規劃的議題。他們表示之前跟謝英俊建築師團隊討論的過程,理解到建築師團隊對瑪家農場的規畫其實是有很多的想法,但是礙於重建進度,一定要在8月8日之前做完,很多的規劃就無法實現。

他們也表示之前也問過建築師,如果目前在瑪家農場設計的永久屋,在使用上會不會有年限的問題?規劃團隊表示,也是可以當作永久屋。但是他們設計的概念是中繼屋的型式,所以就是用低造價的方式去蓋。

雖然規劃團隊定義為中繼屋是希望讓部落先暫時安定下來,然後接下來再去想未來要如何發展,以及未來要遷到哪裡。但他們同時也提到這中間的矛盾是,政府的政策上,希望就是永久屋,但是規劃團隊的想法是中繼屋,因此設計的基礎上是以中繼屋的型式去思考。

城鄉所的同學也表示之前跟老師的討論,目前瑪家農場的永久屋,不太適合排灣族跟魯凱族的傳統家屋。他們也同時表示,斜屋頂太斜,沒辦法放石板,石板會掉下來。

但是礙於在設計上的協助,因為沒受委託,因此想出透過訪談好茶村族人的方式,找出族人對未來家屋的想法,把部落族人的意見彙整起來給規劃團隊提供參考。

(4)階級制度的矛盾

不僅在不同世代文化差異影響族人對家的記憶,甚至在魯凱族階級制度的傳統社會背景,也看到另一個溝通上的矛盾。

他們表示,部落裡除了傳統階級制度外,還有教會跟牧師以及村長等不同的組織共同組成,因此有一些聲音難免不容易被聽見。所以也期望透過跟居民找尋生活地圖的過程,將部落實際生活面的問題,提出來討論。

「走,回家」的方式:跨世代討論,建構生活地圖

由於現在好茶村已經確定遷去瑪家農場,但是現在看到瑪家農場的規劃內容,主要的建築就是家屋跟教堂以及活動中心。在與部落討論過程間,其實也發現到以前的部落內部,還有一些公共空間跟聚會場所。

但到了瑪家農場之後,早期部落居住空間以及巷道的紋理,在這個規劃裡面看不出來,而又因為當初整地的方式,是直接將樹都砍光了。目前的規劃平面圖上,就只有一棟一棟的房子。所以同學們提出了一些想法:

(1)跨世代的討論

但雖然目前的規劃現狀是這樣,而李毓青同學也表示做訪談調查中,族人的反應是,先搬進去在說。因此同學們後來討論的結果,是想如果可以用模型,去跟部落的人討論。

不但是創造機會把人聚集再一起討論的,那也或許是一個「跨世代的討論」。老人家也有機會跟年青人討論,這樣子不同世代的價值觀也可以透過這樣的討論場合交流。也許短期不會有共識,但是至少瞭解彼此的想法。

對部落來說,部落的生活,就是他們的價值,他們的傳統。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部落內部的問題其實是很複雜的。很難去取決於用一個單一文化價值的觀點,然後套用在他們身上。然後跟他們說,這個就是傳統。

(2)生活地圖的建構

政策上,政府期待是「永久屋」。設計理念上,規劃團隊確是用「中繼屋」的概念去定義設計。兩者不同立場的方式規劃「永久屋」,部落的想法又是什麼?

城鄉所的同學表示,生活地圖的記憶與建構,讓族人逐漸展開跨世代的討論,找回對部落空間的記憶,之後,會再將訪談的意見也會整起來,跟部落的頭人討論,也給他們做意見的提供參考。

三、「永久屋」的真實樣貌

遷村工程浩大,族人不但要處理遷村的問題,未來的生活也要顧慮。在台大城鄉的學生協助下,「跨世代的討論」也協助部落開始踏出文化重建的第一步。

而另外從規劃面也可隱約看見,政策立場與設計定義的矛盾,使得「永久屋」的真實面貌,仍然懸在尚未完稿的設計藍圖上。「永久屋」的真實樣貌,長的是什麼樣子?而部落期待的「永久屋」又是什麼樣貌?

