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城槍銃櫃遺跡保存與植樹活動

清朝時泰雅族有馘首的風俗,漢人的祖先為保衛村民耕作安全,在橫山頭、大坑和太陽埤築有三間槍銃櫃,以監視泰雅族人的行動,所以山邊的聚落稱為「內城仔」,是內城地名的由來,「槍銃櫃」是社區極重要的歷史空間。

位於宜蘭縣員山鄉內城村的「內城社區」於(3月1日)上午9點30分在風景優美、湖光山色的〔太陽埤〕槍銃櫃遺留殘跡旁舉辦植樹活動,今年主題為「一生一樹、內綠森城」,期望將內城社區的自然風貌結合社區居民綠美化的整理,讓社區有景象更加綠意盎然之優美環境。

980305-gun-360.jpg

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為「平原」與「山地」交接之處,社區西北區域為雪山山脈丘陵地帶,林相生態完整,東南區域為平原農村,早期是宜蘭河舊河道流經的地方,舊名為「內湖仔」,早期的人怕大水,聚落多分佈在近山地帶,像現在的羌仔連埤、三甲、大坑、石埔、竹篙厝等等。

清朝時泰雅族有馘首的風俗,漢人的祖先為保衛村民耕作時的安全,在橫山頭、大坑和太陽埤築有三間槍銃櫃,以監視泰雅族人的行動,所以山邊的聚落稱為「內城仔」,是內城地名的由來,因此「槍銃櫃」是社區極重要的歷史空間。

如今僅存橫山頭及太陽埤的槍銃櫃遺留殘跡。太陽埤入口左側小土丘是清朝設置槍銃櫃的位址,此地展望點良好,小土丘上約有長寬各二十公尺的平地,設有銃櫃一座,如今僅存五十公分高的基座,長滿桂竹雜草,去年底本社區加以整理清除雜物,才又呈現出槍銃櫃遺留殘跡的面貌。

本此活動就是要將遺址旁,透過林務局綠美化補助及社區居民參與、雇工購料的方式施作、整地及簡易綠美化,除了營造社區的景觀展望點,設置解說牌可讓民眾認識本遺址的歷史緣由,引發思古之幽情。

GetAttachment[7] <

GetAttachmentCAT5KAY7

農具的集體記憶─內城社區營造

位於宜蘭縣員山鄉,鄰近蘭陽溪的內城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村,農具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是社區老一輩的人的集體記憶,充滿各式各樣的故事,只可惜農業機械化以後,老農具….

位於宜蘭縣員山鄉,鄰近蘭陽溪的內城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村,農具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是社區老一輩的人的集體記憶,充滿各式各樣的故事,只可惜近幾十年來農業機械化以後,老農具逐漸失去利用的價值,而被遺置在農舍的倉庫中,因為宜蘭潮濕多雨,木製的材料容易腐蝕,加上前幾年發生幾起老農舍闖空門事件,許多社區珍貴的老農具被偷竊,殊為可惜。

本社區近年來推動各項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引起社區居民的迴響,九十五年度在信義房屋社區一家的協助下,營造了「鐵牛力阿卡車站」,由社區耆老載著社區小朋友及參訪團隊,讓鐵牛力阿卡嘟嘟的聲音在內城迴盪。

為了保留社區的老農具,凝聚社區的集體記憶,並傳承社區的農業文化,經由社區幹部和耆老的討論,希望能營造老農具的展示館,透過靜態和動態的展示,賦予老農具新生命,並由耆老擔任解說員,營造一個有趣的展示館。

內城社區為了推動社區營造工作,本年度在信義房屋社區一家的協助下,於三元宮廟後的空地上,由社區居民耆老親手準備材料,材料有山棕(臺灣桫欏)、猴蔗(甜根子草)、黃藤、桂竹等,並社區耆老以傳統工法親手興建,營造具有內城特色的「茅仔厝」。

建造茅仔厝的過程

image001

image003

(上)(下)興建中的過程

image007

DSC022
蓋好的「茅仔屋」

茅仔厝完成後,並陸續將社區的傳統農具佈置其間,預定於四月底辦理成果展,未來將結合鐵牛力阿卡,提供社區歷史文化展示的空間。(藉此記錄內城社區正在變遷及可能消逝的事物)

預計展出的農具很多,例如:

水車
水車

犁-翻田土用
犁─翻田土用

秤仔
秤仔

磟碡-把田地整平
磟碡-把田地整平

【宜蘭社造輔導計畫審查】內城社區

今天是宜蘭縣『96年度社區營造輔導計畫暨台灣健康六星計畫』的期中簡報審查,我們一行人包括奠鴻(仰山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瑞木(白米社區理事長)、鵬燁(文化局文發課)及文建會來的丁幼,業務承辦人員為榮峰….

2007年11月14日,天氣晴。早上八點,瑞木開車來載我,我們到冬山火車站搭火車到宜蘭市,等文化局的車子來接我們。今天是宜蘭縣『96年度社區營造輔導計畫暨台灣健康六星計畫』的期中簡報審查,我們一行人包括奠鴻(仰山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瑞木(白米社區理事長)、鵬燁(文化局文發課)及文建會來的丁幼,業務承辦人員為榮峰,行程安排至六個點實地審查,順序是員山鄉內城社區、宜蘭市鄂王社區、宜蘭市宜蘭行口、壯圍鄉新南社區、五結鄉大二結文教促進會及冬山鄉珍珠社區,預計九點二十到第一站,下午四點半結束。

從準備懷孕到小孩現在十八個月大,算算我已經有將近三年多的時間不曾參與這樣一整天的審查,密集地跑這麼多社區,過程中,必須盡評審之責提出觀點與建議,有一些事,我想是許多社區都會遇上的,就簡單地將這『一日遊』的心得感想與大家分享吧。

P1090651

■ 內城社區

整個內城社區的核心空間,應該就是以這個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擴展開來的,一看到十字路口,腦海就浮現:『內城到了!』的聲音,可是,當我們抵達社區活動中心後卻發現,一個人影也沒有到,榮峰趕緊打電話給總幹事,結果是:他忘記了!眾人在門口等了好一會兒,身材不高、戴著眼鏡的他才開著載滿瓦斯桶的貨車匆忙現身,我還替叫瓦斯的人擔心,會不會在家呆呆等著煮飯或洗澡啊?

他們的計畫名稱是【古城新居—內城社區文化環境美學計畫】,不曉得『忘記簡報日期』和『沒有準備』之間的關連性有多大,總幹事看著自己的筆記型電腦向大家口頭報告,說完一旁一位台大城鄉所宜蘭工作室的代表又補充了一些。私下詢問榮峰,才知這案子是宜蘭工作室接的規劃案,於是,提問時我便直截了當地指出,我對該工作室很不滿意!

這案子說是期中審查,其實距離期末也不遠了,結果,他們只準備三張紙,二張都是彩色列印的照片,另一張寫著『後續完成之參與式規劃行動』和『其他工作項目』二個小標,以下各列了四與六個項目,寫最多的那一項也不過25個字,委員們根本無從看出整個案子執行的內容與進度。對此我相當質疑,如果這是社區自己做的規劃案,我會體諒,但是宜蘭工作室是一個專業的規劃單位,用這種態度來面對一個案子的期中審查,簡直是太混了吧!後來其他委員發言也都對此情形表達不滿。

社區營造在全國推動十幾年,『養』了不少專業規劃團隊,也有不少社區對他們相當倚賴,但『專業』何在?不應只是理論與技術,做事的方法與態度也應該專業,才能提供社區正面學習的機會,這算是職業道德或專業倫理吧。

小地方新聞網