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校園 食入幸福

在這間學校,全校師生與行政人員吃的蔬菜與稻米與別的國小有些小小的不同,福安國小小朋友每天吃進去的菜蔬部份出自於學校內每一位小朋友的手,大家親手種植、栽培,然後分享收成的喜悅。

在高雄縣的福安國小,位於美濃鎮,一個純樸客家村,學校四面有三面被農田包圍,從學校的側面看過去,農夫在不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種植作物,顯現出客家人勤儉、煞猛的精神。

在這間學校,全校師生與行政人員吃的蔬菜與稻米與別的國小有些小小的不同,福安國小小朋友每天吃進去的菜蔬部份出自於學校內每一位小朋友的手,大家親手種植、栽培,然後分享收成的喜悅。

今年的十一月,學校的主任在培養盆裡放入了玉米及青菜的種子,待青綠色的幼苗從培養土中冒出來向陽光招招手時,孩子們便提著水桶帶這些幼苗去他們的新家!

1238-002-1
▲玉米正舒展全身享受日光浴

看著這些小朋友細心的為作物翻土、除草,之後還得常常到菜園裡去探望、並幫它們抓抓菜蟲,看看作物是否健康。老師也藉此生命教育,菜蟲對於人類雖然是害蟲,但是牠們也是生命,要以尊重生命的方式將他們放稻草叢裡,別殘忍的傷害牠們。

clip_image002
▲小心放玉米苗到水桶,準備到田裡去囉!

福安國小種植的作物不灑農藥,全校師生吃得健康,校園內也不時有白鷺鷥在操場上找尋蚯蚓的蹤跡。為福安的小朋友設計的營養午餐菜單中,除了有機蔬菜及福安小朋友種的稻米外,有時還會有高麗菜乾、炒粄條這類當地的客家菜呦!只能說,在福安國小讀書真的好幸福。

clip_image003
▲挖挖土、清清雜草,給青菜玉米一個舒服的家。

作物種植後,在大家用愛心照顧下,相信不久之後,沉浸在幸福中的玉米及蔬菜,都會和福安國小的孩子們一樣健康,玉米也會比大家還要高大。當收成那一天,這些蔬菜貢獻出他們的生命時,營養午餐的菜單裡就會出現大陸妹、玉米等等的菜,屆時福安的孩子一定更懂得感謝農夫的辛勤及對天公伯的賜與感恩。所以福安的孩子每日中午吃進青菜與米飯時,可是連同幸福與平安也一起在口中與心中了呢!

1238 001
▲福安號小火車載著暖暖的菜飯,不知今天營養午餐有甚麼菜呢?

福安國小的食用校園除了種植作物之外,新生入學時還有做紅粄、敬伯公的活動。小朋友藉由做紅粄、敬伯公,不僅體驗了客家傳統美食與文化,做好的紅粄也用來祭祭大家的小五臟廟。拜伯公時祈求伯公保佑大家幸福平安、求學順利,小小的客家子孫,能夠在福安國小唸書,體驗、了解自己的文化是何等幸福的事!期盼這些小小種子發芽茁壯時與他們種植的作物一樣都能為這個世界、社會盡最大一份心力。

clip_image005
▲希望剛種下去的玉米和今年年中收成的稻子一般,陪伴我們幸福平安的長高長大。

豐饒的大河─荖濃溪與楠梓仙溪的故事

旗山,曾經是個要穿沾滿香蕉汁液衣服才進得了茶室的地方。香蕉、台糖、巴洛克建築及卵石堤防等,為這個小鎮寫下不同時代的故事;而楠梓仙溪與荖濃溪也都在經過旗山後,於大樹鄉匯流而成高屏溪。

於開展前三天,三五夥伴來到搗蛋基地,在純用簡潔明快的帶領下,討論旗美九鄉鎮的代表意象或產物,用簡單的材料-粉筆,大筆一揮,不同的筆觸,獨特的風格,即於這片牆上呈現。而貫穿這一大片土地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藉著純用的手,將各種不同通通接了起來!

1029402389

『豐饒的大河』,質樸的筆觸,說出本次展覽一樓壁畫的概念。

1029402393

玉山,台灣海拔標高最高的山脈,是孕育旗美九鄉鎮中的布農族文化最重要的大山,亦是楠梓仙溪和荖濃溪的源頭。

1029402391

那瑪夏,楠梓仙溪自玉山而下後的第一個鄉鎮,過往冬季所產的水蜜桃,光想就讓人流口水。雖受到莫拉克重擊,但山上的族人如是想著,只要心中有著希望的翅膀,再遙遠的家鄉都回得去。

1029402402 1029402394

甲仙,來這裡吃芋頭冰和芋粿是第一要件。於今年通車的甲仙大橋,讓居民免去再走河底便道的不方便,也讓沉寂已久的街道重現生機。「甲仙飛向未來,飛向幸福」,熱愛故鄉的心,在繪者的筆觸中一覽無遺。

1029402396

杉林,坐落於月光山另一頭的淳樸鄉村。楠梓仙溪為這塊土地灌溉帶來好吃的瓜果,隨處可見的葫蘆也在居民巧手之下漸漸變身為產業代表,未來這個小鄉村將持續被看見,等著被挖掘。

1029402390

豆大的淚滴,發生什麼事呢?