台大城鄉一系列的生活地圖記錄,將分別繼續在5月23以及5月30日做不同方式的紀錄,記者也會做後續的系列報導,將王有邦長期透過鏡頭記錄好茶生活的影像以及生活地圖中,好茶村魯凱族人對「永久屋」的面貌與期待,做一個完整的報導。

image003
城鄉所的同學透過生活地圖,協助部落找尋,魯凱族人想要的生活樣貌。圖為城鄉所同學,協助場地佈置的情形

image005
城鄉所的同學表示,對部落來說,部落的生活,就是他們的價值。外人很難去取決於用一個單一文化價值的觀點,然後套用在他們身上。然後跟他們說,這個就是傳統。(左為台大城鄉所同學程廷,右為李毓青同學。)

好茶村的未來:是「遷村」還是「安置」?

「我們怎麼可以這麼安逸?」的一個念頭,驅使太魯閣族的余欣蘭與魯凱族的陳安琪,自行提計畫回部落協助八八風災受創的好茶村族人。她們發現還有很多戶數沒有被納入遷村名單,這些族人該怎麼辦?

「我們怎麼可以這麼安逸?」的一個念頭,驅使太魯閣族的余欣蘭與魯凱族的陳安琪,自行提計畫回部落協助八八風災受創的好茶村族人。而透過紀錄片,她們也發現重建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戶數的問題」,不僅造成部落族人彼此之間緊張的關係,更隱約看見好茶村的魯凱族人,在面對未來到瑪家農場的生活,是「遷村」還是「安置」?成了族人最不敢碰觸的問題。

990507haohuiiyisd-450.jpg
3月18日在瑪家農場的動土儀式活動,此時在旗子上簽名表示瑪家農場正式動土的一個儀式,背後卻還隱藏著族人不敢碰觸的「遷村」以及「安置」問題。

八八風災發生的當時,余欣蘭與陳安琪剛好在台北工作,當時她們倆就常常問自己,「我們怎麼可以這麼安逸?」。因為這樣的一個念頭閃過。促使倆人共同決定回到部落協助再次面對風災煎熬的族人。

76年次的倆個部落女生,大學畢業後去年就待在台北工作。八八風災發生時,因為工作的關係,只能透過媒體報導瞭解部落的狀況,但也因為距離的關係,無法瞭解當時莫拉克颱風影響部落的真實情形。

回憶當時在台北的擔心族人的心情,她們表示,平常忙碌的工作生活,不容易去注意部落受災的情形。而颱風過後,台北的天空,出了太陽,就什麼事情都忘了。也因為這樣的擔心跟憂慮,更加速她們回到部落的決定。

image002
七年級生的余欣蘭與陳安琪,是正值青春年華的部落女生,拋棄都市穩定的生活工作狀況,回到部落陪伴八八風災受創的族人。(圖左為魯凱族陳安琪,圖右為太魯閣族余欣蘭)

一、 記錄片的初衷與期待

太魯閣族的余欣蘭說到當時八八風災在電視上看到一位學者說到:「你們都不在南區,怎麼知道南部發生什麼事?」就因為這句話,與一樣是魯凱族好茶村的陳安琪,就共同決定用拍紀錄片的方式,回到部落協助遭受創傷的家園。

對於這支紀錄片的期待,安琪說,雖然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很「家常菜」的紀錄片,但是也希望透過陪伴以及部落活動的參與,讓這支紀錄片成為未來好茶村族人一個共同的記憶。

同時對於自己也是受災戶的安琪又是如何去面對這樣記錄的環境?她說:沒辦法,拍紀錄片最痛苦的就是選擇這條路,所有發生的事情都『太面對自己』。」部落的青年回到部落除了要面對現況所產生的問題,另外也得處理「面對自己」的問題。即便她們知道會面對這樣內心掙扎的情況,仍就抱持著先做再說的態度回到部落幫忙。

二、 透過紀錄片,看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戶數的問題」

沒有通過申請的申請戶怎麼辦?欣蘭表示目前部落尚未通過申請的戶數仍然在陳情中的處理狀況。她也表示,對於沒有通過申請的族人,其實是非常傷心的。有的申請戶,平常都住在部落,但確又申請不到永久屋。族人難過之餘,就表示乾脆不要住了,反正自己已經不再是好茶部落的人了。遷村的問題,為什麼大家不敢碰觸,這個部分的確占了很大的因素。

而部落遷建會的組織,除了積極在協助族人陳情申請永久屋的問題,也更需要一邊安撫部落族人難過失落的心情,協助未通過申請戶者度過這段不安定期。

、「安置」還是「遷村」?