1029402395

山豬的眼淚,因為太難過而淚流不止,形成潺潺流水自桃源鄉往下流。這個故事來自壁畫繪製過程中,夥伴的神來一語,XD。

1029402392

桃源,旗美九鄉鎮中布農族人數最多的鄉鎮。布農族,不多話但擅打獵,傳說中有兩個太陽,是布農人打下其中一個,才有現在的白天黑夜。

1029402397

六龜,應可謂是九鄉鎮中族群最多元的鄉鎮,原住民、平埔族、閩南人及客家村,每個村莊都散發著獨有的民情氣味。而溫泉原是觀光產業的代表,雖於災後不復見盛況,但所看到的每一處,都在創造新的打拼故事,相信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1029402398

六龜隧道,於莫拉克期間貫通六龜與外地的重要通道。自日治時代興建至今,隧道中走過產業的興盛衰敗,來往過客的紛紛擾擾,救災過程的點點滴滴;當外環道路一斷再斷時,它也就是一直在那兒,等著人們再度看見它。

1029402400 1029402399

美濃,曾以「菸葉王國」之名獨領全台的鄉鎮。十多年前的反水庫運動,在這樣的小鄉村裡掀起了一股浪潮,也吸引了許多返鄉青年,於家鄉持續耕耘扎根。

紙傘、藍衫、菸葉及菸樓,構成美濃的代表意象。田園好風光更是創造這些意象所不能少的元素,但越來越多人進到美濃購地蓋屋,土地不再是種植農作物,而是一棵棵的造景植物,我們不禁擔心這片田園風光還能維持多久?

1029402401

旗山,曾經是個要穿沾滿香蕉汁液衣服才進得了茶室的地方。香蕉、台糖、巴洛克建築及卵石堤防等,為這個小鎮寫下不同時代的故事;而楠梓仙溪與荖濃溪也都在經過旗山後,於大樹鄉匯流而成高屏溪。

發展觀光先談社區保育:關於美濃納入茂林國家風景區的幾點思考

由上而下、以追求觀光客人數成長的風景區觀光模式,因為沒有考量地方特性而可能使得民間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以在地觀點而言,中正湖作為滯洪池…

美濃將納入茂林國家風景區?

9月16日於鎮公所舉行「茂林國家風景區經營管理範圍檢討暨擴大先期規劃」地方說明會,全案招標委託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進行評估,然而此攸關美濃重大發展的規劃會議,除了通知村里長、地方代表與會外,民間社團均未受到邀請,上午在美濃產業文化協會緊急通知下,美濃環保聯盟、農村田野學會、美濃愛鄉協進會等在地社團紛紛出席下午二點鐘的會議,並對茂管處此便宜行事之作法提出嚴正抗議。

IMG_0006

會議由茂林國家風景管理處處長吳茂盛親自主持,由規劃公司簡報後做出「將美濃變成國家風景區的新起點」的初步建議,並提出「觀光景點宣傳與行銷」以及「實質政府建設資源投入」如觀光遊憩設施、停車場、遊客中心等硬體設置之好處來爭取與會者的心。

納入或不納入?除了茂管處提出的二大好處之外,有幾個前提是管理處說不清楚,卻攸關住民權益而必須被嚴肅思考的:

(一)以硬體建設為前提的觀光能否長久?

素來交通部觀光交通局「風景管理區」的規劃均以「增加觀光人數」為前提,作法不外乎是引進大飯店、大型遊樂設施等作法,然而此開發模式卻將導致國土環境敏感脆弱的台灣受到更大的破壞。以茂林國家風景區為例,管理處中心即設置於濁口溪行水區邊坡,連同後來興建的六龜遊客服務中心亦設立於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旁,八八風災之後一個全數被土石流所沖毀,一個則是倒塌拆除目前等待重建。為了讓大量遊客可以方便抵達,不惜斥巨資修路造橋,解決了易達性再BOT大飯店上山,這幾十年在脆弱的山林過度開發所造成的問題早已昭然若揭。

(二)引入國家風景區可能破壞更多農地,美濃淹水問題不減反增:

最近爭議頗高的灣寶、大埔、二重埔等農地徵收事件在717凱道大遊行之後仍舊方興未艾,其中一起農地徵收案件則是發生在同樣是觀光交通局管轄的「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管理區」,內政部連同交通部以「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促進東北角海岸地區土地利用暨景觀風貌改善興辦事業計畫」,在未告知居民的情況下,擅自公告徵收農地將近七百公頃以供財團開發為住宅區或旅館,而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土地位於在田寮洋這處生態豐富的雙溪河水氾濫平原上,當地居民擔憂在洪氾區蓋房子將導致更大的傷害。

以美濃淹水問題來說,近年來的觀光開發不僅使得中正湖滯洪的功能大減、早年美濃水庫於雙溪谷地搶種果樹也使得集水區功能下降,若再讓農地大量開發必使得淹水問題加劇,更不用談破壞優良農地與糧食自給率、農民生計等等關係了。

(三)不談環境與社區的國家風景區發展模式,與民間永續文化、生態的期待是否相符?

「觀光」在本世紀經常被拿來當作復興地方經濟的救命仙丹,然而曾於去年5月來美濃演講的日本商學院東徹教授指出,日本於1987-1991亦有大量由政府主導或是外來大企業投資的觀光,事後證明是失敗的,不僅對於地方經濟的提昇沒有幫助,反而造成當地環境的巨大破壞。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外來資本家不會想要幫助地方企業,因此賺來的錢也不會留在本地;另因為了「營造」讓觀光客消費、玩樂的「仿」自然,反而造成更大的破壞,所以他主張觀光應與社區營造結合,由下而上,發展「內發的社區營造與觀光」。

反觀由上而下、以追求觀光客人數成長的風景區觀光模式,因為沒有考量地方特性而可能使得民間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以在地觀點而言,中正湖作為滯洪池、溼地的地方特性遠比景觀規劃來得更為重要;黃蝶翠谷生態多樣性、集水區功能的復育也比導入觀光更為優先。

座談會中向吳處長請教:「茂林國家風景區存在茂林多年對於茂林的幫助為何?八八災後做了什麼?對於居民生計的提昇有何幫助?」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處長並沒有在災區茂林提出復育生態、保育社區人才的計畫,依然一味地以舊思維推行觀光,可謂「雪中送炭者少,錦上添花者多」。

發展觀光的同時應將保育、民眾公共利益納入

美濃在各界鄉親共同努力下聞名國內外,然而美濃的問題還真不少!加入GATT、WTO讓最牢靠的產業─菸葉走向沒落,合院、菸樓倒塌無力整修、社區人才流失、近年更飽受水患之苦,築堤美濃河幾乎毀了永安老街….等等。

在生活、生計、生態等等有待解決的問題層層疊疊的情況下,納入「國家」風景區表面上從地方層級「升級」到中央單位,並增加了一處經費申請的來源,然而是否能真正替社區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端看居民是否有意識地將「社區保育」的責任納入觀光發展的思維,尤其在氣候極端異常的今日,我們是否還需要國家風景區這種「消費環境」的觀光模式?它真的會讓美濃人的生活品質提高嗎?

(本文作者為高雄縣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

【農業】來美濃手割凱稻,守護未來1114

在這短短的120天內,凱稻努力地在溪州與美濃呼吸生長,民間也已經完成了土地徵收條例的法案研究草擬工作。而我們的政府,除了針對大埔與相思寮兩個個案以滅火方式做細部的回應與處理之外,對於整體政策與修法工作,竟然全無進度。

各位關心台灣農業的朋友好: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大家是否還記得三個多月前,由各地慘遭不合理徵收的農民自救會發起的717夜宿凱道的行動?隔天清晨,我們一面齊呼:「把田種回去」,一面將新綠的稻苗鋪展在總統府面前的柏油路上。凱稻的生長需要120天的時間,我們也給政府120天,要求其儘快具體的回應農民的三個訴求:1.停止圈地惡行,2.立即修法,3.召開土地與農業會議

在這短短的120天內,凱稻努力地在溪州與美濃呼吸生長,民間也已經完成了土地徵收條例的法案研究草擬工作。而我們的政府,除了針對大埔與相思寮兩個個案以滅火方式做細部的回應與處理之外,對於整體政策與修法工作,竟然全無進度。

今日,位於美濃的凱稻即將收成,台灣社會也正面對著五都選前紛擾又詭譎的政治局勢。我們認為社會改革就像田間工作,一切都要「照起工」來走,我們將先舉辦立法院記者會,公佈民間版本的土地徵收條例,要透過國會遊說與立法施壓,推動法制面的變革。

除了體制內的修法工作,更重要的是,社會能量的持續捲動才是社會改革中最堅實的力量,我們想邀請這一年來,關心過農村與土地徵收議題的朋友們,在11月14日(日)下午2點至6點,一同到美濃親自手工收成稻穀,會場上,我們將在稻田中割出「土地正義」的字樣,接著會搓手工湯圓,象徵全台農民大團圓與大團結,提醒政府儘速具體回應全台農民的三訴求,否則我們不排除在選後,號召更多民眾集結上街,以直接的行動告訴政府,我們要守護農村,我們要農業永續發展!

在這秋高氣爽的時節,我們誠摯邀請大家到美濃聲援農民,共同反對不合理、不公義的農地徵收,同時也邀請大家赤腳下田,體驗田間稼穡的真實感動!