好茶村的魯凱族人,歷經多次擔心颱風再次造成部落創傷的恐懼折磨,以及不下數十次與政府協商「遷村議題」後。終於在八八風災重建專案的「契機」下,「塵埃落定」於瑪家農場。

對於好茶村的魯凱族人來說,原來的新好茶村要不要劃定特定區域或是能否再回去?都已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那塊地,早已經不適合人在那裏生活居住。目前族人最憂慮卻也最不敢碰觸的問題就是,未來到了瑪家農場的新生活,是「安置」還是「遷村」?

之所以族人不敢碰觸的原因之一,除了擔心沒通過申請的71戶未來要去哪裡之外?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害怕已通過申請戶者在期待進入新家的心情時,再次打擊沒有通過申請的族人。安琪也表示,戶數申請減少的情況,也確實造成部落族人之間的緊張關係,除了擔心自己還能不能再次申請通過外,也擔心其他沒通過申請的族人該怎麼面對未來的生活

好茶村總戶數是186戶,但目前申請核准通過的卻只有115戶。未通過申請的71戶族人,未來要繼續流浪或是被安置到何處?

而未來好茶村人與舊好茶部落的關係,也已不再像以前的居住位置一樣,通往舊好茶部落的路就在新好茶部落的後方小徑,非常的便利。而未來遷移至瑪家農場的好茶村,又會再次拉長了與舊好茶部落的距離,若是想要在回去舊部落的族人,又如何與舊部落建立起新的文化延續命脈路線?記者將會持續觀察追蹤報導。

image003
上圖為5月4日瑪家農場施工現況。未通過申請的71戶的好茶村魯凱族人,未來要繼續流浪或是被安置到何處?

瑪家永久屋 祝禱聲中動土

「要部落災民離開長久居住的家園,不是件容易的事,還牽涉部落間的差異性和法令問題,籌建過程艱辛!」世界展望會長杜明翰憶起籌建過程感觸良多,「最艱辛的溝通、協調過程已經過去,但挑戰才要開始。

八八風災重創屏北地區原住民部落,台灣世界展望會積極溝通、覓地、籌款並化解歧見,安置483戶災民的瑪家農場永久屋,昨天在眾人祝禱聲中舉行動土儀式,定7月底完工,災民將以「以工代賑」方式投入新家園重建工程。

瑪家農場永久屋位於屏東縣瑪家鄉北葉部落,占地6公頃,原為台糖用地,國有財產局價購後,台灣世界展望會負擔建屋工程費,每戶約150萬元,為2層樓鄉村式建築;共安置三地門鄉大社村174戶、霧台鄉好茶村177戶、瑪家鄉瑪家村132戶災民,並預留北葉部落居民的建屋用地,居民擁有地上物永久使用權。

「要部落災民離開長久居住的家園,不是件容易的事,還牽涉部落間的差異性和法令問題,籌建過程艱辛!」世界展望會長杜明翰憶起籌建過程感觸良多,他說,永久屋不僅住得舒適,也重視文化傳承、環境保護、減災和防災,提供短期工作機會讓居民「協力建屋」,也要讓農場充滿希望、喜樂與分享,「不只是恢復原來生活,而是要過得更好」。

「最艱辛的溝通、協調過程已經過去,但挑戰才要開始。」副縣長鍾佳濱感謝北葉部落願將部落傳統領域提供做重建家園之用,他期勉大社、好茶、瑪家部落居民,「雖然住的環境改變了,但寬闊的藍天綠地沒有改變,而且能與三地門原住民文化園區連結,成為推廣原住民文化的平台」。

永久屋開工是部落的重要歷史時刻,大社村頭目賴美香、好茶村長陳保華、瑪家村頭目徐春美等人偕耆老盛裝出席,以詩歌讚美祝福重建工程順利,他們感謝社會各界協助,「一掃天災帶來的陰霾,讓心中的夢想家園成為進行式。」

(本文轉載自20100319聯合報新聞)

好茶的聲音,政府聽見了嗎?