活動連絡人台灣農村陣線 林樂昕 0922-696075 鍾怡婷 0912-775033 07-6813192

團體報名連絡人

陳同學0936-068457,吳同學0973-499929

交通方式(地圖請參考附件)

一、自行前往

請前往美濃福安國小(高雄縣美濃鎮中山路二段358號),凱稻田就在福安國小的斜對面。

二、共同搭乘遊覽車(請於11/7日 18:00之前與各團體連繫報名)

1. 從台北出發者,請上網報名搭乘遊覽車(台北報名請 按這裡,或連結至 http://ppt.cc/tzlA ),11/14(日)早上6:45在台灣大學上車(羅斯福路與新生南路口)7:00準時發車,車費400元,學生價300元,包括車資、保險與中午便當一個,費用請於上車時繳交給工作人員。

2. 從其他區域出發者,可就近與各地農民自救會連繫共同搭乘,因各地路程不一,搭乘時間與車資請於11月7日之前洽各自救會。桃園地區:李春輝0931-138088,新竹地區:劉慶昌 0910-149094,台中地區:烏日張煥昌0935-257002、大雅吳文桂0916-118321,苗栗地區:黃秋琴0935-997453、邱玉君0920-623810。

注意事項: 請大家穿著適合戶外活動的輕便衣著,注意保暖與補充水份。

放眼六龜‧橋建未來─六龜大橋落成

終於,在11月13日六龜大橋要竣工典禮了,堅固的六龜大橋就像大橋旁守護著六龜人的瑰王岩一樣,給荖濃溪兩岸人們無比的信心與勇氣。11月13日起,六龜大橋進行竣工典禮及各項活動,邀請大家!

六龜大橋是聯繫荖濃溪兩岸民眾最重要的一座大橋。去年八八風災鄉內多座大橋被水沖斷之後,六龜好像頓時被切割成個一個聚落,人們對於災害引起的恐懼也一直有惶惶不安的壓力。一年多來,鄉內到處都是施工的工程,漫天的沙塵,巨大的砂石車。

終於,在11月13日起六龜大橋要竣工典禮了,這次竣工意味著從美濃旗山一路到六龜都將非常平順好走。不但道路都重新拓寬維修,大橋也比以往更加堅固方便,也更加的美觀了。堅固的六龜大橋就像大橋旁一職守護著六龜人的瑰王岩一樣,給荖濃溪兩岸人們無比的信心與勇氣。不管環境有多險峻,只要路好了,橋通了,我們都將再次奮起!

5146834315_ce7bf022e1

六龜大橋竣工典禮暨產業嘉年華

六龜大橋竣工典禮

活動時間:99年11月13日(六)9:30-11:00

活動地點:六龜大橋

鴻粿發運禮‧禧事傳千里-

活動當天上午舉辦限量999份「紅龜粿發運禮」活動,提供予民眾品嚐好滋味(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開運祈福願景卡-

利用在地芒果樹纖維與玫瑰花瓣手作紙,活動當天於六龜大橋上邀請你寫下對自己/他人未來的祝福及心願,象徵愛與希望

「秋騎追風 趣」活動

活動時間:99年11月13日(六)10:30-16:00

活動地點:六龜大橋暨周邊、龜王岩、山水炎民宿、扇平山莊、金煌芒果母樹園區、中庄墾區花園廊道、高屏發電廠、玫瑰園與全國第一家樹玫瑰基地

單車路線:六龜大橋暨周邊、龜王岩、高屏發電廠、扇平山莊(午餐 觀景台與文物館) 、山水炎民宿(琴韻茶香 冷泡山茶品嚐 十八羅漢山地質解說)、金煌芒果母樹園區、玫瑰園、六龜育幼院、松柏林民宿、邦腹溪莫拉克災區、中庄墾區花園廊道、龍興驛站、悠遊山城樹玫瑰

優惠報名:限額報名300人,贈送特色民宿特惠折價券、品茶券、餐券、點心券、紀念品兌換券並送礦泉水、毛巾、保險

報名專線:六龜鄉公所 黃小姐 07-6892100-61

六龜玩go夠活動

活動時間:99年11月14日-12月12日9:30-16:00

活動地點:「秋騎追風趣」黃金傳奇之旅單車逍遙遊路線

報名專線:劉坤靈07-6894864、093… 山城花語美好生活促進會協辦

活動流程表

99/11/13 (六)  10:30─16:00

9:30─10:30

六龜大橋竣工典禮

10:30─11:00

放眼六龜‧橋見未來(祈福遊橋巡禮)

鴻粿發運禮‧禧事傳千里(發送999份紅龜粿)

開運祈福願景卡

11:00─15:00

精采絕倫藝文團體表演

機車特技表演、飛鷹大隊垂降救難演練展演、社區趣味拔河競賽、陶笛演奏、太鼓、布農族八部合音等精采表演

秋騎追風趣—單車自由行活動

15:00 17:00─19:00 21:00

傳統歌仔戲展演-蔡端造洛陽橋、乞丐養狀元

周 邊 系 列 活 動

農特產品展售會、手作DIY體驗活動、祈福願景站、六龜印象耆老講古趣(龜王岩)、六龜奇石展(扇平山莊)、飛盤狗表演(扇平山莊)、琴韻茶香(山水炎民宿)、高屏發電廠開放參觀

* 凡參與「秋騎追風」趣(騎單車遊六龜者),請自行攜帶安全帽【加重色彩】

** 活動內容如有異動,請以當天活動實際情形為準

好康報乎你-

1. 鴻粿發運禮‧禧事傳千里(紅龜粿發送限量999份,贈完為止,)

地點:六龜大橋

2. 1,000份福壽麵免費品嚐‧祈福米‧粽子限量發送‧共享平安喜樂

3.「愛‧希望」樹苗4000株發送

4. 六龜懷舊時光走廊(老照片回顧展)-帶你走入六龜的時光走廊,在鏡頭外,訴說老故事

地點:六龜大橋河堤邊、安妮幼稚園前、龜王岩

相關網站:六龜農遊趣

(本文轉載自「大我文創工作隊」網站)

大地書房─山歌.文學.鍾理和

「大地書房」音樂文學計畫,起念於鍾理和逝世五十週年,美濃人集結才華與資源,紀念這位地方的文學家。創作人將自己的農村日常與鍾理和的文學場景…

大地書房封面

林生祥與大竹研在2009年作品「野生」中,以兩把吉他的交會,帶出生動的音樂表情、與天衣無縫的旋律節奏分工,將兩人累積多年的默契推至高峰。

但他們並不以此為限,2010年,在鍾理和文教基金會的邀請下,林生祥將自己農村的日常與鍾理和的文學場景及題材連結,以歌謠的形式探索,與四位南方作家:鍾鐵民、鍾鐵鈞、曾貴海、鍾永豐,共同改編、重寫、再生鍾理和的文學故事及場景。

「大地書房」音樂文學的計畫,起念於鍾理和逝世五十週年,美濃人集結才華與資源,以紀念這位地方的文學家。然而,在創作與製作的過程中,鍾理和的角色,已不止於一位被紀念的文學家;他鮮活地生活在不同世代的創作人之間,彷彿唯有透過鍾理和,他們才足以跨越時代地交互思考與對談。這可以說是繼90年代反水庫運動攪動起的創作波濤後,另一波文學與音樂的新浪潮,安靜地自美濃鄉間湧動。

隨著這張專輯的完成與出版,參與「大地書房」的樂人與作家們,將展開一系列的「行世界」巡演與講座,首演在台南的台灣文學館揭幕,並計畫明年春天在中國三個城市、夏天往歐洲延伸文學與音樂的旅程。

2010.10.24(日/Sun)高雄美濃 鍾理和文學紀念館

大地書房文學串連

13:30~15:00 文學導覽(採預約導覽,07-6822228)

14:00~17:30 市集

15:00~16:30 開唱:林生祥+大竹研+早川徹

16:30~17:30 開講:曾貴海+鍾鐵民+鍾鐵鈞+鍾永豐+宋廷棟+林生祥

高雄縣美濃鎮廣林里朝元95號  07-6822228

詳細活動資訊:http://cmcu.ngo.org.tw/或電洽

免費入場

10/24(日)系列活動:

■踩踏鍾理和文學地景:

P6290733

從〈貧賤夫妻〉到《笠山農場》,鍾理和筆下的場景值得您細細去品味,小徑裡除人文外,亦有豐富的生態與農村智慧待您去挖掘,歡迎您一起踩踏小徑進笠山,慢漫走讀作家筆下的文學地景。

時間:13:30~15:00

集合地點:美濃客運總站(自備腳踏車者可於美濃鎮廣林活動中心集合,可至網站下載交通圖)

如何參加:採預約報名,即日起至10/23止,e-mail至chungliher@gmail.com或來電報名

http://cmcu.ngo.org.tw/網站可下載報名表)。

注意事項:

❄活動當日中午13:30於美濃客運總站備有接駁車接送,歡迎多加利用。

❄歡迎自備腳踏腳踏車同行,若無,本會備有自行車供使用(名額有限,請提早預約)。

❄為響應低碳樂活,請自行準備開水、雨具、防曬用品及其他個人所需物品。

❄本活動感謝揚葉飛九芎林工作隊、美濃愛鄉協進會協助辦理。

農創市集:

這是一個適合全家大小同樂的市集,您可以在這裡透過消費與手作體驗,支持在地,領著您認識農村知識,細囜仔可在此發揮創意,體驗自然的野趣。10月24日記得來鍾理和紀念館打逗細~

市集地點:鍾理和紀念館文學步道園區

市集時間:下午14:00~17:30

市集攤位:甲仙愛鄉協會、南洋台灣姊妹會、旗美社區大學、旗美社大咖啡班與小吃班、美濃有機產銷班、潤惠有機農場、揚葉飛九芎林工作隊、烏巴克藝術空間(琉璃珠創意飾品)、那瑪夏婦女工坊(打包袋手工飾品)、桃源香梅、植物敲拓染DIY、手工麵包、天然手工皂。(感謝以上攤位的熱情參與)