馬總統的需要,是七月底完成,又因瑪家農場為山坡地的規劃案,所以規劃的時間又更長,這樣建造團隊來說,是很為難的,不是人民給他為難,而是政府給他為難,但這些為難事,對族人來說是尊重了他們,當政府說…

在寒冷的春晚中,好茶安置中心的課輔教室卻熱烘烘的,因為在過年後到3月7日,好茶遷建委員會都沒有開過會,所以3月8日的晚上顯得熱鬧,今天出席的人員除了遷建委員外,還有邀請負責建造的單位,展望會的于督導以及建築師,全程參與我們的會議,也有邀請相關的官員們,但都不克前來。

image001

自從好茶部落決定由展望會的團隊來負責建屋後,與展望會的工作團隊不斷的溝通與協調,好茶居民的需求,建造團隊都會傾聽並代表居民與政府溝通,這樣的過程讓好茶族人有備受尊重的感覺。

雖然有時建造團隊無法滿足族人的時候,但這些不能滿足的部份,都是政府所限制的族人的條列,加上近來政府對永久屋定立完成的期限,這讓建造團隊備受壓力,但他們為了部落的完整需求,還是傾聽人民的想法,因此聽到另外一個建造團隊,利用高雄的永久屋完成來炫耀自己的才幹時,不經反問這是符合族人的需求嗎?

想到未來霧台鄉族人們,因政府不問人民需要哪個團隊來建造部落,直接就囑咐慈濟來規劃,又要在限期內完成,慈濟又說可以達成,這樣的時間限制下,請問族人參與規畫協商的時間在哪裡?我們又看到高雄的大愛園區根本就不是部落的感覺,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功績而已。

image003

目前好茶部落有關瑪家農場所遇到的問題有:教會的位置問題與外環道的規劃,這兩項問題會影響到目前的規劃,但這些都是族人的需求,而面臨的難處在於,如果要變更規劃案,勢必延遲整個遷村時間。

但是馬總統的需要,是七月底完成,又因瑪家農場為山坡地的規劃案,所以規劃的時間又更長,這樣建造團隊來說,是很為難的,不是人民給他為難,而是政府給他為難,但這些為難事,對族人來說是尊重了他們,當政府說要尊重災民的感受,請聽人民的聲音時,我不曉得是傾聽了那個聲音。

現在族人切身遇到的問題是族人的用餐問題,政府說要在二月份要讓好茶安置中心比照各安置中心一樣,三餐都是政府來提供,可是三月到了,還沒下文,陳再輝會長說,政府目前無法兌現的原因,是包商問題,一直無法發包的程序。

再來好茶安置中心也是要與其他安置中心比照辦理的事項,就是洗熱水的問題,其它安置中心的族人都可以放心的洗熱水,好茶的族人們要自掏腰包的買瓦斯或燒材燒水,大部分在安置中心的居民都為老人,老人們已經行動上有不便,還要這麼不方便的洗個澡,加上原本想說冬天過了就好,沒想到春天這麼那麼寒,這個熱水的問題,已向政府反應有半年了,到今日還沒下文,可悲啊,這就是最先當難民的結果嗎?

兩年的好茶安置中心其實有很多不敷使用的生活空間,如衛浴設備與廁所等,但都不見相關單位有調查需要維修的部份,好像就讓這個安置中心的人,趕快搬走就沒事了,就沒問題了,就讓這些人忍耐一下。

image005

這個圖是在與建造團隊討論永久屋的內部配置問題,這個問題讓族人的意見參與度很高,每個族人幾乎表達了他們的想法,而洪建築師也細心回答了族人的意見,仔細說明了內部為何這樣的設計,兩方這樣的溝通,彼此都有很好的回饋與反應,這才是達到了尊重人民意見的溝通方式。

image007

好茶村長報告說:政府希望好茶部落對與特定區域的認定,這個禮拜給予答案,也就是說好茶部落要不要劃特定區域,劃特定區域有很多好處,如圖上的資料與村長根據與現政府開會的說法,如果沒有劃特定區域的話,族人無法得到搬遷費,生活福導金,租屋補助之優惠等,

這樣的口吻與說明,有種威脅利用的感覺,但是政府對人民真正需要的事情,例如上述生活需求卻一直沒有解決,這樣的政策到底對人民有什麼益處呢?難道好茶劃定,任何優惠就跟者來,好茶不劃定,就極盡刁難之能事嗎?

人民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耐力強的牛,可以幫人負擔很多重物,雖然慢,但對人來說幫助很大,而不是千里馬,雖然很快,但只能載一個人很遠,不能負重,不能用於尋常百姓家,只適合權貴之家把玩之。

對我們族人來說這個時候不是快的問題,而是符合我們需求的問題。

(作者為好茶部落受災戶青年)

瑪家農場示範屋,正式立柱!