新移民梅花,EQ與IQ俱佳

梅花,一個來台16年、已經完全在地化的新住民姊妹。我該如何詮釋她呢?除了談吐之中,偶而有一兩句口頭禪之外,外表幾乎看不出他有任何和台灣人不同之處。

梅花,一個來台16年、已經完全在地化的新住民姊妹。我該如何詮釋她呢?除了談吐之中,偶而有一兩句口頭禪之外,外表幾乎看不出他有任何和台灣人不同之處。

DSCN0061

母國是印尼的梅花,民國八十三年間嫁來美濃,隔年美濃即開辦,當時所謂的「外籍新娘識字班」而梅花就成了全台灣第一班專為外籍媽媽所開的中文班的最資深又認真的學員。想當初她懷抱襁褓中的幼兒來上課的畫面依然清晰。時光飛逝,轉眼如今兒女已是國三、國二的青少年。

這些年他經歷過幾個工作的磨練,現在穩定於三種工作,早上在早餐店幫忙、下午以後在家車成衣,襪子—等、另外同時在家開個小雜貨店,專賣印尼貨。甚至過年過節還做應景的粽子、各種米食點心或餅乾賣給需要的同鄉姊妹。每天忙進忙出的一刻不得閒。

僅管這樣忙碌,梅花的好人緣依舊、姊妹們常常聚在她家聊天或聚餐,煮些懷念的家鄉菜、以慰勞自己的胃及思鄉之情,梅花的家已成為大家愛去、常去的小小聚會所。更常抽空參與姊妹會的活動及事物,是非常積極且行動力強的會員。

DSCN0010

以往去梅花家看到她和婆婆的相處及對話,每每讓我有很多很多的感動、不捨及心疼,這次也不例外。婆婆中風已經十年,今年90歲,目前需以輪椅代步,雖然有好幾個兄弟和妯娌,但是照顧的責任與重擔卻完全落在她身上,以她纖細瘦小的體型,要擔起照顧重她兩倍以上的病人、生活起居,醫療—等瑣事。可以想像是如何辛苦,要有多堅強的毅力和不足和外人道的苦悶。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或許是她先生全心全力的支持和協助吧!

不僅如此,另外先生的兄弟,也同住,沒有謀生能力,她也發揮極大的愛心來包容他。而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像她這種高尚的情操,老實說換成是我,我可能做不到,更讓人佩服她。

家中老弱殘兵,每天要面對,生活的壓力,不但沒有擊倒它反而把它化當正面的力量,用智慧去處理使自己活的更積極、更充實和精彩。可謂是IQ-EQ俱佳的生活好手,本人再次的肯定妳。梅花我只能說:「委曲妳了」妳真是好媳婦、好老婆、好媽媽最好的典範。祝福妳往後會很有福報的。

(作者為美濃南洋姐妹會資深志工)

當農民遇到農民─南韓農民組織來訪美濃側記

剛下車,韓國農友們馬上展現對本行的好奇,一群人蹲在地上端詳著啟尚哥的除草機,另一群蹲在路旁研究各種作物,有人乾脆就直接跳下柏油路走起田埂,還不時探手看稻米根是否紮實。

8/23~8/26,兩個韓國農民組織,包括韓國農民聯盟晉州分支(JInju KPL)和韓國婦農協會(KWPA),透過台灣農村陣線,前來和台灣農民交流,8/24的南部行程由旗美社大安排,以下是8/24上午的交流紀錄。

8月23日一早在凱稻旁停了一輛遊覽車,到訪的是來自韓國的三十來位農民們。前來講解的啟尚哥已經在凱稻田割草邊等待著,濺得滿身的草屑還來不及擦乾淨,要我趕緊去車上替他拿來毛巾。而負責美濃地區行程規劃四處奔波的逸姿,先跳下車和啟尚哥確認後,才回車上帶韓國農友下車。

DSC_3581
韓國農友端詳著啟尚哥的除草機。

剛下車,韓國農友們馬上展現對本行的好奇,一群人蹲在地上端詳著啟尚哥的除草機,另一群蹲在路旁研究各種作物,有人乾脆就直接跳下柏油路走起田埂,還不時探手看稻米根是否紮實。啟尚哥向韓國農友介紹凱稻時,恰巧遇上農曆七月半中元節的拜拜,隔幾條馬路外正放起沖天炮,韓國人的注意力馬上從凱稻被轉移到這個節慶上,大部分人對這民俗慶典更有興趣。

DSC_3593

DSC_3594

對凱稻不感興趣可能是因為,在行程規劃上,韓方內部的協調出了點分歧,有許多農民此行的目的比較想要參訪台灣的名勝,想和台灣農業交流的人反而沒那麼多,因此意不在此;此外動輒數十萬人的韓國農運,對僅有幾千人的717遊行所延續的行動,如果不了解台灣社會,很難引起共鳴;再加上來訪人數眾多,戶外的場地很難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這行程的調整,可忙壞了負責規劃來訪行程的思潁。有韓國人建議,「在凱稻旁可以拉布條或者擺放說明,不然看起來只是一塊普通的稻田。」另外台灣農耕的除草劑讓他們很驚訝「在韓國大家都不敢用除草劑,因為除草劑會留在土裡三十年。」

DSC_3618
大家一起步行到福安國小。

參訪完凱稻。大隊人馬漫步到福安國小參觀。學校裡面充滿鄉土特色的裝置,也有許多是學生自己做的,讓韓國人紛紛在前面拍照留影。而最讓他們感興趣的,是福安國小的小火車。由於廚房離教室較遠,因此規畫了一條鐵軌,用小火車將餐盒送到教學大樓,也同時為學童做交通安全教育。

DSC_3649

接著是美濃地區國小推廣農作學習的分享,在思潁與韓方的負責人協調下,將韓國農友依個人意願分成兩團,一大部分去景點觀光,另一部分留下交流。留下的人雖不多,卻對彼此的交流還滿有興趣的。特別在教育中推廣農村的價值,美濃這兩所小學成功的案例激起他們的好奇與發問。

DSC_3761
福安國小童昌雄主任(上圖);龍肚國小李浩肇老師(下圖)。

DSC_3718

座談會在福安國小的視聽教室進行,來分享的是美濃地區的龍肚和福安這兩所小學的老師。這兩所小學這幾年推動學生農事體驗頗有成效,龍肚國小播放了兩部紀錄片「穀子穀子」和「鴨子鴨子」,這兩部引起許多迴響的影片,甚至連日本都有人因此慕名來訪。福安國小則是介紹學校推廣有機種稻和有機蔬菜的理念、過程和成果。

韓國團體都非常認同從學校開始的農村教育,紛紛提出許多問題,想更了解這活動在推廣上,從政府、家長到學生自己支持與否,還有遇上的阻力,以及是否有往都市推展。從學校的回應得知,除了少數小朋友一開始不敢走進稻田的泥地裡外,大部分的人都很支持這樣的活動。而台北和高雄等都會區的學生,也開始與本地的學校有些交流的活動。

福安國小分享到,營養午餐是採用有機的在地食材時,韓國團體回應到使用本土食材這件事。在加入WTO後韓國政府曾有一段時間禁止在包裝上「本土」「在地」等廣告標語,直到這幾年韓國國會才准許標示在地出產等相關的字眼。在「本土」標示被許可後,韓國人愛用國貨的性格,使得標示「本土」的農產品都有不錯的銷售成果。

雖然超過了時間,午餐也早已備妥,但會場熱烈的交流依然持續進行著。雙方對彼此的國情和農業的現狀都有許多好奇,都提出了許多問題。午餐前的討論氣氛,似乎預示著下午台韓兩國間更精彩與深入的交流。

DSC_3845
上午的分享結束,與會伙伴的合照。

(本文作者為旗美社大實習生,清大物理所碩士生)

火房/夥房

這些外移的人口點燃了一場時間的大火,新式的洋房取代了老舊的客家夥房,從前客家生活的重要處所被時間這一場大火給吞噬,僅剩的是它的殘骸。

眾所周知,美濃有許多的客家夥房。早在六、七零年代時,青壯年人口外移,夥房裡住的人數漸漸減少。這些外流的美濃客家人,大部分在外地生根,很少會回到家鄉,所以橫屋中叔伯輩的人愈來愈少,最後這些夥房因為無人居住,乏人管理而變成了廢墟,最終傾倒。

這些外移的人口點燃了一場時間的大火,夥房無形中被這場火燒毀。新式的洋房取代了老舊的客家夥房,從前客家生活的重要處所被時間這一場大火給吞噬,僅剩的是它的殘骸。

IMG_0164
無人整修倒塌的正身。夜晚時窗前的〝明月〞兩字會它看起來格外淒涼。

IMG_0166
從前夥房中的廚房(灶下),經過日曬雨淋,現在餐風露宿。

如今美濃有一些以前客家住的磚瓦屋雜草叢生,或者被用來堆放雜物。被改過的磚瓦屋,如果不是照原來的形式去建造可能會看起來很不協調。夥房的屋頂是用瓦片,一瓦一瓦搭蓋起來的。有的磚瓦屋修改時,改用較方便搭鐵皮的方式,讓儲藏在裡面的物品可以免於風吹日曬。原本冬暖夏涼的夥房,夏天時,少了瓦片的隔熱,夥房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火房」。

IMG_0169
磚瓦屋的屋頂改為鐵皮,夏天進裡面如同進火房一般。

在夥房還占美濃房子中的多數時,有一樣東西盛極一時,它名叫菸樓。菸樓跟夥房有一段時間同時存在於美濃,雖然菸樓原本可耐的溫度極高,但它也沒能逃過時間這場大火的魔掌,大部分也隨著夥房一塊傾倒、毀壞。

現在美濃也產菸,但老式需要人工在裡面作業的菸樓雖然未完全銷聲匿跡,但已經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機械的烘菸機。現在的菸農不必在熱烘烘的「火房」中工作,但新式的烘菸機會不會也被時間的大火燒毀呢?「真金不怕火煉」,烘乾後黃金般的菸葉,如能替菸農賺取大利益,它說不定可以逃過這場大火。

IMG_0163
如今還存在的舊菸樓,但已老舊,左方光亮處為太陽照射進菸樓內部。

其實說夥房是「火房」真的不為過。全台各地客家地區的夥房數量銳減,時間這一場「無名火」,雖然沒有將它們燒的片甲不留,但除了客家文物館、園區的展示及電視、網路上的一些照片、影片外,民間保存良好、完整且有人居住的夥房,數量一定大不如大火還沒開始延燒前,時間這場大火在夥房身上還殘留一些餘溫,它的目的是將夥房摧殘殆盡。在這餘溫將它燒毀之前,我們是否來的及挽救它?