包含屏東鄉排灣族的大社村、魯凱族好茶村居民,未來將在瑪家農場重建家園,昨日進行「示範屋」立柱儀式,將來每戶有2層樓,共32坪,外觀採用原住民傳統石板建材,村民在建屋工程中學習,以後可以…

前言:

包含屏東鄉排灣族的大社村177戶,魯凱族好茶村132戶的居民,未來將在瑪家農場重建家園,由世界展望會負責房屋興建,由於上述兩部落皆為族人全數同意遷村的情形,因此居民皆歡喜迎接重建工作。

昨日(12月2日)今天在瑪家農場進行了「示範屋」立柱儀式,將來每戶有2層樓,共32坪,外觀採用原住民傳統石板建材,展望會將以工代賑和村民協力造屋,安排村民在建屋工程中學習,以後還可以帶領其他族人打造自己的家園。(現場新聞消息,請點選這裡閱讀)

以下文章轉載自達瓦蘭部落網站,記錄昨天這個重要的日子,更多達瓦蘭的消息,請點選這裡閱讀

7-ap_F23_20091202110212599

瑪家農場立柱記者會

文/Sherry

12月01日對大社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期待已久的示範屋終於….八字有一撇!

從11月11日進材料開始,瑪家農場出現了進進出出的工作人員

整地….測量….備料….綁鋼筋…..鋪地基…..灌漿…..

在將近3個禮拜的努力下

總算有出現一點點家園的雛型

感謝世界展望會的幫助

讓大社村在遭遇風災後的期間裡,不斷的協助部落安置與重建認養

大社村得以順利進行遷村

感謝屏東縣政府

在曹啟鴻縣長的領導下,瑪家農場已通過非都市土地變更

且縣長也承諾會努力與台鳳公司協調耕作地及通往屏科大的聯外道路

期待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感謝瑪家村.北葉村的頭目與族人

謝謝您們的接納與寬容

讓我們能有一個棲身之地

相信這一切都是主的安排

也會是一個很美麗的安排………

1-ap_F23_20091202110108683
在記者會開始前…….村民聚在一起練習待會兒要獻唱的歌曲

2-ap_F23_20091202110128814
曹縣長蒞臨……展望會的杜會長正在和縣長說明今天的儀式

3-ap_F23_20091202110139616
記者會開始的禱告儀式….. (這可不是縣長很累在打瞌睡哦!)

坐在縣長旁的分別是瑪家村與北葉村的頭目

大家都很專心的低頭祈禱

每個人心裡都有著對這片土地的期許與盼望

4-ap_F23_20091202110149751

5-ap_F23_20091202110200369

在立柱儀式進行前,由所有的牧師一同禱告

再由林德富牧師主禱

祈求上帝帶領所有的族人,在接下來的立柱儀式能順利平安的進行

並祈求上帝能賜給每個人更高的智慧與力量

讓重建的工作更圓滿平和

6-ap_F23_20091202110118717

用平地人的方式綁上鞭炮……..

同等於原住民放狼煙

讓在天上的祖靈知道並一同參與

7-ap_F23_20091202110212599

在大樑分別綁上繩子……..

由所有與會的人同心協力一起拉起

(吊車是為了安全考量下勾住而已,也許是怕大家太興奮拉過頭了吧~~)

8-ap_F23_20091202110255941

縣長很賣力的拉著…….

也希望未來的日子裡,縣長仍然繼續的為災區的村民們努力

爭取原住民應有的權益

保障原住民傳統文化與土地使用

9-ap_F23_20091202110306707

大社村的婦女們

快樂的唱歌,看著自己的部落有了希望

未來的部落裡………

依舊少不了這群又可愛又三八的….資深少女!

10-ap_F23_20091202110222423

11-ap_F23_20091202110233405

立起來的鋼骨,工地人員立刻將準備好的螺絲鎖上

看到每個人各司其職的樣子

這就像從前蓋石板屋的方式一樣

每當部落有人要蓋房子,村民都會一起幫忙

男人採石板.砍木材,女人疊石板.煮飯

大家在一起工作,快樂的唱歌跳舞

多美的畫面啊~~~

12-ap_F23_20091202110346412

所有工作人員一起合影

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掌聲鼓勵~~

(本文章轉載自達瓦蘭部落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