客家文物中,有許多都被列為古蹟,或許是我孤陋寡聞,以夥房做為古蹟,我未聽說過。但以文化園區、文物館中的模型做為非客家族群或下一代認識客家文化的媒介,何不利用原本就存在的夥房呢?

IMG_0167
來不來的及在大火燒毀它之前,挽救它,不讓它成為歷史。

我們,愛吃台灣米

政府對竹南大埔徵地案所提的「以地換地」替代方案,竟只是以土地面積的數字來操作,完全沒有考量這些地對農民的生活與生計來說是否具有「相同價值」,這樣粗糙的替代方案,再次顯示了政府短線操作的心態。

農民肯定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把秧苗舖到凱道的柏油路面上。燙滾滾的都市馬路和熱氣,這不是秧苗該去的地方,可是一想到有農友為了守住自家的田地而集結跑到總統府前表達心聲,這位來自雲林西螺的農民也就下定決心要與他的秧苗一同前往凱道,展現他對農友的支持和對政府的抗議。

7月18日,大家從新聞媒體上看到的那一片油綠稻秧,來自雲林西螺,一個擁有濁水溪沖積平原、肥沃土壤的稻米之鄉,孕育出名聲響亮的西螺米。

本來應該長在柔軟土地裡的秧苗,卻在這個周日的晨光中靜靜躺在台北總統府前的柏油面路上,許多農民不捨,彎腰撫觸有點曬傷的它們,心裡可能想著,今天過後,不把秧苗種回田裡不行。

把稻子種回田裡去,是所有被徵收地區的農民們,共同的心願。為了讓這批來到都市裡的秧苗繼續生生不息,農友們要尋找一片適合的土地、適合的人,把靜默躺在凱達格蘭大道的稻子種回田地裡。

作家吳音寧與有機稻農曾啟尚恰好住在台灣兩大肥沃的沖積平原上,濁水溪北岸的溪州與荖濃溪北岸的美濃,是戰後重要穀倉,擔負著生產糧食、餵養島嶼人民的任務。他們倆接手扶稻,期望用良田、沃土與好水,為大家照料這群被命名為「凱稻」的秧苗,讓它們安心、安全地成長。

把凱稻種回田裡,不只是讓生命與反農地徵收的烈火延續,把稻子種回去的決心,還象徵著農民堅持要在台灣的土地上繼續種稻,而我們想要吃台灣自己土地上長出來的米。

IMG_0377-1000

在過去三十年裡,台灣島民所吃進去的國產米越來越少,種種錯綜複雜的原因之下,我們吃進越來越多的麵食、麵包或肉類,而政府推出的政策也在這過程中,一步步地誘使農民放棄種稻。每年大約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土地在休耕,而我們的糧食自給率降到了30%。

這30%意謂著維繫台灣島民生命的食物,有70%掌控在別人手裡,我們無法確知食物的來源是否安全、對人體無害;甚或一旦掌控食物的人說要漲價,我們也只有掏出辛苦賺來的薪資乖乖奉上;更糟的情況可能是—我們得不到食物。糧食安全的問題,在自由經濟體系裡被假定根本不會發生;糧食自給率的數字沒有任何意義;土地不拿來種作,正好可以用來轉賣。我們就像水煮青蛙一樣,感受不到身處危機之中。

最喜歡向先進國家學習的台灣政府,似乎看不見日本正在進行「提高糧食自給率」的國民運動,也刻意忽視德國在執行鄉村發展計畫時,將「維護農耕地景」做為基礎原則。

雖然以極有效率的速度通過「農村再生條例」,但在這參「日」照「德」的一部法令中,看不到我們的政府如何確保糧食的安全供給、如何界定與保護優良農地、如何培養農業與農村的後繼者。在這一波以科學園區之名,行土地抄作之實的土地徵收行動裡,我們更加感受不到這個政府對維護農村、農業與農民的誠意。

政府對竹南大埔徵地案所提的「以地換地」替代方案,竟只是以土地面積的數字來操作,完全沒有考量這些地對農民的生活與生計來說是否具有「相同價值」,這樣粗糙的替代方案,再次顯示了政府短線操作的心態。

農民堅持把稻子種回去,不是為了賺錢,農民是在為台灣島民默默地守護著糧食自給率,他們維護土地的活力、也供應人們維生之所需。以米為主食的台灣島民,也要堅持愛吃台灣米!在自己主張愛吃台灣米的行動中,共同來督促這個政府不要再用華麗的口號和糖衣博取選民歡心,而是要實在地思考如何照顧國民的飲食和生產食物之人與地。

(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生)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